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由度人-车-路耦合模型振动分析
轮轨系统激励下列车-轨道耦合系统的振动分析
轮轨系统激励下列车. 轨道耦合系统的振动分析
刘永存 孙立 郜 永 杰
武汉 406) 30 3 ( 中铁第 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处
【 摘
要】 / )弹性 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和形成矩阵的 “ g- f ] 对号入座’ ’ 法则, 建立了列车一 轨道耦合
砟轨 道在实 际使用过程 中 由于振动 的影 响 , 其几何
形位会 不断地 发生变化 , 形成各种 各样 的不平顺状
辆 所有 的位 移 均从 各 自的静 力平 衡位 置 开始测 量 ( 车辆未进 入轨道 系统 ) 车辆 在 t , 时刻 的运行速 度 和 加速度 分别为 vt at (和 ( 。 ) )
列车- 轨道耦 合系 统竖 向振 动 响应 进行 了 的研 究 。
梁 。钢 轨和 轨道 板之 间通 过模 拟 为离 散弹 簧和 阻
1 列车一 轨道耦 合系统模 型
图 l 绘 了列车一 式轨道 耦合系 统模 型 。 描 板 在
尼器连 接 , 轨道 板和底座 之 间以及底座 与路基之 间
通过 模拟 为连 续 弹簧 和 阻尼器 连接 。钢 轨梁 单 元 长度取 钢轨离散 支点 的间距 , , 用 表示 , 钢轨梁 单 设
45 s 扣件 间距 为 06 5 轨 道板 为 C 0级钢 . No/ m, . m; 2 5 筋 混凝 土预 制板 , 寸 49 m × 24 × 01m; 尺 .3 . m .9 混
凝 土底 座尺 寸 49 m × 30 × 03 m,C 0混凝 . 3 .m . 0 4 土 ; A 砂 浆弹性 模量 3 0 a 厚度 00 m。运 用 C 0 MP , .5 法 求解 系统 振动 方程 ,取 为 1 , 0 . 时间步 长 S 令 车 4 。
人_车_桥耦合系统振动分析及乘客舒适度评价_刘习军
Vibration Analysis and Comfortableness Evaluation of a Humanvehiclebridge Coupled System
2 2 2 Liu Xijun1 , ,Zhang Xiqiang1 , ,Zhang Suxia1 ,
(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 ;
1
1. 1
人车桥耦合系统模型
人体动力模型 大量研究表明, 人体远非简单的刚体系统, 而是
1388
机械科学与技术
第 33 卷
一个异常复杂而活跃的生物弹性系统, 并且其振动 姿势和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 每 特性伴随环境、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如图 1 所示为人 体坐 姿 模 型。 选 取 列 车行进方向为 x, 竖直 y 方向依 向上方向为 z, 据右 手 定 则 判 定。 人 体模型包括头部、 脏腑 和躯干 3 部分, 每部分 有 y、 z 两个自由度, 共 有 6 个自由度, 添加一个座椅, 座椅也是 y、 z 两个自 由度, 整个人椅模型共有 8 个自由度。图 1 中: ① 为 头部与躯干的无质量连接元件, 该连接元件可理解 为抗拉压和弯曲, 用以模拟两个方向的刚度和阻尼, y、 z 两个方向刚度和阻尼分别表示 k hy 、 k hz 、 c hy 、 c hz ; ② 处表示为 k py 、 k pz 、 c py 、 c pz ; ③ 处表示为 k by 、 k bz 、 c by 、 c bz ; k sz 、 c sy 、 c sz 。 ④处表示为 k sy 、 如图 2 所示为乘 客在车厢的位置分布, 通过设置分布参数, 可 以得 到 人 体 模 型 在 列 车任 意 位 置 处 的 振 动 1. 2 车辆模型 以国产动力分散式列车模型为基础, 模型包括 一个车体、 2 个转向架和 4 个轮对, 如图 3 所示。 每 个编组单元的车体和转向架考虑 5 个自由度, 分别 为横摆、 沉浮、 侧滚、 点头、 摇头; 每个轮对考虑 4 个 自由度, 分别为横摆、 沉浮、 侧滚、 摇头。整个车辆模 型为 31 自由度。 一般计算 3 节或者 3 节以上的列 车编组, 便可得到较可靠的结果, 列车编组采用 1 机 车 + 2 拖车。
车辆-路面耦合振动系统模型与仿真分析
本文 将针对 车 辆 行 走 的实 际情 况 , 车 辆 一路 面 将
系统 简化 分解为 “ 车辆 振动 简化模 型 ” “ 胎 一路 面接 、轮
触应 力模 型“ 路面 结构 力 学 响应 模 型 ” 和” 3个 子 系统 ,
建立 了车路 系 统 的垂 向 动 力分 析 模 型 , 理 论 上 研 究 从
路面不平顺对车体振动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 词 :车辆 ; 路面 ; 动态轮胎力 ; 振动模型 ; 仿真分析
中 图 分类 号 :U 1. 462 文 献 标 识 码 :A
近年来 , 关 车 辆 一路 面 系 统 动 力 学 问题 的研 究 有
大都 限于将 车路 系统 的动力 学 问题 分 为 “ 辆 动力 学 ” 车 和 “ 面动 力 学 ” 个 相 对 独立 的研 究 领 域 - , 路 两 - 即把
路 面结 构 , 路面结 构产 生 相 应 的力 学 响应 , 时路 面 使 同
结 构通过 轮胎 为车 辆提 供 支撑 , 影 响着 车辆 的运 行 。 并
驶 入该 路段 的最左 端 瞬 间开始 。
显然, 目前 这 些 研究 成 果 没有 考 虑 轮 胎 作 为参 振 子 系
统 对车辆 一路 面系 统 的影 响 。
动荷载作 用 下 车辆 ¨ 或 者 路 面 的 动 力 响应 。而
向位移 、 身俯 仰角位 移 ; 、: 别 为前 、 非 簧 载质 车 。z 分 后
量 的竖 向位 移 ; ( 为 路 面的竖 向位移 ; z ) 时间 t 车辆 从
车辆 一 面 系 统作 用 中 , 辆 通过 轮 胎将 荷 载 传 递 给 路 车
基 金 项 目 :福 建 省教 育 厅 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B 64 ) J 0 14
侧向风荷载对人-车-路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
体 与车辆 结构 耦合 振动 的影 响 , 而文 献[ ] 8 研究 表 明忽略人 与结构 的耦 合 作用 难 以准 确地 获 得环 境 振动下结 构和人体 响应 信息. 本文将 对侧 向风荷 载 作用下考虑 人体 与 车辆耦 合 作用 和 车辆 与路 面 耦
合作用 的人一 路系统振 动响应 问题 进行探讨 . 车一
改变 的量 ; 动风则 随 时间按 随机 规律 变化 , 脉 往往 作 为 具有 零 均 值 的各 态 历 经 的 高斯 随 机 过 程 处 理 , 的模 拟 主要是 针对 脉动 风而 言. 于脉 动风 风 对
部分 , 借助 经验 公式 给 出的各 种功率 谱 函数 , 以 可
从 频域 和 时域 两方 面来分 析.
摘 要 : 用 谱 解 法 模 拟 脉 动 风 荷 载 场 , 据 风 洞 试 验 测 得 的 车辆 的 空 气 动 力 参 数 , 算 出 作 用 在 车 采 根 计 辆侧 面 的 风 荷 载 ; 风 荷 载 加 到人 一 路 耦 合 振 动 系 统 方 程 中 , 立 起 考虑 其影 响 的 系 统 耦 合 振 动 将 车一 建
瞬 时气 流流 动在通 常情 况下 是不对 称L 1 . 假 定风 速垂 直 于 道路 的纵 轴 , 用 于 车 辆 上 作
B
…
,
( △叫)一 z
、
l△ 1 。 < 【 )( z √∞e ≤ N /x ) 埘 np
O N ≤ l <
M 一 1
平均风 速度 和脉 动 风速 分 别 为 U 和 “ z , ( ,) 车
Vo_ No 5 l 36 . 0c . 2O1 t 2
侧 向风 荷 载 对 人一 路 系统 耦 合 振 动 的影 响分 析 车一
振动压路机五自由度减振模型求解的一种新方法及仿真分析
施 工 机 械 & 施 工 技 术 C ntu t nMa hn r o srci c iey&C ntu t nT c n tg o o srci e h oo y o
振动压路机五自由 度减振模型求解的一种新方法及仿真分析
马 鹏 宇 王 均 敏 刘 浩 亮 , ,
憧珂 倒
根据 对振 动 压路 机 考虑 各 系统 阻 尼 后 的五 自由度减 振 模 型 的 分析 , 该 模 型进 行 了求解 , 结 合振 动 压 路机 对 并
的 设 计 参 数 对 求解 的 结 果 进 行 了仿 真 。 过 求 解 及 仿 真 结 果 可 得 : 两 自 由 度 模 型 相 比 , 种 求 解 方 法 求 解 的 五 自 由 度 模 通 与 这
M A Peng— Vu ,W A NG Jun— i LI H a l m n , U o—i ang。
1长 安 大 学 工 程 机 械 学 院 , 西 西 安 7 0 6 . 陕 10 4 2浙 江 沪 杭 甬 高 速 公 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江 杭 州 3 0 0 . 浙 10 1
要 采 用 的 软 件 有 是 ADAMS、 MAT AB等 。 这 种 方 法 主 要 是 L 不 断 改 变 结 构参 数 , 仿 真振 动压 路 机 的动 态过 程 , 取 先 再
有 必 要 深 入 地 进 行 振 动 压 路 机 减 振 系 统 的 特 性 研 究 。振 动
压 路 机 的 减 振 模 型 是 进 行 振 动 响 应 预 测 、 身 各 部 位 隔 振 机
2Z ein h n y n x r s wa o L d , a g h u3 0 1 Z e in , h n .h j g Hu a g o g E p e s yC . t . H n z o 1 0 , h j g C ia a 0 a
五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和控制仿真分析
五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和控制仿真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工业自动化、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机械臂的运动和控制问题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五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分析其运动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控制策略,为机械臂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首先介绍五自由度机械臂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学原理,阐述其运动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然后,通过拉格朗日方法或牛顿-欧拉方法建立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其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
接着,文章将研究机械臂的控制策略,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文章将总结五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和控制特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臂的运动精度、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机械臂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和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五自由度机械臂的结构与特点五自由度机械臂是一种高度灵活和复杂的机器人系统,其结构设计和特点决定了其在运动和控制方面的性能。
五自由度机械臂通常包括一个基座、一个旋转关节、两个或更多个移动关节以及一个末端执行器。
这种配置使得机械臂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实现广泛的运动范围,从而满足各种复杂任务的需求。
结构设计:五自由度机械臂的结构设计通常遵循模块化原则,每个关节都由一个电机、减速器和传动机构组成。
基座关节负责机械臂的整体定位和姿态调整,而移动关节则负责实现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精确移动。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机械臂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便于维护和升级。
灵活性:五自由度机械臂的灵活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各个关节的运动,机械臂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确的操作。
例如,在装配线上,五自由度机械臂可以准确地抓取和放置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零件;在医疗领域,五自由度机械臂可以用于执行精细的手术操作。
控制精度:为了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五自由度机械臂通常配备有高性能的控制系统。
车辆-道路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车辆-道路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车辆-道路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摘要:本文针对车辆与道路的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学进行建模与分析。
首先,介绍车辆与道路非线性耦合系统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详细讨论了车辆与道路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接着,给出了车辆和道路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道路建设的快速增长,现代车辆与道路的耦合关系越来越紧密。
而车辆与道路的非线性耦合动力学系统研究可以为交通安全、交通流理论等领域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因此,对车辆-道路非线性耦合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车辆与道路的动力学特性及相互作用车辆的动力学特性主要包括车辆的质量、惯性、悬挂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
道路的动力学特性则主要包括道路的几何形态、纵横坡度、摩擦系数等。
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车辆在道路上的运动轨迹、车辆对道路的依赖性和道路对车辆的约束性等。
三、车辆和道路的数学模型1. 车辆的数学模型车辆可以用于多体动力学系统进行建模,其中车辆的运动可以由几个基本参数描述,如车辆的质量、重心高度、弹簧刚度、阻尼系数等。
通过牛顿力学和拉格朗日动力学原理,可以得到车辆的运动方程。
2. 道路的数学模型道路可以用一维和三维模型进行建模。
一维模型主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对车辆运动的影响。
三维模型则考虑了道路的几何形状、纵横坡度和摩擦系数等对车辆运动的影响。
四、模型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分析模型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车辆的稳定性、速度、加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车辆的质量增加,会导致车辆加速度减小;道路的纵向坡度增加,会导致车辆速度减小。
五、系统动力学行为的仿真实验与分析通过对车辆-道路非线性耦合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汽车五自由度建模
汽车振动大作业、汽车悬架系统振动模型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在振动分析的建模过程当中,要根据所分析的问题对汽车进行简化,建立相应的模型。
现在考虑汽车车身悬架的五自由度模型,如下图1所示,该模型主要考虑左右车辙的不平度差异和较小的轮胎阻尼而得到的,该模型中主要有车身的垂直、俯仰两个自由度和前后车轴质量两个垂直自由度,汽车座椅一个垂直自由度,系统共五个自由度,其中车身质量的垂直、俯仰两个自由度的振动对系统平顺性的影响较大,假设车身是具有垂直和俯仰两个自由度的刚体,其车身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分别为:m h和I h,前后车轮质量、悬架参数和轮胎刚度的符合前加入了分别表示前(front)和后(rear)的下标“ f”和“r”,如图1示:图1五自由度汽车悬架系统图1中:z1表示前轮转动位移自由度;z2表示车体垂直位移自由度;z3 z1表示后轮转动位移自由度;z4俯仰转动位移自由度;z5表示驾驶员座椅垂向自由度;m1表示驾驶员座椅质量;m2表示车体质量;m( f) m3表示前轮质量;m(r) m4表示后轮质量;k1表示座椅弹簧刚度;k2,k3,k4,k5悬架弹簧刚度;c1表示座椅弹簧阻尼;c2,c3, c4, c5表示悬架弹簧阻尼;a表示车身质心至前轴距离;b车身质心至后轴距离,F(f), F(r)分别为前后轮随机激励力。
、运动微分方程d ( T) ( T) dt zz可得到多自由度的运动微分方程:V—F Qi 0 (i 1,2,,5)乙Mz(t) Cz(t)Kz(t)F(t)式中:m i 0 0 0 00 m 2 0 0 0M0 0 m 3 0 00 0 0 00 0 0 0m 5C 1C 1dGCi C 1 C 2 C 3 dCi ac 2 bC 3C 2 C 3 CdC 1 dCi ac 2 bC 3 d 2G 2 .2a C 2b C 3 aC 2 bC 3 0 C 2ac 2C 3 C 40 C 3bC 3C 3CT 1m 1z 12 1 2m 2z 21 2m 4z 4 1 2 m )5Z 5 1 5 2 -m i z (m 3 I)2 2 22 2 2 i 1由图1可得到下述理论值: (1)系统的动能为: (2)系统的势能为: (1-2)1 2 1 2 2kl(z2 Z1 dZ3)尹⑵Z2 az3)fk 3(Z 5 Z 2bz 3)21 2 1 2gk 4(Z 4 F(f))2 2k s (Z 5F(r))2(1-3)CG (Z 2 Z 1 dz 3)(GZ 2 GN dGZ 3)C 2(Z 4 Z 2 bZ 3)(C 2 Z 4C 2Z 2dC 2 Z 3)C s (Z 5 Z 2 bZ 3)(C 3Z 5 C 3Z 2 bQZ 3)C 4(Z 5 F (f))C 4 乙 C 5(Z 5F (r))C 5Z 5⑶ 系统阻尼耗散的能量:由拉格朗日运动方程: (1-4)k i k i dk i0 0k i k i k2 k3 dk i ak2 bk3 k2 k3K dk i dk i ak2 bk3 d2k i a2k2 c2k3 ak2 bk30 k2 ak2 k2 k4 00 k3 ak3 0 k3 k表一汽车结构参数取汽车结构参数如表一所示,则可求得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分别为65 0 0 0 00 708 0 0 0M 0 0 1060 0 00 0 0 80 00 0 0 0 80根据系统的模型方程,用MATLAB 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固有频率如表2所示,固有振型如图2所示.表2各阶固有频率数值阶数12 3 4 5单位(Hz )387.9 4.3 88.6 1872.8 1856.6固有振型为:23071 20292 43260 023071 62689 39882 20292 19326 K4326 39882 55709 15219 28989 020292 15219 149052 019326 28989 0 14808615001500 281.25 01500 3500468.75 1000 1000 C281.25 468.75 2865.23 750 1500 0 1000 750 1000 01000150010000求得固有频率与振型。
列车—桥梁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响应分析
章采用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将轨道不平顺激励转化为虚拟激励,并利用MATLAB软件自编程序,采用数值方法分离迭代求解系统的虚拟响应,进而求得列车与桥梁子系统随机响应的时变功率谱和标准差,据此分析了系统的随机振动特性。
关键词:非平稳随机振动 车桥耦合系统 虚拟激励法1.列车—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1.1桥梁子系统运动方程采用平面梁单元法对桥梁结构进行离散,桥梁子系统运动方程见式(1)。
(1)式(1)中:平面梁单元节点有3个自由度,,-梁单元节点的轴向位移;-竖向位移;-面内转角;-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外力矩阵。
1.2车辆子系统运动方程车辆—桥梁垂向耦合振动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中:k 1、c 1分别为转向架与轮对之间一系悬挂的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k 2、c 2分别为车体与转向架之间二系悬挂的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
l t 与l c 分别为车辆轴距之半、车辆定距之半。
车辆具有10个自由度,分别为:z t 1、βt 1-前转向架沉浮运动和点头运动;z t 2、βt 2-后转向架的沉浮运动和点头运动;z c 、βc -车体的沉浮运动和点头运动;z w 1~z w 4-4个轮对的沉浮运动。
车辆子系统的运动方程见式(2)。
(2)式(2)中:假定轮对与轨道密贴接触,则车辆有6个独立的自由度,T,-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外力矩阵。
1.3车辆-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假定轮对与轨道密贴接触,由车辆子系统与桥梁子系统的位移协调关系,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如式(3)所示。
(3)其中:式(3)中:、、——桥梁子系统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均包含列车车轮作用;、-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刚度、阻尼子矩阵;其余参数的含义同前。
与分别为耦合系统所受到的轨道不平顺随机激励和重力作用下的确定性激励,分别表示如式(4)。
(4)式(4)中:-车体质量;-转向架质量;-轮对质量;-将轨道不平顺转化为系统等效节点荷载的矩阵;-将轨道不平顺一阶导数转化为系统等效节点荷载的矩阵;-将轨道不平顺二阶导数转化为系统等效节点荷载的矩阵;-考虑车轮间距引起的轮轨接触点处轨道不平顺随机激励时图1 车辆—桥梁垂向耦合系统模型4/ 珠江水运·2018·05滞性的矩阵;-第i个车轮所受的作用力向桥梁子系统有限元模型平面梁单元节点分解时所用的分解向量。
五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其仿真分析 毕业设计
摘要机械手因其较高灵活性和通用性,在生活、制造等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搬运货物,分拣物品,并能够在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代替人的繁重劳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轻工以及需求物品搬运等各种场所。
本次设计的研究方向是五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其仿真分析,在确定了设计方案以后,就开始查阅机器人的相关资料,以便以后的设计能顺利进行。
然后就是对机械手的几大部分进行了相关计算,确定了相关数据以后,二维的CAD、CAXA随即开了运行,而后就是到PRO/E的三维实体设计,机械手的各部分的实体模型也随之而出。
最后进行的便是ADAMS的仿真,将需要的数据输入以后,机械手便可以根据要求运动,同时截取了一些重要的线性图,提高了本次设计的机械手的可行性、科学性。
关键词:机械手;结构;计算;数据;AbstractBecause of its high flexible manipulators and universality, in life,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t can carry goods, articles, and can be sorted in harmful environment to protect personal safety operation, instead of heavy labor, therefore, are widely used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light industry and the demand for handling items.This design research direction is five dof joints of the robot structure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in determining the design plan later, began to refer to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so as to make robots after design can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Then a few most of manipulator is carried on the related calculation, determine the relevant data later, two-dimensional CAD, CAXA immediately opened run, and then is to PRO/E, the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 each part of entity model also subsequently and out. Finally the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will need to ADAMS after the data input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manipulator can exercise, meanwhile intercepting the some important linear figure, improve the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 of practical, scientificKeywords:Manipulator, formation,Calculation; data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1)1.1 机器人的概念 (1)1.2 我国机器人研究现状 (1)1.3 工业机器人概述 (2)1.4 工业机器人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3)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第2章五自由度机器人方案的设计 (5)2.1 机器人机械设计的特点 (5)2.2 与机器人有关的概念 (5)2.3 设计方案 (6)2.3.1底座设计方案 (6)2.3.2手臂结构方案设计 (6)2.3.3手爪的设计方案 (7)2.3.4腕部结构的设计 (8)第3章五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10)3.1 手爪结构设计 (10)3.1.1手部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10)3.1.2夹紧力计算 (10)3.1.3驱动力计算 (11)3.1.4楔块等尺寸的确定 (12)3.1.5材料及连接件选择 (12)3.2腕部结构设计计算 (13)3.2.1 腕部回转关节的设计 (13)3.2.2 腕部俯仰关节的设计 (13)3.2.3 腕部材料的选择 (14)3.3 大臂和小臂结构设计 (14)3.3.1小臂的结构设计 (14)3.3.2 大臂的结构设计 (14)3.3.3臂部材料的选择 (15)3.4腰部结构的设计 (15)3.4.1腰部材料的选择 (16)3.5底座结构设计 (16)3.6 轴承的选择 (16)第4章五自由度机器人的三维造型 (17)4.1概述 (17)4.1.1Pro /E的主要功能 (17)4.1.2 主要特征 (19)4.2机器人各部件实体模型的建立 (20)4.2.1 手爪的实体模型 (21)4.2.2 手腕的实体模型 (22)4.2.3 大臂与小臂实体模型建立 (23)4.2.4 底座的实体模型 (26)4.2.5.轴承的实体模型 (30)4.3 机器人的整体实体模型 (31)本章小结 (31)第5章 ADAMS的运动学仿真 (32)5.1 ADAMS基本简介 (32)5.2用户界面模块(ADAMS/View) (33)5.3 求解器模块 (ADAMS/Solver) (35)5.4后处理模块(ADAMS/Postprocessor) (35)5.5设定仿真变量 (36)5.6图表及数据处理 (38)第6章全文总结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第一章绪论1.1 机器人的概念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人-车-路耦合系统振动分析及舒适度评价
的动力响应。并且有关车辆振动对乘坐者舒适度的影
7 - 8 ] 或 响的研究大都忽略了乘坐者对耦合系统的影响 [ 9 - 1 0 ] 者直接把乘坐者简化成刚性体 [ , 这些研究与实际
着环境、 姿势和心理的变化而变化。此外, 每个人之间 的差异也较大。近年来, 人们开始把振动环境下人体 简化成不同自由度的质量、 刚度、 阻尼模型, 研究人体
2 1 人 - 车耦合系统运动方程 根据达朗伯原理, 人- 系统动力平衡方程组为:
0 0 X 0 X p p p p p c p v mp c · · · 0 m + c 0 X c c + v v v p v v c w X v v · · · 0 0 mw 0 c w X w v c w w X w w
A b s t r a c t : Ah u m a nb o d yw a s s i m p l i f i e da s ap a r a l l e l d y n a m i cm o d e l a n dav e h i c l ea s a 7D O Fv i b r a t i n gm o d e l , t h er o a dw a s s u p p o s e da sa nE u l e r b e a mo naK e l v i nb a s e ,a n dt h e nb a s e do nc o m p a t i b l ed i s p l a c e m e n t e q u a t i o n sa n d ,d y n a m i ce q u a t i o n so fab o d y v e h i c l e r o a dc o u p l e ds y s t e mw e r e i n t e r a c t i o nf o r c e sb e t w e e nt h er o a da n dt h ev e h i c l e d e r i v e d .T h ee q u a t i o n s w e r es o l v e dw i t ht h em o d es y n t h e s i sm e t h o da n dt h eN e w m a r km e t h o d .T h ep r o c e s sw h i l et h e v e h i c l ew a sr u n n i n go nt h er o a dw a ss i m u l a t e d ,a n dt h er i d i n gc o m f o r t a b l e n e s sw a sa n a l y z e dw i t ht h es y n t h e t i c c o m f o r t a b l e n e s s .I t w a s s h o w nt h a t t h er i d i n gc o m f o r t a b l e n e s s c a nb eu s e dt oe v a l u a t et h er o a dr o u g h n e s s .T h ee f f e c t s o f ,t h ev e h i c l ev e l o c i t y ,t h er o a ds u r f a c ec l a s s a n dt h ea m o u n t o f p a s s e n g e r s o nt h ev i b r a t i o no f t h e t h ev e h i c l ep a r a m e t e r s s y s t e mw e r ea l s oa n a l y z e d . K e yw o r d s :b o d y v e h i c l e r o a dc o u p l e ds y s t e m ;r i d i n gc o m f o r t a b l e n e s s ;d y n a m i cc o u p l e de q u a t i o n ;h u m a nb o d y m o d e l ;r o a dr o u g h n e s s 路面的不平顺会激起车辆 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 的振动, 而车辆振动会对乘坐者产生心理和生理效应, 另外汽车由于加速、 制动、 转向等还会引起车身姿态发 生变化( 俯仰、 侧倾和横摆) , 这也会使乘坐者感到不舒 适, 所以本着“ 以人为本” 的重要思想, 有必要研究人车 路耦合系统振动及其对乘坐者舒适度的影响。 而有关车路系统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大都限于将其 分为“ 车辆动力学” 和“ 路面动力学” 两个相对独立的
人车路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及试验研究
人车路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及试验研究作者:韩彦伟申明亮高梦圆张子建来源:《振动工程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为了解决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复杂非线性振动响应问题,建立三自由度人车路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基于扭转几何变形非线性特征,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三自由度人车路耦合非线性振动方程,该方程中的正弦和余弦函数项来源于几何非线性扭转变形。
针对自由振动,给出非线性恢复力曲面、势能曲面及固有频率解析表达式。
针对强迫振动,运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车辆质量、转动惯量、乘客质量、座椅刚度/阻尼、悬架刚度/阻尼、阻尼、质心位置、路面波长及波幅等系统参数对振幅速度响应曲线的影响。
搭建人车路耦合振动系统的实验平台,通过振动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与数值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表明:该三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耦合系统可精确描述人车路耦合系统的响应特性,合理选择系统参数能够有效减小振动响应幅值和提升乘坐舒适性。
关键词非线性振动; 人车路耦合系统; 自由振动; 强迫振动; 幅速响应引言车辆行驶在起伏道路上会激励起车辆系统的复杂振动响应。
在路面、车速、汽车固有频率及乘客位置等参数的组合影响下,车辆系统易产生强烈振动,影响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乘坐的舒适度以及使用的长久性,因此研究车辆行驶的复杂非线性振动特性显得非常必要。
迄今关于人车路耦合系统的研究围绕着多自由度车辆动力学建模、解析理论分析、数值仿真模拟以及实验测试验证等方面展开。
许多学者利用理论分析方法,诸如叠加法、传递矩阵法、可靠性理论及频域法等,研究了多自由度人车路耦合线性系统的振动响应。
陶向华等[1]用叠加法分析了三自由度人车路系统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幅频特性、功率谱密度、加速度因子与加速度谱,得到了动载荷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体现路面不平度与舒适性的关系。
张洪亮等[2]利用矩阵传递法分析了五自由度车路耦合振动模型,研究了车速、转动惯量、座椅刚度和阻尼及轮胎刚度系数对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建立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用于评价货车行驶的舒适性。
五自由度打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坐 标 系模 型 建 立 如 图 2 所 示
移 动 机 构 由三
在某
一
个 正 交 的 移动 副组 成
。
,
每个 关 节 只 存
,
将 运 动 变换 和 映 射 与 矩 阵 运 算 联 系 起来 为 研 究 机 器 人
运 动学 提 供 数 学 工 具
。
方 向 的 移 动 而 不 存 在 转 动 为 了 方 便计 算 将 机 器
to t io n
the
o
m e t
ho d
f
a n a e m a o
ly s is
tic
s
f D
u a
-
DOF
a r e
bo
DH
e
g r in din g
ha
r a c
te r is tic s
o
f the
o
r o
bo
do
t,
m
u s r o
in g bo
t
d in
te
tr a n
rw
s
o f d
转 动机 构 建立 两 套
不 同的坐 标 系 两
,
本 文 所 研 究 的 打 磨 机 器 人 属 于 五 自由度 关 节 机 器
人 机 器人 结构如 图
,
l
所
套坐 标 系采 用 同
为参 考 坐 标 系
x
。
一
示 该机 器人 的五 个关节
。
个 固定 的 基 坐 标 系
0
。
一
是
x :
轴 方 向直 线 关 节
,
。
结合
汽车五自由度建模
汽车振动大作业一、汽车悬架系统振动模型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在振动分析的建模过程当中,要根据所分析的问题对汽车进行简化,建立相应的模型。
现在考虑汽车车身悬架的五自由度模型,如下图1所示,该模型主要考虑左右车辙的不平度差异和较小的轮胎阻尼而得到的,该模型中主要有车身的垂直、俯仰两个自由度和前后车轴质量两个垂直自由度,汽车座椅一个垂直自由度,系统共五个自由度,其中车身质量的垂直、俯仰两个自由度的振动对系统平顺性的影响较大,假设车身是具有垂直和俯仰两个自由度的刚体,其车身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分别为:h h I m 和,前后车轮质量、悬架参数和轮胎刚度的符合前加入了分别表示前(front)和后(rear)的下标“f ”和“r ”,如图1示:I(h) m2m(f)m(r)Z(b)abz4z5F(f)F(r)z2z3m1z1k1k2k3k4k5c1c2c3c4c5d图1 五自由度汽车悬架系统图1中:1z 表示前轮转动位移自由度;2z 表示车体垂直位移自由度;3z 1z 表示后轮转动位移自由度;4z 俯仰转动位移自由度;5z 表示驾驶员座椅垂向自由度;1m 表示驾驶员座椅质量;2m 表示车体质量;3)(m f m =表示前轮质量;4)(m r m =表示后轮质量;1k 表示座椅弹簧刚度;5,4,3,2k k k k 悬架弹簧刚度;1c 表示座椅弹簧阻尼;5,4,3,2c c c c 表示悬架弹簧阻尼;a 表示车身质心至前轴距离;b 车身质心至后轴距离,)(),(r F f F 分别为前后轮随机激励力。
二、运动微分方程由图1可得到下述理论值: (1) 系统的动能为:)(212121212121325125524423222211I m z m z m z m z I z m z m T i i i ==++++=∑=(1-2)(2) 系统的势能为:255244232532324223121))((21))((21)(21)(21)(21r F z k f F z k bz z z k az z z k dz z z k V -+-++-++-++-=(1-3)(3) 系统阻尼耗散的能量:55554454332353325332224232423111213121))(())(())(())(())((z c r F z c z c f F zc z bc z c z c z b z zc z dc z c z c z b z zc z dc z c z c zd z zc C ----+-+--+-+--+-+--= (1-4)由拉格朗日运动方程:)5,,2,1(0)()( ==-∂∂+∂∂-∂∂i F z Vz T z T dt d Qi ii i可得到多自由度的运动微分方程:)()()()(t F t Kz t z C t z M =++式中:⎥⎥⎥⎥⎥⎥⎦⎤⎢⎢⎢⎢⎢⎢⎣⎡=543210000000000000000000m m m m m M ⎥⎥⎥⎥⎥⎥⎦⎤⎢⎢⎢⎢⎢⎢⎣⎡+-+---++-------++---=533343223232221232113232132111110000c c bc c c c ac c bc ac c b c a c d bc ac dc dc c c bc ac dc c c c c dc c c C⎥⎥⎥⎥⎥⎥⎦⎤⎢⎢⎢⎢⎢⎢⎣⎡+-+---++-------++---=5333422232322212321132321321111100000k k ak k k k ak k bk ak k c k a k d bk ak dk dk k k bk ak dk k k k k dk k k K表一 汽车结构参数汽车结构参数数值1m —驾驶员座椅质量kg 65 2m —车体质量kg 7084m —右前、左前轮胎质量 kg 80 5m —左后、右后轮胎质量kg 80)(h I —转动惯量 21060m kg ⋅1k —座椅弹簧刚度m N /23071 32,k k —右前、左前悬架弹簧刚度 m N /20292 54,k k —左后、右后悬架弹簧刚度m N /128701c —座椅弹簧阻尼11500-⋅⋅m s N5432,,,c c c c —悬架弹簧阻尼11000-⋅⋅m s Na —车身质心至前轴距离m 5.1b —车身质心至后轴距离m 75.0d -座椅到质心距离m 1875.0取汽车结构参数如表一所示,则可求得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分别为:⎥⎥⎥⎥⎥⎥⎦⎤⎢⎢⎢⎢⎢⎢⎣⎡=800000080000001060000007080000065M⎥⎥⎥⎥⎥⎥⎦⎤⎢⎢⎢⎢⎢⎢⎣⎡----------=14808602898919326001490521521920292028989152195570939882432619326202923988262689230710043262029223071K⎥⎥⎥⎥⎥⎥⎦⎤⎢⎢⎢⎢⎢⎢⎣⎡----------=100001500100000100075010000150075023.286575.46825.2811000100075.468350015000025.28115001500C由特征方程0)(2=Φ-M K ω求得固有频率与振型。
推荐-多自由度汽车振动特性建模与分析 精品
目录目录 (3)摘要 (3)A BSTRACT (4)1 前言 (5)1.1课题研究的意义 (5)1.2相关领域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5)1.3汽车振动的建模方法 (6)1.4主要研究内容 (7)2 悬架工作过程分析 (9)2.1悬架的功用 (9)2.2悬架的组成 (9)2.3汽车悬架的分类 (11)2.4汽车悬架工作过程 (13)3 MATLAB/SIMULINK简介 (14)4路面激励的时域模型 (16)4.1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 (16)4.2路面激励的时域模型 (17)5汽车悬架的五自由度模型 (20)5.1汽车模型简化的假设 (20)5.2五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20)5.3系统动力学方程 (21)5.4路面激励时域模型 (23)5.5悬架特性五自由度仿真模型 (24)5.5某汽车振动仿真结果及分析 (26)6 悬架特性分析与评价 (31)6.1汽车行驶速度对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31)6.2路面不平度对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32)6.3悬架弹性元件刚度对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34)6.4悬架减振器阻尼对平顺性的影响分析 (39)7 结论 (42)总结与体会 (46)谢辞 (46)参考文献 (47)多自由度汽车振动特性建模与分析摘要汽车平顺性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和乘员的舒适性。
如何提高汽车平顺性已成为汽车设计人员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随着随机振动理论的发展,计算机仿真也大量运用到汽车性能分析当中。
本文基于汽车振动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五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
该五自由度模型的五个自由度包括纵向两车轮的两个自由度、车身的两个自由度和驾驶员一个自由度。
汽车振动模型的输入有路面不平度、车速。
因此,本次采用白噪声法以白噪声作为输入建立了A、B、C、D各级路面模型。
通过Matlab/ simulink 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以某汽车参数为基础仿真得到了汽车驾驶员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的仿真结果,这样得到了汽车平顺性与车速、路面不平度、悬架参数的关系。
基于人_车_路五自由度振动模型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_张洪亮
17
0 引 言
路面不平 整会 降低 乘客的 舒适 性 , 增加 车辆 的损 耗 和 油 耗 , 严 重 时 还 危 及 行 车 安 全 。 美 国 AASH TO 2002 设计指 南已经正 式将路 面平整度 作为设计验 算指标 之一 , 不再 仅仅是 施工验 收控 制指标 。 平整度评价指标较多 , 常用的有国际平整度指 数 IRI 、 平整度标准差 σ 、 功率谱密度 PSD 、 断面指数 PI 等 , 其 中 IRI 是国 际上运用 最广泛的 平整度 指 标 。 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均采用 IRI 作为平整度 验收指标[ 2] 。 但许多学者研究发现 , IRI 用于 评价 路面平整度具有不少缺陷 。 ( 1) 在 指标 方面 , IRI 和 行驶 舒适性 相关性 较 [ 3-6] 差 。 IRI 为单位距离内车身悬架的位移 , 与行车 舒适性不直接相关[ 2-3] 。 而且 , 人体和 IRI 敏感波长 范围的不同造成两者间接相关性也较差 。 ( 2) 在计算模型方面 , 计算 IRI 时采用的是 1/ 4 小客车模型 , 仅能反映竖向振动 , 故不能体现平动和 转动 , 由于客车和货车的振动频率不同 , 不能评价货 车行驶的舒适性 , 没有考虑路面的刚度的影响 。 实际上 , 当 IRI 计算值相同时 , 由于路面刚度不同 , 水 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差异较大 。 ( 3) I RI 是在 80 km · h 的速 度下测试的 , 分 级临界值不能适用于所有等级的公路[ 10-11] 。 针对 IRI 的以上不足 , 部分学者开始研究更为合 适的平整度评价指标 。 P apagiannakis 等在频域内将 车体加速度的转换函数与 PSD 相乘得到 1 个与行车 舒适性相关性比较好的指标[ 3] ; Hassan 等提出 1 个 专门用于评价货车行驶时的路面平整度的指标
五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分析
项目名称:五自由度机械手(节点五)成员:吴军、庞洪忠课程名称:机器人学指导老师:赵永生、许允斗日期:2011年12月28日目录一、绪论1.1项目背景简介1.2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二、静力学和刚度分析的课题综述2.1 引言2.2 静力学和刚度分析基础2.2.1 隔离体图和静力平衡条件2.2.2 静力平衡方程2.2.2.1构件的静力平衡方程2.2.2.2 迭代求解方法2.2.3 基于虚功原理的静力学分析2.2.4 静刚度分析三、静力学分析3.1 引言3.2 连杆的受力和力雅克比推导四、刚度和柔度4.1 引言4.2连杆的变形小结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1项目背景简介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分析五自由度机械手的静力学和静刚度。
求得各关节驱动力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运动雅克比矩阵验证其正确性。
然后求得五自由度机械手的刚度和柔度矩阵。
节点一的同学已经用UG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并实现了各关节的运动学仿真。
通过在各关节处建立运动学坐标系,列出了各连杆参数,对五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进行位置正反解。
节点二的同学已经利用D-H建系的结果,用矢量叉积法和微分变换法写出雅可比矩阵方程并求出了结果,并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结果进行验证。
节点三的同学已经建立了工作空间的和并对机器人进行了奇异位形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对研究串联机器人的静力学和静刚度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们要运用以上同学的结果,对机器人进行静力学分析,并验证得到的结果与节点二的结果相同,再得到机器人的刚度和柔度矩阵。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查阅资料,力求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用来更简便的方法对机器人进行静力学和静刚度分析。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大量查阅国内外关于求解项目组所研究的串联机器人的静力学和静刚度的方法,并撰写文献综述;(2)分析机器人机构的静力学,求得各关节驱动力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运动雅克比矩阵验证其正确性;(3)分析机器人的静刚度,求得刚度和柔度矩阵;第二章 静力学和刚度分析的课题综述2.1 引言本章研究串联机器的静力学和刚度。
汽车五自由度建模
汽车振动大作业一、汽车悬架系统振动模型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在振动分析的建模过程当中,要根据所分析的问题对汽车进行简化,建立相应的模型。
现在考虑汽车车身悬架的五自由度模型,如下图1所示,该模型主要考虑左右车辙的不平度差异和较小的轮胎阻尼而得到的,该模型中主要有车身的垂直、俯仰两个自由度和前后车轴质量两个垂直自由度,汽车座椅一个垂直自由度,系统共五个自由度,其中车身质量的垂直、俯仰两个自由度的振动对系统平顺性的影响较大,假设车身是具有垂直和俯仰两个自由度的刚体,其车身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分别为:h h I m 和,前后车轮质量、悬架参数和轮胎刚度的符合前加入了分别表示前(front)和后(rear)的下标“f ”和“r ”,如图1示:I(h) m2m(f)m(r)Z(b)abz4z5F(f)F(r)z2z3m1z1k1k2k3k4k5c1c2c3c4c5d图1 五自由度汽车悬架系统图1中:1z 表示前轮转动位移自由度;2z 表示车体垂直位移自由度;3z 1z 表示后轮转动位移自由度;4z 俯仰转动位移自由度;5z 表示驾驶员座椅垂向自由度;1m 表示驾驶员座椅质量;2m 表示车体质量;3)(m f m =表示前轮质量;4)(m r m =表示后轮质量;1k 表示座椅弹簧刚度;5,4,3,2k k k k 悬架弹簧刚度;1c 表示座椅弹簧阻尼;5,4,3,2c c c c 表示悬架弹簧阻尼;a 表示车身质心至前轴距离;b 车身质心至后轴距离,)(),(r F f F 分别为前后轮随机激励力。
二、运动微分方程由图1可得到下述理论值: (1) 系统的动能为:)(212121212121325125524423222211I m z m z m z m z I z m z m T i i i ==++++=∑= (1-2)(2) 系统的势能为:255244232532324223121))((21))((21)(21)(21)(21r F z k f F z k bz z z k az z z k dz z z k V -+-++-++-++-=(1-3)(3) 系统阻尼耗散的能量:55554454332353325332224232423111213121))(())(())(())(())((z c r F z c z c f F zc z bc z c z c z b z zc z dc z c z c z b z zc z dc z c z c zd z zc C ----+-+--+-+--+-+--= (1-4)由拉格朗日运动方程:)5,,2,1(0)()( ==-∂∂+∂∂-∂∂i F z Vz T z T dt d Qi ii i可得到多自由度的运动微分方程:)()()()(t F t Kz t z C t zM =++ 式中:⎥⎥⎥⎥⎥⎥⎦⎤⎢⎢⎢⎢⎢⎢⎣⎡=543210000000000000000000m m m m m M ⎥⎥⎥⎥⎥⎥⎦⎤⎢⎢⎢⎢⎢⎢⎣⎡+-+---++-------++---=533343223232221232113232132111110000c c bc c c c ac c bc ac c b c a c d bc ac dc dc c c bc ac dc c c c c dc c c C⎥⎥⎥⎥⎥⎥⎦⎤⎢⎢⎢⎢⎢⎢⎣⎡+-+---++-------++---=5333422232322212321132321321111100000k k ak k k k ak k bk ak k c k a k d bk ak dk dk k k bk ak dk k k k k dk k k K表一 汽车结构参数汽车结构参数数值1m —驾驶员座椅质量kg 65 2m —车体质量kg 7084m —右前、左前轮胎质量 kg 80 5m —左后、右后轮胎质量kg 80)(h I —转动惯量 21060m kg ⋅1k —座椅弹簧刚度m N /23071 32,k k —右前、左前悬架弹簧刚度 m N /20292 54,k k —左后、右后悬架弹簧刚度m N /128701c —座椅弹簧阻尼11500-⋅⋅m s N5432,,,c c c c —悬架弹簧阻尼11000-⋅⋅m s Na —车身质心至前轴距离m 5.1 b —车身质心至后轴距离m 75.0d -座椅到质心距离m 1875.0取汽车结构参数如表一所示,则可求得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分别为:⎥⎥⎥⎥⎥⎥⎦⎤⎢⎢⎢⎢⎢⎢⎣⎡=800000080000001060000007080000065M⎥⎥⎥⎥⎥⎥⎦⎤⎢⎢⎢⎢⎢⎢⎣⎡----------=14808602898919326001490521521920292028989152195570939882432619326202923988262689230710043262029223071K⎥⎥⎥⎥⎥⎥⎦⎤⎢⎢⎢⎢⎢⎢⎣⎡----------=100001500100000100075010000150075023.286575.46825.2811000100075.468350015000025.28115001500C由特征方程0)(2=Φ-M K ω求得固有频率与振型。
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五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优化
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五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优化黄小兵【摘要】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erious seat vibration problem in vehicle driving process. A multi -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was used in the optimization for five-degree of freedom vehicle vibration. Considering the five conflict functions in vibration model, a new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The five-degree of freedom vehicle model was built and the five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 including seat acceleration, forward tire velocity, rear tire velocity,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sprung mass and forward tire and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sprung mass and rear tire were optimized. Four different pairs of these five objective functions have been selected for 2-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cesses.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were presented in graphical means,and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one.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n a little seat acceleration when the vehicle over a bump. Using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in the optimization for five-degree of freedom vehicle can reduce the seat vibration when the vehicle is over a road obstacle.%针对当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座椅振动比较大问题,采取多目标遗传算法对五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进行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同时考虑五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相互冲突的五个函数;建立五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通过对5个不同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分别为座椅加速度、前轮速度、后轮速度、簧载质量和前轮的相对位移及簧载质量和后轮的相对位移,从这些目标函数中选出不同四对函数用于2-目标优化处理;通过图形展示2-目标优化处理结果,并与以往研究结果形成鲜明对比.优化结果显示,车辆经过地面隆起物时,座椅产生的加速度较小.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五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优化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过地面障碍物时,座椅振动较小.【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多目标;遗传算法;振动模型;优化【作者】黄小兵【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U46随着国内经济的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 m - c h a i r s y s t e m. Th e s t u d y r e s lt u s av h e a g u i d ng i s i g n i ic f a n c e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t o a n a l y s i s t h e v e ic h l e r i d e
mo d e l wa s o b ai t n e d b y Ne wt o n ’ S me t h o d . Th e a t m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wa s c o n v e r s e d i n t o t h e d e iv r e d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b a s e d o n M AT LAB/ S I M UL I NK s o f t wa r e . Th e ib v r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t h e 5 - DOF c o u p l e mo d e l we re a n a l y z e d b y t h e e x c i at t i o s n o f r i d e s p e e d a n d r a n d o m r o a d s u r f a c e r o u g h n e s s t i me s e ie r s a R e r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p a r a me t rs e we re s e t . Wl e a l s o g a v e t h e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c u r v e s a n d i t s r e s p o se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b o d y wo r k a n d
t h r e e i n t e r a c t i o s n o f ma n - v e ic h l e . r o a d ,a n d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d i fe r e n t i a l e q u a t i o n o f t h e 5 - DOF a n m - v e ic h l e - r o a d
文 章编 号: 1 6 7 4 — 8 0 8 5 ( 2 0 1 4 ) 0 3 — 0 0 7 5 — 0 6
五 自由度 人一 车一 路耦合模型振 动分析
解 文 辰 ,李 震 , 时培 成
2 4 1 0 0汽车 学 院 ,安徽 ,芜 湖
摘
.
要 :通过 人. 车. 路三者相互作用 的关系 ,建立 了五 自由度人. 车. 路耦合振动模型;利用 牛顿 法建 立五 自由度人
M AN _ vEHI CLE. Ro AD Co UPLED M o DEL
’ XI E We n - c h e n ,L I Zh e n ,S HI P e i . c h e n g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Au t o m o t i v e E n g i n e e i r n g , A n H u i P o l y t e c h n i c Un i V e r s i t y , Wu h u , A n h u i 2 4 1 0 0 0 , C h i n a )
第3 5 卷第 3 期 2 0 1 4 年 5 月
、 , o 1 . 3 5 No . 3
Ma ) , . 201 4
井 冈山大 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g a n g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7 5
Ab s t r a c t :1 1 l e 5 - DOF ma n — v e h i c l e ・ r o a d c o u p l e d v i b r a t i o n mo d e l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ip h a mo n g
车. 路模 型的振动微分方程 , 运用 MA T L AB / S I MUL I NK 软件对数 学模 型进行 转化获得仿真模 型。基于行驶 车速
和路 面不平度激励 , 分 析了五 自由度耦合模型 系统 的振 动特 性,给 出了相应变量 的位移 、 速度和加速度 响应 曲线 。 研 究成果对汽车 的乘坐舒适性 分析 具有一定 的指 导意 义和 参考价值 。
关键词:五 自由度振动模型;随机路面模型;耦合振动;乘坐舒适性
中图分类号 :U 4 6 1 . 4 文献标识码 :A DO I :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6 7 4 — 8 0 8 5 . 2 0 1 4 . 0 3 . 0 1 7
THE VI BRATI oN ANALYS i S OF FI VE DEGREES oF 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