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
云南土壤类型详解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改良利用
•综合开发,多种经营; •合理垦殖; •砖红壤垦殖后,采取多种措施维持其 有机质和养分的合理平衡。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二)
赤红壤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发育 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云南德宏及 临沧地区西南部,是红壤与赤红壤 之间的过渡类型,水热条件好,植 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成 土母质以各种母岩风化的残积物、 坡积物为主。赤红壤区是双季稻、 杂交稻、玉米、柑橘、甘蔗、薯类 等的主要生产区。土壤剖面主要呈 红色。土壤PH一般低于5.5,呈酸 性反应。赤红壤面积为515.30万公 顷。成土过程:富铝化作用和生物 积累作用。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改良利用
•防止水土流水,保护红壤资源;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种草兴牧,发展草食畜禽; •用地与养地结合,加强地方建设;
•推广以保水抗旱为中心的农业技术配套措施。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四)
黄壤
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苔藓 常绿阔叶林植被发育的土壤。分 布在全省10个地州的山区,在滇 东北地区作成片分布。黄壤地区 气候冷凉、潮湿,云雾多,日照 少。粘粒矿物以蛭石为主,次为 高龄石、伊利石。黄壤有机质积 累较红壤多,呈酸性反应,一般 PH4.5~5.5。黄壤区雨水充沛,水 分条件好,又处于山区,适宜于 发展林业,华山松、杉木、茶叶 等均宜生长;农作物一年两熟, 一般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 黄壤面积为229.49万公顷。成土 过程: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和 黄化过程。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改良利用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保护水土流失,实行采育结合; •保护荒山、荒地。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云南土壤类型ppt(共73张PPT)
2024/1/26
11
03
黄壤系列土壤类型
2024/1/26
12
黄壤分布与特点
2024/1/26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云南高原的中部和东部,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形 成。
特点
具有明显的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粘粒硅铝率较低, 粘土矿物以蛭石和高岭石为主,土壤交换性酸以交换性铝占 优势。
13
黄棕壤与黄褐土
2024/1/26
22
水稻土的改良与培肥
2024/1/26
改良措施
01
针对水稻土存在的黏性重、通透性差等问题,可以采取掺沙、
增施有机肥等改良措施。
培肥方法
02
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注意保持土壤水
分和通气性。
耕作管理
03
实行合理的耕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如深耕、晒田、轮作等,以
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云南土壤类型ppt( 共73张PPT)
2024/1/26
1
2024/1/26
目录
CONTENTS
• 云南土壤概述 • 红壤系列土壤类型 • 黄壤系列土壤类型 • 山地土壤类型 • 水稻土系列土壤类型 • 云南土壤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
01
云南土壤概述
2024/1/26
3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 部,与多个国家接壤 ,地理位置独特。
23
06
云南土壤资源保护 与可持续利用
2024/1/26
24
土壤侵蚀与退化问题
2024/1/26
水土流失严重
云南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占比较大,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导致 土壤肥力下降。
昆明市土壤状况
气候的主要特点
• 昆明有以下几点: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蒸 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 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 易受洪涝灾害;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 少。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 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 于冬、春两季,故秋旱较少见;4.冬无严寒,日 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 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 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 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
昆明市土壤的垂直分布
• 由于地势起伏,高差悬殊3500余米,气候、 生物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也引起土壤的 垂直分布,垂直分布带如下: 4000米以上,亚高山草甸土: 3700-4000米,棕色针叶木林土; 3300-3700米,暗棕壤; 2600-3300米,棕壤; 2300-2600米,黄棕壤; 1100-2600米,红壤; 1100米以下,燥红壤。
红壤
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 林或常绿阔叶林植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 特征是缺乏碱金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 ﹑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 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 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 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 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 铁铝性土壤。
紫色土
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 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 变来的,据说其紫色可以保留很久而不褪 色,而土壤中的紫色大都富含钙质(碳酸 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很是肥沃。紫 色土水土流失快,风化也快(主要是物理 崩解作用)。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 50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 。紫色土一般含碳 酸钙 ,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 低,磷、钾丰富。
云南土壤及土壤系统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GB/T17296-2000)1.1土壤系统划分依据土纲:不同发育阶段、物质移动累积而引起的重大属性差异亚纲: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岩性、盐碱的重大差异土类:成土因素、过程、土壤属性(剖面形态)亚类:次要或新成土过程土属:成土母质、岩性、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土种:土体构型、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变种:表层质地1.2云南省主要土壤类型及特点1.2.1云南简介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有8个市,8个民族自治州,分辖128个县。
1.2.2主要土壤类型1.2.2.铁铝土(1)砖红壤: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南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区和东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河口等地。
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
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
面积为66.95万公顷。
剖面一般为砖红色,PH 为4.8〜5.6呈酸性、强酸性反应。
土体构型如图。
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和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
(右图为砖红壤(2) 赤红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
分布在云南德宏及临沧地区西南部,是红壤与砖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成土母质以各种母岩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为主。
赤红壤区是双季稻、杂交稻、玉米、柑橘、甘蔗、薯类等的主要生产区。
土壤剖面主要呈红色。
土壤*L :aill L l. I)/J •:"jrf4;jJ 二』•■7|Tf 〕・--L,1TIg "后'Vll;,-,'•叮鼻1:i A •-i-i.•』i-Ji.*二it卜T*■于" •■■.* *■-®r\■%"1■jjdI'1气if>'r.・•fjV.[丄斛' •"KT*山儿匚\**r•嗓1你■、甲1-;■•亠』1广fHlIr '挿*i”.T■■£■1.11J-A.掘--PH一般低于5.5,呈酸性反应。
云南省土壤类型及-文档资料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云南赤红壤分类(3个亚类)
1.赤红壤
赤红壤亚类具有赤红壤土类的典型特征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2.黄色赤红壤
•黄色赤红壤集中分布于滇东南和西南部的低、中山地; •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800~2000毫米;
•土体中氧化铁等矿物的水合度较高,有较明显的黄化层;
•土壤有机质和游漓铁的活化度均高于典型的赤红壤。
云南土壤类型及 其改良利用
一、铁铝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一)砖红壤
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 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云南 南部,西南部海拔800米以下 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区和东 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河口等 地。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 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 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 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 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 面积为66.95万公顷。剖面一 般为砖红色,PH为4.8~5.6呈 酸性、强酸性反应。土体构型 如图。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 过程和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 收富集过程。(右图为砖红壤剖
云南省土壤类型及 其改良利用
讲授内容
一、引言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三、小结
一、引言
云南省基本情况
•云南省地处祖国边陲,位于北纬21° 8 ′— 29° 15′ ,东经97° 32 ′— 106 °12′ 之间,东西相距864.9公里,南北纵跨 990公里; •东邻广西和贵州,北接四川,西北与西藏相连, 西部和南部与缅甸、 老挝、越南三国毗邻,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 公里。 •云南省有8个市,8个民族自治州,分辖128个 县。
3.丘陵山地,应搞好现有森林的保护,抚育更新和改造。 4.在荒山阳坡可营造速生丰产林,在阴坡可栽植柳杉、 杉木等。
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
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一、铁铝土纲1、砖红壤1—1云南省昔称“准砖红壤”或“砖红壤性土”在云南省南缘的前各个地州分布有1004.21万亩(66.9万公顷,6694.7km2,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96%)从北纬21°09'~25°,东经105°~97°37'之间,最低至河口,最高分布至西双版纳、临沧海拔800米内。
1—2主要理化性状土壤硅铝率1.49~1.92,PH4.8~5.6,CEC 9-16me/100g土,土体中Ca-P,Mg-P含量低,Fe-P和K相对并不缺乏。
B,Mo,Zn普遍较缺。
在热带雨林植被下,土壤腐殖质始终保持在4%左右(大勐龙)腐殖酸中富里酸比例较大。
A层,AB层生物活动较频繁,多孔隙,蚁穴蚯蚓穴,B层粘粒相对累积。
1—3农业利用砖红壤及其农业生态条件,是国内最适宜大面积发展橡胶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云南省的专红壤是国家第二大橡胶基地的土壤基础,1987年底植胶175万亩,占砖红壤总面积的17.42%;此外砖红壤地区也十分适宜香料(依兰、香荚兰)、咖啡、可可、油棕、蔓芙木等种植,还有热带花卉,名贵水果如芒果,香蕉,菠萝,油梨,人生果,榴莲,荔枝和多种热带珍稀连生硬木栽培。
当前存在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香蕉园,随树龄增长,林内郁闭度上升,林厂、野生植被和早期种植的人工覆盖作物逐渐衰退,覆盖率降低。
此外有机质偏低,有板结现象的土壤应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结合深耕压青,提高有机质含量。
2、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或砖红壤化红壤)22—1面积与分布云南省赤红壤面积7729.56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14.63%,全省十八个土类中,面积仅次于红壤,居第二位。
全省南部几个地州(曲靖、玉溪、红河、思茅、版纳、文山、保山、德宏、临沧)都有分布,思茅面积最大,大部分赤红壤分布在北纬24°以南哀牢山以西赤红壤分布向北推移,在滇西南赤红壤分布可到北纬25度以北。
《土壤学》第九章 主要土壤类型
–加强土壤耕作管理措施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因土种植,发挥土壤潜力优势
–适当发展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的道路
石灰性褐土上的肥城桃
生长在褐土上的小麦
(三) 红壤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 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 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 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 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
棕钙土 :温带干旱大陆性季 风气候、荒漠草原与草原化 荒漠下,弱腐殖质积累过程 与与弱粘化和铁质(红化) 过程形成的干旱土壤。土壤 呈碱性,有机质积累很少。
第三节 主要荒漠土壤
一、荒漠土壤类型和分布 二、荒漠土壤的共同特征 三、主要荒漠土壤类型简介
一、荒漠土壤类型和分布
中国的荒漠区面积很大,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鄂尔 多斯高原西北部、宁夏西部、青海西北部、甘肃 河西走廊中、西段的祁连山山前平原和赤金盆地 西缘以及新疆全境。
为多。
3.形成过程
• 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 行,有一深厚的粘化层。
• 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 土壤正处于脱钙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 体,砂姜。
• 生物积累过程:比棕壤弱,
4.基本性状 • 褐土的典型剖面构型为Ah-Bt(Ca)-C-
R。 • 腐殖质层一般为10-15厘米,有机质含量
较高 • 粘化层明显,有钙积 • 中性-碱性反应 • 盐基饱和度大于80%。
石
济
灰
南
岩 风
黄 土 母
化
质
物 发
发 育 的
育
褐
的
土
褐 土
剖 面
剖
面
5.改良利用
• 光热条件较好,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可 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 苹果等。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少和降水量集 中、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改良:
云南土壤及土系统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GB/T 17296-2000)1.1土壤系统划分依据土纲:不同发育阶段、物质移动累积而引起的重大属性差异亚纲: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岩性、盐碱的重大差异土类:成土因素、过程、土壤属性(剖面形态)亚类:次要或新成土过程土属:成土母质、岩性、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土种:土体构型、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变种:表层质地1.2云南省主要土壤类型及特点1.2.1云南简介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有8个市,8个民族自治州,分辖128个县。
1.2.2主要土壤类型1.2.2.1铁铝土(1)砖红壤: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南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区和东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河口等地。
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
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
面积为66.95万公顷。
剖面一般为砖红色,PH为4.8~5.6呈酸性、强酸性反应。
土体构型如图。
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和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
(右图为砖红壤(2)赤红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
分布在云南德宏及临沧地区西南部,是红壤与砖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成土母质以各种母岩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为主。
赤红壤区是双季稻、杂交稻、玉米、柑橘、甘蔗、薯类等的主要生产区。
土壤剖面主要呈红色。
土壤PH一般低于5.5,呈酸性反应。
赤红壤面积为515.30万公顷。
成土过程: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
备注:赤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3)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纬24º ~26 º之间海拔1500~2500米的高原湖盆边缘及中低山地,是云南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
成土母质主要是深厚的古红土和红色风化壳及岩石风化的残及物。
红壤分布区是云南优质烟叶、玉米、杂粮、薯类、小麦等作物的主要产地。
腾冲市酸性土壤现状分析及改良应用浅析
第4期(总第412期)2024年4月No.4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腾冲市酸性土壤现状分析及改良应用浅析邵素芳1,杨素梅2(1.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腾冲679100;2.腾冲市界头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腾冲679107)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也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生存条件和生产条件。
腾冲市因地质、水文、气候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原因,土壤酸化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为了保障腾冲市耕地可持续生产,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在介绍腾冲市土壤酸碱度现状基础上,分析了酸性土壤形成原因,结合腾冲市多年来酸性土壤的改良及应用,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酸性土壤改良的建议。
关键词酸性土壤;改良;措施;腾冲市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4.010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Application of Acidic Soil in Tengchong CityShao Sufang 1,Yang Sumei 2(1.Tengch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Tengchong 679100,Yunnan,China;2.Jiet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Tengchong 679107,Yunnan,China)Abstract :Soil is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most basic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object of labor for human beings,and also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Soil acidification is serious in Tengchong City due to geology,hydrology,climate and human production activities,which affects the normal growth of crops.In or ‐d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Tengchong City and realiz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il pH in Tengchong City,analyzed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acidic soil,com ‐bined with the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cidic soil in Tengchong City for many years,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acidic soil.Key words :acid soil;improvement;measures;Tengchong City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东经98°05′~98°45′、北纬24°38′~25°52′。
云南土壤分布的特点及地带性规律
云南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形地貌地带性。
云南省地形地貌复杂,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
升高,从海拔低的东南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东南部以红壤为主,中部以黑土为主,西部以黄土为主,西北部
以砂砾土为主。
二、气候地带性。
云南省气候多样,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暖,从海拔
低的东南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东南部以
红壤为主,中部以黑土为主,西部以黄土为主,西北部以砂砾土为主。
三、植被地带性。
云南省植被多样,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深,从海拔
低的东南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东南部以
红壤为主,中部以黑土为主,西部以黄土为主,西北部以砂砾土为主。
四、地质地带性。
云南省地质构造复杂,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深,从
海拔低的东南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东南
部以红壤为主,中部以黑土为主,西部以黄土为主,西北部以砂砾土
为主。
总之,云南省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和地质等方面,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深,从海拔低的东南
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云南土壤类型..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三)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 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 布于北纬24º~26 º之间海拔 1500~2500米的高原湖盆边缘 及中低山地,是云南分布面积 最大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主 要是深厚的古红土和红色风化 壳及岩石风化的残及物。红壤 分布区是云南优质烟叶、玉米、 杂粮、薯类、小麦等作物的主 要产地。云南红壤面积为 1136.96万公顷。红壤的土体 深厚,剖面层次发育完整。 PH一般在5.0~6.2之间。红壤 成土是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 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3.黄红壤
黄红壤属红壤向黄壤过渡的类型,主要分 布于红壤区中、低山平缓的坡地,所处水分条 件较优;土体上部有黄化现象,以黄橙色或橙 色为主,下部仍保持红壤的色调;土壤PH 5.0~5.8,粘土矿物仍以高岭石为主,伴有蛭石 和三水铝石。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4.红壤性土
红壤性土属于剖面发育差的幼年红壤,主要 分布在红壤区的山地陡坡地段。其土壤侵蚀严重, 往往心土、底土裸露地表,石砾多,质地偏砂, 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缺乏,肥力低下。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3.赤红壤性土
赤红壤性土为弱发育的赤红壤,主要 分布在赤红壤带东部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 丘陵,表土大多流失殆尽,网纹层等出露 地表。由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地表遍布石 英砂。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改良利用
1.赤红壤耕地,应通过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和氮、磷、 钾肥及石灰等,积极进行改良培肥,不断提高其肥力。 2.赤红壤水土流水严重的地区,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3.丘陵山地,应搞好现有森林的保护,抚育更新和改造。 4.在荒山阳坡可营造速生丰产林,在阴坡可栽植柳杉、 杉木等。
•部分土地较厚地势较平缓之处,可在注意 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发展菜、果、竹和中药 材。
土壤肥料学-各章试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肥料二、判断题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
2、土壤是指在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三、选择题1、未在生产中反映出来的土壤肥力为A、人为肥力B、潜在肥力C、自然肥力D、有效肥力四、简答题1、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土壤、肥料学发展过程中一些主要学派的观点?2、思考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组成一、单向选择题1、下列土壤水分的类型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是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悬着水D: 重力水2、下列胶体类型中保存阳离子能力最强的是A: 蒙脱石B:高岭石C:腐殖质D: 伊利石3、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
A: 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饱和持水量D: 最大吸湿量4、岩石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B:释放出盐基物质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母质中累积了有机质5、岩石遭受生物风化,其结果是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B:释放出盐基物质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母质中累积了有机质6、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界线是。
A:0.01mm B:0.02mm C:0.001mm D:0.002mm7、一般,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是。
A:生物热B:太阳辐射能C:地热D:A和B8、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和基本环节是。
A:氧化作用B:水化作用C:水解作用D:溶解作用9、在重力和雨水冲刷作用下,将山坡上的风化物搬运到坡脚或谷地堆积而成的风化产物称为。
A:残积物B:破积物C:洪积物D:冲积物10、下列成土因素中与土壤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A:母质B:气候C:地形D:生物11、狭义的土壤有机质指的是A: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B:腐殖质C:半分解动植物残体D:微生物体12、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一般是A: 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 萎蔫系数D: 最大吸湿量13、土壤基质的吸附力和毛管力所产生的土壤水分自由能变化称为A:基质势B:溶质势C:重力势D:压力势14、土壤的热容量主要取决于A:矿物质B:有机质C:土壤水分D:固、液、气三项组成15、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一般指的是A: 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 萎蔫系数D: 最大吸湿量二、多项选择题1、腐殖质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是A:游离态B:与Fe、Al等含水三氧化物结合形成复杂的凝胶体C:与粘土矿物合成胶质复合体D:腐殖酸的盐类2、岩石遭受化学风化,其结果是A: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细粒B:释放出盐基物质C: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母质中累积了有机质3、地壳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土壤的形成土壤类型
产量相对 值
极显 著
314
257
144
124
123
118
109
106
103
100
不同熟化程度的红壤酸度( 据“中国土壤” )
交换性阳离子(厘摩尔/公斤) 土壤熟 化程度 层次 pH 值 有机质 (%) H+、Al3十 盐基总量 盐基饱和度 (%)
表土
荒 地 心土
47
4.6
1.37
0.71
6.25
6.54
77.31 76.55 78.00 79.32 69.65 69.29 69.44 69.38
10.70 12.44 11.21 9.87 14.01 15.43 15.67 16.92
0.03 0.03 0.03 0.02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0.75 0.75 0.74 0.70 痕迹 痕迹 痕迹 痕迹
铝率和硅铁铝率都最小;土壤
酸 度 强 ( pH4.5-5.0),CEC 低(<10 cmol/kg);有机质 含量高但品质差;土壤结构水 稳定性差,物理性能不良。
4、利用方式:橡胶主要产区;农作物一年三熟;易采 取农林复合开发。
二、红壤
(一)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至南岭,以及云贵高原 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南缘(亚热带)。在北纬25~31°之间。 (二)成土条件
0.06 0.05 0.05 0.04 0.06 0.05 0.05 0.04
色粘
土
花
岗 岩
15~40 40~60 60
(五)利用改良
优点:高温多雨的水热条件,生 物活动旺盛、土壤风化强烈,土 层厚、养分循环快、生产潜力大。 缺点: 瘠、酸、粘、板、水土流 失严重、抗旱耐渍能力差。
土壤地理学 第三章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二、森林土壤
森林土壤是指在森林植被下所发育的土壤。 森林土壤的共同特点是: ①气候湿润,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盐基物质较少。 ②由于淋溶作用较强,表土层物质下移显著。 ③有机质主要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 明显地集中于土壤表层,并向下急剧减少。
1、灰化土
(1)灰化土在地球上分布较广,在欧亚大陆 和北美洲北部,呈连续带状;在南半球,由于相 应的纬度地带为水域占据,故其灰化土甚少。
二、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土壤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 带性的共同制约,大地形(高山、高原)对土壤 的水平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欧亚大陆土壤分布示意图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 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 度内递增并在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 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土壤类型相应地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 更替的特性。
我国的棕壤分布区气候因受明显的东南季风 影响,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易旱,年均温为 5—6℃,全年降水量为500—1200毫米。天然 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其次为针阔叶混交林。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母质多是残积物、坡积物 以及黄土壮沉积物等。 (2)形成特点和基本性状 由于棕壤地区气候适宜,土壤中不仅粘化作用 强烈,而且淋溶作用也相当显著,使得易溶性盐 类和碳酸盐(主要是石灰)均遭淋失,粘粒沿剖 面下移并发生淀积。 (3)利用和改良 棕壤地区盛产玉米和小麦,这类土壤在农业利 用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冬季往往土温过低,作物 不能生长,常为一年一熟。
第三章 土壤的分类与 分布规律
第一节 土壤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目前世界土壤分类方案中影响 较大 的两个体系; 2、了解两大土壤分类体系的基本要点。 二、教学重点
云南土壤改良探析
云南土壤改良探析作者:姜建荣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9期姜建荣(云南省宁蒗县农业局土肥站,云南宁蒗 674300)云南省是一个山地较多的省份,其地理风貌非常的复杂,地域组合更是千差万别,垂直变化较为突出,立体特征更是特征显著,这种地势变化特征造成了云南土壤多为中性或微酸性的红壤、黄壤、石灰性土、紫色土和水稻土。
其中全省共有16个土类,占全国土类的1/4。
其中,红壤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一半,故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
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及其以内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其生产潜力甚大,但红壤本身具有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瘦、破、粘和板结;在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在利用改良红壤时,既要看到其有利条件,又要分析其限制农业生产的问题,以便趋利避害,因地制宜,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益。
1 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做好梯田的水土保持针对云南境内雨水多且集中的特点,可以考虑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在丘陵坡地处修建梯田(地),这样可以较好的保存好水分,为土壤改良创造条件。
据相关研究表明,做好梯田的修筑工作,可有效的减少水土的流失。
通过对云南省内梯田区的实验观测发现,一次降雨60~80mm时,等高水平梯田能够保持全部雨水,不发生径流;等高坡地可保持雨水的70%左右;顺坡耕地只能保持40~50%,径流量大,而且有不同程度的片蚀和沟蚀。
正是由于梯田这种较好的保持水土的功能,才使着梯田种植植物的经济效益要明显地高于未修建梯田区。
在进行梯田的修筑工作时,要做到因地制宜,“生土不露面,熟土归还原”,并且要用石块叠砌梯埂,这样土壤的保水保肥效果会更加明显。
2 施肥保育要因地制宜,保证用肥的经济效益从相关的研究发现,红壤种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有效养分含量比较低。
就其原因分析,一方面在于其红壤土壤养分的分解和淋溶比较强烈,很多养分元素可被雨淋湿实效;另一方面在于土壤中的铁铝含量较高,土壤中的部分养分可被氧化铁所固定,同时大量交换性铝的存在,使土壤对钾、钙等离子吸附能力大打折扣,进而降低土壤中这些离子元素的含有量。
云南省土壤类型及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3.黄红壤
黄红壤属红壤向黄壤过渡的类型,主要分 布于红壤区中、低山平缓的坡地,所处水分条 件较优;土体上部有黄化现象,以黄橙色或橙 色为主,下部仍保持红壤的色调;土壤PH 5.0~5.8,粘土矿物仍以高岭石为主,伴有蛭石 和三水铝石。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4.红壤性土
红壤性土属于剖面发育差的幼年红壤,主要 分布在红壤区的山地陡坡地段。其土壤侵蚀严重, 往往心土、底土裸露地表,石砾多,质地偏砂, 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缺乏,肥力低下。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二)棕壤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 的土壤。分布在北纬25 º 以北, 海拔2600~3400米的山地。成 土母质以紫色砂质岩,酸性 及基性结晶岩,石灰岩为主。 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高岭 石。表土暗棕色,结构较好。 土壤PH5~6。呈酸性至微酸性 反应。面积为253.63万公顷。 自然肥力较高,适于多种林木 生长。成土过程为淋溶过程、 粘化过程和生物富盐基过程。
一铁铝土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南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区和东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河口等地
云南省土壤类型及 其改良利用
讲授内容
一、引言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三、小结
一、引言
云南省基本情况
•云南省地处祖国边陲,位于北纬21° 8 ′— 29° 15′ ,东经97° 32 ′— 106 °12′ 之间,东西相距864.9公里,南北纵跨 990公里; •东邻广西和贵州,北接四川,西北与西藏相连, 西部和南部与缅甸、 老挝、越南三国毗邻,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 公里。 •云南省有8个市,8个民族自治州,分辖128个 县。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土壤改良——精选推荐
第三节 土壤改良建国前,安徽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极度贫困,无力改良土壤,且生产上长期出现剥夺地力现象。
建国后,全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低产土壤进行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也曾出现失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50年代,淮北平原结合治理淮河,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着重对盐化、碱化潮土和砂姜黑土地区进行以平整土地,建立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江淮丘岗区主要采取增厚耕层,增施有机肥和防止大水漫灌等办法,着重改良马肝土、侧漂水稻土;沿江圩区,采取开沟排水、改冬沤为冬种,改良潜育水稻土;皖南低山丘陵区,重点在宣城、郎溪、广德3县,采取深耕深翻和增施有机肥,推广绿肥和磷肥等,对红黄壤进行综合利用和改良;皖南山区,采取开沟排除冷锈水和引冷水出田,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温水温,改良潜育水稻土。
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改良土壤,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至1958年大跃进时期,开展大搞“深翻改土”运动,盲目要求耕地普遍深翻6~7寸,并逐步加深到1~3尺。
结果事与愿违,不仅未能改良土壤,相反造成土壤性状恶化,有些地区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这些违反科学的做法,教训是深刻的。
1963年以后,认真总结了前一时期土壤改良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土壤改良示范点,摸索改良培肥土壤的新经验,到1965年底,全省累计1300余万亩低产土壤得到初步改良。
“文化大革命”期间,土壤改良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不顾以往的经验教训,提出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展深翻改土造田和大搞园林化、林网化、格田成方的群众运动,虽收到一定成效,但也造成山区毁林开荒和沿湖地区围湖造田,招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繁的严重后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壤改良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贯彻“综合治理、统筹规划”的方针,对皖南和大别山区冷浸田,淮北砂姜黑土,江淮丘陵马肝田、澄白土,皖南红壤,沿江、江南沤水田、烂泥田五大改良片,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先易后难,逐步改造的治理方法。
云南省考研农业科学复习资料农作物种植技术总结
云南省考研农业科学复习资料农作物种植技术总结云南省是我国农业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广阔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各种作物的种植。
在农业科学考研中,农作物种植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云南省的农作物种植技术进行总结。
1. 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云南省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这为作物的种植和改良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中,选择适宜的种质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云南省的作物种质资源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水果等各类作物,这些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季节特点的种植需求。
2. 土壤肥力及土壤改良技术云南省土壤种类众多,其中以红壤、黄壤为主。
这些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可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同时,云南省也面临着一些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需进行土壤改良技术。
比如,在酸性土壤中添加石灰,调整酸碱度;在盐碱地中采取淋洗法,降低土壤盐分浓度等。
3. 合理施肥技术云南省的气候条件多样,作物的养分需求也不尽相同。
施肥是农作物种植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要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案。
一般来说,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应合理施用化肥;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微量元素的补充,比如铁、锌、硼等。
有机肥的使用也是云南省农作物种植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品质。
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南省的气候湿润,一些病虫害较为常见,如水稻纹枯病、玉米水稻螟等。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中,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旋作、灌溉管理等,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
5. 种植技术创新与高效栽培技术云南省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中也在不断进行创新,探索适应本地特点的高效栽培技术。
比如,在水稻种植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在蔬菜种植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效益等。
种植技术的创新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益。
云南山地香蕉园主要杂草生态位
云南山地香蕉园主要杂草生态位云南是中国香蕉的重要产区之一,其山地香蕉园地处于云南省南部的滇南地区,是云南山地香蕉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不仅有大片翠绿的香蕉林,还有生机勃勃的杂草生态位。
杂草对山地香蕉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云南山地香蕉园主要杂草生态位的分析,来探讨杂草在香蕉园中的重要性。
一、杂草在云南山地香蕉园中的分布在云南山地香蕉园中,杂草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鸭跖草、白花飞燕草、稗草、藜苋等。
这些杂草分布在香蕉林下的空地、丛生的角落、田埂等处,它们与香蕉共同组成了香蕉园的生态环境。
二、杂草的生态位1. 土壤保护和改良杂草的根系能够在土壤中形成网状结构,有利于土壤固定和保护,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程度。
杂草的生物质可以在长时间内分解成有机质,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香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 害虫防治杂草能够吸引和滋养一些天敌昆虫,如瓢虫、蚜虫的天敌等。
瓢虫是香蕉园的一种重要天敌昆虫,主要以香蕉园中的害虫为食,对于害虫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生态平衡杂草在香蕉园中与香蕉植株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杂草能够为香蕉植株提供一定的遮荫作用,减轻了香蕉受到日晒高温的影响。
杂草的枯落物、根系残余等,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土壤的生态平衡。
三、杂草对香蕉园的影响1. 抢占养分和生长空间杂草在香蕉园中均匀生长,与香蕉植株抢夺了土壤养分和光照等资源,特别是在香蕉的幼苗期,容易受到杂草的竞争影响,影响了香蕉的生长发育。
2. 病虫害传播部分杂草本身具有带病毒、害虫的可能,容易传播病毒病害和害虫危害到香蕉园中的香蕉植株上,对香蕉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3. 经济损失大量的杂草如果不及时进行管理,容易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园主的种植成本和管理成本。
四、杂草的管理对策在云南山地香蕉园中,针对杂草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物理防控利用耕作、开沟、垄埂、遮阳网等物理手段,阻断杂草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一、铁铝土纲1、砖红壤1—1云南省昔称“准砖红壤”或“砖红壤性土” 在云南省南缘的前各个地州分布有1004.21万亩(66.9 万公顷,6694.7km2,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96%)从北纬21° 09/〜25°,东经105°〜97° 377之间,最低至河口,最高分布至西双版纳、临沧海拔800米内。
1—2主要理化性状土壤硅铝率1.49 〜1.92 , PH4.8〜5.6 , CEC 9—16me/100g土, 土体中Ca-P, Mg-P含量低,Fe-P和K相对并不缺乏。
B, Mo Zn普遍较缺。
在热带雨林植被下,土壤腐殖质始终保持在4%左右(大勐龙)腐殖酸中富里酸比例较大。
A层,AB层生物活动较频繁,多孔隙,蚁穴蚯蚓穴,B层粘粒相对累积。
1—3农业利用砖红壤及其农业生态条件,是国内最适宜大面积发展橡胶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云南省的专红壤是国家第二大橡胶基地的土壤基础,1987年底植胶175 万亩,占砖红壤总面积的17.42%;此外砖红壤地区也十分适宜香料(依兰、香荚兰)、咖啡、可可、油棕、蔓芙木等种植,还有热带花卉,名贵水果如芒果,香蕉,菠萝,油梨,人生果,榴莲,荔枝和多种热带珍稀连生硬木栽培。
当前存在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香蕉园,随树龄增长,林内郁闭度上升,林厂、野生植被和早期种植的人工覆盖作物逐渐衰退,覆盖率降低。
此外有机质偏低,有板结现象的土壤应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结合深耕压青,提高有机质含量。
2、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或砖红壤化红壤)2—1面积与分布云南省赤红壤面积7729.56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14.63%,全省十八个土类中,面积仅次于红壤,居第二位。
全省南部几个地州(曲靖、玉溪、红河、思茅、版纳、文山、保山、德宏、临沧)都有分布,思茅面积最大,大部分赤红壤分布在北纬24°以南哀牢山以西赤红壤分布向北推移,在滇西南赤红壤分布可到北纬25度以北。
2—2基本性状土体主要呈红色,粘粒含量一般在40%^上,高的达70—80%(指V 0.001m件,PH k 5.5 ,硅铝率在红壤与硅红壤之间1.3 —2.0 ,粘土矿物以高岭石,水云母,硅石等为主,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有三水铝石,阳离子交换量28m.e/100克土,在排水不畅,又非终年积水的坝子周围,河谷盆地及平原丘陵山地,赤红壤 B 层与母质母岩层之间,有网纹层(形成原因有:①水湿还原作用。
②局部酸度差异;③地下水升降④母岩或母质中不同矿物种类差异和风化程度差异。
)赤红壤表层有机质一般在3—5%高的可达8%蚂蚁堆较多,有的高达数米,土层中有直径几厘米到一米以上的蚁穴。
2—3开发利用赤红壤是云南一大自然资源优势,赤红壤区有优越的气候,丰富的土地资源,在7千多万亩赤红壤中,耕地仅622万亩,占8.06%。
赤红壤区是甘蔗,大叶茶,咖啡,橡胶,芒果,陆稻的主要种植区,也是思茅松林区(全省第二大林区),还有许多野生果,药,食用菌,竹笋等,适于多种名特优产品生长的土壤。
存在问题是:①轻适地多,利用率低,不少赤红壤山地至今未脱离刀耕火种与陡坡耕垦;②园地分散,待进基地,原有经济作物与经济林木种植分散,管理粗放,单产低,(思茅全区赤红壤陆稻亩产平均100公斤),商品率低,需依靠科技,依托资源,加强对外循环。
③草山质低,有待改良,产草量低,又有紫茎泽兰等大量害草入侵,有待改良;④林地砍伐过度;⑤ 已开垦的耕地中,平地少坡地多,易造成水土流失,冬春缺水,酸性较强。
所以在开发利用上应注意中耕培肥,保持水土,增加灌溉,因土施肥,用养结合。
3、红壤3—................................................. 1分布与面积红壤是云南高原中部基带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纬24—260之间的曲靖,昆明、大理,保山一线,海拔1500—2500米的残存高原区,湖泊边缘以及中低山地。
据统计,全省红壤面积17054.46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52843万亩的32.27%,其中自然土15198.17万亩,已垦红壤耕地1856.29万亩,耕垦利用率为88%3—2红壤的主要性状①云南红壤一般土体深度,风化度较高,剖面层次发育完整。
由风化壳发育的红壤,通体质地粘重,心土可见铁锰结核,酸性母岩发育土壤,粘粒下移明显;②盐基不饱和,呈酸性反应,基性岩发育的红壤CEC在10—15me/100g 土,PBS 50—5%,酸性母岩PBS20-50血壤表土PH值一般在5.0 —6.2之间,干季复盐基过程较明显,表土弱酸性,形成红壤不酸的情况,这与江南红壤有很大区别。
③有机质含量低,并且分布状况较差,开垦后有机质含量通常下降,由于漫长的成土时间和强烈风化,云南红壤大部分盐基淋失,N P、K供应不出,B、Zn、Mg Me也较缺乏。
④ 磷有效性低,云南红壤表土全磷平均值0.09%,属中等或偏高,但红壤固P力极强,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仅12.64ppm,不少低产地v 3ppm⑤由红土发育的红壤剖面通体质地多为轻粘土一中粘土,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胶而不板,较易耕作”,因为粘粒基本由次生无机铁,铝等矿物组成,它们易胶结成水稳性较好的类似团粒的假粉砂状结构,容重1.10g/cm3(表土),总孔隙度60%物理性状还算好。
3—3红壤改良利用红壤是云南省主要的土地资源,全省每人占有耕地的2.01亩中就有0.53亩是红壤,它既是云南省的玉米带和马铃薯主产区,也是烤烟的主产和优质烟产区,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上具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林业生产地区,其也是桑蚕、水果基地,云南松、华山松及思茅松等优质用材林的适宜种植区,又是苹果、茶叶、桑、核桃等的理想场所。
在牧业方面,是牛,羊草食牲畜天然牧场,又适宜生长红白三叶草、黑麦草等人工牧场。
目前由于人口激增,山区开发过度,森林锐减,土壤侵蚀退化日渐加重,因此要注意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①低产红壤旱地培肥化,包括酸、粘、瘦旱等不良影响,应从施肥,施有机肥,施石灰,平整土地等方面改造。
②用养适合,改革红壤耕作制度。
中等肥力红壤旱地,亩产玉米300公斤,小麦150 公斤计,则每平从土壤中带走N10.2kg, P4.4kg ,K7.7kg,相当于尿素22.2kg,过磷酸钙33.1kg,硫酸钾15.5kg,如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为50%则施肥量需增加一倍。
所以施入多于或等于常规,才能维持和提高地力。
在耕作制度上,当前急待调整烤烟面积,扩大绿肥、油桑种植比例。
1980年平全省烤烟262.9万亩,1988年380万亩,1992年500万亩,1993年700万亩,烤烟过热,与粮食生产争地,争劳力,争投入的矛盾,且连续种植烤烟,于培养地力不利。
③农林牧结合,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红壤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肥力较高,且多属半山半坝或山区。
半山半坝区在农林并重,山区则以林为主。
④搞好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
红壤地区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平均侵蚀模数为1000—1500吨/km2•年,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40% 从全省来看,属中等或偏重地区,应采取生物,工程措施一起上的原则,积极治理。
⑤增施有机肥料,经济施用无机肥料,调节改良红壤养分状况和理化生状,不断提高红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4、黄壤4—1黄壤面积与分布黄壤面积在全省为3442.33万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6.51%,其中自然土壤2540.12万亩,耕地土壤602.21万亩,分布于11个地州的山地,成片分布于滇东北地区。
4—2基本性质黄壤是处于红壤地带山地垂直带谱中的土壤,在红壤与黄棕壤之间,由于较特殊的气候环境(冷凉、湿润,云雾较多,日照少等,土壤除具脱硅富铝化过程外,还有黄化过程。
)土体在经常湿润状态下,Fe受水化而形成针铁矿,褐铁矿和多水氧化铁,土色尤其是心土层为黄色,或腊黄色),有机质积累较红壤多,呈酸性,粘粒以蛭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伊利石,土层深,较瘦瘠,磷有效性低,CEC=25me/100土。
4—3改良利用黄壤区雨量充沛,水热条件较好,适宜于发展林业,华山杉,杉木,茶叶,果树均适宜。
作物可一年二熟,适宜于多种粮经作物发展。
①充分用地,积极培地黄壤作土壤,作物单产低,不稳产,主要采取“两开、三改”措施,即开梯、开辟肥源,改良品种,改良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措施等,如马铃薯套玉米,小麦套玉米,玉米间黄豆等均可提高产量,加宽株距为主的顺风栽培措施,增产效果也大。
②黄壤区约40%区乡、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植及乱砍滥伐,超载畜量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低,应加强管理,护林护草,植树植草,努力提高现存林、草地质量。
③发挥区域优势,扩大商品生产根据黄壤区的特点,发展一些拳头产品,如昭通坝子的苹果,黄梨,烤烟等,量高、质好,有发展潜力,山区发展核桃,板栗、梨等,潜力也大。
二、半淋溶土纲1、燥红土1- 1分布燥红土是分布在云南热带至南亚热带干热生物气候条件下成的红色土,历史上曾称热带稀树草原土(萨瓦纳土)、红棕壤、红褐土等,1978年南京土壤所认定为燥红土。
云南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红河(元江段)、金沙江、怒江等几条深切河流的干热河谷区以及与其有联系的一些封闭、半封闭的干热坝子,本类土壤面积有582.69 万亩,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1%。
燥红土分布区域较广,纬度在北纬23°36 '〜27°3。
/,海拔由280〜1360m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称savama1 —2基本性状云南的燥红土其生物循环和有机质比其它红壤低,燥红土,亚热带绿阔叶林红壤与砖红壤凋落物量的比值是1: 2.9 : 3.47,据典型剖面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36%,5.21%3.49%其次,在干热条件下,土壤矿物淋溶风化减弱,pH 一般为6.5 —8.0。
表层有明显的复盐基过程,土壤CEC 一般为15—30me/100g土,PBA般为60—80% 最高可达100%最低也有40%除老沉积物母质外,土层厚均不超过一米。
第三个特点是燥红土的粘土矿物组成与硅铝率既相近于红壤,又有明显差异。
云南燥红土所分的十一个剖面中,均含有2:1型矿物伊利石,蛭石,绿泥石,并有多量蒙脱石,高岭石占多数,胶体硅铝率在2.0 —2.4。
说明燥红土一方面矿质风化度远不及红壤系列,但也有一定强度的风化作用。
1—3改良利用燥红土区是云南最宝贵的“天然温室”光热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热带、南亚热带,特种经济植物,热区水果和冬早蔬菜生产。
主要存在问题是干旱缺水以及谷源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给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障碍,目前582.69万亩燥红土中,耕地仅有48.13万亩,占8.26%,大部分土地仍处于荒芜的稀树灌丛草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