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 —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旨在为全国呼吸学界的同道提供指导
性文件,以适应当今哮喘防治工作的需要。
该指南主要包括十部分内容,以下主要为哮喘急性发作期处理的内容。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患者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肺功能恶化,需要给予额外的缓解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证据等级D)。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有接触变应原各种理化刺激物或上呼吸道感染等,部分哮喘发作也可以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哮喘发作多见于治疗依从性差、控制不佳的患者,但也可见于控制良好的患者(证据等级C)。
哮喘发作时肺功能恶化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通过比较PEF 或FEV1与发作前的变化可以量化哮喘加重的严重程度(证据等级C)。哮喘发作前症状加重能敏感地提示急性发作的发(证据等级C)。
哮喘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发展的速度也有不同,可以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重度哮喘发作亦可见于轻度或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因此,识别具有哮喘相关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非常重要,这些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时应当尽早至医院就诊。高危患者包括:(1)曾经有过气
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2)在过去1年中因为哮喘而住院或急诊;(3)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口服激素;(4)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5)过分依赖SABA,特别是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的患者;(6)有心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使用镇静剂。(7)有对哮喘治疗计划不依从的历史;(8)有食物过敏史。
医学交流课件:2016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解读
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 皮下组织层 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
的改变,即气道重构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Barnes PJ,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04;3:831-844
哮喘的流行病学---患病率
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 10年间哮喘患者增加了 3000万哮喘患者1, 14 80年代初以来哮喘患病率
• 指南修订专家组成员、秘书组成员及评议专家成员
• 指南设有专有名词英文缩写中英对照表以便读者阅读
循证制定临床实践指南的步骤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 所(NICE)循证制定临床实践 指南包括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步骤:
1.确定临床实践指南的范畴 2.成立指南制定小组 3.形成系统综述问题 4.寻找证据 5.证据综述 6.形成指南建议 7.书写临床指南 8.指南的修改与发表 9.临床指南的实施支持 10.更新指南和纠正错误
2008版哮喘诊断标准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理化性刺 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 1增加≥12%,且FEV 1增加绝对值≥200 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重度 休息时 前弓位 说单字
常焦虑、烦躁
通常有 响亮、弥漫双相 明显增加 SABA治疗前:≤50 SABA治疗后:≤60 0.90
危重度 呼吸不整
不定 难以说话 嗜睡、意识模糊
胸腹反常运动 减弱及至消失 减慢或不规则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回顾性评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儿童哮喘长期治疗方案( 6岁)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Leabharlann Baidu167.
儿童哮喘长期治疗方案( 6岁)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6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分级
症状 精神意识 血氧饱和度(治疗前)a 讲话方式b 脉搏(次/min)
紫绀 哮鸣音
轻度 无 ≥0.92 能成句 <100
无 存在
重度 c 焦虑、烦躁、嗜睡或意识不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有几种?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
阵发性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失衡有关。正确的诊断和防治是保
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指南。
一、诊断标准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儿童的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儿童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夜间症状加重,呼吸音减弱等。肺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肺活量、峰流速、肺活量百分
比等指标来评估儿童的肺功能。根据国际儿童哮喘管理指南,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诊断主要满足以下标准:
1.存在频繁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有可逆性的气道梗阻;
3.排除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有相关的家族史。
二、防止发作的措施
1.避免诱发因素:家长应引导儿童注意避免与诱发因素接触,如烟雾、霉菌、花粉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室内湿度过高和灰尘的积聚。
2.规律作息: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调整
睡眠时间,增加户外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和
增强免疫力。
3.药物治疗: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可以使用吸入型β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
激素、抗过敏药物等,以控制症状和阻止发作的发生。
4.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家长应及时记录儿童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以便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同时,建立
个人健康档案有助于掌握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
1. 刘传合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1):809-811..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123-127. 3.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流行病学
第三次全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于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在全国27个省或自治区,4个直辖市 等共43座城市,开展0~14岁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共完成463982名儿童的初筛,诊断哮喘13992例,其中典 型哮喘12634例(90.3%),咳嗽变异性哮喘1358例(9.7% )。
Fra Baidu bibliotek
4.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0):729-735.
背景
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对提高我国儿 童哮喘的防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6年3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年版)》 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
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2016 年版)》要点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 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
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最新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016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不可逆肺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未启动ICS治疗或ICS使用不当
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风险
未来风险
哮喘的分级
基于”疾病严重度”分级
➢ 依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治疗级别进行回顾性评估分级,通常在控 制药物规范治疗数月后进行评估。
➢ 哮喘的严重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治疗时间而变化
重度持续哮喘:
需要第4级或第5级阶梯治疗方案治疗
儿a儿s童t童h时m难期治a)难性大哮治多喘性由诊哮于断喘治评(疗估d依i应f从f遵i性c循u差l:t-,to心-t理re因at素, 过(1敏)判原断等是环否境诊因断素有暴误露:,是否合存并在症可未逆性予气诊流断受治限依据,与其他具有咳嗽、 疗呼等吸困导难致和哮喘喘息等控症制状不的佳疾病鉴别诊断;
(2)判断药物治疗是否充分,用药的依从性和吸入技术的掌握情况;
症(1)状证体实征存在提可示逆哮性喘气者流,受限强:调尽可能进行肺功能检查:
•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压力定量气雾
•我国剂城2市00儿~童40哮0 喘μg的)后漏1诊5 m率in高第达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 •诊获断• 取过抗疗可度炎 4变~治呼8疗周气后,气肺FE流通V气1受增功限加能的≥改1客善2观%:;诊给断予吸依入据糖,皮避质免激诊素和断(不或足)抗和白三烯药物治
支气管镜检查
从《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看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final
05-2018-RESP-1179261-0000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内容
新版儿童哮喘指南概要
新版指南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推荐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背景
• 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对提高我国儿童哮 喘的防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2016 年 3 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 年版 )》发表于 《中华儿科杂志》 • 新版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 南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 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 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根据病程演 变趋势分类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上述表型分类方法通常无法实时、可靠地 将患儿归入具体表型中,因此这些表型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尚 待探讨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181.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喘息儿童:高度提示哮喘诊断的临床特点
1. 2. 3. 4. 5. 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
儿科指南目录(中文)
儿科指南目录(中文)
1.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3.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4.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
5.中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16年)
6.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
7.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
8.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
9.2015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
10.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
11.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2.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 年版)
13.性早熟诊疗指南( 试行)
14.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
15.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
16.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
17.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16
年
18.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2016
年
19.新诊断儿童癫痫的初始单药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
20.免疫异常儿童疫苗接种( 上海) 专家共识
2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
22.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 年北京修订)
23.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
2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
2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
26.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27.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解读与临床应用-201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016-《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解读与临床应用
(一)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上)
1、难治性哮喘患儿的诊断和评估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不正确的是()
A、判断是否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及其严重程度
B、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正确[正确答案]
C、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或使哮喘加重的危险因素
D、他具有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的疾病鉴别诊断
E、反复评估患儿的控制水平和对治疗的反应
2、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特殊检查,不建议常规检查的是()
A、肺功能
B、过敏原
C、气道炎症指标检测
D、胸片[正确答案]
E、支气管镜
3、疑是哮喘的症状表现不包括()
A、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B、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C、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D、喘息症状持续至2岁[正确答案]
E、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
4、儿童支气管哮喘典型临床表现者不包括的是()
A、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凌晨
B、发作或加剧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C、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15minFEV1增加≥12%[正确答案]
D、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级解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
*对于6-11岁儿童 ,不推荐应用茶碱,在Step3首选中等剂量ICS
2020/11*/1*对4 于处方了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者应用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维持缓解治疗的患者
21
# 噻托溴铵(软雾吸入器)被表明用于疾病发作史的病人的附加治疗;不可以用于<18岁儿童
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1.鼓励患儿坚持每日定时测量PEF、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2020/11/14
对未来危险因素评估:肺通气功能监测
存在1-2项 存在3-4 项
存在1-2项 存在3-4 项
11
【哮喘的分级】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 应依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需治疗级别进行回顾性评估分 级 ▪ 通常在控制药物规范治疗数月后进行评估
重度持续哮喘
中度持续哮喘
• 需要第4级戒第5 级 阶梯治疗方案 治疗
相对于成人,儿童激素抵抗型哮喘的比例更低。因此对于儿童难治性哮喘的诊断要慎重,要根据上述情况仔细评估。
2020/11/14
15
【治疗】
治疗目标 (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2)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包括运动 能力; (3)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 近正常; (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 良反应; (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学龄前喘息儿童怀疑哮喘诊断,可尽早参照哮喘治疗方案开始试验性治疗,抗哮喘治疗4-8周,评 估治疗反应,无效,建议停药,作进一步诊断评估,有明显疗效,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判 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2016版)
1% 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并存 1% 20% ICS LTRA Theoph Crom Other 78%
J Asthms 2016 in press
长期控制治疗方案的选择
按需使用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的缓解 药物,是所有年龄儿童急性哮喘的首选治疗药物 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者,参照哮喘控制水平,选择 第2、3或4级治疗方案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
6岁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2)
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高度提示哮 喘的诊断:
1)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2)活动(如运动、大哭、大笑)诱发的咳嗽或 喘息;
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4)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5)抗哮喘药物治疗有效,停药后复发。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
儿童哮喘管理流程图
疾病评估 初始强化
适时降/升级 预干预或 间歇使用抗炎药物
适级(强化)选用长期控制药 (ICS、LTRA、联合治疗) 预干预/间歇治 疗方案 停药观察 定期随访
1~3月
评估控制状况 >3月
良好控制 控制改善
部分控制 未控制
未控制 强化升级 治疗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依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需的治疗级别
进行回顾性评估 评估病情指导有效应急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
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2016年3月
中华儿科杂志,第54卷第3期第167页-第181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1.09%,2000年为1.97%,2010年为3.02%[1,2,3]。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4],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关[5]。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控制疾病,改善预后。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6]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原则,对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儿童哮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7,8,9,10,11]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12,13,14,15,16],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重要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间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出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协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方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
(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
2.按病程演变趋势分为:
(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肺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征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3)迟发性喘息/哮喘:患儿有典型的特应征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和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但是应该注意,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上述表型分类方法通常无法实时、可靠地将患儿归入具体表型中,因此这些表型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尚待探讨[17]。
三、哮喘诊断标准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呼吸道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证实存在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并排除可引起相关症状的其他疾病。
1.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压力定量气雾剂200~400 μg)后15 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②抗炎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白三烯药物治疗4~8周,FEV1增加≥12%;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7]。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诊断为哮喘。
四、哮喘诊断注意点
1.我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儿童哮喘的漏诊率达30%[2]。哮喘的规范控制治疗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部分患儿可能需要数年之久,因此,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哮喘,包括临床特征较典型的病例,均强调尽可能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以获取可变呼气气流受限的客观诊断依据,避免诊断不足和诊断过度。
2.<6岁儿童哮喘的诊断线索:儿童哮喘多起始于3岁前,具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患儿,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儿童。因此从喘息的学龄前儿童中识别出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患儿,并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是必要的[18]。但是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可作为学龄前喘息儿童哮喘诊断的确诊依据。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主要依据症状/发作的频度、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患儿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可能性,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启动长期控制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进一步支持或排除哮喘的诊断。
临床实践中也可以通过哮喘预测指数(modified asthma predictive index)和哮喘预测工具(asthma prediction tool)等评估工具[19,20],对幼龄儿童喘息发生持续哮喘的危险度做出评估。
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1)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4)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5)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如怀疑哮喘诊断,可尽早参照哮喘治疗方案开始试验性治疗,并定期评估治疗反应,如治疗4~8周无明显疗效,建议停药并作进一步诊断评估。另外,大部分学龄前喘息儿童预后良好,其哮喘样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缓解,对这些患儿必须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
五、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诊断
CVA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诊断依据:
1.咳嗽持续>4周,常在运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不伴有喘息;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
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第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六、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
(一)肺通气功能检测
肺通气功能检测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哮喘患儿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为可逆性。多数患儿,尤其在哮喘发作期间或有临床症状或体征时,常出现FEV1(正常≥80%预计值)和FEV1/FVC(正常≥80%)[7,15,21]等参数的降低。对疑诊哮喘儿童,如出现肺通气功能降低,可考虑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如果肺通气功能未见异常,则可考虑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其气道反应性;或建议患儿使用峰流量仪每日两次测定峰流量,连续监测2周。如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日间变异率≥13%均有助于确诊[7]。
(二)过敏状态检测
吸入变应原致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吸入变应原的早期致敏(≤3岁)是预测发生持续性哮喘的高危因素[19]。因此,对于所有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以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也有利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