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猪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广西大学 刘桂武)

合集下载

抗热应激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抗热应激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流产 、 胎 率 下 降 、 胎 数 增 加 、 头 ( O 0 ) 受 死 P< . 1。 因此 ,猪不耐热。一般认为 ,生产 中不 能 减 退 、 种 . 同类型猪的适宜温度范 围如下 : 种公猪 、 泌 乳 量 下 降 、 仔 猪 成 活 率 降 低 等 ; 公 2 2 合成氨基酸
空怀及妊娠前期母 猪 1 3~ l 9℃,妊娠 猪性欲 低下、精液品质下降 ,精子数量
在 炎热 的 夏 季 ,猪 对 蛋 白质 的需 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矛盾 的。蛋 白质的热增耗大 ,高温时
通讯作者 : 何若钢 ( 7 ) 1 5 一 ,男,教授 ,研究方向为猪 的营养与规模化猪场管理。 9
日粮 中 的 蛋 白 质 含 量 过 高 会 增 加 猪的 体
热应激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 特对抗热应激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抗热应激添加剂; 养猪生产; 应用
6~ 2 0℃,哺乳 母猪及中猪 减少 、活 力降低 、畸形 率升高等 。③皮 热 应激 是 指 动物 受 到 超 过其 本 身 后期母猪 l
体 温调 节 能 力范 围的温 度 刺激 时 , 引 l ~2 8 2℃ , 哺 乳 仔 猪 3 0~ 3 2℃ , 育 炎肾病综合征、仔猪下痢 、无名高热病、
抗热应激添加剂在养猪生产 中 的应用
刘桂武 , 何若钢, 张家富 , 昭友 . 何 吴永绍 ( 广西大 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广西 南宁 5 0 0 ) 3 0 5
摘 要: 在养猪方式日益集约化, 全球气候 日 趋暖和的今天, 热应激对养猪业的危害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实 践证明, 给高温环境下的猪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 能有效缓解热应激反应。 为了合理利用抗热应激添加剂, 减少

NRC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变化及特点

NRC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变化及特点

NRC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变化及特点NRC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于2024年发布的一份营养指南,旨在提供给猪饲养者和相关产业界人士关于猪的营养需求的最新信息。

该指南是基于对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评估和归纳,旨在帮助饲养者合理科学地制定猪的饮食方案,以实现高效生产和健康生长。

1.生长阶段细分更加详细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对猪的生长阶段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细分,包括了仔猪期、生长猪期和育肥猪期。

针对每个阶段猪的生长需要,提供了不同的营养要求和建议。

这样的细分可以更好地满足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

2.高能量饮食和氨基酸要求的增加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发现,猪对高能量饮食的需求更大,因此建议饲养者在猪的日常饮食中增加能量的供给。

此外,猪对于多种氨基酸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为了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特别是肌肉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氨基酸的需求。

3.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性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强调了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性,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微量营养素虽然在猪的饮食中所需量较小,但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如果缺乏这些微量营养素,将会导致疾病发生、生长迟缓等问题。

4.呼吸道疾病的关注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将呼吸道疾病作为一个重要的特点进行了关注。

呼吸道疾病是猪饲养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还会给饲养者带来经济损失。

针对呼吸道疾病,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增加营养素摄入、饮食调整等。

综上所述,NRC第十版《猪的营养需要》在猪饲养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猪的营养需求的最新信息,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了详细的细分,强调了高能量饮食和氨基酸的重要性,关注了微量营养素和呼吸道疾病等方面。

饲养者可以根据该指南合理调整猪的饮食方案,提高生产效益和猪的健康生长。

关于一种保健型饲料在提高猪抵抗力和猪肉安全性方面效果的研究

关于一种保健型饲料在提高猪抵抗力和猪肉安全性方面效果的研究

关于一种保健型饲料在提高猪抵抗力和猪肉安全性方面效果的研究刘化伟李大鹏范大勇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毒害了猪的内脏器官,还导致猪群的免疫力下降甚至免疫抑制,不但没有起到保健的作用,还摧毁了猪的免疫系统,导致高热病、病毒性腹泻、五号病等频频爆发。

此外,育种技术的发展,促生长手段的不断使用,猪的生产潜力被不断挖掘,使猪体处于超负荷状态,抵抗力适应性的能力被挤占,而缺口又不能被弥补,风险在加大,导致猪群的亚健康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危机着猪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传统的预混料已不能满足需求,行业呼唤健康安全,新型饲料呼之欲出。

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保健型饲料黑8市场口碑非常好,对此我们现场杀猪取样,通过对免疫球蛋白、小肠绒毛、肝肾组织结构、瘦肉精、微量元素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对这种新型保健型饲料进行了抵抗力和肉质安全性方面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借此与大家分享。

采样过程采样前的准备注:图中所杀的是三元杂交猪,该猪来自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华川县堆里村创业猪场,场长柏淑芹,猪场有180头基础母猪,自繁自养。

所杀的猪全程饲喂的都是黑8保健型饲料。

猪解剖后:可看到肠道发育非常好取样过程:肝脏取样肾脏取样肠道取样 肌肉取样免疫球蛋白检测过程检验结果1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1)材料、试剂采用免疫比浊法,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型号:日本岛津UV-2401PC)上进行测定。

试剂盒采用滩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球蛋白IgG/A/M试剂盒,完全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微量移液器、塑料试管、试管架、漩涡混匀器、冰箱、水浴锅及日本岛津UV-2401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IgG试剂:反应剂、抗血清液,混合为工作液IgA试剂:反应剂、抗血清液,混合为工作液IgM试剂:反应剂、抗血清液,混合为工作液标准品2)操作步骤按下表进行操作: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步骤IgG IgA或IgM空白管标准管标本管空白管标准管标本管标准品(µL)- 5 - - 10 -标本(µL)- - 5 - - 10工作液(mL) 1.0 1.0 1.0 1.0 1.0 1.0 混匀,37℃温育10分钟,波长IgA/M340nm,IgG为700nm处以工作液调零,测各管吸光度。

猪的营养要求

猪的营养要求

猪的营养要求1.能量能量是生命之源,猪维持生命、生长发育、产肉、母猪泌乳都离不开能量,即使完全处于休息状态,其呼吸、循环以及其他生理机能仍未停止,哪怕极微弱的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

要使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高,必须供给猪群优质、营养平衡的饲料。

其中能量含量的多少常常决定饲料的优劣。

Crampton(1956)指出:“采食正常饲粮的动物,其基本需要是能量,这种需要是其他大多数甚至所有的营养物质需要的基础。

”2.蛋白质蛋白质是猪群维持生命、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是组成猪的各种内脏器官及体组织的基本物质。

蛋白质在猪体细胞内不仅含量高,而且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蛋白质组成酶和激素,参与并调节机体内的代谢能过程。

如果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则会影响猪的生长育肥,甚至引起猪的生长停滞及弱胎死胎;相反,如果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多,超过了猪的需要,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肠炎、下痢,并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3.脂类脂类是构成猪体细胞的必要成分,特别是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脂类是动物能量来源和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脂肪所含能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所含能量的2.25倍,常贮存于皮下、肠系膜和肾周围。

脂类为猪提供必需的脂肪酸,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油酸对猪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脂类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必须溶于脂肪中才能被消化、吸收。

在正常情况下,猪不会感到脂肪缺乏,猪全价配合饲料中脂肪的添加一般在1%~1.5%左右。

4.矿物质矿物质是体组织和细胞及形成骨骼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对猪体内的物质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微量元素是某些酶的辅基或维生素等猪体内的组成部分。

矿物质能调节猪体内的pH,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另外,矿物质可调节动物血液、淋巴及渗透压的恒定,保证细胞获得营养维持其生命活动。

从而维持了体液渗透压的平衡。

矿物质的需求量很少,但也必须注意添加,以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不同饲粮结构及能量水平对后备特种野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饲粮结构及能量水平对后备特种野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1 0 2第 3期
养猪 S N R U T O WI E P OD C I N
不 同 饲 粮 结 构 及 能 量 水 平 对 后 备 特 种 野 母 猪 生 长 性 能 的 影 响
李斯 丽 , 若钢 , 小 荣 , 丁健 , 何 覃 刘 刘桂 武 , 家富 , 张 刘
(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 学院, 西 南宁 广
E —ma l h. g n @ 1 3 e m i : r a g 6 .o .
饲料 以及 能量水平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 验 动 物 与试 验 时 间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试验动物是 由上思县殴达畜牧业有 限责任 公 司旗 下 的特种 野猪 驯养 场提 供 的含 5 %野猪 血 缘 0
停用 的时候 了。江苏省多年推广母猪“ 三重刺激 , , 仿 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 品供给保 障 生输精 法的实践证 明, 使用多次性橡胶输精器 , 由于 能力 的若干意见》 的要求, 结合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 前面 没有膨大 的头部加上弹性好 ,可 以将输精器直 广实践创新、 创业, 制更多价格低廉 、 研 先进实用 、 具 有 中国特色的生猪人工授精 器械 与技术 。在实 际操 接插 到子宫体 ,成功地解决 了子宫体深部输精 的难 题 。通 过刺激 阴蒂、 门等敏感部位 , 肛 使母猪子 宫内 产 生负压 , 精液 自动 吸入 , 液浪 费少 , 将 精 输精 量减 少 到 了 4 毫 升左 右 , 0 不仅 比一 次 性 塑 料 输 精 器 降低 成本 9 %以上 , 0 而且输精效果 非常好 。最近 , 江苏省 作 中发现 ,中小型种 公猪站使用每 台 1 万元左右 的 相差显微镜检查精液质量是 大材 小用 ,由于公猪精 子不是高透明细胞,使用每 台数 百元 的普通光学显 微镜就能清楚地观察 ; 再如检 查精 子密度有不少实

特种野母猪适宜日粮结构与能量水平的研究(广西大学 刘桂武)

特种野母猪适宜日粮结构与能量水平的研究(广西大学 刘桂武)

特种野母猪适宜日粮结构与能量水平的研究刘丁健,黄伟杰,李秀宝,言稳,刘谨,何若钢(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南宁,530005)特种野猪是家猪与野猪杂交的产物,其克服了纯种野猪体型小、生长慢、季节性繁殖的缺点,并且其肉香、耐粗饲、抗病力强,具有很多家猪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发展特种野猪养殖变成当代特种养殖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但关于特种野猪的饲粮结构的研究不够精细,一些学者认为特种野猪的饲粮由50%以上的青绿饲料以及少量的精料组成,在精料中认为玉米、稻谷、大麦、高粱可作为特种野猪的能量饲料,但哪种饲料原料单独作为能量来源饲喂效果好以及那种原料组合饲喂效果好等研究未见报道。

我国乃至世界养猪日粮模式多数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而对我国饲料作物研究开发不够,特种野猪是否适应这种“玉米—豆粕”型日粮又未可知。

特种野猪由于含有部分野猪血缘,而野猪是杂食动物,所以特种野猪日粮结构应当比较丰富,不应该如此单一。

本研究利用稻谷部分取代玉米来探索特种野猪另一种饲粮结构的可行性,稻谷的营养丰富,部分矿物质和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玉米,虽然稻谷的能值略低于玉米,谷壳的粗纤维含量高、不易消化,但考虑到特种野猪本身对能量的需求不高以及较强的耐粗饲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本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强。

期望通过本实验得出特种野猪适宜的饲粮结构,对发展现代野猪养殖业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

猪的能量研究比较多,研究的也很透彻,但对特种野猪的能量研究很少,而对特种野猪在后备期的能量需要研究更少。

大量研究表明:母猪后备期的能量水平直接关乎其一生的生产水平,能量水平低母猪体况瘦小,产仔数低及仔猪初生重低。

能量水平高导致母猪过肥而不发情。

因此对特种野母猪后备期的能量水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期望通过本实验得出特种野母猪后备期适宜的能量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与试验时间试验动物:本试验动物是由上思县殴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特种野猪驯养场提供的含50%野猪血缘的后备特种野母猪。

微生物脂肪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脂肪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1 2
养 猪 S N R D C I N( WI EP O U TO 5 )
2 1 01
3 微生物脂肪酶在动物饲料 中的应用 含 8 %牛油 的玉米 一 豆粕 型基础 饲 粮 中添 加 不 同水 脂肪 酶是脂肪代谢最 基本 的酶 , 若缺乏将 会危 平 脂肪 酶 (、O 4 、O 6 、0 、0 、0 /) 结 果 0 2 、0 5 、0 10 20 4 0U g , 及机体健康 。单 胃动物 自身能够分泌脂肪酶 ,但幼 表 明, 添加脂肪 酶对 肉仔鸡 、 火鸡 日增重 、 料转化 饲 龄动物消化机能 尚未发育健全 , 脂肪酶分泌量不足 , 率和 脂肪消化率 负相关 , 且添 加越 多, 副作 用越大 , 限制 了其对脂肪 的利用 ,而成年家畜 内源性脂肪酶 这可能是 因为其脂肪酶添加水平过高 的缘故 。
3 微 生物脂肪酶在其他动物饲料 中的应 用 . 3 刘善庭 (0 7 【研究 1 7日龄 的滩羊 羔羊对 2 0 )q - 31 脂肪酶饲 料消化率的影响 , 对照组饲喂牛奶粉 , 试验 组在对照 组基础上添 加脂肪酶 40 0Uk ,结果表 0 /g 明, 脂肪酶 组的采食量 、 日增重 、 料消化 率等都 显 饲 著 高于对照组 (l . ) 尸 0 5 。杨新文等 ( 1)憾 验研究 <0 2 0[ 0 t 发现, 在脂肪水平为 1% 的南方鲇饲料中添加 o g 0 3 的脂肪 酶, 可以显著提 高胰脂 肪酶活力 (< . ) 提 P0 5, 0 高脂肪 消化率 (l . ) 改善饲料利用 率 (l . ) 尸0 5 , <0 尸0 5 。 <0 谷金皇等 ( 1)8 2 0 [在瓦氏黄颡鱼试验 中添加 0 /g 0 1 1 . g【 3 l 的脂肪酶, 得到 的结果也与杨新文等 (O 0【 似 。 2 1 )啪 1

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养方法

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养方法

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养方法动物的营养需求是畜牧养殖中关键的一环。

了解和满足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是确保它们健康成长和高产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适合的饲养方法进行探讨。

1. 营养需求1.1 猪的营养需求猪是以杂食动物为主,需要摄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

蛋白质是猪生长和免疫系统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需要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

对于猪的饮食,应保持均衡,适量添加各种饲料,以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

1.2 牛的营养需求牛是以植物纤维为主要粮食来源的反刍动物。

其主要的营养需求包括纤维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纤维素是牛的主要能源来源,蛋白质则是维持牛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矿物质和维生素则对于牛的骨骼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牛的饲养中,应提供适量的纤维素以及各种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1.3 羊的营养需求羊是以草本植物为主食的反刍动物。

它们对于纤维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与牛类相似。

羊需要摄取足够的纤维素来维持其正常消化和能量供给。

蛋白质对于羊的生长和体重增加也至关重要。

在饲养羊时,应注重提供高质量的草料和添加适量的饲料以满足羊的营养需求。

2. 饲养方法2.1 猪的饲养方法猪的饲养方法包括饲料的选择与搭配、喂养的时间与量等方面。

猪需要被喂养多次,饲料应保持新鲜,避免霉变。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有不同的饲养需求,需要调整饲料的配方和喂养量。

此外,猪的饲养环境也需要注意,保持干净和适宜的温度。

2.2 牛的饲养方法牛的饲养方法包括草料的选择与供应、牧草的管理、喂养的时间与量等方面。

牛需要摄取足够的纤维素来提供能量,因此饲养时应提供高质量的草料。

同时,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牛的需要适当调整饲料的组合和喂养量。

饲养场的管理也需要注意,保持干净和适宜的空气质量。

2.3 羊的饲养方法羊的饲养方法包括草料的选择与供应、放牧的管理、饲料的补充等方面。

免疫系统激活对猪的机体代谢、生产性能和营养需要量的影响

免疫系统激活对猪的机体代谢、生产性能和营养需要量的影响
系统 澈活状 态对 猪生 产性 能和 营 养需 要 量的 影 响的
态 ,此所 谓 “ 免疫麻 激” 代 谢上 的改变 是机体 将本 用 于生 长和 骨骼 肌沉 积 的营 养物 质 转向 于维 持 高度 激 活 的免 疫 系统 以抵 御疾 病 。免 疫 系统 激 活后 所 引 起 的代谢 变 化的 程度 .取 决 于 免疫应 答 的强 度和 持
高I 的猪快 。 s 脂肪组 织或 脂 肪的生 长及 沉积速 度, 低 I s的猪 虽仍 较高 I s的猪快 ,但 相对于 肌 肉组织 和体
蛋 白的沉积 速 度而 言,低 I s的猪沉积 脂 肪的 相对速
度 较 高 I Ⅱ s激活状 态 的猪 低。 根据 以 上数据 , 一特定基 因型 的猪 其生 长速度 某 和体 组 成在 一定 程 度上决 定 于 其健康 水 平 。降 低猪
堕 堡 _— ! 墨 堡广- 竺 竺 竺
厌 昏 、 烧 厂 食 睡 发
堡曼
茜 再桑 i统
眼肌 面积 、瘦 肉率均 比高 l s的猪 高,背 脂厚则 比岛 I猪 低 。总之,低 I s s的猪 的胴体 品质优 于高 I s的猪 。
低I s的猪 的肌 肉组 织 、体 蛋 白的生长 或沉 积速 度比
维普资讯
综 述一畜 养与免 禽营 疫
免疫 系统激活对猪的机体代谢 、
生产性 能和营养需要量的影响
刘玉兰 李德发 龚利敏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 中心
摘要 本文综述 了免疫 系统激活对猪的机体代谢 、 生产性能及营养需要量 的影响, 并提
出了谈研 究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
原体 刺激 后. 免疫 系统处 下 一 高度活跃状 态 如 柏 种 成抗体 水 牛升高 、 巴细 胞增殖 速 度加快 , 淋 细胞 因子 水平 上升 等 从 而有效地 抵 御外 束抗 原对 动物 机体 的损 害。 然 , 免疫 系统 激活 也带 来 r明显的 负 面效 应. 引起动 物 一 系列 行为 上和代 酣上的 改变 行为 卜 改变 的典 型特征 是动 物发烧 、 食 , 食量和 生 长速 厌 采

免疫系统的活动状态对猪生长与营养需要的影响

免疫系统的活动状态对猪生长与营养需要的影响

免疫系统的活动状态对猪生长与营养需要的影响Immune System Activation Affects Pigs Growth,Nutrient Needs Tim StahIy 胡锦平译卢福庄校一些外源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会引起严重的变态反应,干扰正常的机体功能,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

这些外源物质称为抗原,包括细菌、病毒、杀虫剂以及大豆蛋白等。

不过,动物本身具有一套精细的系统即免疫系统,它在生命受到威胁之前就能发挥作用,清除或破坏这些有害的抗原。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反应通常是内一系列的化合物即细胞素的释放而引发的。

白介素与肿瘤吞噬因子就是细胞素的两种类型。

接着细胞素的释放,免疫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和体液抗体成分被激活而发挥作用。

在细胞素释放的同时,机体的各种代谢过程也受到影响,如自主饲料采食量降低,中心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多,组织生长速度尤其是骨骼肌的生长受到抑制。

总的来讲,机体的蛋白质合成减少,更多的机体蛋白质被降解用于抵御入侵的抗原G这些代谢过程的变化降低了动物的牛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还可能使胴体的脂肪增多。

近些年来,养猪业中已发展并应用了一些新的管理技术,尽可能减少抗原入侵的机会,或降低猪对抗原的生物敏感性,如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离地仔猪培育栏与生长栏,早期免疫接种与断奶、猪群的分解与重组等。

在本试验站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以测定猪的免疫系统最低活动状态对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成分以及对猪的营养需要的影响。

试验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将母猪和仔猪分别分为免疫系统活动状态高的组和低的组。

活动水平低的组通过仔猪的早期接种与断奶来实现,其母猪也都经接种预防主要疾病(如枝原体肺炎、放线菌胸膜肺炎),在1、3、5、11日龄时,所有仔猪都注射抗菌制剂,仔猪于10—14日龄断奶,进入离地培育舍,与其它猪隔离.活动水平高的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母猪不进行免疫接种,仔猪在断奶前也不注射抗菌制剂,仔猪于19—21口龄断奶,进入原先关过其它猪的培育栏。

猪病免疫系统对猪营养代谢和需要量的作用分析

猪病免疫系统对猪营养代谢和需要量的作用分析

猪病免疫系统对猪营养代谢和需要量的作用分析免疫系统受备受外来抗原刺激后,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引起动物一系列行为上和代谢上的改变,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和营养需要量。

免疫系统激活导致动物机体代谢发生变化免疫系统激活会使相应流感病毒抗体水平升高,淋巴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等,从而有效地抵御外来抗原对动物机体地损害。

然而非常明显免疫系统的激活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引起动物一系列行为上和代谢上的改变。

行为的改变的典型症状是动物发烧、厌食,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下降,饲料转化率变差,动物处于一种压临床平衡态,此所谓“免疫应激”。

代谢上的改变是机体将本主要用于生长和骨骼肌沉积的营养物质转向于高可见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以抵御疾病。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激活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某一特定基因型的猪其生长速度和体组成猪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考虑于其健康水平。

降低猪免疫系统可提高猪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效率,此外,还可改变青蛙的胴体组成,使猪沉积更多的手部肌肉或体蛋白,尽可能少地沉积脂肪组织。

免疫系统激活唤醒也可影响哺乳母猪的体况和泌乳能力。

高免疫系统激活影响母猪泌乳的原因是细胞因子抑制了母猪产乳激素(如GH、IGF-1和催乳素)的释放(Bauman和Vernon,1993),从而降低了血液循环中GH、IGF-1(Fan等,1995)和催乳素(Chao等,1994)的水平所致。

有关免疫系统激活水平对哺乳母猪加工性能影响的报道喂奶很少。

Sauber等(1999)的研究表明,高免疫系统激活水平导致母猪采食用量下降10%,但对母猪的体重损失影响不大,同时对乳成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癌细胞免疫系统激活降低了乳蛋白的含量,但对乳脂含量无影响;终降低了总的乳产量和乳蛋白产量产量,但对乳脂供应量无影响。

母猪泌乳能力的下降最终外界影响了乳猪的生长性能,使得乳猪的窝增重下降14%,但却未影响断奶仔猪头数。

现代母猪的泌乳与营养需求

现代母猪的泌乳与营养需求
由于 在 母系 泌 乳量 和 繁殖 力 方面
初生窝重 (g k) 断奶前死亡率 ( %) 每窝断奶数 断奶 日龄 断奶 窝重 (g k) 窝 日增重 (g k) 产奶量 ( /) k d g
如果按每千克体 重的泌乳量来计算 ,母 的不断选育 ,如今在商业性猪场 中母猪
猪 的泌 乳 能 力 比奶 牛 还 要 强 。 如 果体 重 的泌乳量和窝断奶重均已显著提高。在
( : 注 母猪为 PC 康贝 尔品系 ; I 假设每 克仔猪 增重
需要 4 g母 乳 )


1 2k 8 g的母猪每天泌乳 1 k ,那就相当 美国 ,有 的猪场 2 1g 0天泌乳期 的窝 断奶
于每千克体重泌乳 O 6k 。一头 9 9k 重 可 达到 7 g以上 ( 1) . g o 0 g 6k 表 0随 着泌
其它氨基酸 的最 佳比例也进行 了更新研 究 ( hih n S r a a等 人 。2 0 这 不 仅 c 07o 将提高生产性 能,并且 还将降低 日粮成
这 些赖 氨 酸 估 值通 过 一 系 列研 究
得 出 ,PC 通 过 这 些 研 究 来 确 定 商 业 性 I
条件下母猪 的氨 基酸 需要量 ( r h n Si a a c 等 ,2 0 0 7 o在这 些研 究 中。采 用 1 4 ~
1 9 。然而 要想实现母猪 的最大泌乳 猪 整个 生命 周期 当中都能维持 高水 平的 8) 9
赖氨酸供应量
量 ,除遗传和营养之外还需要考虑其它 泌乳量 。对于维持生命期最佳泌乳量最
许 多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采食量 ( 饲喂 重 要 的养 分是 能 量 和氨 基 酸。表 2列 频率 )环境 ( 、 产房温度 )泌乳期长度 、 出 了按 当前的泌乳量潜力估算 的高产母 、

桂科猪主要免疫指标测定与初步分析

桂科猪主要免疫指标测定与初步分析
Procine IL-2 ELISA KIT 96T尧 Procine IL-4 ELISA KIT 96T尧 Procine IL-10 ELISA KIT 96T尧 Procine IFN-酌 ELISA KIT 96T 均 购自上海研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袁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Antibody Test Kit 购自美国 IDEXX 公司遥 猪瘟活疫苗 渊传代细 胞源冤 购自中牧实业有限公司遥 1.2 试验动物
作用 [8]遥 酌-干扰素 渊IFN-酌) 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 渊IFN) 诱 生剂刺激使人或动物活化的 T 细胞和 NK 细胞产生的一类高活 性尧 多功能的生物活性糖蛋白袁 属于 Th1 型细胞因子袁 具有较 强的免疫调节活性袁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放大作用 [9]遥 IL-2 等免疫指标可作为抗病育种的间接指标袁 通过评估免疫指 标是选育提高动物抗病性的一条有效尧 可行的途径 遥 [10] 本试验 以桂科猪作为试验对象袁 对其主要免疫指标进行测定与初步分 析袁 试验结果报告如下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盒及疫苗
Th 细胞主要分为 Th1 和 Th2 两个亚类袁 通过产生不同类型 的细胞因子袁 达到 Th1/Th2 平衡 [4]遥 Th1 细胞迁移入感染位点 并分泌细胞因子 IFN-酌尧 IL-2 和 TNF-茁袁 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 应答并可抵御病毒等胞内病原体遥 Th2 细胞促进体液免疫应答袁 其刺激 B 细胞增殖尧 抗体分泌及抗体类别转换为 IgE 和 IgA袁 它们分泌 IL-4尧 IL-5尧 IL-10 和 IL-13 [5]遥 白细胞介素-2 渊IL2冤 又称 T 淋巴细胞生长因子 渊TCGF)袁 在分裂素或特异性抗原 刺激作用下袁 主要由活化的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渊CD4+和 CD8+) 分泌产生袁 还可由 T 细胞瘤细胞和一些前 T 细胞尧 前 B 细胞产 生袁 甚至自然杀伤性细胞 渊NK) 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渊LAK) 也可产生 [6]遥 白细胞介素-4 渊IL-4冤 是由抗原或有丝分 裂原诱导 Th2 细胞尧 嗜酸性粒细胞尧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等产生的特征性细胞因子 [7]遥 白细胞介素-10 渊IL-10冤 是 Th2 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袁 主要是抑制 Th1 细胞的分泌袁 也可 刺激效应 B 细胞的增殖分化袁 并且能产生抗体袁 具有双向调节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猪的抗病营养技术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增强猪的免疫力,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创建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饲料成分
猪的饲料成分对其健康和免疫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猪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求,科学地调整饲料成分,加强猪的营养补充,使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增强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2.加强环境管理
猪的出生环境和生活环境会对其免疫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猪舍的环境管理,保持其卫生干净,合理控制猪只的密度,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3.注重生物安全
在猪养殖过程中,必须注重生物安全,对于可能对猪只造成威胁的微生物、病毒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对猪只的感染和传播。

4.使用营养保健品
在猪养殖过程中,可使用营养保健品,如益生菌、酵母等。

这些保健品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利用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增强猪的免疫力,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在今后的猪养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延续并发扬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为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引言在养殖业中,猪的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猪的抗病营养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对于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疾病抵抗力,减少因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二级标题一: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的创建三级标题一:疾病抗性猪种选择•选择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免疫功能好的猪种•保持品种的遗传纯度,建立良好的种猪管理体系三级标题二:合理的饲养管理1.环境卫生:–维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清理猪舍–控制病原菌传播途径2.饲养密度控制:–合理安排猪舍空间–防止疫情通过猪只之间的接触传播3.饲料管理:–营养均衡,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消毒,防止饲料污染–合理配比,减少抗生素使用三级标题三:合适的养殖技术选择1.合理的群体饲养技术:–按体重、生长阶段分组饲养–防止压力过大,导致疾病的发生2.合适的疫苗接种:–制定完善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3.有效的防治措施:–提前发现疾病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加强病毒监测,防止疫情扩散三级标题四:科学的饲养管理记录•建立健全的饲养管理记录系统,详细记录每只猪只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量、疫苗接种记录等•根据记录进行分析,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二级标题二: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的应用三级标题一:科学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如益生菌、酵素等,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三级标题二:合适的营养补充1.维生素:–补充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E等,提高免疫力–按需补充维生素C,促进抗氧化反应2.矿物质:–适当加入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控制矿物质的比例,避免中毒3.蛋氨酸和赖氨酸:–合理配比,提高饲料的氨基酸含量–保证猪只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功能三级标题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抗生素•控制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药性增加三级标题四: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粪便和尿液积聚•适当增加器具的清洁次数,防止病原体滋生结论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对于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0504猪的营养与饲料资源利用83

0504猪的营养与饲料资源利用83

液状饲料添加剂。
养猪学
兽医专业选修
34
(二)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1、完善饲料营养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率。
2、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采食量。
植物性饲料:精饲料如玉米、稻谷、麦麸、饼粕 等;粗饲料如秸秆、干草粉等;青绿多汁饲料如 野草、南瓜、红薯藤叶等。 动物饲料:鱼粉、血粉、蚕蛹和骨肉粉等。 矿物质饲料:骨粉、石粉、贝壳粉、蛋壳粉、食 盐和微量元素制剂等。
养猪学
兽医专业选修
9
2、按照营养来划分,可分为八大类
(1)蛋白质饲料 (2)能量饲料 (3)粗饲料 (4)青饲料 (5)青贮饲料 (6)矿物质饲料 (7)维生素饲料 (8)添加剂饲料
一般生长猪每日需要摄入4-9毫克的胡萝卜素。
青绿饲料中富含胡萝卜素,常喂青绿饲料,猪就 不会缺乏维生素A。
养猪学
兽医专业选修
28
②维生素D: 参与钙的代谢。缺乏时猪食欲不振,被毛粗糙, 小猪发生软骨病,大猪骨质疏松。 生长猪每头日需量,体重50公斤以下为250-300 国际单位,50公斤以上的为400-450国际单位。 繁殖种猪每头日需500-1000国际单位。 植物中含有麦角固醇,经阳光照射可转化为维 生素D。经常喂干草粉和日光下生活,很少缺乏 维生素D。
②麦麸
小麦加工成面粉时所得的副产品。
粗蛋白质达12-17%,质量高于小麦,含赖氨酸 0.67%、蛋氨酸0.11%,维生素B族较丰富。但 钙、磷比例不平衡,含能量较低。
麦麸适口性好,体积膨大,具有轻泻性(可调 节消化道的机能),且耐贮藏,是育肥猪的好 饲料。 在日粮中添加比例为10-20%。
养猪学 兽医专业选修
养猪学
兽医专业选修
13பைடு நூலக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猪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刘瑾、李斯丽、何若钢、覃小荣、张家富免疫系统是维护动物机体内新陈代谢平衡抵御病原侵害的重要防御系统。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免疫应激都与炎症反应有关。

免疫应激是一种病理保护性反应,即机体免疫系统为了抵御“非己”入侵,在内外环境“不适”的状态下(如反复多次免疫接种、仔猪断奶、饲养条件较差、生病),猪只免疫系统做出的“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导致猪只出现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低和生长迟缓等现象。

此“过度”反应即称为“免疫应激”。

各种感染、创伤和内部肿瘤等许多因素都可引起免疫应激。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包括一系列行为上和代谢上的改变。

行为上的改变是指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和嗜睡等;这种改变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改变,是为了把机体的资源集中提供给免疫系统从而减少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消耗。

免疫应激需要消耗大量营养,尤其是免疫营养,所以代谢上的改变是指日粮营养从正常的生长维持和骨骼肌沉积转向支持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

[1]以往研究表明,在免疫增强或免疫应激状态下,动物机体倾向于分解代谢,免疫抑制状态时倾向于合成代谢[2]。

免疫应答水平的下降,从而导致猪只生长抑制。

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现代规模养猪面临的疾病挑战(包括免疫抑制病和营养代谢疾病等)形势越来越严峻,全球对猪免疫营养的需求,尤其是对维持免疫力的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营养需求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对现代猪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予以综述。

1 免疫营养的概念一些营养素,如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精氨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核苷酸、益生菌及乳铁蛋白等不仅影响免疫功能,而且能改善代谢和营养指标(如氮平衡、血清蛋白水平等),因此被称为“免疫营养素”或“免疫调节剂”[3]。

朱中平[1]认为:某些营养物质不仅能防治营养缺乏,而且能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功能,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有害的或过度的炎症反应,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等。

这是免疫营养学所定义的“免疫营养”,包括植物营养素、多糖体、抗氧化剂等。

这种特殊营养素具有药理学作用,最初被称之为营养药理学(nutritionalpharmacology)。

近年来,更多的学者称之为“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

2 猪免疫系统的免疫营养的需求2.1 氨基酸的需求氨基酸对于猪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它是合成抗体、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急性应答蛋白的基本营养物质。

目前人们更为关注猪肠道功能性氨基酸的研究,尤其是苏氨酸、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

2.1.1 苏氨酸(Thr)苏氨酸(Thr)是肠粘液蛋白的主要成分,吸收的Thr大部分被小肠截留用于合成粘液蛋白。

有研究表明,Thr参与小肠细胞的修复和免疫调节功能,并能增加猪的免疫球蛋白水平。

杨成科[4]指出,选择合适的蛋白质原料,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并考虑添加苏氨酸,可改善饲料中氮的利用率,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降低仔猪腹泻率是可行的。

2.1.2 谷氨酰胺(Gln)谷氨酰胺(Gln)是5碳氨基酸,是血循环和体内游离氨基酸池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

它不但是蛋白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而且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条件必需氨基酸。

易敢峰[5]报道,Gln是诸如合成鸟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等代谢途径的前体物质,对动物肠道结构的完整和免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90年代初,Lacey和Wilmore提出Gln是重症患者的条件必需氨基酸,是快速增殖细胞(如肠道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重要“燃料”。

那么,Gln是如何参与免疫营养的呢?李宁(2001)认为, Gln参与免疫营养是作为一种营养物质来修复肠上皮,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并维持肠屏障功能,防治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减少肠源性感染。

最初的研究认为,Gln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合成,生长激素通过IL-2的同源受体直接或间接地上调免疫功能。

还有研究认为,Gln支持谷胱甘肽的合成,通过维持抗氧化系统而参与机体的免疫保护。

免疫营养的研究进展表明,Gln对免疫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有作用,可被不同的免疫组织利用,它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重要能量来源[6]。

具有代表性的是单核巨噬细胞,其免疫功能均取决于体内Gln的含量和供给。

临床研究表明,当Gln浓度为600μmoI/L的正常或更高水平时,免疫功能应当更完善,Gln浓度越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就越强、越完善,而这些应答反应会促进疗效提高。

当Gln浓度降至400μmoI/L的缺乏或更低水平时,免疫功能易受损伤,例如,在创伤、烧伤、脓毒症、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出现免疫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对GIn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此时机体对Gln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导致血和组织中Gln浓度下降。

低浓度的Gln使组织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对免疫组织影响非常严重。

因此,在应激状态下,单纯改善机体的氮平衡,而不维持血浆Gln浓度,也许是徒劳,甚至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补充外源性Gln以增加肌肉和血浆Gln的浓度,改善机体应激时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免疫应答,提高营养支持的疗效是免疫营养的重要内容。

2.1.3 精氨酸(Arg)精氨酸(Arg)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在饥饿、创伤、应激状态下可成为必需氨基酸,其代谢产物具有促生长与维持机体平衡的作用。

Arg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主要通过细胞免疫产生作用,对体液免疫则无显著影响。

Arg还对多种内分泌腺有促分泌作用,发挥间接的免疫调节作用。

有研究表明,Arg不仅是合成某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物质的前体,还是一些介导细胞生长与分化物质的前体,并且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强化精氨酸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机体氮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Arg免疫调节作用有两种调节机制。

一是NO的免疫调节机制。

Arg是合成一氧化氮(NO)的唯一底物,1988年发现L-精氨酸参与合成NO。

NO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的调节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气态生物信使。

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表现在:首先,NO抑制抗体应答反应、抑制肥大细胞反应性,促进NK细胞活性,激活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其次,调节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介导巨噬细胞的细胞凋亡;最后,Arg-NO途径被认为是杀死细胞内微生物的主要机制,也是巨噬细胞对靶细胞毒性的主要机制[6]。

Arg免疫调节作用的另一机制体现在:(1)Arg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刺激胸腺对T淋巴细胞的释放。

具体道来,Arg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刺激,使胸腺增大和细胞计数增多,胸腺的增大提高了T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从而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

(2)Arg通过提高脾内单核淋巴细胞对IL-2的分泌活性和IL-2受体的活性,降低前列腺素pGE2的水平,进一步促进IL-2合成,提高T淋巴细胞间接反应为中介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作用。

2.2 脂肪类的需求脂肪类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受到抗原的刺激时,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新的免疫细胞需要脂肪的参与。

脂肪也是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饲料脂肪含量和种类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重要影响。

作为动物的必需脂肪酸的多不饱和长链脂肪酸(PUFA)用于供能、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正常性,并影响免疫细胞膜表面的抗原、抗体数量和分布以及淋巴因子和抗体分泌等。

PUFA 中ω-3和ω-6比例适宜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调理吞噬作用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在饲料中添加可以缓解慢性和急性炎性疾病,促进机体健康和维持良好的生产性能。

2.2.1 ω-3PUFA大量动物实验证实,ω-3脂肪酸是免疫营养剂中的关键成分,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李宁发现,给予鱼油(海洋鱼油具有很高的ω-3PUFA含量,主要以DHA和EPA的形式存在)或营养液中添加ω-3PUFA可避免因创伤、感染所造成的免疫功能损失,增加机体抗应激和抗感染的能力。

邓志刚等[7]选用124头四元法系(皮特X杜X长X大)初生仔猪分2组,采用抗应激、益生素和短链脂肪酸的非药物途径的抗病营养保健方案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抗病营养试验组在断奶后转保育舍温度仅为18℃,而对照组却在2 4℃的正常情况下,仍然比对照组的成活率提高了6.06% ,下痢发生率减少了9.7%。

试验结果证明,药物途径的抗病营养保健方案不仅可减少抗菌药物使用,还能提高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了,减少疾病,增加经济效益。

ω-3PUFA在免疫营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在细胞水平诱导的改变较为持久。

据报道,停用10周后,其对炎症细胞因子及PGE2释放的抑制作用仍可存在。

所以对重症感染、慢性炎症等一些炎症介质持续释放的疾病,ω-3PUFA 将是有效的免疫调理营养素。

此外,在应激状态下的机体常存在代谢紊乱,补充ω-3PUFA可有利于减轻胰岛素阻抗、高脂血症及维持氮平衡。

2.2.2 ω-3PUFA作用的机制ω-3PUFA产生以上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ω-3PUFA能以竞争的方式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改变代谢产物的类型,产生效能不高的“3系列”的前列腺素(PGE3、PIG3)和“5系列”的白三烯(LBT),进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免疫系统不受损害。

许多研究表明,ω-6和亚油酸能促进IL-1、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炎性反应因子等促炎性反应因子的释放,而ω-3正好相反,它可抑制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并且ω-3可取代细胞膜磷脂中的ω-6,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的形成,从而降低促炎因子的产生,降低超敏反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减少内毒素移位[6]。

2.3 维生素的需求维生素是维持猪只健康、正常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

最小需要量的维生素日粮水平只能预防临床缺乏症的出现,不能满足动物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和维持最佳免疫状态的需求。

生产实践中,添加维生素对提高生产性能、改善机体免疫力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8]。

维生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体现在:(1)通过辅酶间接参与免疫调节。

维生素是许多酶的辅酶或辅基(如水溶性维生素多是代谢酶的成分),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9],间接参与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DNA、RNA、抗体的合成等。

呙于明等(2005)报道,一些B族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生物素、叶酸或钴胺素)单一缺乏可降低体液抗抗氧化体的产量。

(2)通过抗氧化作用来体现药理效应。

在免疫营养中,大于正常量的维生素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十分强大的自由基(O2-)直接清除剂,是体内抗氧化的重要一环[10]。

李全顺[11]指出,作为第二道防御体系的维生素E在体内发挥重要的抗氧化功能,对辐射损伤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在创伤、感染的动物模型中,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又如机体缺乏维生素E时,免疫官结构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和抗应激力也会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