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简史_图文[整理版
世界生物学史资料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
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11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在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从18世纪末并继续到19世纪初的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
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近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在19世纪都获得重大进展。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人。
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使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
20世纪的生物学即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始于1900年孟德尔学说的重新发现。
此后,遗传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
生物学史(全)
生物学史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
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1665年,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的薄切片,发现了其中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室,并将这些小室命名为cell。
实际上当时看到的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此后,生物学家用cell一词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中文翻译为细胞。
Hooke对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见于1665年他的《显微图谱》中,因此人们认为细胞的发现是在1665年。
真正观察活细胞的是荷兰科学家Antony von Leeuwenhoek,他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蛙肠道内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精子,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
由以上可见,细胞生物学的基础建立于17世纪,并且Hooke和Leeuwenhoek两位科学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Hooke发现细胞后的近170年中,人们用光学显微镜相继发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细胞,但对细胞的认识基本上没什么新的进展。
直到19世纪30年代,显微镜制造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进,分辨率提高到1μm以内;同时还由于切片机的制造成功,从而对细胞的观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细胞核、核仁、细胞的原生质等被揭示,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Scheleiden(1838年)和动物学家Schwann(1839年)总结前人的工作,综合了植物和动物组织中细胞的结构,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指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后来德国科学家Rudolf Virchow(1855年)明确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论点。
此外,他还指出机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基于细胞的损伤,从而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共同起源。
二细胞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细胞学说的建立把生物学的注意力引向细胞,有力地推动了对细胞的研究。
世界生物学史
世界生物学史世界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
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11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
50年代中期,由于华生和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产生了分子生物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以及形态研究的深入,细胞学也进入分子水平,出现了细胞生物学。
20世纪蓬勃发展的生态学在生物学中的地位日益增长。
它的研究范围从群落扩大到生态系统,以至包括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综合考察和全球性的“生物圈”。
它与地学、环境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结合,对生产和社会已产生重大的影响。
此外另一门崭新的学科——神经生物学猛然崛起,人们愈来愈体会到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研究对生物学和人类发展的作用。
20世纪的进化论研究也有明显的突破,集中表现在对进化机制和微观层次规律的揭示方面。
总之,现代生物学正向微观和综合方向深入。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诺贝尔(Nobel.A,1833~1896),瑞典化学家、发明家、企业家。
因硝化炸药、无烟炸药等的发明和制造而著称。
拥有发明专利355项以上。
1895年立遗嘱,将其遗产作为基金,把此基金的利息每年发给世界各国对于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和平最有贡献的人。
生物学发展史简述
生物学发展史简述生物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包含的范畴相当广泛,包括形态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化学等。
生物学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1.萌芽时期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前)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还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原始人开始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成为生物学发展的启蒙。
2.古代生物学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进入搜集事实的阶段。
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被后人称为,古代生物学。
古代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整整统治了生物学领域1000年。
其中亚里士多德没有停留在搜集、观察和纯粹的自然描述上,而是进一步作出哲学概括。
在解释生命现象时,亚里士多德同先辈们一样,认为有机体最初是从有机基质里产生的,无机的质料可以变成有机的生命。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贾思勰(约480—550年)著有《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相关变异规律,首次提到根瘤菌的作用。
沈括(1031—1095年)著有《梦溪笔谈》,该书中有关生物学的条目近百条,记载了生物的形态、分布等相关资料。
3.近代生物学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生物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
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在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从18世纪末并继续到19世纪初的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
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近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在19世纪都获得重大进展。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人。
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使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
20世纪的生物学即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始于1900年孟德尔学说的重新发现。
此后,遗传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
50年代中期,由于华生和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产生了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明代李时珍(公元1522~1596年)撰著 《本草纲目》,共载药物1800余种,其中 除植物药物外,尚载鱼类63种,兽类123种, 昆虫百余种,鸟类77种及介类45种。书中 还详述人体的代谢物、分泌物及排泄物等, 如人中黄(即粪)、淋石(即尿)、乳汁、 月水、血液及精液等。这一巨著不但集药 物之大成,对生物化学的发展也不无贡献。
2.营养方面
– 《黄帝内经· 素问》的“藏气法时论”篇记载有“五谷为养,五畜 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将食物分为四大类,并以“养”、 “益”、“助”、“充”表明在营养上的价值。这在近代营养学 中,也是配制完全膳食的一个好原则。 – 谷类含淀粉较多,蛋白质亦不少,宜为人类主食,是生长、发育 以及养生所需食物中之最主要者;动物食品含蛋白质,质优且丰 富,但含脂肪较多,不宜过多食用,可用以增进谷类主食的营养 价值而有益于健康,果品及蔬菜中无机盐类及维生素较为丰富, 且属于粗纤维,有利食物消化及废物的排出;如果膳食能得到果 品的辅助,蔬菜的充实,营养上显然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完全膳食。 – 膳食疗法早在周秦时代即已开始应用,到唐代已有专书出现。 – 盂诜(公元7世纪)著《食疗本草》及昝殷(约公元8世纪)著 《食医必鉴》等二书,是我国最早的膳食疗法书籍。 – 宋朝的《圣济总录》(公元前12世纪)是阐明食治的。 – 元朝忽思慧(公元14世纪)针对不同疾患,提出应用的食物及其 烹调方法,并编写成《饮膳正要》。
中国古代在生物化学的发展上,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历代封建 王朝的尊经崇儒,斥科学为异端,所以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欧洲就 处于领先地位。 18世纪中叶, Scheele研究生物体(植物及动物)各种组织的化学组 成,一般认为这是奠定现代生物化学基础的工作。 随后,Lavoisier于1785年证明,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被消耗, 呼出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能,这意味着呼吸过程包含有氧化作用, 这是生物氧化及能代谢研究的开端。 1828年Wohler在实验室里将氰酸铵转变成尿素,氰酸铵是一种普通 的无机化合物,而尿素是哺乳动物尿中含氮物质代谢的一种主要产物, 人工合成尿素的成功,不但为有机化学扫清了障碍,也为生物化学发 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897年Buchner制备的无细胞酵母提取液,在催化糖类发酵上获得成 功,开辟了发酵过程在化学上的研究道路,奠定了酶学的基础。 9年之后,Harden与Young又发现发酵辅酶的存在,使酶学的发展更 向前推进一步。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1、史前期(约8000 年前一1676 ) ,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在17世纪下半叶,荷兰学者吕文虎克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亲眼观察到细菌个体之前,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尚没形成。
这个时期称为微生物学史前时期。
在这个时期,实际上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
民间早已广泛应用的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盐渍、蜜饯等等。
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技术。
这些都是人类在食品工艺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活动规律的典型例子。
积肥、沤粪、翻土压青、豆类作物与其它作物的间作轮作,是人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产技术。
种痘预防天花是人类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在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方面的宝贵实践。
尽管这些还没有上升为微生物学理论,但都是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2、初创期(1676 一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是从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ck1632-1732)发明的显微镜开始的,它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的显微镜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精巧、最优良的单式显微镜,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而且还把观察结果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其中有详细的描述,并配有准确的插图。
1695年,安东·列文虎克把自己积累的大量结果汇集在《安东·列文虎克所发现的自然界秘密》一书里。
他的发现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ppt课件
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 3、纯培养中的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
物发病; 4、可疑有机体被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的
有机体一样;
2、科赫与疾病的病菌说
主要贡献:
建立了疾病细菌说; 首创了细菌染色法; 首创了细菌的纯培养——固体培养基 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
第一个实验
空 气
棉纤维
沉淀物 乙醇、醚混合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测
1、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反驳自然发生说的三个实验
第二个实验
加热
密封 放置 细菌检测 无细菌检出
营养液 自然发生说质疑:无机物自然变为生命有机体必须提供新鲜的空气
1、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反驳自然发生说的三个实验
第三个实验
1、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反驳自然发生说的三个实验
三、奠基时期(生理学发展时期) 1、巴斯德与自然发生学说
法国,化学家,路易斯 ·巴斯德
三、奠基时期(生理学发展时期)
1、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说
搁置 新鲜食品
腐败食品
自然发生说
细菌检定
细菌检定
无细菌
有细菌
由非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
三、奠基时期(生理学发展时期)
1、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反驳自然发生说的三个实验
第三个实验
1、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反驳自然发生说的三个实验
第三个实验
三、奠基时期(生理学发展时期) 2、科赫与疾病的病菌说
德国,乡村医生,科赫
2、科赫与疾病的病菌说
病者
接触传染物
健康者
感染得病
2、科赫与疾病的病菌说
生物学发展史
生物发展史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古医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公元前475~前221年间,对人体内脏的部位、大小、长短及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并指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生活条件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
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征也有比较切实的描述。
中国古书《尔雅》将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并将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亦将其中相近的物种排在一起;还使用了“鼠属”、“牛属”、“马属”等名称公元前460~前370年: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公元前384~前322年: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予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
前者又分成有毛胎生四足类、鸟类、鲸类、鱼类、蛇类、卵生四足类;后者又分成软体类、甲壳类、有壳类、昆虫类,他还对一部分动物做了解剖和胚胎发育的观察。
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繁殖》和《论灵魂》,是最早的动物学研究成果公元前372~前287年:希腊学者狄奥弗拉斯特阐明了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基本区别,描述500多种野生和栽培植物,著有《植物志》和《论植物的本源》等公元23~79年: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著《自然志》(又称博物志)37卷,概述了当时所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公元129~200年:罗马医生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公元533~公元544年:中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如粟的品种分类,作物与环境的某些关系、一些作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一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的某些成就等公元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由于艺术创作的需要,研究了人体解剖、肌肉活动、心脏跳动、眼睛的结构与成像以及鸟类的飞翔机制等。
生物发展简史
目前,细胞间信号转导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群体行为是细胞社会学的热点研究领域,特别是前者,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相关的论文迅速增加,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
(二)细胞的增殖与调控
研究细胞增殖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而且是研究细胞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癌细胞就是细胞增殖丧失正常调控的结果。这个领域中的细胞增殖动力学是从定量方面来研究各种细胞群体的增殖、分化、迁移、丢失和死亡的过程及体内、外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以揭示正常和异常细胞群体增殖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疾病(尤其是肿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关于细胞增调控的研究,普遍重视下列三个方面:一是从环境中寻找控制细胞增殖的因素,如生长因子与受体及其作用机制;二是外界刺激信号作用于细胞、最终引起增殖效应的信息传递过程;三是研究基因及其基因产物对细胞增殖的调控。
细胞生物学 简史
英国人Nehemiáh Grew出版了The Anatomy of Vegetables,注意到了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与细胞质的区别。Grew还提出了组织和组织学的概念。
1680
荷兰人Antony van Leeuwenhoek成为皇家学会会员,一生中制作了200多台显微镜和500多个镜头。他是第一个看到活细胞的人,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等。
1835
德国人H. von Molh 仔细观察了植物的细胞分裂,认为是植物的根和芽尖极易观察到的现象。
1837
捷克人Jan Evangelista Purkyne(Purkinje)把机体描述为是由几部分所组成的,即汁液(包括血液、浆液和淋巴),松散联接的纤维(腱)以及“颗粒”,也即动物细胞。
1838
1758
英国望远镜商人John Dollond发明消色差显微镜。
1802
法国人Charles Brisseau Milbel,认为植物的每一部分都有细胞存在,“the plant is wholly formed of a continuous cellular membranous tissue。Plants are made up of cells,all parts of which are in continuity and form one and the same membranous tissue。”。
1859
英国人Charles Darwin出版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
1861
德国人Max Schultze 认为动物细胞内的肉样质和植物体内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意义。他给细胞的定义是:“the cell is an accumulation of living substance or protoplasm definitely delimited in space and possessing a cell membrane and nucleus。”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1665年,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的薄切片,发现了其中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室,并将这些小室命名为cell。
实际上当时看到的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此后,生物学家用cell 一词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中文翻译为细胞。
Hooke对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见于1665年他的《显微图谱》中,因此人们认为细胞的发现是在1665年。
真正观察活细胞的是荷兰科学家 An to ny vo n Leeuwe nhoek,他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蛙肠道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精子,并于1674 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
由以上可见,细胞生物学的基础建立于 17世纪,并且Hooke和Leeuwenhoek两位科学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Hooke发现细胞后的近170年中,人们用光学显微镜相继发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细胞,但对细胞的认识基本上没什么新的进展。
直到19世纪30年代,显微镜制造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进,分辨率提高到 1卩m以;同时还由于切片机的制造成功,从而对细胞的观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细胞核、核仁、细胞的原生质等被揭示,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 Scheleiden (1838年)和动物学家 Schwann (1839 年)总结前人的工作,综合了植物和动物组织中细胞的结构,提出了“细胞学说( cell theory )”,指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后来德国科学家Rudolf Virchow(1855 年)明确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论点。
此外,他还指出机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基于细胞的损伤,从而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共同起源。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把生物学的注意力引向细胞,有力地推动了对细胞的研究。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细胞研究的兴盛时期。
生物学发展历史(二)2024
生物学发展历史(二)引言概述: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化。
在《生物学发展历史(一)》中,我们已经探讨了从古代至17世纪的生物学发展历史。
本文将延续该主题,着重介绍18世纪至今的生物学发展历史,并重点探讨了五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正文:一、18世纪的生物学发展1. 卡尔·林奈的物种分类系统2. 物种变异和群体遗传的研究3. 生物地理学的兴起与演化的观念二、19世纪的生物学发展1. 达尔文的进化论2. 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的理论3. 遗传学的兴起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4. 细胞学的发展与细胞的组织和功能研究5. 细菌学的发展与微生物生物学的兴起三、20世纪前半期的生物学发展1. 基因的本质及DNA的发现与研究2.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与遗传密码的解读3.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研究4.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与细胞器的研究5. 微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抗生素的发现四、20世纪后半期的生物学发展1. 影响生物体发育与形态发生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2. 神经生物学的兴起与神经递质的研究3. 分子生物学的突破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4. 生理学的深入研究与人类器官移植的实现5. 生殖生物学的进展与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五、21世纪的生物学发展1.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与CRISPR-Cas9的应用2. 细胞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克隆动物的产生3. 干细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 基因组学的发展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5. 心理生物学的探索与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总结:生物学发展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过程。
从古代至今,通过各个时期的不懈努力,生物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18世纪至今的五个主要发展阶段,其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理论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生物学将继续取得新的成果,并为解开生命的奥秘贡献力量。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人类对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古代生物学、中世纪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里程碑,为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古代生物学古代生物学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察和描述生物。
希波克拉底被认为是古代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观察人类身体结构和疾病症状来提出了许多医学理论。
而阿里斯托蒂利斯则以他的动物分类学著作《动物历史》闻名世界,他对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中世纪生物学中世纪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由宗教机构推动的,基督教的影响在这个时期相当大。
研究者更多地致力于寻找生物世界与宗教信仰的联系。
其中,圣·阿尔伯特学派对生命的自然世界有很多的探索和观察。
他们提出了“归纳法则”,通过观察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上帝的创造。
现代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始于17世纪。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运用实证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而著名的观察家、实践家和科学家伽利略·伽利尔将科学方法带入了生物学的领域。
他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为生物学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而微生物的发现也是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发展。
安东尼·凡·李温霍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并在他的著作《微生物观察》中描述了它们的形态和功能。
19世纪是现代生物学的关键转折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这个时期被广泛接受,并改变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起源的理解。
进化论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格里高利·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20世纪,生物学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成为生物学领域的重点,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更是为后来的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现代生物学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各个子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高中生物学史
高中生物学史高中生物学史必修一:分子与细胞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