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系统的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101课程类别专业课课内学时100适用专业自动化、自控、电力系统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电子学内容简介主要包括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的建立、方框图化简、系统性能指标计算及时域、频域、根轨迹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分析法、采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教材《自动控制原理》,魏泽国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参考书《现代控制工程》,绪方胜彦著,卢伯英等译,科学出版社,1976。

参考书 1.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2.现代控制工程,katsuhiko ogata著3.自动控制原理,吴麒、王诗宓主编一、课程的性质、教育目标及任务本课程的重点是利用传递函数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所以要求学生对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特性的概念、性质、求取方法以及开闭环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它们与静、动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并能熟练的应用于系统分析和设计之中。

同时,为《自动控制系统》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了解:拉氏变换、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电机的性能。

2.理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传递函授的概念、系统性能指标及时域、频域、根轨迹分析的概念。

3.掌握:牢固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的建立、方框图化简、系统性能指标计算、频域分析方法、根轨迹分析法及频域设计法、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分析法、采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内容:介绍自动控制发展简史、基本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对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自动控制发展简史及基本控制方式;2.了解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3.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对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要求。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微分方程式的建立、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拉普拉斯变化和传递函数、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其等效变换、信号流图。

大气采样器的性能如何

大气采样器的性能如何

大气采样器的性能如何首先是采样流量。

采样器能够提供稳定的采样流量是其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采样流量的稳定性可以保证样品在整个采样过程中的均一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比性与可靠性。

不同种类的大气污染物可能对不同的采样流量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采样时间是指样品在采样器中停留的时间。

采样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采样器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捕集效率。

对于气体污染物来说,采样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

而对于颗粒物或微生物等悬浮物质的采样,由于颗粒物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较长,采样时间通常需要更久,甚至可以达到几小时。

采样效率是指采样器在具体条件下对污染物的捕集效果。

采样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一般来说,颗粒物的采集效率可以通过微粒捕集效率来衡量,而对于气体污染物,则可以通过气体的对流捕集效率等参数来评估。

静态响应时间是指采样器的响应速度。

由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可能发生快速变化,因此采样器需要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静态响应时间一般使用95%响应时间或者10-90%上升时间来衡量。

准确性是指采样器对污染物浓度的测量结果与真实浓度之间的偏离程度。

准确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采样器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系统漂移、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等,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和稳定性检查。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采样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采样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重复性是评价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重复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采样器内部的气流稳定性、样品传输的一致性以及仪器的噪声等。

总的来说,大气采样器的性能对于大气环境监测至关重要。

采样流量、采样时间、采样效率、静态响应时间、准确性和重复性等指标都是评价采样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准确的采样器性能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大气污染源的分析与治理。

燕山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大纲

燕山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大纲

反馈控制理论(A)教学大纲学时:81学时学分:4.5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别:院系级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普通物理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电机及其拖动基础。

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吴忠强、张秀玲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工业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为自动化类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提供理论的工程计算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1、绪论概述: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基本形式(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况:反馈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内容: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概述: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表达方式,建模方法。

线性系统输入—输出时间函数描述: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微分方程线性化的基本思想。

线性系统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描述:数学基础—拉氏变换,传递函数的概念。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梅逊增益公式:方框图的概念,方框图的化简,信号流图的基本概念,方框图与信号流图的关系,梅逊增益公式。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及暂态响应的性能指标。

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暂态响应与极点之间的关系,暂态响应性能指标公式及计算,应用举例。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闭环主导极点、偶极子的概念。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稳定的概念,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Routh—Hurwitz 稳定判据(代数判据)及应用。

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稳态误差定义、产生原因、分类,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的求取(误差终值和误差级数的计算),减小稳态误差的基本方法。

4、根轨迹法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概念,意义,举例。

绘制常规负反馈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

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信号处理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分析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采样周期。

采样周期是指连续信号在离散化过程中的采样间隔时间。

在实际系统中,连续信号会通过模数转换器(ADC)转换为离散信号,而采样周期就是ADC转换的时间间隔。

其次,我们来讨论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首先,采样周期的选择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

较小的采样周期可以更快地获取到系统的动态响应,从而使系统能够更及时地对变化做出反应。

而较大的采样周期则会导致系统对变化的响应速度较慢,可能会出现系统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采样周期还会影响系统的频率响应。

根据采样定理,采样频率需要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即采样频率要大于信号频率的两倍。

如果采样周期较大,采样频率会降低,可能会导致信号频率超过了采样频率的一半,从而引发混叠现象,使得信号的频率内容无法恢复。

此外,采样周期还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较小的采样周期会使得系统更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从而导致系统不稳定。

而较大的采样周期则会降低系统对噪声的敏感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我们来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

采样周期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动态响应要求、信号频率特性以及噪声等因素。

一般来说,较小的采样周期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频率响应,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计算负担和噪声敏感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要求,找到合适的采样周期。

综上所述,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采样周期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响应要求、信号频率特性以及噪声等因素,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这样才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达到最优化。

基于时-空过采样系统的点目标检测性能分析

基于时-空过采样系统的点目标检测性能分析

摘要 : 为 了提 高扫描成像 系统对于点 目标 的探测性能 , 提 出了时 一空过 采样 点 目标 探测体制 , 并对 其进 行 了 目标检 测性能分析. 首先 , 分析 了单采样体制在 点 目标探测 中易存在跨像元 导致 的 目标 能量分散 问题 , 以及探 测器随机 高
强度噪声及 空间质子流尖峰信号 导致 的虚警 问题 ; 然后 , 提 出 了用 于点 目标 扫描探 测的 时 一空过 采样 体制. 最后 , 基 于图像信 噪比对相 同光学系统下单采样和时 一空过采样 系统 的 目标检 测性能进 行 了比较分析. 分析 结果表 明, 通过采样 方式能够 实现 目标 能量集中到一个像 元, 保证 了图像信 噪 比需求. 通 过高分 辨率融合使 得 目标 尺度 大于 噪声及尖峰 的尺度 , 目标尺度最大扩展至 3×3像 元, 基 于 目标 空间相关 的处理 可 以有效 降低 了虚 警 , 提升 系统检
测 性 能.
关 键 词: 扫描成像 ; 时 一空过采样 ; 单采样 ; 点 目标探 测 中图 分 类 号 : T P 3 9 1 . 4 1 文献标识码 : A
Po i n t t a r g e t d e t e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Te mp o r a l - S p a t i a l Ov e r - S a mp l i n g s y s t e m
o pt i c a l s ys t e m . Th e r e s u l t s s ho w t ha t t he s i g na l t o n o i s e r at i o c a n m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t 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s b y c e nt r a l i z i n g t h e t rg a e t e n e r g y i nt o a p i x e l i n ov e r — s a m pl i ng s y s t e m . Th e t rge a t s c le a c a n b e l rg a e r t h a n n o i s e n d a pe ks a s c le a a f t e r h i g h — r e s o l u t i o n f us i o n a n d he t t rge a t s c le a c a n be e xt e n de d u p t o 3×3 p i x e l s . The n t h e f a l s e a l a r m pr o b a bi l i t y c a n be d e — c r e as e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Ke y wo r ds:s c a n ni ng i ma g i n g;t e mpo r a l — s p a t i l a o v e r — s a mpl i n g;s i n gl e s a mp l i ng;p o i n t t rg a e t d e t e c t i o n

采样系统的典型结构图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采样系统的典型结构图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a)

1 S2

1( a
1 S

1 S
) a
查表得:
Z( GP( s)) S

Tz ( z 1)2

1( a
z
z 1

z

z e aT
)
∴ 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系统脉冲传递 函数为:
G( z) (1 z1 )Z( GP( s)) S
西南民族大学
例二、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其中
1
a
G1( s) S , G2( s) S a
第六章
离散系统
黄勤珍
西南民族大学
※ 6 — 1 线性离散系统
一、信号采样和复现
1、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连续信号转变为 脉冲系列的过程 — 采样过程(采样)
实现采样的装置 — 采样器(开关)T 表示采 样周期(S) ,fs = 1/T (采样频率) (1/S) , 表示采样角频率。
ws

2fs

2
G1( z)
Z( ) S
z1
a
az
G2( z)
Z( S
) a

z
e aT

G(
z)

G1(
z)G2 (
z)

(
z

az 2 1)( z
e aT
)
az 3 C( z) G( z)R( z) ( z 1)2( z eaT )
西南民族大学
系统b:
a G1( s)G2( s) S( S a) G( z) G1G2( z) Z[ a ]
Z 域(朱利稳定判据)且满足:
D(1) > 0 , D(-1)

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2)

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2)

11
脉冲传递函数(10)
1.有采样开关分隔的两个环节串联时,其脉冲传递函数等于各 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之积。
X (z) G1(z) R(z)
C(z) G2 (z) X (z)
将X(z)代入C(z) C(z) G2 (z)G1zRz
Cz Rz
G1
z
G2
z
2.没有采样开关分隔的两环节串联时,其脉冲传递函数为各个
2021/2/20
第九章 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
15
脉冲传递函数(14)

G' p s Gp ss
并根据前面介绍的环节串、并联脉冲传递函数求取方法,参照上图
,则带保持器的广义控制对象脉冲传递函数
Gz
C1
z C2 U z
z
G1z
G2
z
G1z
C1 z U z
Z
Gp' s
Z
g p' t
G2z
1 G1H (z)
闭环传递函数 (z) 的推导步骤:
1) 在主通道上建立输出 C(z)与中间变量 E(z)的关系;
2) 在闭环回路中建立中间变量 E(z) 与输入 R(z) 的关系;
3) 消去中间变量 E(z),建立C(z) 和 R(z) 的关系。
2021/2/20
第九章 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
21
脉冲传递函数(20)
Gz ZGs
即符号 ZGs、ZL1Gs 和 Z g*(t) 、 ZgkT 是等价的。
Gz Zg*(t) ZgkT ZL1Gs ZGS
2021/2/20
第九章 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
7
脉冲传递函数(6)
如果系统的输入为任意函数 的采样脉冲序列 r(kT) ,其Z变换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性能指标与评估方法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性能指标与评估方法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性能指标与评估方法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是指通过一定的指标和评估方法来衡量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表现。

准确评估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对于优化系统设计、提高计算效率以及保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中常用的性能指标以及评估方法。

一、性能指标1.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指的是计算机系统响应用户请求所需的时间,也称为系统响应速度。

一般来说,响应时间越短,系统性能越好。

常用的衡量方法包括平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等。

2. 吞吐率:吞吐率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计算机系统能够完成的任务量。

通常以每秒钟能完成的请求数量来衡量,单位为TPS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吞吐率越高,系统处理能力越强。

3. 并发性能:并发性能表示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同时处理的请求数量。

高并发性能意味着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提高用户的访问效率。

4.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在规定时间内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可用性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越高代表系统越可靠。

常用的可用性指标有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和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

5. 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在面对不同负载时,能够有效地增加硬件或软件资源以满足需求。

高可扩展性意味着系统具备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评估方法1. 负载测试:负载测试是通过模拟真实用户行为,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以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

通过控制用户数量和并发请求,可以了解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情况、吞吐率和稳定性等。

2. 基准测试:基准测试是指将计算机系统在特定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作为参考标准,并与其他系统进行比较。

通过在相同的环境中运行同一套测试用例,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配置下的性能改进效果。

3.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通过对系统的代码、配置文件等静态信息进行分析,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大量的监测和控制,而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分析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诞生的。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分析的相关技术及应用,同时分析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性能优劣,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主要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卡、数据处理软件等。

下面详细介绍这些部件的作用及原理:1. 传感器传感器是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测量对象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测量的物理量和范围上存在差异,同时也有不同的转换方式和输出形式。

2. 信号调理器信号调理器是传感器信号处理的核心,主要负责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使其适合于数据采集卡进行数字化转换。

信号调理器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3. 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是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作用。

数据采集卡的数字化转换精度和采样率将直接影响采集系统的精度。

4. 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是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中最后一道关键工序的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将数据从数据采集卡中读取,并将其经过校准、滤波、标定、控制等算法处理,最终输出给用户需要的数据。

数据处理软件应当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高效的运算能力和稳定的运行性能。

二、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场景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 工业控制众所周知,现代工厂生产过程需要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应用于无污染的检测、高速电机控制、发电温度观测、高分辨率精细控制等技术领域。

2. 航空雷达航空雷达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在高速行动的飞机上进行复杂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并要求精度高、稳定性好、机动性强、重量轻等特点。

采样系统的典型结构图(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采样系统的典型结构图(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第六章
离散系统
黄勤珍
西南民族大学
※ 6 — 1 线性离散系统
一、信号采样和复现
1、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连续信号转变为 脉冲系列的过程 — 采样过程(采样)
实现采样的装置 — 采样器(开关)T 表示采 样周期(S) ,fs = 1/T (采样频率) (1/S) , 表示采样角频率。
2π ws = 2πfs = T
则:
GR * ( s) C * ( s) = 1 + HG * ( s)
上式取 Z 变换得:
RG( z ) C( z ) = 1 + GH ( z )
西南民族大学
五、采样系统的性能分析
一、稳定性: D( z ) = a0 + a1 z + a2 z 2 + ... + an z n
Z 域(朱利稳定判据)且满足: >0 n 为偶数 D(1) > 0 , D(-1) <0 n 为奇数 a 0 < an
1 z(e − e ) [ ∴G( z) = −aT −bT b − a ( z − e )( z − e )
b系统: 系统: 系统
1 z G1( s) = , G1( z) = −aT S+a z−e 1 z G2( s) = , G2( z) = S+b z − e−bT
西南民族大学
−aT −bT
G1( z)G2( z) Φ( z) = 1 + G1(z)HG 2 (z)
C*(s) R(s) – E(s) E*(s) E1(s) E1*(s) G1(s) G2(s)_ H(s)
西南民族大学
C(s)
证:由图得:
C( s) = G2 ( s) E1 * ( s) E1 ( s) = E * ( s)G1 ( s)

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
系统性能的保证
01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只有稳定的系统才能保证
其性能。
避免系统失控
02
不稳定系统可能导致系统失控,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要进行
稳定性分析。
优化系统设计
03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指导系统设计,优化系统参数,提高系
统性能。
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时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响应曲线来判断系统的稳定 性。
采样周期过长
可能导致系统对快速变化的过程参数响应不足,同样影响系统的 稳定性。
合适采样周期
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关键,需要根据具体应 用场景和系统特性进行合理设置。
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01
02
03
控制增益过大
可能导致系统超调量增大, 甚至出现振荡,影响系统 的稳定性。
控制增益过小
案例二:某电力系统的采样控制稳定性改进
总结词
该案例针对某电力系统的采样控制稳定 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
VS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中,研究者首先对电力系统的采样 控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发现系统存在不 稳定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提 出了一种新的采样策略和控制算法。通过 实验验证,新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 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效果。
采样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采样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采样控制系统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样 控制系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采样控制系 统的理论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机械化煤采样系统中缩分器的性能结构分析

机械化煤采样系统中缩分器的性能结构分析
比的大小 , 而粒 度和缝 隙是 产生影 响 的主要 原 囚。若处 于开 口边缘处的煤样是大粒度的 , 则会 因为旋转 而出现撞 击 , 这样
是将缩 制成 的煤样 量去 除全部 煤样 量。而缩 制样 品 的器械 ,
就被称 为是 缩分器 。缩 分器 有许 多的种 类 , 是制 样 系统 中非
4 ) 切 割 器 的 容 量 应 能 容 纳 或 通 过 在 预 期 最 大 流 量 下 的 整 个子样 , 煤不损失 , 不溢出 , 任一部分不阻塞 。 3 对 缩 分 精 度 造 成 影 响 的 因素
对样 品的检查中 , 往往需要抽 取足够数 量的样 品 , 同时必 须具 有均匀的分布面 , 才会产生精 准的结 果, 样 品的代表性 会 对煤质检验带来直接的影响 。若煤质 杂 , 有 不均匀 的分布 , 同 时有较多的品种 , 想使抽 取的样品具有一 定的代表 性 , 则 往往 具有很大的难度 。依 照相 关标 准规 定 , 对不 同批 量 、 煤种、 需 要、 场合的煤质检验的字样的分 布情况 、 重量 、 数 目等 , 都有着 严格 的规定 , 这样才能使采集到 的样 品都具有 一定 的代 表性 。 但 由于不能 全部 化验 所采 集到 的样 品, 只能 化验 那些 少量 的 具有一定代 表性 的样 品 , 通过均匀 分配所采煤 样 , 再 完成一定
3 . 2 锥 壳旋 转速 度
锥壳呈现旋转式 , 会切 割煤样 流 , 被切 割到 的煤样 颗粒在 缝隙 的一侧不断受到撞击 , 若 达到一定程 度的撞 击力 , 会使缝
隙边 缘 内侧 下 落 的 煤 流 速 度 逐 渐 变 慢 , 和 缝 隙 变 小 起 到 等
构往往都是旋转 的, 这样 可使 来样流动起 来 , 可实现将 煤样截

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自动控制实验)

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自动控制实验)

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班
姓名学号授课老师
预定时间实验时间实验台号
LF398第8脚 (PU) 的脉冲信号周期,此脉冲由多谐振器
发生的方波经单稳电路 (由MC14538和阻容元件构成
线
连续信号x(t) 经采样器采样后变为离散信号x*(t),香农 (Shannon) 采样定理指出,离散信号x*(t)可以完满地复原为连续信号条件为: ωs≥2ω(max) (5.1-1)
式中ωS 为采样角频率,且T s π
ω2=,(T 为采样周期),ωmax 为连续信号x (t) 的幅频谱
| x (j ω)| 的上限频率。

式 (5.1-1) 也可表示为:max
ωπ

T 。

若连续信号x (t) 是角频率为ωS = 22.5 的正弦波,它经采样后变为x*(t),则x*(t) 经保持器能复原为连续信号的条件是采样周期:S
T ωπ

,[正弦波ωmax=ωS =5 ],所以 ms T 2005
1
5==≤
ππ 2.闭环采样控制系统
(1) 原理方块图
(2) 模拟电路图
上图所示闭环采样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线
闭环采样控制系统实验
线
闭环采样控制系统实验的参考波形
线。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部分采样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部分采样系统

稳定性判据
用于判断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如 Nyquist稳定判据和Bode图分析方法。
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采样系统的极点和零点分布、 频率响应特性等,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03
采样系统的性能分析
采样系统的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
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通常用频率特性函数表示。
带宽
指系统能够处理的最高频率,决定了系统处 理信号的能力。
只有稳定的系统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 控制。来自采样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阶跃响应和脉冲响应
描述了系统对阶跃信号和脉冲信号的响应特 性。
动态性能的定义
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动态 特性。
动态性能的优化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04
采样系统的设计
采样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航空航天控制中的应用
导航与定位
采样系统能够实时采集航空航天器的位置、速度、姿态等数据,通 过导航与定位算法,实现航空航天器的精确导航和定位。
姿态控制
采样系统能够实时采集航空航天器的姿态数据,通过姿态控制算法, 实现航空航天器的稳定飞行和精确机动。
自主决策
采样系统能够实时采集航空航天器周围的环境信息,通过自主决策 算法,实现航空航天器的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任务。
采样系统的基本原理
采样系统基于时间离散化原理,通过 在等间隔时间点上获取输入和输出信 号的样本值,再根据这些样本值进行 计算和控制,以实现对连续时间系统 的近似或重构。
采样系统的组成
采样器
采样器是采样系统的核心部件, 负责在等间隔时间点上采集输入 和输出信号的样本值。
保持器
保持器用于在两次采样间隔期间 保持输出信号不变,以实现连续 时间系统的近似或重构。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范围一、891通信原理1.系统概述(1)通信、信息与信息量基本概念(2)通信系统模型(3)通信系统性能指标(4)通信信道分类及特征2.信号与噪声分析(1)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与数字特征分析(2)平稳随机过程及传输特性分析(3)高斯白噪声及窄带高斯白噪声分析3.模拟调制系统(1)调制的基本概念(2)幅度调制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与性能分析(3)角度调制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与性能分析(4)频分复用系统的原理与分析4.模拟信号数字化(1)基带信号抽样与频带信号抽样(2)量化器设计原理与量化噪声分析(3)线性PCM、对数压扩PCM编解码方法(4)时分复用系统原理与分析(5)增量调制原理与量化噪声分析5.数字信号基带传输(1)数字基带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2)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与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性能分析(3)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4)眼图与信道时域均衡原理6.数字信号频带传输(1) 二元数字调制系统实现原理与性能分析(2) 四元相移键控调制系统(QPSK,OQPSK,QDPSK)实现原理与性能分析(3) 多元数字调制与QAM调制系统实现原理与性能分析7.数字信号最佳接收(1) 信号空间分析法与最佳接收准则(2) 最佳接收机实现原理与误码率分析(3) 最佳数字基带传输系统8.差错控制编码(1)差错控制编码基本概念与纠检错能力分析(2) 线性分组码与循环码的概念与编译码算法(3) 卷积码的概念与编译码算法参考书目:郭宇春等,《通信系统原理》,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33528-9二、895经典控制理论本科目考试主要涉及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范畴。

主要内容为:1.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1)自动控制的定义(2)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3)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简单电子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2)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3)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4)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5)动态结构图的建立(6)动态结构图的化简(7)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3.时域分析法(1)典型控制过程及性能指标(2)一阶系统分析(3)二阶系统分析(4)稳定性与代数判据(5)稳态误差分析4.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及根轨迹方程(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3)特殊根轨迹(4)系统闭环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关系(5)开环零极点变化对根轨迹的影响5.频率法(1)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2)系统开环频率特性(Nyquist曲线和Bode图)(3)用频率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4)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6.控制系统的校正(1)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2)串联校正(3)反馈校正(4)前置校正(5)根轨迹法在校正中的应用7.采样系统分析(1)脉冲传递函数定义及求法(2)开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3)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4)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采样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6)采样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参考书目:1.苗宇,蒋大明。

煤炭机器人智能制样系统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煤炭机器人智能制样系统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煤炭机器人智能制样系统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周媛;周璐;王永超;罗陨飞【摘要】煤炭机器人智能制样系统是以机器人为作业载体,将传统制样设备进行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可实现自感知、自判断、自适应、自执行、自学习的完全无人值守的制样系统.介绍了煤炭机器人智能制样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和有关应用性能,对入料和留样质量、出料粒度及过筛率、精密度、灰分偏倚等指标进行了试验,并对发热量指标进行了偏倚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精密度和偏倚都达到了《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2008)和《煤炭机械化采样》(GB/T 19494.3-2004)标准规定的要求,并且与人工制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系统的成功推广应用可降低人工制样的劳动强度,可以有效地规避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智慧矿山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9(045)007【总页数】8页(P44-51)【关键词】煤炭机器人;智能制样系统;发热量检测;煤炭样品制备【作者】周媛;周璐;王永超;罗陨飞【作者单位】力鸿智信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顺义区,101312;力鸿智信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顺义区,101312;北京华夏力鸿商品检验有限公司沧州渤海新区分公司,河北省沧州市,061000;力鸿智信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顺义区,101312;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煤炭专业委员会,北京市顺义区,10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451 引言长久以来,我国煤炭样品的制备工作通常是采用人工操作或者联合制样机辅助人工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破碎、筛分、混合和缩分等过程,但是所使用的制样设备需要一定的周期且由于需要人员操作及制样工序的转接,存在制样周期长、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制样效率低等实际操作问题,还包括随之带来的制样精度难以保证、偏倚过大以及人为误差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这不仅仅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还容易在煤炭贸易发展过程中发生供需双方的质量纠纷,难以满足行业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工作的要求。

水质自动采样器采集水样的检测结果可靠性分析

水质自动采样器采集水样的检测结果可靠性分析

水质自动采样器采集水样的检测结果可靠性分析邱小燕; 刘海春【期刊名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卷),期】2019(037)011【总页数】3页(P121-123)【关键词】自动采样; 人工采样; 水质分析; 可靠性; 质量控制【作者】邱小燕; 刘海春【作者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0水质采样方法主要有人工采样与自动采样。

水质自动采样器通过远程控制,实现定量、定时定量、定时流量比例和定流定量等多种方式采样及装瓶,减少了采样周期及劳动强度,实时性强,且可连接自动监测装置分析水质指标,在水环境监测中应用日渐广泛[1]。

自动采样采集水样的保真性是水质分析监测工作的基础,通过两种方式采集水样,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人们可以判断自动采样系统的运行可靠性[2]。

1 水质自动采样器技术参数水质自动采样器一般由控制单元、采水单元、水样分配单元、采样瓶和恒温单元等组成。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水样经过蠕动泵按设定程序定量采入指定的采样瓶中,并完成低温冷藏供实验室分析使用。

本研究中采用的水质自动采样器性能及采样程序符合《水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372—2007)、《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等标准规定的要求。

2 水样采集自动采样较人工采样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2.1 采样位置不同人工采样一般根据被测水体情况,综合考虑水深、水流断面面积和水力条件等因素,设置一个或多个采样点。

自动采样器则安装在站房内,采样头位置固定且对水位有一定的要求,采样位置往往与人工采样不同。

2.2 采样环节不同人工采样的中间环节较少,水样与采样器具接触面积小、时间短,不易造成水样污染,检测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水质状况。

自动采样器按预定设置的采样模式,自动采集水样,直至定量注入采样瓶,最后将多余或滞留的水样排走并清洗管路,样品在采样系统中传送距离较长,与传送器具接触面积较大,水样中的污染物质易发生成分、含量的变化,导致检测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距[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0 ( z − z 1 )( z − z 2 ) ⋯ ( z − z m ) M (z) = a 0 ( z − p 1 )( z − p 2 ) ⋯ ( z − p n ) D (z)

若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 若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则
C ( z ) = φ ( z ) ⋅ R( z ) =
M ( z) z ⋅ D( z ) z − 1
z3 a3
⋯ z n−k ⋯ an − k
⋯ z n −1 ⋯ an −1 ⋯ a1 ⋯ bn −1 ⋯ b0
zn an a0
bk =
ck =
a0 an
b0
an − k ak
; k = 0,1, ⋯, n − 1
; k = 0,1,⋯ , n − 2
a n − 3 ⋯ ak b3 ⋯ bn −k bn −4 ⋯ bk −1 c4 ⋯ cn − 2 c n − 5 ⋯ c0 ⋮ p3 p0
加采样器后: 加采样器后:
系统稳定
(5分 (5分)
10 10 10 z 10 z 10 z 1 − e −1 G (s ) = − , G (z ) = − = −T s s +1 z −1 z − e (z − 1) z − e −1
(
(
)
)
(8分 (8分)
G (z ) 10 z 1 − e −1 6.32 z φ (z ) = = = 2 −1 −1 1 + G ( z ) ( z − 1) z − e + 10 z 1 − e z + 4.952 z + 0.368
D ( z ) = a 0 + a1 z + a 2 z 2 + ⋯ + a n z n

an > 0
1 2 3 4
z0 a0 an b0 bn −1
z1 a1 an −1 b1 bn − 2 c2 cn − 3 ⋮ p1 p2 q1
z2 a2 an − 2 b2 bn −3 c3 cn − 4 ⋮ p2 p1 q2
二、稳态误差
单位负反馈采样系统
在输入信号
作用下,误差的z变换表达式为 r(t) 作用下,误差的 变换表达式为
z →1
E( z) =
e(∞ ) = lim e(k ) = lim( z − 1)E ( z )
k →∞
1 R( z ) 1 + G( z)
1 当输入为阶跃函数时
R ( z ) = z /( z − 1)
3
D(z) = (z2 + az +b)(z2 +bz + a) = 0
式中a,b均为实常数,试在参数 的平面上画出使闭环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 的平面上画出使闭环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 式中 均为实常数,试在参数a,b的平面上画出使闭环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 均为实常数
朱利判据
D(z)=z4-1.368z3+0.4z2+0.08z+0.002=0 z0 z1 z2 z3 z4
1 2 0.002 0.002 1 1 -1.368 0.4 0.08 0.002 -1.368 0.4 0.08 0.002 3 -1 1.368 -0.399 -0.082 1.368 -0.399 -0.082 -1 ∨ -1 1.368 4 -0.082 -0.399 -1 1.368 -0.082 -0.399 定的 稳 5 0.993 -1.401 0.511 ∨ 分条 件 2(n-1)行 0.511 -1.401 行 充 0.993 n为偶数时 D(1)>0,D(-1)>0 0.114 为偶数时 稳定的必要条件: 稳定的必要条件: n为奇数时 D(1)>0,D(-1)<0 2.69 为奇数时

0.08 0.08
0.4 0.4
-1.368 -1.368
11
(2) 劳 思(Routh) 稳 定 判 据 分析连续系统时 曾应用 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特征根位于s右半平面的个数 在分析连续系统时,曾应用Routh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特征根位于 右半平面的个数, 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特征根位于 右半平面的个数, 并依此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并依此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采样系统 也可用 采样系统, 判据分析其稳定性, 对于采样系统,也可用Routh判据分析其稳定性,但由于在 域中稳定区域是单位圆 判据分析其稳定性 但由于在z域中稳定区域是单位圆 判据。 内,而不是左半平面,因此不能直接应用Routh判据。 而不是左半平面,因此不能直接应用 判据 引入线性变换 z =
C(z) 按部分分式展开, 将 z 按部分分式展开,得
n M (1) c ( mT ) = + ∑ c k p km D (1) k =1
n c z M (1) z ⋅ +∑ k C ( z) = D(1) z − 1 k =1 z − p k
( m = 0,1, 2, ⋯)
上式中第一项为稳态分量 第二项为瞬态分量 稳态分量, 瞬态分量, 上式中第一项为稳态分量,第二项为瞬态分量,显然瞬态分量的变化规律取 决于极点在z平面中的位置。 决于极点在 平面中的位置。 平面中的位置
w +1 w −1
平w 面
平z 面
(3) z平面的根 平面的根
系统稳定的
K
4.33。 。
1 + G( z) = 0
0.632 Kz G( z) = ( z − 1)( z − 0.368)
七、(10)已知系统的闭环Z传递函数为: 10)已知系统的闭环Z传递函数为:
z ( z 2 + 1.6 z + 0.63) W ( z) = 2 ( z − 0.2 z − 1.2)( z 2 + 0.1z − 0.42)
判断该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判断该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该离散系统不稳定。 该离散系统不稳定。
式中a,b均为实常数,试在参数a,b的平面上 式中a,b均为实常数,试在参数a,b的平面上 a,b均为实常数 a,b 画出使闭环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 画出使闭环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
由朱利判据的必要条件得: 由朱利判据的必要条件得: 必要条件得
e ss
(
(
)
)
v +1 v +1 v +1 + 0. 5 + 0. 5 K =0 − 1. 5 v −1 v −1 v −1
2
0.5 Kv 2 + v + 3 − 0.5 K = 0
∴0 < K < 6
(2) )
1 Tz 1 ess = lim ( z − 1) = T lim = 0.231 2 z →1 z →1 ( z − 1)G ( z ) 1 + G ( z ) ( z − 1)
7-5 一、稳定性 平面到z 1从s平面到z平面的影射关系 由Z变换的定义 变换的定义 S 平 面
的性
z=e
Ts
若令
s = σ + jω
Z 平 面
则有
z = e σ T e jω T
2 Z z
的稳定
稳定 稳定的
φ ( z) =

z

的 则 (1) Jury 稳定
D( z ) = 0
C ( z) M ( z) = R( z ) D( z )
T = 0.2s,
D ( z ) = z 2 − 1.76 z + 0.84 = 0 解:采样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D (1 ) = 0 . 08 > 0
D ( − 1) = 3 . 6 > 0
| a 0 | = 0 . 84 < a 2 = 1该采样系统稳定源自采样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G(z) =
0.24 z − 0.16 ( z − 1) 2
z →1
K v = lim ( z − 1)G ( z )
z →1
e(∞) = lim( z − 1)
1 Tz T ⋅ = 1 + G ( z ) ( z − 1) 2 K v
3 当输入是等加速信号时 定义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为 稳态误差为
R( z ) = T 2 z ( z + 1) / 2( z − 1) 3
闭环实极点分布与相应的动态响应形式
Im
ck p
m k
Z平面 平面
-1 0 1
Re
闭环复极点分布与相应的动态响应形式 Im
–1
1
Re
K K Kz Kz Kz 1 − e −0.693 解:(1)G (s ) = − , G (z ) = − = s s +1 z − 1 z − e −T (z − 1) z − e −0.693 G(z ) 0.5Kz Φ(z ) = = 2 1 + G ( z ) z − 1.5 z + 0.5 + 0.5 Kz
六、(18)线性连续系统的方框图 18)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若在误差信号处加入采 样器,采样周期T=1s,试定量分析 样器,采样周期 , 加入采样器后对稳定性的影响。 加入采样器后对稳定性的影响。 (注:e-1 =0.368) ) 解:加采样器前: 加采样器前:
10 φ (s ) = 2 s + s + 10
K a = lim( z − 1) 2 G ( z )
z →1
1 T 2 z ( z + 1) T 2 ⋅ = e(∞) = lim( z − 1) z →1 1 + G ( z ) 2( z − 1) 3 Ka
例 已知采样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G(s) = 已知采样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2(0.5s +1) ,采样周期 s2 的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求在输入信号 r(1 =1+ t + 0.5t 2 , (t > 0) 的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