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3.2.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14张
合集下载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x>0时,ax>1;
在R上是减函数
x<0时,0<ax<1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复习引入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
y
y=ax y=ax
y
(a>1) (0<a<1)
象
(0,1)
y=1
(0,1)
y=1
O
x
O
x
定义域 R;值域(0,+∞)
性 过点(0,1),即x=0时,y=1
质 在R上是增函数
质 在R上是增函数
x>0时,ax>1;
在R上是减函数
x<0时,0<ax<1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复习引入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
y
y=ax y=ax
y
(a>1) (0<a<1)
象
y=1
y=1
O
x
O
x
定义域 R;值域(0,+∞)
性 过点(0,1),即x=0时,y=1
质 在R上是增函数
x
-3
-2 -1 0 1 2 3
y 2x 0.125 0.25 0.5 1 2 4 8
y 2x1 0.0625 0.125 0.25 0.5 1 2 4
y 2x2 0.03125 0.0625 0.125 0.25 0.5 1 2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比较函数
y 2x y 2x1 y 2x2
性 过点(0,1),即x=0时,y=1
质 在R上是增函数
x>0时,ax>1;
在R上是减函数
x<0时,0<ax<1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在R上是减函数
x<0时,0<ax<1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复习引入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
y
y=ax y=ax
y
(a>1) (0<a<1)
象
(0,1)
y=1
(0,1)
y=1
O
x
O
x
定义域 R;值域(0,+∞)
性 过点(0,1),即x=0时,y=1
质 在R上是增函数
质 在R上是增函数
x>0时,ax>1;
在R上是减函数
x<0时,0<ax<1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复习引入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
y
y=ax y=ax
y
(a>1) (0<a<1)
象
y=1
y=1
O
x
O
x
定义域 R;值域(0,+∞)
性 过点(0,1),即x=0时,y=1
质 在R上是增函数
x
-3
-2 -1 0 1 2 3
y 2x 0.125 0.25 0.5 1 2 4 8
y 2x1 0.0625 0.125 0.25 0.5 1 2 4
y 2x2 0.03125 0.0625 0.125 0.25 0.5 1 2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比较函数
y 2x y 2x1 y 2x2
性 过点(0,1),即x=0时,y=1
质 在R上是增函数
x>0时,ax>1;
在R上是减函数
x<0时,0<ax<1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新课
示例1:观察下列各组集合 A={1,3,5}
B={2,4,6} C={1,2,3,4,5,6}
集合C是由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 元素组成的,则称C是A与B的并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1.并 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B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③ A∩B=B∩A,A∪B=B∪A.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课堂练习
教材P.11练习第1、2、3题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课后作业
教材P.12习题1.1A组第6、7、8题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⑵ A={x |x是某班参加百米赛的同学}, B={x |x是某班参加跳高的同学}, 求A∩B.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例5设集合A={y|y=x2,x∈R}, B={(x, y)|y=x+2,x∈R},
则A∩B =( )
A.{(-1, 1),(2, 4)} B. {(-1, 1)}
性质:
①A∪A= A ;
②A∪=
;
③A∪B=
.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性质:
①A∪A= A ;
②A∪= A ;
③A∪B=
.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性质: ①A∪A= A ; ②A∪= A ; ③A∪B= B∪A.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2.交 集
考察下列各集合 A={4,3,5};B={2,4,6};C={4}.
AB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新课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究:
5. 自然对数 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
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 的对loge N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的自 然对数logeN简记作lnN.
6. 底数的取值范围(0, 1)∪(1, +∞);
真数的取值范围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对数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究:
1. 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
logaN=b中的N可以取哪些值?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究:
1. 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
logaN=b中的N可以取哪些值?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2. 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
关系, loga1=? logaa=? loga1=0,logaa=1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究:
3. 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ab=N 中的b写成logaN,则有
a loga N N .
1. 对数的定义; 2. 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
3. 求对数式的值.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1.阅读教材P.62-P.64; 2.《习案》作业二十.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究:
5. 自然对数 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
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 的对loge N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的自 然对数logeN简记作lnN.
6. 底数的取值范围(0, 1)∪(1, +∞);
真数的取值范围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对数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究:
1. 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
logaN=b中的N可以取哪些值?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究:
1. 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
logaN=b中的N可以取哪些值?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2. 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
关系, loga1=? logaa=? loga1=0,logaa=1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究:
3. 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ab=N 中的b写成logaN,则有
a loga N N .
1. 对数的定义; 2. 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
3. 求对数式的值.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1.阅读教材P.62-P.64; 2.《习案》作业二十.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ab N loga N b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高中数学必修1课件全册(人教A版)
若一个元素m在集合A中,则说 m∈A,读作“元素m属于集合A”
否则,称为mA,读作“元素m不属于集合A。
例如:1 N, -5 Z,
Q
∈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 )
1.5 N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放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因此,函数就是表达了两个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一个表达式。其准确定义如下: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因变量),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而对应的关系f则成为对应法则,则上面两个例子中,对应法则分别是“乘以10再加20”和“平方后乘以4.9”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⑴ A={1,2,3} , B={1,2,3,4,5};
⑵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⑶ 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一、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 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2,3
-2
-1,1
A
B
C
交集的运算性质:
思考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描述?
2、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所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 A∪B = {x|x∈A,或x∈B} A∪B可用右图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
否则,称为mA,读作“元素m不属于集合A。
例如:1 N, -5 Z,
Q
∈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 )
1.5 N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放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因此,函数就是表达了两个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一个表达式。其准确定义如下: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因变量),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而对应的关系f则成为对应法则,则上面两个例子中,对应法则分别是“乘以10再加20”和“平方后乘以4.9”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⑴ A={1,2,3} , B={1,2,3,4,5};
⑵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⑶ 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一、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 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2,3
-2
-1,1
A
B
C
交集的运算性质:
思考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描述?
2、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所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 A∪B = {x|x∈A,或x∈B} A∪B可用右图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2014年10月28日,俄罗斯莫斯科展出长毛象YUKA。实体长毛象 YUKA遗骸冰封在西伯利亚永冻层长达39000年,是全球第一头完整出 土的幼年雌象.
P=0.00897克
t
P
1 5730
2
t=39000年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一、根式
定义1:如果xn=a(n>1,且nN*),则称x是a的n次方根.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问题1、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发表
的《未来20年我国发展前景分析》判断,未来 20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率可望达到7.3%,那么,在2001 ~ 2020年,各 年的GDP可望为2000年的多少倍?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
3xy 2 6
7、若10x=2,10y=3,则10 2 3 。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8、a , b ,R 下列各式总能成立的是( B )
A .( 6 a 6 b ) 6 a b B.8 (a 2 b 2 ) 8 a 2 b 2
C. 4 a 4 4 b 4 a b D. 10 (a b )10 a b
(3)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
记作 n 0 = 0.
(4) (n a )n a
5 32 ____2___ 4 81 ___3____
210 ____3_2___ 3 312 ___8_1___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对比
探究
(n a )n
n an a 一定成立吗?
的含3 义。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三)
x=logay
y是自变量,x是y的函数, 定义域y∈(0, +∞),值域x∈R.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讨1: 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讨1: 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探讨2: 互为反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是什么?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3. 求函数
y 5x 8 3x 2
的值域.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课堂小结
1. 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步骤;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课堂小结
1. 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步骤;
2.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关系;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课堂小结
1. 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步骤; 2.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关系; 3.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 增减性.
小 结:
若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a, b), 则其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a).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例3 已知函数y=f (x)= x 1,
求f -1(3)的值.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练习
1.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y=4x (x∈R)
(3) y=( 1 )x (x∈R) 3
2.2.2对数函数
及其性质
云阳中学高一数学组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复习引入
1.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是时间t
的函数,即s=vt,其中速度v是常量;
反过来,也可以由位移s和速度v(常量)
确定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即
y是自变量,x是y的函数, 定义域y∈(0, +∞),值域x∈R.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讨1: 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探讨1: 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探讨2: 互为反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是什么?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3. 求函数
y 5x 8 3x 2
的值域.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课堂小结
1. 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步骤;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课堂小结
1. 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步骤;
2.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关系;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课堂小结
1. 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步骤; 2.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关系; 3.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 增减性.
小 结:
若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a, b), 则其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a).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例3 已知函数y=f (x)= x 1,
求f -1(3)的值.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练习
1.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y=4x (x∈R)
(3) y=( 1 )x (x∈R) 3
2.2.2对数函数
及其性质
云阳中学高一数学组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三分。
复习引入
1.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是时间t
的函数,即s=vt,其中速度v是常量;
反过来,也可以由位移s和速度v(常量)
确定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即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1.2.2函数的表示法(二)映射
例6. 已知A={1,2,3},
B={0,1},
请问A到B的映射共有几个?分别是哪些? 提示:集合A中有m个元素,集合B 中有n个元素,则,从A——>B的映 m 射个数为 n 个
1
0 1
1 2
0
1
1 2
0 1
1
2 3
0
2
3
1
3
3
1
2 3
0 1
1
0 1
1
0 1
1 2
0 1
2
3
2
3
3
共 2 3 8个
例3. 以下给出的对应是不是从集合A到B的 映射? (3)集合A={x|x是三角形}, 集合B={x|x是圆}, 对应关系f: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内 切圆; f:A--->B (4)集合A={x|x是新华中学的班级}, 集合B={x|x是新华中学的学生}, 对应关系f:每一个班级都对应班里的 学生. f:A--->B
1 2 2 2 3 2 1
以下是不是映射? ①开平方 1 ②求平方
9 4 1 3 -3 2 -2 1 -1
-1 2 -2 3 -3
1 4 9
③求正弦
30 45 60 90
1 2 2 2 3 2 1
④乘以2 1
1 2 3
2 3 4 5 6
例1.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映射?有没有对 应法则? a b c e f g
思考 课本P23思考
(5)集合A={x|x是三角形}, 集合B={x|x是圆}, 对应关系f:每一个圆都对应它的一个 内接三角形; f:B--->A
(6)集合A={x|x是新华中学的班级}, 集合B={x|x是新华中学的学生}, 对应关系f:每一个新华中学的学生都 对应一个班级.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
f (x) x2 2x 3在区间2,1上有零点.
计算 f (2)和 f (1)的乘积,你能发现这
个乘积有什么特点?在区间2, 4上是
否也具有这种特点呢?
y
5
4 3 2
1
-2 -1-1 1 2 3 4 5 x
-2 -3
-4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例 求函数 f (x) Inx 2x 6的零点个数.
3.1.1方程的根与
函数的零点
云阳中学高一数学组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观察下列三组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
方程 x2-2x-3=0 x2-2x+1=0 x2-2x+3=0
函数 y=x2-2x-3 y=x2-2x+1 y=x2-2x+3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练习1. 利用函数图象判断下列方程有没 有根,有几个根: (1) -x2+3x+5=0; (2) 2x(x+2)=-3; (3) x2=4x-4; (4) 5x2+2x=3x2+5.
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即转化思想
借助图象探寻规律,即数形结合思想.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1. 阅读教材P.86~ P.88.
2. 《习案》3.1第一课时.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思考题 若函数f(x)=x2-ax-b的两个零点是2和3, 求loga25+b2.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两不相等实根
两相等实根
没有实根
函数 y=ax2+bx+c 的零点
两个零点
一个零点
0个零点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1. 求函数y=-x2-2x+3的零点.
计算 f (2)和 f (1)的乘积,你能发现这
个乘积有什么特点?在区间2, 4上是
否也具有这种特点呢?
y
5
4 3 2
1
-2 -1-1 1 2 3 4 5 x
-2 -3
-4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例 求函数 f (x) Inx 2x 6的零点个数.
3.1.1方程的根与
函数的零点
云阳中学高一数学组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观察下列三组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
方程 x2-2x-3=0 x2-2x+1=0 x2-2x+3=0
函数 y=x2-2x-3 y=x2-2x+1 y=x2-2x+3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练习1. 利用函数图象判断下列方程有没 有根,有几个根: (1) -x2+3x+5=0; (2) 2x(x+2)=-3; (3) x2=4x-4; (4) 5x2+2x=3x2+5.
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即转化思想
借助图象探寻规律,即数形结合思想.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1. 阅读教材P.86~ P.88.
2. 《习案》3.1第一课时.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思考题 若函数f(x)=x2-ax-b的两个零点是2和3, 求loga25+b2.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两不相等实根
两相等实根
没有实根
函数 y=ax2+bx+c 的零点
两个零点
一个零点
0个零点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1. 求函数y=-x2-2x+3的零点.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如:{1,2},{2,1}为同一集合.
那么{(1,2)},{(2,1)}是否为同一集合?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5.集合的表示方法: 描述法、列举法、图表法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5.集合的表示方法: 描述法、列举法、图表法
问题1:用集合表示
①x2-3=0的解集;
②所有大于0小于10的奇数;
③不等式2x-1>3的解.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6.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问题2:我们看这样一个集合: { x |x2+x+1=0},它有什么特征?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6.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问题2:我们看这样一个集合:
{ x |x2+x+1=0},它有什么特征?
练习2:⑴ 0 (填∈或) ⑵ { 0 } ≠ (填=或≠)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7.重要的数集:
➢ N:自然数集(含0)
➢ N+:正整数集(不含0)
➢ Z:整数集 ➢ Q:有理数集 ➢ R:实数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例题
例1若x∈R,则数集{1,x,x2}中元素x 应满足什么条件.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解:当a=0时,x=-1. 当a≠0时,=16-4×4a=0. a=1. 此时x=-2.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例4已知集合
A={x|ax2+4x+4=0,x∈R,a∈R}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解: 当a=0时,x=-1.
当a≠0时,=16-4×4a=0. a=1. 此时x=-2.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那么{(1,2)},{(2,1)}是否为同一集合?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5.集合的表示方法: 描述法、列举法、图表法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5.集合的表示方法: 描述法、列举法、图表法
问题1:用集合表示
①x2-3=0的解集;
②所有大于0小于10的奇数;
③不等式2x-1>3的解.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6.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问题2:我们看这样一个集合: { x |x2+x+1=0},它有什么特征?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6.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问题2:我们看这样一个集合:
{ x |x2+x+1=0},它有什么特征?
练习2:⑴ 0 (填∈或) ⑵ { 0 } ≠ (填=或≠)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7.重要的数集:
➢ N:自然数集(含0)
➢ N+:正整数集(不含0)
➢ Z:整数集 ➢ Q:有理数集 ➢ R:实数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例题
例1若x∈R,则数集{1,x,x2}中元素x 应满足什么条件.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解:当a=0时,x=-1. 当a≠0时,=16-4×4a=0. a=1. 此时x=-2.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二分。
例4已知集合
A={x|ax2+4x+4=0,x∈R,a∈R}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解: 当a=0时,x=-1.
当a≠0时,=16-4×4a=0. a=1. 此时x=-2.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课件:2章 对数的运算
(3)
①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 = 对数的和” “积的对数 = 对数的和”
“幂的对数等于幂指数乘以底数的对数”
②有时逆向运用公式 ③真数的取值范围必须是 (0,)
④对公式容易错误记忆,要特别注意:
loga (MN ) loga M loga N , loga (M N ) loga M loga N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知识探究(一):积与商的对数运算
思考1:求下列三个对数的值:log232, log24 , log28.你能发现这三个对数之间有哪些内 在联系?
log2 32 = log2 8 + log2 4
║
║
║
5 = 3+ 2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48
思考2:将log232=log24+log28推广到一般情形 有什么结论?
对数的运算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问题一 指数有哪些运算法则?
当 a>0,b>0 且 a≠1,b≠1,m R, n R时
am an amn
am n amn
abm am bm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问题二 对数与指数是怎样互化的?
当a>0,a≠1时,a x= N x= logaN
当a>0,且a≠1,M>0,N>0时
loga(M·N)= logaM + logaN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四点 四分。
❖思考4:将log232-log24=log28推广到一般情形
有什么结论?怎样证明?
log2 32 - log2 8 = log2 4
║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课件PPT
(3) y=x 2
(4)y2 =x
(5) y2+x2=1 (6)y2-x2=1
(1)能 (2)不能 (4)不能 (5)不能
(3)能 (6)不能
人 教 A 版 数学 必修一 《函数 的概念 》课件P PT
人 教 A 版 数学 必修一 《函数 的概念 》课件P PT
1. y 1( x R)是函数吗?
(1) f (x) x 1 2x 4
(2) f (x) 1 x
(3) f (x) 2x x 1
2、已知函数 f (x) x,2 求xf(-1), f(2)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
x2
1 3x
2
(2) y 2x 3 1 2x
下列可作为函数y= f (x)的图象的是
y
y
y
a
a b
a b
O x0 x b
O
x0 x
O x0 x
A
B
C
y
O
x
D√
人 教 A 版 数学 必修一 《函数 的概念 》课件P PT
人 教 A 版 数学 必修一 《函数 的概念 》课件P PT
判断下列对应能否表示y是x的函数
(1) y=|x|
(2)|y|=x
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 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 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 f (x), x 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 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
➢给出四个命题:
①函数就是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PPT课件 (共40个) 通用13
•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1951~1959年期间,我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r (r1 r2 r9 ) 9 0.0221
令y0 55196 ,则 我 国 在 1951~ 1959年 期 间 的 人 口 增长模型为 y 55196 e 0.0221 t , t N .
根据上பைடு நூலகம்的数据作出散 点图, 并作出函数 y 55196 e
4ac b 2 抛物 线,当______ a 0 时,函数有最小值为___________ a0 ________ ,当______ 4a 4ac b 2 4a 时,函数有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
问题
某学生早上起床太晚,为避免迟 到,不得不跑步到教室,但由于 平时不注意锻炼身体,结果跑了 一段就累了,不得不走完余下的 路程。
y 70000
0.0221 t
( t N )的图象 (下图).
65000
60000 55000 50000 0 1 2 3 4 5 8
6
7
9
t
由上图可以看出,所得模型与 1950~1959年的实际人中数据基本吻合.
注意点:
1.在引入自变量建立目标函数解决函数应用题 时,一是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是要检 验所得结果,必要时运用估算和近似计算,以 使结果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2.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要充分 使用数学语言,如引入字母,列表,画图等使 实际问题数学符号化. 3.对于建立的各种数学模型,要能够模型识别, 充分利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并能积累一定数 量的典型的函数模型,这是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的重要资本.
2300
2200 2100 2000 0 1 2 3 4 5 t
总结解应用题的策略:
一般思路可表示如下:
因此,解决应用题的一般程序是: ①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 关系; ②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 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③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 ④还原: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还原 为实际问题的意义.
如果用纵轴表示家到教室的距离,横轴表 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列四个图象比较符 合此人走法的是()
d d
0
d d
0
0
d d
(A)
0
t
0
t
0
(B)
t
0
t
d d
0
0
t
0
t
0
(C)
(D)
t
0
t
例1 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 (2)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 2004 km,试建立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s km与时 间t h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v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
2
3
4
5
t
(2)解: 50t 2004
80( t 1) 2054 S 90( t 2) 2134 75( t 3) 2224 65( t 4) 2299
s 2400
0 t 1 1 t 2 2t 3 3t 4 4t 5
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去解 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应用的基本 方法和步骤.函数的应用问题是高考中的热 点内容,必须下功夫练好基本功.本节涉及 的函数模型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段 函数及较简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其 中,最重要的是二次函数模型.
作业:教材P107
A组B组直接做在课本上 下周二早读检查
551 96
5630 0
5748 5879 602 2 6 66
6145 6
628 28
645 63
659 94
672 07
(1)如果以各年人均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我国这一时期 的人口增长率(精确到0.0001),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 型建立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并检验所 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 (2)如果按上表的增长趋势,大约在哪一年我国的人 口达到13亿?
解:(1)设1951~ 1959 年的人口 增长率分别为 r1 , r2 ,, r9 ,由 55196 (1 r1 ) 56300 , 可得1951 年的人口 增长率 r1 0.0200 . 同理可得 ,
r2 0.0210 , r3 0.0229 , r4 0.0250 , r5 0.0197 , r6 0.0223 , r7 0.0276 , r8 0.0222 , r9 0.0184 .
例2 人口增长模型: y y0 e rt , 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y0 表示t=0时的人口数,r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下表是1950年~1959年我国的人口数据资料:
年份 195 0 1951 1952 1953 195 4 1955 195 6 195 7 195 8 195 9
人数/ 万人
3.2.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直线, y k x b( k 0)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其图像是一条____
当________时,一次函数在 ( 上为增函数,当 _______时, ,) 一次函数在 (,) 上为减函数。
2 y ax bx c(a 0) 其图像是一条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 (r1 r2 r9 ) 9 0.0221
令y0 55196 ,则 我 国 在 1951~ 1959年 期 间 的 人 口 增长模型为 y 55196 e 0.0221 t , t N .
根据上பைடு நூலகம்的数据作出散 点图, 并作出函数 y 55196 e
4ac b 2 抛物 线,当______ a 0 时,函数有最小值为___________ a0 ________ ,当______ 4a 4ac b 2 4a 时,函数有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
问题
某学生早上起床太晚,为避免迟 到,不得不跑步到教室,但由于 平时不注意锻炼身体,结果跑了 一段就累了,不得不走完余下的 路程。
y 70000
0.0221 t
( t N )的图象 (下图).
65000
60000 55000 50000 0 1 2 3 4 5 8
6
7
9
t
由上图可以看出,所得模型与 1950~1959年的实际人中数据基本吻合.
注意点:
1.在引入自变量建立目标函数解决函数应用题 时,一是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是要检 验所得结果,必要时运用估算和近似计算,以 使结果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2.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要充分 使用数学语言,如引入字母,列表,画图等使 实际问题数学符号化. 3.对于建立的各种数学模型,要能够模型识别, 充分利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并能积累一定数 量的典型的函数模型,这是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的重要资本.
2300
2200 2100 2000 0 1 2 3 4 5 t
总结解应用题的策略:
一般思路可表示如下:
因此,解决应用题的一般程序是: ①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 关系; ②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 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③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 ④还原: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还原 为实际问题的意义.
如果用纵轴表示家到教室的距离,横轴表 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列四个图象比较符 合此人走法的是()
d d
0
d d
0
0
d d
(A)
0
t
0
t
0
(B)
t
0
t
d d
0
0
t
0
t
0
(C)
(D)
t
0
t
例1 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 (2)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 2004 km,试建立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s km与时 间t h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v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
2
3
4
5
t
(2)解: 50t 2004
80( t 1) 2054 S 90( t 2) 2134 75( t 3) 2224 65( t 4) 2299
s 2400
0 t 1 1 t 2 2t 3 3t 4 4t 5
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去解 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应用的基本 方法和步骤.函数的应用问题是高考中的热 点内容,必须下功夫练好基本功.本节涉及 的函数模型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段 函数及较简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其 中,最重要的是二次函数模型.
作业:教材P107
A组B组直接做在课本上 下周二早读检查
551 96
5630 0
5748 5879 602 2 6 66
6145 6
628 28
645 63
659 94
672 07
(1)如果以各年人均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我国这一时期 的人口增长率(精确到0.0001),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 型建立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并检验所 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 (2)如果按上表的增长趋势,大约在哪一年我国的人 口达到13亿?
解:(1)设1951~ 1959 年的人口 增长率分别为 r1 , r2 ,, r9 ,由 55196 (1 r1 ) 56300 , 可得1951 年的人口 增长率 r1 0.0200 . 同理可得 ,
r2 0.0210 , r3 0.0229 , r4 0.0250 , r5 0.0197 , r6 0.0223 , r7 0.0276 , r8 0.0222 , r9 0.0184 .
例2 人口增长模型: y y0 e rt , 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y0 表示t=0时的人口数,r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下表是1950年~1959年我国的人口数据资料:
年份 195 0 1951 1952 1953 195 4 1955 195 6 195 7 195 8 195 9
人数/ 万人
3.2.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直线, y k x b( k 0)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其图像是一条____
当________时,一次函数在 ( 上为增函数,当 _______时, ,) 一次函数在 (,) 上为减函数。
2 y ax bx c(a 0) 其图像是一条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