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一. 教材分析《遨游汉字王国》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综合性学习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的发展历程,感受汉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一些有趣的汉字故事。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汉字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知识,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不高,认为汉字学习枯燥无味。
此外,学生在汉字书写、字义理解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
2.难点: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汉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汉字发展历程的PPT、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汉字故事素材,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汉字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演变过程。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汉字有什么认识?汉字是如何发展演变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洼”、“咫”、“拯”,会写12个生字。
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那个有趣的故事吗?(琼儿为了救小鱼,假装听懂鱼儿说话。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疏通归纳: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漫灭”等词语。
2.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3.在赋予乐感的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激趣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时的心情。
2.介绍作者,解释“繁星”。
(课件出示)二、初读短诗,读出节奏环节一:朗读《繁星》(七一)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三一)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发现韵脚:感知“光”“香”“响”等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关注问号的语气,理解“思潮”。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三、学习《繁星》(一三一)1.情境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境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教案(含教学反思)
我爱你,汉字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遨游汉字王国》是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主题单元,集中了综合实践课的特征。
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汉字真有趣;二、我爱你,汉字。
两者构成了一对因果关系。
这一安排不仅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念,而且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学习这一单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查、访问、观察、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方式对汉字进行了解和研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专题问题的研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对汉字有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纠正很多错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汉字书法: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2008年6月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人历来都视诗、书、画为一家,或曰诗、书、画同源。
以往,中国人写诗、作文用毛笔,书法、画画用毛笔,理所当然就是一家同源。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的怀念》。
这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文学常识等。
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3. 实践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4. 课文解析: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精髓。
5. 文学常识讲解: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的甜蜜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以作者行进的地点: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为线索分为三大段。
第二段为重点内容,第一段与第三段前后呼应为点题之笔。
*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与感想,随着所见所闻的变化,作者产生多种感情,先是兴奋,后是喜悦,最后是留恋。
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织在一起。
*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即将告别的五年级学生的共鸣。
二、语句简析1.“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把学生们欢笑着走向操场的场面生动地比喻成开闸时的潮水,且把喻体置前,强调学生们走向操场时的热闹场面。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在操场上,作者由所见所闻把自然联想到的五年小学生活感受生动地比喻成天鹅扇动着双翼翩翩飞来。
使上下文连接自然。
教学目标:1、按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并体会准确用动词的重要性,积累有关的语句。
3、能根据语言环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写比喻句。
4、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读通课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俪( )( )松柏()2、词语积累①写出带有“情”字的成语,并理解词语、、、②表示心理十分依恋不舍的词语、、、3、读课文,口头填上恰当的动词,把句子熟读通顺①大门,石砌的甬道,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宽宽的石阶,了宽阔的操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所给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诗句所传达的意义。
3.能够完成分组共读《课外读物》的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分组共读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的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的意义。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组共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第一部分: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语文园地三》中的主要内容。
•利用音频资源播放《课外读物》中的其中一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 第二部分:整体呈现•讲解诗歌的意义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首诗进行共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讨论,理解诗歌背后的更深意义。
3.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课外读物》中的诗歌,通过表演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生展示表演成果,相互欣赏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整理《课外读物》中所有的诗句。
•播放《课外读物》中的音频资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妙之处。
2.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寻找并阅读《课外读物》中其他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外读物》中的诗句意义,还能够通过分组共读的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诗歌的表演形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三单元相关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熟练掌握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进行讨论和思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提高课文理解深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图片卡片。
3.其他:准备复习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辅助练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场景或角色,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情节。
第二部分:课文复习(30分钟)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分段深入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和难句。
3.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旨。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30分钟)1.布置练习题或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答。
2.分发课外读物或相关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外巩固练习。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进行个人或小组分享。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课外阅读。
2.写一篇课文读后感并背诵。
3.完成相关练习题或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细致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境和语感。
2.使学生能够朗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3.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基本意境。
2.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代诗人生平和作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三》2.精心准备的古诗词材料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5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习古诗词(15分钟)–教师传授古诗词知识,让学生听写、朗读。
3.情感体验(15分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4.诗歌赏析(10分钟)–教师或学生朗读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复习上次学习的古诗词内容。
2.讲解古代诗人(10分钟)–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分享对古代诗人的理解和感悟。
4.情感表达(15分钟)–分组朗读古代诗人的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六、课堂作业1.默写所学古诗词。
2.回家后查阅更多关于古代诗人的信息。
七、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一. 教材分析《布局谋篇》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例文分析,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不同的布局谋篇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在布局谋篇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杂乱无章。
因此,本节课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他们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学会使用不同的布局谋篇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布局谋篇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例文,让学生了解布局谋篇的方法和技巧。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布局谋篇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文,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准备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优秀作文,让学生观察这些作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布局谋篇?为什么说布局谋篇对写作很重要?2.呈现(10分钟)介绍几种常见的布局谋篇方法,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通过具体例文,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布局谋篇方法,结合提供的素材,尝试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知语言的美。
### 能力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感悟诗歌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理解古诗词中隐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解
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2.分段解析古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古诗词,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四、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与理解。
五、拓展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拓展学生的诗歌欣赏视野,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出色的朗读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感想小结: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启发,体验语文之美。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教材课文四篇)
第三单元教案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 1 -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7 -8中国建筑的特征......................................................................................................... - 10 -9说“木叶”................................................................................................................... - 14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
2.体味作者为科学献身的崇高情感,理清文章结构。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了解屠呦呦的科学研究历程,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屠呦呦是著名药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材料,感受文章的情感。
2.能理解材料的大意,掌握文中的重点内容。
3.能够通过课文展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能有条理的复述文章并且在校园进行表演。
5.能够运用课文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
2.课文的朗读和复述能力。
3.文章内容的表演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表达。
2.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见解。
四、教学准备1.备课所需教材: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教材。
2.确保教室中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学生的表演。
3.准备好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和辅助材料。
4.设备:黑板、彩色粉笔、书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呈现教学主题,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3.学生跟读并且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4.学生自由讨论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小组朗读。
2.学生自由讨论文章的情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学生小组进行课文内容的创作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展示。
4.学生相互评价,老师点评。
第三课时1.学生个人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小短文。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作文。
六、课后作业1.完成文后习题。
2.准备第四课时的展示。
3.阅读相关故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是在表演环节,部分学生参与不积极,需要加强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读的课文,并能够流利朗读。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能够正确书写生字,注意字形与笔顺。
4.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常识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并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听懂课文,流利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复述主要内容。
3.正确书写生字,注意字形与笔顺。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小黑板、粉笔、学生练习本。
4.打印好的课文解读、学生练习题等资料。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兴趣。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课文1.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2.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意思。
3.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语速。
第三步:相关活动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小组内进行问答环节,巩固课文内容。
3.老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步:课堂总结1.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所学知识。
2.学生表演或自由发言,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背诵课文。
3.撰写课后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1.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2.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水平。
3.尽量丰富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的内容,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本单元的生词和句子。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本单元的生词和句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内容,通过PPT展示生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图片,让学生自己猜测词义。
2.请几个学生自己说说,让其他学生猜测,以此复习前面学过的单词。
3.教师呈现一个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所用语言以简单的汉语为主。
具体问题如下:•你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你要读哪个学科?•未来你想做什么工作?•你要为什么而努力?•你是为了自己或是家人?4.引导学生总结今天交流的问题,围绕“未来”这个话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第二课时1.手机APP展示,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未来发展的信息,比如过去是机器管制人,未来会是人管制机器等。
2.实战训练,模仿真实情境,让学生练习感性对话。
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彼此交流,假装成一个有野心的学生团队,互相询问和追问对方的未来目标,鼓励他们用简单的汉语进行交流,小组之间再进行对话,考虑如何合作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3.复习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子,明确生词和重点句子在对话交流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1.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角色(或自行组队),通过探讨制造出产品、解决社会问题等等,让学生发展一个可以长期持续并且带来社会福利的计划,让学生用所学汉语进行交流表达,理性思考。
2.引导学生吸取小组讨论的精华,制定他们自己的人生规划,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包含自己的家人、社会事业和环境共赢的想法,并呈现出来。
四、教学方法1.让学生导入新课内容,通过图片猜测单词词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利用口语对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未来生活的发展及人们的目标与打算。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表格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表格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根据课文内容,挑选出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进行认读和书写训练。
2. 课文内容复习: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大意。
3. 词语和句型复习: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
培养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词语和句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掌握生字词的书写。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和句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生字词、课文内容、词语和句型的复习课件。
2. 教学素材:准备与本单元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生字词复习:利用课件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书写,巩固记忆。
3. 课文内容复习: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 词语和句型复习:通过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和句型。
七、课堂练习1. 生字词练习:布置生字词书写作业,要求规范书写,正确拼读。
2. 词语和句型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和句型。
3. 课后阅读:推荐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4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024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
理解本单元所选课文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能够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
阅读策略和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深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复杂句型和长难句的理解与分析。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回顾旧知:回顾前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阅读后,学生尝试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准备。
3. 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4. 讲解与点拨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教授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了解《春风细雨》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情感。
•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和生词,并能正确使用。
•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掌握《春风细雨》的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春风细雨》2.生字生词:畅游、脉搏、处处、浏览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课前:播放有关春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
2.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春风细雨”这个词组的含义。
3.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4.生字生词:教授生字生词,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写作: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4.拓展: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拓展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1.知识梳理:与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和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2.分组朗读: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外拓展: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方法•听说读写结合,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视频展示、图片展示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六、教学评价•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作文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听力测试,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听力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呵护学生成长。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春风细雨》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赵州桥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此外,我还注意到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 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教学方法方面: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课堂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生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主动,能够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显得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赵州桥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课堂话题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在课后找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 在随堂测试中,部分学生对赵州桥的历史价值理解不够深入,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 对于课后作业,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的指导,提高作业质量。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赵州桥的基本知识点掌握较好,能够回答出关于赵州桥建筑特点、历史背景等方面的问题。但仍有少数学生在某些细节上存在疏漏,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复习。
4. 课后作业: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们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和表达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逻辑性不强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长城》一课,对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对比赵州桥与长城的建筑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人在建筑艺术上的造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9、海伦.凯勒课型新授教学要求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重、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学准备自主预习,搜集海伦凯勒的资料。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姐姐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27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课件出示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
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
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朗读,听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
识记字型。
4、带领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五、生字词语练习。
课件出示作业设计1、描红。
2、完成生字作业。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拨动心弦(PPT课前出示海伦画像)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她(学生齐说名字)2、请你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3、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二、强烈对比,引发质疑1、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就成了又聋又盲的人,她有耳听不见,有眼看不见,但是——(出示PPT,学生齐读)她是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一生完成14部作品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是如何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三、整体感知,走近人物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2、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括号里填写了多个不同的词语。
读出了一个“不幸、可怜”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快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学生交流)3、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4、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5、接下来,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动内心学生默读课文,标画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句子。
师生交流,择重指导。
(一)教师相机课件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齐读这句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读、写盲文的吗?2、了解了这个知识,再读这段话,(课件“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困难这么多,她还能坚持,不屈服,太坚强了。
她多么渴望能学到知识。
……)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海伦对知识的渴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交流,总结(PPT 显示红色的:不分昼夜吮吸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摸出血)3、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着海伦摸读盲文时的艰辛,带着你深深的感动之情读好这些词,这段话。
(二)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的不屈不挠精神的?1、(课件出示第6段)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
父母为她请来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
萨勒发音时,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这种完全靠触角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说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1)抓住这段话中这样一些关键词(关键词红色标出)我们都能初步读出海伦的不屈不挠,但这种阅读还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走进海伦的世界。
请注意下面我们是如何学习这段话的。
(2)首先请同学们想想:在一岁半就致聋的海伦能说话吗?(不能)是的,你们虽然也是聋人,但你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去看、去学,而海伦既聋又盲,那她是怎样学习说话的?(学生指出: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3)老师小结:这种靠触觉练习说话的方式,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海伦这样说(师生齐读:“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说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4)再联系下文看看(课件出示7自然段)后来“她说话的能力竟然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当她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了海伦,留下了兴奋的泪水。
(课件出示:)这是兴奋的泪水,也是心酸的泪水,因为他们仿佛看到海伦曾经,曾经,曾经。
(学生思考自由说)(5)指导朗读让我们体会着海伦说话的艰辛,想象着她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起来读这段话。
五、拓展作业,课外延伸1、结合海伦凯勒的事迹,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2、好书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作业设计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遭遇不幸摸读盲文8、海伦·凯勒学习说话不屈不挠撒播爱心教学反思课题10、二泉映月课型新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准备自主预习,了解阿炳。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
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
这句话该怎么读?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时间:中秋夜地点:二泉环境:月光、流水心境:想到……听到……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
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