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10-11学年《文学概论》期末试题A及答案.doc

10-11学年《文学概论》期末试题A及答案.doc

院、系领导A/B卷审批并签名广州大学2010-2011 学年第2 学期考试卷课程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考试/考查)学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题次―二二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评卷人分数1010203030100评分—、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结构:2.戏剧冲突:3.文学流派:4.浪漫主义:5.文学: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I分)1.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2.孔子谈论文学功能的著名观点是诗、、、。

3.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戏剧分为、、o4.艾布拉姆斯认为,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种关于文学的隐喻,它们是、。

5.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的形象和形态,通过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6.象征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

7.如果说论文的主体是报告者,小说的主体是说故事者,诗歌的主体是自语者,那么散文的主体则是以的姿态出现的。

8.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造与“”有关。

9.诗是用讲究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

10.从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解释什么是文学,中国有“”说,西方有 ""说。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J”)1.衡量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是:①心理②反映③表现④认知⑤审美2.文学形象的基本特点是:①间接性②心象性③符号性④典型性⑤概括性3.关于诗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诗歌是最重要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诗歌都以抒情言志为主流③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最为讲究④中国古代诗学极为推崇意象⑤朱光潜是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4.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类文学观念有:①模仿说②表现说③审美说④实用说⑤客观说5.叙事文本的现象层体现为:①情感的抒发②行动的人物③发展的情节④变换的环境⑤故事的高潮6.巴尔扎克将19世纪的欧洲文学按照风格划分为:①形象文学②观念文学③折中主义的文学④叙事文学⑤抒情文学7.下面观点属于现实主义文论的有:①严格摹写现实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③诗歌是幻想和情感的白热化。

《文学概论》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在魏晋时期,南朝XXX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神学B.文学C.佛学D.诗学2.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

A.表志B.表象C.表情D.表意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A.反映论B.信息论C.意志论D.语言论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

A.象征型B.创意型C.再现型D.表现型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 )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解构主义B.形式主义C.新批评D.结构主义6.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

A.特殊性B.指意性C.随意性D.独创性7.( )是表现正义与罪恶两种气力斗争冲突中前者失利或消灭的戏剧。

A.悲剧B.喜剧C.正剧’ D.悲喜剧8.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首要是( )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B.语言符号C叙述场景D.具体形象9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

A.文学阅读B.贸易炒作C.消费导引D.媒体宣传10.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工具要素,其代价的完成必须通过( )A.媒体宣传B.文学阅读C.商业炒作D.消费导引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博学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12.高雅文明文本是体现常识份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评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20分)1.文学“四要隶”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世界、作品、作家与( )A文化B读者C文采D情感2.唐代出现了(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传奇B话本 C. 志人志怪小说D章回体小说3.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文学流派B作家 C 文学作品 D.文学思潮4.“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5.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6.文学传播的职能包括发表职能、流通职能和()A 艺术职能B检选职能C宣传职能D沟通职能7.以下的艺术形象属于创造性想象的是()A曹操B唐僧C鲁智深D孙悟空8.中国古代的“教化说”与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文学概念的()A表现说B实用说C客观说D独立说9.下面关于创造动机说法正确的是()A创造动机就是创造冲动B创造动机始终指向创作过程本身C创作冲动是一种极其理性的情感D创作动机影响着创作风格10.在广义的文化概念当中,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是()A物质文化B艺术文化C精神文化D制度文化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韵味无穷和( )A. 情景交融B. 虚实相生C. 真实写照D. 感同身受2.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3.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A本质论B创作论C发生发展论D鉴赏论E构成论4.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5.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A物境B事境C情境D意境6.文学形象的主要表现形态()A创作形象B写实形象C抒情形象D怪诞形象7.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A德漠克利特B康德C歌德 D 席勒8.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D 为政治服务9.文学作品的意义结构包括()A语言B形象C意义D本质10.文学作品的包括三种类型,以下文学作品《史记》、《桃花源记》、《等待多戈》分别代表了()A现实性文学B理想型文学C浪漫型文学D象征性文学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含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试题13套含答案

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0002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1. 从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不具有规X引导作用。

T √F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2. 暗示性可以说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03. 文学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04. 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05. 文学媒介产生只有这种媒介才会产生的形象与其意义。

T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6. 文学写作不仅是民族的,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7. 媒介是文学中的次要因素。

T √F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8. 影视文学要把文学语言"翻译"成影视语言,使它们和银幕上的视觉形象发生间接关系。

T √F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9. 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

T √F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10. 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语言使意义得以生成。

T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4;考生得分:4主观题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作品分析题: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D )。

A. 反映论B.信息论C. 意志论D.文化论2.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有开放。

A. 象征B. 蕴藉C. 假设D. 模拟3.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量性、( A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B.表象性C.表情性D.意识性5. ( C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 正剧B.笑剧C. 悲剧D.悲笑剧6.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B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 个体体验B. 意识形态氛围C.拟念读者D.创作过程7.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D )。

A. 文本存在方式B. 人与人的关系C.文本媒介形式D. 社会生活关联域8.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 )。

A. 共鸣B.净化C. 领悟D.欣赏9. 文学写作的两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C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B.贸易运作C.小我创造D.历史归纳10. ( B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B. 消遣娱乐型C. 理性认知型D. 道德教化型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飞宇宙、( AB )和观众。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精选5篇)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精选5篇)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精选5篇)第一篇:文学概论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10分,每题2分)下列属于孔子的诗学观的是()A缘情说B 诗言志C诗赋欲丽D兴观群怨在西方,把审美的文学观念从广义的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是在18世纪完成的,由————作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区分,把诗与绘画、音乐、雕塑等纳入“美的艺术”范畴中()A布洛B华兹华斯C巴托D 歌德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至少包含了说话人、受话人、————、沟通、语境五个要素。

()A语言B文本C言语D文字变形是作家艺术构思中常见的手段之一,下列不属于变形方法的有()A粘合B陌生化C夸张D漫画英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贝尔提出了影响较大的理论是()A心理距离说B情感投射说C有意味的形式D无意识升华二、是非判断题(10 分,每题1分)1人类最早的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产生于公元五世纪的陆机的《文赋》。

()2艺术交往论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主要呈现了主导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特征。

()5文学话语蕴籍特点常常具体地体现在含混和含蓄这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

()6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也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7模仿论是西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文艺理论观念,而中国古代则没有这类艺术反映论的思想。

()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的理论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9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有意获取和无意获取、现实获取和书本获取()10在对待形式问题上,形式主义的理论倾向主要突出地表现在20世纪产生的俄国现实主义、捷克和法国的结构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观念中。

()三、填空题(15分,每空1分)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2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作者、————与读者。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一、概念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1、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

(1分)它包含着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所谓四要素——作品、世界、作者和读者,因而应当有一种通盘的和全面的思索,不能仅仅看到一个而忽略其它。

(3分)不妨说,文学是一种以作品为中心的包含世界、作者和读者等多重环节的社会活动。

(1分)2、在读者阅读时,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发挥作用。

我们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接触媒介的状况,称作媒介优先。

(5分)3、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2分)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2分)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1分)4、二分法是指中国古代和希腊分别出现的一种以有无韵律为标准的文类划分方法。

(5分)5、意象,在人文学科中通常有四类:(1分)一是心理意象,即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二是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意向性设计图像;三是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一切艺术形象的泛称,可简称“形象”;四是观念意象,即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

(4分)6、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

(4分)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

(1分)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10分)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1分)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

(3分)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共鸣: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特有的一种状况,是读者与作品形成强烈心灵感应,或不同读者在同一作品中产生相近心灵感应的现象。

原因。

艺术原因。

情感原因:观念相通、情感经历相似、意志愿望相近等。

共同美。

类型: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及作者灌注丁其中的情感及意义等形成强烈的共鸣,二是指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而产生出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共鸣。

2.文学传播: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丁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流通)。

3.社会历史批评:最常用的批评模式之一。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丁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4.创作个性: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5.意象:表意性的特殊的艺术形象二.简要回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网络文学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文学现象的?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

背景是因特网。

特点有:一.网络创作手段既简便乂多样化。

二.强烈的主观表现和自我实现色彩。

三.独特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1)多媒体、多门类的综合2)超文本化。

四.类型多样。

2.对比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都是直接,明确情感,但现实型:真实、客观、再现,小人物,冷静客观的逼真。

取材丁现实理想型:理想、情感、主观表现,英雄,绚丽多彩的夸张。

取材丁神话。

3.文学言语的审美性表现有哪些?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

4.说说叙事的构成情况。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讲什么),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讲的形式),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如何讲)。

5.抒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1)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09-10.1)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09-10.1)

第 1 页 共 2 页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卷)(2009 -2010 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 文学理论 考试时量 100 分钟系(部) 中文系 专业班级 06小教(1-8班)、07小教 命题教师 凌学东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它的两种典范形态是含蓄和含混。

)2、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 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结果消解了“套版反映”,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

它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4、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4、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下列表格中相应的括号内。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审美关系范畴的是(C)A 、作家路遥有一次在黄土高原上看到一朵盛开的野菊花, 不知不觉中已泪流满面。

B 、贾宝玉和林黛玉细品《西厢记》D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2、文学理论应该具备的品格是(D)A 、指导性和现实性B 、实践性和指导性C 、现实性和价值取向 3、主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文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文学原理的基本概念?A) 文学风格B) 文学主题C) 文学形式D) 文学流派答案:D) 文学流派2.以下哪部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A) 《红楼梦》B) 《鲁滨逊漂流记》C) 《呐喊》D) 《西游记》答案:C) 《呐喊》3.以下哪个是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素?A) 动作B) 语言C) 背景D) 作者答案:A) 动作4.下列哪个不是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A) 文化价值B) 主题观点C) 作者的政治倾向D) 表达方式答案:C) 作者的政治倾向5.下面哪个不是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A) 古典主义 - 《浮士德》B) 浪漫主义 - 《唐吉可德》C) 现实主义 - 《悲惨世界》D) 超现实主义 - 《时间的乌托邦》答案:D) 超现实主义 - 《时间的乌托邦》二、问答题1. 请简述文学主题的概念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文学主题指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主张或情感,是作品的灵魂。

在文学创作中,主题起到引领作品内在结构和表达方式的作用,指导着作者构思情节、塑造人物以及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

一个深刻的主题能够使作品更有内涵和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 什么是文学风格?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答案:文学风格是指作家在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时所形成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和表达特点。

它包括语言的运用、叙事的手法、描写的形象等。

例如,杜甫的诗歌风格以哲理性的思考和真实的写实手法为特点,如《登高》中的“飘飖兮苍茫,落落难久长。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则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致的词语选择见长,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别样浪漫和温情。

3. 简述文学形式对作品表达的影响。

答案:文学形式是指作品的结构、体裁以及特定的表达方式。

它对作品的表达和传达起到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文学形式会要求作家使用不同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和结构安排,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例如,诗歌形式常常通过押韵和节奏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使作品更具有韵律感;而小说形式则可以较为自由地展现多个角色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具有丰富性和细腻性。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B. 形象特征C. 结构特征D. 美感特征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 B.再现说C.体验说 D.表现说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B. 自由语体C. 抒情语体D. 叙事语体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 B.英加登C.荣格 D.弗洛伊德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 B.英加登C.凯塞尔 D.索绪尔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 B.李白C.司空图 D.王昌龄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 B.停顿C.概略 D.减缓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A.格雷马斯 B.康德C.歌德 D.福斯特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 B.人格情操C.创作才能 D.创作个性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的是( )A.刘勰 B.曹丕C.曹植 D.曹操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 B.单一性C.稳定性 D.独创性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 B.十体C.十二体 D.二十四体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 A.刘勰 B.苏轼C.苏辙 D.郑板桥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 B.各种社会现象C.文学作品 D.作家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 B.诗歌C.戏剧 D.散文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B. 结构严谨C. 文学风格D. 语言精练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 B.从抽象到具象C.从具象到具象 D.从抽象到抽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1)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1)

《文学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一、概念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1、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2分)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3分)2、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5分)3、典型人物的共性指典型人物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性,(2分)能概括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生活本质内容。

(3分)4、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2分)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2分)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1分)5、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在由作者写作成而进入读者阅读之前,它的意义还是不完全确定的,期待着读者通过阅读而加以具体化和确定化。

(3分)也就是说,文学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阅读去加以具体化的。

(2分)6、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积累材料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原则及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获得的一种独特感知。

(5分)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 10 分)1、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

(2分)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3)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

(2分)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的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矛盾。

(2分)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的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的条件之一。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多项选择题 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 A. 类型说 B. 个性典型观 C.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D.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E. 阶级论典型说 答案:A^B^D^ 2.我国传统文献中的抒情小品文主要有( ) A. 序 B. 跋 C. 记传 D. 祭文 E. 书信 答案:A^B^C^D^E^ 3.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 ) A. 物质设备 B. 精神方面的文化 C. 语言 D. 社会组织 E. 社会生活 答案:A^B^C^D^ 4.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 文学即博学 参考答案: ABCD 5.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而言有其 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参考答案: ABCDE
• • • • • • • • • • • • • •
19. 人们通常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种,即( ) A. 诗歌、小说、散文、记叙文 B.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C. 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 D.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答案:B 20. 传统叙事作品采取的主要叙述视角是( ) A. 第一人称叙述 B. 第二人称叙述 C. 第三人称叙述 D. 视角变换叙述 答案:C 21.文学意像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 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 A历史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朦胧性 参考答案: D 22.( )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 文学体载。 A诗 B小说 C散文 D剧本 参考答案: A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五个方面:文学活动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文学的通行含义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四、文学与非文学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个诸种观念和表象的系统,它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

(1)指观念、理想、信念、热情、价值观、世界观、宗教、政治哲学、道德证明。

(2)社会群体用来使世界更利于他们所理解的解释框架。

(3)社会意识中构成社会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包括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

(4)伴有某种政治倾向和政治选择的思想体系。

具体指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共产主义等政治思想。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活动,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30.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B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31.“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2020/9/28
3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D )
• C. 第三人称叙述
D. 视角变换叙述
• 答案:C
• 21.文学意像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
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 A历史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朦胧性
• 参考答案: D
• 22.( 文学体载。
)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
• A诗 B小说 C散文 D剧本
• 参考答案: A
• A. 陆机的《文赋》 B. 曹丕的《典论•论文》
• C. 钟嵘的《诗品》 D. 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
• 答案:D
• 5. 下列关于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自然情感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 B. 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
• C. 自然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
• D. 艺术情感的明显特征是私人性
• A. 刘勰
B. 钟嵘
• C. 陆机
D. 杜甫
• 答案:A
• 12. 首先提出“风格即人”的作家是( )
• A. 布瓦洛
B. 布封
• C. 狄更斯
D. 黑格尔
• 答案:B
• 13. 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元素?A. 角色B. 情节C. 背景D. 对白参考答案:B. 情节2.以下哪个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A. 形式主义理论B. 传统派理论C. 社会批评理论D. 表达主义理论参考答案:D. 表达主义理论3.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悲剧论”?A. 亚里士多德B. 弗洛伊德C. 雅各布松D. 笛卡尔参考答案:A. 亚里士多德4.文学要素的“三性统一”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A. 莫言B. 胡适C. 吴晗D. 钱钟书参考答案:C. 吴晗5.以下哪个不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A. 反传统B. 多样性C. 理性思维D. 冷峻原则参考答案:C. 理性思维二、简答题1.什么是文学的形式美和精神美?参考答案:文学的形式美指的是作品在形式上的完美表达,包括艺术形式的运用、语言的优美、结构的紧凑等。

而文学的精神美则是指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性等方面的内在价值,以及作品给读者带来的审美享受和思考的潜力。

2.请简要解释“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参考答案: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提出了对传统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强调对多样性、个体性、相对性和片面性的关注。

其特点包括:对大故事、大理性、大理论的怀疑,注重微观、局部和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对权威、中心和固定身份的反抗,强调个体和边缘群体的存在;对语言和符号的游戏性和多样性的追求;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讽刺和怀疑态度。

三、论述题请阐述“形式主义”和“意识流”在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参考答案:形式主义是一种重视作品内在形式、结构和语言的文学理论,它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自成体系性,并反对将文学作品与其他领域、社会背景等因素混为一谈。

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作品的语言特点、叙事结构、节奏韵律等因素,对于文学创作、阅读和批评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作用。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含答案-吐血整理完成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含答案-吐血整理完成
答:首先,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和深刻的:第一,特定的政治局面会影响到文学的审美价值和审美风格;第二,政治斗争的形式会影响到文学的方向和性质;第三,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所制定和推行的方针政策及统治者的个人好恶,也会影响到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3. 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写真纪实,袒露个性;(2)、题材广泛,以传达感受为中心;(3)、笔法章法灵活,语言富有美感。
期末作业考核
《文学理论研究》
满分100分
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作家内心形象的成熟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答:形象的萌发(常与作家创作冲动的发生相伴随)、形象的孕育(即作家已经萌发的内心形象)、形象的形成(即内心形象在作家头脑中基本完成,定型)三个步骤。
2. 简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4. 简述阅读先见的成因。
答:(1)、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政治态度,表现在阅读活动中,会使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思想政治观点出发而对文学作品做出不同的期待和解读;(2)、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学习钻研等等的影响也会形成个人化的阅读先见;(3)、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民族的审美文化沉淀也是阅读先见得以产生的原因之一。

文学概论课程期末试题B卷及答案

文学概论课程期末试题B卷及答案

文学概论课程期末试题B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下列哪个时期的文学对后世影响最深?A. 先秦时期B. 魏晋时期C. 唐宋时期D. 清代时期2. 下列哪位是唐代最重要的诗人?A. 李白B. 杜牧C. 白居易D. 王之涣3. “青楼十二钗”是哪位作家的作品中的人物?A. 纪晓岚B. 曹雪芹C. 郭沫若D. 鲁迅4. “别有洞天”是哪位作家的作品名?A. 茅盾B. 鲁迅C. 萧红D. 王小波5. 下列哪个是冰心的代表作?A. 《红楼梦》B.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C. 《活着》D. 《天龙八部》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一部作品。

()正确 / 错误2. 《西游记》是一部明代的长篇小说。

()正确 /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形式逐渐成熟,成为了后世文学的重要起点。

魏晋时期,文学开始出现文言小说,如《世说新语》。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2. 请简述近现代文学中“五四运动”对文学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次重大思潮运动。

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传统文学仍然占主导地位,而五四运动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文学家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用现代的思维方式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同时,五四运动也为建立现代文学批评的范式提供了契机,激励了文学批评研究的发展。

四、论述题请从以下两方面分析文学与社会的关系:1. 文学作为社会的反映器。

2. 文学对社会的引导与塑造。

答案:文学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文学作为社会的反映器,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等来展现社会的风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学创作往往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作家们借助文学来表达对社会现象、价值观念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一、概念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
1、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

(1分)它包含着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所谓四要素——作品、世界、作者和读者,因而应当有一种通盘的和全面的思索,不能仅仅看到一个而忽略其它。

(3分)不妨说,文学是一种以作品为中心的包含世界、作者和读者等多重环节的社会活动。

(1分)
2、在读者阅读时,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发挥作用。

我们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接触媒介的状况,称作媒介优先。

(5分)
3、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2分)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2分)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1分)
4、二分法是指中国古代和希腊分别出现的一种以有无韵律为标准的文类划分方法。

(5分)
5、意象,在人文学科中通常有四类:(1分)一是心理意象,即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二是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意向性设计图像;三是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一切艺术形象的泛称,可简称“形象”;四是观念意象,即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

(4分)
6、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

(4分)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

(1分)
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10分)
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1分)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

(3分)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

(3分)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

(3分)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5分)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

(5分)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4分)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2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4分)
4、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5分)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如俄国和挪威在19世纪经济相对落后,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

(5分)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 15 分)
1、一方面,典型性格在典型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这表明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对典型环境发生反作用,这表明典型人物也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分)设想在阿Q的典型环境里,若没有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赵太爷、钱太爷,没有竭力维护旧礼教、“革命”时又迅速戴起“银桃子”的赵秀才,没有不许阿Q革命的假洋鬼子,没有帮地主敲诈勒索的地保,没有赵、钱两家在城里的支柱白举人和把总,就无法造成阿Q屈辱的地位和悲惨的命运。

简单地说,若没有环绕着阿Q的未庄社会,没有阿Q与上述人物的不平等压迫关系,阿Q的性格特征也不会产生,更不会成为典型人物。

(5分)同时,典型环境也是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的,并且把典型人物当作典型环境的中心去描绘,如果失去了这个中心,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一盘散沙,失去存在的依据。

(5分)
2、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5分)创作个性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它制约着风格的形成;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只能通过具体的话语情境表现出来;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之中,是特定文化精神的修辞表达。

(5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区别:在题材上,一为重大事件,一为日常生活;在意境上,一为雄浑壮阔,一为优雅妩媚;在语言上,一为劲健有力,一为婉转曲折;在美感上,一为崇高振奋,一为从容自在;在形态上,一为动态粗犷,一为静态细腻。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