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说课稿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说课稿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你们好。我的说课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球表面地形形成的原因,即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火山和地震,主要通过事例介绍了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主要介绍地震和火山形成的原因,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较浓厚,相信火山和地震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来说一下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地形有个大概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困难在于理解地球内部运动的知识。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火山和地震来改变地形,发展对地球地形变化的成因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理解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
3.知道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
科学能力:
1.学会阅读资料并分析来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的。
2.能利用实验材料,小组合作模拟板块运动实验。
科学态度:
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养成遇到灾害时沉着冷静的态度,形成探究自然现象的热情和兴趣。
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3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了地壳的组成及运动。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地震现象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本课重点聚焦“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呢”三个问题,按照“由内部原因到外部现象,再回归生活实际”的顺序安排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地壳运动”的理解,为解释“弯曲岩石”的现象找到更为充分的依据。【学情分析】
地震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对于地震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并且知道它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认知基础。但是,学生对于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导致地形地貌的具体变化并不是非常清楚。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认识到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思维: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探究实践:运用观察、模拟实验、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证据,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态度责任: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具有珍爱生命的情感。
新星小学 科学学科 李广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3.通过模拟实验认识理解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教学准备】
1.学生小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毛巾、报纸、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等。
2.教师演示准备: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和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所认识的地球上的一些地形(及其特点)。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也在不断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呢?(板书:“?引起的地形变化”)今天我们一起去探讨和研究“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
2.回忆最近几年地形的特大变化有哪些?(生提出“5.12”地震)由此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各大板块是不断移动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 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运动效果 地壳受挤压形成山脉和谷底,地壳受拉张形成裂谷。挤压和拉张使地 壳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海陆变迁。
• 板块碰撞实例
新知探究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新知探究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新知探究
地壳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如火山和地 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慢慢地抬升一样缓慢而 不容易被人察觉。
新知探究
小结: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
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 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
新知探究
• 五大连池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内部结构
地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核
地壳
地震发生在地壳 这一部分
新知探究
地壳
地幔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新知探究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理是一个整体, 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 板块。
• 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新知探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推测
实验结论
图书 把图书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板块的 变化。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地球的结构》教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2课地球的结构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探索与研讨探索:地球的结构
1.讲解:(教学提示: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探索
与研讨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设计意图】让小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自主探究4
个活动,帮助学生对地球结构建立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地壳运动,为
后面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做好充分准备。
3.展示:课件展示研讨主题。
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探索与研讨【设计意图】3个研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主要研究的几个内容。当学生能够运用前面了解到的现象来支持自己的答案或观点时,说明他们对地壳运动有了充分的理解。
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地运动。
2.拓展:地壳运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那么,它们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
设计
2.2地球的结构
教学反思
本课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教学时,首先展示了一个岩浆涌动的火山口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无限猜测与遐想,此时提问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并且与前面的学习内容建立起联系,体现了单元内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强烈好奇心。然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
整体”的顺序安排了4个活动,分别是整体认识地球结构、具体了解地壳的组成、了解地壳的运动和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帮助学生对地球结构建立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地壳运动,为后面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做好了充分准备。最后,通过对3个问题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主要研究的几个内容,既丰富和完善了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实践能力。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特别是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是很清楚,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过程与方法: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三、【教学重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四、【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五、【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板块平移学具等。
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下面我们
一齐来欣赏一些地形的图片。(播放地形的图片),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那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地形的变化呢?(板书:引起地形的变化)(意图:通过复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设计地形地貌会不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为下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做了一个铺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班级:姓名:得分:
知识点梳理:
1.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2.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因此,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4.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5.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浅。
6.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7.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8.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9.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10.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11.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如蓝色一般表示海洋或湖泊;绿色表示平原或低地。
12.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
一、填空题。
1.地球上()面积比()面积大。
2.我国西部多(),东部多()。
3.在地形图上,蓝色一般表示(),绿色表示()。
4.地球表面有()、()、()、()和()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5.我国地形主要有()、()、()、()、()。其中分布最
广面积最大的是()。
6.我国的地形()高()低,西部多(),东部多(),呈()状分布。
7.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二、判断题。
8.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9.在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地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评课记录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听评课记录
1. 这节课整体思路清晰,注重本节课与前后两节课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单元知识系统的建立。
2.这节课比较抽象,胡老师充分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将地球内部运动和火山、地震的过程形象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3.利用小组评价表及时有效的对每个小组进行,小组评价表是整个课堂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
4.问题设置层层递进,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5.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几处视频,丰富学生对地形的认识。课件制作精良,可见花了一番心思。
6.我觉得这节课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胡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媒体资料,包括发生在周围的地震、火山喷发的情景;地震、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过程等资料,很好地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引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操作材料,让学生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
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第2课《地球的结构》教案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第2课《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地球的结构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五
学习目标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类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4.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5.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6.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地完成制作任务。
7.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便利。
重点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难点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经常从电视或新闻报道中看到有关火
山喷发、地震的新闻。火山喷发时,有大量岩浆从火山口涌
出,它们来自地球内部。地震时地动山摇、地表裂开、房屋
倒塌,这些能量来自地球内部。除了火山和地震,有些地方
还会从地下涌出温泉(地热现象),甚至挖出煤和石油等,说
明地下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和炽热
岩浆来自地球的内部,这说明了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很
大。科学家为了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尝试过钻孔的方法,
但是钻到14千米依然是坚硬的岩石层。后来,又尝试通过
地震和核试验产生的地震波推测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初步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班级:姓名:得分:
知识点梳理:
1.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2.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因此,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4.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5.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浅。
6.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7.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8.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9.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10.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11.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如蓝色一般表示海洋或湖泊;绿色表示平原或低地。
12.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11分钟)
一、填空题。
1.地球上()面积比()面积大。
2.我国西部多(),东部多()。
3.在地形图上,蓝色一般表示(),绿色表示()。
4.地球表面有()、()、()、()和()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5.我国地形主要有()、()、()、()、()。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6.我国的地形()高()低,西部多(),东部多(),呈()状分布。
7.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二、判断题。
8.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9.在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地形。()
10.丘陵的地形地势较高,海拔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科学五上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 通过沉积实验能发现土壤里有空气,还 能发现土壤里有少许的小石子,有沙粒, 以及很细、粘滑的黏土。它们分层沉积 说明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其轻重也是不 一样的。
单元活动说明及建议
—《土壤的成分》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实验, 把用秒表测快慢作为正式要求,目测作为 替代要求。怎样增加垫圈提示更清楚。实 验后的思考增加了方法上的培养。
单元活动说明及建议—
关注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 地球的内力和外力在改变地球地形地貌 的同时,有时会带来自然灾害。
• 人类活动在改变地形地貌的同时,会加 剧或减少这种自然灾害。
地表的地形 地貌的改变
地球的外力 和内力
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
本单元教学重点
▪ 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
• 要收集能反映比较典型的常见地形 地貌的照片。
• 要描述和归纳平原、山地等常见地 形地貌的特点。(地势的高低、不 同的组合)
• 要指导如何看地形图,教师进行适 当地启发,帮助学生较好地描述 。
• 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活动说明和建议—收集、阅读、 交流资料
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去过 的一些印象深刻的地方的地 形特点,并带来照片和大家 一起分享,在此基础上师生 共同总结出平原、山地等地 形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探究形式是多样的,不但有实验探究,也有理论探究。理论探究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都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改教材中有关宇宙地理知识大都属于理论探究型的教材。因此在本次教研主题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科学概念的指导下。我对《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这一教材集中做了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这一课的理论探究中需要形成哪些科学概念
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因为教学参考书中有明确的陈述: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海沟等地形地貌。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当然这课中的科学概念又何止这些。
二、确定理论探究的主题活动
理论探究虽说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学生观察、动手实验活动,但却不能流失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因此教学中应当有学生的理论探究的主题活动。纵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而第二部分:地球内部的运动有怎样的主题探究活动,令我深思。慢慢的教材中的两幅照片及文字注解走进了我的思考。教材中第一幅照片:喜马拉雅山。文字注解: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教材中第二幅照片:东非大裂谷。文字注解: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拉张形成的断裂谷。这是两个典型事例都是用来说明地球内部的运动导致地球地表地形的缓慢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课件
火山和地震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幔
地核
地壳 地震发生在地 壳这一部分
新课探究 地壳
地幔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新课探究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理是 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 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新课探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推测
实验结论
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图书
把图书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 观察板块的变化。 板块的碰撞会使地表发生改变, 产生新的地形地貌。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板块运动视频
新课探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推测
实验结论
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图书 把图书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 观察板块的变化。 板块的碰撞会使地表发生改变, 产生新的地形地貌。 板块的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 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家庭作业 了解我们家乡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 观察地形图 地形特征
第三单元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激趣导入 火山
一个大山包,平时 静悄悄,一旦发了 怒,喷火又咆哮。
晨起坡前留雨迹, 日出池上水无痕 。
地震
激趣导入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火山
和
地震
新课探究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及修改说明
教学设计修改及说明
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励大家多说的同时为大家营造一个比较安静的讨论学习氛围。3.学生自己公开评价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学生做模拟实验环节。让大家认真、
安静、有序的
做实验。教学过程观
察与记录
手机拍照、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
过程的评价量表。
方便教师快速、有效的组织管理课
堂,以及日后的班级量化管理。
小组探究合作量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含作业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材简析】
《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从内容编排上分为四大部分:
第1课,大致地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第2课,概略地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第3~7课,探究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
第8课,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旨在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本课在最后部分涉及到“外部力量”的因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近年来地震频发,让学生对地震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学生则缺乏认识。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难以察觉,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思维特点,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科版
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下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使土地流失,改变环境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过程与方法:
1.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以实验现象作为证据,表达“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用实验现象和结论推测自然界中的黄土高原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黄河水黄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化作用、流水的作用对土地的侵蚀现象,以及学生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和设计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的实验方案。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判断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但是这种判断是一种基于想象的猜测,具体在侵蚀过程中,是如何影响的,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有哪些方法可以用理性的和明确的方法获得验证,学生还是不能明白的。所以本课教学强调哪些现象能证明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和在具体描述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严谨的科学论述和判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明确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教学难点:解释黄土高原土地背后和黄河水黄的原因。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
课前交流实验方案,并让学生再次修改完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101教学PPT3D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通过图片复习几种典型的地形地貌。思考:这些地形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形成后是不是永远不变的?
2.学生阅读幻灯提供的资料,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认识火山和地震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剧烈变化。
3.图片介绍几种由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直观感受火山和地震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二、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1.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要了解地球的内部运动,首先要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结合图片介绍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学生观看地球内部运动模拟动画后阅读以下内容: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1)播放视频《火山的成因》,引导学生得出:火山产生的原因是岩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折小木棒模拟地震,引导学生得出: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引起地表的震动,即地震。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内,地震也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配合板书小结:火山和地震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剧烈变化。火山和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
(2)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3)观看模拟实验录像: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多媒体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图片展示东非大裂谷,,体会大陆板块相互分离形成裂谷。
(4)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图片展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模拟实验二:用泡沫块模拟两大板块的上下、水平移动,观察地形发生什么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或高原,河流会形成瀑布等。
4.幻灯提供资料(喜马拉雅山的隆起经历了大约6500万年的时间,喜马拉雅山每年以0.33厘米——1.27厘米的速度上升,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仍以1.82厘米的速度上升。)和(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某一天,东非大裂谷终会将它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从而产生一片新的海洋以及众多的岛屿。) 引导学生得出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很缓慢。
三、总结延伸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小结,小结后教师补充举例说明外力作用也能引起地形的缓慢变化。
【板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
现象原因
1、火山
2、地震内部运动
3、板块运动
4、洪水
地形变化 5、刮风
6、大爆炸外部
7、人为
8、冰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