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 知识点和真题 第31讲 极端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讲极端原理
我们要证明存在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极端原
理告诉我们去找使某函数最大或最小的对象。
——A·恩格尔知识方法扫描
让我们先看一个有趣的放硬币游戏.
两人相继轮流往一张圆桌上平放一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条件是后放的硬币不能压在先放的硬币上,直到桌子上再也放不下一枚硬币为止。
谁放入了最后一枚硬币谁获胜。
问:先放的人有没有必定取胜的策略?
这是一个古老而值得深思的难题.当有人向一位确有才能的数学家提出这个难题时,引出了如下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数学家:这有什么难?如果圆桌小到只能容纳一枚硬币,那么先放的人当然能够取胜。
提问者:这还用你讲?简直废话!
数学家: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情况,它的解决将导致一般问题的解决.提问者:怎么解决?
数学家:我先将第一枚硬币放在桌子的中心,利用圆桌的对称性,我就可以获胜.不管是圆桌还是方桌,也不管是桌子有多大,只要有一个对称中心就行.数学家独具慧眼,能从一般性问题中一下子找到一个极易求解的极端情形,并能将极端情形下的解法推向一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而且还作了推广.
这位数学家大概是这样思考的:
一般性的问题比较复杂,先将其极端化,注意到所放硬币总数1
n≥,取其极端情形1
n=即假设桌子小到只能放下一枚硬币,得出特殊问题的解,即先占中心者为胜.然后根据圆桌的对称性,先放者把硬币放在中心位置O,若后放者把硬币放在C处,则先放者把硬币放在中心位置O的对称点C'处,这样只要后放者能放下硬币,先放者总能根据对称性,放下硬币,最后获胜.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称为极端原理.
从问题的极端情况考虑,对于数值问题来说,就是指取它的最大或最小值,如最大或最小的数、最大或最小距离、最大或最小边(角、面积)、得分最多或最少的队员等;对于一个动点来说,指的是线段的端点,三角形的顶点等等。
极端化的假设实际上也为题目增加了一个条件,求解也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经典例题解析
例1设有n(n≥2)名选手进行比赛,任两选手都进行一场比赛,每场比赛均决出胜负.求证:存在选手A,使得其他的任一选手,或是输给A,或是输给被A打败的某一名选手.
证明要寻找的选手A,依直觉,应是“实力”最强的选手.因此,在这n
名选手中,设取胜的场次最多的一名选手为A(考虑极端!).下面证明他满足题目的要求.
对其他的任一选手B ,若B 不是输给A ,即B 胜A.因B 战胜的对手不多于A 战胜的对手,故除A 、B 之外,A 战胜的对手必多于B 战胜的对手,从而,必存在选手C ,是A 战胜的,但不是B 战胜的,即B 输给被A 打败的选手C .故结论成立.
评 注 例1的解法关键是抓住了“取胜的场次最多的一名选手”,利用这一点,解决了我们“无从着手”的难处,使解题简捷明快.
例2 把1600颗花生,分给100只猴子.证明:不管怎样分,至少有4只猴子得到的花生一样多.并设计一种分法,使得没有5只猴子得到的花生一样多.并设计一种分法,使得没有5只猴子得到一样多的花生.
分析与解 要使没有4只猴子得到的花生一样多,我们考虑极端情况:最经济(即所用花生数目最少)的分法是3只得0颗,3只得1颗,…,3只得32颗,还有一只得33颗,这样分需花生数3×(0+1+2+…+32)+33=1617已经超过了花生总数1600颗.所以不管怎样分,至少有4只猴子分得的花生一样多.
没有5只猴子一样多的分法是很多的,例如,对前述极端情况稍作调整可得到一种分法:4只得0颗,3只得1颗,3只得2颗,…,3只得31颗,2只得32颗,还有一只得48颗,共计3×(0+1+2+…+32)-32+48=1600(颗),
例3 平面上给定n 个点(n ≥3),任三点不共线,求证:在这n 个点中存在三个点A 、B 、C ,使其余n-3个点都在△ABC 之外.
分 析 此题有多种思考方法,其中最自然的想法是:面积越小的三角形,其内的点越少,而形外的点越多,所以要使其余n-3个点都在△ABC 之外,自然取面积最小的三角形.
证 明 在n 个点中任取两点B 、C ,作线段BC ,则其余n-2个点都不在BC 所在的直线上,以BC 为底边,其余n-2个点为顶点可得n-2个三角形,取面积最小的,记为△ABC 即为所求,事实上,如果△ABC 内还有—点A ′,则S BC A '∆<S ABC ∆,这与S ABC ∆最小矛盾.
评 注 本题还可从以下几种极端状态着手:
(1)取其余n-2个点到直线BC 的距离最小的一点A ,则△ABC 即为所求;
(2)其余n-2个到BC 的视角最大的点设为A ,则△ABC 为所求;
(3)以B 为顶点,旋转BC ,首先交到的点(或说旋转角最小的点)设为A ,则△ABC 为所求.
以上四种思考方法,从不同角度取定一个几何量,在系统自身状态不断变化时考虑极端情况(最大或最小),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4 平面上有n 个点,其中任三点都可组成三角形,且其面积均不超过1,证明存在一个面积不超过4的三角形,它能覆盖住所有n 个点.
分 析 由于面积越大的三角形,覆盖的点越多,所以我
们自然地会想到:从取面积最大的三角形入手.
证 明 平面上由n 个点组成的三角形的数目是有限的,其
中必有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设为△ABC ,过各顶点分别作
对边的平行线,可得一个新△A ′B ′C ′.如图,
S C B A '''∆=4S ABC ∆,
∵S ABC ∆≤1,∴S C B A '''∆≤4.
平面上所有的n 个点全被△A ′B ′C ′覆盖住,否则设△A ′B ′C ′外有一点P ,则有S PBC ∆>S ABC ∆,这与S ABC ∆最大矛盾.
评 注 由以上三例的分析、证明,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极端性原理的步骤:选取适当的量——考虑极端状态——反证法证明.
例5 平面上给定n 个点,其中没有三点共线.证明:存在通过其中三个点的圆,它的内部(圆上除外)不包含任何一个已知点.
证明 给定的n 个点总存在具有最小距离的两个
点,不妨设为A 、B .以线段AB 为直径画O ,则其余的2n -个点与A 、B 的距离均不小于AB ,它们都位于O
的外面,将这2n -个点分别与点A 、B 连结,所得视角
依大小顺序排成一列,有
122180.n AP B AP B AP B -∠≤∠≤≤∠<
现过A 、B 、2n P -三点作圆(如图所示),显然该圆内部不包含任何一个已知点,即为所求.
例6 在凸五边形ABCDE 的边和对角线中,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延长边AB 和对角线CE ,使之相交于某个点,然后在边AB 上标上一个箭头,使之指向交点的方向.依此办法把五条边都标上箭头.求证:必有两个箭头指向五边形的同一个顶点.
证 明 考查由凸五边形的每三个相邻顶点所成的五个三角形,其中必有面积最小者.设△ABC 的面积最小.下面证明:BC 边上箭头必指向B 点.
由于DA 不平行于BC(如图),再由S ABC ∆的最小性知S ABC ∆<
S DBC ∆.设M 、N 分别是由A 及D 向BC 所引垂线的垂足,于是DN
>AM .所以,直线AD 与直线BC 交点在CB 的延长线上,且位于
B 的一方.从而,依箭头的标法,B
C 边上的箭头指向B .
同理,AB 边上的箭头指向B .结论得证.
例7 晚会上(2)n n ≥对男女青年双双起舞,设任何一个男青年都未与全部女青年跳过舞,而每个女青年至少与一个男青年跳过.求证:必有两男12,b b 及两女12,g g ,使得1b 与1g ,2b 与2g 跳过舞而1b 与2g ,2b 与1g 均未跳过.
证法1 记与之跳过舞的女青年数最多的男青年之一为1b ,因1b 未与全部女青年跳过,故可找到女青年2g 未与1b 跳过.因2g 至少与一个男青年跳过舞,故存在2b (1b ≠)与2g 跳过.如果凡事与1b 跳过舞的女青年都与2b 跳过,则与2b 跳过舞的P 2 P 1 P K
A B P n -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