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绪论(7)

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有以下5点: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全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2、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3、简述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2018。04)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4、简述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2018。10)

答: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5、简述组织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答:组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待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6、简述领导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答: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观察法: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遇查达二是为了到达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戈IJ,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开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试者所承当或将要承当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行为: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开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十一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十一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21、提出双因素理论的学者是( C )11

A、马斯洛

B、麦格雷戈

C、赫兹伯格

D、麦克里兰(201504)22、OEC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 )11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公平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201510)20、预先告知某种不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使员工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以免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件的是( B )11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201510)21、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C )11

A、亚当斯

B、斯金纳

C、赫兹伯格

D、马斯洛(201604)17、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权力、成就、情谊等这类动机称为( B )11

A、原始动机

B、习得动机

C、一般动机

D、生理性动机(201604)18、按照双因素理论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 )11

A、工作内容

B、工作环境

C、工资待遇

D、职务保障(201604)19、职业生活质量的理论基础是( B )11

A、过程型激励理论

B、内容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强化型激励理论

(201610)23、期望理论属于( D )11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混合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过程型激励理论

(201710)22、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其能力的大小,还取决于( A )11

A、激励的水平

B、需要的强弱

C、目标的高低

D、成就的大小

(201710)23、麦克利兰认为,除了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人还有三种需要,一是友谊需要,二是权力需要,三是( A )11

A、成就需要

B、尊重需要

组织行为学自考,2016年版

组织行为学自考,2016年版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 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 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 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 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 一大进步
绪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冲突
一、冲突概述 (一)冲突定义 (二)冲突的不同概念 (三)冲突的特征 (四)冲突的类型
第六章
第一节 冲突
二、冲突产生的根源 (一)杜布林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二)罗宾斯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三)纳尔逊和奎克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第六章
第一节 冲突
三、冲突的过程 (一)庞迪的冲突分析模式 (二)罗宾斯的冲突过程分析
第一章
第一节 人性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一)“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三)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第一章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的评价 二、新华生主义 (一)托尔曼的理论 (二)赫尔的理论 斯金纳的理论
第八章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二、组织文化的特征 (一)整体性 (二)独特性 (三)继承性 (四)创新性 (五)连续性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2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8)

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2016.10)

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的影响。

答:

(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从众行为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好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

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

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

“1+1>2”。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的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组织行为学自考单选题复习

组织行为学自考单选题复习

1.个体行为的理论模式可用( )来表示。

A.B=f(Pa、b、c·Rm、n、o)

B.B=f(Pa、b、c……·Em、n、o……)

C.B=f(P·G)

D.B=f(P·L·E)

2.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支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称( )。

A.案例研究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心理测验法

3.形成知觉的第二个阶段是( )。

A.组织

B.解释

C.选择

D.观察

4.个体往往注意那些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而忽视那些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 )。

A.投射

B.晕轮效应

C.知觉的防御

D.首因效应

5.领导者在进行决策时,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在分析比较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择优选用。这主要是根据( )。

A.系统分析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时效原则

D.可行性原则

6.个体的行为的表现为:情绪变化激烈、主观易于冲动、性急脾气暴臊,此气质属(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7.有的理论学家把行为改造型理论称为ABC公式,其中,B表示( )。

A.行为的起因

B.行为的过程

C.行为本身

D.行为的结果

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强调( )对人际吸引的重要性。

A.接近性

B.熟悉性

C.相似性

D.互补性

9.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把决策程序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

A.确定目标

B.提出预测

C.拟定方案

D.核定价值准则

10.群体发展阶段理论认为,群体发展了凝聚感,成员们互相产生了好感,并与群体取得认同时,这时群体处在( )。

A.规范化

B.震荡

C.形成

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例题

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例题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结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狭义的行为是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二.选择题

常考问题点: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

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

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p12

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

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8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P14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

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二、观察法的优点

1.简便易行;

2.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3.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三、观察法的缺点

1.花费的时间多;

2.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

3.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监视或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四、访谈法的优点

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

较具体的了解;

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

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

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五、访谈法的缺点

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

2.比较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六、问卷法的优点

1.调查范围广;

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

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七、问卷法的缺点

1.设计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

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会影响工作效率;

3.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八、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3)态度影响忍耐力;

(4)态度影响相容性。

九、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影响工作效率;

(3)容易传播谣言;

(4)会产生破坏作用。

高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0

高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0

第四篇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次重点内容)

1.从领导的地位和作用看,领导是能够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角色。

2.从领导的行为来看,领导是组织发展方向的指引着和人际行为的协调者,其本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从领导的个性特征来看,领导者的行为始终要受到领导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2.领导者(识记)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领导者是构成领导活动的关键要素。

3.领导者的作用(识记):领导者的核心作用就是根据一定的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和组织他人的行为,最终达成组织的目标。具体体现为:一是采取一定的手段激励个体或群体做好本职工作,并引导他们的行为沿着组织目标前进;二是协调群体内成员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

要实现这两个功能,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领导者要有决定权,能够决定组织的结构以及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二是领导者要能获得组织成员的拥护,他们对领导者发起的号召能积极响应。4.正式领导(07名) (识记)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5.非正式领导(09名05名)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主要功能是满足组织中某些局部的、特殊的需要。

6.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02简)(领会)

(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绪领袖;

(2)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离;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机构和人员,按命令统一原则对各 级组织行使指挥权;另一类是职能 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事组 织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 (4)事业部制是一种高度集权下的 分权管理体制。它适用于规模庞大、 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企业。 (5)模拟分权制是一种介于直线一 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之间的结构形 式,它常适用于一些大型企业,如 钢铁、化工企业等,大企业小经营。 (6)矩阵制是在组织结构上,既有 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 按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结构。 考点 27:组织变革的原因 (一)外部 (1)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改变。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竞争观念的改变。 (4)资源的变化。 (二)内部 (1)管理人员更替与水平提高。 (2)管理技术条件的变化。 (3)组织成员的期望与变革。 考点 28: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 (1)营造强烈的归属感(2)谈判 (3)操纵和收买(4)强制 考点 29:组织文化的功能 (一)积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 约束功能(4)激励功能(5)辐射 功能(6)调适能力(7)创新功能 (二)消极功能 (1)削弱个体的创造性 (2)变革的障碍(3)多样化的障 碍(4)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考点 30:学习型组织 关键特征:系统思考。 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考点 31:阿索斯 7S 管理 (1)硬管理:策略、结构、制度 (2)软管理:人员、作风、技能及 最高目标 考点 3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1)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 (2)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 (3)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 (4)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 考点 33:成就需要理论 (1)权力需要(2)友谊需要(3) 成就需要 考点 34:领导权力的来源 1. 职权:(1)法定权(2)奖赏权 (3)惩罚权 2. 影响力:(1)个人影响权力(2) 专长权力 考点 35:管理方格理论 (1,1)型,即无效的管理 (9,1)型,即任务管理 (1,9)型,即俱乐部型管理 (5,5)型,即中间型管理 (9,9)型,即团队型管理 考点 36:激励的原则 (1)物质与精神同步激励原则。 (2)引入竞争机制原则。 (3)公平、公正原则。 (4)组织与社会相结合原则。 考点 37:双因素理论 造成员工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工资 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这些 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却带有 预防性,有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

成人自考组织行为学

成人自考组织行为学

果的严重性的需要
第五节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 有效 化
• 二 决策的科学化 • 二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 • 1 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 2 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
条件;
• 3 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 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第五节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 有效 化
• 六 集体决策原则 • 时效原则要求;领导决策的效力必须有
一定的时间期限 一项决策;只有在一定的 时间内作出;并得到;才是有效的 时效原则 说明任何领导者都应把握时机;当机立断; 及时作出决策 • 时效观念包括三方面: • 1时间观念 • 2时机观念 • 3效率观念
第三节 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
• 一 对决策对象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一决策对象的特定性
释;整理;组织;比较和分析;使之成为有意义或有用的信息;
从而起到顾问协调和管理控制的作用
第二节 领导决策的原则
• 二 可行性原则

决策是否可行还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素质的影响;与组
织中人的素质相适应;人的素质影响领导决策:1领导者的
素质;领导者是的决策者 和指挥者 他们的观念;作风;品
格;知识;能力;专业水平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直接影响决策
第五节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 有效 化
• 一 决策的民主化 • 二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 • 1 决策观念的民主化; • 2 决策体制的合理化; • 决策体制合理化要求做好三个基础性工作1建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2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8)

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2016.10)

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xx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的影响。

答:

(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从众行为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好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

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1+1>2”。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的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4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4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4

第八章组织文化(19)

1、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答:组织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而且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继承性、创新性、连续性

2、简述组织文化的积极功能。(2017.4)

答:组织文化的积极功能有:

(1)导向功能。对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2)凝聚功能。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发组织成员士气,使组织成员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归属感,从而使组织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约束功能。组织文化使组织1成员通过内省过程,产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成文规定

(4)激励功能。组织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辐射功能。组织文化除了对组织内部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6)调适能力。组织文化倡导的处世哲学和行为规范有利于组织成员科学地处理矛盾。

(7)创新功能。组织文化要不断创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简述组织文化的消极功能。(2017.10)

(1)削弱个体的创造力。使成员放弃个性服从组织文化

(2)变革的障碍。当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与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的要求不相符时,它就成为了组织的束缚。

(3)多样化的障碍。强势的组织文化要求1成员与组织的价值观一致,必然导致决策的单调性,抹杀;1多样化带来的优势

(4)兼并和收购的障碍。组织文化差异大,管理人员为降低风险会放弃兼并收购。

4、简述霍夫斯坦德的文化差异论的主要内容。

答:

(1)权利距离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3)男性度与女性度

(4)不确定避免

(5)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5、简述组织文化创建的一般原则。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材料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

一组织行为学概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从而促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一门学科

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包含了三个基本分析单元

(1)个体(2)群体(3)组织

三,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组织管理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上升到了系统的理论层面,提高人们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

2.组织行为学的成果有利于管理者充分认识人的作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1)由组织管理学到组织行为学

1.科学管理学派

①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对“科学管理”理论进行了总结,标志着管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

②法约尔从“办公室前的总经理”出发,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1916年出版《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科学管理学派的看法:把组织看做封闭理性系统,科学管理学派的中心思想

(1)只注意对物和工作管理,忽视对人的管理

(2)只强调工作效率,忽视对工作者各种需求的满足

(3)把工作者称只有经济需求的经纪人

2.行为学派

研究对象:梅约对霍桑工厂的研究创立了行为学派,梅约的“霍桑实验目的是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产率,梅约通过“霍桑实验”发现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有效因素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专项练习—选择题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专项练习—选择题

00152组织行为学

选择题练习

1.行为的直接动因是()(2016年10月)

A.动机B.需要C.目标D.态度

A.(课本63页)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因,驱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并规定行为的方向。

2.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2016年10月)(2017年4月)

A.社会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C.协同效应D.从众效应

B.(课本97页)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

3.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20107年4月)

A.单串型B.饶舌型C.集合型

D.随机型

C.(课本118页)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集合型的传播效应应是最高的。

4.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20107年4月)

A.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B.水平沟

通中存在的问题

C. 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D.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A.(课本125页)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解决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4.每个团队的建立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规范期和()(2018年4月)

A.激荡期 B.信任期 C.磨合期

D.衰亡期

A.(课本135)每个团队都会以不同的建立方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答案为A 5.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这种观念属于()(2017年4月)

A.传统观念B.相互作用观念C.人际关系观念D.经济人观念

C.(课本141页)在人际关系观念的指导下,管理者都认为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

6.管理者应当使组织保持适当的冲突水平,限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这种观念属于()(2017年10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①跨学科性

②系统性

③权变性

④实用性

⑤科学性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五)组织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进一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

(六)组织行为学产生

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变化。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和方法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第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第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上述理论相较于那种只重视物的管理、不重视人的管理的理论来说,是具有创造性和革新意义的,是一种进步,它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管理理念,把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对象纳入组织管理当中,开创了研究人的社会需要、心理情感等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先河。(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把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权变理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有不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境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有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代表人物:费德勒

路径-目标理论:领导是一种激励部下的过程,领导方式只有适合于不同的部下和环境时才是有效的。该理论的核心是有效的领导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的路径。

代表人物:豪斯

(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定义: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注意事项:

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

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

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二)调查法

定义: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1.访谈法的优点:

(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

(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

(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

(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

(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

(3)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算

2.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范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3)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三)个案分析法

定义: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四)实验法

定义: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五)心理测验法

定义:心理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常用的心理测验有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倾向性测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