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设计
行车组织设计内容简介
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流量 初期:1.18万人 近期:2.26万人 远期:3.28万人
三、不同设计阶段侧重点
1、可研阶段 重点是系统规模的确定。 主要研究内容: 列车编组多方案比选;列车运行交路设置方案比选; 辅助线设计;列车购置数量的计算;项目财务评价等
2、总体设计阶段 对可研进行深化
三、不同设计阶段侧重点
3、初步设计阶段
列车牵引计算: 为信号系统设计、轨道超高设计提供依据
折返能力计算: 检算车站配线设置是否满足能力要求
(2) 折返方式和折返能力 各设计年度各折返站的折返方式(站前折返或站后折返)和折返能 力要求。
(3)车站配线设置 根据设计列车运行交路、折返方式和折返能力要求,综合考虑各种 故障运行模式,设计车站折返线、停车线、联络线及渡线等配线。
二、主要设计内容
3、运营计划 (1)运营时间 各设计年度的每天运营时间及起讫时间。 (2)全日行车计划 编制各设计年度全日行车计划,即设计各时段开行列车对数。 (3)列车停站时间 充分考虑停站时间影响因素,根据预测的各站上、下车人数及其他计 算参数,计算出列车在各站的设计停站时间。
谢谢!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线路运能等级
为Ⅱ级,属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3)系统设计输送能力 各设计年度为满足客运量要求设计的线路客运能力
二、主要设计内容
2、行车组织 (1)列车运行交路
堰桥 西漳
13/15对/小时 13/15对/小时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方案
01 Chapter目的意义背景现状必要性重要性行车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02 Chapter直线与曲线坡度与隧道交叉与连接030201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在一些特殊区段,如曲线、隧道等,设置限制速度以确保列车安全。
线路容许速度及限制速度限制速度容许速度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如自动闭塞、调度集中等,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信设备配备完善的通信设备,如无线通信、调度电话等,确保列车与车站之间的信息畅通。
信号设备和通信设备车站设备车站能力车站设备及能力03 Chapter列车运行图的作用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部门用以编制行车组织计划、下达日常行车调度命令的基础,也是车站和列车调度人员进行作业和组织工作的共同依据。
列车运行图的定义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行车组织中用来描述列车在各个车站起讫时间、到达和出发时间、在区间运行时间的一种图表。
列车运行图的分类根据编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局运行图、全路运行图、分界口运行图和车站作业计划图等。
列车运行图概述列车运行时刻的定义列车运行时刻的确定列车运行线的定义列车运行线及运行时刻列车编组计划概述列车编组计划的定义列车编组计划的作用列车编组计划的分类列车编组计划的基本内容列车的分类01车流的来源和去向02列车的解体和编组0304 Chapter列车交路类型列车交路里程列车交路时间列车交路方案设计01车站作业计划02车站作业流程03车站作业能力车站作业组织方案设计机车类型选择机车运用计划机车乘务组织机车运用及乘务组织方案设计调车设备配置根据车站规模、车流量等因素,配置合适的调车设备,如牵出线、驼峰、调车机等。
调车作业计划根据列车到达计划、列车出发计划、调车设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调车作业计划。
调车作业流程设计调车作业流程,包括解体、编组、转场等环节,确保作业安全、高效。
调车作业组织方案设计03020105 Chapter1 2 3事故率事故严重程度旅客伤害率列车运行时间列车准时率车辆周转率安全及效率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指标综合考虑安全评估和效率评估的指标,构建一个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估不同行车组织方案的综合性能。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
★组合列车:直达或直通列车的特例,通常由两个挂有机车的同一去向或 到站的列车前后联挂并为一个列车。 ★单元列车:始发直达列车的特例。主要标志“重载、机车固定和专用车 组作为一个整体循环运转、整列直接出入装卸车地。 目前各铁路局均编制编组计划,包括局与局之间的和局管内的编组计划。 设计时主要根据车流流向、车流大小及技术站的设备情况,参考现行编组计划 进行车流组织。总的原则:减少车辆中转次数,缩短车辆在途停留时间——车 辆改编小时最小。 理论上要分析计算,目前设计主要在分析车流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一般规 律组织列车开行。顺序上始发直达—技术直达-直通列车-区段列车。 上述工作完成后,车流组织部分基本完成→货运列流图、技术站作业车数 (有调、无调作业车)。
☆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指在旅客列车数量及其铺画位置既定的条件下,该区段一昼夜内 所能通过的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根据旅客列车、摘挂、快运 列车扣除系数计算。 扣除系数:是指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平行运行 图上扣除的货物列车对数或列车。 N非货=N平-N客ε客-(ε快货-1)N快货-(ε摘挂-1)N摘挂 N货使=N非货*f使(使用系数单线0.85,双线0.9) N非=N非货+ N客 ☆ 需要通过能力 是将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和快运货物列车折合为一般货物列车, 并考虑线路储备能力后以平图货物列车表示的能力。 N需=(N货+N客ε客+N摘挂ε摘挂+ N快货ε快货)(1+a储) 设计中新线通常将需要通过能力与平图能力对照比较,确定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既有线:货车非平图使用能力与总货物列车数对照比较,确定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线 路 纵 断 面
1.0 144.0 400.0
线 路 平 面 里 程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
⾏车课程设计作业课程名称:铁路⾏车组织设计题⽬:编制车站⼯作⽇计划图院系:交通运输系专业:外贸运输年级:2010级姓名:敬鹏(20107805)指导教师:孙景东西南交通⼤学峨眉校区2011 年06 ⽉15 ⽇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外贸运输姓名敬鹏学号20107805开题⽇期:2011 年05 ⽉01 ⽇完成⽇期:2011年06 ⽉01 ⽇题⽬:车站⼯作组织—编制车站⼯作⽇计划图⼀、设计的⽬的1﹑综合运⽤车站⼯作组织理论和⽅法;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3﹑进⼀步巩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4﹑初步掌握车站⼯作⽇计划图的绘制⽅法;5﹑培养独⽴思考﹑独⽴⼯作能⼒。
⼆﹑设计资料(见书)。
三、指导教师评语车站⽇计划图设计说明书第1章 D 区段站概述车站⼯作⽇计划图是车站对各种列车和车辆进⾏全部技术作业过程以及各项设备使⽤情况的详细图解,它是根据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列车编组内容,列车运⾏图规定的列车到发时间,重量,长度,车站技术装备运⽤⽅按规定的到线,调车线固定使⽤,调车机车分⼯以及技术作业过程规定作业时间的标准等资料进⾏编制;它的主要作⽤有:检查车站各项技术作业过程之间、车站作业与列车运⾏图之间是否协调,车站技术设备运⽤及作业组织是否合理;查明车站最繁忙阶段与最薄弱的环节,以便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确定货车在站停留时间标准、调机台数及车站运⽤车标准数。
D 站的邻接区段如下:下⾏D 站所处的位置及环境它的技术特征如下:注: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分货起3=T 分货停2=T 分客起2=T 分客停1=T第⼆章确定车站⼯作量第⼀节编制车站车流汇总表⼀、车流汇总表的作⽤与内容以及D站主要车流分析指标(1)作⽤:⽤于分析车站的⼯作性质及任务,研究车流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制定车站技术设备运⽤⽅案提供依据。
(2)内容:车流汇总表的上半部分是车站接⼊的重空车流。
左边各栏所列为由各衔接⽅向接⼊,按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去向别的有调和⽆调重车数。
行吊设计的技术参数
行吊,又称行车、吊车、天车,是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
行吊设计需要考虑以下技术参数:
1. 起重量:行吊起吊的重物重量,通常以吨(t)为单位。
2. 跨度:行吊两端车轮中心之间的距离,以米(m)为单位。
3. 起升高度:行吊吊钩升至最高位置时,吊钩中心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米(m)为单位。
4. 工作级别:根据行吊的使用频率、负载情况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将行吊分为不同的工作级别,如 A1-A8。
5. 起升速度:单位时间内吊钩上升或下降的距离,通常以米/分钟(m/min)为单位。
6. 运行速度:行吊在轨道上移动的速度,通常以米/分钟(m/min)为单位。
7. 电动机功率:驱动行吊运行和起升的电动机功率,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8. 控制方式:行吊的操作方式,如手动控制、遥控控制或自动化控制等。
9. 轨道型号:行吊运行的轨道型号,如轻轨、重轨等。
10. 安全装置:为确保行吊运行安全而设置的装置,如限位开关、超载限制器、防滑装置等。
以上是行吊设计的一些常见技术参数,具体参数可能因行吊的类型、规格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设计行吊时,需根据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和选择。
城轨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城轨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行车组织原则和相关规定;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线路运行图、车站作业标准等基本知识;3.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处理程序。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图,并进行简单的运行图绘制;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轨行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判断和应急处理;3. 能够运用信号系统知识,解释城轨列车的运行控制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激发为我国城轨交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2. 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结合实际操作,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城轨行车组织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本原则:介绍城轨交通行车组织的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及运行要求,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信号系统与运行图:讲解城轨信号系统的类型、原理及运行图的编制方法,分析不同运行图的特点,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车站作业标准:阐述车站作业流程、岗位职责及作业规范,分析车站作业对行车组织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运行安全保障:探讨城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程序,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运行图绘制、信号系统模拟操作等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本原则第二周:信号系统与运行图第三周:车站作业标准第四周:运行安全保障第五周:实践操作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和进度控制。
行车设计方案
行车设计方案第1篇行车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行车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提高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本方案针对现有交通状况,结合人性化管理理念,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行车设计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提高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2. 原则:(1)合法性: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方案合法合规。
(2)安全性: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提高行车安全。
(3)人性化:关注驾驶员和乘客需求,提升道路通行体验。
(4)科学性:结合交通流量、道路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行车方案。
三、方案内容1. 道路优化(1)合理划分车道,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优化交叉口设计,减少交通冲突点。
(3)完善道路标志、标线,提高驾驶员识别度。
2. 交通信号控制(1)根据交通流量,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2)实施感应式信号控制,减少车辆排队等候时间。
(3)建立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远程调控和自适应控制。
3. 交通组织与管理(1)实施单向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设置临时交通管制,缓解高峰时段交通压力。
(3)加强对非法停车、占用应急车道等行为的处罚,维护交通秩序。
4. 驾驶员培训与教育(1)加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驾驶技能。
(2)开展模拟驾驶培训,使驾驶员熟悉各类路况和应对措施。
(3)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培训,确保合法合规驾驶。
5. 事故预防与处理(1)建立健全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3)推广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减少二次事故发生。
四、实施与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行车设计方案实施小组,负责方案的实施、监督和评估。
2. 政策保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3. 资金保障:合理规划预算,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行车设计方案
行车设计方案1. 引言行车设计是指为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而进行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的规划和设计。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和交通工具的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行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种行车设计方案,以提高交通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
2. 背景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效率。
为了缓解拥堵情况,行车设计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压力;•提高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水平,减少红绿灯的等待时间;•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立,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提升出行体验。
3. 设计方案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提出以下行车设计方案:3.1 道路规划和设计•科学规划道路布局,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的需求;•合理设置车道数目,使车辆能够顺畅行驶,并减少道路切换频率;•设计合理的交叉口结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需求,设置专用车道和人行道。
3.2 交通信号灯的优化•采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通过车流量和实时交通信息来控制信号灯的变换;•优化信号灯的配时,减少红绿灯的等待时间;•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号灯和车辆的互动,提高交通效率。
3.3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立•安装智能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安装道路隔离栏和护栏,防止车辆偏离车道或发生碰撞;•设立速度限制标志和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3.4 出行环境的改善•提供公共交通便利设施,如公交站台、地铁站等;•引入共享出行模式,鼓励人们使用共享单车或共享汽车,减少汽车数量;•增加绿化带和公园,改善城市景观,并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4. 实施计划实施行车设计方案需要分多个阶段进行:1.阶段一:进行交通调查和道路状况评估,确定需要改善的路段和关键问题。
2.阶段二: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道路布局、交通信号灯安装位置等。
3.阶段三:开始施工,包括道路改建、交通信号灯的安装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立。
行车介绍及电气设计原理学习教材
电磁抱闸制动器断电制动控制的电路图
1-线圈;2-衔铁;3-弹簧;4-闸轮;5-闸瓦;6-杠杆
装备电气公司
18
四、电气控制元件Com Lopgaony
(2)电磁抱闸制动器通电制动控制线路
电磁抱闸制动器通电制动控制的电路图
1-弹簧;2-衔铁;3-线圈;4-铁心;5-闸轮;6-闸瓦;7-杠杆
电压继电器的符号
匝数多、元件
2. 电气控制柜元件介绍
③.断相与相序保护继电器
XJ3系列断相与相序 保护继电器,在三相交流 电路中作过欠压、断相保 护及不可逆转传动设备中 作相序保护,具有性能可 靠、适用范围广、使用方 便等特点。
装备电气公司
36
四、电气控制元件
门式起重机与桥式起重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主 梁的两端有两个高大支撑腿,沿着地面上的轨道运 行。工厂内一般称龙门吊。
装备电气公司
7
单梁桥式起重机
双梁桥式起重机
桥式起重机
装备电气公司
8
单主梁吊钩门式起重机
装备电气公司
9
二、桥式起重机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桥式起重机结构示意图
装备电气公司
10
二、桥式起重机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⑦、要有完备的电气保护与联锁环节。
装备电气公司
14
四、电气控制元件
电气控制元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现场行车安装的元器件,主 要由电磁抱闸器、凸轮控制器、主令控 制器等
第二部分主要是安装在电气控制柜内, 电气控制柜主要由主起升配电箱和主配 电照明箱两个柜体组成。安装在柜体内 电气元件主要有断路器、接触器、时间 继电器、相序保护器、过流继电器、变 压器等。
行车视距和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成功案例的分享与启示
成功案例一
成功案例二
启示
某城市在一条交通繁忙的道路上实施 了路线平面设计优化方案,通过调整 道路线形和交叉口设计,有效缓解了 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行车安全。
在另一条存在视距问题的道路上,当 地政府采取了加强交通管理、设置视 线诱导设施等措施,显著提高了驾驶 员的视距和行车安全。
分析事故率、安全设施完备性等。
通行效率评估
检测交通流量、车速等指标。
设计成果的评估与优化
舒适性评估
调查驾驶者对路线的满意度。
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对周边生态、噪声等影响。
设计成果的评估与优化
01
优化建议
02
0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道路线形、宽度或标志标 线。
加强安全设施或增加交通监控设备。
04
调整交通信号灯控制逻辑,提高通行效率。
设计要素与流程
道路标志和标线
提供明确的交通指示。
交通安全设施
如护栏、减速带等。
设计要素与流程
现场勘查
了解道路地形、地质和 周边环境。
初步设计
根据需求和原则进行初 步路线规划。
详细设计
确定具体要素,绘制平 面设计图。
评估与调整
进行模拟或实地测试, 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设计成果的评估与优化
安全性评估
行车视距与路线平面设计的关
03
系
行车视距对路线平面设计的影响
01
02
03
确定道路宽度
行车视距的大小决定了道 路的宽度,视距越长,所 需的道路宽度越大。
确定交叉口间距
行车视距影响交叉口的间 距,视距越长,交叉口间 距可适当增大。
确定超高和横坡
地下室顶板行车方案
地下室顶板行车方案地下室顶板行车方案1.引言地下室顶板行车方案是为了确保地下室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详细的行车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高效性。
本将介绍地下室顶板行车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行车设备的选择与配置、行车路线、行车过程的安全要求等。
2.行车设备选择与配置地下室顶板的行车设备的选择与配置是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根据地下室顶板的重量、结构以及工程进度,合理选择和配置行车设备,包括起重机械、吊具等。
在选择设备时,需考虑设备的负载能力、操作灵活性和安全性。
2.1 起重机械选择根据地下室顶板的重量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起重机械。
常见的起重机械包括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
根据施工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并确保其负载能力满足施工需求。
2.2 吊具配置根据地下室顶板的材料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吊具。
吊具的选择应考虑地下室顶板的重量、尺寸和摆放方式等因素。
常见的吊具包括钢丝绳、链条、吊钩等。
配置吊具时,需确保吊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行车路线设计合理设计行车路线是确保行车过程安全和高效的前提。
根据地下室顶板的布置和周围环境条件,设计合理的行车路线,并确保行车路线畅通无阻。
3.1 确定吊点位置根据地下室顶板的构造特点和施工需求,确定吊点位置。
吊点的选择要考虑地下室顶板的强度和承载能力,确保吊点的安全可靠。
3.2 设计行车路线根据地下室顶板的布置和施工区域的限制条件,设计合理的行车路线。
行车路线的设计应考虑行车设备的尺寸和转弯半径,确保行车过程中没有障碍物和安全隐患。
4.行车过程的安全要求行车过程的安全要求是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行车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安全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行车过程安全可控。
4.1 行车人员安全培训所有参与行车操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了解行车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参与行车操作的人员需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4.2 装载和卸载过程的安全控制在装载和卸载过程中,需确保行车设备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14级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1405-1406班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编制车站作业计划与铺画列车运行图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指导教师:***2017 年6 月附件1第一部分:编制车站班计划和阶段计划一、编制资料1、乙站邻接方向及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乙站邻接方向及平面示意图2、乙站线路固定用途及容车数,见表1.1。
表1.1股道号. 容车数固定用途股道号容车数固定用途1,Ⅱ54 上、下行客车到发线10 75 乙-甲间各站3,4 62 上、下行货车到发线11 78 丙及其以远、空车6,7 70 上、下行货车到发线12 75 乙-丙间各站5 机车走行线13 7 本站卸8 65 上、下行货车发车线14 30 站修9 75 甲及其以远牵Ⅰ60 Ⅰ调车机3、与乙站有关的列车编组计划,见表1.2。
表1.2 作业别发站到站编组内容列车种类编组乙甲甲及其以远区段编组乙甲A6-A1各站站顺摘挂编组乙丙 1.丙及其以远 2.空车不分车种区段编组乙丙B1-B8各站站顺摘挂中转甲丙丁及其以远直通(21113可挂乙站车流,乙站甩后挂空C)中转丙甲甲及其以远直通解体甲乙乙及其以远区段、摘挂解体丙乙乙及其以远区段、摘挂4、乙站自编列车的编成车数要求:除摘挂和小运转列车外,其他列车应满第二部分铺画甲乙区段列车运行图一、设计任务根据给出的下列资料,铺画甲-乙区段18:00—24:00列车运行图。
二、设计资料1. 甲-乙区段示意图2. 区段技术特征正线数目闭塞方式牵引机车类型货物列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计算长度客货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 半自动韶山3 韶山3 3200t 3200t 60.0 60.03.甲~乙间各站到发线除C、F两站三股道外,其他各站均为二股道(包括正线)。
4.各站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无超过6‰的下坡道。
5.根据规定不能同时接车时,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为4分,各站会车间隔时间为3分,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为4分。
行车技改方案
行车技改方案引言概述:行车技改方案是指通过对车辆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行车安全性、性能和舒适度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行车技改方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车辆悬挂系统的改进1.1 调整悬挂高度:根据道路状况和行车需求,适当调整车辆悬挂高度,提升通过性和稳定性。
1.2 更换减震器:选择适合的减震器,提高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度,减少颠簸感。
1.3 加装稳定杆:增加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减少侧倾,提升行车安全性。
2. 制动系统的升级2.1 更换刹车片和刹车盘:选择高性能的刹车片和刹车盘,提高刹车效果和散热性能,减少制动距离。
2.2 安装刹车辅助系统: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提升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调整制动系统的力度:根据车辆负载和行车环境,适当调整制动系统的力度,提高制动效果和驾驶舒适度。
3. 发动机系统的优化3.1 安装进气增压装置:通过增加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燃烧效率,提升加速性能。
3.2 更换高性能排气系统:减少排气阻力,提高发动机排气效率,增加动力输出和燃烧效果。
3.3 调整点火系统:优化点火时机和点火角度,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
4. 轮胎和轮毂的改进4.1 更换高性能轮胎:选择适合的轮胎规格和胎面材质,提高抓地力和操控性能。
4.2 安装轮胎气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轮胎气压,避免轮胎爆胎和行车事故。
4.3 更换轮毂:选择轻量化的轮毂,减轻车辆重量,提高悬挂系统的响应速度。
5. 车身结构的优化5.1 加装加强支撑杆:增加车身刚性,减少车身变形,提高行车稳定性和安全性。
5.2 安装车身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辆状态,及时调整车辆悬挂和制动系统,提高行车稳定性。
5.3 优化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减小车辆的空气阻力,降低油耗,提高车辆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6. 安全系统的升级6.1 安装碰撞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前方道路和车辆情况,提前发出警示,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行车()课程设计
行车(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车相关的知识,包括行车规则、安全驾驶技巧和应急处理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行车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2.学会安全驾驶的基本技巧,如正确使用安全带、调整座椅和后视镜等。
3.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如车辆故障时的基本维修技能和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等。
4.培养良好的驾驶态度和习惯,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距离和注意行车安全等。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行车规则:介绍我国的交通法律法规,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等,以及行车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2.安全驾驶技巧:讲解正确使用安全带、调整座椅和后视镜等基本驾驶姿势和技巧。
3.应急处理方法:教授车辆故障时的基本维修技能,如更换轮胎、添加润滑油等,以及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如报警、保护现场和救治伤员等。
4.驾驶心理和行为:分析驾驶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如疲劳驾驶、酒驾和驾驶时分心等,以及如何避免这些不良行为。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车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际驾驶操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驾驶技巧和应急处理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行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行车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视频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实车和模拟驾驶设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驾驶技巧和应急处理方法。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运输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1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一、要求 (1)二、车站概况 (1)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 (1)2.车场 (1)3.货物作业地点及取送作业方法 (1)4.调车机车运用情况 (2)5.列车编组计划(见附件四) (2)6.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2)7.各方向列车牵引定数及计长 (3)8.各项作业时间标准: (3)9.交班要求 (4)三、编制资料 (4)1.接班时的情况 (4)2.车站班计划(见附件六) (5)3.到达解体及转解列车的编组内容(见附件七) (5)4.货场、专用线取送作业计划 (5)四、编制步骤 (5)五、作业结果 (6)附件一兰州西站技术作业表 (8)附件二车站平面图 (9)附件三调车场线路固定用途表 (10)附件四列车编组计划 (11)附件五接班时调车场的结存情况 (13)附件六车站班计划表 (15)附件七待解车列、到达列车及转解车列的编组顺序表 (17)总结 (24)参考文献 (26)一、要求按车站调度员指挥车站作业的要求绘制车站技术作业表,(见附件一)制定阶段计划。
二、车站概况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2.车场本站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布置。
到达场11股道,1~4道办理上行到达及转场;5~8道上、下行到达;9~11道下行到达,超限货物列车接入1,3,5,7,9,11道。
7~11道为办理接入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1~6道禁止通行电力机车及牵引的列车。
出发场17股道,其中X VⅡ道为下行正线。
1道为机车走行线;2道上行到发兼转场;3~7道上行到发;8道为第一牵出线(二调),9道第二牵出线(三调);10~13道办理下行出发,14~16道下行到发。
1~6道、10~16道相邻两线仅限一股道办理超限货物列车,6~10,16~17道间相邻两线可以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行车安装方案设计
行车安装施工方案一、概况由一冶机装、电装公司承建衡钢二连轧工程共有7台行车。
其中在热轧跨(F-G)从东向西依次安装10+10t、50/10t、20+20t行车;在加热炉跨(G-H)安装15/3t行车;在原料跨(H-J)从东向西依次安装30+30t、30+30t、16+16t行车。
热轧跨、加热炉跨行车轨道平面标高17米,跨距37米;原料跨行车轨道平面标高9.5米,跨距31米。
行车为双主梁、单小车结构,安装处屋面结构为钢架结构。
施工实物量为:热轧跨10+10t 桥架:44536kg小车:16260kg总重:66988kg50/10t 桥架:65648kg小车:18852kg总重:94684kg20+20t 桥架:59548kg小车:28465kg总重:94792kg加热炉跨15/3t 桥架:41788kg小车:7830kg总重:57032kg原料跨30+30t (1台) 桥架:53864kg小车:25690kg总重:127100kg(2台) 共重:254200kg16+16t 桥架:48463kg小车:14560kg总重:75112kg七台总重:642808kg 合计需安装安全滑触线共2500m,滑接线支架制作安装约280个。
这几台行车的安装,工期紧,任务重,都在高层作业,因结构平台还没有安装到位,安装时只能搭设临时爬梯和施工平台,安全隐患大,为安全有效的进行施工作业,特制定本方案,指导施工。
二、编制依据(1)厂家提供图纸、资料及使用维修说明书;(2)设计院设计图纸;(3)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标准:a、GB50231-98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b、JBJ31-96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Q/YY06J02.05.08-1990《高强螺栓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JGJ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e、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f、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g、GB50256-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4)一冶衡钢项目经理部的施工部署和总体网络进度计划安排。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
铁路行车组织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对列车的运行进行计划、调度和管理的工作。
它包括列车的编组、行车方案的制定、信号设备的使用以及列车间的协调等方面。
铁路行车组织的目的是确保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设计目标。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理论授课法。
通过讲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对铁路行车组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是实践操作法。
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三是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铁路行车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应对策略。
四是小组讨论法。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让我们来谈一谈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铁路运输的过程和技术要求,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
它可以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它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也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公交行车组织和作业计划
公交⾏车组织和作业计划公交⾏车组织与作业计划第⼀节原则与依据⾏车作业计划是企业营运计划的具体反映,是组织车辆在线路有序、均衡运⾏的⽣产作业计划。
根据客流动态在不同时期的规律性变化,可分为季节、⽉度、平⽇(周⼀~周五)、节⽇、假⽇等⾏车作业计划。
⼀、编制⾏车作业的原则1、掌握客流动态,以最⼤限度的⽅便性和最快的时间,安全地将乘客送到⽬的地。
2、合理配置车辆,不同时段的运能要适应运量的需求。
3、提⾼车辆利⽤率,加快车辆周转,车辆的平均满载程度要符合国家(⾏业)制定的规范标准。
4、组织车辆在线路上有计划、有节奏的均衡运⾏。
5、根据客流动态变化,适时地调整⾏车作业计划,提⾼劳动⽣产率。
6、在不影响营运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安排好职⼯的值勤时间。
⼆、编制⾏车作业计划的主要依据1、客流资料公交客流是乘客在营运线路各个站点通过位置的移动所形成的。
由于客流在时间、⽅向、断⾯上的不同,编制⾏车作业计划所需的客流资料⼀定要尽可能地全⾯,主要包括线路营运时间内各站点上下车,各断⾯的通过量(R),特别是⾼单向⾼断⾯的通过量(R⾼),以及沿线⼤型企业职⼯⼈数、上下班时间,相邻线路的营运情况等等。
所以编制计划前要多到路线的⼀些主要站点驻站调查客流状况,了解相关的营运信息。
2、定额和标准定额和标准是依据客流需求,国家(⾏业)和企业为达到社会服务效果和企业经济效益⽽响应制定的规范标准。
如上海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颁发的《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线路⾏车作业计划编制规范》,详见附件。
(1)满载定额(Φ)平均满载程度,部分城市的管理部门或企业对此都有规定。
上海市交通局规定路线⾼单向⾼断⾯的平均满载程度(⼀⼩时),⾼峰时不⼤于80%,⾮⾼峰时不⼤于60%。
车⾝长7⽶(含7⽶)的轻型客车,按照公安局车辆管理部门核发的⾏驶证上规定的⼈数营运。
(2)⼯时定额班⼯时定额原则上不超过⼀周40⼩时(做五天休⼆天)。
在实际运营中,因路线周转时间,客流量变化状况,在⾏车作业计划中,班⼯时的⼯作⽅式,还有做⼀天休⼀天,做⼆天休⼀天,做三天休⼀天等多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一原始资料
1 D站线路平面图
2 D站的邻接区段技术特征
区段站编组站
(2)列车起停附加时分:
分
货
起
2
=
t,分
货
停
1
=
t;分
客
起
2
=
t,分
客
停
1
=
t
3 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附件2)
4 货物列车到达时刻表及编组内容(附件3)
5 货物列车出发时刻表(附件4)
6 D站的装卸工作任务(附件5)
7 D站的列车编组计划(附件6)
8 D站的各项单项作业时间标准(附件7)
二设计要求
1 确定车站工作量
2 确定车站线路的使用方法
3 计算各种调车作业时间标准
4 确定调车机车台数及分工
5 编制车站技术作业过程
6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
7 确定车站工作指标
8 编制设计说明书
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附件2
货物列车出发时刻表附件4
D站装卸工作量表附件5
D站列车编组计划附件6
D站各种单项作业时间标准(附件7)(1)解体调车作业时间标准
(2)编组调车时间标准
(3)取送调车时间标准
(4)其它作业时间标准
到达技术检查 30分钟 始发技术检查 20分钟 货运检查及整理 15分钟 车号员核对现车 10分钟 到发列车办理票据交接 10分钟
准备发车与发车 8分钟(与检查平行作业3分钟) 调机技检、整备 1.5小时(一次一小时,一次0.5小时) 调车组交接班 0.5小时 调车组吃饭 0.5小时/班 装车工作 2.5小时 卸车工作 2小时 调机等待 2.5小时/每日 调机其它调车作业(整场、临时甩车等) 2小时/每日 占用咽喉道岔 5分钟 调移时间 10分钟 整场时间 10分钟 准备解体 10分钟 挂机车及试风 4分钟
各种作业表示图例
解体时间
调机设备
吃饭时间
整场
无改编中转列车到达解体时间始发编组列车
调移
配置车辆
收集车辆
车辆在编组场集结及满轴编完
附件1 D站平面示意图
区段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绪论
简述车站的位置、性质、设备及主要任务
第二章 确定车站工作量
第一节 编制D 站车流汇总表 第二节 D 站车流分析
第三节 编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第三章 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
一 分工原则
二 计算车站主要线路的容车数 三 车站线路分工方案
第四章 D 站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
第一节 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
1 解体
2 编组
3 取送
第二节 确定D 调车作业及车数量及分工
1 调车工作量
其它作业取送整场调移编解调
∑∑∑∑∑∑∑+++++=t t t t t t t
2 调车作业中断时间
∑∑∑∑∑+++=其它吃饭交接班调车整备
t t t t
t
3 调车机车台数
)1440/(∑∑-=中断调t t M
4 调机分工
第五章 确定D 站技术作业过程
第一节 制定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第二节 制定货车技术作业过程
分钟待送30=t 小时列
集
3=t 第六章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
第一节 日计划图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第二节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 第三节 D 站工作设计分析 第四节 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