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论
浅谈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是一门多因素综合的戏剧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杂技和表演艺术等,这种艺术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形式,历经漫长的发展至宋元时期,艺术形态才逐渐完整,按照艺术因素的构成的不同,戏曲可以看做是民间歌舞中滑稽戏和说唱艺术庙会以及瓦舍勾栏对戏曲的融合,这种融合对戏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明清时期将戏曲形式推向了高峰。
1. 戏曲的特点中国戏曲是一种特有的叫法,这种称呼有别于中国传统戏剧,永嘉戏曲一说最早见于宋代刘勋词人吴勇张传,同时,暨南师元代陶艺综艺南村耕路中对于戏剧之说也有着确切的描述。
包括杂剧宋元南戏明清时期的杂居、近代的京剧、以及地方戏等中国传统戏剧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统称为戏曲。
自此,戏曲的称谓就具有了其独特的地方,这种独特性使之与其他艺术形式区分开来。
戏曲是利用歌舞演故事演绎戏曲艺术的形式,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
戏曲自出现伊始就与劳动人民的日程生活息息相关,古代劳动人民古时的人们用崇拜图腾的方式展示生活的一种方式就是图腾崇拜,这种方式映射出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憧憬以及他人事迹的向往,这种特性使得戏曲是一种是一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
2. 戏曲的发展在原始的歌舞形式最早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中出现,其形式随着发展而逐渐丰富与发展。
例如,为了迎合劳动人民精神需求而应运而生的“傩戏”等形式。
与祭祀的舞乐有关的描述最早见于《诗经》与《楚辞·九歌》,其歌舞内容祝福以及歌颂了祖先或神灵,并且某种程度可视为戏剧的萌芽状态。
到西汉时期,以竞技为主的形式逐渐兴盛,这种形式在融合民间表演艺术以及西域影响的同时形成了戏剧性的表演。
到南北朝时期,“代面”、“踏摇娘”、“参军”等故事内容的表演艺术愈发成熟,由此奠定了戏曲产生的基础。
到隋唐时期,中民间,“燕乐”与外来乐曲对中国音乐声律的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到宋元时期,戏曲则主要按燕乐的宫调进行分配。
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文化历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戏曲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汇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综合表现形式。
在此,我们来探索一下中国传统戏曲的丰富文化内涵。
一、经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其影响深远,对于中国传统戏曲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源头。
例如,许多古典诗歌和文言小说都被戏曲改编成了剧本。
如《长恨歌》、《红楼梦》、《西厢记》等等。
戏曲改编的过程中不仅强调了剧情的重点,还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性格和意志表现。
因此,传统戏曲所表现的就是中国文学的魅力,其丰富多彩的剧情和人物性格塑造,让观众更能深入地了解古代的文学内涵。
二、舞蹈艺术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在戏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无论是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还是秦腔,都充分地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的魅力。
舞蹈在这些戏曲中的演出不仅是为了丰富剧情,更是为了展示戏曲本身的文化内涵。
在戏曲中,舞蹈艺术借助音乐、乐器、表演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背景、角色的动态特征和情感的表现。
同时,舞蹈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象征性,通过动作的表达和策略的展现,使得戏曲中的人物更加鲜活,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三、音乐艺术戏曲中的音乐体系则是传统文化的又一抹亮色。
京剧、黄梅戏等戏曲都使用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扬琴、笛子等,来配合唱腔演唱。
戏曲音乐体系注重韵律和节奏,具有浓郁的民间味道。
在演唱中,配乐与唱腔之间的配合十分充分。
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音乐体系,戏曲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景和个性化的人物特点,给观众提供强烈的视听享受。
四、历史时代中国传统戏曲在呈现历史时代的文化内容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戏曲剧情往往围绕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所以戏曲更多了一份历史感。
不仅仅是戏曲本身,它也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
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孙权,或者《白蛇传》中白素贞和许仙,都在戏曲中得到了高度展示。
同时,戏曲也通过演出呈现出了为这些历史事件提供了更为深刻的文化透视。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以下是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档旨在探讨中国戏曲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影响,以期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的魅力。
一、中国戏曲文化的内涵:中国戏曲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豫剧、川剧等剧种,每种剧种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这些剧种大多起源于民间,因此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
同时,中国戏曲还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中国戏曲文化的特点:1.综合性:中国戏曲集唱、念、做、打为一体,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
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演唱,还要进行舞蹈表演和武打动作,甚至要参与到剧本创作中。
2.民族性:中国戏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如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分类,以及各种服饰和道具,都体现了中国戏曲的民族性。
3.地域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如川剧、豫剧、越剧等。
这些地方戏曲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三、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1.传承中华文化: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欣赏中国戏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2.促进文化交流:中国戏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中国戏曲的传播和交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3.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戏曲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人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
以上是中国戏曲文化概论相关内容。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它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艺术理论基础知识之戏曲
艺术理论基础知识之戏曲1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品种之一,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古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中国戏曲是其中生命力最为旺盛的一种,如今,其他两者都已退出历史舞台,唯有中国戏曲仍然活跃在广大城乡。
中国戏曲的源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其孕育期非常漫长,直到宋代才成为一种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戏剧形态。
2 戏曲的含义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别称谓直到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等著作中,才将“戏曲”一词作为班汉宋金杂居、宋元南戏、元明杂居、明清传奇以至清代以来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的通称。
今天,戏曲一词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演剧体系的专称。
3 戏曲的基本特征A 综合性包括时间艺术(音乐)和空间艺术(美术)。
戏曲是以唱、做、念、打得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
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武术、杂技等各种门类的艺术因素,各种艺术因素都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成为帮助和加强表演、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机手段,从而使中国戏曲具有独特的魅力。
B 虚拟性传统舞台常常空无一物,有时只摆放意义不固定的“一桌二椅”。
主要是靠表演将表演场所转换为剧情发生的地点。
戏曲艺术充分相信人们的智慧和想象力,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当场指点,再加上观众的想象力,可以叫舞台上出现任何事物。
这种虚拟的手法解放了戏曲舞台,给戏曲作家和物体啊艺术家带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大大地开拓了表现生活的领域。
C 程式性戏曲艺术从表演身段,到剧本结构、音乐设计、服装穿扮等,都要求遵守一定的程式。
程式是一种规范。
它来源于生活,表演程式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是一种可以使人们理解的相对固定的格式。
表演程式又是生活动作的节奏化和美化。
并非一成不变。
D 节奏性(音乐舞蹈来表演故事的需求)E 技术性(中国戏曲包含舞蹈、杂技、哑剧、武术等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因素)4 戏曲的活动方式庙会演出宴会演出剧场演出广大民众自娱自乐(曲社票房围鼓堂等)5 戏曲的演出队伍江湖班(宋元“路歧人” 勾栏艺人)家班(特殊的艺术性奴仆)业余班社(曲友票友串客)“票友下海”指有的票友参加了专业的戏曲班社,成为职业演员。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资料中国戏曲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里发芽生根的。
歌舞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据《书经·舜典》记载,我们的祖先在庆贺打猎收获时,会披着各种兽皮在用石器相互击打出的节奏中跳着、唱着,欢庆胜利的成果。
到了春秋时代,歌舞成了欢庆丰收、庆贺战争胜利、祭祀神灵、驱魔禳疫等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戏曲艺术的另一个源头是装扮表演。
《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模仿孙叔敖的表演,可以看做一个宫廷讽刺喜剧。
从《北史·柳彧》的记载和新疆唐墓出土的歌舞戏《踏摇娘》泥塑看,除具备以歌舞演故事的特点外,在化装方面亦采用了面具、假扮等艺术手段。
戏曲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武术。
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角抵戏到了汉代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带有戏剧色彩,如《西京杂记》所记载的角抵戏《东海黄公》、《黄帝战蚩尤》。
戏曲形成的最初形式是杂剧。
所谓杂,有将各种技艺杂合在一起的意思。
宋杂剧代表剧目之一《目连救母》,就是一个脱胎于民俗活动的节目。
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艺术家们以佛经中目连救母的劝善故事为纽带,将民间的说唱、装扮、武术、杂技等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在中元节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此后,七夕至中元节举办盂兰盆会,演目连戏成了各地的一种传统习俗。
戏曲形成后,伴随着各种民俗演出逐步成熟和发展起来,产生了300多个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
民俗为戏曲艺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戏曲艺术又为民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1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2、繁荣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戏剧艺术。
世界历史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前两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国戏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西方强调摹仿的艺术理论,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
他们认为戏剧就是要创造生活幻觉,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近的。
中国古代强调神似的艺术理论则造成了中国戏曲的写意观念。
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的提炼、加工、夸张、变态和美化,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
比如在空间的处理上,中国戏曲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
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
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
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
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
这是我国戏曲的独特创造。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半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携带玉镯》中孙玉姣赶鸡喂鸡,穿针引线,舞台上既无鸡,又无针线,但却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
《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感觉。
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程式化动作,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将的起驾上马比现实生活要复杂得多,而小旦上马只要脚尖一点即可,又十分简单。
至于那色彩斑斓的脸谱当然更是写意的了。
此外,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它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篇一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京剧是戏曲三百多个剧种里最重要的剧种之一,在中国戏剧领域有着特殊地位。
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
京剧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戏剧发展的范本,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明清以降发展演变的关键脉络。
解读京剧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解读中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及其传播,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构成和近代转型,都具有重要和典型的意义。
一京剧诞生于清中叶的北京,承接宋元以来业已历经数百年的中国戏曲文化之流,是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所谓“地方戏时代”出现的许多剧种之一。
和这一时代出现的大量地方剧种一样,它的出现并不是从宋元以来以戏文与杂剧为主体的戏曲历史的简单延伸,或者说,它并不仅仅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传奇的地方化身或变种。
在戏曲史上,京剧的出现意味着戏曲文化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这一重要变化的内涵和背景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所处的特殊的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
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著《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指“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以乾隆二十五年入于北京,余窃以此为‘皮黄纪元’之年”(1)。
姑且不论其中“乾隆二十五年”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之误,今人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视同为纪念京剧诞生二百周年,实与该书有直接关系,即以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的标志。
徽班进京是京剧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但徽班进京不等于京剧诞生,而且离京剧诞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
但是,徽班进京这一事件本身仍值得特别注意,它的艺术学含义,更准确地说,多个徽班相继进京并且在北京这座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城市里立足发展的艺术学含义,仍值得发掘。
中国戏剧进入“地方戏时代”的背景,是中国文化整体大变革时代的来临,徽班之所以能够进入京城演出并且在北京站稳脚跟,赢得市场与观众的认可,进而催生出京剧,就是这一时代变革的突出呈现。
戏曲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当代戏曲艺术在发展中,始终坚守传 统戏曲的核心元素,如唱、念、做、 打等表演形式,以及生、旦、净、末 、丑等行当划分。
创新实践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当代戏曲艺术 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如引入现代舞美 设计、灯光音响技术等,使传统戏曲 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跨界合作与多元呈现方式探索
跨界合作
当代戏曲艺术积极寻求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合作,如与话 剧、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 式。
美术
古代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为戏曲 艺术的舞台美术设计提供了灵感和 借鉴。
03
戏曲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反映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
1 2 3
戏曲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戏曲剧本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 活,通过表演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
戏曲艺术中的道德教化
戏曲艺术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承担着道德教化 的功能,通过剧中人物的善恶行为来宣扬传统美 德和道德观念。
戏曲艺术的多元性
中国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种多元性不仅丰富 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 文化交流与融合。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01
戏曲艺术的国际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戏曲艺术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02
戏曲艺术与跨文化交流
戏曲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艺术形式打破语言和文
诗意化的戏曲语言
该剧目运用了优美的诗词和曲牌,营造出浓郁的诗意氛围,使观众 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昆曲表演艺术
《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婉转的唱腔, 展现了昆曲独特的艺术风格。
论戏曲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论戏曲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戏曲文化既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华,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糟粕。
本文将就戏曲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探讨,旨在阐述戏曲文化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如何发扬其中的精华、弱化其中的糟粕。
以京剧为例,它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
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吸引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京剧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魅力。
其表演形式兼具唱、念、做、打、舞等多种技巧,通过艺术表现的手法,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故事展现得栩栩如生,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戏曲文化的精华还体现在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京剧的传统剧目中有着众多经典的角色形象,如“程咬金”、“杨门女将”等,这些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精神追求。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形象塑造,让这些角色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这些人物形象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使得观众在欣赏戏曲演出的同时,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戏曲文化中也存在一些糟粕。
其中之一是演出形式的单一化。
传统戏曲演出中,大部分演员都会穿着华丽的戏服,进行繁复的舞台布景和灯光设计,演出形式相对固定,缺乏创新和新意。
这使得一些观众对戏曲演出产生审美疲劳,影响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戏曲文化的表演技巧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京剧等戏曲形式的表演要求高度规范和标准化,演员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才能上台演出。
这导致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存在一定的困难,新一代演员的培养也面临一些挑战。
同时,这种规范化的表演也使得一些观众对戏曲演出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和距离感,进一步减弱了戏曲文化的传播力度。
为了发扬戏曲文化的精华,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对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应当加大对传统剧目和经典角色的培训和传习,鼓励年轻人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剧与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剧与戏曲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其中戏剧与戏曲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戏剧与戏曲的定义、历史发展、表演形式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中国传统戏剧与戏曲的独特魅力。
一、戏剧与戏曲的定义与区别戏剧与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虽然有所区别,但也存在相互联系与衍生关系。
戏剧是一种以文字为基础的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情等方式展现故事情节,传递思想与情感。
而戏曲则是一种以音乐为主要元素的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要素,通过唱、念、做、打等方式进行表演。
二、戏剧与戏曲的历史发展中国的戏剧与戏曲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戏剧形式主要是通过表演形式进行传承,如杂剧、宫廷戏等。
而戏曲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多种流派,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剧与戏曲逐渐发展成为大众娱乐形式,深受各个社会阶层的喜爱。
三、戏剧与戏曲的表演形式戏剧与戏曲的表演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戏剧中常见的演出形式有话剧、舞台剧和音乐剧等,其特点在于以对白为主要表达方式,强调角色之间的表演和对话。
而戏曲中的表演形式则更加多样化,主要有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风格。
四、戏剧与戏曲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戏剧与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首先,戏剧与戏曲通过对历史故事、经典文学作品等进行演绎,实现了文化传统的传承。
其次,戏剧与戏曲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加深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此外,戏剧与戏曲中的表演技巧、音乐艺术等元素也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剧与戏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演形式使其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戏剧与戏曲的定义、历史发展、表演形式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
关于戏曲艺术的说法
关于戏曲艺术的说法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关于戏曲艺术的一些说法:
1. 传承悠久: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音乐和舞蹈。
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如京剧、粤剧、川剧等。
2. 多样性:中国戏曲分为多个主要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和服饰。
例如,京剧以唱腔和武打为主,表演着重于化妆和动作;而粤剧注重音乐和唱腔,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
3. 角色分工明确:戏曲中的演员分为生、旦、净、末、丑等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角色类型。
这种分工使得演员在表演中可以专注于培养和展示某一类型的艺术技能。
4. 表演形式: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独特,包括唱、念、做、打等元素。
演员通过唱腔、念白、动作和武打等方式来传达故事情节和表达情感。
5. 文化传播:戏曲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形式,通过演出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媒介。
6. 现代挑战:尽管戏曲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年轻观众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减弱、传承人才不足等问题。
一些努力正在进行中,以推动戏曲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和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中国戏曲理论
第一讲绪论1、戏曲与电影、电视的异同:(1)差异:戏曲电影、电视从创作过程——多次性一次性从观众——在场参与参与性低从演出形态——舞台银幕、屏幕从民族性——本土传统外来品从时代性——农业800年工业65~115年(2)共性:都是综合艺术: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人物性、文学性与表演性2、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戏曲定义:“以歌舞演故事” 。
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灯光等)。
表现特点:远离生活,超越时空,虚拟。
遵循一个原则——美。
3、注意区别:戏曲与戏剧的关系:广义的戏剧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及音乐剧等。
狭义的戏剧即指话剧(drama)。
4、近现代戏曲学创始人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
1913年撰写《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人生三大境界:第一:一心向往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第二:艰苦奋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第三:实现成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中国戏曲孕育与形成1、孕育于:原始:巫傩歌舞汉代:“百戏”南北朝时期:“歌舞戏”唐代:“参军戏”戏曲成形:宋代:“宋杂剧”;金代:北方“金院本”、南方“南戏”2、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图腾舞文献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文物显示:舞蹈纹彩陶盆(出土于青海孙家寨),距今有5000年历史3、有人物妆扮的“东海黄公”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
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
立兴云雾,坐成山河。
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
……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中国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形式,包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
戏曲被誉为“华夏文化的一枝奇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人文背景的艺术。
戏曲剧目中最著名的一种是京剧,京剧以其精湛的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独特的唱腔和舞台形式,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而著称于世。
它起源于北京,受到了明代文化和元曲的影响,后来发展成为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包括唱、念、做、打、舞,演员要通过表情、动作和唱腔来传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的剧目也非常丰富多样,从历史故事到现代题材,从爱情戏到喜剧等等,每个剧目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除了京剧,中国戏曲文化还有许多其他剧种的代表,比如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等。
豫剧是河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舞台形式而闻名。
越剧是浙江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精美细腻的表演技巧而备受赞美。
黄梅戏是湖北和安徽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细腻婉转的唱腔和饱含感情的表演而著称。
戏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剧目中的故事大多都源于中国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
通过戏曲,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文化,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戏曲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承载者,它传递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
戏曲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还是社交活动和娱乐的方式。
许多重要的社会活动和庆典都离不开戏曲的表演,戏曲艺术家也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戏曲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人们常常通过欣赏戏曲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戏曲在中国社会中逐渐失去了一部分的地位。
受到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戏曲失去了兴趣,认为它过时了。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国戏曲文化》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国戏曲文化》该教材旨在介绍中国戏曲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之处。
课程目标- 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 掌握中国戏曲的基本形式、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 了解中国戏曲的印象、题材和剧种类型;- 欣赏并分析中国戏曲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演风格;-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材内容第一单元: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戏曲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戏曲的起源及其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戏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第二单元:中国戏曲的基本形式与表演技巧- 京剧、豫剧、黄梅戏和评剧等主要剧种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化装、唱腔、舞蹈和动作等戏曲表演技巧;- 戏曲音乐和戏曲曲调的基本知识。
第三单元:中国戏曲的题材与剧种类型- 不同戏曲剧种的特点和题材选择;- 中国戏曲的历史剧、文学剧和传统剧目;- 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道德教化。
第四单元:中国戏曲的文化内涵与表演风格- 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戏曲作品中的哲学、历史和宗教思想;- 戏曲的唱腔表现、身段语言和表演技法。
第五单元: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当代中国戏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保护和传承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性;- 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在当代戏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该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示范演示和实践活动等,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评估方式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项目和个人研究等形式,以考察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兴趣特长,鼓励他们参与戏曲表演、创作和研究等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和发掘潜力。
总结《中国戏曲文化》是一本中学校本课程教材,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戏曲的演变历程、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培养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掌握戏曲表演技巧和相关知识,为今后的研究和创作提供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18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戏曲的保护和传播。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戏曲表演、剧本、服饰等资料永久保存下来, 并方便地进行复制和传播。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使戏曲表演更加 生动、逼真,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 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欣赏到各种戏曲表演,也可以参与到戏曲的创作 和表演中来
演出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中国戏曲的演出形式 通常分为"折子戏"和 "全本戏"。折子戏通 常只演出故事的一部 分,以突出某一部分 的戏剧冲突和人物性 格。而全本戏则会演 出整个故事,以展示 整个剧情的发展和人 物命运的变化
观赏体验
观赏中国戏曲的体验 是独特的。观众需要 耐心品味每一个细节 ,通过演员的表演、 唱腔、身段等理解剧 情和人物。同时,观 众也需要具备一定的 文化背景知识,才能 更好地理解戏曲所传 达的文化内涵
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 的传统,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也 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了许多 努力。包括设立专门的戏曲学院、 举办戏曲演出活动、以及通过数 字化手段进行传播等。此外,一 些新的戏曲形式如"新京剧"、" 新昆曲"等也在尝试将传统与现 代相结合,为戏曲注入新的生命 力
社会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中国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 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 式,也是一种社交方式,一种教 育工具,甚至是社会价值观的体 现。通过戏曲,人们可以了解历 史、道德、哲学等许多方面的知 识,也可以通过观赏戏曲来娱乐 、放松和思考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文化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内涵。
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戏曲在演艺形式、剧本创作、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戏曲的历史渊源、分类流派、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戏曲的历史渊源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和祭祀活动,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汉代,如《乐府诗集》中记载的会稽山戏。
而最早的独立戏剧作品可以追溯到明代,如元曲、判官词等。
戏曲的历史渊源丰富而复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戏曲的分类流派中国戏曲有多个流派,如京剧、豫剧、粤剧、越剧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传承方式和流派特色。
其中,京剧是最受盛名的戏曲流派之一,以其高亢悲切的唱腔、深厚的表演功力和华美的戏装扮相广受喜爱。
各个流派之间的差异、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
三、戏曲的艺术特色戏曲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取向。
戏曲表演注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运用,通过变化多样的唱腔、舞蹈和打击乐器的伴奏,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和情感表达。
同时,戏曲还注重舞台布景、服饰道具的极富艺术感的设计,使整个演出呈现出华美的视觉效果。
四、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戏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戏曲与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紧密相连,承载着人民的情感和共同记忆。
戏曲曾经是皇室和贵族的专属娱乐,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娱乐活动。
戏曲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表现力,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内涵。
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剧本创作和表演技巧,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我们应当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喜爱戏曲,从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戏曲文化内容
中国戏曲文化内容戏曲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
最早的戏曲形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进,戏曲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古代,戏曲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娱乐活动,还是传播文化、教育人民的重要方式。
戏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戏曲主要分为京剧、粤剧、越剧、豫剧、评剧、沪剧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戏曲在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的特色和传承。
其中,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京剧的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表演者通过唱念做打的形式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京剧的音乐是戏曲表演的灵魂,它采用传统的宫廷音乐体系,包括雅乐、小曲、布谷等音乐形式。
京剧的唱腔也是其表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唱腔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情感,通过唱腔的表达,演员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除了音乐和表演,京剧还强调装束和化妆。
京剧的装束和化妆也是其独特之处,演员通过服饰和化妆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使得观众能够一眼辨认出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京剧的戏服和头饰都非常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在表演形式上,京剧注重舞蹈和动作的表现。
京剧的动作和舞蹈十分独特,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舞蹈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得观众更易于理解剧情和人物。
京剧的表演形式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使人产生共鸣。
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融合了中国的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京剧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人们身心灵的一种享受。
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戏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世界文化瑰宝贡献了中国智慧。
传统文化中的戏曲与传统戏剧艺术
传统文化中的戏曲与传统戏剧艺术传统文化中的戏曲与传统戏剧艺术在中国久负盛名,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会从历史发展、表演形式、角色扮演和文化遗产等方面来探讨戏曲与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发展戏曲艺术起源于古代的民间文化,具有千年的悠久历史。
根据史书的记载,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有戏曲表演的存在,这表明戏曲艺术在古代中国就有了很高的发展水平。
而到了唐宋时期,戏曲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分化出多个地方性的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每个地区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曲形式,丰富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二、表演形式戏曲和传统戏剧艺术在表演形式上有一些差异。
戏曲表演通常由角色扮演者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技巧来展现剧情。
而传统戏剧艺术则更加注重对话和动作的表达。
比如京剧,它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刚劲的舞台动作而著称。
京剧的表演形式充满了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享受。
三、角色扮演戏曲和传统戏剧艺术在角色扮演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在戏曲中,演员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通过表演技巧来扮演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角色。
他们通过身体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和表情的转换来表达不同的角色形象。
而在传统戏剧艺术中,演员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性别来扮演角色,他们更多地强调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揣摩和理解。
无论是戏曲还是传统戏剧,角色扮演都是艺术家们用心灵的力量去创造的,它给观众展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
四、文化遗产戏曲和传统戏剧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们传承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不仅如此,戏曲和传统戏剧艺术还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通过阅读或观看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了解戏曲文化初中生如何通过学习戏曲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剧
了解戏曲文化初中生如何通过学习戏曲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剧我将根据您给出的题目,以了解戏曲文化为主题,按照一篇文章的格式进行写作。
以下是满足您要求的2000字文章:了解戏曲文化初中生如何通过学习戏曲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剧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人民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初中生而言,了解戏曲文化不仅能够增加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理解和欣赏,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初中生如何通过学习戏曲来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剧。
一、学习戏曲剧种的基本知识学习戏曲的第一步是了解基本的戏曲剧种。
中国传统戏剧有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多种剧种,每种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特点。
初中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资料的阅读以及观看实际演出,了解不同戏曲剧种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角色扮演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们还可以学习一些戏曲基本术语,如“旦角”、“净角”、“丑角”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表演。
二、了解戏曲经典剧目戏曲经典剧目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华所在,其中包括《红楼梦》、《白蛇传》、《西游记》等。
初中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应的剧本或观看相关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对这些经典剧目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解读剧情和角色,他们可以领略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他们还可以尝试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角色扮演者的表演技巧,从中获得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三、参与戏曲学习和演出活动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和了解戏曲剧目外,初中生还可以通过参与戏曲学习和演出活动来加深对戏曲文化的理解。
学校可以组织戏曲社团或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戏曲表演的实践中。
通过学习戏曲唱腔、表演技巧和舞台布景等方面的知识,初中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戏曲演出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观看戏曲演出,带领学生走进戏曲剧院,亲眼目睹戏曲表演的精彩之处,增强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欣赏和理解。
四、结合传统文化教育戏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与其他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初中生对戏曲的认识。
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
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而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华夏之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受人欢迎和最有影响的表现形式之一。
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戏曲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战国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京剧、豫剧、评剧等不同的演出形式。
和其他传统舞台艺术不同,中国戏曲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表达方式。
戏曲演员不仅要扮演角色,还要唱、念、做动作和表演舞蹈,需要全方位的艺术技能,是舞台艺术中最为综合、高难度的一种。
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谓是异常重要。
首先,戏曲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载体,它广泛地挖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并通过艺术表现形式传承下来。
其次,戏曲在人们生活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公共场合,戏曲的演出都会吸引大量观众前来观看,并受到广泛好评。
最后,戏曲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品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戏曲深深地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
在戏曲表演中,经常涉及到一些古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和传说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大量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如忠孝、孝顺、家国、仁爱等等。
在传唱中广泛流传,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传统、经典的元素之一。
同时,戏曲也在艺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戏曲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度价值中,有许多都是艺术家们引以为傲的源头灵感。
在绘画、文学、音乐、舞台艺术等多个文化领域中的创作过程中,戏曲内涵的挖掘被认为是值得推荐和发扬的作品元素之一。
在中国戏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历史长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都对戏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戏曲的传承。
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戏曲与人民的紧密联系。
中国戏曲的传承常常伴随着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的传承,如舞狮、舞龙、庙会等等,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校戏曲论09级化环系应用化学(2)班聂虎0905410208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它有着悠久历史。
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
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
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
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
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
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
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戏曲、文学创作、人生价值观等方面。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泽,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
一致再许多高校和社区联合会中都有戏曲社团和专业班子,他们把它作为一种娱乐,一种精神。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
其优秀剧目蕴含着华夏人民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民族文化瑰宝,却在近年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被排挤到了主流文化的边缘。
尽管这一期间昆曲被提升至世界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位置,尽管许多戏曲剧目在上演时产生过轰动一时的新闻效应,但是戏曲在整体上仍以一种要死不活的生存状态存活于社会文化的角落。
例如在我们学校,看戏的人少学戏的人更少。
以致我们的学校的戏剧社团再众多的社团中苟延喘喘,一直抬不起头,更本无人问井,我想其他学校也好不到那里去,或许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经典文化的真实写照,在如今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
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
是啊,我们学校的戏剧社团的负责人也根本就对戏去了解不多,那他又怎么来教导别人呢?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戏曲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一时对戏曲的宣传不够,如今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全球趋于一体化,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在网络上对戏曲的宣传:1戏曲类网站要多样化,戏曲网站已经成为传播戏曲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对戏曲的传播发挥了重大作戏曲网站日益增多,戏曲网站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戏曲资料、戏曲知识、戏曲动态信息、票友戏迷互动、音视频共享等。
2.综合类网站上的戏曲频道一些综合类网站开设有戏曲频道或戏曲专题。
3 戏曲网络受众被动接受信息与主动索取信息方式的结合。
对于戏曲爱好者而言,他们更偏向于访问某些网站。
而对于想要了解戏曲的“门外人”而言,他们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搜索引擎,尤其当他们获得一些信息线索之后,对于信息的延伸阅读内容,往往是通过搜索引擎来发现与获取的。
例如他们听说“京剧”之后,不会去某家网站上做进一步了解,而是直接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相关信息。
因此,搜索引擎是提高网站知名度、增加访问量的有效途径。
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我们戏曲社的资源不丰富,人物没有特点,从人物造型遗迹上不难发现,那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的人形物迹和人物造型伴随着华夏古代文明绵长而多彩的脉络发展演进,整个历程贯穿着直系传承、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每件作品又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
民族之魂与时代之风,是人物造型作品的艺术生命。
而我们学校的一些所谓戏曲爱好者设计出来的人物形态没有独特的特点,没有灵魂,更加没有人去看。
所以我觉得人物形态,人物特点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1、个性化的夸张戏曲化妆的脸谱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直观、夸张、色彩。
三者相互结合会产生一种特别的美感。
色彩是脸谱的语言,黑白红紫不是随意勾画的,都有其自身的含义。
任何艺术都经历过从粗糙、稚拙到精致、成熟的过程。
脸谱更是如此,是经过不同时期戏曲艺人的实践与观众审美需要的结合而发展过来的。
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一目了然,使戏曲人物的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2、行档化的规则戏曲的角色造型都有一定之规那就是行档。
戏曲角色行档分生、旦、净、末、丑。
生、旦俊扮,净丑勾脸。
这是基本的人物角色化妆分类。
3、图案化特点戏曲化妆的特点还在于图案化,脸谱是图案,表演程式动作进行到精彩之时你如果将之定格下来看,都是诗化了的,离生活原型较远的表达,角色个性特质的变形语言,是将角色性格精神外化的直观形态。
这与化妆造型的图案化是一致的。
它们是一个完整体。
当然上面只是我个人对戏曲当方面的一些建议,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领导甚至教育机构也是要做出一些努力的。
作为国家,作为强有力的实施者,为了振兴这一历史悠久、曾经深刻影响过中华民族心理的艺术形式,在青年学生中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许多的相关政策,例如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戏曲鉴赏》为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要求大中学校为戏曲走进校园提供条件,鼓励大中学生欣赏优秀的戏曲作品,跟优秀的戏曲艺术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等等。
但这项正确的举措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并不顺利,因许多学校缺乏具有深厚戏曲素养的师资,而不能开设的《戏曲鉴赏》之类的课程,勉强开设的,也仅仅局限于对戏剧文学的赏析,而不能让学生领略到戏曲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所具有的魅力。
为了解决师资的问题,教育部委托上海大学在今年暑假期间举办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戏曲鉴赏》课程高级研修班,以迅速提高《戏曲鉴赏》课程的师资水平。
上海大学是我国戏曲研究的一个重镇,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聚集了蓝凡、朱恒夫等一批著名的戏曲学专家,在中国戏曲史、地方戏和中西戏剧比较的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而上海则是今日我国为数不多的戏曲仍然较为繁盛的城市,不但常驻着京剧、昆剧、淮剧、越剧与沪剧等戏曲剧种,有着一大批一流的表演艺术家,而且,全国许多大的剧种还经常到上海来演出,这为学习者提供了观摩与交流的机会。
一是将戏曲史、戏曲理论与舞台实践相结合。
在高校从事于《戏曲鉴赏》这一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大多数所学专业是元明清文学,他们对于中国戏曲史与戏曲史上的著名剧作家和重要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戏曲是一门综合各种艺术门类的舞台艺术,仅仅阅读过《窦娥冤》、《牡丹亭》这样的剧本,充其量只是熟悉了戏曲文学的一个元素而已,根本不能领略到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安排戏曲史与戏曲理论课的同时,也安排了一些演员现场表演的课程,并且让这两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将高校专家与戏曲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授课相结合。
例如我们可以聘请朱恒夫与蓝凡两位教授,这两位专家在戏曲学术界有着较高的声望。
他们在中国戏曲史、地方戏与中外戏剧比较等研究领域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朱恒夫现任中国傩戏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蓝凡是《中国舞蹈志》的总主编、《中国京剧史》的主编。
他们在理论修养方面,无疑有着很高的造诣,但是,为了能够让学员对戏曲艺术、对戏曲的现状与未来的走向有着全面的了解,我们又请来戏曲界顶级的表演大师尚长荣、蔡正仁与顶级剧作家罗怀臻,让他们从自身的戏曲实践的角度,来谈京剧、昆剧的表演艺术,来谈京剧流派的特色和谈戏曲的现状、走向与创作经验。
三是将听课与研讨相结合。
学员们来自于数十所高校,专业背景不一,教学时间、教学方式不一,对戏曲艺术的理解也不一样,应该利用这一聚会的机会,进行戏曲教学方式、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等方面的研讨与交流。
于是,我们专门辟出5个小时召开了一个围绕着如何“上好《戏曲鉴赏》课程”这一中心问题的研讨会。
与会的学员有的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训,有的谈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困惑,有的谈到了教育部实施戏曲进校园举措的意义,也有的结合本次研修班的专家授课谈了自己的感受,大家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相互之间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除了在研讨会上的讨论以外,学员们还利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探讨,演练着课堂上艺术家们所做的各种舞台动作。
四,我想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四要有勇气和意志。
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
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
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
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
最后我真心希望我们的现状能够有所改变,不制止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国家,为了全世界,因为文化是不分国界的,我们的也是世界的。
所以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