《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为了让我们能够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的可发展性,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教于有声,育于无声,教育有声无声之间完成使命。所有这些命题应然: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发展性,然而,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发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导人去看,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并且,可发展性本身也还是个流动性概念,它本身亦能发展,故而,教育要辅佐人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发展性。人有可发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为有心灵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这些特性,这些特性使信息像阳光、雨露一样被吸纳。人的语言也因为人可以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明示或暗示而变得丰富起来,丰富起来的语言本身又大大增强人的吸纳能力。然而,这也正是人的可发展性强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语言丰富起来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强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长了的自己。
人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激发这无限的潜能,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
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要求我们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即换个角度说,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外在要求;人的要求与社会的要求,这两个不同的要求,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才是合理的,并且,只有当后者自
觉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时,社会的要求才变成社会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边呼喊的。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时常提到。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的口号的提出等,但当我们真正上课,在学校学习时可并非如此。所谓的“主课”可以随时抢占“副课”的时间,每当做作业也可以忽略美术等课程的作业。在这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眼中,成绩被排在了首位。所谓“教书育人”,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是什么”,这是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教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
教育学读书笔记3000字左右
教育学读书笔记
一、教育学概述
1. 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以及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手段。教育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它致力于研究教育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并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持。
2. 教育学的意义
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和规律,指导他们的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发展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它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近代的德儒、康德、杜威,再到当代的温德尔、弗洛伊德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教育观念的演变和教育实践的升华,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和借鉴意义。
二、教育学理论
1.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方面。教育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目的、价值、理想和意义,指导我们如何办教育;教育心理学则关注个体的学习、发展、教学和评价,指导我们如何教育;而教育社会学则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指导我们如何解决教育中的社会问题。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个不同的理论流派,如进化主义、功能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等。每个理论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特点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教育实践和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教育学实践
1. 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读书笔记
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胡华园长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一书,当初见这本书时,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的潜意识里,儿童往往与游戏相连,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哲学却高深莫测,儿童与哲学仿佛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但在细读百草园故事中,我慢慢的找到了答案。胡园长将哲学比作了最亲近生活大地的树干,和儿童一样,都有着最初的启蒙意义,同时哲学也是生活智慧的探索历程,是爱智慧的过程,如果说儿童是天然的哲学家,那教师自然就是天然的教育哲学家了。
在这本书的第十章中,书写了许多幼儿教师的百草园教育故事,这些真实的故事饱含着教育实践智慧,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幼儿教师教育观的形成,通过自发、自觉、自由三阶段,慢慢形成并且不断深化,才能从一个经验型教师转变为智慧型教师,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此外,让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地是胡园长强调地“对话”地重要性。作为一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什么是最多的呢,显而易见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对话"那怎样与孩子对话可以更好的促进教育,做到对话的丰富性、完整性、深刻性以及整体性,百草园里的故事给了我答案。在阅读中,我看到了百草园里的老师们观察记录与教育笔记,和孩子们的精彩碰撞,以“儿童视角”去记录真实的生活,让儿童说出自己眼中的现象,鼓励孩
子表达出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尽可能地给与孩子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体验与自我创造的机会,在平凡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关注儿童、理解儿童、移情儿童,使教师与儿童的对话变得深刻而有意义,以此让教师哲学观的建立变成了可能。其中老师们扑面而来的幸福感,也逐渐让我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心流,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内心,学会去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与孩子站在同一视角,细细品味生活,发现孩子们的“哇”时刻。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在这个主题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教育学进行深入探讨,并为你提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通过这些摘抄,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以下是我们精心挑选的20篇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
1.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导论》
2. “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涉及到学生、老师和社会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育学概论》
3.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育与社会》
4.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以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教育哲学》
5.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心理学》
6.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
7. “教育应该是包容的,能够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多元文化教育》
8.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
——《家庭教育心理学》
9.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育改革与发展》
10.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
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
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最大的收获
从教十五年,已经渐渐习惯了教师的各种工作,上课、备课、改作业,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渐渐的,看书的时间也少了。最近总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走进它们,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我该看看书,在书中寻找一下答案了。现在有幸拜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捧起这本书自己感受到,仿佛在倾听名师的教诲,获取得智慧的真经,细细品味,体会颇多。
我体会到了“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表面看似很平常、很简单、很短短的六个字,其实含义很深分量很重。我们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简单地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你必须先得有爱,先得爱自己的学生,让你的学生从你的身上感受到爱心、温暖、真诚、宽容。教师随时随地一句温暖的话语、爱意的眼神、真情的微笑、会意的点头、宽容的拥抱、亲切的拉拉手,都是对孩子最大的爱,都可以让孩子快乐几天甚至成为一生奋斗的动力。
我体会到了教育的意蕴。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
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良好的教育。书中说道:“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自己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自己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她)就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读书笔记1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4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3
阅读此书因为翻译的关系,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1、何为音乐?
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这种对音乐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2、为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思考,音乐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书中详尽的论述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让人明确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3、音乐课该教哪些内容?如何教?
每次上课前都会选择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设计音乐实践活
动,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当然也有思想的火花。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这本书确实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实例。书中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出“课程作为实践”的观念,这是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为音乐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可以看到,作者勇于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表演、聆听、音乐素养、多元文化、创造性活动、自知自觉、课程发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和意义提出了创造性的反思和透析,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是一本深刻的教育哲学著作,它探讨了道德教育的本质、方法、目的等多个方面。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简要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表达我对其观点的看法。
一、简介
《道德教育原理》是杜威对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的全面阐述。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包括道德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杜威强调道德教育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以便他们能够在行动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价值。
二、主要内容
1. 道德教育的目的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规则。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能够独立思考、判断并采取行动,而不是盲目地遵循规则或传统。
2. 道德教育的方法
杜威提倡通过实践和经验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实践道德价值,例如通过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等行为。此外,杜威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他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道德价值。
3. 道德教育的内容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经验相关。他主张通过故事、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礼仪和传统价值。此外,杜威还强调了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应该体验和理解道德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价值。
三、我的看法
我认为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他的观点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而道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哲学读书笔记3篇
哲学读书笔记3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哲学读书笔记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老张的哲学》读书笔记一
老舍的著作——《老张的哲学》很让人玩味。开篇就是一句话清楚而又糊涂的话: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钱本位”很清楚,一个:钱。但“三位一体”是哪三位呢?读完全书后明白了,那“三位”无论是回,耶,佛;兵,学,商;还是官话,奉天话,山东话……,归结一个还是:钱。我甚至想,老张本人怎么不姓“钱”呢。
有一点必须承认,老张虽然在职业上身兼数职,生活上三妻四妾,但是对待自己的人生哲学上,那是忠贞不二,坚定“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不动摇。时时记心间,处处落实处!葛朗台跟他比,要汗颜,原来不如老张会算账,会节俭;阿凡提中的巴依老爷跟他比,要自愧不如,原来不如老张会剥削,会赚钱。将来,当我想说某人“葛朗台”时,我应该改口称为“老张”,这样更亲切,更真实。
老张是成功的,虽然老张是民国时期人物,但即便是放到现在,他依然是成功的典范。有钱才是硬道理。一切向钱看。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这么多名言警句,我看老张比我们现代人领悟得更深刻。应该说,老张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以至大家没空关心成功的过程,而只有时间看成功的结果。而结果就是一个:钱。
老张很快乐,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当钱落入他口袋时,他那种心花怒放的喜悦和莫大的成就感、满足感。真是快乐啊!可是,除此以外,老张作为人的其它快乐还有吗?老张有婚姻,但是没有爱情;有家庭,但是没有天伦
之乐;有学生,但没有一个学生肯尊敬地向他行个礼……更可悲的是,老张是钱的主人,可“钱”却管着他。为了省钱,多远的路他都可以不乘车而长途步行;口干舌燥却不愿买一杯水,而只喝河水;他甚至让自己饿肚子,更别说他不曾让老婆吃过一顿好饭。而当他被迫捐了一笔款之后,他甚至记下了“耻辱”二,仿佛是出卖了最好的朋友。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算来,老张的日子过得很痛苦。于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悲哀,无尽的悲哀。
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教育读书笔记摘抄篇1
题目:《教育过程:理论与实践》
在《教育过程: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中,作者们深入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他们以清晰、富有洞察力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教育过程,即从学习开始到结束,学生如何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作者们强调,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含了各种可能性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新的概念和理论,还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作者们首先介绍了教育过程中的理论部分。他们详细阐述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人文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各有优缺点,但都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作者们认为,教育者应该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接着,作者们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的实践部分。他们详细阐述了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讲解、讨论、问题解决、项目制学习和翻转课堂等。他们强调,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应该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同时,他们还指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学习进度的需要。
最后,作者们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的评估部分。他们强调了评估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各种评估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试、表现评估和自我评估等。他们认为,教师应该理解并接受评估的多元性,并使用多种评估方法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教育过程:理论与实践》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为教育者提供了深入理解教育过程的机会,并提供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框架。这本书对于任何关注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人来说都是必读的。
教育读书笔记500字
教育读书笔记500字
教育读书笔记500字篇1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
在《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中,作者怀特海明确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使其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他认为,教育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初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中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高级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创造力的个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追求者。他还指出,我们应注重教育的质量而非数量,反对过分追求标准化考试。他还提出了一种称为“怀特海式”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独立思考、富有智慧的人。在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已经到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应该避免过分追求标准化考试,注重教育的质量而非数量。同时,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总之,《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我相信,这种理念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独立思考、富有智慧的人才。
教育读书笔记500字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教育读书笔记500字篇2
教育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
古时女子相夫教子时,我想她们应该是快乐的。而今我选择教育行业,选择免费师范生政策,初衷是教书育人让我感到快乐,至少不会感到痛苦。桃李满天下,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往各地,术业有成,就像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得以实现一样快乐。也如下象棋,看下棋的观棋不语,但如果能和下棋的达到心意相通,一种期待感得到满足,一种成就感和充实感得到实现,快乐也是无与伦比的。
《教育哲学通论》是我接触的第一本与教育哲学专业相关的书籍,虽然很久以前就认识到教育和哲学、历史等是分不开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山西出版社出版的,由北师大博导黄济先生著的这本《教育哲学通论》,正如黄济先生在前言所说,所谓通论者,即古今贯通,中西融合。书中把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与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学说,结合当代教育的实际问题,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哲学体系。
第二章天道观与人性论
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天道观和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在人性,人性的根本在天命)
“天道观天命观”不同→“历史观、伦理观、人性论”不同
天道观
天人之辩: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分与天人相交胜
人性论:性善论、性恶论、有善有恶、无善无恶、性三品
天道观和人性论对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天道观与天人之辩
天道观:
天人之辩: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分与天人相交胜(中国哲学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关系的争辩.涉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一、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社会观教育观的关系论述
1、天道观和天命观在古代,不仅是人性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历史观和社会观等的基础,不同的天道观和天命观就会引伸出不同的历史观和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刻启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在教育的浩瀚海洋中,陶行知如同一座灯塔,他的思想指引着无数教师和学生走向更明亮的未来。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深受其启发,不禁思考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尤其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对于当今教育的意义。
一、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陶行知的教育哲学强调“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这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虽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陶行知所提到的“做”,不仅仅是指外在的手工活动,更是内心深处对知识的真正把握与应用。他提到的“劳力上劳心”,正是对教育内容深入思考的强调。他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要义。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许多教学往往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陶行知提醒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不在实践中参与、探索,便难以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与价值。因此,教育应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用心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塑。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师与学生割裂,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陶行知则倡导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一理念尤其适用于当今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今的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加多元,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若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陶行知强调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恰恰契合了时代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康德教育哲学文集(注释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集
著作
伦理
译者
学院
学院
教学法
版
文章
收入 编者
方法论
康德
导言
学科
教育
科学院版
手册
片段
内容摘要
本书收入康德教育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教育学》、《有关博爱学院的文章》、《伦理教学法》等著述和 相关著作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 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wk.baidu.com
读书笔记
这本书走马观花的看是看不懂的,需要需要反复琢磨思考才能有所收获。 最后居然看出来一些育儿攻略,不要说人家的孩子,说你应该,你要,锻炼内在的自我管理和意志。
目录分析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编者前言
导论 正文
论自然的教育 论实践的教育
有关博爱学院的文 章
1765—1766年冬季 学期课程安排的通
告
回答这个问题:什 么是启蒙?
伦理教学法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 法论
伦理的修行法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一、德绍1776 二、致公共机构
《教育哲学通论》第二十章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第二十章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第二十章读书笔记2010-05-21 07 : 53第二十章美学与教育
第一节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
1、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张:
1)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争论:
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的结束语种,对美的本质的争论从古代到近代概括为主要的五种:
①古典主义美在物体形式;
②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在完善
③英国经典主义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
④德国古典美学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
⑤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
这五种论争中提出的有益见解: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主管与客观的统一,美和情感的关系,美和生活的关系
在中国美学思想上也有文与质、形与神、刚与柔、动与静、虚与实等主张
2)西方美学的主要流派概述
①主观论:这是当前西方美学中的一种主要思思潮,在主观论者看来,美的本质不在于事物的客观属性,不在美的本身,而是起因于心灵,在于鉴赏者的精神所发生的作用,在主观论者看来,美的根本问题在于主题的精神状态,
如同一种艺术品,在不同的时代里和不同的审美者看来,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评价,这样他们就用对美的鉴赏的相对性,否定了美的对象的客观性。
评价:虽然重视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否认美的客观性,因而不免走向唯心主义,并且主观论者一般比较容易相对论导向怀疑论
②客观论:
观点:是美学上的客观论者,认为美在客观对象的本身,并不以欣赏着的看法为转移,承认主体在审美中的作用,只承认对美的感受需要主体,美的根源不在于主体,即只是在什么经验方面承认主客观的作用,不承认在美的本质方面存在有主客观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小编整理了《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为了让我们能够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的可发展性,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教于有声,育于无声,教育有声无声之间完成使命。所有这些命题应然: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发展性,然而,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发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导人去看,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并且,可发展性本身也还是个流动性概念,它本身亦能发展,故而,教育要辅佐人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发展性。人有可发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为有心灵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这些特性,这些特性使信息像阳光、雨露一样被吸纳。人的语言也因为人可以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明示或暗示而变得丰富起来,丰富起来的语言本身又大大增强人的吸纳能力。
然而,这也正是人的可发展性强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语言丰富起来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强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长了的自己。人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激发这无限的潜
能,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要求我们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即换个角度说,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外在要求;人的要求与社会的要求,这两个不同的要求,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才是合理的,并且,只有当后者自觉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时,社会的要求才变成社会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边呼喊的。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时常提到。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的口号的提出等,但当我们真正上课,在学校学习时可并非如此。
所谓的主课可以随时抢占的时间,每当做作业也可以忽略美术等课程的作业。在这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眼中,成绩被排在了首位。所谓教书育人,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是什么,这是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教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果然,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加油吧!
第二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总体来说,黄济教授的《教育哲学通论》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全书总共有三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到第一编,而且在第一编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一部分,作者列举了不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的观点,在百家争鸣的时代
里,各家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包含中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韩非子显学》、《孟子》、《孔子》、《中庸》、《荀子》、《墨子》、《老子》、《杨明全书》、《周易》、《尚书》等,书中出现的一些词句比较难懂,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仔细阅读。书中关于玄学、理学、天命观等比较晦涩难懂,难以理解。虽然,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从第一编的内容中让我明白,教育和哲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科学的教育需要哲学来指导,哲学也需要教学方面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在早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正是各种学术思想突起的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成为早期教育哲学的典范,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历程及其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就其大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家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的西学东渐。有三个大的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援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援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
《汉书艺文志》成为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学术和哲学史纲。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更为明确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名家
和《墨经》中的形式逻辑思想,其中有的有的已经触及到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教学方面,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博与约、温故而知新有论述,并且还提出了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或闻、见、知、行等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理论。儒家教育思想的三次大的变化包括,魏晋玄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后出现了儒道互补,隋唐佛学对儒学的冲击,促成了宋明理学的形成,近代西学东渐,西学和中学斗争的结果促成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唯心主义虽然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朵,但它在启发人们思维发展方面,较之机械唯物主义却向前跨了一大步。这就是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性了,虽然,唯心主义和心学适合辩证唯物主义是相对的概念,但是他们两者的内部都是具有正确的成分,因此,对他们的看法不应该是才去一刀切的思想,而应该是有所损益的接收,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梁启超把西学东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人在外强面前,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学习有关军事方面的技术;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搞政治制度上的维新运动;第三阶段,从文化上根本上感觉不足,于是有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天道观与天人之变 3、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认识论与逻辑:名
家及墨家《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不是教育的唯一功能,除政治功能外,就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还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控制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等等。
第二、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政治与现代教育应当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弘扬受教育的主体性等人性论不同主张(归纳) 1、性善论: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四者就是仁义礼智等美德的开端。这些都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我觉得,孟子所列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有说服里。他曾举例说明,如果见到一个小孩匍匐讲入井,见到的人都会啦他一下,这就是要“求其放心”,恢复人的先天本性,以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境界。因而他在教育方法上,特别重视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 2、性恶论: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是自然需求,人性恶的生理基础。荀子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改造和外练 3、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为主要代表。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人性无分为善和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