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回顾与思考》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第四章回顾与思考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课 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习课课 时 1主备人付乐乐 备课时间 2015.5.17 执教人付乐乐执教时间 2015.5.19教学目标7+1审核人1. 通过复习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判疋方法,让学生体会辨别、探索、运用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2. 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几何语言的叙述能力及运用全等 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几何说理。
教学难点 三角形全等的几何说理;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阅读课标、参阅网上的教学案例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YULIN GAOXIN NO.1 MIDDLE SCHOOL情境导入<2分钟左右> 双胞胎到全等三角形。
1. (1)如图3,已知AD// BC 要用角边角公理证明△ AB3A CDA 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 ____________ ,二是 还需要一个条件 ______________ (填一个)⑵如图4 ,已知AB= AC AD= AE / 1 = Z 2,要用边角边公 理证明△ ABD^ ACE ,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 ________________ ,二 是 ___________ 需要一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 (填一个)。
(3)如图5 ,已知AD 平分/ BAC 要使△ ABD^A ACD 根据“SAS 需要添加条件 ________ ;根据“ ASA 需要添加条件 _____________ ;根据“ AAS 需要添加条件 ______________ 。
思考讨论: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寻找对应角相等的方法有---------------------------------------------------------------------------------------------------- ‘寻找对应边相等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适 时 检 测 (8分 钟 左 右 )1. 如图,△ ABC 为等腰三角形,AB=AC, D 为BC 的中点 试说明:(1)Z BAD M CAD(2) ADL BC1.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 你还有哪些困惑?多 兀 链 接 (5分 钟 左 右 )课 外 延 伸P104-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SSS、SAS、ASA AAS板书设计3. 相等的角:对顶角、公共角、角平分线相等的边:公共边、中线(中点)1. 本节课抓住重难点,学生通过题目的自主探究掌握探寻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思路,并学会如何在题目中找寻三角形全等的隐含条件;2. 开始对于含义的说明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这样更直观,更易学生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回顾与思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总结性内容,本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涉及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掌握了全书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在不同的学校和学生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要激发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数学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和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制作全书知识点的回顾课件。
2.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数学案例。
3.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全书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全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的数学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回顾和巩固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几何图形的性质:掌握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及圆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举例: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5)数据分析:能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根据一组数据,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教学难点
(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符号处理: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容易在符号处理上出错,需要加强训练和讲解。
举例:讲解(-3)×(-2)÷3+4-(-5)²的运算过程,强调符号处理方法
(2)不等式组的解法:学生在解决包含多个不等式的问题时,难以找到满足所有不等式的解集,需要指导学生如何逐步求解。
举例:解决如下问题:(-3)×(-2)÷3+4-(-5)²
(2)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举例:解下列方程或不等式:2x-5=3x+1,3(x-2)>2(x+1)
(3)函数的性质:了解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重点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参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本章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章《三角形回顾与思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章《三角形回顾与思考》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回顾与思考》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基本概念和性质后的进一步拓展,旨在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困难,如对三角形分类的判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内角和定理等基本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内角和定理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的判断、内角和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数学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教学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数学故事等,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
3.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4章知识整合与解题指导一、知识导航1、主要概念:变量是;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
图像:形象直观。
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二、学习导航1、有关概念应用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①用总长为60的篱笆围成一边长为L(m),面积为S(m2)的矩形场地;②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为y.2、利用表格寻找变化规律例2研究表明,固定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施肥量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千克/公顷)土豆产量15.18 21.36 25.72 32.29 30.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吨/公顷)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使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变式(湖南)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起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时间/秒0 1 2 3 4 5 6 7 8 9 10速度/米/秒0 0.3 1.3 2.8 4.9 7.6 11.0 14.1 18.4 24.2 28.9①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因变量?②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③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中,v的增加最大?④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的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要几秒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3、用关系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例3.、①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10,底面积为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体积v与底面边长a 的关系。
4.4第四章回顾与思考
⎩⎨⎧因变量自变量变量⎪⎩⎪⎨⎧--图象列关系式列表格表示方法变量之间的关系南园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学案回顾与思考创编:文海平 审核:赵可 班级:七 ( ) 姓名: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学习过程】:一、回顾与思考1、复习(1)独立回顾所学内容,并自己尝试着建立知识框架图(2)对于在复习中出现的困惑的问题,进行记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知识点:(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数量,如果一个变量y 随着另一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x 叫 ,y 叫已知从空中落下一个物体,它降落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落地前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如果用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则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是因变量。
(2)变量的三种表示方法 : 、 、(3)在用图象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 二、本章知识的框架图:三、研读例题、体会应用[例1](1(2)画折线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读懂表格,并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解:(1)上表反映的是 和 之间的关系.(2)用折线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例2]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米,温度下降6 ℃,已知某地地面温度为32 ℃.计算海拔高度分别为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时相应的温度值.分析:根据题意,先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特别注意单位.解:某地地面温度为32 ℃,每增加1000米,即1千米,温度下降6 ℃,设海拔高度为h 千米时相应温度为t ℃,根据题意可知t =32-6h .当h =1000米=1千米时,t =32-6×1=26 ℃;当h =2000米=2千米时,t = = ℃;当h =3000米=3千米时,t == ℃;当h =4000米=4千米时,t = = ℃.[例3]如图是某厂一年的收入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年中,(1) 什么时候收入最高?什么时候收入最低?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为多少?(2)6月份收入是多少?(3)哪个月的收入为4百万元?(4)哪段时间的收入不断增加?(5)哪段时间的收入不断减少?[分析]此题要求同学能读懂图象所反映出来的信息.解:(1)由图象可知, 月份的收入最高;为 元; 月份的收入最低,为元;(2)6月份的收入为 元;(3) 收入为4百万元;(4)从 份收入不断增加;(5)从 份收入不断减少.[例4]某贮水池开始贮水,每时进水20米3,设贮水量为V (米3),贮水时间为t (时)(1)V 与t 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2)用表格表示当t 从2变化到8时(每次增加1),相应的V 值?(3)若贮水池最大贮水量为1000米3,则需多长时间能贮满水?(4)当t 逐渐增加时,V 怎样变化?说说你的理由.[分析]考查关系式和表格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以及从关系式中,已知一个变量的值,可以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解:(1)V = ;代入关系式,得 ,= 时(4)当t 逐渐增加时,V ,因为V 是t 的正整数倍.自我检测、查漏补缺一、表格法:1、自变量x 与因变量y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2)写出x 与y 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3)当x=2.5时,y=_________.(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回顾与思考4
(8)学习目标:1、回顾、整理认识三角形所学知识内容和作图方法,构建知识结构框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熟悉掌握三角形有关概念,进一步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一、当堂检测:(认识三角形 A 卷)(一)、填空题:1.如图1,点F 、C 在线段BE 上,且∠1=∠2,BC=EF,若要使△ABC ≌△DEF, 则还须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 ___.(写出一个即可)2.如图3,∠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 ③△ACN ≌△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那么顶角是______度.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的长为3,另一边的长为5,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__.(二)、选择题:5.如图4,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ABE ≌△ACD 的是( ) A.AD=AE B.∠AEB=∠ADC;C.BE=CDD.AB=AC6.已知等边△ABC 中,BD=CE,AD 与BE 相交于点P,如图7,则∠APE 的度数是( ) A.45° B.55° C.60° D.75°7.已知AC 平分∠PAQ,如图8,点B 、B ′分别在边AP 、AQ 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 ′,那么该条件不可以是( ) A.BB ′⊥AC B.BC=B ′C C.∠ACB=∠ACB ′ D.∠ABC=∠AB ′C(三).解答题:8. 如图5,在△ABC 中,AD ⊥BC 于D,BE ⊥AC 于E,AD 与BE 相交于F, 若BF=AC,求∠ABC 的大小.(1)12E D B A (3)12E DCB A N M F (4)E DB A (7)E DC B A P (5)E D CBAFBDB21DBAC 二、课后练习:(认识三角形B卷)(一)、选择题1.在ABC中,∠A=∠B=13∠C,则此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已知:如图,Rt ABC中,∠ACB=900,DE过点C,且DE//AB,若∠ACD=550,则∠B的度数为 ( )A.350 B.450 C.300 D.5503.下列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1个直角;(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1个钝角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 C.2个D.3个4.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5.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 2cm 3cm B.6cm 2cm 3cm C 4cm 6cm 8cm D.5cm 12cm 6cm6.如图,已知AB//CD, ∠1=1000, ∠ECD=600 , 则∠E等于()A.300B.400C.500D.6007.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50和650,则下列角度不可能是这个三角形外角的是()A.1350 B.1250 C.1200 D.1150(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AB//CD,∠A=450,∠C=290,则∠E=_____ .9.P为ABC中BC边的延长线上一点,且∠A=400,∠B=700,则∠ACP=___ __1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7cm,且第三边为奇数,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cm. 11.如果将长度为 a—2,a+5和a+2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要以得到的一个三角形,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12.在活动课上,小红有两根长为4cm、8cm的小木棒,现打算拼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小红应取的第三根小木棒的长度是____cm.13.如右图,∠A=600,∠B=800,则.∠2+∠1=_____.(三).解答题:14. 如图2,CD平分∠ACB,AE∥D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若∠ACE=80°,求∠CAE的度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回顾与思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总结性内容,本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章内容涵盖了整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以及简单的几何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但存在着知识掌握不扎实、运用不灵活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七年级上册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带上笔记本,准备好七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上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以及简单的几何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复习,对照教材,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通过复习和总结,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函数的性质等,这些都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函数的性质等知识。
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可能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前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复习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对前面的知识的回顾和思考,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2.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疑问和困惑的解答和引导。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前面的知识。
2.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
3.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教案: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编写详细的教案。
3.课件:教师根据教案,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前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函数的性质等。
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引导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
可以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回顾与思考课件
本章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一、八__个基本概念
二、六__条基本性质
1.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性质
2.两点之间的距离
2.线段性质
3.线段的中点
3.平行性质1
4.角——平角、周角
4.平行性质2
5.角的平分线
5.垂直性质1
6.平行
6.垂直性质2
7.垂直——垂足
8.点到直线的距离
六、错题集展示
• 小组交流,展示
(1)若∠AOC=400,∠BOC=600,则∠MON=
(2)若∠AOC=800,∠BOC=300,则∠MON=
(3)若∠AOC=α,∠BOC=β,则∠MON=
(4)若∠AOB=1800,则∠MON=
BN O
C
N
M
A
B
C M A
(三)平行和垂直
平行: 1、平行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
2、平行的有关性质
中, 最短.垂线
段的 叫做点到直 线的距离.
A
·P CD B
如图:PA>PB>PC>PD, 线段PD的长度 就是P点到直线AB的距离.
例题4: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用量角 器和三角板按要求画图
(1)画出表示点A到线段BC的距离AD;
(2)过D点作BA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并连结BE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2月28日星期一2022/2/282022/2/282022/2/28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2月2022/2/282022/2/282022/2/282/28/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2/282022/2/28February 28,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2/282022/2/282022/2/282022/2/28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顾与思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这一章节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
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在学习《回顾与思考》这一章节时,学生需要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思考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练习,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回顾和总结前面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够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借鉴和提高。
3.思考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3.学具:笔记本、笔、练习本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前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呈现一些典型的例题或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章 回顾与思考 课件(共26张PPT)
知识点巩固
巩固练习六
巩固练习六
知识点巩固
巩固练习
2 2
3 3
4
5
6
7
8
'
''
பைடு நூலகம்
9
总结
• 求线段的长及角的度数时,如果题目没有指明图 形的位置,且没有给出图形,常常需要分类讨论。
• 在本章中,学会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在 解题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
(2)如图,线段 AB 20cm ,点C 是线段 AB 上一点,点 M 是线段 BC 的中点,点 N 是线 段 AB 的中点且 BM 4cm ,求线段 NC 的长.
知识点巩固
巩固练习 3
(3)已知线段 AC 和 BC 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果 AC 8cm ,BC 3cm ,D 、E 分别为线段 AC 、 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
知识点巩固
巩固练习 1
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点,
(1)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B )个.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
①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M ;②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M ;
③线段 AB 与线段 BA表示同一条线段;④射线 AB 与射线BA
表示同一条射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知识点巩固
①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②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 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
尺规作图
如何转移重合?
{ 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①画一条射线; ②用圆规在射线上截
取线段的长度.
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二:线段长短的比较 (1)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2)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如图4-4,A、B、C是三个居住人口数量相同的住宅 小区的大门所在位置,且A、B、C三点共线,已知AB=120米, BC=200米,E、F分别是AB、BC的中点,为了方便三个小区 的居民出行,公交公司计划在E点或F点设一公交停靠站点,为 使从三个小区大门步行到公交停靠点的路程长之和最小,你认 为公交车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哪里,为什么?
OA,OB,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 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则“17”在射线 ______上;“2007”在射线______上.
[答案] OE OC
针对训练 1.在一次航海中,在一艘货轮的北偏东54°的方向上有一
艘渔船,那么货轮在渔船的________方向上.
扇形的面积= 扇形圆心角 × 圆的面积 360°
考点攻略
►考点一 直线、射线、线段 例1 如图4-1,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 cm,
DB=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 )
A.3 cm C.11 cm
B.6 cm D.14 cm
[解析] B 先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DC的长,再根据线段的 中点定义求AC的长.
(3)单位及换算:把周角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 1°的1/60就是1′,1′的1/60就是1″,即1°= _6_0_′_,1′=_6_0_′_. (4)分类:小于平角的角可按大小分成三类: 当一个角等于平角的一半时,这个角叫做__直__角____; 大于0°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___锐__角___; 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___钝__角_____. 8.角的平分线
►考点二 角 例2 [2010·呼和浩特] 8点30分时,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的夹
角为__________°
[答案] 75
[解析] 钟表被分成12格,每格的度数是30°, 30°×2.5=75°.
例3 操场上,小明对小亮说:“你在我的北偏东30°方向 上”,那么小亮可以对小明说:“你在我的________方向上” ()
6.如图,在任意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个顶点的 距离之和最小,并说明你的理由
A D
O
B
C
综合运用
1.如图4-3所示,A,B,C是一条公路上的三个村庄,A, B间路程为100 km,A,C间路程为40 km,现在A,B之间建一 个车站P,设P,C之间的路程为x km.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车站,则车站应建在何处? (3)若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总和最小,问车站应建在 何处?最小值是多少?
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有AM=__B__M__=1/2_A_B__ ,AB= __2_A_M___=2_B_M______.
7.角 (1)概念:角由两条具有公共__端__点___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 公共_端__点___是这个角的__顶__点____,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_边___; 从动态观点看,角是一条射线绕__端__点___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 止位置所组成的图形. (2)表示方法:①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间的字母表示 _顶__点____,其他两个字母分别表示两条边上的任意一点; ②用一个数字或小写__希__腊____字母表示; ③用一个大写_英___文___字母表示,前提是以这个点为顶点的角 只有一个.
(2)已知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B=a,BC=b, 且a<b,求线段AB和BC的中点E、F之间的距离.
[解析] (1)根据图示,先分别计算一下从三个小区大门步行 到公交停靠点E、F的路程长之和,然后比较一下大小,路程小 的即为所求;
(2)根据题意,画出图示,根据图示找出EF与AB、BC的数 量关系.
►考点三 多边形
例5 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 角形,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
[答案] 10 [解析] 设多边形有n条边, 则n-2=8,解得n=10. 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
►考点四 规律探索性问题 例6 [2010·嵊州] 如图4-2,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
解:(1)因为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B=120米,BC =200米,
所以AE=BE=60米,BF=CF=100米; 当公交公司在E点设一公交停靠站点,则从三个小区大门步 行到公交停靠点的路程长之和为: AE+BE+CE=AB+BC+BE=120+200+60=380(米); 当公交公司在F点设一公交停靠站点,则从三个小区大门步 行到公交停靠点的路程长之和为: AF+BF+CF=AB+BF+BC=120+100+200=420(米); 因为380<420, 所以公交车停靠点的位置应该是点E处;
从一个角的__顶__点___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 ___相__等____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9.多边形 由若干条__不__在__同__一__直__线__上___的线段__首__尾__顺__次___相连组成
的__封__闭__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_各__边____相等,__各__角____也 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0. 对角线
4.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_线__段__的__长__度__,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距离是指
线段的___长__度__,是一个__数__值___,而不是指线段本身. 5.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1)叠合法:把它们放在同一条___直__线__上比较; (2)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
6.线段的中点 若点M把线段AB分成__相__等___的两条线段AM、BM,则点M
A.南偏西30° B.北偏东30° C.北偏东60° D.南偏西60°
[答案] A
例4 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大小不同的角,现将一块三角
尺的一个角放到另一块三角尺的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
且有一边也重合,如图所示,则图中∠α等于( )
A.15° B.20° C.25°
D.30°
[解析] A 由图可知,∠α=60°-45°=15°.
4.从九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引出_____条对角线,它 们将九边形分成___个三角形,九边形一共有____条对角线.
[答案] 6 7 27
[解析] 从九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向与这个顶点不相邻的 6 个顶点引对角线,即能引出 6 条对角线,它们将九边形分成 7 个 三角形,则九边形一共有 6×9×12=27 条对角线.
[答案] 南偏西54°
2. 计算: (1)90°-45°32′; (2)6°32′25″×7.
解:(1)44°28′
(2)45°46′55″
3.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10个
三角形,这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是( )
A.8
B.9
C.10 D.11
[解析] B 设多边形有n条边, 则n-2=10,解得n=12. 故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 所以这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是12-3=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回顾与思考
知识归类
1.直线、射线、线段
名称 直线 射线 线段
图形
表示方法
延伸方向 端点个数 有无长度
①直线AB或直线BA ②直线m
两个
无
无
射线AP
一个
一个
无
①线段AB或线段BA
无
两个
有
②线段l
2.直线的基本性质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__一__条直线.
3.线段的基本性质 两点之间,__线__段____最短.
连接__不__相__邻___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对角线。 11. 圆 (1)静态定义与动态定义 (2)圆心角:顶点在__圆__心____的角
(3)圆弧: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
表示方法:⌒AB
(4)扇形:由__一__条__弧___和_经__过__这__条__弧__的__端__点__的__两__条__半__径___ 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解析] (1)由图易得AP=AC+PC,BP=100-AP; (2)让(1)所求得的代数式的值为102,求得x即可; (3)路程和最小,那么x应最小,此时为0,P与C重合.
解:(1)路程之和为PA+PC+PB=40+x+100-(40+x)+x =(100+x)km;
(2)100+x=102,x=2,车站在C两侧2 km处; (3)当x=0时,x+100=100,车站建在C处路程和最小,路 程和为100 km.
(2)根据题意,得 因为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 所以 EB=12AB,BF=12BC; 又因为 EF=EB+BF, 所以 EF=12(AB+BC); 因为 AB=a,BC=b,且 a<b, 所以 EF=12(a+b).
当 C 点在 B 点左侧时,EF=12(b-a).
图4-5
5 . 如 图 , 将 一 副 三 角 板 的 直 角 顶 点 重 合 , 若 ∠ AOD =
100°,则∠BOC=________.
[答案] 80°
[解析] 根据题意,易得∠AOB+∠COD=180°, 即∠AOC+2∠BOC+∠BOD=180°, 而∠AOD=100°,即∠AOC+∠BOC+∠BOD=100°, 则∠BOC=180°-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