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设备

合集下载

磁共振成像仪的使用流程

磁共振成像仪的使用流程

磁共振成像仪的使用流程

1. 简介

磁共振成像仪(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设备,通过使用强大的磁场

和无害的无线电波,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图像。MRI广泛用于诊断和治

疗各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疾病、肿瘤等。

2. 使用流程

以下是磁共振成像仪的一般使用流程:

2.1. 患者准备

•脱掉所有的金属物品:患者需要脱掉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包括衣物上的金属钮扣、拉链、金属饰品等。因为MRI使用强磁场,金属物品可能被吸引到磁共振机中,并对患者和设备造成伤害。

•做好穿戴准备:患者需要更换为MRI安全的服装,通常是由医院提供的无金属纯棉服装。患者需要保持舒适的状态,避免固定姿势。

2.2. 影像扫描

1.患者进入扫描室:患者被引导进入MRI扫描室,由技术人员协助患

者进行后续操作。

2.定位和躺下:患者被要求躺在特制的扫描床上,并通过帮助定位器辅

助准确定位。

3.放入耳塞:由于MRI扫描会产生噪音,患者需要佩戴耳塞或耳机以

减少噪音对听觉的影响。

4.固定身体位置:患者需要保持身体部位的固定,以确保图像的质量。

5.开始扫描:技术人员根据医生的指示调整仪器参数,并启动扫描过程。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直到扫描过程完成。

2.3. 注意事项

在使用磁共振成像仪之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孕妇禁止进行MRI扫描,特别是在怀孕早期。

•患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心脏瓣膜等医疗装置的患者,需要在进行MRI扫描之前向医生咨询,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任何可能影响扫描结果的情况,如对对比剂过敏等。

•患者需要保持镇定和放松,在整个扫描过程中尽量不动。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保持设备清洁
设备校准: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更换耗材:定期更换设备耗材,如润滑油、过滤器等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操作过程中,严禁将身体任何部位靠近设备
设备运行过程中,严禁打开设备外壳
02
磁共振成像特点: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率、多方位成像
03
磁共振成像应用:医学诊断、科学研究、工业检测等
04
成像原理
01
磁共振成像设备利用磁共振现象产生图像
02
磁共振现象:原子核在外部磁场中吸收和释放能量,产生信号
03
信号处理:通过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图像
04
成像特点:无辐射、高分辨率、多方位成像
设备组成
磁体:产生磁场,使氢原子核产生共振
射频发射器:产生射频脉冲,激发氢原子核产生共振
接收线圈:接收氢原子核产生的共振信号
计算机:处理接收到的共振信号,生成图像
01
02
03
04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外伤等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关节病变、肌肉损伤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病、心包炎等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通过

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得人体组织图像的医学检查技术。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无创伤的全身解剖图像,对病理性变化早期的发现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磁共振成像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将详细介绍MRI设备的工作原理。

首先,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主磁场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和射频系统。主磁场系统是整个设备的核心,产生一个极强的定向磁场,通常为1到3特斯拉。这个磁场可以将人体内的核磁共振信号分离出来。

在主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的水分子和其他核自旋(比如氢原子核)会产生一个差异很小的能级分裂。然后,梯度磁场系统起到定位的作用,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选择性地激发和感应特定区域的核磁共振信号。

接下来,利用射频系统,通过传送一系列射频脉冲激发患者体内的核自旋。这些射频脉冲将导致核自旋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并在脉冲结束后,核自旋会回到基态并释放出能量。这些释放的能量即为核磁共振信号。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MRI图像,必须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针对

性的频率分析和空间编码。频率分析是指将复杂的核磁共振信号转换为频率分量,以获得不同的核磁共振频率信息。而空间编码则是指通过改变梯度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对核磁共振信号在空间上进行编码。

最后,通过一系列计算和图像重建算法,将获得的核磁共振信号转换为高质量的图像。这些算法包括傅里叶变换、滤波、插值和二维重建等步骤,以达到优化图像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主磁场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和射频系统的协同作用。通过产生一个高强度的定向磁场、改变梯度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利用射频脉冲激发和感应核磁共振信号,并通过频率分析和空间编码,最终获得高质量的MRI图像。这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医学诊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通过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得人体组织图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无辐射的全身解剖图像,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继续介绍MRI设备的工作原理的相关内容。

磁共振成像设备教案

磁共振成像设备教案

磁共振成像设备教案

简介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产生详细的身体结构和组织信息。MRI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用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本教案将介绍MRI设备的原理、操作和安全事项。

1. MRI设备原理

MRI设备基于核磁共振原理工作。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下吸收外加无线电波而发生共振的现象。MRI设备通过创建一个强大的恒定磁场,使人体内的原子核取向于该磁场。然后,设备会产生一系列无线电波脉冲,激发和检测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根据这些信号,计算机可以生成详细的图像。

2. MRI设备组成

MRI设备主要由以下组件组成:

2.1 主磁体

主磁体是MRI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产生恒定的强大磁场。主磁体通常由超导体制成,需要冷却至极低温度才能保持超导状态。主磁体的强度通常以特斯拉(Tesla,T)为单位进行描述,例如1.5T、3.0T等。

2.2 梯度线圈

梯度线圈是用于产生空间梯度磁场的部件。通过改变梯度线圈的电流,可以使得磁场的强度在空间上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定位和空间解析度的控制。

2.3 高频线圈

高频线圈用于产生无线电波脉冲,激发和接收原子核的共振信号。高频线圈与被检查者的身体部位紧密接触以提高信号强度和图像质量。

2.4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MRI设备的各个组件,并处理和生成图像。操作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界面来设置扫描参数、观察图像和存储数据。

3. MRI设备操作步骤

磁共振成像设备简介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简介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

磁共振成像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特点与优势•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市场与发展趋势•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建议

01

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

磁场与射频脉冲

在强磁场中,原子核发生能级分裂,射频脉冲激发后,原子核发生跃迁并发出共振信号。

空间编码与图像重建

通过梯度磁场进行空间编码,获取共振信号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

核磁共振现象

利用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通过观察共振信号进行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

03技术进步与普及

随着科技进步,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优化,分辨率和速度大幅提升,逐渐成为临床重要检查手段。

01早期探索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的磁性,奠定了核磁共振的理论基础。

02第一台磁共振成像仪

1970年代,第一台磁共振成像仪问世,开启了医学影像学的新篇章。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用于检测病变、肿瘤、血管疾病等,对某些疾病具有早期发现和

诊断价值。

医学诊断

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功能和代谢过程,为疾病机制探索提供支持。

科研领域

如工业检测、材料科学等,应用范围较广。

其他领域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

02

磁共振成像设备组成及工

作原理

磁体系统

射频系统

计算机系统

冷却系统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组成

01

02

03

04

包括主磁场和梯度磁场,主磁场产生强大的磁场,梯度磁场

则用于定位和导航。

产生并发送射频脉冲,同时接收并处理从组织中返回的射频

信号。

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

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防止过

热。

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具有自旋磁矩,会在主磁场中产生不同的能级。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于医学诊断的非侵入性扫描技术,它利用磁共振原理,通过对人体组织的磁性物质的成像进行分析,得出病灶位置和病理变化的信息。下面将详细介绍MRI设备的工作原理。

MRI设备主要由主磁场系统、梯度线圈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1. 主磁场系统

主磁场系统是MRI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一个超导磁体构成。这个超导磁体能产生一个稳定的高强度磁场,通常是1.5T或3T。这个磁场可以将人体内的水和脂肪等有机分子的原子核(如氢核、氧核等)原子核自旋取向,从而为后续成像提供必要的条件。

2. 梯度线圈系统

梯度线圈系统由三个互相垂直的线圈组成,即横向、纵向和轴向梯度线圈。这些线圈的作用是产生稳定强度和变化频率的梯度磁场,用于在空间上定位图像中不同的区域。梯度线圈系统的变化频率决定了成像的分辨率,变化强度决定了成像的对比度。

3. 射频系统

射频系统由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组成,它的作用是产生高频电磁场和接收返回的信号。在成像过程中,射频系统会向人体内部提供一个高频脉冲电磁场,导致人体内的原子核自旋发生能

级跃迁。原子核回到基态时,会发送出一个特定的信号,通过接收线圈接收并传回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4.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MRI设备的控制中心,它负责控制整个设备的

运行、数据采集、图像重建和存储。在成像过程中,计算机会通过梯度线圈和射频线圈产生的信号,对人体内部的原子核进行测量和记录。然后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图像处理算法,生成最终的MRI图像。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通用技术条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而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磁共振级别

磁共振级别

磁共振级别

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它通过利用原子核的自旋磁矩,以及在磁场中的物理特性,来生成详细的影像。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级别通常是根据磁场强度来划分的。较常见的磁共振设备级别有以下几种:

1. 低场磁共振(Low-field MRI):磁场强度在0.1 - 0.3特斯拉(Tesla)范围内。低场磁共振设备相对便宜,适用于一些简

单的成像需求,例如关节成像。

2. 中场磁共振(Mid-field MRI):磁场强度在0.5 - 1.0特斯拉

范围内。中场磁共振设备相对较常见,广泛用于常规医学成像。

3. 高场磁共振(High-field MRI):磁场强度在1.5 - 3.0特斯

拉范围内。高场磁共振设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可以显示更细微的解剖结构,适用于更精确的临床诊断和研究。

4. 超高场磁共振(Ultra-high-field MRI):磁场强度超过3.0

特斯拉。这种级别的设备相对较少,但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研究和实验目的,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级别的磁共振设备在成像质量、分辨率、扫描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设备级别应根据临床需求和病人情况来决定。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共振设备的级别也在不断提高。

2024年磁共振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磁共振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磁共振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引言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设备技术,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磁共振设备市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增加而持续发展壮大。本文将对2024年磁共振设备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内容。

市场规模

磁共振设备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球磁共振设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1.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创

新,磁共振设备在人体解剖学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群体对医疗

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磁共振设备在老年人的慢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磁共振设备市场在老年人群体中需求旺盛。

3.新兴市场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在医疗设备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新兴市

场的需求成为磁共振设备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市场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磁共振设备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1.高性能磁共振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

服务的要求提高,高性能磁共振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性能磁共振设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准确的诊断能力,能够满足更加复杂的医学需求。

2.移动磁共振设备的兴起:移动磁共振设备在许多场景中具有便利性和灵

活性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选择采购移动磁共振设备。移动磁共振设备可以满足偏远地区和紧急救护场景中的诊断需求。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考古学:用于研究古代文物和遗址
C
B
A
D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展
技术进步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设备,发展到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设备,再到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
01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技术进步:从最初的二维成像技术,发展到三维成像技术,再到四维成像技术。
02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医学领域,发展到工业领域,再到科研领域。
4
设备组成
主磁体:产生强磁场,使氢原子核产生磁共振
梯度线圈:产生梯度磁场,用于定位和选择成像区域
射频线圈:产生射频脉冲,激发氢原子核产生磁共振信号
接收线圈:接收磁共振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显示磁共振图像
冷却系统:为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防止过热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
医学诊断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原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展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优缺点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原理
磁共振现象
磁共振现象是原子核在外部磁场中吸收和释放能量,产生共振现象。
1
磁共振成像设备利用磁共振现象,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和方向,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设备使用说明书

磁共振成像设备使用说明书

磁共振成像设备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本使用说明书旨在为用户提供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能。请用户在操作设备之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二、设备介绍

1. 设备型号:磁共振成像设备(以下简称MRI设备)

2. 设备外观:MRI设备为大型机器,由磁体、控制台、操纵台等组成。

3. 设备功能:MRI设备用于通过探测被测体内的磁共振信号,生成高质量的图像,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三、操作准备

1. 设备环境:MRI设备应放置在室内,远离电磁干扰源。设备周围的空间应保持干燥、洁净,并确保有良好的通风。

2. 供电要求:MRI设备应接入稳定的电源,并使用接地插头,确保电源稳定和设备安全。

3. 设备冷却:MRI设备的磁体处于超导状态,需要定期进行冷却。请确保冷却系统正常运行,并遵循设备的冷却要求。

四、操作步骤

1. 操作人员准备:操作人员应穿着适当的防护服,并佩戴无磁性物

质制成的防护用具,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图像质量。

2. 患者准备:将患者放置在设备中心,遵循医疗流程,确认患者身

体状况适合进行MRI扫描。

3. 设备打开:按照设备启动顺序,依次启动磁体、控制台和操纵台,并确保各部位正常工作。

4. 扫描参数设置: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扫描

参数,如扫描区域、扫描层数、重建间隔等。

5. 执行扫描:确认扫描参数设置无误后,将患者送入设备中心,根

据设备操作界面的指示,执行相应的扫描过程。

6. 图像保存和传输: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保存至指定位置,并及时

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后续处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十大品牌

磁共振成像设备十大品牌

04
品牌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分析
排名第一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分析
品牌名称:GE医疗
市场占有率:25%
竞争力分析:GE医疗在磁共振成像设备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其产 品线完整,技术先进,服务优良,深受广大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信赖。此外,GE医疗还注重 创新和研发,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市场份额
Siemens在全球磁共振成像设备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其产品质量和性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排名第三的品牌介绍
01
品牌名称
GE Healthcare
02 03
特点
GE Healthcare是全球知名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其磁共振 成像设备在市场上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GE Healthcare 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和高质量成像 等特点,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03
品牌技术特点及优势
排名第一的品牌技术特点及优势
01
02
03
技术领先
该品牌在磁共振成像技术 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拥有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 。
高端设备
主要生产高端磁共振成像 设备,具有高分辨率、高 灵敏度和高速度等优点。
广泛应用
产品广泛应用于医学、科 研和工业等领域,满足不 同客户的需求。
排名第二的品牌技术特点及优势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磁共振成像设备介绍

1. 概述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对人体或物体进行成像的无创检查技术。它能够提供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诊断疾病和观察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价值。磁共振成像设备是实现MRI检查的关键设备,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2.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组成

磁共振成像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1. 主磁体

主磁体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它产生强大的静态磁场,用于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定向和扩散。主磁体通常采用超导磁体或永磁体。超导磁体利用超导材料在极低温下产生极强的磁场,能够提供更稳定和均匀的磁场质量。永磁体则是通过特殊磁材制造的,相对于超导磁体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更小的体积。

2.2. 梯度线圈

梯度线圈用于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产生梯度磁场,通过改变梯度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可以对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从而实现对物体内部结构的定位和分辨。

2.3. RF线圈

RF线圈是用于向被检体中输入射频信号以及接收磁共振信号的设备。它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产生高频的交变电磁场,激发被检体内部的磁共振信号。

2.4. 接收器

接收器用于接收从被检体中采集到的磁共振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一步处理。接收器通常包括信号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

2.5. 控制与处理系统

控制与处理系统负责操纵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各部分,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重建。它通常由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能够实现图像采集、重建和显示。

3.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原理与操作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原理与操作

图像后处理与报告生成
01
图像后处理
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如去噪、增强、重建等,以改善
图像质量。
02
图像分析
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如测量病灶大小、观察组织结构等。
03
报告生成
根据图像分析结果,生成诊断报告,包括检查部位、所见异常、诊断意
见等。同时,将相关图像和报告存储在PACS系统中,以便后续查阅和
磁场强度
通常使用特斯拉(T)作 为单位来衡量,临床常用 场强为1.5T和3.0T。
均匀性
主磁场需具备高度均匀性 ,以确保成像质量。
梯度磁场系统
梯度线圈
用于产生梯度磁场,实现 空间定位。
梯度控制器
控制梯度线圈的电流,以 产生所需的梯度磁场。
梯度场强和切换率
影响成像速度和空间分辨 率。
射频脉冲发射与接收系统
磁场中具百度文库磁矩。
02
共振条件
当外加射频脉冲的频率与原子 核自旋进动频率相同时,原子 核发生共振,吸收能量并改变
自旋状态。
03
宏观表现
大量原子核同时发生共振时, 会在宏观上产生可检测的磁化
矢量变化。
弛豫过程与信号产生
03
弛豫过程
信号产生
信号特点
共振后,原子核从高能态恢复到低能态的 过程称为弛豫,包括纵向弛豫(T1弛豫 )和横向弛豫(T2弛豫)。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原子核磁共振现象,产生清晰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本文将介绍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磁共振成像原理概述

磁共振成像原理是基于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该现象主要表现在原子核具有自旋(Spin)和磁矩(Magnetic Moment)。当原子核处于外加磁场中时,它们的自旋会朝向最低能级,产生一个宏观磁矩。当外加的磁场不再作用时,原子核磁矩会根据其特定旋转频率在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

二、磁共振成像过程

1. 磁共振成像设备

磁共振成像设备由主磁场、梯度磁场和射频场等部分组成。主磁场是指静态磁场,它的方向对应于人体内的磁场方向,梯度磁场是为了获取不同位置信号的,而射频场则用于激发和探测信号。

2. 激发信号

激发信号是指通过射频场作用于人体,导致原子核产生能量吸收,从而进入共振状态。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的共振频率非常接近,当它们在相同频率附近时,就会激发共振信号。

3. 探测信号

在激发信号的作用下,原子核进入共振状态后,会释放出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通过射频场感应,转化为电信号传送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计算机将这些信号整理并还原成人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三、磁共振成像的医学应用

1. 诊断功能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检测各种

疾病,如脑部肿瘤、心脏病、骨关节疾病等,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范

围和性质。相比其他成像技术,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提

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磁共振成像设备

磁共振成像设备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用于提供组织化学成分的数据信 息。
临床应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 2. 对心脏大血管系统的诊断 3. 对头、颈部来自百度文库诊断 4. 对肌肉、关节系统的检查 5. 用于纵隔、腹腔、盆腔实质器官的检查 6. 对乳腺的诊察

➢ 处理器 ➢ 重建内存 ➢ 重建速度
核磁共振设备的工作原理
• 将人体置于外加磁场中; • 用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 • 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发出电信号,并被体外的接
受器收录; • 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概念
• (一)核自旋和磁矩
• 原子由原子核及其周围绕行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 子和质子组成,统称为核子。
入者等慎用; 4. 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像; 5.定量诊断困难
MRI设备与其它影像设备相比较
1. 无电离辐射危害 2. 多参数成像,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3. 高对比度成像 4. MRI设备具有任意方向断层的能力 5. 无需使用对比剂,可直接显示心脏和血管结构 6. 无骨尾影干扰,后颅凹病变可清晰可辨 7. 可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医疗器械概论
磁共振成像设备
MRI目前核磁共振成像仪已成为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 ,对人体无辐射 作用,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参数成像,多序列扫描,多剖面图像, 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医学影像信息,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11年,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 提出核型结构:原子核集中全部正电荷 及大部分质量。汤普森证实了核外电子 的存在。
• 1913年,玻尔把量子概念应用于原子系 统。斯特恩建立测量磁偶极子运动的装 置。
7
先驱者
• 1924年,泡利认为原子核中存在着角动量和 核磁矩,可能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相互耦合 的结果,提出核磁共振一词,拉比设计和完 成世界上第一个核磁共振实验。
3D FMRI of Auditory Cortex
18
发展及趋势
• 脑磁图
–脑磁图是通过测定脑血流所产生的磁场变化 用以标测皮质脑功能状态的新技术。
• 磁共振淋巴造影
–磁共振淋巴造影是通过皮下注射超顺磁性造 影剂,以产生阴性对比的新技术。
19
发展及趋势
• 磁共振氧测量技术
–磁共振氧测量是运用MRI方法测定氧张力和 与氧合作用相关参数的新技术。
• In 1991, Richard Ernst was rewarded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pulsed Fourier Transform NMR and MRI with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2
发展及趋势
• 1976年Peter Mansfield首次报导了活人体 图像;
• 1946年,布洛赫及其合作者在斯坦福 大学做了水的核磁共振实验。
9
• 1946年,珀塞尔及其同事在哈佛大学进行 了石腊的核磁共振实验。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富有想象力的物 理学家和内科医生。1988年获里根颁赠的 国家技术勋章。
• 1971年,达马迪安(Raymond Damadian)发现正 常组织与恶性组织的NMR信号明显不同。
–单一的超极化气体3He的密度图像对显示慢 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特别有效。
22
发展及趋势
• 预极化MR成像
–通常情况下低场阻抗MR能提供的图像信噪 比很差,如果自旋极化在瞬间可达到较高值, 则可在低场磁体上实现高场磁体所具备的图 像信噪比,这种概念命题预极化MRI。
–由于磁体不需要很均匀,因而可采用便宜的 电磁体。
速度的方法 • 了解MRI的成像序列及其诊断特点 • 熟悉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2
本章学习提示(direction)
• 参考书(references):
–《医学影像设备》 –《磁共振原理》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诊断数字影像技术》 –《数字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入门》 –《医学影像物理学 》
百度文库
15
发展及趋势
• 磁共振显微成像(MRM)
–磁共振显微成像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以产生显 微镜观察水平上的MR信号图像的一种专门 技术。
–活体MRM,可用于对小动物的基础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及药物的筛检和毒理学研究, MRM在植物生理、病理以及材料科学中的 应用也较广泛。通过与组织标本的对照,磁 共振组织学成像的一些应用新领域正在不断 拓展。
• There is a low energy configuration or state where the poles are aligned N-S-N-S
• and a high energy state N-N-S-S.
31
磁共振物理基础
磁32 共振物理基础
Transitions
• This particle can undergo a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wo energy states by the absorption of a photon. The energy of this photon must exactly match the energ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tates. The energy, E, of a photon is related to its frequency, ƒ, by Plank's constant (h = 6.626x10-34 J s). • E=hƒ
• 1977年描述了手与胸部图像。
13
发展及趋势
• 1978年报导了头和腹部图像 • 超导全身成像仪发明后,迅速认识到MR
系统能够产生好的软组织对比,优于其 它成像技术
14
发展及趋势
• 1983年,MR的硬件及软件的改进,已经 可以获得全身成像系统产生小于1mm的 空间分辨率,总成像时间仅数分钟的高 对比图像
1
本章学习提示(direction)
• [目的要求] • 了解磁共振现象及其发展过程与未来技术的进展趋势 • 掌握磁共振的物理原理及空间定位的主要基本原理 • 掌握磁共振设备的主要构成部件及其成像工作原理 • 掌握磁共振各部件的性能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 掌握磁共振各成像参数的优化原则和提高磁共振检查
16
发展及趋势
• 磁共振实时成像
–MR实时成像是在MR快速和超快速成像技术基础 上发展而来的其发展适应了当今微创外科和要求, 便利MR介入成为可能。
• GE公司开发的双子星结构,其磁体纵向平行排 列,中间“裂隙”方便介入操作
17
发展及趋势
• 磁共振功能成像
–磁共振功能成像是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 而兴趣的成像新领域,是相对于形态学诊断 而言的。包括弥散、灌注加权成像、皮质功 能定位及MR波谱成像等。
3
思考题(problem)
• 1 共振的本质是什么? • 2 MR医学成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 3 射频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发生作用?
4
引言
•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根据生物体磁性核(氢 核)在磁场中的表现特性成像的高新技术。
• 磁共振成像设备是磁体技术、超导技术、 低温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相关技 术发展的综合体现。
23
MRI Timeline
• 1946 MR phenomenon - Bloch & Purcell • 1952 Nobel Prize - Bloch & Purcell • 1960 NMR developed as analytical tool • 1972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 1973 Backprojection MRI - Lauterbur • 1975 Fourier Imaging - Ernst • 1980 MRI demonstrated - Edelstein • 1986 Gradient Echo Imaging 、NMR Microscope • 1988 Angiography - Dumoulin • 1989 Echo-Planar Imaging • 1991 Nobel Prize - Ernst • 1994 Hyperpolarized 129Xe Imaging
• For hydrogen, = 42.58 MHz / T.
28
磁共振物理基础
磁化 (magnetization) 前后的原子核
➢ 核的磁矩按照布郎 运动原理随机取向
29
磁共振物理基础
静止磁场内,这些磁偶极子倾向于与使用的 磁场顺向平行或逆向平行取向排列
30
磁共振物理基础
• 低能级(energy level)方向排列较高能级方向略 占优势,产生沿外磁场方向排列的净磁化。
• Felix Bloch and Edward Purcell, both of whom were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1952, discovered the magnetic resonance phenomenon independently in 1946.
10
• 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物理学家,1988年和达 马迪安一起获里根颁赠的国家技术勋章。
• 1973年,Lauterbur改良了频谱仪,在磁场内形 成线性变化的梯度,提供空间编码信号。首次进 行了不均匀物体(两试管水)的磁共振成像。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first demonstrated on small test tube samples that same year by Paul Lauterbur
图中磁矩(magnetic vector ,μ)表示其大 小及方向 • Think of the spin of this proton as a magnetic moment vector, causing the proton to behave like a tiny magnet with a north and south pole.
• 1920年,斯特恩和盖拉赫发现,当原子束通 过不均匀磁场时,相对于磁场的取向而偏转
• 1930年,该二人观测到十分微弱的核磁矩。 • 1937年,拉瑟里尤和舒伯尼科用传统的方法
测出氢的核磁矩值,被认为的最早发现核磁 现象的人。
8
先驱者
• Bloch及Purcell分别同时(1946年)检测到 大块物质内核磁共振吸收,更清楚地阐述 了原子核自旋(Spin)的存在,为此,他们共 同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4
磁共振物理基础
• 核的磁性(nuclear magnetsm)
–带有不对称电荷 (electric charge)分布 的粒子的自旋(spin), 感应(interaction)产生 符合右手螺旋定则的磁 场(megnetic field),
25
磁共振物理基础
具有磁矩的快速自旋核可以看成为极小磁棒,
–采用相位对比MR成像序列,运用环状运动编 码梯度对某物体内不断传播的听力内剪波的 空间分布进行成像的技术,可用来评价人体 骨骼肌的机械特性及人脑灰、白质的弹性系 数。
21
发展及趋势
• 超极化气体MR成像
–是指通过吸入碱性金属粉末与惰性气体的混 合物如铷和3He或129Xe以显著地增强磁化, 即达到超极化,然后进行MRI检查的新技术。
–对脱氧血红蛋白所致磁场不均进行测定,以 获得脱氧血红蛋白浓度,从而推算出其氧合 状态。
20
• 心脏和血管成像
–MR血管成像最初是应用流动血液的内在对比, 近年提出造影剂增强三维扫描成像技术,目 前已能在屏气时完成感兴趣区血管成像,成 像时间与造影剂到达感兴趣的血循环时间相 吻合。
• 磁共振弹性成像
26
磁共振物理基础
27
磁共振物理基础
Properties of Spin
• When placed in a magnetic field of strength B, a particle with a net spin can absorb a photon of frequency ƒ. The frequency depends on the gyromagnetic ratio , of the particle. • ƒ= B
• In 1971 Raymond Damadian showed that the nuclear magnetic relaxation times of tissues and tumors differed, thus motivating scientists to consider magnetic resonance for the detection of disease.
• 1973年,与劳特伯几乎同时、但又分别独立地发 表磁共振成像论文的还有英国诺丁汉 (Nottingham)大学的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 等学者,均认识到线性梯度场获取核磁共振的空 间分辨率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11
• In 1975 Richard Ernst propos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ing phase and frequency encoding, and the Fourier Transform.
5
引言
• 磁共振原理最初主要用于测量物质的物 理和化学特性,确定分子结构,进行生 化和代谢过程的研究。
• 目前,磁共振成像以其丰富的影像信息、 任意的几何参数、灵活的技术参数来满 足不同的诊断需要而成为重要的影像检 查手段。
6
先驱者
• 1905年,爱因斯坦的质能联系定律 (E=mc2 )说明了质量和能量的同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