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

合集下载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相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需来自于心灵以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白球与黑球的运动,但却无法感知白球导致黑球

移动的肇因。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康德哲学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重要里程碑,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康德的思想对认识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同时也为后来的一系列哲学派别如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本文中,我将从认识论和伦理学两个方面来阐述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首先,康德对认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了“悟性的革命”,批判了神秘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观点,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且要通过理性的限制和指导来确保认识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他提出了“合成判断”的概念,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主动地思维活动将感知的经验与概念进行综合,从而产生认识的过程。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认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的“合成判断”观点对现代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科学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康德认为科学的知识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但也必须通过理性来加以限制和指导。在康德看来,科学的知识必须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经验事实。这一观点与现代科学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和预测性相契合,为科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支撑。

此外,康德的认识论观点也对科学本身的内在结构产生了影响。他提出的“先验直观”和“先验概念”概念为事物的认识提供了理

论基础。先验直观是指认识对象必须具备的某些共性特征,而先验概念则是人类理性的产物。通过先验直观和先验概念的作用,人的认识才能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特点。这一观点为科

学的分类和整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现代科学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支持。

其次,康德对伦理学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纯粹理性批判》之后的《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了他的道德哲学理论,强调了自由意志和道德律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是自由的理性存在,具有道德能力和责任。康德主张人的行为应该遵循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即“无条件的道德义务”,并通过理性进行道德判断。

康德的生命自由之道

康德的生命自由之道

康德的生命自由之道

康德是德国启蒙思想家之一,他被誉为“德国哲学之父”,其著作涵盖了伦理学、形而上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康德的生命自由之道是他伦理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康德认为,人类作为有理性的生命体,具有特殊的尊严和自由。他提出了“人

格尊严”的概念,认为人类是唯一拥有自主意志的生命体,应当被视为目的本身而

不是手段。因此,康德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尊严,主张每个人都应当被尊重和重视,不应当被当做工具或资源来对待。

康德所说的生命自由之道,实质上是指个体通过理性自主地选择,根据道德规

律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康德认为,真正的自由并不是任意为所欲为的行为,而是在道德规律的指导下行动的自由。只有在遵循道德规律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康德提出了“普遍法则”和“目的论律”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根据普遍法则,我

们应当按照那些我们愿意成为普遍规律的规则来行动,即要做到“你希望别人对你

怎样,你就应该对别人怎样”。而根据目的论律,我们应该将人类理性和尊严作为

目的,我们的行为应当符合这个目的。

康德的生命自由之道强调了个体的理性和尊严,强调了遵循道德规律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挑战和诱惑,我们有必要从康德哲学中汲取智慧,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尊严和责任,用理性和道德指导自己的生活,实现真正的生命自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加独立、自主和有尊严的人。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康德哲学名言(120句)

康德哲学名言(120句)

康德哲学名言(120句)康德哲学名言1

1.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2.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3.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得越久,就越是对它充满赞叹和敬畏:那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4.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5.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7.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8.越是忙碌,越是强烈的感觉到自己活着,越是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

9.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0.你越是试图在生活中获得安慰和快乐,这个人就越不满足。

11.所谓宗教,就是要把我们所有的义务都当成上帝的命令。

12.谁只有按照别人的选择才能幸福,他是理应感到不幸的。因为,他怎么能担保他的强有力邻人在对于选择的判断将会与他自己的判断相一致呢?

13.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14.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就会真诚地尊敬你。

16.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17.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伦理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1.两个世界的区分:康德提出了"两个世界"的区分,即"现象世界"和"物自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我们感知和经验的世界,受到我们主观认识的限制;而物自体世界是超越我们经验能力的事物本质所在。

2.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试图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探讨我们对于认识和理性的界限。他认为,人类认识的能力受到先天的概念和形式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概念和形式来理解世界。

3.义务论伦理学:康德提出了基于义务的伦理学,强调道德行为应该基于理性原则而非感性的欲望。他的道德理论以"行为的普遍化原则"为核心,即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的行为是否能够成为普遍法则来判断其道德性。

4.经验与概念的关系:康德认为,我们的经验是通过感觉材料与我们内在的概念和判断相结合而构建的。他强调了理性的作用,并主张我们的认识不仅依赖于感性经验,还需要理性的活动。

5.美学与审美判断:康德对审美领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审美判断力"的概念。他认为,审美判断是主观的,但又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是基于一种对客体的无目的欣赏和纯粹感性的经验。

这些是康德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他的思想对于后世哲学和其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1

康德在哲学的贡献有哪些

康德在哲学的贡献有哪些

康德在哲学的贡献有哪些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古典哲学的开创者,那么康德哲学上主要有什么贡献?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康德哲学上主要有什么贡献,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德哲学上主要有什么贡献

康德哲学贡献最大的就是他提出的三大批判,也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本书中的体系,分别回答了哲学上不同方面的不同为题。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有哪些懂事我们是能够知道,能够了解,并通过自身弄清楚他的原理。关于这个问题,康德给出的解答是,我们所能了解的东西就是自然科学能够让我们认识的东西,当人哲学只能作为帮助我们学习知识,并使之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实践理性批判》则是《纯粹理性批判》所阐述的哲学的结果及目的。通常所说的“实践理性”,也就是认为实践主体存在的自我意识,对于其理性的“批判”,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遵循的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以及所遵循的原则。这本书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个部分。其存在的最主要异议就是它突出了人的主体性问题,同时还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达出了强烈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所在。

《判断力批判》则回答了我们最想要了解的东西,也就是什么是我们可以抱有希望的?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道德如果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就需要假定上帝的真实存在,同时认为生命结束并不是一切事物的终结。

康德的美学思想是哪些

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在对美的分析方面,二是在对崇高的解析方面,三是在对艺术美的讨论上。

在对美的分析上,康德认为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万物都有其美的地方,而人的美在于心灵。美是人心的影射,而道德是人生存的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相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需来自于心灵‎以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白球‎与黑球的运动,但‎却无法感知白球导‎致黑球移动的肇因‎。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

(实用版)

目录

1.康德哲学的背景和意义

2.康德的三大批判

3.康德的道德哲学

4.康德的审美哲学

5.康德的哲学影响

正文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康德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可从他的三大批判、道德哲学、审美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

1.康德哲学的背景和意义

康德生活在启蒙时代,这个时期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探讨人类的认知能力。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探讨人类认知世界的可能性和范围。他试图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的先验条件,来确定知识的本质和局限。

2.康德的三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探讨了人类认知的可能性和局限,主张知识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实践理性批判》则主要讨论了道德行为和伦理问题,提出了康德的道德哲学基本原则;《判断力批判》关注审美和目的论等问题,提出了美感的自然目的性观点。

3.康德的道德哲学

康德的道德哲学强调道德行为的本质与动机,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律令”和“道德自由”的观点。他认为,道德行为应该遵循普遍性的道德规律,而不是基于个人利益或欲望。康德总结了三条先验的道德原则:1)要只按照你同时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2)不要将他人作为手段,而应作为目的来尊重;3)行动的原则应该是你的意志所遵循的规律。

4.康德的审美哲学

康德的审美哲学关注美感和艺术的本质。他认为,美感是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它源于人类对自然或艺术作品的自由欣赏。在美感中,人类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将感官体验转化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康德认为,美感和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展现自然界的目的性和和谐性。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古典哲学的开创者,是唯心主义与康德主义的开启者,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哲学家康德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康德简介

哲学家康德全名伊曼努尔·康德,生于公元1724年的4月22日,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近代西方哲学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是他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其他流派。

康德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信仰新教的虔诚派的教徒,虔诚派非常强调宗教精神,也非常重视虔诚的信仰感情,所以康德从小的精神世界就受到很深的虔诚派的影响。上学后,学校的教育改变了康德的宗教态度,所以他的宗教哲学其实就是对虔诚派的一种反动。1740年康德进入柯尼斯堡大学读书,后来因为家境贫寒,直到1748年才正式毕业,毕业后康德去了柯尼斯堡附近的小镇当家庭教师。一边学习一边教书的他,思想渐渐走出柯尼斯堡,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1770年,康德获得了柯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教授的职位,当上教授后,康德十年来都没有发表文章,而是在潜心致学。1781年,康德发表《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奠定了康德在哲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康德被称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也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因为是他迪奥和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与培根的经验主义,所以康德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最具影响力的西方思想家之一。1804年2月12日,康德在柯尼斯堡去世。

康德的美学思想

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在对美的分析方面,二是在对崇高的解析方面,三是在对艺术美的讨论上。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

摘要:

I.康德哲学概述

- 康德哲学的历史背景

- 康德哲学的核心理念

II.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 先验认识论

- 道德哲学

- 审美哲学

- 宗教哲学

III.康德哲学的影响和意义

- 康德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 康德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I.康德哲学概述

康德哲学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所创立的哲学体系。康德哲学是在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神,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康德哲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理性进行批判,来确立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从而建立一种科学的哲学体系。

II.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A.先验认识论

康德认为,人类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经验,还有先验的成分。先验认识论是康德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它主张人类在认识事物之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先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如时间和空间概念、因果关系等。这些先验知识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基本前提,对于我们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道德哲学

康德的道德哲学以道德法则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律令”概念。他认为,道德律令是人类内在的道德原则,它不受个人欲望和目的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康德主张,人们应该根据道德律令来行事,以实现自身的道德责任。

C.审美哲学

康德的审美哲学是他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判断,它不受任何实际目的和欲望的驱使,而是基于人类对美的内在感受和欣赏。康德提出了著名的“审美无功利性”原则,并试图通过审美哲学来探讨艺术、美学和人类审美经验的意义。

论康德的宗教哲学

论康德的宗教哲学

论康德的宗教哲学

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观点

围绕着人类自由意志的能力和道德制度的建立。他的观点涉及到很多领域,其中包括宗教哲学。在康德看来,宗教是一个人类自由意志的表现,他认为宗教可以引导人们在道德上的行为,但同时又强调了宗教必须遵循道德的原则。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康德的宗教哲学,并提供5个例子来支持康德的观点。

首先,康德认为宗教是人类自由意志的表现。他认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宿存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引导我们行善。这种力量被康德称为"道德法则"。康德认为,宗教的真正

意义在于它可以引导人们意识到这种道德法则的存在。他写道:"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自然界的真正意义,那么我们就能够找到

那种能够引导我们遵守道德法则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宗教所寻求的源泉。"

其次,康德认为宗教必须遵循道德的原则。他认为,宗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神的信仰,而是一个关于人类与神的关系的信仰。他认为,宗教应该强调人类和神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康德看来,宗教的职责就是鼓励人们在道德上的行为。

第三,康德提出了"天启"(revelation)的概念。他认为,天启

并不是关于神的直接信息,而是一种关于道德原则的普遍认识。在康德看来,天启应该被视为人类自由意志的一个表现,它可以引导人们遵循道德的原则,并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

第四,康德认为,宗教的本质是"理性宗教"(rational religion)。他认为,宗教不应该追求超自然的、不可理解的

奇迹,而是应该遵循理性的、可接受的原则。在他写的《宗教内在之辩》(The Conflict of the Faculties)一书中,他写道:"理性宗教,是指一种合理的信条,它来自于人类的意志自由,在道德立场上有所改进,并排除了超自然的奇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

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康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康德的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

康德守时的故事

康德的生活非常的规律,5点起床,每天早晨的五点,他就会起床,然后开始两个小时的工作,中午吃饭后,他一定会去散步,晚上十点会准时上床睡觉。甚至于到最后,他做事情沿途经过的家庭主妇会用他的活动当做时间表,因为分毫不差。

另一个关于康德守时的故事是,一次他去朋友家拜访,因为之前有写信给人家说自己上午十一点会到,同时朋友家住的比较远,过去还要经过一条河,所以他大清早就租了辆马车前往。等到康德和车夫到达河边后,却发现桥断了,虽然河不宽,但是水深,而且结了冰,这也就意味着他无法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朋友家。

为此他感到很焦急,询问车夫后得知,如果往前面走,十公里外还有一座桥,但是走这条线路到达朋友家就十二点半之后,选择走眼前的线路,只需不到四十分钟。两难的抉择后,康德花费了两百法郎买了河边的小屋,并且许诺屋主,二十分钟内从小木屋拆下几块木条修好桥面,就将小木屋送给屋主,于是屋主很快喊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按时的修好了桥。桥修好后,马车终于在十点五十五到达了朋友的农场。在家门口等待的朋友见到看的的第一句话就是“朋友,你真

康德的哲学思想及感悟

康德的哲学思想及感悟

哲学导论结课论文

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

电话:182****9420

时间:2014年5月23日

康德的哲学思想及感悟

康德是我所熟知的著名哲学家之一,生平经历比较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哲学思想却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影响了一代人。康德终身生活在东普鲁士的一个小城

市哥尼斯堡,他的父亲是个皮匠,而母亲是虔信派教徒,这对康德的影响很大。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在大学里,他学了古典文学,哲学和物理学。

当时的大学都受到Christian Wolff(1679-1754)的影响。伏尔夫既不是伟大的,也不是原创的哲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就是沿着莱布尼茨路线发展了一套综合

的哲学体系。而康德的大学教授马丁·克努村正是处于莱布尼茨-伏尔夫体系的影响下,因此康德的的大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理性在形而上学领域的重要性

加以侧重。虽然马丁·克努村影响了康德早期对大陆唯理论的认识,或者说使他的思想倾向于大陆唯理论。但是也正是克努村激发了康德对牛顿物理学的兴趣,

这对康德后来发展其原创的批判性哲学起了重要作用。在大学毕业后,康德在贵族家庭担任了八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他以《论火》一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康德成为哥尼斯堡大学的编外讲师。1770年,他被提升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而这个职位曾由他的老师担任。1797年,他辞去大学教学工作。1804年去世。

虽然康德的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大事情,他一辈子没有踏出哥尼斯堡方圆四十英里,他也没有发展任何社会、政治关系。然而,他却是一位杰出的

中西方哲学史(第15讲)康德的批判哲学

中西方哲学史(第15讲)康德的批判哲学
A 物理学 B 数学 C 自然科学 D 社会科学
提交
第二节 实践理性批判
01
善良意志
02
绝对命令
一、善良意志
1. 什么是善良意志? • 就是以善良自身为目的的意志。它体现了自由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的
特征。 • 善良意志是绝对自由的,因为它只以自身为目的,摆脱了一切经验因素,
包括社会约束力、自然情感以及个人好恶等方面的约束。
2. 自由的双肯重定含含义义
否定含义
• 为了自身而自由 • 因摆脱了经验的约束而自由
3. 道德自律
• 服从规则与自由不是矛盾的,因为 善良意志所服从的是运用自身的力 量,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制定的规则, 这样的规则他称为自律。
• 善良意志自己立法,自己守法,这 就是道德自律。
二、绝对命令
善良意志的自律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 “绝对”(kategorisch)的意思是定பைடு நூலகம்言式,相对假言式(hypothetisch) 而言。
第四篇 德国古典哲学
第十三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01 纯粹理性批判
02 实践理性批判
03 判断力批判
本章概述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 1804) 出生地: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 出身:马鞍匠家庭,父母是路德宗敬虔派 的忠实信徒。 教育:教会学校受教育,16岁进入格尼斯 堡大学神学院。 职业:家庭教师、大学编外讲师,直至 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德哲学

参考书目:

1、《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欧洲哲学通史》,冒从虎等,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Socrates to Sartre北大本科教材。

4、《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5、《判断力批判》,宗白华、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6、《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其它的请自行参考。

目录

一、背景知识

(一)生平与著作

(二)康德思想发展的分期

(三)康德批判哲学的基本特征

二、康德的哲学思想

(一)康德问题的形成

(二)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哥白尼革命

1、批判哲学的方法

2、先天识的本质

3、先天综合判断

4、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三)心灵的结构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四)康德的实践理性哲学

1、道德知识的基础

2、道德与合理性

3、被定义为善良意志的善

4、绝对命令

5、道德设定

(五)美学

1、作为独立的愉悦的满意之美

2、作为普遍愉悦对象的美

3、美的对象的结构和目的

4、必然性

思考题

一、背景知识

(一)生平与著作

康德(Immanuel Kant)终身生活在东普鲁士(East Prussia)的一个小城市哥尼斯堡(Königsberg),他的父亲是个皮匠,而母亲是虔信派教徒(Pietist),这对康德的影响很大。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Königsberg),在大学里,他学了古典文学(Classics),哲学和物理学。当时的大学都受到Christian Wolff(1679-1754)的影响。伏尔夫既不是伟大的,也不是原创的哲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就是沿着莱布尼茨路线发展了一套综合的哲学体系。而康德的大学教授马丁·克努村(Martin Knutzen)正是处于莱布尼茨-伏尔夫体系(Wolff-Leibnizan)的影响下,因此康德的的大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理性在形而上学领域的重要性加以侧重。虽然Martin Knutzen影响了康德早期对大陆唯理论的认识,或者说使他的思想倾向于大陆唯理论。但是也正是克努村激发了康德对牛顿物理学的兴趣,这对康德后来发展其原创的批判性哲学起了重要作用。在大学毕业后,康德在贵族家庭担任了八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他以《论火》一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康德成为哥尼斯堡大学的编外讲师(Lecturer)。1770年,他被提升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而这个职位曾由他的老师Knutzen担任。1797年,他辞去大学教学工作。1804年去世。

虽然康德的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大事情,他一辈子没有踏出哥尼斯堡方圆四十英里,他也没有发展任何社会、政治关系。然而,他却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幽默的健谈者(conversationalist)和极富魅力的主人。他常被描绘成一个老单身汉(old bachelor),他的每件事情都是规定好的,以至于邻居们可以通过他的行为来对表。他每天四点半开始在林荫路漫步,来回走八次。只有一次,发生了偏差,那是因为他在读卢梭的《爱弥尔》(Emile)。有人也因此说卢梭对他的哲学有很深的影响。但其实未必如此,只能说康德对《爱弥尔》一书的喜欢。“Rising, coffee-drinking, writing, lecturing, dining, walking, each at a set time”。

他终身未婚,据说有两次他准备结婚。第一次是他想向一个年轻的寡妇求婚,他在清算资产看自己的财政实力如何时,别人却捷足先登,抢先向这个寡妇求婚,未遂。第二次,是一个Westphalia来的游客,康德陪着他四处游玩,被这个女孩深深吸引,他正在考虑是否要向这个女子求婚、犹豫不决时,这个女子却带着仆人走了。此后终身未娶。另外,他还有一个教学原则(pedagogy):Attend most to the student of middle ability, the dunces are beyond help, and the geniuses help themselves.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生活的刻板,一板一眼,才有了康德后来极为严谨、条理的著作。他的著作主要有:《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1781),《未来形而上学导论》(Prolegomena to Any Future Metaphysics,1783),《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原理》(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s of Ethics,1785),《道德形而上学探本》(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1785),Metaphysical First Principles of Natural Science,1786,《实践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1790),《理性界限内的宗教》(Religion within the limits of Bare Reason,1793)《论永久和平》(Perpetual Peace,1795)。其中,《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文引起普鲁士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不满,责令康德终身不得对宗教问题进行著述和演说。

返回

(二)康德思想发展的分期

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在1770年前,也就是他在被提升为教授之前,他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此后才转入哲学。人们一般以1770年为界,把康德思想的发展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的重大研究成果就是他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打击了十七、十八世纪流行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变的观点,为近代辩证自然观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康德在1754年发表的《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论文中,提出了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延缓的假说。康德的这个假说为后来的自然科学所证实,其哲学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天体运动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康德的这个思想在他1755年发表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得到了系统的发挥。

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在天文学上实现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在《天体运行》一书中,哥白尼用“太阳中心说”取代了当时教会奉行的“地球中心说”,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宣布了自然科学对神学的独立。十七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3-1727)是一位才气横溢、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的科学家。他把十六、十七世纪数学、力学发展的成果概括为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但是牛顿的机械论思想使他自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绝对不变的观点。在他看来,天体及其相互关系是亘古不变的。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学说,可是这个学说也只能描述行星运动的现状,而不能解决天体运动的根源问题。因此,牛顿无可奈何地引出了“第一推动力”,即上帝,似乎行星及卫星一旦被神秘的“第一推动力”推动之后,它们便按照预定的轨道一直运转下去。

和十七、十八世纪流行的关于自然界绝对不变性的见解相反,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Nebular Hypothesis)。按照这个假说,宇宙原来是一团云雾状的、炽热的、旋转着的物质粒子---原始星云,由于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而发生漩涡运动,逐渐形成太阳、行星和卫星。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康德重申了笛卡尔的名言,宣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