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方法(1)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法又称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地研究和解释科学事实的一种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不使用数理统计技术的研究方法,因此在国际上一直被人们视为客观的方法。
一、质性研究概述1。
质性研究方法的概念质性研究(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简称QER)是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创造的一个心理学概念。
是一种科学地探讨行为和事件的方法。
它采用自由的、多变量、非实验性的观察,使用第一手资料而非第二手资料,并且强调理解而非解释。
虽然“科学”并不总是意味着数据和计算,但是质性研究不仅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而且要产生出可重复的结果,就像它所追求的那样。
从根本上讲,科学应当采用科学方法去了解事物,并运用这种知识和信息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质性研究是对科学实验所得到的感性资料进行分析,以提取出新知识的研究方法。
即不是依靠精确的实验设计,而是根据对一系列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来得到结论。
由于没有对实验做精确的控制,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但是通过多次重复可以减少失误率,从而提高质性研究的可靠性。
2。
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2。
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质性研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心理学家埃米尔·伯克的《关于特殊儿童和问题儿童心理学的研究》(1835)这部著作中。
在19世纪后期,德国的格奥尔格·威特海默(Wolfgang Kanter, 1819-1894)、瑞士的阿道夫·迈尔(Adolph May,1819-1894)、奥地利的阿诺德·豪斯霍弗(Arnold Vos hetberg,1851-1926)等人开始对与态度相关的外界条件作定量的测量,他们认为,态度是行为的函数,因此他们将态度看作是能够测量的,并且对态度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
到了20世纪30年代,科学方法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建立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范式,使得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各种学科能够广泛的应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充分地、更加透彻地、更加深刻地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内在原因。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和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复杂性,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着眼于表面现象,更注重研究背后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在进行质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获取和分析数据。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1. 访谈法访谈是质性研究中最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它可以是结构化的,即研究者使用预先设计的问题向被访者提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即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灵活适应被访者的回答给出追问。
访谈法可以通过深入对话和交流,揭示出被访者的观点、感受、体验和看法。
2. 观察法观察法主要通过研究者的观察行为和环境来获取数据。
观察可以是参与性的,即研究者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并观察记录;也可以是非参与性的,即研究者被动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而不干预。
观察法适用于研究社会行为、文化实践和组织活动,它可以揭示视觉、听觉和非语言等多种数据。
3.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通过对文本材料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内在含义和主题的方法。
文本可以是书籍、报告、采访记录、社交媒体帖子等等。
研究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和语义分析等来研究文本。
文本分析可以看到文字表面背后的隐含信息,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意义。
4.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通过对特定个体、事件、组织或社群进行深入研究来了解其全貌和内在结构的方法。
个案研究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个案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特定情境和现象非常有价值,因为它可以探索个体或组织的背景、动机、决策和反应。
5. 现象学研究现象学研究是一种关注现象本身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对于被研究对象的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关注。
现象学研究倡导研究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亲身经验获取数据,如日志记录、个别内省和焦点小组讨论等。
现象学研究鼓励研究者“回归事实本身”,探索物质和社会世界中的本体特征和维度。
综上,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文本分析、个案研究和现象学研究。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解释和理解现象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内在意义,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想法。
在进行质性研究时,研究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
下面将介绍质性研究的五种常用方法。
首先,访谈是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
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研究者可以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看法。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这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取丰富的数据。
其次,焦点小组讨论是另一种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在焦点小组讨论中,研究者邀请一组受访者一起进行讨论,通过集体交流和互动,获取他们的共同观点和看法。
焦点小组讨论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受访者之间的共识和分歧,了解他们的集体意识和文化背景。
第三,观察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访者的行为、环境和互动,获取真实的数据。
观察可以是参与式的,也可以是非参与式的,取决于研究者的角色和目的。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取客观的信息,了解受访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
第四,文件分析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研究者可以了解受访者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文件分析可以包括文本分析、档案分析、图片分析等,通过对文件和资料的细致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和数据。
最后,个案研究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可以了解个案的特点、经验和情境。
个案研究可以是单个案例的研究,也可以是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个案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细节和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质性研究有许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1. 访谈法:访谈是一种问卷调查的补充形式,它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被访者的内心世界和想法,能够向被访者提出更具体、更丰富的问题,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2. 观察法:观察法常被认为是质性研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提供对行为对象的无编辑的、客观的观察。
3. 聚焦小组讨论法:聚焦小组讨论法则借助小组的统一思想和参与讨论的动态影响,让参与的个体能够更友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法常常被用于获取个体的内心和心理反映,以深入的解释被访对象的主观意愿、行为以及某种特定现象的原因。
5. 历史書面方法:历史書面方法是收集有关古代或近代历史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常常使用档案资料、报纸和学术资料来分析一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作为重要的资料支持研究的结论。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对现象进行深入理解和解释的研究方法,它主要依靠文字、图片、声音等非数量化数据进行分析。
与定性研究方法相对应的是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依靠数字和统计数据进行研究。
质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人们的行为、态度、观念等,为定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支持。
首先,质性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描述。
通过深入的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方式,研究者能够获取丰富的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动机、情感和行为。
与定量研究方法相比,质性研究方法更注重对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和背景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能够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质性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对象的解释和理解。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试图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研究者会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挖掘出其中的模式、主题和结构,从而为研究对象的行为和观念提供深刻的理解和解释。
质性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质性研究方法还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以获取丰富的数据。
在数据分析阶段,研究者会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主题分析、情境分析等,以揭示出数据的内在模式和结构。
质性研究方法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应对复杂和多样的研究对象,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对现象进行深入理解和解释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描述和理解,注重对研究对象的解释和理解,同时也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质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人们的行为、态度、观念等,为定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支持。
通过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通过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的特点包括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以及重视研究关系。
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在于目的、内容、设计、手段、工具、关系、抽样策略、收集资料等方面。
质性研究方法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在质性研究中,推广度和伦理道德问题也非常重要。
推广度指研究结果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伦理道德问题则指研究过程中是否尊重被研究者的权利和尊严。
在进行质性研究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以及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都需要考虑到研究的实际情况。
最后,对研究的质量进行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信度和效度问题外,推论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也需要被重视。
质性研究和量的研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类属分析是根据资料呈现的某个观点或主题对其进行分析,是一个较大的分析单位。
在类属分析中,需要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解释这些现象的概念和术语,包括类属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等。
情境分析则是将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中,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对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分析。
分析资料的手段包括画图、列表、写反思笔记、运用直觉和想象、比喻、类推等,以及阐释循环,即在部分与整体之间不断对比,建立联系。
质性研究成果需要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
与量化研究报告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需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以及研究者的位置等。
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详细叙述,并对涉及主题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描述,还需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以帮助读者判断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四章 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的定义:
•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对案例研究持有不尽 相同的认识。其中以罗伯特K.尹(Robert K.Yin )的定 义最为经典:
-----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 ),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 (ContemporaryPhenomenon);在这样一种研究情 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 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Evidence)来展开研究。
案例研究的特点:
• 首先,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 种纯理论性的研究。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是 “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的问题 (Yin ,1994;Stake ,2000),而不是回答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案例研究的特点:
• 第二,案例研究重点在于捕捉现象的真实细节。
三种类型的经验研究:
1,实验研究: • 在经验性研究的3种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是一种
在相对可控条件下对特定问题开展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介于实地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
研究之间。调查研究强调采用统计性概括方法, 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强调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
3,实地研究/案例研究
弗洛伊德的狼人研究:
• 弗洛伊德是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精神病学研究的先驱。根 据他「一致的经验模式」理论,弗洛伊德的假设:儿童时 期的意外事件或可用来解释病人异常行。所以他致力于使 得病人回忆自己在儿童及年轻时代所发生的,但却已遗忘 良久的,有关创伤性的或与性有关的意外事件。他以一位 狼人Sergei Petrov 为案例,研究他的生活史,最后以 「来自婴幼期神经症的生活史」(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为标题,将研究结果撰写成书并于 1918年出版问世,此书则是弗洛伊德应用个案研究的典型 例举之一,且其所归结的个案的结果,事实上与其假设相 一致,心理界的个案分析因此一时蔚为时尚,且被认定为 一项有效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质性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1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1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研究案例为基点,本课程力求使学生对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对于观察、描述和分析不同历史条件和特定语境中的社会事实和文化过程的意义和局限,有所领悟、体验和反思。
教学将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和田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修课学生领会到定性研究在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对“定性” 研究方法背后所蕴含的理论脉络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社会和人文科学学科这一主要研究手段的认识和体会。
二、课程教学要求为了教好、学好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向,介绍学科前沿动态,讲述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观点;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有关文献并积极完成关于社会现象的课堂讨论。
教师要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应积极进行思考,反思社会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以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
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1.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研究步骤2.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基本过程3.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课堂讨论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质性研究方法论(2学时)1. 教学内容: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论2. 重点、难点提示:(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各种理论取向的质性研究(2学时)1. 教学内容:(1)建构主义理论取向的质性研究(2)批判理论取向的质性研究(3)实践取向的质性研究2. 重点、难点提示:(1)批判理论的流派和观点(2)批判理论研究范式下的质性研究第三章质性研究设计与计划撰写(4学时)1. 教学内容:(1)质性研究适用情境和问题(2)质性研究设计基本要素2. 重点、难点提示:(1)质性研究设计要素(2)质性研究设计评估标准第四章行动研究(2学时)1. 教学内容:(1)行动研究的内涵及历史和发展(2)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3)行动研究的实务范畴(4)行动研究实施的程序2. 重点、难点提示:(1)行动研究的基本类型(2)行动研究的基本层次第五章扎根理论研究法(2学时)1. 教学内容:(1)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论背景(2)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原则和理论触觉(3)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具体技术2. 重点、难点提示:(1)扎根理论的原则(2)扎根理论的理论触觉第六章口述史法(2学时)1.教学内容:(1)口述史法的含义和发展(2)口述史法运用的计划(3)口述史法的基本过程(4)口述史的运用及反省2.重点、难点提示:(1)口述史法运用的原则和标准(2)对口述史的反省第七章焦点小组法(2学时)1.教学内容:(1)参与观察法的渊源和基本特点(2)参与观察的基本过程(3)田野札记的技术和处理札记的方法(4)资料抽样与资料品质2.重点、难点提示:(1)资料收集(2)资料分析和解释(3)资料呈现第八章访谈法(4学时)1.教学内容:(1)访谈法的含义和特点(2)访谈法的基本类型(3)访谈法应用的技术2.重点、难点提示:(1)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2)深度访谈和深度描述第九章焦点小组法(2学时)1.教学内容:焦点小组法的基本特征焦点小组的样本选择焦点小组的访谈实施焦点小组的文本诠释2.重点、难点提示:成功的焦点小组访谈标准焦点小组访谈的设计第十章个案研究(4学时)1.教学内容:(1)个案研究定义和特点(2)个案研究理论背景(3)个案研究类型(4)个案研究方案设计(5)报告撰写与研究品质2.重点、难点提示:(1)理论假设(研究假设)(2)资料收集第十一章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和电脑软件运用(2学时)1.教学内容:(1)三角测量(2)叙事分析(3)电脑软件的运用和操作(4)软件NUD*IST的运用2.重点、难点提示:(1)叙事分析如何进行(2)资料如何处理第十二章质性研究报告撰写(4学时)1.教学内容:(1)质性研究报告的内容(2)质性研究报告撰写步骤(3)撰写报告时的原则(4)质性研究报告撰写的其他问题2.重点、难点提示:(1)研究者的态度和语言形式(2)研究者的立场七、学时分配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和课堂讨论+期末成绩(主要根据期末布置的关于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社会学理论分析的论文来确定)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选用教材[1]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2.参考书目[1]Emerson, Robert, Rachel Fretz and Linda Shaw. 1995.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罗伯特.埃默森, 雷切尔.弗雷兹,琳达.肖著,符裕、何珉译《如何做田野笔记》 2012,上海译文出版社。
质性研究方法简介
一、质的研究的定义: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研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从理解的角度,可以认为质的研究是一种研究取向,是研究者试图从参与者的角度,在研究对象的自然情境中,以归纳的方式收集和分析资料,而达到心理现象及其意义理解的过程。
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二、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1)在自然情境中寻找意义和理解(2)研究者是主要工具(3)归纳的研究策略(4)描述性的结果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3)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4)从原始资料中产生结论和理论(5)强调研究的深入和整体性(6)重视研究关系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三、质的研究在不同研究类型中的应用:(1)探索性研究:(认识鲜为人知的事件、情况或情景;识别或发现一些重要的变化;提出假设。
)问题:这个组织里正在发生什么?组织里的工作模式和核心是什么?模式和核心是如何联系的?方法:个案、观察、深度访谈(2)描述性研究:记录事件、情况或情景问题:正在发生的重要的事件、行为,态度、过程和结构是什么?方法:个案、观察、深度访谈、内容分析(3)解释性研究:解释事件、情况或情景的形成原因;识别影响事件、情况或情景形成的原因。
问题:什么事件、价值观和政策正在影响组织而形成现在的特征?这些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影响这个组织的?方法:个案、现场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4)预测性研究:预测事件、情况或情景的结果;预测可能导致的行为或行动。
问题:该组织现在的政策可能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谁会受到影响?会受到什么影响?方法: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四、为什么说质的研究特别适合研究教育:(1)能够深入教育内部进行探究(2)适合探究教育(对不同人)的意义(3)适合整体考察教育问题(4)灵活的、可不断调整的研究设计适合教育的实践要求(5)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有利于教育研究的创新(6)教师可以自己(或与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1、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A、预测和控制B、描述和预测C、描述和控制D、描述和理解正确答案:D2、个案研究属于:A、队列研究B、质性研究C、回顾性研究D、实验性研究正确答案:B3、某研究者针对丧失婴儿产妇的照顾体验,通过个人访谈和小组专题访谈了解照顾者的亲身经历和其内心的真实感受,目的在于描述产妇亲身的经历,用归纳、描述的方法来捕捉研究对象的某种“真实的体验”。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与定量研究方法相对应。
质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深入了解和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意义和过程。
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类个体、群体,也可以是社会机构、文化现象等。
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它强调对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灵活的设计。
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往往更加密切,研究者需要通过观察、访谈、文件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采用文字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质性研究方法不关注数量和普遍性,而是关注个体和特殊性。
它通过描述和解释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质性研究方法有许多具体的方法论和技术,如个案研究、现象学、内容分析等。
其中,个案研究着重研究个体或特定情境下的现象,现象学则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述来捕捉现象的本质特征,内容分析则通过对文本和文化产品的分析来了解其意义和影响。
质性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揭示问题的内在机制和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同时,它也有一些挑战,如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主观性,研究者的个人偏好和信念可能影响到研究的结果。
总之,质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
质性研究方法(1)
质性研究⽅法(1)质性研究⽅法⼀、质性研究⽅法的定义及特点“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得⽐较多,在⼤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为研究⼯具、在⾃然情境下采⽤多种资料收集⽅法对社会现象进⾏整体性探究、使⽤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1)⾃然主义的探究传统质性研究是在⾃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对⾯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常⽣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的影响。
⾃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
在对⼀个事件进⾏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且要了解事件发⽣和变化时的社会⽂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主要⽬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度理解他们的⾏为及其意义解释。
由于理解是双⽅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的“前设”和“偏见”进⾏反省,了解⾃⼰与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个演化的过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法,建构理论的⽅式。
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归纳法,⾃下⽽上分析资料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法,⾃下⽽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
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
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它针对研究者所在的社会环境,试图揭示其内在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
此外,质性研究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某一特定背景下的社会现象,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帮助。
根据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质性研究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方法。
首先,观察法是质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在观察活动时,可以通过观察者记录、视频记录、照片记录等多种方式来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感。
此外,观察记录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研究发掘更多的见解。
其次,参与者观察是一种质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它涉及研究者参与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或活动,并同受试者交流,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研究背景和社会现象。
在参与者观察中,研究者通常会用访谈表、视频记录和其他方式对所参与的社会情境进行记录,以便更好地反映和研究社会的变迁。
第三,文献研究是有关质性研究的另一种方法,它涉及研究者对可获取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
该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从不同的文献资料中,收集和解析研究背景所反映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深入了解研究背景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
此外,采访也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目的是获取有关受试者的信息,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观点。
采访可以通过电话、脸谱、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实施,以确保受试者能够给出真实和丰富的回答。
最后,日志记录法也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涉及研究者收集受试者的日常观察、活动经历、记录等内容,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受试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总之,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的发掘。
质性研究的五种不同方法能够更好地确认社会研究的结果,同时也可以指导政策制定,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质性研究方法是在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这个“质”,也许是问题本身,也许是某种被试者行为表现的形式,还可能是特殊情境下人们所作出的反应。
质性研究强调了人们在面对研究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或行为上的特点。
而通常意义上的定量研究关注的则是现象、事实与因果之间的关系。
当然,质性研究方法不是什么都不做,它是建立在大量观察和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之上的,它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质性研究方法,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研究者运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原始资料。
例如:我在上课时做的笔记中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记录,让他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们都愿意说出真话,我就能比较客观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真实想法。
在后期,我还会经常与班级里的学生保持联系,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心理上有哪些困惑。
质性研究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研究问题的分析,也就是要选择好问题,弄清楚研究的内容。
在开展研究前,研究者要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一番调查研究,获得尽可能多的一手材料,同时将这些材料整理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无效信息,以确保所采用的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只有充分认识了研究问题的价值和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才能决定研究的内容,以便设计研究的实验变量。
这个步骤很重要,因为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研究者需要根据资料去假设。
质性研究并不是只做这些东西,它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
而收集数据这一工作,质性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采用客观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以事实为依据,不偏袒任何一方。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像“完全实证主义”的味道,但事实上,在质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非常注重所得数据的客观性,否则,再好的研究设计,再科学的抽样方法,再客观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也难免带上片面性。
最后,一项研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的科学思维能力。
即使在获得一手的研究资料后,如果科学思维不能正确指导研究过程,同样无法把研究推向成功。
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不同,它不是为了量化现象而是为了描绘和分析现象的质性特点。
质性研究方法通常是非结构化的、探索性的和开放式的,需要研究者进行自由的观察和深入交流。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种类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独立使用或结合使用,这取决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1.深度访谈:研究者可以采取个别访谈、焦点小组等方式,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深层次的信息和感受。
2.观察法: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语言和环境,来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
3.文件分析:对案例、文件、报告等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
4.民族志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以文化和社会生活为对象,探索不同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差异性。
二、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质性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和探索性:质性研究方法不受传统研究框架的限制,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究,不断寻找新的线索。
2.主观性:在质性研究方法中,研究者起着扮演观察者和分析者的角色,因此其个人信念和价值观会影响研究者的分析。
3.侧重描述:质性研究方法注重表达和描述现象,通过描述深层次问题和场景,产生洞察力和理论。
4.低可重复性:质性研究方法中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情感、价值观等,即使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采取的方法和分析容易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三、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1.文化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进行广泛探究,探索文化因素对特定事件和行为的影响。
2.阐述性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特定话题、行为和想法,从而准确描述和解释现象。
3.社会学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可以用在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例如了解纽约的贫民窟,或者探讨社会里的少数群体和歧视现象。
四、质性研究方法优势1.详尽和深入:质性研究方法的取样精度高,可以获得详尽信息,也可以更好的有效帮助理解研究对象的特质和特征。
质性研究方法第一讲
质性研究方法2018年中国植物园联盟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高级培训班WHAT WHY HOW是什么先来设想一个情境:你实施了一项环境教育方案,想要了解参与者的学习成效,这时候会怎么做?阅读更多:Changing attitudes and emotions toward coyotes with experiential education阅读更多:Memories as useful outcomes of residential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Learning places and ‘little volunteers’ an assessment of place and community-based education in China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逻辑、思路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在研究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技巧范式/方法论策略/方法技术/技巧后实证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案例研究、民族志、常人方法学、现象学、扎根理论、参与行动研究访谈、观察技术、诠释文件、主题分析、内容分析、符号学分析研究方法的三个层面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操作型定义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性研究是为什么质性研究能够帮我做些什么?通过质性研究我能达成哪些研究目的?倾向于用变量来看待世界解释世界需要展现不同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看到的是世界中的人、情境、事件以及连接这些事物的过程本身解释世界需要的是分析一些情境和事件如何影响其他情境和事件的量化研究者质性研究者这种对过程、脉络、特定情境或人的关注以及归纳性的取径,使得质性研究比较适合达成以下五种研究目标:①从参与者角度,理解事件、情境、经验和行为对参与者的意义;②理解参与者行动背后的脉络,以及脉络对行动的影响;③理解事件和行为发生的过程,理解成效产生的过程;④识别意料之外的现象和影响,并其提出新的、扎根资料的理论;⑤发展因果解释,理解在引起y的过程中,x如何起作用。
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
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在学术论文中的应用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回答他们的研究问题。
质性研究方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方法在学术论文中的应用。
1. 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确定质性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者需要清楚地定义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并验证是否适合使用质性研究方法。
例如,一个关于教育者对于学校暴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的研究可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来探索个体经历和看法。
2.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质性研究方法通常采用小样本进行研究,以便深入了解个体的观点和体验。
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选择样本,如方便抽样、目的抽样或者理论抽样。
数据收集的方法可以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观察和文件分析等。
3. 数据分析和解释在质性研究中,数据分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研究者通过不断的反复阅读和比较数据,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主题。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基于主题的分析、内容分析和议程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数据,并从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
4. 结果呈现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呈现给读者。
在质性研究中,结果通常以文字形式呈现,通过引用个体的观点和经验来支持研究结论。
为了保持整洁美观的排版,文章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引用格式,并采用合适的段落结构。
5. 结果的解释和讨论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收集的数据通常具有深入的细节和个体观点,解释和讨论这些结果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者需要解释为什么发现了特定的模式和主题,以及这些发现对研究问题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将质性研究结果与定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对照,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6. 信度和效度的考量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考虑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度,而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为了增强信度和效度,研究者可以使用多个数据源、反馈参与者和同行评审等方法。
总结:质性研究方法在学术论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性研究方法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
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
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
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
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
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
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3.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只说黑体字)量的研究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而“质性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
“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各有优势和弱点,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
很需要量的研究作为研究的一种补充的手段。
二、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1.课题所研究的问题的类型特殊性问题过程性问题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特殊性问题:指的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所呈现的问题,研究只对这个个案本身进行探讨。
过程性问题:探究的是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事情的动态变化上面。
如“网上辅导在电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意义类问题:探讨的是当事人对有关事情的意义解释。
如:“常德地区电大教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的?”情境性问题:探讨的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发生的社会现象。
如:“常德市电大教师每天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这类问题是质性研究者经常使用的问题。
因为它们反映了质性研究的两个重要长处:(1)对被研究者的意义建构进行研究;(2)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研究。
一般来说,质性研究通常使用“描述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因为这两类问题可以对现象的本相和意义进行研究。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指的是研究者从事某种研究的动机、原因和期望,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科学研究的目的(Maxwell,1996)3. 如何选择研究的方法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4. 如何对研究的质量进行检测对研究的质量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度问题,效度问题,推论问题,伦理道德问题。
信度和效度是量的研究用来检测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的。
将这两种检测手段用于质性研究并不完全适用。
推广度:质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认识少数个案生活的本质,而达到认识大多数人生活中深层次体验的目的。
研究的结论能得到与研究对象处于同一或相似背景的人们的认同,就说明研究具备推广度。
推理:对于论点的证明,包括证明的逻辑性、严谨性和完备性等。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问题贯穿于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伦理道德主要包括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公正合理原则、公平回报原则等。
三、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包括:1.研究设计2.问题的选择3.资料收集4.资料的整理分析5.成果表达6.研究结果的评估1.研究设计。
质性研究设计主要包括:①研究的现象与问题;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研究的背景知识;④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⑤研究的评估和检测手段。
2.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人,即被研究者,而且包括被研究的时间、地点、事件等。
质性研究因其特性,使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性抽样”,即抽取那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同质性抽样,关键个案抽样等等。
例如: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目的是了解在这样一个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
比如:对“电大成人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的调查,就可以选择一个课业相对繁重的专业中的在职学员人群作为个案调查的基地。
那么我们便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目前电大的在职学员课业负担可能重到什么程度,这么重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3.资料收集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访谈(Interviews)、实物收集(Documents)等主要方法手段。
下面分别介绍:3.1 访谈访谈的作用:访谈的类型访谈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封闭型、开放型、半开放型。
在封闭型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了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
与此相反,开放型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研究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般来说,质性研究方法在研究初期往往使用开放型访谈的形式,了解被访者关心的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然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转向半开放型访谈,重点就前面访谈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以及尚存的疑问进行追问。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1)与被研究对象协商–录象、录音与否2)设计访谈提纲访谈中的提问访谈问题有多种多样,通常可以分为三组类型来认识,即开放型和封闭型、具体型和抽象型、清晰型和含混型。
具体型问题就是询问一些具体事件或细节。
实际访谈中一般多用开放型、具体型和清晰型的问题。
访谈中的倾听对于访谈者来说,在倾听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最为基本的原则又两条:一是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二是要能容忍沉默。
访谈者要调动自己所有的触觉和情感去感受对方,去积极主动地、有感情地与对方交往。
■访谈中的回应访谈者对受访者作出的回应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一般常用的有:(1)认可;(2)重复、重组和总结;(3)自我暴露;(4)鼓励对方。
还有:要注意做访谈记录,等等。
3.2 观察除了访谈以外,质性研究中另外一个主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观察。
■观察的类型以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从事的活动来分,有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和半参与性观察。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观察的阶段初期——全方位的开放式观察逐渐聚焦的阶段找出研究焦点后进行选择性观察观察记录与表格观察记录要求按时序进行,及时补充:记录的语言要具体、清楚、实在观察者要进行自我反思,尽量将自己所做的推论与观察到的事情分开。
3.3 实物收集“实物”包括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响、物品等。
可以是人工制作的东西,也可以是经过人加工过的自然物。
既可以是历史文献,也可以是当时记录。
(关于文献收集,另有专题讲述)实物分析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拓宽视角和增加敏感度,及时和全面地捕捉到被研究对象有关信息,丰富研究内容,并达到互相证实和检验的目的。
目前实物分析法多被作为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的辅助手段来使用,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4.资料的整理分析。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分类、编码、归纳分析。
1)初步分析资料阅读原始资料资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资料抽样的一个办法就是寻找“本土概念”,即那些能够表达研究者自己观点和情感感受的语言,将这些概念作为登录的码号。
“本土概念”应该是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
这些概念通常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与学术界或一般人常用的概念不太一样。
编码和归档2)归类和深入分析类属分析“类属”是说按照资料所呈现的某个观点或主题分析,是一个比较大的意义单位。
类属分析就是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用来解释它们的概念、术语的过程,包括类属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等。
情境分析情境分析就是将资料置身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中,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分析。
3)分析资料的手段●画图、列表●写反思笔记:描述、分析、方法反思、理论建构、综合●运用直觉和想象、比喻、类推等●阐释循环:在部分与整体之间不断对比,建立联系5.成果表达。
质性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性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
质性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
1)报告的组成部分:质性研究报告与量的研究报告非常类似,通常包括如下部分:(1)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现象和问题;(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包括个人的目的和公众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3)背景知识: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者个人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等。
(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抽样标准、进入现场、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式、写作的方式等。
(5)研究的结果,包括研究的最终结论、初步的理论假设等。
(6)对研究结果的检验,讨论研究的效度、推广度和伦理道德问题。
但是,质性研究报告形式比较灵活。
2)建构理论的方式:采用“自下而上”的形式“归纳”出理论的。
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综合,从中提炼出许多概念来,将其中的概念和命题与原始资料之间进行对照和比较,生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来。
3)扎根理论:1967年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提出了“扎根理论”,就是指从经验材料中提取和建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