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根性,底蕴]“根性”文化:民族民间舞蹈的底蕴简析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与文化类型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与文化类型中国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之一,承载着中国传统
文化的印记,代表了中国各个民族的风情与民族精神。民间舞蹈以其
独特的形式和鲜明的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活力。本文将通过
对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和文化类型进行介绍,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
详细的了解。
一、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
中国民间舞蹈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舞蹈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样性。这些舞蹈继承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血脉,又
融入了各个民族的独特传统和风格,以及地域文化的特点。
中国民间舞蹈的特色之一是形式多样。中国的舞蹈形式可谓繁多,
从简单的舞龙、舞狮等戏曲角色表演,到复杂的龙舟舞和瓦楞舞等花
样舞蹈,都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了中国独特
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的多样性,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
热爱和追求。
中国民间舞蹈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表达情感和展示生活。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舞蹈被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民间舞
蹈通常通过舞姿、动作和音乐,表达社会关系、宗教信仰、庆祝节日
等方面的情感和意义。在舞蹈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喜怒哀乐,体验到
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二、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类型
中国民间舞蹈根据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可以分为若
干种不同的文化类型。这些类型包括了北方民间舞蹈、南方民间舞蹈、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等。
1. 北方民间舞蹈:北方的民间舞蹈以豪放、大气为特点。比如,著
名的“蓝旗袍舞”以其高亢激昂的旋转、展开式动作,展示了北方人民
的豪迈和自豪。此外,北方民间舞蹈还有一些与农耕生活和军事战斗
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
性 。我们 甚 至可 以说 宗教 给 予 了民 间舞蹈 以存 在 的理 由和 生存 的 土 壤 。很难想 象 在原 始社 会 中 ,没有 宗教 的支 撑 ,艺 术是 否有 产 生和 维持 的可 能性 。当我 们带 着这 种 观念 去解 读 民 间舞蹈 的语 言 时 ,就不 难 理解 为何 在我 国众 多 民族 民 间舞蹈 当中 ,都有 鼓舞 、 面具 舞 、圈舞 等一 系 列 艺术形 式 的存 在 了— — 如鼓 ,作为 一种 原 始 的打击 乐器 ,出现 于原 始 氏族 的狩 猎 、战争 或祭 祀 等各 种重 要 场合 中 ,先 民们借 用雄 浑 激烈 的鼓 声 ,制 造气 势 、达 神通 灵 。所 以,我们 的萨 满跳 神 离不 开鼓 ,认 为 有鼓 才能 跳神 、 有鼓 才能 通 灵 。鼓在 此不 仅仅 只作 为舞 蹈 的伴 奏 乐器 而存 在 ,更 重要 的是 它 被赋 予 了某种 神秘 色彩 或 象征 意义 ,表 现 出 了一定 的 宗教 内涵 。 在 我 国西 南地 区众 多 的少数 民族 中,如 苗 、瑶 、佤 、壮 等 也都 有 类 似 的铜 鼓舞 、木 鼓舞 长鼓 舞等 鼓类 舞蹈 的存在 。当我们 解 悟 了宗 教与舞 蹈 之间 这种 互助 互渗 的 关系 后 ,我们 可 以发 现在 民间 舞 蹈 动作 中 ,宗教 的影 响无 处 不在 。 同理 , 中国 民族 民间舞 中大 量 的仿 生舞 蹈— — 即模拟 图腾 或 生物 的舞 蹈 形式 中包 含着 早 期先 民 图腾 崇 拜 、 自然 崇 拜 的痕 迹 。 如壮 族 先 民将 蛙 视 作 自 己的祖 先 ,并 以此 作为 民族 的图腾 来崇 拜 ,在每 年 的 “ 蚂拐 节 ”期 间 , 男 女老 少都 要参 加祭 拜 仪式 ,其 中就 穿插 有 模仿 蚂拐 动 作 的蚂拐 舞蹈 形式 。 由此 可见 ,由于 民 间舞蹈 在 形成 初期 与宗 教 的互 渗 ,其 动作 中不 可避 免 的会 带有 宗教 文化 的神秘 性 , 同时 ,宗教 的发 展给 予 了舞 蹈 艺术 以创 生的 母体 与发 展 的空 间 。那 么 ,我们 是否 可 以得 出 中国 民族 民 间舞蹈 动作 中最重 要 的特性 之一 就是 宗教 性 。
中国民间舞文化结构及内涵
中国民间舞文化结构及内涵中国民间舞融合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本文将探讨中国民间舞的文化结构及其内涵。
一、文化结构
中国民间舞文化的结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它包括了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也吸收了现代舞蹈的一些创新元素。其主要特点如下:
1. 传统元素
中国民间舞融入了传统的戏曲、民间乐器和服饰等元素。例如,《丝绸之路》舞蹈中的扇子舞、《茉莉花》舞蹈中的情感表达,都借鉴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形式和动作。这些元素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增添了舞蹈的视觉美感。
2. 地域特色
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出了丰富的地方民间舞。不同的地区根据各自的地域特点和民俗风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例如,云南的《泼水节》舞蹈,西藏的《雪山祈雨舞》,都展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
3. 历史背景
中国民间舞受历史背景的影响较深,尤其是在战争、革命时期。许多舞蹈作品表达了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
生活状态。例如,《红色娘子军》舞蹈通过舞姿和音乐,展现了女性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形象。
4. 现代创新
近年来,随着现代舞蹈的发展,中国民间舞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创造了更具创新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和技术上更加先进,同时传达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体验。
二、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舞的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点。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1. 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民间舞经常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比如,《牧民新娘》舞蹈中,舞者以自然的姿态和动作展示了牧民生活和对自然的赞美。这种和谐关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惜。
试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
试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民间舞蹈在各个地域,各个民族中得以演变和发展,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在这些多姿多彩的舞蹈形式中,既有共性的特点,又有个性的鲜明特色。本文试图从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角度出发,探讨其中的共性与个性。
1. 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民间生活为题材。民族民间舞蹈创作首先是建立在民族文
化基础之上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以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为题材,体现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汉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的舞蹈,都离不开对于各自民族文化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2. 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极为丰富的类型,有节奏激昂的庆典舞蹈、优美柔情的民间舞蹈、热烈激情的民族舞蹈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舞蹈文化。
3. 以舞蹈动作的变异和变化为特点。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中,往往以舞蹈动作的变
异和变化为特点,这些变异和变化既能体现出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又能传达出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舞蹈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个性
1. 不同民族的独特表现和艺术特色。在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不同的民族有着独
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藏族舞蹈以雄浑磅礴、奔放豪迈的特点著称;苗族舞蹈以舒缓柔美、轻盈飘舞为主要特色;维吾尔族舞蹈则以激情奔放、激昂豪放的特点吸引人们的目光。这些独特表现和艺术特色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精神追求和审美情感。
中国民间舞文化结构及内涵
中国民间舞文化结构及内涵
中国民间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结构和内涵。
它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本文将从历史渊源、舞蹈类型、艺术特点等方面介绍中国民间舞的结
构及内涵。
一、历史渊源
中国民间舞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宴会和庆典活动,可以追溯到数千
年前。早期的民间舞融合了神话传说、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的元素,
表现出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
舞逐渐发展演变,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类型。
二、舞蹈类型
中国民间舞包括了广泛而多样的类型,如龙灯舞、扇子舞、绣球舞、踩高跷等。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表演形式。其中,龙灯舞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它寓意着吉祥和团结。扇子舞则以扇子为道具,通过舞者手中的扇子的开合、翻转等动作表
现出优美的舞姿。绣球舞则是舞者手持彩绸制作的绣球,在舞动中展
现出华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踩高跷舞则是某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
舞者穿着高跷在特定的乐曲伴奏下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舞步动作。
三、艺术特点
中国民间舞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中之一是注重形象的表现。舞
者通过优美的舞姿、动作和表情,展现出不同主题和情感的形象,使
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意义。其次,中国民间舞鲜明的色彩也是其艺术特点之一。舞者的服饰和道具常常采用鲜艳、亮丽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愉悦感。此外,中国民间舞还注重舞蹈技巧的传承和创新。舞蹈技巧的传承保留了古老的民族舞蹈元素,而舞蹈技巧的创新则使得中国民间舞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舞蹈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融合音乐、戏曲等艺术的综合性艺术。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民族民间舞最早起源于巫,巫是对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心理和思想有着深厚影响的一种民俗,通常需要伴随着某种舞蹈以完成仪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舞蹈逐渐演变成深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舞,如汉族祈祷丰收的秧歌,维吾尔族祭祀的麦西热甫,藏族跳丧的锅庄,北方少数民族治病的萨满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已经不再为
某种特殊目的而跳舞,而是发展为生活舞蹈,在喜庆的节日中自娱自乐,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
一、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风格。我国疆土面积广阔、民族众多,受到地域、历史、自然、风俗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种类超过700种。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民间舞蹈是区别于现代舞的艺术种类,具备形象和典型的艺术特征。
(一)载歌载舞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秧歌,沧州东方高跷,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以及南方的花灯等。北方的秧歌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表现出粗犷、热情与奔放的情绪;南方的花灯伴随着温婉、优美的旋律,表现出秀丽、别致的风格特征。又如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伴随着高昂的音乐,
展现出彪悍、强壮的民族特征。音乐增强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力,展现出各民族人民的典型特征与性格。
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探究
Leabharlann Baidu关键词 :文化 ;民族 ;民俗
民 族 民 间舞 蹈 起 源 于人 类 正常 的生 产 劳 动 和 社 会 生 活 , 同 时 也受 地理 和 社会 环境 共 同 的影 响 ,能够 充分 反 映 当地 的生 活习 俗 、 民族文 化 、审 美情 趣 。表 演方 式 多种 多样 , 比如 歌舞 、 以乐 伴舞 、 跳乐 等 。作 为一 种非 常 重要 的 民族 文化 , 民族 民 间舞很 好 的 积 淀 了古 代文 化 、遗 存 了原 始 舞 蹈 , 且 不 同 民族 的风 俗 、礼 仪 、祭 祀 活 动都 能很 好 地 通 过 舞 蹈 呈现 的情 感 肢 体 语 言 体 现 出 来。 中 国民族 民 间舞基 本介 绍
大众文 艺 ・ 民族 民 间文 化 研 究 ・
中国民族 民间舞文化 内涵探究
熊 妍 ( 武汉 音 乐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0 0 )
摘要 :民族 民间舞在 长期 的发展 过 程 中逐渐 完善 ,如今 已俨 然 4 . 礼仪 习俗舞 发展成 了具有较 强民族特 色的一种 民间文化 ,构成 了 我 国民族文化不 此类 舞 蹈通 常 与各 个地 方 的礼 仪讲 究相 关 , 一般用 在 丧 葬、 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探讨 了我 国民族 民间舞 的文化 内涵.首先 祭 祀 、还愿 等 活动 时 ,能够 直 观 的反 映 当地 的民族 礼仪 。比如 畲 简单介绍 了民间舞蹈 的一 些基本知识 ,然后从 民俗 和整体 文化 这两个 族 的祭 祀舞 ,由于 畲族 人 民都 对他 们 的祖 先盘 瓠怀 有 深深 的怀 念 主要方面叙述 了民族 民间舞蹈 的基本特征 ,最后 对此类文化 未来的发 之 情和 无 限 的敬仰 之情 ,所 以唐代 开始 就 出现 的敬 祀盘 瓠 活动 一
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身姿舞动的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身姿舞动的文化精髓
舞蹈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表达方式,通过舞者的身姿和舞动来传达
情感和表达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中,身姿舞动蕴含着丰富
的文化精髓。这些舞蹈形式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成为中国文化宝库
中的瑰宝。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身姿舞动的文化精髓。
一、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和农耕仪式。
在封建社会中,舞蹈被当作一种祈祷和祝福的方式,表达人们对丰收、喜庆和幸福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舞蹈逐渐丰富和发展,形
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如江南水乡的水袖舞、西北大草原上
的长旦舞等。
传统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
推崇。它们通过身姿和舞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情感、生活态度和价
值观念。
二、舞姿的美学特点
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身姿舞动的文化精髓体现在其独特的美学特点上。首先是舞姿的流畅和优美。舞者通过身体的协调与灵动,展现出熟练
的舞蹈技巧和舞姿的优美。其次是舞者的身姿和动作的韵律感。舞蹈
中的身姿和动作应符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身体与乐曲紧密融合,
达到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再次,传统舞蹈注重自然和谐的表达方
式。无论是手臂的舞动还是手指的细微动作,都体现出中国审美中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三、舞蹈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身姿舞动的文化精髓体现在对文化内涵的巧妙表达上。不同地区的传统舞蹈呈现出各自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比如西南地区的彝族舞蹈以其独特的服饰和动作,展示了彝族人民豪迈、奔放的性格特征;东北地区的锦绣辽宁舞蹈则传递了东北人民淳朴坚韧的生活情感。舞蹈中融入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舞蹈更富有神韵和内涵。这些文化元素的巧妙结合赋予了传统舞蹈独特的韵味和价值。
不可忽视的中国民族舞之根——原生态民族民间舞
2014-01
百花园地
中国舞蹈的前辈孙颖先生曾说过,要把舞蹈当作一种文化形态去认识,文化的民族印记来自于民族文化沉淀的流程,舞蹈的艺
术定位只搞技法不搞文化只能使民族的面孔在舞蹈行业中消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是一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为舞蹈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大量的舞蹈素材。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
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一、舞届前辈对当今舞蹈的思考
“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的结果在今年刚刚揭晓。一等奖的论文每届只有五篇左右,我们就能知道这殊荣来之不易。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及第四届和第五届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的
两篇论文,他们分别是资华筠先生的《繁荣中的忧思》和孙颖先生的《说古论今》。资先生的论文有一个副标题,叫做“舞蹈创作现状的思考”;孙先生的论题颇为阔大,但据其论述似可标上一个“振兴民族舞蹈文化的思考”的副标题。
在资先生的论文中,可以看到其所忧所思是由“大晚会”综合症所引发的。它所说的“大晚会”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而进行的“综合拼接型”的制作,这种制作少有独特鲜活的形象塑造和创造的灵性,因而形成了雷同化的艺术模式并衍生出“综合症”,其最本质的呈现便是“舞蹈本题的萎缩”———舞蹈在歌声云集的晚会“主动脉”中成为速效制作流程中无法摆脱的蹩脚陪衬。与此同时,资先生指出了与“大晚会”综合症相关的倾向性问题,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民族舞属性的淡化”———这突出体现为打着“民族舞”旗号把“劣质洋荤”当“创新”。也就是说,是“舞蹈本题的萎缩”和“民族舞属性的淡化”激起了资先生深深的忧思。
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与教学
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与教学
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与教学介绍如下:
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发展和宣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艺术特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艺术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今天,充分借鉴民族舞蹈传承特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开展民间舞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入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民间舞蹈教学对策。
一、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中的文化气息
舞蹈的风格指的是在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与个性创作。舞蹈风格中蕴含着历史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社会的以及舞蹈家个人的经历、个性、气息和审美观等因素。是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客观存在的。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主要包括民族的心态、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气息等。每个民族的舞蹈表现形式与本民族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二、现阶段民间舞蹈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虽然通过鼓励民间舞蹈教学来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民间舞蹈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忽视创新教学方法。现阶段,民间舞蹈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创新。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然后将它们进行分解,逐一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完全模仿教师的动作,即便掌握了动作要领,也未能理解背后
蕴涵的文化,忽视了自身的主动性。
2.2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当前,部分教师依然坚持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过分注重对舞蹈动作的练习,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舞蹈动作,就能掌握民族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分解、练习,注重动作之间的流畅性,忽视对背后知识的讲解,如文化等。即便在课下或空余时间,也让学生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评价一个学生舞蹈掌握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舞蹈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流畅、是否与教材一致,使原本十分有趣的舞蹈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民间舞蹈学习变得与普通课堂学习毫无二致,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根意识”随想]丝路的随想舞蹈
[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根意识”随想]丝路的随想舞蹈
每年的5月份,在山东东部沿海的胶州市,热闹的锣鼓声总会如约响起,在着盛大的中国秧歌节上,人们可以一睹来自全国各地的秧歌的精彩表演。2010年的这个月,我也慕名来到胶州观看了第二届秧歌节盛会。虽然一直下雨影响了秧歌节的正常行程,但短短的三天也让我觉得收获良多。当然,这些收获中有值得学习的也有值得反思的。
海边的夏天总是那么凉爽,我们在初夏的“寒风”中瑟瑟等待了近两个小时后,终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破了一层层严格的“保安墙”挤进了现场。演出已经开始了,我们眼前人头攒动,景象颇为壮观。据说,这届秧歌节保安的严格程度堪比奥运,观看人数也多出很多倍,看似我们传统的民族艺术在娱乐文化猖獗的时代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宋祖英来了!明星噱头真是无处不在啊!这可真是件可喜可悲,而又哭笑不得的事情。正如王冼平所说,“秧歌节开幕式应把其盛典形式加强,而不要以晚会形式出现。中国目前的娱乐已经到了无底线的程度,如何使民间舞不被诱惑是一个很大的命题,秧歌节应当突出自己的品质,不要一味地追求明星噱头。”
在开幕式中既有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有舞台创作的民间舞蹈,二者给我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粗糙中透露着质朴,后者精致中透露着典雅。舞台民间舞的雅化使她完全成为一种观赏性舞蹈,除了演员的专业素质较高之外,编导在编排上也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增强的舞台民间舞蹈的可看性。这宛如隋唐时代十部乐中的地方乐舞,加工之后供皇宫贵族们欣赏,只是现在的“宫廷”已经扩大到整个人民群众当中。
中国民间舞的文化特点
中国民间舞的文化特点
中国民间舞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表现风格,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得以繁荣发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中国民间舞的文化特点。
中国民间舞的文化特点之一是注重身体表达。一般而言,民间舞的舞蹈动作常以手臂、腰部和腿部的活动为主,力求通过身体的表现来传达情感和意义。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和形体语言,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示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有的舞蹈动作会模仿动物的动作或者自然界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次,中国民间舞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中国音乐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著称,而舞蹈则是展示音乐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民间舞中,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舞者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和节拍,从而使舞蹈与音乐更加和谐统一。这种舞蹈和音乐的契合,不仅使观众享受到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能够引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中国民间舞还强调舞蹈动作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象征和寓意,这种思想观念也体现在民间舞中。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和形态的运用来表达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以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比如,一些舞蹈动作以缓慢、轻盈的方式进行,寓意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一些舞蹈则以强烈、快速的动作进行,象征着力量和激情。这种寓意和象征意义的讲究,使得中国民间舞更加深刻和丰富。
此外,中国民间舞还注重舞台美术的运用和舞蹈服饰的设计。中国的传统舞台美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闻名于世。在民间舞中,舞台美术以其独特的装饰和布景设计,为舞蹈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价值。同时,舞蹈服饰的设计也起到了衬托舞蹈动作和舞者形象的作用。舞蹈服饰通常采用传统的材料和装饰手法,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历史韵味。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中国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凝聚了中国人民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民俗传统。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和庆典活动。它们起初是
作为人们祈福和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后来演变成了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故事和宣扬价值观的艺术形式。
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多样且富有地方特色。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舞蹈形式和风格。例如,京剧中的花旦舞、云南的彝族舞蹈、西藏的藏剧舞蹈等等。这些舞蹈常常通过动作、服饰和音乐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展示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传统。
中国民间舞蹈也注重舞蹈技巧和表现力的培养。舞蹈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砺,掌握了复杂的身体动作和舞蹈技巧。他们将身体与音乐完美地结合,通过舞蹈的姿态和表现力来传递情感和故事。
除了传统的舞蹈形式,中国的民间舞蹈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现代舞蹈和流行
舞蹈逐渐融入到民间舞蹈中,融合了西方的舞蹈元素,产生了新颖的形式和风格。这种创新和融合使中国民间舞蹈得以与国际舞蹈接轨,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中国独特的宝藏,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和
文化,也传递了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舞蹈,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和多元文化。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表演艺术,它能够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在舞蹈的众多组成部分当中, 民间舞蹈是最具典型性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 丰
富淳朴的表现内容, 活跃在人民的生产生活当中,是世界各民族的祖先们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当今,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已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与文化艺术界
的共识。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遗产,合理的拓展和创新,才能推动民间舞蹈文化的全面发展和更大繁荣。
在远古时期,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舞蹈已不仅仅局限于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而在内涵里,民间舞蹈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其自身的层面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此,民间舞的传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基本特征之一。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传承文化的过程。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构成了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昌盛于时代。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性。下面我们一起深入研究如何传承民族民间舞蹈这个问题。
舞蹈教学是舞蹈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舞蹈教学是一种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动作的统一,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非常重要,但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和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应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从民间舞蹈文化切入,找到其深邃的内涵,这是支撑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因此,给学生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使民间舞蹈教学的传承不仅停留在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且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来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来更深层次的认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让她们了解民族文化、民族背景、民族信仰、民族习惯,使学生整体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让学生不仅知道动作怎样做,
试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
试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中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创作中,民族民间舞蹈的共性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民族特色的体现,对人民生活的反映;而个性则是每一种舞蹈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本文试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并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共性
1.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中通常会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舞蹈创作中会融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元素,以此来体现民族文化的传统魅力。黄梅戏《三娘教子》中的《三步梅花》舞蹈,融合了湖北黄梅戏唱腔和舞蹈,既传承了传统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又发展了新的舞蹈形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2. 对民族特色的体现
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中往往会体现出民族特色,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藏族舞蹈《扎西顶庆》展现了藏族人民勤劳、善良、朴实的民族品质;东北大锅舞则体现了东北人民豪放、热情的性格特点。这些舞蹈既是对民族特色的真实展现,也是对民族文化的鲜活诠释。
3. 对人民生活的反映
民族民间舞蹈通常会反映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情感。舞蹈创作中会表现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情感之美,使观众能够通过舞蹈感受到普通人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交流。
广场舞《小苹果》、东北拉丁舞《十万个为什么》等,都是对都市生活、情感故事的生动展现,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1. 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赏析与传承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赏析与传承
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凝聚着56个民族的精神,并紧密地牵连在一起,共同缔造了中
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在世界上奏响了华美的乐章。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与沉淀,我国形成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民间舞作为其中重要组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传达了
丰富的思想情感,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尤为必要。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鉴赏
中华民族艺术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舞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世界。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不尽相同,并由此代表不同程度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
习惯等,通过形体变化带给人美的享受。
(一)形态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体艺术,通过手势、舞姿、造型等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其本
身是对美的一种体现。在具体的舞蹈演绎中,舞者有意识地把握身体线条,在节奏韵律的
带动下,使身体线条在一定时空内随着动作的延伸做出各种姿态。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
受地方文化以及人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形态美,如东北热情洋溢的大秧歌、
内蒙古豪迈的摔跤舞、皖南婉约的采茶舞等,都代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精髓,更是
上千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鉴赏,可透过十个字体味其形态美,即轻、稳、准、洁、敏、柔、健、韵、美、情。中国民族民间舞素来不拘一格,更多地强调一种
含蓄的表达,在追求写实的同时,又加注了丰富想象,是感情的凝聚、概括和集中表现。
中国民族民间舞形神兼备,以形为基础,将情感融于其中,进而将内心深处的想法和优美
的意境表现出来。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艺术,才造就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千姿百态的形态展现,时刻给人以美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性”文化:民族民间舞蹈的底蕴简析
摘要:各民族民间舞蹈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凝结为民族生产生活、思想信仰的交织综合体,体现出一种“根性”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舞蹈体现出民族特色,传承了民族精神,是文化内涵的厚重载体。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分析之后不难发现,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表现于艺术风格,蕴含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性,需进行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根性”文化;民族民间;舞蹈
0 引言
民族民间舞蹈表现一个民族的生产劳作、传统风俗、个人生活情感和社会生活状态,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性格特点和道德观念,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那些曾经为祈求丰收、唱诉历史、教育后代、歌唱家乡的舞蹈,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经过千年的演进,凝结为民族生产生活、思想信仰的交织综合体,体现出一种“根性”文化。
1 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
民族民间舞蹈最早可以追溯到洪荒时期,这一时期,超越了人类文字的记载时间,人们通过身体动作展现民俗活动的全貌,其“根性”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
这些来源于人们日常劳作、交往、祭祀的舞蹈,展现出人们生产生活的过程,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是生活的精炼缩影,其所包含的内涵韵味,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民族民间舞蹈多数涉及对生活状态的展现,通过个体或是集体的呈现,表现出地域文化模式,其所具有的质朴、生动、形象的特性,利于记忆,易于传播,且舞蹈的内容多半和现实的环境相结合,如藏族舞蹈“弦子”中含胸前倾的基本体态、连绵起伏的步伐特点、优美舒展的姿态动作,充分体现出了藏民的民族性格及生活习性。
民族民间舞蹈表达质朴生动、形象简练,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够融合现在的艺术形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汇集了民族的共同特性,通过不断地改变,不断融入、积淀新的舞蹈元素,展现出各民族的生活状态。
2 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
用通俗的话语来说,民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展现出了人们生活的情态。例如,蒙古族的《牧马舞》、壮族的《扁担舞》、布依族的《织布舞》、黎族的《打柴舞》等,均源自人们的劳作中,代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的舞蹈具有浓厚的地域代表性。
民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多生根于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通过祭祀祈求上天的保佑,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舞蹈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未消失,如今仍遗存在民族信仰中的祭祀歌舞,如壮族的《师公舞》、侗族的《多耶舞》、瑶族的《盘王舞》等,都承载着人们对鬼神的信仰、对生活的领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又如彝族的《阿细跳月》,具有浓烈的宗教体验,表现彝族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寄望。
可以说,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生发于由信仰所支撑的日常生活,通过肢体语言反映现实生活,通过复杂或者是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现出对信仰的虔诚信奉。
3 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表现于艺术风格
如前所述,民族民间文化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情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大众的参与度高,能够让民族民间舞蹈融入生活,成为人们陶冶情操、修养身心时必不可少的活动。一直以来,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因其特有的艺术性,得到了民俗专家、舞蹈专家的大力推崇,具体表现在:
第一,概括性。民族民间舞蹈是对日常生活情景的模仿,如彝族的《烟盒舞》、瑶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花环舞》。
第二,质朴性、通俗性。民族民间舞蹈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它通过艺术形式再现生活情景,如汉族的《打麦舞》、维吾尔族的《摘葡萄舞》、彝族的《乐作舞》。
第三,生动性、形象性。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动作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如傣族的《孔雀舞》、汉族的《狮子舞》、藏族的《牦牛舞》等。
第四,节奏欢乐,具有抒情性。这是舞蹈情感的表现方式,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主要展示现实情况、祈求祝福,如土家族《摆手舞》。
第四,具有宗教信仰的艺术性。民族民间舞蹈展现出人们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称颂,对未来生活的祝福,以及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展示自身的信仰,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之时,人们会通过舞龙的形式寄寓吉祥,以及对龙的崇拜、赞颂。
4 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根性”文化
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容易遭遇现代际遇的影响而具有变异性,我们需要注意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特殊保护,以传承民族舞蹈之根。
第一,推陈出新的继承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缩小了世界的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这意味着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特性在逐渐弱化。我国的舞蹈工作者,应该在保留原有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性基础上融入一定的现代意识,将民族民间舞蹈发扬光大。例如,藏族群舞《翻身农奴把歌唱》、傣族独舞《孔雀舞》、羌族群舞《上房梁》等,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这些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且具有时代的气息。
第二,营造相对应的文化氛围。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性”文化,体现在其所具有的大众参与性,需要人们参与其中,展现出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应该重视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规划出保护的区域中心,且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到其中,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提高大众的参与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力,保护和继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斯琴高娃.浅谈民族民间舞蹈及其民族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6):191-192.
[2] 吕艺生.民间舞在现代社会中――从逻辑界定看民间舞的现代发展趋向[A].文舞相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师文选[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 孙永刚.论谈民间文化对民间舞课堂教学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4(18).
[4] 冯骥才.守护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4):6-7.
[5] 侯玉林.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民族性[J].北方音乐,2014(7):179-180.
[6] 明文军.再谈中国民间舞的“民族性”――兼谈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识论
[A].文舞相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师文选[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