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盈余管理的实质是盈余管理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身而言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在会计实务界总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恶意地设置秘密准备,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侵犯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危及社会安定。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和实施立即引起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该准则对一些资产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有以下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将不得转回:(1)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3)固定资产;(4)生产性生物资产;(5)无形资产;(6)商誉;(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新准则的实施将使得企业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保持相应的谨慎态度,有利于进一步地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企业利润,对公司的资产价值以及业绩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地验证。

(二)选题意义

新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做了相关的改进,但是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具体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依然还存在有待该井的地方,不可能完全避免盈余管理,所以,盈余管理仍需要规范。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在资产减值方面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试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出发,探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如何规范企业在资产减值方面的盈余管理行为,旨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为如何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合理的意见。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研究成果及动态

1.国外关于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盈余管理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多汁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成本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资产减值就是实现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西方会计学界和对盈余管理这个课题的研究历经20多年的时间,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多方位全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显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日益完善的理论。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方面以及利用哪些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方面。

(1)对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A closer look at discretionary writedowns ofimpaired assets》(Zucca and Campbell、1992)研究发现,大量的减值在第四季度确认,由于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不具体性,任意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着“大清洗”和“利润平滑”两种盈余管理的模式。之后《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An analysis of firm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Dechow、Sloan and Sweeney、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主要动机是试图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外部融资以及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盈余操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薄弱的治理结构。而《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cretionary Asset Write-offs》(Francis、Hanna and Vincent、1996)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是基于两个主要的经济动机:操纵利润以及据实减值。由以上可知,西方学者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

(2)关于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应计项目的研究

在具体运用哪些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中,《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cretionary Asset Write-offs》(Francis、Hanna and Vincent、1996)通过对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存货等不易被操纵的资产对减值的计提没有显著影响,而商誉对减值的计提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并且业绩较差和业绩较好的公司均计提了较少的减值。《An Examination of

Long-Lived Asset Impairments》(Edward J. Riedl、2004)认为长期资产减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公司所在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变化,但也给了上市公司操纵的空间。《Evid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the Provision for Bad Debts》(Mcnichols and Wilson、1988)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坏账准备是可操控性应计项目的组成部分,坏账准备相对于应收账款的变化通常受到证券分析师的关注。

2、国内关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理论研究成果

而在我国,计提资产减值的项目,经历了由少到多的渐进演变历程。从大的理念来说,计提资产减值属于对稳健原则的具体运用范畴。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由两者高度合一到两者逐步分离的过程演进,我国对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政策也经历了稳健程度逐步加大的渐进过程:从计提“一项准备”到“四项准备”,再到“八项准备”直至2006年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至少十四项准备。在其中的每一阶段,都伴随着该阶段会计准则规范下企业在自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变更而不断变化的,虽然我国对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历史虽然非常短暂,但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日益盛行。

(1)对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浅析资产减值准备与利润操纵》(王娟、肖渊,2004)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等方面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说明。将上市公司分为亏损和盈利两类,通过对上述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透析,指出盈利企业中具有增发新股动机的公司和具有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在亏损企业中具有扭亏动机和具有夸大亏损动机的公司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主体。《谈资产减值的确认动机》(龙成长,2007)从管理当局的动机出发,指出分红动机、融资动机、减少政治成本动机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减值计提、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以四川长虹为案例所作的检验度量》、(柳青、朱明敏,2008)对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的IPO动机、配股增发动机以及避免退市的动机,对管理层变更动机的研究较少,而在《资产减值核算的若干思考》(秦勉、陈标金,2006)中着眼于经理人变更因素,指出在主要管理人员变更时企业往往会倾向于提取大量资产减值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