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张维达)知识要点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含义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公式为:
1只绵羊=2把石斧
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
(2)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
①相对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价值形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②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等式右端的“石斧”处于等价形式上。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经济学概述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它旨在揭示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微观经济现象,也研究宏观经济现象。
二、价值与价格
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三、货币与信用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信用是借贷行为及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手段、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3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四篇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
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来说,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来看,可分为两种形态,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1)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
(2)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按价值构成分为c、v、m三个部分的原理和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分析社会总产品在交换关系中的实现过程,是揭示社会再生产运动规律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其特点是社会总产品中的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成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1)三大交换关系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有三大交换关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5.1 复习笔记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1.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产业革命则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产业革命的作用
产业革命以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①产业革命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②产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①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并按着有利于实现资本价值增值的方式去运营;
②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者在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在一定期间把劳动力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资本家及其经营者,获得相当于其劳动力价值的工资;
③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在资本家阶级中奉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按资分配原则。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阶段
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程度较低,企业组织形式以小规模的单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准;银行资本的积聚、集中力量较弱,对经济生活缺乏支配力,仅仅是充当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2.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中引起垄断
第二次产业革命带来了重工业部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其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
发展规律。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时,应重视对当代资
本主义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它是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
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着根本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是因为它能提高生产力。
4.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了解生
产力状况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生产居于首要位置,起决定作用,其他三个方面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6.社会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很多,它不仅涉及传统的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如下:
一、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价值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对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的作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也是商品在生产和交换中发挥的一种社会功能。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决定、竞争机制等各方面的发挥作用。市场经济可以带来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与调节。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加的过程。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实现。但是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的限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四、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外资流入、国际金融等领域。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的优劣决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的兴衰,而国际金融则主要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际汇率的稳定性。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革企业组织等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优点在于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公共使用的特点。
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来影响全局经济增长和分配,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政府指导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VIP专享】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4章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经济发展的内涵
经济发展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具体地说,经济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①经济数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通过增加投入或提高效率获得更多的产出。这是构成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入结构、产出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各种结构的协调和优化。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
③经济质量的提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效益水平、社会和个人福利水平、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经济稳定程度、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程度的提高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这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标志。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联系:
①经济增长不仅包含在经济发展之中,而且还是促成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物质保障。
②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从长期看,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持续的经济发展。
教材:政治经济学 张维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政治经济学 张维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 2003年2月第10次印刷目录导论商品经济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不逾越性第二章 商品商品的二因素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价值规律第三章 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信用经济制度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主义积累和两极分化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运行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九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市场和供求市场和价格市场竞争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第十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企业制度企业资本循环和周转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农户经济行为和居民经济行为第十一章 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对外经济关系中价格、汇率和关税对外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对外经济开放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第十二章 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发展第十三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地区经济和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6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6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六章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崭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的根源,并且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选择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旧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因为:
①中国不具备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在华的政治控制和既得利益,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 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 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 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的价值的价值,
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 其生产完全
符合商品交换的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构成: c+v+m(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第四章 基本概念 ①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即 趋势是不断提高的,发生变化的前提是个别资本要增大。
②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量 年剩余价值量 M = m ’ v n
年剩余价值率 M ’ = 年剩余价值量 / 年预付的可变资本 = m’n
年剩余价值量与年剩余价值率都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比较——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年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的增殖程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4.1 复习笔记
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
1.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已先后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等。
(1)原始公社制度
出现于大约在300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这种低下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形成原始公社制度。其特征是:①集体劳动;
②生产资料公有;③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2)奴隶占有制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存在剥削制度的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及奴隶本身,强制奴隶劳动,并且攫取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
(3)封建制度
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相比较,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阶级所有,但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奴或农民。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基
本特征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②超经济强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条件;
③封建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2.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逐渐产生的。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是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原始积累之后资本主义经济才得到充分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个基本的条件
①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②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个方面。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活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知识。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如何影响一个国家或社会的财富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制度。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掌握的,包括:
1、价值:指商品或服务的内在有用性,它是人们评价和交换商品或服务的基础。
2、价格:指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它是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在市场上的表现。
3、生产资料: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物质资产,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
4、资本主义: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在其中起主
导作用。
5、社会主义: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国家或集体起主导作用。
6、混合经济:指国家或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1、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来自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取决于它们的边际效用。
4、凯恩斯主义:提出有效需求论,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概念题
1.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
答: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且每次大分工都推动着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指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在此以前,交换只是偶然的现象,游牧部落出现后,它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不仅比其他原始部落多,而且种类也不同,从而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这次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采用,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和武器制造等,它们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2.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生产方式确立之前,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生产资料和大量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
发展、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内容。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政治经济体
制的特点、发展趋势、政策实施效果等重要知识点。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政治经
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政治经济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政治体制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如何影响政治权力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
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在研究政治和
经济之间的关系,由于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繁杂,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非常广泛,理论
架构也颇为庞大。
二、政治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体制是指国家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总称。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国家政策的取向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世界各国的
政治经济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资本主义体制、社会主义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资
本主义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政府更多的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实行市场经济,并推崇私有制。社会主义体制以计划经济为特点,国家政府对经济实
行全面的计划和控制,国有制相对较大。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
一种过渡形式,既保留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又进行了国家管控,它的实质是政府干预市场
经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三、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
政治经济体制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总体描述,它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治理机构的设置、经济管理体制等。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体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主张自由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主义体制则更加注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 论)
导论
0.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首次使用这一说法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蒙克来田(1575~1622)。他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用了“政治经济学”这种提法,目的在于说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围,不再是家庭或庄园经济的管理问题,而是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而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以后。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英国人威廉·配第(1623~1687),亚当·斯密(1723~1790)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其完成者。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性继承以及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做了根本的改造:
a.服务于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b.结合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最深刻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
c.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等提出了原则构想。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是发展的理论:
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b.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叫做社会生产关系,也叫经
济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三要素与四环节)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就是价
值)。价值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私人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4.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分工(自然分工的基础上)
5.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6.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7.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的价值
8.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9.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代售商品数量、商
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10.信用: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1.垄断: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与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1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
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它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13.金融寡头: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形成金融
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
14.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
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15.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
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
16.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
价上涨的现象
17.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值,为可变资本。
18.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19.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
20.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21.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应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22.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3.法人治理结构:在所有者(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24.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25.财产所有制:围绕财产占有关系或占有权力而建立的社会经济制度。
26.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27.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的提高)
28.经济危机: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9.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以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为目的)
30.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构成方式)
31.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部分劳动群众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中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社会总需求:在既定的生产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下,人们在其收入限度内所能支付并且相对于一定的价格水平也愿意支付的对于全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
33.二元经济结构:一国经济中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
34.宏观经济调控:政府在自觉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35.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3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
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的数量扩张
二、基本知识点
1、何为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力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两部分。
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包括内部结构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方式)与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两部分。
2、何为科学抽象法
科学抽象法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取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它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它的叙述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本质说明现象的逻辑方法。
3、商品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阶段
(1)商品经济的起源、萌芽和初始阶段。它以直接的物物交换为特征,是原始部落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形式。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阶段。它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处于从属地位的商品经济。其经济是在狭小规模的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的目的是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使用价值。
(3)社会化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它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是以机器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特征的发达的商品经济。这一阶段包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
4、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总之,商品经济是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