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做做_10个圆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5、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优课导学案_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
它是在求两数之和,求部分数与求两数之差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拓展并提高运用加减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设计了做红花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进行比较的两个数量排一排,直观地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想想做做”中的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这样安排,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相关实际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主动探索并掌握解法。
学情分析: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它是低年段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易与上学期所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相混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自制小圆片。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第一关:小眼睛,看一看。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过关游戏,想玩吗?(想)我们首先进入第一关:小眼睛,看一看。
师:(多媒体呈现)请认真看一看,分别有几个几?怎样列式?师:求几个几相加,用什么方法计算?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创设情境——感知“倍”进入第二关:小嘴巴,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把小红、小青和小明也请到了课堂,(多媒体演示)他们在干什么呢?请打开课本76页,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师引导学生说出1个4根、2个4根、3个4根,并板书:师:大家的发现真好,其实,表示几个几根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通过预习谁来告诉大家3个4也可以说成什么?(板书:3个4→4的3倍)(2)自主探索——理解“倍”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新朋友。
师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师:谁能结全这幅图,说一说4的3倍表示什么意思?(在板书上划红线)师小结:我们把4根小棒看作一份,有3个4根,就有这样的3份,就是4的3倍。
现在请跟我说:“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师:现在请看小青摆的2个4根,2个4根也可以说成……师:你真棒,那1个4根呢……师小结:刚才,通过大家的观察与发现,我们知道每摆一个正方形都用4根小棒,就是以4根为一份,有几个4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可以说成是4的几倍。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0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0教案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0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巩固10的形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10的实际意义,使幼儿懂得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练习数数并正确书写数字10 。
3、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姿势。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数字卡1——10,图(由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10个长方形拼成的一幅图画),数量为10的数群卡学具准备:本子、笔等。
活动过程:一、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和认识。
1、手指游戏。
(1 1 2 2伸伸手,3 3 4 4点点头,5 5 6 6弯弯腰,7 7 8 8扭一扭,9 9 0 0抬抬腿,动手动腿和动口。
)2、看数字取雪花片:教师出示数字1,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摆放在桌子上,教师再出示数字2,让幼儿想一想怎样让雪花片的数量变成2,并能说出1添上1是2,依次出示数字卡3——8。
带领幼儿复习8以内各数的形成。
3、会变的数卡(教师举数卡,幼儿根据数字的变化而变相应数量的手指,使之进一步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二、认识数字10,进一步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用什么拼成的?有几个圆形?几个三角形?(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的数量?(教师出示数字10)我们还可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导幼儿可以用小圆点来表示数量)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结合实际让幼儿说出10你还可以表示什么?10个笑圆点和数字10除了能表示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三、幼儿辨认数字10。
1、小朋友看看10像什么?(棍子和鸡蛋)我们来学习写一写10吧!2、教师书写数字10。
(注意强调其笔顺及1笔写成)3、带领幼儿在空中练习。
四、幼儿书写数字10,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乘法【精华】
课题不进位乘课型新授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7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6题。
备课人:低数组主备人:llh审阅人: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
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2.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分析、综合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初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准备例题插图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铺垫引入1.口算:2×3 = 7×4= 6×5 = 5×9=2.口答: 20是( )个十 60是( )个十8个十是( ) 16个十是( )3.揭示课题。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开始继续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乘法)二、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大象在干什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有几头大象?(2)提问: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请学生们相应地列出算式。
(3)组织小组讨论各自的算法,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重点讲评:①从图中可以看到,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也就是2个l0根,3头大象一共运的木头根数是6个十,也就是60。
②20也就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也就是60。
(4)比较几种算法,得出自己觉得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说一说20× 3=60的计算过程。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中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
(2)指名说说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出示第一题的三组题,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口算。
(2)提问: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你能想到什么?(3)小结: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几个十,这样利用表内乘法口诀就能口算出得数。
2-5的分与合
课题:2-5的分与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上册第30-31页的2-5的分与合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的掌握2-5的组成,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在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学、乐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比较熟练的掌握2-5的组成。
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圆片10个、桃子贴图、小盒子和5颗珠子、写有题目的小卡片、数字牌,学生准备一袋小圆片。
课题:6-7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图有条理的思考怎么样分,培养学生“有序”、“联想”的能力。
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有条理的分,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有序思考、联想等能力。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老师学生各准备圆片若干个,点子图卡片课后随感:课题:8-9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的8-9的分与合和“想想做做”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自己动手有条理的分一分,掌握8、9的组成。
2、让学生不断自己探索,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有序的思考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自己学习8、9的组成,掌握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具准备:老师和学生各准备圆片若干个,硬币9个或是双面画片10张。
课后随感:课题:10的组成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10的组成,让学生会用不同的话叙述10的组成。
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10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记忆10的组成。
课后随感:。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5)第2课时1~4的乘法口诀 (8)第3课时5的乘法口诀 (11)第4课时乘加、乘减 (13)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 (16)第6课时复习 (19)(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经历探索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乘数在6以内的乘法;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式题。
2.使学生在认识乘法和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经历根据乘法的含义解决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
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基础。
同时,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学习从加、减法到乘法,是认知过程中一次重要的飞跃。
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含义,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结合乘法口诀的教学,还分散编排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这对于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乘法的含义;(2)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1)理解乘法的含义;(2)4和6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由于乘法的含义比较抽象,二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分与合 5以内数的分与合 (2)
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材第34、第35页的内容。
1.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4、5的分与合。
2.掌握数的分与合。
掌握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并有规律地进行操作。
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
难点:教会学生进行数的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物,图片,投影等。
1.数数,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
2.在○里填“>”或“<”。
4○38○109○55○26○47○33.看图回答。
一共有()个。
从左数第5个是(),在第6个图形的下面画“ ”。
从右数第3个是什么图形?把它圈起来。
1.学习4的分与合。
(1)出示4个桃子,2个盘子。
教师说明:要把4个桃子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分的方法。
(3)小组汇报,集体交流展示,指名说出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到前边实际操作。
教师把他们操作的结果用数学形式板书出来。
(4)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如,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
又如,3和1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
(5)引导学生把这些分法加以整理:4个桃子,先往右边的盘子里放1个,说明3和1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再往右边的盘子里放1个,说明2和2合成4;再往右边的盘子里放1个,说明1和3合成4。
(6)引导学生观察,看看哪两个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引导说出:和有关系,把3和1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4,以后我们只要见到其中一组就要马上想到另一组。
(7)练习4的合成。
先自己读4的合成,再同桌互说。
(8)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吗?出示,看谁说得不仅全,而且有规律。
可以是,也可以是。
还可以做猜点子游戏,我一共有4个点子,右手1个,猜猜左手有几个点子。
教师先猜,学生再猜。
2.学习5的合成。
(1)先让学生试着分。
两人一组,每人拿出5个图片。
(可任意分的图片或小棒)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2)集体交流、展示,并引导学生把5的分与合加以整理,当有的同学看到一组图说出两个分与合时,要加以表扬。
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合成5。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doc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光盘、4个红菜椒、3个绿菜椒、。
学生:1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2+2= 3+2= 5+0= 1+4= 3+3= 2+4=2+4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一)创设情境在植树节里,植树小队的小朋友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二)学习5+1和1+5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
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2、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科辅导教案044课题:有余数的除法页码: 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圆片11个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提问:你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吗?根据图说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新课。
1.摆一摆。
请小朋友拿出10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
(1)10个圆片,每组2个,可放几组?(2)10个圆片,每组5个,可放几组?(3)10个圆片,每组3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4)10个圆片,每组4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2.思考:请你观察一下,以上分圆片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
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3.10个圆每组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10个圆每组分5个,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10个圆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还剩几个?这1个还能再分一组吗?为什么?这剩下的1个能不能不写了?在算式中怎么表示呢?师板书:10÷2=5(组)10÷5=2(组)10÷3=3(组)……1(个)10÷4=2(组)……2(个)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单位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读呢?(点名读,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如果把10个圆片分给6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生独立列式并写出读作,师板演,生互相核对,再点名说各部分名称)三.练习1.想想做做1下面我们来独立分一分!听口令!①拿8个圆片!(师也拿出8个圆片,××最快!最轻!)继续!每4个一份,开始分!(××最快!)②还是8个圆片,每3个一份,开始!(××最快!)都分好了?!③第2题,谁来读一读?这样,我们还是用圆片代替分一分,并且填写,开始!2.想想做做23.想想做做3 (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读)4.游戏:7个圆片!3个一堆!开始!有没有余数?8个圆片!9个、10个、11个,怎么老是要不没有余数,有余数不是1就是2呀?怎么没有余3啊?肯定是圆片太少了,你们再加几个分分看!教后记:课题:有余数的除法页码: 3-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2个盘子图片、7个梨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的例3和第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黄、蓝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不同的花,比一比各种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2、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并汇报。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课件演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1、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并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2、提问: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后,小组交流算法。
分小组汇报算法,并说说算法的依据。
3、小结算法:82=4,并着重提醒学生,“倍”不能做单位。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说说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2、“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互动,先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在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先连一连,再填空,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统计学生用“倍”做单位的情况,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倍”不能做单位。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1、这节课我们了一个新朋友“倍”,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吧。
2、“倍”为什么不能做单位?板书设计: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第73页的例题和第74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02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023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023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1、出示10根小棒(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3、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4、交流:(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
这个数叫余数。
它的单位名称和总数一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3套
《分与合》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且能从3、4、5各数的一种分法推出另外一种分法。
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出2、3、4、5各数的分与合。
教具准备3块糖、学习用具、圆片。
教学过程一、初步体验,激趣铺垫1、设疑。
教师将3块糖拿在一只手上。
如果要用两只手来拿这3块糖,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拿?指名拿,拿好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左手拿了几块,右手拿了几块。
2、提问。
你还能想出别的拿法?指定多位学生口述不同的想法,拿糖的学生按要求操作。
教师对出现的不同想法都给予鼓励。
再让学生说一说现在左手拿了几块,右手拿了几块。
3、描述。
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学习用具)。
(1)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它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做?讨论:请你用4个圆片代表4只桃在自己的桌子上试着摆一摆,怎样将它们放入2个盘子里?(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你的摆法,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让两位同学在讲台上用桃和盘子分别演示自己的摆法,并根据自己的摆法说一说。
(3)提问:从同学们的不同摆法中,我们可以发现4的不同分法,动一动你面前的圆片,你能得出4的其他分法吗?再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学生活动后提问:4有好几种分法,如果让你说出4的所有分法,一个都不能漏掉,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说?学生思考片刻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要求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量出最好的说法。
(5)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吗?2、教学5的分与合。
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4的分与合,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得出了4的几种分法,并且还由这些分法想到了几和几合成4。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3课时 解决问题(1)
小军再穿4个彩珠。
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
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动手操作可 以帮助我们 解决问题。
同一个问题 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
想想做做
1.
(教材P7 T1)
先用小棒摆一 摆,再填空。
第一行摆15根小棒,第二行摆9根。 (1)第一行拿走( 6 )根小棒,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2)第二行添上( 6 )根小棒,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教材P8 T3)
3.
(1)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18 + 35 = 53 (只 ) 答:一共养了53只鸡。
(2)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 53 - 26 = 27 (只 ) 答:卖掉27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
(教材P8 T4)
4.学校大门的左边摆了25盆花,右边摆了17盆花。 (1)左边比右边多摆了多少盆?
先用小棒摆一 摆,再填空。
第一行摆15根小棒,第二行摆9根。 (3)从第一行拿( 3 )根摆到第二行,两行小棒就 同样多。
2.看图填空。 (1)
(教材P7 T2)
梨比苹果多( 7 )个。 梨拿走( 7 )个就和苹果同样多。 苹果添上( 7 )个就和梨同样多。
(2)
大力比明明少( 20 )枚邮票。 明明送给大力( 10 )枚后,两人的邮票枚数同样多。
25 - 17 = 8 (盆 )
答:左边比右边多摆了8盆。 (2)要让学校大门两边花的盆数同样多,可以怎样 做?(口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 本课(三)
解决问题(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3 我穿了8个 彩珠。
我穿了12个 彩珠。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6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一)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作业本。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4、小结:余数<除数(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1、基本层:⑴、P52做一做。
(课件示“第一关”)⑵、P53做一做。
(课件示“第二关”)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P51的问题。
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你是怎样想的?)(3)p51做一做p53.4(课件“第三关”)2、综合层:(课件示“第四关”P53第2题)3、开放层:(给猫送鱼)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习题课件: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苏教版
17.找规律填数。 (1)42,36,30,24,( 18 ),( 12 ),( 6 ). ( 2 ) 90,81,72,63,( 54 ),( 45 ),( 36 ).
8
1
第6单元·P85想想做做
1.
74
80
57
70
2.用竖式计算。 35+47= 82 14+56= 70 74+19= 93 5+35= 40
3.
72
80
49
68
74
51
4.把对的得数圈出来。 45-8(37,47) 84-7(14,77)
92-9(2,83) 37-6(21,31)
5.
<
>
<
=
= >
6.
20-5=15(元) 20-3=17(元) 20-9=11(元)
7.
35-7=28 62-7=55 80-7=73 26-7=19 43-7=36 71-7=64 54-7=47 54-9=45 71-9=62 43-9=34 26-9=17 80-9=71 62-9=53 35-9=26
34
2.
47 -2 8
19
76 -6 4
12
80 -5 9
21
3.用竖式计算。
40-23
52-34
17
18
91-82 9
33-26 7
80-57 23
76-45 31
62-25 37
41-8 33
竖式略Leabharlann 4. 50-15=35(元) 口答:一个书包35元。
5. 46-38=8(棵) 口答:玉米比高粱少8棵。
认识乘法教案
认识乘法教案认识乘法教案1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这种概念又难以建立,教材一开始就专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摆过小棒吗?(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图。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得数是6.7的加法-苏教版(2021秋)
1.同位合作完成第5题。
2.指导学生有序完成,培养思考习惯。
3.指导学生书写第7题。个别辅导。
五、评价小结,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①通过6.7两兄弟吵架的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练习完整地表达图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比较两道算式的含义.体会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5+1=64+3=7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它是在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和学习了6、7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例题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说清图意,并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提问。也有不少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不太清楚提问应该怎样提,就自己报算式,不理解提问的含义。我想这也是与我对问题的设计有关,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加强训练。首先让孩子明确什么是问题,是一种问话。
1.“想想做做”第3题---青蛙跳伞。
(出示青蛙跳伞图)叙述:青蛙王国正在进行跳伞表演,可下面有两个湖,小青蛙不知道该往哪个湖里跳,聪明的小朋友,请你帮帮它们。
学生弄清题意后用线连一连。
连完后学生说答案,人演示青蛙跳进湖里的图画。
2.“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口算,限定时间,反馈学生的口算情况,个别辅导。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出示学生植树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