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意思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
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2、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4、数词活用为动词。5、名词用作状语。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
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
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例: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读作yu,破音异读。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2、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活
用为动词。4、数词活用为动词。5、名词用作状语。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
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
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
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
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
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
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
途径。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
的词语。例: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读作yu,破音异读。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04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词类活用的条件性
词类活用的条件性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下,某些词可能会发 生词类变化。判断是否属于词类活用,需要看该词是否符 合活用的条件。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为形容词,在此 句中用作动词,表示“吹绿”,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 个动词来描述春风的作用。
注意词类活用的灵活性
02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方法一:语法结构判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语法结构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其是否活用。例如,名词出现在句首或句末,且没有修饰语,可能活用为 动词;形容词后面接动词,可能活用为动词等。
方法二:词汇意义判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词汇意义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和“喝”。
03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增强语言表现力
动词活用为名词
通过将动词转化为名词,能够更具体地表达动作或行为的结果或状态,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他是一位思想家” (将动词“思想”转化为名词,强调他的思想成果)。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原本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但当它被用作动词时,能够更生动地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例如,“她美丽了整 座城市”(将形容词“美丽”转化为动词,强调她的影响力)。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绿色的”,但在这里 活用为动词,表示“使……变绿”的动作。
动词活用归纳总结
动词活用归纳总结
动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用来表达动作、状态和存在等概念。在汉语中,动词的活用形式相对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将对动词的活用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动词。
一、动词的时态活用
时态是动词的基本活用形式,用来表示动作的时间。汉语中的动词时态主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时态的活用规则。
1. 一般现在时
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的动作或客观事实。在动词的活用中,一般现在时的一般形式为动词的原形。例如:
- 主语+动词原形
- 他喜欢读书。
- 我们经常去公园散步。
2. 一般过去时
一般过去时表示发生在过去的动作或状态。在动词的活用中,一般过去时需要改变动词的词尾。一般情况下,动词的过去式词尾为“了”或者“过”。例如:
- 主语+动词原形+了
- 我昨天买了一本新书。
- 他去年去过北京。
3. 一般将来时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个时间会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在动词的活用中,一般将来时需要在动词前加上“将要”或者“会”,同时不需要改变动词的形态。例如:
- 将要/会+动词原形
- 我明天会去看电影。
- 你将要参加运动会吗?
4. 现在进行时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在动词的活用中,现在进行时需要在动词前加上“正在”或者“在”,同时不需要改变动词的形态。例如:
- 正在/在+动词原形
- 她正在吃饭。
- 我们在学习英语。
二、动词的语气活用
语气是动词的另一种活用形式,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意愿或命令等。汉语中的动词语气主要包括: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语气的活用规则。
动词的活用形整理
动词的活用形整理
1. ます(连用形)
(1) 五段:将词尾う段变成相应的え段,然后加ます。
(2) 一段:去词尾る+ ます。
(3) する:します。
(4) 来る:来ます。
2. て(连用形)
(1)五段:
う、つ、る:去词尾+ って
く-> いて(但是:行く->行って)
ぐ-> いで
す-> して
む、ぶ、ぬ:去词尾+ んで
(2)一段:去词尾る+ て
(3)する:して
(4)来る:来て(きて)
3. た(过去)(连用形)
与“て”变化相同,只是把て变成た就可以了。
4. ない(否定)(未然形:包括否定、使役、可能、被动)
(1) 五段:将词尾う段变成相应的あ段,然后加ない。
(2) 一段:去词尾る+ ない。
(3) する:しない。
(4) 来る:来ない(こない)。
5. 推量形(标日说得是意志形,我学的就是标日,但是日语老师说推量比较准一点)
(1) 五段:将词尾う段变成相应的お段,然后加う。
(2) 一段:去词尾る+ よう。
(3) する:しよう。
(4) 来る:来よう(こよう)。
6. ば(假定形)
(1) 五段:将词尾う段变成相应的え段,然后加ば。
(2) 一段:去词尾る+ れば。
(3) する:すれば。
(4) 来る:来れば(くれば)。
7. 可能(未然形)
(1) 五段:将词尾う段变成相应的え段,然后加る。
这里发生了约音。若按末然形变化应该是将词尾う段变成相应的あ段,然后加れる,但此时发生约音,就变成了将词尾う段变成相应的え段,然后加る。
例:书く:书ける
(2) 一段:去词尾る+ られる。
(3) する:できる。
(4) 来る:来られる(こられる)。
动词形容词数词活用
《中庸· 博学》: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 指,己千能之。(学一次/学百次/学十次/学千次)
用作状语的动词,往往用连词“而”或“以”与 作谓语的动词连接。例如: 《左传· 僖公三十年》:“夜缒而出。” 《左传· 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 寐。” 《论语· 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微子》:“子路拱而立。” 《战国策· 齐策》:“孟尝君笑而受之,曰: ‘诺。’” 《战国策· 燕策》:“箕踞以骂。”(箕踞,像簸箕 一样坐在地上)
第三节 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
一、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使动用法和 作状语。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 出用作使动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 “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
(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可以用作使动 的动词,主要是不及物动词。 《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 名曰‘寤生’。” 《左传· 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 《孙子兵法· 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 善者也。” 《论语· 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 以行之哉?”(輗ní ,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軏 yuè,辕端上曲,钩横木以驾马车。)
连动式则表示具有时间先后的两种行为,两 个动词之间无主次之分,只表示一种顺承关系。 例如: 《战国策· 赵策》:“入而徐趋,至而自 谢。”(先“入”后“趋”,先“至”后“谢”) 《左传· 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 鼓。”(先“援枹”,后“鼓”) 等等。
文言文——动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二.动词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说话情况中,暂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效.而这种语法功效与现代汉语比拟具有显著的不合,断定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揣摸.
动词的词类活器具体而言,它包含: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使动用法.
3.动词为动用法.
教授教养内容:
一.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润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色.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小演习】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前人之不雅于寰宇.山水.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收成.心得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情
④今寡人不克不及能:才干寡人:本身. 二三子:你们,指大家. 帅:带领,带领.同“率”. 蕃:生息,滋生. 整句翻译: 现现在,我
才能不敷(打败吴国).只能带领大家繁衍生齿
⑤其继有在者乎继:继续的人
⑥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珍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宝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纪律总结:
纪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地位, 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显著的暗示人
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地位上,有时
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例如: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拿尽了他们地盘上的全体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体收入.(2)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放心在他们那边有伏兵.
动词的活用——使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使动用法动词的活用只有一种,就是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前后的“来”都是谓语动词,而这个动作并不是主语(“有国有家者”)所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远人”)施行“来”的行为。即“使……来”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经常可以活用作使动。由于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而使动用法一般都应该有宾语(除非省略)。因此,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止子路宿。”――“止”是留止的意思,本是不及物动词。在这句里带上了宾语“子路”,意思是使子路留止。“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带上了宾语“之”(指代项伯),也是活用为使动用法,即“使之活”(救活他)的意思。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就带有宾语,因此我们不能依据有没有宾语来判别其活用与否。但是,由于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活用。“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这是《汉书?苏武传》的一句。句子的主语是单于。从上下文来看,“降武”不可能是单于投降苏武,而是单于逼迫苏武投降,即“使……降”的意思,所以是使动用法。又如:“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饮”本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但是这里的“饮余马”不可能按照一般的动宾关系理解,只能是“使余马饮”,即“饮”为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饮马”的说法一直保留到今天。由于古代汉语有句成分经常省略的特点,因此使动用法的宾语也可以省略。这就需要阅读理解时加以辨认。《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在“天不能病”句中,“病”不可能是陈述主语“天”的,因为“天”(大自然)无所谓病不病。所以这里的“病”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后面省略了宾语,即“使……病困”的意思。这从下句“则天不能使之全”的对比可以看出来。《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烧而走”的“走”为使动用法,后面省略了宾语“操”,即可以用火攻的办法迫使曹操的军队退兵。又如前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也是省略宾语的使动句。理解时都应该补上宾语。
动词的7大活用
(1)动词的未然形
意义:未然形即后续否定助动词「ない」的形式。活用变化规律如下:
(2)动词的连用形
意义:不同分类的动词,其连用形不尽相同,动词连用形的用法很多,包括作(动)名词、表示中顿、后续敬体助动词[ます]构成敬体等等。其活用规律如下所示:
连用形1
连用形2
(3)动词的终止形
意义:动词的终止形和动词原形相同,主要用于终止句子,以及后续某些助词、助动词,以增添某种意义。
例:
映画を見る。/看电影。
友だちが来るから,部屋をきれいに掃除します。/因为朋友要来,所以要把房间打扫干净。(后续助词)
妹も行くでしょう。/妹妹也要去吧。(后续助动词)
(4)动词的连体形
意义:动词的连体形也和动词原形相同,主要用于修饰体言,作定语。此外,可以后续某些助词。
例:
買い物をする母/(要)买东西的妈妈。
テレビを見る妹/(要)看电视的妹妹。
(5)动词的假定形
意义:动词假定形的变化规律,不分类别,完全一致。即:任何动词,只须将其词尾(最后一个)假名由「う」段变至相应的「え」段即可。如:
(6)动词的命令形
意义:动词自身活用变化来的命令形,是一种非常简慢(不礼貌)的命令形式,一般用于军队口令、训斥等场合。各类动词的命令形式如下
(7)动词的推量形
意义:动词推量形主要用于表示第一人称的意志、愿望、决心,或表示第一人称对他人的劝诱。不同类别的动词的推量形各异。
推量助动词「う」接于五段活用动词的推量形后;「よう」接在「一段、カ变、サ变」三类动词的推量形后。具体形式如下:
动词词类活用
动词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一套判断方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动词词类活用,一起来看看吧!
动词词类活用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季氏》)
3、李牧连却之 (课文宋•苏洵《六国论》)
4、外连衡而斗诸侯 (西汉•贾谊《新书•过秦论》)
5、既来之,则安之 (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季氏》)
从以上下划线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动词,并且它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虽然如此,它也会活用,这一点和名词不一样。这种活用,变为“使宾语怎样”,成了动词的使动用法。概言之,动词处在它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也会活用。活用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动词的为动用法
1、等死,死国可乎 (课文《陈涉世家》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伏清白以死直兮 (课文战国•屈原《离骚》)
3、夫人将启之 (《左传•隐公元年》)
4、巳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从以上下划线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动词,并且它是处在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虽然如此,它也会活用,这一点和名词不一样。这种活用,变为“为宾语怎样”,成了动词的为动用法。概言之,动词处在它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也会活用。活用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类型
动词的活用形共有7个(有的文法书或课本定为6个),有“未然形”、“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假定形”、“命令形”和“推量形”。有的文法书或课本定为6个,是因为把推量形并入未然形之中1,未然形 (1)用于动词的否定的情况。“动词未然形+否定助动词ない、ぬ(ん)”构成了动词的否定形。 (2)用于表示“被动态”、“可能态”、“使役态”、“被役态”及“敬语体”、“自发”、“否定命令”等各种态的情况。 “被动态”=动词未然形+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 “可能态”=动词未然形+可能助动词れる、られる “敬语体”=动词未然形+敬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 “自发”=动词未然形+自发助动词れる、られる “使役态”=动词未然形+使役助动词せる、させる “被役态”=动词未然形+被役助动词される、させられる “否定意志”=(五段动词以外的)动词未然形+否定意志助动词まい 2,连用形 动词在表示主体的行为、动作或状态时,经常是只用一个词就说不清楚,必须连接其他用言和助词、助动词等来达到充分说明主体的目的。连用形主要用于这种情况。 (1)连用法: a,接各种用言和助动词,如:后接始まる、続ける、终わる等来构成复合动词;后接やすい、にくい等来构成复合形容词;有关复合词的构成,请查阅本网页《日语漫谈》第14讲。 b,动词连用形+て+(狭义的)补助动词。关于(狭义的)补助动词请查阅本网页《中级日语》第8讲。在动词连用形接接续助词て时,五段动词要“音变浊化”,关于这部分内容,请查阅第14讲。 (2)中顿法:主要用于连接2个单句,使之变成一个并列句。 (3)名词法:一些动词可以用其连用形变成表示动作的名词(类似于サ变动词的词干)。 (4)一些助词要求前面动词变成连用形。如:ながら、つつ、て、たり、たら、ても、たって、つ、しだい。其中て、ても、たり、たら、たって五段动词要求音变浊化。 (5)一些助动词要求前面动词变成连用形。如:愿望助动词たい、たがる,敬体助动词ます,过去助动词た,样态助动词そうだ等等。其中,与过去助动词た相连的连用形中,五段动词要音变浊化。 3,终止形 (1)句子终止结束。 (2)一些助词要求前面动词变成终止形。如:から、けれども、と、か、 が、とも、とて、し、なら、なり、や、とか、きり、な等等。 (3)一些助动词要求前面动词变成终止形。如:推量助动词らしい,否定意志助动词まい,比况助动词みたいだ,传闻助动词そうだ等等。 4,连体形
活用的用法
活用的用法
活用的用法可以指以下几种情况:
1. 在句子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能够有效地利用或运用某种技能、知识或资源。
例句:我们应该活用现有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活用统计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数据。
2. 在句子中修饰名词,表示某种能够灵活运用的特质或品质。
例句:他的活用能力使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众。
3. 在句子中作为名词或动词,表示使用或应用某种技术、方法或策略等。
例句:我们需要活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
请将所学的知识活用于实际工作中。
4. 在语法中,指对词语进行活用变化,即根据上下文的需要,将词语的形态进行变化,以适应句子的语法要求。
例句:这个动词要根据时态和人称进行活用。
总之,活用的用法包括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使用或应用某种技术、方法或策略以及在语法中对词语进行活用变化等。
动词活用作状语的例子
动词活用作状语的例子
动词用作状语,这是就它在句中的职务(语法功能)而言的,若从词类角度说,又叫做动词用作副词。
动词用作状语,在文言里并不很多。1.《商君列传》中“五羖(gǔ)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
(五羖大夫百里奚为秦国的国相时,劳累了也不坐着乘车,天气再热也不张开伞盖。)句中动词“坐”为动词“乘”的状语,“坐乘”,意是“坐着乘车”。
2.《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李广杀死两个人,活捉(生擒)一人。)
句中动词“生”做动词“得”的状语,“生得”,意是“活捉”或讲作“生擒”。3.《李广传》中“富豪皆争匿财。”
(一些富豪人家都争先恐后地隐藏财务。)句中动词“争”做动词“匿”的状语,意是“竞前恐后地隐藏”。
4.《孔子世家》中“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孔子快步地走进,跨阶而上,……)句中动词“趋”作状语,修饰动词“进”。
5.《庄子.秋水》中“仰而视之。”
(仰着头看它。)句中“仰”为动词,作“视”的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动词作状语,有三点要注意:第一,动词作状语,主要是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方式。第二,不要把状动结构(作状语的动词与谓语动词)误解为动宾结构。
动词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追亡逐北《过秦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序八州而朝同列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词类活用之动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之动词的活用
【考点出击】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作词类活用。文言文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一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1)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句中“继”是动词,但是这里作名词“继承人”讲,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句子的意思是: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存在的吗?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交”,动词,作了这个句子的宾语,意义上成了与“交”这个动作有关的“朋友”,因此,“交”活用作名词了。译为:终于互相和好,变成了生死不渝的朋友。
(3)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伏”,动词,作“有”的宾语,意义上也变成了与“伏”这个动词有关的“伏兵”,因此,活用作名词。译为:担心有埋伏的军队。
(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句中的“出”和“入”即“出产”“收获”之物。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句子的意思是:用尽他们田地里出产的东西,用尽他们家里收获的东西。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有两种情?r:
1.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1)焉用亡郑以陪邻?
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2)动宾式: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译为“沛公第
二天带领百余骑兵”。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类活用的情况:
16、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觉得(认为)……奇怪 1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18、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好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使蛟龙腾起, 使凤凰飞起)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 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 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为……哀叹) 祭祀必祝之 为 ……祝福祈祷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类活用的情况:
1、共其乏困
形容词“乏困”用作名词:缺乏的东西
2、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形容词“贤”“富”用作名词:德才,财富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形容词“贤”用作名词:贤德
4、四美具,二难并。
(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圣”“愚”用作名词:圣人、愚者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吾射不亦精乎?
(射箭的技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埋伏的部队,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 行某一行动 • 这种为动用法中的宾语既可指人, 也可以指物,是为了宾语这个目 的或原因而实施某一动作。这种 动词也可译为“为了„„做”。
• (1)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 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 拇》) • ——“死名”即“为了名而死”; “死利”即“为了利而死”。 • 盗跖:古代奴隶起义的领袖,当 时统治者视为巨盗,故以盗为名。
• (1)夫人将启之。(《左传·隐 公元年》) • ——“启之”,即“为之启”,替 他打开城门。 • (2)文嬴请三帅。(《左传·僖 公三十三年》) • ——“请三帅”即“替三帅请求”。
• (3)邴夏御齐侯。(《左 传·成公二年》) • ——“御齐侯”即“为齐侯驾 车”。
• (4)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 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礼 记·檀弓上》) • ——“图”,谋也,“图吾君” 即“为吾君谋划”。
• 应该指出,古代“使动”、 “意动”、“为动”用法比较 常见,是因为上古的词语绝大 多数是单音词,单音词在和其 他成分组合时比较灵活,很容 易带上多种类型的宾语,故有 “使动”、“意动”、“为动” 的用法。
• (4)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 至。(《史记· 魏公子列传》) • ——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 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 “救”作中心语,“魏救”作主语。
• (5)郁纡将难进,亲爱在离居。 (曹植《赠白马王彪》) • ——郁纡:忧愁委屈。难进:不 能前进,不易前进。亲爱句:指 自己与白马王的离别。
• 尽管它作谓语的基本功能没变, 表面上仍然是支配名词宾语,但 它所形成的句式意义变了,变成 了使令意义,所以是一种活用。 如果是不及物动词活用,则由不 带宾语变成了带宾语,连句子形 式也发生了变化,则更是一种活 用。
• (1)齐使田忌将而往。(《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 (2)齐威王欲将孙膑。(《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五)动词的为动用法
• 所谓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这个动 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 “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 由于是用一般的动宾形式来表示 带有“为”“替”意义的句式, 所以我们将它看做活用。
• 根据宾语所表示的内容的不同可 分成三种情况: • 1.表示“给”(“替”)宾语施 行某一行动 • 这种为动用法中的宾语大都指人, 是动作的对象。这种动词可相应 地译成“给„„做”或者 “替„„做”等,“做”指相应 的动词。
• (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 赤壁 之战》) • ——“走”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使操军败逃”,由于前面“操军” 已经出现,为了行文的简洁,“走” 字后面的宾语也省略了。省略的宾 语,一般可以从上下文中看出来。
• (1)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 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 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左 传·宣公十七年》) • ——久之:久执之。信齐沮:使 齐沮信。
二 动词的活用
• 动词的重要句法功能是作句子的 谓语,它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 带。所谓活用,是指动词不作谓 语,而是充当句子的其他成分, 如作状语、主语、宾语和定语。 主语、宾语和定语主要是名词的 语法功能,当然古代汉语中的名 词还能作状语。
•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语境中, 动词虽然作谓语,但其动作行为 不直接支配宾语,而是带有使宾 语怎么样,认为宾语怎么样(动 词的意动用法很少)或是为宾语 做什么等语义,这些宾语通常不 是动词的语义角色。我们把这种 动词的用法也看作活用。
• (16)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 分少,能得人死力。(司马迁《报 任安书》) • ——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同甘 共苦,能够换得士兵们拼死效命的 行动。绝甘分少:好吃的东西让给 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
(二)动词用作状语
• 两个动词连用,前面的动词对后 面的动词有修饰作用,我们把这 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作状语。 • (1)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
• (12)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 之国,贵攻战。(《商君书·兵 守》) • ——四面受敌的国家重视打防御 战,背靠大海的国家注重打进攻 战。“守”、“攻”作定语。
• (13)守有城之邑,不如以死人 之力,与客生力战。(《商君 书· 兵守》) • ——防守有城墙的城镇,不如用民 众决一死战的力量,与敌人有生 力量作战。生力:有生力量。生: 作定语。
• (3)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 ——“泣臣”即“对着我哭泣”。 • (4)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 传·隐公元年》) • ——“誓之”即“对她发誓”。
• 为动用法是上古的语言现象,但 由于古人写作常带有仿古的倾向, 在唐宋以后的很多文献中也有 “为动”用法。
• (14)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 扬武德。(《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皇帝哀怜众生,出动军队讨 伐,奋扬武威功德。讨师:讨伐 之师。
• (15)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 俱欲休息乎无为,„„天下晏然。 (《史记·吕太后本纪》) • ——黎民百姓能够摆脱战国以来 的痛苦,君臣们都希望休养生息 而太平无事,„„天下太平安然。
•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左传· 庄公十年》) • ——“伏”作宾语。 • (7)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 也。(《商君书· 慎法》) • ——见诋毁没有给他人带来什么 损害,就习惯于相互监督但不去 损害他人了。损:作宾语。
• (8)是上法古而得其塞,下循今 而不时移。(《商君书· 壹言》) • ——他们上而效法古代,往往行不 通;下而拘守现状,赶不上时代的 需要。法:效法。塞:阻塞,行不 通。循:遵循,此处指拘守。时移: 随时代要求而变动。塞:本是动词, 此处作宾语,活用为名词。
• (9)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汉书·朱买臣传》) • ——“死之”是“使之死”。 • (10)太后亲御太华殿,寝其女 于帐中。(《北史·恩幸列传》) • ——“寝其女”是“使其女寝”。
•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有时也能用 作使动,但用例不太多。如: • (1)晋侯饮赵盾酒。(《左 传·宣公二年》) • ——饮赵盾酒:使赵盾喝酒。
• (5)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 (《韩非子·十过》) • ——“入之”是“使之入”。 • (6)项伯杀人,臣活之。(《史 记·项羽本纪》) • ——“活之”是“使之活”。
• (7)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 公子车骑巿中。(《史记·魏公 子列传》) • ——“立公子”是“使公子立”。 • (8)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 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 (《汉书·高帝纪》) • ——“坐上坐”是“使(之)坐 上坐”。
• 有使动用法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 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但在用作使动用法时,就可以带 宾语了。试比较: •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左传· 僖公三十年》) •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左传· 僖公三十 年》)
• 判断不及物动词是否用作使动, 不能单看它后面有没有宾语,要 借助语义分析,具体说来是看带 不带“致使”意义。不及物动词 后面有时候并没有出现宾语,也 可以看作使动。这是因为在特定 的语境中,使动的宾语被省略了。
• (5)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 义之名,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 ——“负之”,是“使之负”。 • (6)今尊立其子,将疑觽xī心。 (《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 ——“疑觽心”,是“使觽(人名) 心疑”。
(四)动词的意动用法
•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句子的主语 主观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发生 了动词所表wk.baidu.com的行为。由于是用 一般的动宾形式来表示带有主观 “认为”意义的句式,所以我们 将它看做活用。
•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 人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 赋》) • ——“哀之”即“为之哀痛”。 此句是心理动词的为动用法。 • 翻译:后代人哀叹而又不引以为 鉴,那就必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 们了。
• 这种带目的或方向成分做宾语的 为动用法在早期汉语中比较多, 但后来有所变化,出现了直接用 “为”引导目的或原因,动词不 再用于“为动”的情况。例如: • (7)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 容。(司马迁《报任安书》)
• (9)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 食者也。(《史记· 周本纪》) • ——推行好的防止坏的,就能使财 用、衣食增多起来。 • (10)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最终相互和好,成为誓同生死 的朋友。交:作宾语。
• (11)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 未萌。(《商君书·更法》) • ——愚昧的人对于已经成了的事 实还昏昧不明,聪明的人则在事 情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已有所察 觉了。成:作定语。知:古同 “智”,智慧。
• (2)夫齐,甥舅之国也,而大师 之后也,宁不亦淫从其欲以怒叔 父,抑岂不可谏诲?(《左 传·成公二年》) • ——淫从其欲:放纵私欲。怒叔 父:使叔父怒。
• (3)遂仕之,使助为政。(《左 传·襄公三十年》) • ——于是就任命他官职,让他辅 助自己执政。仕之:使之仕。 • (4)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 则轻死。(《商君书·弱民》) • ——战民:使民战。
•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 • ——食以草具:左右拿草具给„„ 作食物。 • (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 • ——尝人:使人尝。食狗:使狗吃。
• (4)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 未肯行。(《史记·东越列传》) • ——“从闽越”,是“使闽越从”。 • 翻译:孝景帝三年,吴王刘濞造反, 想使闽越跟从自己,闽越不愿意随 从。
(一)动词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 (1)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 ——父母同姓,所生子女不会昌 盛。“生”作中心语,“其生” 作主语。
• (2)喜生于好,怒生于恶。 (《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 • ——高兴从喜好中产生,愤怒从厌 恶中产生。“喜、怒”均作主语。 • (3)学不可以已。(荀子《劝 学》) • ——求学不可停止。“学”作主语。
• (5)是时,豪富皆争匿财,唯卜 式数求入财以助县官。(《汉 书·卜式传》) • (6)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 言盖降。(《三国志·周瑜鲁肃吕 蒙传》)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在某 些特殊的句子或者分句中,主语 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 表示的动作,只是该动作的致使 者,施行这一动作的是宾语,整 个句子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物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 作”。
• (2)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 (《左传·哀公十六年》) • ——叶公活捉了石乞,向他追问 白公的尸体的下落。死:指尸体。
• (3)妇人不立乘。(《礼记·曲 礼》) • ——妇女不站着乘车。上古乘车 是站着的。《礼记·曲礼上》: “妇人不立乘。”可见男子一般 都立乘。 • (4)归,立诛曹无伤。(《史 记·高祖本纪》)
• (2)等死,死国可乎?(《史 记·陈涉世家》) • ——“死国”即“为了国家大事 而死”。 • (3)非伤亡簪也。(《韩诗外传》 卷九) • ——“伤亡簪”是“为失掉簪而 悲伤”。
• (4)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 《蜀道难》) • ——“愁”即“为„„发愁”。 此句是心理动词的为动用法。
• (5)贪夫殉财。(柳宗元《辩鹖 冠子》) • ——“殉财”即“为财而死”, “殉”的这一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 语双音词中,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 命:~国。~节。~难。~情。~ 职。~道(指为坚持某种信仰或理 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3.表示“对”、“向”宾语施 行某一行动 • 这种为动用法中的宾语既可指 人,也可以指物,是行为所朝 向的对象。这种动词也可相应 译为“对/向„„做”。
• (1)蹇叔哭之。(《左传·僖 公三十三年》) • ——“哭之”即“对着秦国军队 哭泣”。 • (2)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汉书·苏武传》) • ——“谢汉使”即“向汉使道 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