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 7.2《功》实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7.2《功》教学设计7 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物理 7.2《功》教学设计7 新人教版必修2(1)

课题7.2 功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2.知道功是标量。

过程与方法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教学重点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

2.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功的概念回顾: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图1所示,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

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α。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W=Fscosα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

至此作出如下板书:W=Fscosα(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3.正功、负功(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 cosα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7.2功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功》这一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是《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后续课程的基础,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能量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功是能转化的量度,直观表现就是一个力对物体做正功(负功),使这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减少)。

功能关系方面的问题是高考必选的内容,所以本节课不仅仅是本章教学体系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中功的定义比较抽象,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功的定义并能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这节课主要是对功概念的完善,以及对做功在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所以本节课内容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模糊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入和细化。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区分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了功的有关知识,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的定义、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

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但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对正、负功比较难以理解。

本节课授课内容并不是将初中已学知识的重复,而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细化。

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方面,我将侧重于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探讨的方式对初中知识的概念修正以及对功的正负等知识点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2、明确功是标量,能够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难点:正负功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教学过程问题1:如果力F 是竖直向上时,则力F 做了多少功问题2:如果力F 是水平方向时,F 又做了多少功?由以上的两个例子得出力做功的两个特例: (1)当F 与l 垂直时:W=0 (2)当F 与l 同向时:W=FL【理论探究】现实生活中拉力并不总是与位移同向或垂直,当拉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α时,此时拉力F 做的功又该如何计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此时的情况化简成F 与L 同向或垂直来计算?αcos 1F F = αsin 2F F =根据分力具有的独立性和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L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第七章第二节《功》教学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第七章第二节《功》教学案

第七章第2节功温故知新:初中所学的有关功的知识,有哪些?1、功和定义2、功的计算公式目标展示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W=FLcos a(重点)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难点)4.知道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究列车在机车牵引力的作用下能增加木头在起重机的拉力作用下能增加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作用下能增加探究一、功的概念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 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动脑思考关于力对物的做功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对物体一定做功B、行星绕太阳在圆轨道上运行时,引力对物体做功C、沿斜坡向上加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一定做功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石块又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重力一定做功2. 推导功的表达式⑴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⑵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⑶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动脑思考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F做的功拉力W = 探究二、功的公式1、公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F)、位移的大小(L)、力与位移夹角余弦(cosα)这三者的乘积说明:⑴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⑵用该公式计算功时,F必须为_______力。

⑶做功与物体运动形式无关。

2、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单位符号:J1J=1N×1m=1N·m动脑思考1、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质量为0.5kg的球迅速踢出,球在水平路面上滚出20m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A、2000JB、1000JC、16JD、无法确定2.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6 m/s的速度匀速移动4s,则拉力共做了功,摩擦阻力对物体做了的功.探究三:正功和负功动脑思考分别计算这三种情形下力对物体做的功。

人教版 必修2 第七章 第二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 必修2 第七章 第二节《功》教学设计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2节功教学设计
杨旭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公式,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知道功的单位。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4.知道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推导功的公式,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2.通过求解分力做功、总功等问题,让学生熟悉掌握公式的同时,了解总功的计算方法,巩固标量、矢量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科技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工作、学习都要讲效率,“正功、负功”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勤奋向上的思维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及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体会功是标量。

2.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

【教学过程】
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都发生了改变,思考物体的什么能量会
发生变化?突出在能量转移转化过程中,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就有确定值.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多劳多得?)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 ——焦(J).突破难点(三)正功和负功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lcosα包含cosα这一要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osα的值也变化.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而得到功W的意义如何.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1.当α=2π时,cosα=0,W=0.力F和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2.当α<2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3.当2π<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有做功.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讨论总结:力F与物体位移l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1.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正功、负功从效果上和能量上的意义。

2.学会负功的两种等效说法,会比较功的大小。

拓展规律(四)计算总功的方法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例题: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根据例题引出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求法: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临漳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7.2《功》教学设计

临漳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7.2《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临漳县第一中学刘海叶一、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二节功二、教学对象临漳一中高一27班(64人)三、教材分析功这个概念虽然在初中物理中就已经涉及到,但是那只是一些概念上的简单认识,高中物理中,我们揭示功更重要的身份。

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

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

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和事例,使学生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功的公式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所列知识的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掌握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方法,并与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方法融会贯通,达到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的目的。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但对于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力所做的功还不会计算。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7.2功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7.2功教案

第七章第2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七章第2节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3.掌握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并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从熟悉的事例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功的公式及其相关运算。

教学难点:正负功的含义及合外力做工的计算。

教学方法教授法、推理归纳、迁移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景导入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2、高举的重锤,落下能把木桩打入地里;3、风吹帆船航行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我所熟知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对问题进行思考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新课教1、组织学生复习回顾功的概念,明确做工的定义及其两个必要因素。

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回忆、表达: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通过回顾做学一、功的概念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就是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2、物体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各力是否做了功。

情境1 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情境2 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在这两个过程中托力和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工并说明原因。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情境3 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位移S,求力F做的功。

情境4 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移动位移s力F对物体做功是多少?教师提示:力F与位移方向不一致、可以把力F沿作用效果分解为和2F归纳总结αcosFlW=提出新的问题,情境4若水平地面是光滑的或粗糙的,各力做功分别是多2、物体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学生分组讨论,有代表总结回答:1、在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在托力和重力方向上有位移故二力做功;2、水平位移时,物体在二力上没有位移补做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的教学设计

《功》的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中物理必修二第课题七章第2节《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1)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2)能灵活运用公式W=Fscosa。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理解功的概念,推导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对正、负功含义的理解。

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粉笔、题纸、教科书主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师活动1.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个趣闻:2006年6月29日,紫金山天文台观察到一颗相当于400m环形运动场大小的陨石进入地球轨道,随后进入地球大气层,最终落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陨石把干硬的地面砸了一个大坑,这就是现场拍下的照片。

“砸了一个大坑”这个现象,涉及了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功。

学生活动1.听趣闻,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明确学习目的。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

引入(板书:功)在初中,我们已经初步学过功的概念和计算,请同学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新们边回忆、边完成两道填空:两个必要因素。

课(1)如果一个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__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4.完成填空。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高中对做功又是怎样定义的呢?本节课,我们分四个主题进行探究。

一:怎样才算做了功?对比分析,引导扩展:高中我们已经学过位移的知识,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

高中物理7_2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7_2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功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变的量度,理解功【教学目标】一、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的能量发生转变,必然有力对物体做了功二、能说出功的要素,并具体分析某个力在一进程中是不是做功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求力做的功4、通过实例计算得出功的正、负,明白正功、负功的含义五、通过具体计算,得出总功的计算公式,和功的标失性【教学重点】一、明确引入功概念的物理意义二、会用功的公式W=Flcosα进行计算,求多个力的总功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一、对正功、负功的理解二、对功是标量的理解【新课引入】某货主要将两批一样的货物搬上二楼,男搬运工用一次搬上二楼,女搬运工用两次,货主应该如何付钱呢?列举类似的功能转换的实例:它们的能量怎么转变?什么力对它们做了功?【设计目的】通过这个问题时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踊跃性,通过对实例的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能量转化的进程就是做功的进程,解决为何要引入功【新课教学】游戏:请两位同窗别离用做功、不做功的方式移动板凳一、做功的要素一、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设计目的】利用游戏使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温习功的要素请同窗们结合初中和高中学习的知识,求拉力F的功二、功一、功的概念二、公式 3、单位【设计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体会科学探讨的乐趣,总结功的概念、公式、单位【练一练】一、一个重量为10N的物体,在15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滑腻水平面上和粗糙的水平面上各移动1.0m,粗糙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拉力各做的功是多少?二、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质量为0.5kg的球迅速踢出,球在水平路面上滚出20m远,按照W=F l可取得该学生对球做的功为2000J,这样求功对吗?为何?【设计目的】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功的公式的理解3、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x,别离计算这两种情况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7.2功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7.2功教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课题:《功》(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教学目标】环节一:明确教材内容及重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教学重点】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环节二:自主学习初中我们已经学习关于功的一些基本知识了,同学通过讨论和交流,归纳功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知识点。

(1)物体受到力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2.思考与讨论:功计算公式的推导(1)复习两种特殊情况下功的计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时:W=FS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时:W=0(2)提问: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既不相同又不垂直时,力对物体做的功如何计算?(3)归纳总结:功的计算方法W=FScosα环节三:探究学习二.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1.思考与讨论力与位移所成的角度可以在什么时候范围内变化,当角度逐渐增大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

2,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在零度到九十度之间时力沿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增加;反之,物体的速度减小。

因此,有如下结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设计说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是要求的重要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这种能力)三.合力所做的功的计算1.提出问题:在解决了单个力做功的计算问题后,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应如何计算?(1)各力做的功应如何计算?合力做的功与各力做的功有何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2)这些力既然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能否找到一个力能代替这些共同作用的力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得出结论)(3)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先求出各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设计说明:这是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应通过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适应社会都是极为有利的)四、例题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单个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正、负功的含义。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同步教学设计7.2功高品质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同步教学设计7.2功高品质版

功授课年级高一课题§7.2功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解读 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目标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Flcosθ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5.初步理解化变力为恒力、处理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沿着初中物理的思路,仍然强调功与能量变化的联系,因此在第一次出现“功〞时,教科书就提出“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做功过程,做功的过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成一角度时做功的探究,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推导力的表达式。

课程导学重点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建议教学建议功的公式W=Flcosθ可以用两种方法推导,既可以分解 F,也可以分解l,使学生真正理解W=Flcosθ确实切含义。

对于功,虽然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学生不容易接受,可以对此举一些实例 ,从而让学生理解 ,如功的合成不满足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让学生真正理解功是标量,正、负号仅表示做功的不同效果。

课前物体做功的视频、动画等,PPt课件。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准备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根底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今天我们学习“功〞,先做一个讨论 ,汉字中“功〞有哪些意义?各组一词加以说明,以小组形式提交观点(可能有以下观点 ):“功〞是劳绩,成绩,与“过〞相对。

如“功绩〞“论功行赏〞等。

(1)“功〞是成就,成效。

如“成功〞“急功近利〞等。

“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力乘以移动的距离。

如“功PPT 课件率〞等。

功“〞是本领,能耐。

如“功夫〞“功到自然成〞等。

高中物理第七章7.2功教案必修2

高中物理第七章7.2功教案必修2

7.2 功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教学过程设计1 1、推导功的表达式(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1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 = F s(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2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α。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 = F s cosα按此公式考虑(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图所示:αcos 1F F = αsin 2F F =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s 。

而分力F 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 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 2所做的功等于零。

所以,力F 所做的功W=W 1+W 2=W 1=F 1s=Fscos α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W = F s cos αW 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 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s 物体所发生的位移,α力F 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7.2功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7.2功教案设计

章节课时教学目标要点难点教课手段教课环节北京丰台二中教课设计纸7.2 功课题课型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功的观点,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行缺乏的要素.2.知道功的公式W Fs cos,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观点,知道什么状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培育学生察看思想能力;2.经过议论发问,培育学生独立思虑,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在功的观点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育科学谨慎的态度。

理解功的观点,掌握功的计算.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协力做功的计算在复习初中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扩展举例和剖析来解决要点,打破难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功的初步知识,知道一新课个物体遇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经过了一段距引入离,则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那么关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如何用更切实的物理术语来表述,功的大小如何定量地用物理量来表达是本书教课中要解决的问题.今日我们又来学习功的相关知识,绝不是简单新课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升一步。

学生察看、帮助学生教课[问题 ](演示)用手托住粉笔盒,让学生议论在以下议论、回答回想作功三种状况下手对粉笔盒的支持力能否作功:(1)静止;的(2)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 3)竖直向上运动。

1、下边列举的哪几种状况下所做的功是零()A.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引力对卫星做的功B.平抛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C .举重运动员,扛着杠铃在头上的上方逗留10s,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D.木块在粗拙水平面上滑动,支持力对木块做的功2 、物体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在圆滑的水平面上由静止行进了行程S。

再进入一个粗拙水平面.又持续行进了行程S。

设力F 在第一段行程中对物体做功为W1 ,在第二段行程中对物体做功为 W2 。

人教版物理-必修2-7.2《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必修2-7.2《功》教学设计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二节《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功》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7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对“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循序渐进的编排。

首先从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等常见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功与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后,复习了初中所学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两种特殊情况下计算功的方法,接着,提出了如何解决“一般情况下力做功的计算问题”。

在引导学生分析推导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之后,又提出了新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和做负功的条件。

对于这个知识点,教材上只做了简单的提及和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例的分析与解答,引导学生明白: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不同角度时,此角度的余弦值可以是正的,可以是负的,还可以为零。

从而总结出力对物体做正功、做负功的条件。

紧接着,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正功、负功表示什么样的物理意义”。

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材上对这个知识点也只是一笔带过。

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为了有效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可以直线运动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探究。

分析过程中若能巧妙的结合图解法,则更有利于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更有助于学生对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在完成了上述知识点的学习之后,再提出问题:“如何求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加以分析,总结出求各个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两种方法。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学生不仅要完成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同时也有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从而真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学情分析学习《功》这节课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同向时功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物理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下列知识点: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等。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功【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 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 α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搬运工王师傅在工地劳累了一天,将一批贵重物品从甲仓搬到了乙仓。

工地虽平整,但来回却很忙活。

他口干舌燥、背疼腰酸,回家后便嚷着上高二的儿子小乐“快给我泡杯茶”。

小乐便泡茶,便问:“你干什么了。

累得这样?”“倒仓,来回跑,做工太多了。

” 小乐递上1.功: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3.功的大小: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其表达式为αcos Fl W =.4.功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J 等于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 的位移时所做的功.5.正功和负功:根据功的公式αcos Fl W =,当α=2π时,力F 对物体不做功;当α<2π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当2π<α≤π时,力F 对物体做负功.某力对物体做负功,通常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茶却说“爸,你这不叫做功?”一句话气坏了王师傅“这不叫做工,叫做啥?小孩子胡说八道?” 小乐是胡说八道吗?简答:小乐没胡说八道。

王师傅说的“做工”和小乐说的“做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功即力对物体做的功的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夹角的佘弦的乘积。

功的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记为“J”,1J=1N ×1m=1N·m讨论与交流:2、功的正、负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是0°≤α≤180°。

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

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加以讨论。

①当α=π/2时,cosα=0,W=0。

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②当α<π/2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③当π/2<α≤π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往往说成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正功负功的理解:1、理解正功和负功: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②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

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

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

2、在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体会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三、合力做功的问题当物体在几个力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力分别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总和。

课堂训练: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00角的力F=40N拉一个木箱,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8m,求。

(整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2《功》教学设计.

(整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2《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 W = Flcosα只适用于恒力,l应为对地位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事例,探究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入做功的必要因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的理解2、功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功的正负的理解,总功的计算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设计法、讲述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定向:功能关系为高考中的必考内容,而功是功能关系的基础,是学好本章其余八节的前提。

本节的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功的相关计算;难点在于理解功的正负,计算会总功。

二、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伴随做功。

看生活中的两个场景:1.马拉木头前进,马对木头的拉力是否做了功?2.起重机吊起汽车的时候,汽车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钢绳的拉力对汽车是否做功?三、教学内容: (一)功的概念分析图片中生活场景,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因素: ①力②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探究1:怎样计算功的大小? 2、功的计算用恒力F 表示力的大小,用l表示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用W 表示功的大小。

(1)若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则有:功的大小 W=Fl(2)若力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 功的大小W 又该如何计算呢?过渡:初中学过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现在力与位移有夹角怎么办呢? ①分解力:先向位移的方向和垂直位移的方向分解力,再求功。

人教版物理必修2 7.2《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必修2 7.2《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必修2 7.2《功》教学设计2.内容分析:在本节内容中,继上节追寻守恒量中认识到某一物理过程中必有守恒量——能量后,深入学习功的有关内容,并提初步让学生认识到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为以后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材分析:1)教材中先由功的起源谈起,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有关于功的内容,得到物体做功的条件。

2)在功的计算表达式这一部分内容中,通过功的定义和做功的条件,结合力的分解,得出功的计算式。

3)正功和负功这一部分内容中,通过对功的计算式的分析得出功有正负之分。

二、学生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于功的概念。

而我授课的班级为重点班层次,基础稍好。

而且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力和位移等有关物理量,为该节内容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的变化关系。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会利用功的计算式进行相应的计算。

4.明确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功的概念理解和求解功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功的概念理解及公式W=FLcosα的理解应用。

难点:理解正负功。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策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交流学习成果七、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播放《敢问路在何方》。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吗?学:这是《西游记》片尾曲。

展示唐僧师徒四人西行照片。

师:这西行四人中,八戒好吃懒做,最喜欢抱怨老让他牵马。

但是在这个场景中,哪个才是最累的?学:沙僧。

师:但是,我要说,八戒才是有理的。

学习了本节课后,你就会认识到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啦。

(二)展开阶段——初探功能关系1.复习初中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知道功的单位。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及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及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

2.合外力做功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都发生了改变,思考为什么物体的能量会发生变化?能量的变化又如何量度?
2.提问:在初中的学习当中什么叫做力做功?
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观察图片,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

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定义。

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而是成某一角度,又该怎样计算功呢?
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3.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

4.讲解: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W=FL cosα或者应该写成W=︱F︱︱L︱cosα
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L物体所发生的位移的大小,α是力F方向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SI制中,功的单位为焦。

1J=1N·m,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位移时所用的功。

在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各量要求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

功的公式还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的分力与位移的乘积,或力与位移在力的方向的分量的乘积。

5.对功的一般公式W=FLcosα是如何理解的?
问题二中若水平地面是光滑的或是粗糙的,各力做功分别是多少?若物体匀速或加速运动,力F做功是多少?
①公式中F为恒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
②计算时要明确哪个力对物体做功;
③要计算功只要找恒力F、l和α就可以了,做功与运动形式无关;
④l为力F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α是F与l的夹角;
⑤功是标量。

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1s。

而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2所做的功等于零。

所以,力F所做的功W=W1+W2=W1=F1s=Fs cosα。

除此方法以外,还可将位移分解。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体会:①公式中F为恒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
②计算时要明确哪个力对物体做功;
③要计算功只要找恒力F、l 和α就可以了,做功与运动形式无关;
④l为力F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α是F与l的夹角;
⑤功是标量、过程量、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

当堂训练:
下图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l ,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形下力对物体做的功。

设这三种情形下力和位移的大小都相同:F=10N,l=2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三)正功和负功
1、通过上边的学习,我们已明确了力F和位移l之间的夹角,并且知道了它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

2.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力对物体做正功、负功、不做功的条件。

3.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功是矢量还是标量?
4.引导学生这样来理解正功和负功:
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师生纠正问题。

1.认真阅读教材,思考老师的问题。

①当α=π/2时,cosα=0,W=0。

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②当α<π/2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π/2<α≤π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2.阅读课文,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回答老师的问题。

F
v θ
F v
θ
(四)合力做功
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
2.课本例题: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5m(如图所示).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100N.求力对雪橇所做的总功

3、学生课后证明: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求总功的方法:
(1)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2)求出各个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本节内容。

2.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
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
上的小结内容。

3.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比
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
结,并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1.功的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公式: W=︱F︱︱L︱cosα,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1J=1N·m。

3.功的正负:(表格)
①当0≤α<π/2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π/2<α≤π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③当α=π/2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