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乐公司整合供应系统案例

合集下载

美国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美国施乐公司是一家主营复印机业务的跨国公司。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施乐公司就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办公设备的生产者,它生产的各种复印机名闻天下。

后来,施乐公司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日本复印机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在复印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施乐公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最先建立起基准测试(benchmarking)制度,向其它行业的优秀公司学习,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进人上个世纪90年代后,施乐公司又以战略性的眼光,不惜投入,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展示了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而采取的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1997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81亿美元,居《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第209位。

施乐首席科学家约翰·布朗(JohnBrown)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要能够敏捷地利用知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美国施乐公司已经开始实施知识管理了。

请用正式组织理论来分析这个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一节项目操作一、案例题1、复印机生产企业施乐公司是1987年进入中国的,起初只是建立了一个销售机构,后为了满足市场对施乐复印机的巨大需求,组建了合资企业:上海施乐。

但是,施乐公司只管生产,把产品的销售交给中方负责。

对此,公司建立了由经销商所组成的基于“关系”的分销网络。

考虑到国内市场的地区分割性和运输问题,公司除了在大中型城市建立经销关系外,还与地方中介机构建立经销关系,因为这些地方中间商遍及全国,有着各种关系,可以使分销直至县乡。

为了实现50%的市场份额,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契约合作体系来保持分销网络的稳定性。

在第一年,公司询问经销商能够销售多少,根据经销商愿意和能够接受的数量签定协议。

主要经销商可以按此方法与下属经销商签定协议。

考虑到经销商的能力与忠诚程度,公司借助于产品质量与优良服务来确保经销体系的运转,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能够控制市场。

尽管许多经销商同时经销不同的复印机,如施乐、理光、佳能等等,价格竞争也已全面展开,但是许多客户还是购买价格略高一点的施乐。

施乐公司最终成功实现了对目标市场的占领。

请分析施乐公司的成功之处。

分析提示:利用中间商。

2、“中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对日产生冲击”。

日本政府2001年4月份决定对来自中国的蘑菇、大葱及其他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为了对抗日本政府采取的对农产品的一般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中国政府通过中央电视台,正式宣布将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机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这三种进口商品加征特别关税。

日本厂家2000年向中国出口了4.7万辆汽车,只不过是日本向世界出口量的1%。

但是,对华出口量数比上一年增长了36%。

试分析中国为什么选择上述三种产品,对其加征特别关税?分析提示:因为日对华出口的上述商品正在高速顺利增长,如报复措施生效,并拖延下去,各汽车厂家很可能失去对华商务的立足点。

关税保护作用。

3、“法国战胜日本的‘普瓦提埃之战’”日本录像机大量冲击法国市场:1981年头10个月,进入法国的录像机每月清关64000台。

施乐公司的标杆管理案例教学文案

施乐公司的标杆管理案例教学文案

施乐公司的标杆管理案例说到标杆管理,我们就必须首先提及施乐公司,实际上,视其为标杆管理的“鼻祖”一点都不过分。

1976年前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实际垄断地位的施乐公司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特别是日本竞争者的挑战,如佳能、NEC等公司以施乐的成本销售产品仍能够获利,而产品开发周期、开发人员则分别比施乐公司短或少50%。

面对竞争者的威胁,施乐公司最先发起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

施乐做法早在1979年,施乐公司最先提出了“Benchmarking”的概念,一开始只在公司内的几个部门做标杆管理工作,到1980年扩展到整个公司范围。

当时,以高技术产品复印机主宰市场的施乐公司发现,有些日本厂家以施乐公司制造成本的价格出售类似的复印设备。

由于这样的大举进攻,其市场占有率几年内从49%锐减到22%。

为应付挑战,公司最高领导层决定制定一系列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标杆管理。

公司的做法是,首先广泛调查客户公司对公司的满意度,并比较客户对产品的反应,将本公司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与本行业领先企业作对比。

公司派雇员到日本的合作伙伴——富士——施乐以及其他日本公司考察,详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并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作反求工程。

接着公司便要确定竞争对手是否领先,为什么领先,存在的差距怎样才能消除。

对比分析的结果使公司确信从产品设计到销售、服务和雇员参与等一系列方面都需要加以改变。

最后公司为这些环节确定了改进目标,并制定了达到这些目标的计划。

实施标杆管理后的效果是明显的。

通过标杆管理,施乐公司使其制造成本降低了5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25%,人均创收增加了20%,并使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从92%上升到99.5%。

公司重新赢得了原先的市场占有率。

行业内有关机构连续数年评定,就复印机6大类产品中施乐公司有4类在可靠性和质量方面名列第一。

此后,施乐公司的标杆管理对象,不光着眼于同行的竞争对手,而且扩大到非同行的竞争对象,或将其他行业的产品进行比较研究。

Case2-施乐公司重组业务流程知识讲解

Case2-施乐公司重组业务流程知识讲解

施乐公司重组业务流程,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一、改革背景施乐公司是一家从事金融服务和办公设备业务的大型跨国公司。

该公司的办公设备业务是对众多的办公用品进行开发、制造、营销和提供售后服务,其产品包括大型电子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工作站和工程产品等。

其产品通过一个由1.5万人组成的直销队伍,以及由中间商、分销商和代理商组成的销售网络,在全球13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其在全球的售后服务机构拥有3万多个技术人员。

施乐公司进行全球化制造,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远东地区拥有2 2个主要生产厂。

这些向对顾客提供售中、售后服务支持的营销型网络结构正在转变,这些营销结构按地理区域划分,并覆盖了施乐公司的全部产品。

施乐公司的目标是为供应链总体目标的建立提供一个框架。

这些目标包括:1)顾客满意度。

2)资产回报率。

3)市场份额。

4)雇员满意度。

施乐公司主要是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公司,直接生产、销售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

施乐的供应链是一个封闭系统,通过闲置资产和机器设备的回收、再利用,提供所需的相当大部分资产,与新物资采购相平衡。

1989年,公司考察了公司与美国电子厂商的存货业绩。

所显示的基本数据向公司高层管理者展示了公司与领先厂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发现了通过减少存货占用资金,为公司提供开发新产品的资金需求的机会。

1989年,施乐公司建立了集权化的后勤管理组织,旨在提高整个供应链,而不是个别部分的资产管理业绩。

该组织的使命是作为变革代表,通过一体化和流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存货和后勤管理提供商业帮助。

该组织不仅仅是个事务型组织,它还直接与直线组织共同为运营负责,使顾客满意度、后勤成本和存货减少得到改善。

这会带来两种情况:一是不仅减少存货,而且包括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需要对长、短期计划进行协调。

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几个要素。

首先,要勾画一个蓝图。

供应链整合可以为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目标在于服务水平、资产利用以及后勤成本方面。

这需要详细的发展战略路径图,为重要供应链的顾客满意、后勤成本和资产利用的评价设立具体目标;新的整合首先在试点中进行检验,然后在大规模实施之前进行仔细调整。

施乐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

施乐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

施乐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在国外,很多企业利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提升信息管理,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管理体制的革新。

其中施乐公司的案例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施乐公司就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办公设备的生产者,它生产的各种复印机名闻天下。

后来,施乐公司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日本复印机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在复印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施乐公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最先建立起基准测试(benchmarking)制度,向其它行业的优秀公司学习,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进人90年代后,施乐公司又以战略性的眼光,不惜投入,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展示了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而采取的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首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施乐公司是在探索知识管理时引发的对信息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其成功更具有代表性,更能说明知识管理思想对传统信息管理体制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施乐公司上下首先统一思想,认识到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知识的共享,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这就必然对传统的信息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实体管理为主的方式必须得以改变。

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一)密切注意和深入研究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重新审视原有的信息管理体制施乐公司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探讨知识管理的作用。

为此,施乐公司启动了名为“知识创新”的研究工作,通过大量细致深入的研究,在他们认为的十个最重要的知识管理领域中,大部分都与企业的文档信息资源有关,诸如“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以及“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等等。

而要想更好地实现知识挖掘与利用,就必然要以现有的知识资源为基础,就必然要对企业原有文档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而从根本上讲,这样的举措必须要对传统信息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战略需要。

美国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施乐的今天 数字化、彩色、和文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案例背景介绍——1984年施乐的组织机构图
公司信息管理
公司办公室 David Kearns 首席执行官
Paul Allalre 主席
富士 施乐
发展与制造
美国市场部
国际事业部
多元化事业部
Frank Plop 部门副主席兼主席
其他职能部门 客户服务组
Rank 施乐
➢ 参照性权力 Clendenin在管理中平易近人,以理服人,善于与员工 沟通,员工对他比较敬重和喜欢
运用权力和网络概念解释Clendenin个人成 功和MDC成功?
Clendenin的个人成功与MDC的成功 通过奖赏性权力、决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和
参照性权力等权力基础,Clendenin将自己的影响 力和权力进行合理的发挥,带来人性化、规范化 、系统化的管理,促使MDC稳定地发展和运行, 并带来了他本人和MDC的成功。
5
上行、横向、下行影响策略
6
他应该怎么去做?
Clendenin在施乐公司的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
个人目标(HBS目标) “ 成为一个排名财富50强企业的足够成功的管理人
员,成为其他公司的董事,最终成为政府内阁级 的官员”,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呢?
Clendenin在施乐公司的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
相关部门: 美国市场部
经理 跨国后勤优化部
相关部门: 发展与制造部
经理 跨国后勤优化部
相关部门: Rank 施乐
案例背景介绍——认识John A. Clendenin
我们讨论的问题
1
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是什么?
2
为什么承担起MDC的工作?

【免费下载】案例十一施乐公司知识管理实践

【免费下载】案例十一施乐公司知识管理实践

案例十一:施乐公司知识管理实践一.案例介绍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

施乐公司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正如施乐首席科学家约翰.布朗(John Brown)所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要能够敏捷地利用知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早在五六十年代,施乐公司就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办公设备的生产者,它生产的各种复印机名闻天下。

后来,施乐公司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日本复印机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在复印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施乐公司在80年代就最先建立起基准测试(benchmarking)制度,向其它行业的优秀公司学习,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进人90年代后,施乐公司又以战略性的眼光,不惜投入,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展示了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而采取的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 密切注意和深入研究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早在多年前,施乐公司就在公司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并一直在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得益于施乐公司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该公司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探讨知识管理的作用。

为此,施乐公司还启动了名为“知识创新”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与施乐公司的长期战略,即“提供新的知识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紧密相连。

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对美国其他机构的60名知识管理工作者行进深度面访,了解他们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程度,并列出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十个知识管理领域:(1)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2)对加识共享责任的宣传;(3)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4)将知识融人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5)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6)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7)建立专家网络;(8)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9)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10)利用知识资产。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3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3

施乐产品——世界最佳品质近十年来,施乐公司大力进行业务改组,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以黑白模拟复印机为主要产品的公司转型成为一个数字化、彩色、和文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施乐公司在文件的制作和管理方面的专长无人能出其右:彩色和黑白文件、纸张和数字文件、网络文件、供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室或者跨国企业使用的文件等。

施乐公司以及其业务伙伴——日本的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提供了全行业最齐全的文件处理产品和服务: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桌面软件、数码打印和出版系统、消耗材料、以及从现场文件生产到系统集成的一系列文件管理服务。

在施乐公司1999年的总营业额192亿美元当中,美国市场的营业额达到了104亿美元;在欧洲的分公司--施乐有限公司的营业额为53亿美元;拉丁美洲和加拿大为35亿美元。

数码产品的营业额在1999年增长了53%,第一次超过了黑白复印机的总营业额。

施乐公司简史切斯特卡尔逊(Chester F. Carlson)——一个专利事务律师和业余发明家,于1938年10月22日,在纽约市的阿斯多利亚(Astoria ,Queens ,New York City)的简易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个静电复印图像。

他用了几年的时间,试图出售这个发明专利,但未能成功。

当时的公司管理人员和企业家们不相信有了碳素复写纸,复印机还会有什么市场,况且当时复印机的原型产品是那么的笨重难看。

当时有大约20家公司,包括IBM和通用电器公司,都以卡尔逊称之为"毫无兴趣"的态度拒绝了这项发明。

最后在1944年,俄亥俄州的巴特尔研究院(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和卡尔逊签订了合同,资助他改进这项被他叫做"电子图像复制技术"(electrophotography) 的发明。

三年后,纽约州罗彻斯特一家生产相纸的哈罗依德公司来到了巴特尔,购买了开发并销售卡尔逊发明的复印机的许可。

案例十一:施乐公司知识管理实践

案例十一:施乐公司知识管理实践

案例十一:施乐公司知识管理实践一.案例介绍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

施乐公司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正如施乐首席科学家约翰.布朗(John Brown)所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要能够敏捷地利用知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早在五六十年代,施乐公司就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办公设备的生产者,它生产的各种复印机名闻天下。

后来,施乐公司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日本复印机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在复印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施乐公司在80年代就最先建立起基准测试(benchmarking)制度,向其它行业的优秀公司学习,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进人90年代后,施乐公司又以战略性的眼光,不惜投入,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展示了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而采取的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 密切注意和深入研究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早在多年前,施乐公司就在公司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并一直在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得益于施乐公司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该公司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探讨知识管理的作用。

为此,施乐公司还启动了名为“知识创新”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与施乐公司的长期战略,即“提供新的知识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紧密相连。

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对美国其他机构的60名知识管理工作者行进深度面访,了解他们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程度,并列出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十个知识管理领域:(1)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2)对加识共享责任的宣传;(3)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4)将知识融人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5)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6)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7)建立专家网络;(8)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9)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10)利用知识资产。

施乐供应链复兴

施乐供应链复兴
员工 目前,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有员工1000名 名 不包括其所投资的生产企业)。 (不包括其所投资的生产企业)。 公司在华有两家生产企业: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 公司在华有两家生产企业: 和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和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施乐的战略联盟
施乐供应链复兴
——案例分析
组员:韦燕 李棉勇 覃强 覃瀚思 廖明 唐红波 张震茂 邓永辉 张强 杨积勇
施乐公司简介
施乐公司起源于美国, 施乐公司起源于美国,是一家主要从事金融服 务和办公设备业务的大型跨国公司。 务和办公设备业务的大型跨国公司。施乐公司的 办公设备主要是对众多办公用品进行开发、制造、 办公设备主要是对众多办公用品进行开发、制造、 营销和提供售后服务, 营销和提供售后服务,其产品包括大型电子打印 复印机、传真机、工作站和工程产品等。 机、复印机、传真机、工作站和工程产品等。其 产品通过一个由15, 产品通过一个由 ,000人组成的直销队伍以及 人组成的直销队伍以及 由中间商、分销商和代理商组成的销售网络, 由中间商、分销商和代理商组成的销售网络,在 全球13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其售后服务机构在 多个国家进行销售。 全球 多个国家进行销售 全球有30, 多个技术人员。 全球有 ,000多个技术人员。 多个技术人员
施乐成本管理
与利丰储运的物流外包 外包合同签定后利丰在天河区附近租仓库,以 摩托车为主汽车为辅进行配送,施乐关闭了白云、 天河和海珠地区的三个仓库,原来仅有的一名物流 员工也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被派往利丰 驻厂办公,监督、协调和管理3PL的日常运作。通 过3PL,施乐在广州的物流营运总成本减低了14% -20%,然而其服务时间却由1天以上降低到2小时。
诺威公司(Novell Inc.)Novell在联网软件方面处于 诺威公司 在联网软件方面处于 领先地位,她拥有领先业界的目录服务和全球8000 领先地位,她拥有领先业界的目录服务和全球 万用户。而施乐公司拥有在文件服务、 万用户。而施乐公司拥有在文件服务、生产等领域 的技术专长,这一合作将确保施乐的产品和服务与 的技术专长, Novell环境的兼容性。 环境的兼容性。 环境的兼容性 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Inc.)Sun公 太阳微系统公司 公 司在企业级客户机/服务器运算 因特网/内部网 服务器运算、 内部网、 司在企业级客户机 服务器运算、因特网 内部网、 编程语言领域具备专长。 和Java编程语言领域具备专长。施乐与 编程语言领域具备专长 施乐与Sun之间的 之间的 广泛而且紧密的互补联盟为客户带来了企业级解决 方案。 方案。

施乐公司供应链复兴

施乐公司供应链复兴
施乐公司供应链 复兴
组员:xx、xx、xx
一、施乐的困境
1 体制僵化 2 故步自封—与市场脱节 3 施乐VS佳能战略联盟
二、佳能打败施乐原因
1 较高的性价比 2 了解顾客需求,制定合适的战略
三、走出困境—物流和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整体目标
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雇员满意程度
1 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的积极性 2 以顾客为中心
7 优化循环物流系统流程
循环物流系统运行的动力与约束机制
循环物流系统流程
8 适宜的供应链采取措施
采购 制造 分销 顾客服务 一般情况 均衡的采购/制造 完整产品 一般库存 100%在指定日期安装
高流量复杂网络
优先本地采购
按订单生产
零库存
完全配置的定制产品
中等流量
本地采购
按订单配置
最小库存
定制产品会被延迟交付
2)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 英特尔公司在提供尖端技术的处理器结构领域处于 领先地位,英特尔为施乐的客户提供强大的数据 处理功能,并优化企业中的图像处理 3)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 思科公司在互联网网络和因特网解决方案领域处于 领导地位。思科公司和施乐公司合作,为共同的网 络分布式解决方案客户优化集成的产品解决方案。 4)康柏电脑系统(Compaq Computer Systems) 康柏公司是个人电脑、网络服务器和信息技术 服务行业的领导者。施乐和康柏合作,将康柏产品 集成到施乐产品中,从而为双方的客户提供工业标
商品化的产品,工作站
本地采购/OEM产品
按产品配置生产/按配置OEM
储备在接近顾客的地方
完全配置的产品(即插即 用)
资产回收管理

兰克施乐设计一体化的供应链

兰克施乐设计一体化的供应链

1988年,兰克施乐(法国)意识到它当时的物流战略已不再能够满足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的公司目标了。

存货达到了73天的供应量(即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产),位于加罗诺尔的1。

1万平方米的仓库面积似乎不够用,平均订货至安装时间超过15天。

销售人员要求的交货日期常常被错过,兰克施乐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似乎难以作出有效反应。

很明显,有必要对兰克施乐的物流战略进行根本的变革.为了回应这些挑战,1988年公司实施了一项旨在重新确定兰克施乐的物流战略的全欧洲范围的项目。

兰克施乐的一份内部文件对该项目的目标如此描述道:……缩短兰克施乐的供应链,显著改善与现场之间的信息流,消除层层存货(然后是仓库),从最佳存货场所迅速将产品送达顾客的“需要之点”。

战略项目总监暨法国项目负责人贝尔纳·科斯蒂乌对该项目评论道:我们并没有清楚地理解兰克施乐物流过程的本质.所涉及的职能众多,制造、信息管理、仓储、分销和销售等等,但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整体认识.我们必须改进绩效,不仅要在内部提高质量和生产率,而且要在外部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市场份额。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确定顾客的要求,然后对连接产品源头与需求地的整个供应链重新加以认识。

这包括确定使用哪些设施、它们将被放置处、哪些产品将分派给它们以及将需要哪些运输服务。

必须重视对库存的计划、订单管理和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当该项目于4年后完成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间库存由73天的供应量减少到26天的供应量,这意味着约3500万美元的节约.顾客满意度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准时率增加了7,达到了93.9%。

订货至安装的周期减少了3。

3天,这要归功于储存和运输时间的节省。

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尽管1992年运输的产品数比1989年多了13%,但运输成本仍维持在同样的水平,节省了100万美元。

非运输成本降低了29%,这主要是由于人数削减了50%,从而节省了另外的100万美元。

Case2-施乐公司重组业务流程

Case2-施乐公司重组业务流程

施乐公司重组业务流程,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一、改革背景施乐公司是一家从事金融服务和办公设备业务的大型跨国公司。

该公司的办公设备业务是对众多的办公用品进行开发、制造、营销和提供售后服务,其产品包括大型电子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工作站和工程产品等。

其产品通过一个由万人组成的直销队伍,以及由中间商、分销商和代理商组成的销售网络,在全球13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其在全球的售后服务机构拥有3万多个技术人员。

施乐公司进行全球化制造,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远东地区拥有2 2个主要生产厂。

这些向对顾客提供售中、售后服务支持的营销型网络结构正在转变,这些营销结构按地理区域划分,并覆盖了施乐公司的全部产品。

施乐公司的目标是为供应链总体目标的建立提供一个框架。

这些目标包括:1)顾客满意度。

2)资产回报率。

3)市场份额。

4)雇员满意度。

施乐公司主要是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公司,直接生产、销售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

施乐的供应链是一个封闭系统,通过闲置资产和机器设备的回收、再利用,提供所需的相当大部分资产,与新物资采购相平衡。

1989年,公司考察了公司与美国电子厂商的存货业绩。

所显示的基本数据向公司高层管理者展示了公司与领先厂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发现了通过减少存货占用资金,为公司提供开发新产品的资金需求的机会。

1989年,施乐公司建立了集权化的后勤管理组织,旨在提高整个供应链,而不是个别部分的资产管理业绩。

该组织的使命是作为变革代表,通过一体化和流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存货和后勤管理提供商业帮助。

该组织不仅仅是个事务型组织,它还直接与直线组织共同为运营负责,使顾客满意度、后勤成本和存货减少得到改善。

这会带来两种情况:一是不仅减少存货,而且包括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需要对长、短期计划进行协调。

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几个要素。

首先,要勾画一个蓝图。

供应链整合可以为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目标在于服务水平、资产利用以及后勤成本方面。

这需要详细的发展战略路径图,为重要供应链的顾客满意、后勤成本和资产利用的评价设立具体目标;新的整合首先在试点中进行检验,然后在大规模实施之前进行仔细调整。

案例七即时制采购案例

案例七即时制采购案例

案例七即时制采购案例
施乐公司
公司背景:
施乐欧洲公司(前身为,,,, ,,,,,)有一个成功应用即时制采购系统的案例。

作为施乐公司在美国之外的最大机构,施乐欧洲与英国兰克这两家公司(,,,,)的合作企业,生产和修理中等规模的复印机设备,并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20世纪80年代,施乐欧洲公司开始实施即时制采购。

作为即时制采购计划的一部分,公司还安装了自动化物料和采购信息的处理系统,同时也修正了生产流程。

作为即时制采购和其它相关系统采用的结果,施乐欧洲公司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

施乐欧洲公司实施即时制采购后的显著成效:
(1)其供应商从3,000个减少到了300个;
(2)入库交货的准时率高达98%,其中有79%是在需要时的1小时内送达;
(3)仓库库存从3个月的供给下降到半个月;
(4)整体物料成本减少了约40%;
(5)由于供应商物料质量的提高,绝大多数入库产品质检站被相应地撤销了;
(6)因产品质量不佳而被拒收的水平从17%剧降到了0(8%;
(7)由于标准化的包装,40多个负责重新包装的职位被取消了;
(8)入库运输配送总成本减少了40%;
9)仓库给生产线的物料配送准时率提高了28%。

(
在采购物流战略管理方面,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1)形成了完整的采购绩效评估体系;
(2)在企业组织架构中,对有关战略物流和采购的决策权进行了有效的授权;
(3)来自不同部门的高层经理人广泛地参与了制订物流采购策略;
(4)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级物流采购经理人的控制范围也正在相应地扩大;
(5)同时也带动性地改进了组织其它部门的绩效。

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施乐公司案例施乐公司主要从事各种复印机的生产、销售和租赁,同时,施乐公司还提供各种复印服务。

这些复印机的复印工作效率及特征各不相同,相应的销售和租赁计划也各不相同。

每年,施乐公司都要对投放多少台各种型号的复印机用于公司提供的复印服务进行计划,并且要对收回多少台旧复印机进行计划。

这些数据将为下一年的生产计划提供必要的信息。

用于提供复印服务的各种复印机,即所谓的“服务基地”数量将影响参与提供复印服务工作的员工的人数、其需要的培训以及为这些基地服务所需的零配件存货的数量。

这类服务基地的情况还将影响到施乐公司生产的易耗品的销售。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你认为:1.施乐公司中各个部门之间应该怎样进行沟通?在预算过程中,怎样对一些关键的计划假设信息进行归集和共享?(1)答:通过预算来进行沟通。

预算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

在每一个阶段中,都需要各部门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以此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具体说来:Ⅰ、预算编制: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首先,企业董事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并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

然后,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接着,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并将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

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

最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将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在此过程中,需要“诚心”沟通:即要求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编制预算,反馈信息,不隐瞒事实,使编制的各项预算指标与企业实际相符,提高预测的精确性,为预算管理起好步。

Ⅱ、预算执行。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面对预算调整时,预算专职部门需作详尽的调查,仔细分析原因。

案例分析:施乐欧洲公司_电子商务物流(第3版)_[共2页]

案例分析:施乐欧洲公司_电子商务物流(第3版)_[共2页]

270电子商务物流(第3版)MRP输入系统主要由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和库存状态记录(ISR)构成,主要解决需要什么的问题;MRP实行过程主要解决需要多少和什么时候需要的问题,实行过程具体包括确定需求量、批量与时间、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和发出指令等;MRP输出系统一般由计划报告、绩效报告、异常报告所组成。

DRP是MRP原理和技术在流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DRP联系着物料配送系统和制造规划及控制系统,主要解决分销物资的供应计划和调度问题,其基本目标就是为管理层预测需求提供决策依据,匹配物料的供给和需求,有效地应用存货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在配置费用最小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调整。

DRP输入包括3个文件:一是社会需求文件,二是供应商货源文件,三是库存文件和在途文件。

DRP输出包括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

DRP系统主要由库存管理、质量控制、预测仿真、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计划/调度管理、订单管理、数据库接口与数据传输模块组成。

DRP既可用于生产企业的配送活动,也可用于流通企业的配送活动。

DRP的发展经历了配送需求计划(DRPⅠ)、配送资源计划(DRPⅡ)和配送资源获得能力分析(DRPⅢ)等阶段。

LRP是运用物流手段进行物资资源优化配置的技术,它是在MRP和DRP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MRP和DRP的集成应用。

LRP对制造资源计划、能力资源计划、分销需求计划进行了功能集成,其基本目标是优化配置物资资源,提高物流效率,以实现企业的发展。

复习与思考题(1)简述JIT与MRP的差异。

(2)以施乐欧洲公司为例,对JIT进行分析。

(3)什么是QR?实施QR的意义有哪些?(4)DRP作为MRP在流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试分析DRP与MRP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在一个制造企业或零售企业中,如何将LRP应用到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中?案例分析:施乐欧洲公司施乐欧洲公司(前身为Rank Xerox)是一个成功应用JIT系统的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施乐公司整合供应系统优化采购流程》施乐公司是美国复印机产业的巨人之一,在七十年代由于忽视了全球性的竞争威胁而被迫进入防御状态。

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在世界复印机市场一直保持垄断地位。

但由于忽视了竞争的存在,从1976年到1981年,施乐公司遭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战,其中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的佳能公司,该公司竟然推出了以施乐公司的成本价销售复印机的惊人举措,竞争结果是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全球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

为了弄清佳能公司的降价策略,施乐公司开展了大量的竞争情报研究,比如,施乐公司曾与一些美国电子公司进行了存货水平的基准比较,这次评估向施乐的高层管理人员揭示了施乐与领先的公司在这方面的差距。

施乐发现有机会可以压缩“沉淀”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资金,从而向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对竞争对手和自身的对比分析,施乐公司多方面调整了复印机产品的战略和战术,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加强采购/供应管理,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从日本佳能公司夺回了市场份额。

从评估中,施乐公司认可了现有的分销、物流、物料与制造部门的工作,总体存货水平过高并不是他们的责任,主要的原因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冲突的工作目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乐成立了“物流与资产管理中心”来改善整个供应链的资产管理的绩效。

作为一个“变革机构”,这个小组的使命是通过发展和实施整体性的战略和业务流程来推动对物流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优化。

这个小组并非只是一个普通的职能机构,它需要参与一线机构正在进行的对顾客满意度、物流成本和削减存货的活动以及每一年都要进行的对这些项目的优化和改善。

所以,两个工作原则产生了:一是小组的使命并非只指导一个“削减库存”的运动,而是使“压缩供应链资产”成为公司的长期目标。

二是小组的具体工作需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考虑。

实施步骤:
1、创立一个远景目标,统一理解和认识:即供应链的一体化整合能为公司创造新的竞争力优势。

2、最终的目标:改善客户服务,并在资产利用和物流成本等方面成为最优秀的公司之一。

3、远景目标将在战略路径地图中被细化,每一个关键的绩效指标都将设定在客户服务、资产利用和物流成本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4、新的概念将会在一个“展示箱”中测试,进一步优化后才在整个公司内大范围地实施。

5、为了观测这些指标,供应链中不同部门的绩效衡量指标将会被统一。

6、实施中所学习到的技术和诀窍将会被融合在整个公司的“流程再造”中,整个信息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变革目标:施乐绩效优化计划的总体目标野心勃勃,即将会取得100%的顾客满意度,压缩近一半的存货——近10亿美元的节省!并节省3~4亿美元的物流支出。

这些成本的节省并不会以服务水平的下降为代价。

施乐不仅会重新设计整个供应链流程,而且会改变公司的文化、绩效指标、奖惩体系、公司的内部关系和整个公司的行为方式。

整个计划首先汇集了各个业务单元在绩效优化中取得的成就:有些是由业务单元内部完成的,有些是从世界各地的其他分公司得到的想法和灵感而完成的。

通过理解各个业务单元内部的物流运作,物流与资产管理小组可以开始与供应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沟通,并且以“跨组织流程重组”的方式来推动系统的整合。

流程变化:一个国际化的跨部门小组早在1986年就已经建立了,这次的供应链流程改造使这个国际小组的作用得到了强化。

不同工作职责的人员,包括存货管理,订单配送,制造及供应商等方面的人员都加入到跨部门小组的工作。

不仅物流与物料部门的人员参与了工作,产品设计、营销、质量控制、财务和信息系统等各个部门人员都在小组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这个跨职能小组成为整个优化战略的守护者与关键的利益相关者。

它使得第一线的经理可以参与到正在制订的战略中去;通过他们的工作,在某个部门内业已证实可行的创意可以迅速地推广到其他的部门;跨职能小组确保了单个业务单元的优化项目符合公司的总体目标,不会被重复执行;从顾客评价中发现的不满意之处得到了有效的整改;较复杂的绩效指标进行了简化以便让操作人员可以进行控制。

例如:按顾客指定时间到达的订单百分比;在欧洲和美洲,小组通过改善后的运输系统减少了分批运输的问题;小组向每一个业务单元提供了充分的信息以鼓励他们之间的存货共享;资产回收利用的具体实践也在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得到了推广。

业务流程的深层目标被分解为物流与存货管理领域中某些过程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为具体的操作设定了框架,为每个过程的战略性行动提供了基础。

这些过程并非面向某个部门,而是面向具体的物流操作。

这些过程的排列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必须在供应链内部用统一的“产品语言(Product Language)”来定义顾客需要的产品/部件。

其次,计划的制订过程必须是灵活的,有精确的顾客需求所驱动。

再次,供应链被定义为整个公司业务的“整合者(Integrator)”。

最后,强调是对“资产流(Assets Flow)”
进行管理,而非对仓库中“库存(stock)”的管理。

通过与远景目标的比较,所需的改变就十分明确了。

施乐的每一类产品如设备、消耗品、零配件等都需要进行这样的改变。

不同产品的分销渠道是不同的:零配件主要是由技术服务人员使用,主要流向他们手中的配件设备。

消耗品不需要特别的搬运处理,主要由电话营销渠道向最终用户提供。

而设备,由于它们敏感的电子和机械部件,需要特别的搬运处理,而且需要一定的可操作性。

应用“整合”概念,施乐想出了一个理想化的设备供应链网络:每个流程都应针对一类产品特别设计,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商品化的产品,如个人复印机、小型办公复印机和传真复印机应该被设计为安装简便,即插即用。

高档产品应被设计成100%按订单制造,不需要额外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要在顾客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同时又要保持尽可能少的存货,施乐需要尽可能早地了解需求,以廉价信息来替代昂贵的存货。

管理革新:施乐在管理方面最大的改变是如何将新目标的实现在公司内部制度化。

每一次管理革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会有几个阶段:最初的目标是说服每一个人,革新是必要的,并让所有的人都认同要产生的变化。

第二阶段是将这些理解和认同转换成一种正面的印象(Perception)并开始试点进行革新工作。

最后的阶段是让所感受到变化的工作人员亲自去推动变化的发生。

为了能够使革新有效地实施,必须让每一个人都知道革新的日程安排,让他们能够主动去回应变化。

施乐正在以这样的方法整合她的供应链管理。

营销经理和制造经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中加入“供应链中的总资产”这样的新概念,这使得对他们职能性的评价转换成了跨职能的综合评价。

营销经理,制造经理和研发经理现在需要考虑供应链的总体存货水平和总体顾客满意度。

当这些部分的考虑已成为公司业务运作方式的一部分,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分解物流成本到每个职能部门。

每一个职能部门内部的物流运作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表现和目标的完成,所以这些物流成本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这些目标的相互影响。

施乐的成功主要是由以下几点所支持的:
1、所有的供应链问题都被跨部门小组以共享的方式来解决,这些跨部门小组得到了施乐高级管理层的强有力支持。

2、施乐公司的公司文化是:“以质量为核心”;强调基准评估与超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改善质量;鼓励跨职能小组共同作业。

这样的公司文化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去推动革新。

这种环境可以使来自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用共同的语言来解释、分析和优化每一个流程。

3、更重要的是施乐在短期内就大胆地实施了改进,并使高层管理人员看到了优化的效果,从而使他们有耐心、有信心将革新推动下去。

由案例可见,施乐公司为了使其远景目标“供应链的一体化整合能为公司创造新的竞争力优势”的实现,将每一个关键的绩效指标都将设定在客户服务、资产利用和物流成本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通过“变革机构”即物流与资产管理中心来协调、解决分销、采购物流、供应物料与制造等,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冲突的工作目标。

强化了跨职能小组的作用,让不同工作职责的人员,包括存货管理,订单配送,制造及供应商等方面的人员都加入到跨部门小组的工作。

不仅物流与物料部门的人员参与了工作,产品设计、营销、质量控制、财务和信息系统等各个部门人员都在小组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面对日益变动的市场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通过实施采购供应链管理,对组织的采购供应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变,配合企业的经营战略变化,从而达到降低采购产品价格、提高采购产品质量和提高供应商服务质量的目的,由此增强了施乐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