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了解微粒半径大小和元素化合价的周期律的判断方法,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顾总结元素周期律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加强对“位—构—性”综合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答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将零散知识整合成完整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点的整体结构,高屋建瓴的看待具体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1了解微粒半径大小和元素化合价的周期律的判断方法。

2掌握同周期及同主族内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及强弱的判断依据。

【课型】复习课【教法】1.抢答竞赛法2.自主探究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具】电子白板、黑板【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短周期 1.2.3周期长周期 4.5.6 (电子层数决定周期序数)不完全周期7三、元素周期表主族(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序数)族副族Ⅷ族0族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高一下学期对本单元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但是本课时主要是高三复习课,学生对本单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记忆相对模糊,因此本节课重在通过视频、图片、表格、设问等信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相关规律和依据。

从而能够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视频或模型等情景来激发学生自主回顾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学生进入高三以后,对高考动向不了解,总觉得高考题难度较大,而本单元的知识在历年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但知识系统相对容易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题所涉及该单元的考点和通过形象的视频、图片、表格等引导学生回顾该部分知识,进行适当的要点梳理,然后追踪高考,变式训练,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自信心。

高中化学_第1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1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原子核核素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出现的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知识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体现了教材注重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结构。

2、知道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

(重点)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了解假说、模型在原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图表分析,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原子结构的学习,了解微观世界物质性,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课堂学习,学会关注化学在生活上的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核素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

四.教学方法问题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五.教学过程【板书】【媒体显示】【思考、讨论并提问】【归纳小结】【归纳板书】【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一.原子核核素1.原子核的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如果用AZ 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微粒电子质子中子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相对质量0.005484 1.007 1.008电量(C) 1.602×10-19 1.602×10-190电荷-1 +1 0【学生阅读】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

本课题学习的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关于原子质量,书上给出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绝对质量,并指出它们数值太小,不便于记忆、书写和计算,只能使用相对质量。

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效果分析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播放原子结构发现史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过分析和讨论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提高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图片和课本上的表格,使得学生学会从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逐渐认识原子的构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第一节《原子结构》。

本节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入手,在原子水平上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在这基础上,又认识了构成原子核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通过分析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关数据总结出了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引入了质量数这个概念,并介绍了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旨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原子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子结构》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这节内容的要求: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内容标准】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认识原子结构………。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

…。

高中物理_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与现象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的主要内容3、知道原子与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原子核的电荷数4、领会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与思维过程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了解和认识了电子的发现过程,请同学们回忆下面几个问题:(提问学生)1.谁发现了电子?2.通过实验得到了电子的哪些未知量?“电子的发现”说明了什么?而我们知道原子是呈电中性的,那么原子内的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呢?原子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原子结构模型,具体认识一下原子的内部结构。

(板书)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物理研究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说明一个现象,往往会建立一些模型,而由于原子用肉眼无法观察,要研究它的内部结构,就必须建立一个物理模型。

电子发现以后,人们提出很多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最有影响的模型之一是汤姆生的“西瓜式”模型,或者称为“枣糕模型”。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阅读51页1,2小节,并总结描绘一下汤姆生的“西瓜式”原子模型 (学生看课本51页的第1,2小节,并回答总结)①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②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③电子镶嵌其中学生思考:这个模型对吗?你初中学过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虽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后来的α粒子散射实验彻底否定了这个模型。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板书:一、α粒子散射实验)首先大家阅读一下课本“α粒子散射实验”这一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学生看书时板书: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1.实验装置由哪些部件构成?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放大镜 (全部的装置放在真空内)2.怎样观察实验现象?荧光屏与放大镜可以在水平面内转到各个方向来观察记录不同偏转角度处的α粒子数。

学生看课件,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实验装置,特别是通过动态俯视图的观察,体会放大镜怎样转动的。

3.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是什么?学生通过课件上的实验现象,先自己总结。

高中化学_第1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1节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1原子核核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了解构成原子微粒的基本性质,懂得质量数和XAZ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

2.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究,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1.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元素、核素、同素的含义及其辨析【课前复习】1.物质由组成。

2.物质由、、构成。

3.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4.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阅读课本P2---P4内容,回答问题.一:原子的构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1.原子不带电带一个单位的电荷【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研讨】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一个12C原子的质量的1/12为1.66×10-27kg)完善表格中的相对质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讨论下列问题:(1)原子的质量主要有哪些微粒决定?(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则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2.原子组成表示方法:分析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的含义:AXZ【活学活用】1.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B一种新核素镅(235 95Am),这种新核素同铀(235 92U)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原子核中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2.用A Z X表示原子:(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__________。

高中物理_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课方案【课标剖析】本节课课标要求是:认识人类研究原子及其构造的历史,知道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

本节课能够培育学生科学思想:鉴于事实凭证和科学推理对不一样看法和结论提出怀疑和批评,进行查验和修正,从而提出创建性看法的能力与品行。

知道所有物理结论都一定接受实践的查验,在学习和研究中做到脚踏实地,不迷信威望,能与别人合作。

【教材剖析】原子的核式构造选自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八章第 2 节,第 1 节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切割的学说,带负点的小质量电子和带正电的部分如何构成原子?汤姆孙成立了较有影响的原子“枣糕模型” 。

本节课卢瑟福用发现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否认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构造的内容是本节教课的要点。

同时卢瑟福和原子核式构造的限制性有为进一步研究原子核式构造设置了悬念。

所以本节课在本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表现了研究微观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一个锻炼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对卢瑟福如何剖析α粒子散射实验,否认汤姆孙原子模型,提出原子核式构造模型的认识,有益于学生学习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剖析】知识基础:学生初中时已经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对电子也有必定程度的了解,但对原子物理学史的认识极少,对核式构造有必定的认识,但没法进行深入研究。

兴趣状况:学生对风趣的现象兴趣比较大,但对深入研究、探访实质的兴趣还要指引。

能力状况:学生对现象的察看没有问题,但总结概括能力需要将增强。

【教课目的】1.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器械、实验现象 , 能使用凭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绘、解说和展望。

(重难点)2. 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构造模型的主要内容,初步拥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

(要点)3.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和原子核大小的数目级。

【教具】多媒体、爱学平台【教课过程】一、引入一次播放图片,指引学生思虑:“这是什么?” ,学生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想过程,其实围观世界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经过实验方法发现规律。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以及电子、质子、中子的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描述原子的结构模型,并能进行简单的原子结构分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模型。

2. 难点:电子云的概念及其在原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组成:电子、质子、中子。

2. 原子的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3. 电子云的概念及其在原子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引发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的兴趣。

2. 讲解原子的基本组成: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展示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原子结构理论。

4. 讲解电子云的概念和在原子中的作用。

5.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留下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和相关知识点。

2. 实验器材和材料:用于进行原子结构实验或模拟实验。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以及相关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可以结合作业和考试,检查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2019新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道尔顿、汤姆孙等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

2.从微观上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难点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掌握原子结构的构成以及规律。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微观上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明确宏观与微观上的关系,理解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理解化学知识从实验到理论,再由理论推测出实验结果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学生复习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引入】直接引入课题,通过科学史话,引出所学内容。

【投影】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1.通过道尔顿、汤姆孙等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2.从微观上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重难点: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掌握原子结构的构成以及规律。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投影】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15一、原子结构【过渡】将学习目标细分为两部分,出示学习目标一。

【投影】学习目标一1.通过道尔顿、汤姆孙等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2.在演变过程中掌握原子结构及其中存在的质量关系和数量关系【过渡】那么咱们通过道尔顿、汤姆孙等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共同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在演变过程中掌握原子结构及其中存在的质量关系和数量关系。

【投影】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讲解】公元前五世纪-德漠克利特-哲学猜测:万物的本质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1803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能再分了。

化学原子结构反思教案高中

化学原子结构反思教案高中

化学原子结构反思教案高中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
2.掌握原子结构中的重要理论模型和实验现象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
1.原子的基本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2.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原子核结构、量子力学模型
3.原子结构的实验现象:光谱特性、波粒二象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和研究历史,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20分钟)
1.原子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原子核结构及核外电子分布的规律性
3.量子力学模型及其在描述原子行为中的重要性
4.光谱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讨论(15分钟)
1.请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中的疑惑和思考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和反应的影响
四、实验(15分钟)
进行简单的原子光谱实验,观察不同原子的光谱特性并讨论实验结果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对化学性质和反应的重要性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并写下自己的反思与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掌握原子结构中的重要理论模型和实验现象,并培养反思意识和思辨能力。

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原子结构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总结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
4、默写第4周期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价电子排布式
【课堂探究】
【课堂引入】1、视频引入:6位学生背诵周期表中8个纵行和4个周期的视频
2、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图片展示、提问高一总结的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三个等式
3、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具体学习任务
【活动探究1】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课堂上不是在听老师讲课是自己的同学讲课学生们也很兴奋也充满好奇他们也给出了积极的配合从同学的讲授中获益匪本堂课采用了纸笔互动课堂模式学生们感到很新鲜老师也可以及时获取学生掌握和做题的情况最后的检测题可以马上获得学生答题结果对学生当堂课掌握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并就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B.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X)的半径大于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5的原子(Y)的半径
C.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的原子(X)的半径大于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的原子(Y)的半径
D.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的原子(X)的半径大于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5的原子(Y)的半径
②第5周期ⅤA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4周期ⅠB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检测】请将答案涂在纸笔互动答题卡上,完成后选择“交卷”。
1.价电子排布式为5s25p1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
A.第4周期第ⅤA族B.第5周期第ⅢA族
①第4周期ⅣB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5周期ⅤA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结构教学反思

原子结构教学反思

原子结构教学反思
原子结构作为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进行原子结构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简明易懂:原子结构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对于
初学者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原子结构的实验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原
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因此,在进行原子结构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实验的操作与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原子结构的实际变化。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和程度,我
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图像化、动画化、互动化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相关知识点。

4. 课后巩固和提高:在教学结束之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
复习和巩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并且,可以通过一些类似于知识竞赛、小测验等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记忆和理解。

总之,在进行原子结构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原子结构教学反思

原子结构教学反思

原子结构教学反思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一首先复习提问"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分吗?'引入,然后引出探讨原子内部结构的话题。

由同学自学课本并讲解"原子内部有一个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的核'。

让同学想象原子结构像什么?引起了同学很大的爱好有的说像地球,有的说像苹果,有的说像太阳系,然后引导同学比较它们的异同,效果较好!交给同学讲解是胜利的,而且以后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加进来,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做仆人,效果会更好。

数据分析环节同学不是很活跃,主要缘由是同学对于两个等式的结论已经有所了解,所以争论和沟通的并不热闹。

这也是本节课一个难以突破的地方,由于问题挑战性不强,所以同学的乐观性不高。

课后,有老师提出本节课悬念不足,总是有一个固定的结论引导着同学,使他们不能绽开想象和打开思维;也有老师提出同学活动还不够。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类问题,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同学。

由于原子的构成是抽象和微观的,所以不能由同学进行动手试验,生动性和趣味性削减了许多。

不过我利用一些图片和动画来模拟展现,在肯定程度上做了弥补,但总的来说值得连续探讨的地方还许多,有收获更有圆满。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二对于原子结构的教学,应正确发挥模型的作用,由于: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利用科学史的素材,是建立模型熟悉的很好的方式。

2、可以进一步挖掘科学史中的科学方法的价值3、可以让同学参加模型建构的活动。

因此,讲原子结构模型的发觉史,可以把重要的假说模型思想与原子结构学问综合起来,在核外电子排布学问的讲解上将学问技能,方法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目标共同体现。

在这部分学问上既有讲解也应有质疑,比如用多电子原子的光谱来质疑玻尔模型可不行以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让同学自己思索玻尔模型是否正确。

这样的过程也符合科学进展的历程,让同学体会科学家讨论的历程,让同学体会我们全部的这些学问实际上是有试验的依据,不是科学家自己任凭的制造出来的,由这样的依据构建出假说,在由假说构建适合的模型,但是当试验条件变化,模型就会被质疑,人们就会构建新的模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

本课题学习的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关于原子质量,书上给出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绝对质量,并指出它们数值太小,不便于记忆、书写和计算,只能使用相对质量。

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效果分析
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播放原子结构发现史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过分析和讨论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提高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图片和课本上的表格,使得学生学会从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逐渐认识原子的构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第一节《原子结构》。

本节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入手,在原子水平上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在这基础上,又认识了构成原子核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通过分析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关数据总结出了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引入了质量数这个概念,并介绍了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旨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原子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子结构》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这节内容的要求: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内容标准】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认识原子结构………。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