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_方伟

合集下载

苦笋几月份长出来

苦笋几月份长出来

苦竹(笋)是一种常见的竹类植物,它通常在特定的季节长出来。

一般来说,苦竹的生长季节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地理环境。

在中国和其他温带地区,苦竹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开始生长。

具体的月份会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苦竹的生长季节大致为3月至7月。

苦竹生长的关键是气温和降雨条件。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苦竹的幼芽可以快速生长并变成笋。

一般来说,当气温稳定在15°C到30°C之间时,苦竹的生长速度较快。

此外,适量的降雨也对苦竹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因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苦竹往往在春季和夏季长出来。

但具体的生长时间还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季节来确定。

长叶苦竹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长叶苦竹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第47卷㊀第2期2023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Vol.47,No.2Mar.,2023㊀收稿日期Received:2021⁃12⁃02㊀㊀㊀㊀修回日期Accepted:2022⁃03⁃23㊀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8)2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01292)㊂㊀第一作者:姚文静(yaowenjing@njfu.edu.cn),讲师,博士㊂∗通信作者:刘国华(ghliu@njfu.edu.cn),研究员㊂㊀引文格式:姚文静,刘国华,吴艳萍,等.长叶苦竹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2):123-129.YAOWJ,LIUGH,WUYP,etal.Growthrulesforanewstandof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J].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2023,47(2):123-129.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112003.长叶苦竹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姚文静1,2,刘国华1,2∗,吴艳萍2,赵福泽3,王福升1,2,丁雨龙1,2(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㊀南京㊀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江苏㊀南京㊀210037;3.贵州省桐梓县林业局,贵州㊀桐梓㊀563299)摘要:ʌ目的ɔ为揭示长叶苦竹(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探究不同年龄竹株的秆形特征及不同龄级竹地下茎的鞭根生长情况,为长叶苦竹及其他混生型竹的栽培养护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㊂ʌ方法ɔ调查了南京林业大学溧水白马实验基地长叶苦竹新造林5年时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标记整片竹林每株竹子的位置和年龄信息,随机选取3株1 5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竹株,测定其地径㊁株高㊁枝下高㊁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等指标㊂追踪1 5年生竹鞭系,统计鞭段数㊁鞭节数㊁岔鞭数㊁芽数,测量鞭长㊁鞭径㊁鞭节长等指标㊂ʌ结果ɔ随着长叶苦竹新造林的更新,前4年新龄竹株数呈递增趋势㊂地径㊁株高和枝下高随竹龄的增长均呈递减趋势,且不同年龄竹株的地径和株高㊁枝下高和株高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㊂竹秆每节节径由基部到梢部呈递减趋势,且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㊂新龄竹每节节径㊁每节节长㊁平均节径和平均节长均大于老龄竹㊂鞭径㊁总鞭长㊁鞭段数和芽数随竹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㊂鞭长㊁鞭节长㊁岔鞭数和笋芽数随竹龄的增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造林第4年时达到最高㊂ʌ结论ɔ长叶苦竹新造林的年龄结构呈上升趋势,在造林4年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㊂造林前4年新龄株数大于老龄株数,新龄竹以母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㊂竹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势大体上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年生竹株的生长活力最强㊂关键词:长叶苦竹;新造林;年龄结构;秆形建成;鞭根系统中图分类号:Q944;S718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0-2006(2023)02-0123-07Growthrulesforanewstandof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YAOWenjing1,2,LIUGuohua1,2∗,WUYanping2,ZHAOFuze3,WANGFusheng1,2,DINGYulong1,2(1.Co⁃InnovationCenterforSustainableForestryinSouthernChina,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2.BambooResearchInstitute,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3.TongziCountyForestryBureauofGuizhouProvince,Tongzi563299,China)Abstract:ʌObjectiveɔThisstudyrevealedthegrowthruleofanewstandof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andexploredtheculmcharacteristicsandrhizomegrowthofbambooplantsatdifferentages,providingatheoreticalbasisforcultivationandmanagementofP.chinovar.hisauchiiandotherbamboospecieswithmixedrhizome.ʌMethodɔWeinvestigatedtheagestructureandspatialdistributionof5⁃year⁃oldP.chinovar.hisauchiiforestintheBaimaexperimentalbase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inLishuiDistrict,NanjingCity.Wefirstmarkedthelocationandageinformationofeachbambooplantintheforest,andrandomlyselectedthreehealthyanddisease⁃freebambooplantsat1,2,3,4and5year⁃old.Thenwemeasuredtheirgrounddiameter,plantheight,under⁃branchheight,nodelengthandcorrespondingnodediameter.Inaddition,wetracedtherhizomesystemsat1,2,3,4and5year⁃old.Next,wecountedthenumberofrhizomesegments,rhizomenodes,rhizomebranchesbuds,determinedtherhizomelength,rhizomediameter,rhizomenodelengthandotherindicators.ʌResultɔWiththeregenerationofnewplantationforest,thenumberofyoungplantsincreasedgraduallyduringtheprevious4years.Thegrounddiameter,plantheightandunder⁃branchheightdecreasedwithage.Therewasalinear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grounddiameterandplantheightandbetweentheunder⁃branchheightandplantheight.Thenodediametershowedadecreasedtrendfrombasetotop.Therewasalsoa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7卷linear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nodelengthandnodediameter.Thenodediameter,nodelength,averagenodediameter,andaveragenodelengthofyoungbambooplantswerelargerthanthoseofoldplants.Therhizomediameter,totalrhizomelength,numberofrhizomesegmentsandbudsdecreasedwithage.However,therhizomelength,rhizomenodelength,numberofrhizomebranchesandshootbudsincreasedatfirstandthendecreasedwithage,peakinginthefourthyear.ʌConclusionɔThenewplantationforestshowedanupwardtrendinanagestructure,whichwasstableinthefourthyear.Thenumberofyoungbambooplantswaslargerthanthatoftheoldplantsintheprevious4years.Theyoungbambooplantsspreadaroundwithmotherbambooatthecenter.Ingeneral,thegrowthvigoroftheabovegroundandundergroundpartsofbambooplantsdecreasedwithage,whichwasstrongestattwoyearsofage.Keywords: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newplantation;agestructure;culmformation;rhizomesystem㊀㊀竹类植物是一类典型的克隆植物,生长快㊁适应性强㊁成材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2]㊂由于竹类植物主要通过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且具有生长迅速等特殊的生长习性[3],目前国内对竹子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多集中在地下茎生长㊁发笋规律㊁鞭根系统㊁竹笋⁃幼竹高生长㊁茎秆生长等方面[4-5]㊂根据地下茎的特征,竹类植物可分为丛生㊁散生和混生3种类型[6]㊂散生竹和丛生竹的发笋部位不同,散生竹从竹鞭上的侧芽发笋,丛生竹则从竹蔸的笋目发笋[4-5]㊂混生竹兼有散生竹和丛生竹的生长特性,既有横走地下的竹鞭,又有密集丛生的竹丛㊂由于混生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目前有关新造竹林成林过程中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以常见散生竹和从生竹为研究对象㊂例如,陈双林等[7]研究发现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新造林的鞭径㊁活侧芽数㊁总鞭长和平均鞭节随造林时间逐年增加㊂陈礼光等[8]研究发现绿竹(Dendrocalamusoldhami)新造林的单株和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上为秆>竹根>竹蔸>枝>叶㊂也有学者对混生竹成竹的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后发现,竹鞭㊁竹根和竹叶生物量可显著影响其总生物量积累,且大叶竹种生物量和生物量积累速率明显大于小叶竹种[9]㊂但目前还未发现有混生竹新造林生长发育规律的相关报道㊂长叶苦竹(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又称狭叶青苦竹,竹株高达2 3m,径l 2cm,竹秆挺直,秆色多变㊁壁厚,叶片细,是一类良好的混生型观赏竹种,在我国浙江㊁福建㊁湖南等地均有栽植,具有重要的园林应用价值[10]㊂目前,长叶苦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抗寒性[11]㊁淹水胁迫[12]㊁重金属胁迫[13]㊁硫含量[14]等方面,但鲜见对生长发育的研究报道,尤其对其不同年龄竹株生长发育的研究更是空白㊂为此,本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溧水区白马实验基地造林5年的长叶苦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竹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探究不同竹龄竹株的秆形特征和不同龄级鞭根的生长发育情况,揭示长叶苦竹成林过程中竹林结构的构建与变化规律,为长叶苦竹的栽培养护及混生型竹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试验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南京林业大学白马科研基地竹种园(119ʎ11ᶄ7ᵡE,31ʎ36ᶄ51ᵡN),海拔26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5ħ,年均日照2146h,年均降水量为1037mm㊂2016年3月,将2年生长叶苦竹母竹从育苗池中挖出进行移植造林,母竹宿土直径为40cmˑ40cm,每丛竹株3株,株行距为4mˑ4m㊂1.2㊀试验方法2020年9月,根据竹秆颜色㊁高度㊁分枝数等形态特征,结合文献[5]方法选取1 5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竹株进行挂牌编号,测量其位置信息并标记其年龄(图1A)㊂每个龄级选取3株,测定地径㊁株高㊁枝下高㊁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㊂A.竹秆plantculm;B.竹鞭rhizome㊂图1㊀长叶苦竹林竹秆与竹鞭竹龄标记Fig.1㊀Theagemarkforplantculmandrhizomeof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forest2020年12月在实验林外缘开挖长20m㊁宽4m㊁深2m的蓄泥水沟,将所有竹秆用钢架固定后,利用高压水枪将林中覆盖的45cm混合基质(黄心土㊁草炭㊁珍珠岩的质量比60ʒ25ʒ15)冲刷干净,使地下鞭根系统全部露出㊂从林缘竹鞭的梢部开始,沿来鞭方向逐年追踪竹鞭至母竹丛的起始鞭段,再从起始鞭段沿去鞭方向查找整条鞭系,根据竹鞭的421㊀第2期姚文静,等:长叶苦竹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形态特征㊁组织发育程度㊁分叉断头情况等形态特征[15]对其挂牌编号并标记年龄(图1B)㊂统计不同龄级鞭系的鞭段数㊁鞭节数㊁岔鞭数㊁芽数,测量鞭长㊁鞭径㊁鞭节长等形态指标㊂基于芽的形态特征分别统计休眠芽㊁烂芽㊁空芽㊁笋芽㊁鞭芽的数量[15]㊂1.3㊀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10和OriginPro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多重比较㊂试验数据均为平均值ʃ标准误差,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㊂利用对数㊁幂函数㊁线性㊁多项式等方程分别进行回归拟合,对不同竹龄长叶苦竹的地径和株高㊁枝下高和株高㊁每节节长和节径进行相关性分析㊂测量竹林每株竹子的具体位置信息,以样地南界线为横坐标轴,以西界线作为纵坐标轴,测量竹子所在位点与纵坐标轴的垂直距离[横坐标(X)],与横坐标轴的垂直距离[纵坐标(Y)]㊂利用R3.5.2软件对整片竹林不同竹龄竹株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长叶苦竹林的竹龄结构与空间分布长叶苦竹林的竹龄结构与空间分布见图2㊂图2㊀长叶苦竹林竹龄结构与空间分布Fig.2㊀TheagestructureandspatialdistributionofP.chinovar.hisauchiiforest㊀㊀由图2A可知,长叶苦竹林的竹龄结构总体呈上升趋势,2年生长叶苦竹所占比例最高,为898株,占竹株总数30.83%;其次是3年生,为740株,占竹株总数的25.41%;1年生和4年生分别为701和513株,分别占总数的24.07%和17.61%;5年生竹株所占比例最小,只有60株,占全部的2.06%㊂由图2B可知,长叶苦竹林的生长趋势是以母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且除1年生竹株外,随着新龄竹的更新,其竹株数逐年增长㊂5年生竹株位于中心位置,竹株数最少,1年生扩长的范围最大,2年生竹株数最多㊂以上结果表明该竹林在造林4年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㊂2.2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的秆形特征2.2.1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的地径、株高和枝下高经分析(图3)可知,随着母竹鞭根系统营养的累积,长叶苦竹株高㊁枝下高和地径随着竹龄(萌发时间)的增长均呈递减趋势,即萌生时间越短㊁竹龄越小,秆形指标越大㊂1年生竹株的株高最高可达5.57m,5年生的最小为0.96m,1 5年生竹株的株高均有显著性差异㊂1年生竹株的枝下高最高达4.43m,5年生的最小为0.17m,除4年生和5年生竹株的枝下高差异性不显著外,其他龄级竹株均存在显著性差异㊂长叶苦竹地径随着竹龄的增长也呈递减趋势(图3),即随着新龄竹的出现,地径呈递增趋势㊂1年生竹株的地径最大,可达2.06cm,5年生的最小为0.66cm㊂1 5年竹株的地径均有显著性差异㊂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竹龄竹株间差异显著(P<0.05)㊂下同㊂Differentlowercaselettersinthefigure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theP.chinovar.hisauchiiplantsatdifferentages(P<0.05).Thesamebelow.图3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形态生长指标Fig.3㊀ThemorphologicalgrowthindexesofP.chinovar.hisauchiiatdifferentages521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7卷2.2.2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的节长和节径不同竹龄长叶苦竹的节长和节径测量结果见图4㊂由图4A可知,不同竹龄长叶苦竹由基部到梢部的每节节长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㊂1年生竹株的最长节长小于2年生(无显著差异)外,长叶苦竹的平均节长和最长节长随竹龄的增长均呈递减趋势㊂1年生竹株的平均节长与4 5年生具有显著差异㊂1 2年生竹株的最长节长与3 5年生竹株存在显著差异(图4B)㊂最长节长的节位数在不同年龄竹株间有明显差异,其中1年生竹株的最长节长位于第8节,2年生位于第7节,3年生位于第4节,4年生和5年生位于第3节㊂1 2年生与3 5年生最长节长的节位数具有显著差异图4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的节长生长指标Fig.4㊀ThenodelengthofP.chinovar.hisauchiiatdifferentages㊀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的每节节径由基部到梢部均呈递减趋势(图5A)㊂随着竹龄的增长,竹株相对应的每节节径呈递减趋势㊂随着竹龄的增长,长叶苦竹的平均节径也呈递减趋势(图5B),1年生平均节径最大,5年生平均节径最小㊂1年生和2年生竹株的平均节径相差不大,其他竹龄竹株之间的平均节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㊂图5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节径生长指标Fig.5㊀ThenodediameterofP.chinovar.hisauchiiatdifferentages2.2.3㊀长叶苦竹秆形指标相关性分析经相关性分析(图6)可知,长叶苦竹的地径和株高㊁枝下高和株高都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㊂而且地径和株高㊁枝下高和株高回归方程的拟合系数都较高,拟合相关性R2系数分别达到0.9453和0 9393㊂经分析(图7)可知,不同竹龄长叶苦竹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线性拟合较好,且存在正相关关系㊂其中2年生和5年生竹株节长和节径相关性R2系数较高,均>0.9㊂图6㊀长叶苦竹地径㊁株高和枝下高的相关性分析Fig.6㊀Scatterplotsofgrounddiameter,heightandunder⁃branchheightofP.chinovar.hisauchii621㊀第2期姚文静,等:长叶苦竹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图7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每节节长和对应节径散点图Fig.7㊀ScatterplotsofnodelengthandnodediameterofP.chinovar.hisauchiiatdifferentages2.3㊀长叶苦竹不同龄级鞭根生长规律经分析(表1)可知,长叶苦竹的鞭段数㊁鞭径㊁总鞭长随着竹龄的更新呈递增趋势㊂鞭长㊁平均鞭长㊁鞭节长和岔鞭数随着竹龄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年生时达到最高㊂表1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鞭系生长指标Table1㊀Thegrowthindexesof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rhizomesatdifferentages竹龄/aage鞭段数/条thenumberofrhizomesegments单鞭鞭长/cmthelengthofsinglerhizome总鞭长/cmtotallengthofallrhizomes平均鞭长/cmaveragerhizomelength节数/个thenumberofnodes鞭节长/cmthelengthofrhizomenode鞭径/mmrhizomediameter岔鞭数/条thenumberofrhizomebranches16312.0 293.06907.7107.93ʃ72.6213615.59ʃ1.6112.15ʃ8.675521690.0 742.04448.0278.00ʃ202.317696.58ʃ1.7211.94ʃ1.94953395.5 234.0503.5167.83ʃ69.46796.53ʃ1.7710.25ʃ2.401741115.1115.1115.10126.03ʃ1.708.67ʃ0.2335176.376.376.30254.90ʃ0.895.98ʃ1.292㊀㊀随着竹鞭的更新,不同竹龄竹鞭的芽数呈递减趋势,3 5年生竹鞭上芽的数量明显少于1 2年生竹鞭(表2)㊂但不同年龄竹鞭上壮芽(鞭芽和笋芽)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年生鞭上数量最高㊂不同年龄鞭根上不同类型芽的分布不一样㊂在1 2年生鞭上,休眠芽㊁笋芽和鞭芽数量较多,但1年生竹鞭上的休眠芽明显多于2年生,2年生竹鞭上的壮芽多于1年生㊂表2㊀不同竹龄长叶苦竹鞭系各类型芽的分布Table2㊀Thedifferenttypebudsandtheirdistributioninthe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rhizomesatdifferentages竹龄/aage休眠芽dormantbud烂芽mashedbud空芽emptybud鞭芽rhizomebud笋芽shootbud186375211551323517889954136011171645103451318203㊀讨㊀论目前已有对竹类的秆形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16],尤其以毛竹为代表[17]㊂随着对竹子生长发育规律的深入,关于丛生型和混生型竹子秆形特征的报道也越来越多㊂例如,丛生型撑篙竹(Bambusapervariabilis)自基部至梢部的节间长度呈 短 长 短 的变化,节间直径呈 细 粗 细 的变化[18],这与本研究混生型长叶苦竹由基部到梢部的每节节长先增后减的规律一致㊂同为混生竹,实心狭叶方竹(Chimonobambusaangustifolia)的节长随秆轴的升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规律[19],肿节少穗竹(Oligostachyumoedogonatum)的节径自基部至梢部呈减小趋势[20],与本研究长叶苦竹的秆形特征一致㊂此外,实心狭叶方竹竹秆的地径与秆高㊁枝下高等特征的相关性极为显著[19],本研究长叶苦竹的地径和株高呈显著正线性关系的结论与之一致㊂随着新龄竹的更新,长叶苦竹的地径㊁枝下高㊁株高呈递增趋势,这与红竹(P.721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7卷iridenscens)胸径㊁枝下高㊁株高随造林年限的延长总体上趋于降低的规律类似[21]㊂以上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竹子的秆形生长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也验证了竹子的秆形特征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这既与竹子的遗传特性有关,又受外界环境的影响[17]㊂竹林的地下鞭根系统是决定竹林生活力的关键[22]㊂目前不同类型竹子地下鞭根系统的生长发育情况已有很多报导㊂例如,散生型黄甜竹(Aci⁃dosasaedulis)的鞭段数㊁鞭长㊁鞭径㊁芽数随鞭龄增长而减小,笋芽数随鞭龄增长呈少⁃多⁃少的变化趋势[23],本研究长叶苦竹鞭段数㊁鞭径和芽数随竹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笋芽数和鞭芽数随竹龄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与之相同㊂混生型苦竹(P.amarus)壮龄鞭上壮芽多,幼龄鞭上弱芽多,老龄鞭上死芽多,幼龄鞭鞭径最大[24-25]㊂这与本研究同为混生型的长叶苦竹1 2年生鞭上鞭芽㊁笋芽较多,3 5年生鞭上较少,鞭径随竹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一致㊂综上,不同类型竹子鞭根系统的生活力大体上随其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㊂本研究中长叶苦竹新造林的年龄结构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即随着新龄竹的更新,其株数呈递增趋势,这说明长叶苦竹新造林目前的生活势较强㊂有研究表明毛竹自然林是逐年向周围植被扩散的,且扩散到周边林分的竹株主要由1 3年生的幼龄株组成,其胸径㊁株高也均高于纯林[26]㊂本研究长叶苦竹新造林不同年龄竹株的分布规律与之相似,即随着竹龄的更新,长叶苦竹以5年生母竹为中心向外扩散,且幼龄竹的地径㊁株高㊁节长㊁节径等也均高于老龄竹的㊂这样的分布规律更利于竹林的林缘扩展,使其获取更多的阳光㊁水分㊁肥料等环境资源㊂因此,在竹林培育和经营上,需根据不同类型竹子的生长特性及时调整竹林年龄结构,保证竹林的生产力和更新能力㊂参考文献(reference):[1]LIESEW,KOHLM.Bamboo:theplantanditsuses[M].Hei⁃delberg:Springer,2015.[2]益莎,杨波,杨光,等.竹产品加工剩余物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22,20(3):244-250.YIS,YANGB,YANGG,etal.Progressonbioactivityandappli⁃cationofeffectivecomponentsfromprocessingresiduesofbambooproducts[J].ChiJBiopEng,2022,20(3):244-250.DOI:10.3969/j.issn.1672-3678.2022.03.002.[3]姚文静,王茹,林树燕,等.翠竹实生苗生长发育规律及构件生物量模型拟合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6):103-110.YAOWJ,WANGR,LINSY,etal.GrowthmechanismsandmodelfittingofmodulebiomassofPleio⁃blastuspygmaeusseedlings[J].JNanjingForUniv(NatSciEd),2020,44(6):103-110.DOI:10.3969/j.issn.1000-2006.201912014.[4]钟远标,江雪,楼崇.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研究进展[J].世界竹藤通讯,2014,12(3):35-44.ZHONGYB,JIANGX,LOUC.Researchprogressingrowthrhythmofbamboos[J].WorldBambooRattan,2014,12(3):35-44.DOI:10.13640/j.cnki.wbr.2014.03.011.[5]孙化雨,娄永峰,李利超,等.竹类植物茎秆生长发育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7,30(4):18-23.SUNHY,LOUYF,LILC,etal.Researchadvancesin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bambooculm[J].WorldForRes,2017,30(4):18-23.DOI:10.13348/j.cnki.sjlyyj.2017.0035.y.[6]顾菡娇,张参参,汪金松,等.中国竹类植物基本形态学功能性状的比较[J].生物多样性,2019,27(6):585-594.GUHJ,ZHANGSS,WANGJS,etal.VariationinbasicmorphologicalandfunctionaltraitsofChinesebamboo[J].BiodiversSci,2019,27(6):585-594.DOI:10.17520/biods.2019001.[7]陈双林,吴柏林,吴明,等.新造毛竹林林分结构年际演替规律及影响因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393-397.CHENSL,WUBL,WUM,etal.Astudyoftheinterannualsuc⁃cessionruleandinfluentialfactorsofyoungstandsstructuresofPhyllostachyspubescens[J].JZhejiangForColl,2004,21(4):393-397.DOI:10.3969/j.issn.2095-0756.2004.04.007.[8]陈礼光,郑郁善,姚庆端,等.沿海沙地新造绿竹林生物量结构[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3):249-252.CHENLG,ZHENGYS,YAOQD,etal.StudyonthebiomassstructureofnewstandsofDendrocalamusoldhamialongseashoredene[J].JFujianCollFor,2002,22(3):249-252.DOI:10.3969/j.issn.1001-389X.2002.03.014.[9]潘雁红,温星,吴志庄,等.不同混生地被竹生物量分配与积累特征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9,17(3):9-15.PANYH,WENX,WUZZ,etal.Biomassallocation&accumulation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amphipodialdwarfbamboos[J].WorldBambooRattan,2019,17(3):9-15.DOI:10.13640/j.cnki.wbr.2019.03.003.[10]刘伟,张新明,罗萍,等.狭叶青苦竹生长特性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4,12(4):26-29.LIUW,ZHANGXM,LUOP,etal.AstudyofgrowthcharacteristicsofPleioblastuschinovar.hisauchii[J].WorldBambooRattan,2014,12(4):26-29.DOI:10.13640/j.cnki.wbr.2014.04.024.[11]林树燕,丁雨龙.电导法对7种观赏竹的抗寒性测定[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1):34-38.LINSY,DINGYL.Estab⁃lishmentofcoldresistanceof7ornamentalbamboospeciesbyelectricconductivity[J].JNorthwestForUniv,2008,23(1):34-38.[12]张艳华,刘国华,王福升.淹水胁迫下5种竹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5):71-74.ZHANGYH,LIUGH,WANGFS.Variationofinner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fivebamboosunderfloodingstress[J].ChinaForSciTechnol,2009,23(5):71-74.DOI:10.3969/j.issn.1000-8101.2009.05.019.[13]姜黎.几种竹对过量Cu胁迫的生理适应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JIANGL.Researchonthephysiologicaladaptabilityofbamboostressedbyexcesscopper[D].Nanjing: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9.[14]张颖,蒋建立,何天友,等.3个竹种硫含量季节变化[J].福建821㊀第2期姚文静,等:长叶苦竹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林业科技,2013,40(2):60-63.ZHANGY,JIANGJL,HETY,etal.Studyonthecontentsofsulfurof3bamboos[J].JFujianForSciTechnol,2013,40(2):60-63.[15]黄甫昭,范怡,王福升,等.篌竹的鞭系及根系结构[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6):55-59.HUANGFZ,FANY,WANGFS,etal.StudiesonrhizomeandrootsystemstructureofPhyllostachysnidulariaMunro.[J].ChinaForSciTechnol,2012,26(6):55-59.DOI:10.3969/j.issn.1000-8101.2012.06.015.[16]苏小飞,童佳鸣,李铭,等.竹龄对金佛山方竹形态可塑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4):86-92.SUXF,TONGJM,LIM,etal.EffectsofageonmorphologicalplasticityofChimonobambusautilis(Keng)KengF.[J].JNanjingForUniv(NatSciEd),2020,44(4):86-92.DOI:10.3969/j.issn.1000-2006.201902027.[17]周芳纯.毛竹秆形结构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5(1):16-69.ZHOUFC.StudiesonthestructureofculmformofPhyllostachyspubescens[J].JNanjingForUniv,1981,5(1):16-69.[18]黄大勇.撑篙竹秆形结构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9,17(4):11-15.HUANGDY.StudyontheculmformstructureofBambusapervariabilis[J].WorldBambooRattan,2019,17(4):11-15.DOI:10.13640/j.cnki.wbr.2019.04.003.[19]温中斌,甘小洪,牛一平.实心狭叶方竹秆形特性及变异规律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21-26.WENZB,GANXH,NIUYP.TheculmformcharacteristicandthevariationofChimonobambusaangustifoliaf.repletapopu⁃lation[J].JChinaWestNormUniv(NatSci),2009,30(1):21-26.DOI:10.16246/j.issn.1673-5072.2009.01.018.[20]范怡,汪玉凤,许木正,等.肿节少穗竹秆形结构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13,32(3):38-43.FANY,WANGYF,XUMZ,etal.AstudyontheculmmorphologyofOligostachyumoedogo⁃natum[J].JBambooRes,2013,32(3):38-43.[21]郑连喜,陈双林,邵宏军,等.城市景观红竹林立竹秆形变化规律[J].浙江林业科技,2010,30(6):62-65.ZHENGLX,CHENSL,SHAOHJ,etal.StudyonregulationinchangeofculmshapeforurbanlandscapeforestofPhyllostachysiridescens[J].JZhejiangForSciTechnol,2010,30(6):62-65.DOI:10.3969/j.issn.1001-3776.2010.06.014.[22]周本智,傅懋毅.竹林地下鞭根系统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4):533-540.ZHOUBZ,FUMY.Reviewonbamboo sundergroundrhizome⁃rootsystemresearch[J].ForRes,2004,17(4):533-540.DOI:10.3321/j.issn:1001-1498.2004.04.021.[23]陈道阔.黄甜竹笋用林地下鞭生长特性分析[J].绿色科技,2021,23(11):143-145.CHENDK.Analysisongrowthcharac⁃teristicsofrhizomeofAcidosasaedulisforestforbambooshoot[J].JGreenSciTechnol,2021,23(11):143-145.DOI:10.16663/j.cnki.lskj.2021.11.048.[24]高培军,郑郁善,陈礼光,等.苦竹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2003,30(S1):5-8.GAOPJ,ZHENGYS,CHENLG,etal.InvestigationonthegrowthlawofundergroundbamboorhizomestructureofPleioblastusamarus[J].JFujianForSciTechnol,2003,30(S1):5-8.DOI:10.13428/j.cnki.fjlk.2003.s1.002.[25]成项托,张卓文,赵聪颖,等.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9,48(1):1-6,36.CHENGXT,ZHANGZW,ZHAOCY,etal.ResearchonrhizomesandfinerootscharacteristicsofnaturalstandofPleioblastusamarus[J].HubeiForSciTechnol,2019,48(1):1-6,36.DOI:10.3969/j.issn.1004-3020.2019.01.002.[26]白尚斌,周国模,王懿祥,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散过程的林分结构变化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2,41(1):77-82.BAISB,ZHOUGM,WANGYX,etal.Standstruc⁃turechangeofPhyllostachyspubescensforestexpansioninTian⁃mushannationalnaturereserve[J].JWestChinaForSci,2012,41(1):77-82.DOI: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2.01.013.(责任编辑㊀王国栋)921。

关于在线投稿系统的使用提示

关于在线投稿系统的使用提示

[ 9 ] 陈辉 , 洪伟 , 蓝 斌. 闽北 毛竹 生物量 和生产 力的研 究 [ J ] . 林 业科
学, 1 9 9 8 , 3 4 ( S 1 ) : 6 O — 6 4 .
[ 1 O ] 林新春 , 方伟 , 李贤海 , 等. 苦竹种 群生物量结构研究 [ J ] . 竹子研
究汇刊 , 2 0 0 4 , 2 3 ( 2 ): 2 6 - 2 9 .
[ 8 ] 何东进 , 洪伟 , 吴承桢 , 等. 武 夷山 毛竹天然 林生物量 与能量 分配
规律及其与人工林 的比较研究 [ J ] . 西北植 物学 报, 2 0 0 3 , 2 3( 2 ) :
2 9l 一 2 9 6.
乔木 层地 上部分 各器 官 的含碳 率波 动范 围为
4 2 8 . 3 7 3 0— 4 8 0 . 0 7 9 0 g / k g , 平 均为 4 5 9 . 5 4 6 1 g / k g , 其 中竹 叶 的含碳 率最 低 , 竹秆 的含碳 率最 高 。不 同龄 级 毛竹 各器 官含 碳率 差异 不显 著 , 各 龄级 地 上部分 器
官含碳率变化规律不明显 , 这可能与毛竹特殊的生物
学 特性 和生 长规 律 有 关 。 毛竹 各 器 官 的 平 均含 碳 率
[ 1 1 ] 刘应芳 , 黄从德 , 陈其兵. 蜀南竹海风景 区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及其空 间分配 特征 [ J ] . 四川 农业 大学学报 , 2 0 1 0 , 2 8 ( 2 ) : 1 3 6 —
分析与剖面描述 [ M] .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 9 9 6 . [ 7 ] 彭在清 , 林益明, 刘建 斌 , 等. 福 建永 春毛竹 种群生物 量和能 量研 究[ J ] . 厦 门大学学报 , 2 0 0 2 , 4 1 ( 5 ) : 5 7 9 - 5 8 3 .

苦竹的物理力学性质

苦竹的物理力学性质

第25卷第3期西南林学院学报Vol.25No.3 2005年9月JOURNAL OF SOU THWEST FORESTRY COLLEGE Se p.2005苦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俞友明1,方伟2,林新春2,俞建新3,孙培金3,胡超宗2(1.浙江林学院木材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临安311300;2.浙江林学院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临安311300;3.杭州余杭区林业水利局,浙江杭州311020)摘要:测试了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了竹龄与竹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竹龄对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苦竹竹材的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系数随竹龄增加逐渐减少;其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加,至3~5年较稳定.竹竿由下至上,含水率、干缩性逐渐减少;气干密度逐渐增加,力学强度亦相应提高.关键词:苦竹;竹材;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中图分类号:S781.2,S7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179(2005)03-0064-04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为多用途复轴混生型竹种,广布于江苏、安徽、江西和福建等丘陵山地[1].其竿不仅为良好的造纸原料,还可制作箫、笙、管、笛等民间乐器,文房四宝中的笔管、风铃等各种竹制工艺品,各种果蔬花卉棚架,标枪、旗杆等各种体育运动器材.其笋营养丰富,尤其含糖苷较高,口味独特,能增强食欲,具有清热解毒、强身健体之功效.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其重要的材质指标,而搞清苦竹材质及其变异规律是其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目前,对苦竹材质变异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试与分析,以期为有效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试材的采集与加工1.1试材采集2004年7月,在浙江省余杭中泰乡采集苦竹28株,按竹竿生长年龄(1~5年)分别采集,1年生采6株,2年生采5株,3年生采6株,4年生采8株,5年生采3株.要求所采样株生长正常,无病虫害,胸径差异不大,平均值4.1cm.样株齐地砍倒后,从砍口向上取4.5m,按其高度锯成3等份,编号后运回实验室.1.2试件加工1.2.1试件的锯截部位为了保证各种试件取自竹竿上相对一致的位置,将圆筒剖开,对称取材,每项作4个试件,每一段试材从下至上按下列顺序截取试件:维管束密度、基本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和弦向抗弯强度. 1.2.2试件的规格与要求试件端面应相互平行,并与侧面垂直.测定维管束密度的试件为圆环,高20mm.测定基本密度的试件规格为5mm ×25mm×t mm(t为竹壁厚).测定干缩系数的试件规格为8mm×20mm×t mm(t为竹壁厚).顺纹抗压强度的试件规格为5mm×15mm×t mm.测定顺纹抗拉强度的试件规格为5mm×160 mm×t mm,破坏断面为1.5mm×t mm.测定弦向抗弯强度的试件规格为5mm×160mm ×t mm.2试验方法胸径<50mm、竿壁厚度<4mm的小径级竹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故参照竹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2]、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有关研究进行试验[3~5].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弦向抗弯强度在MW-DW微机控制电子式木材万能力学试验机上测定.3结果与分析3.1各竿龄竹材物理力学性质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不同竿龄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均值,见表1.*收稿日期:2005-05-12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00102204)资助.作者简介:俞友明(1969-),男,浙江武义人,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木质材料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表1不同竿龄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竿龄(年)指标气干密度/(g・cm-3)径向干缩系数/%弦向干缩系数/%体积干缩系数/%顺纹干缩系数/%顺纹抗拉强度/M p a弦向抗弯强度/M p a1平均值(x i)0.6170.5460.4950.92348.300132.200 6.200变异系数(v)/% 4.50823.15410.82729.56810.65618.27012.006准确指数(p)/% 1.87912.377 6.00613.567 5.3288.860 5.369 2平均值(x i)0.6960.5910.5150.84955.400159.400 6.500变异系数(v)/% 6.62240.25724.83720.4198.21210.09014.220准确指数(p)/% 2.96124.38412.41812.914 3.981 5.045 6.359 3平均值(x i)0.7980.5190.5290.87860.200200.0008.400变异系数(v)/%8.88218.95116.24233.42723.54611.30121.450准确指数(p)/% 3.48410.1307.87814.5899.235 5.0547.832 4平均值(x i)0.7930.5100.4370.75260.000204.6008.000变异系数(v)/% 5.77121.20319.01717.83210.19112.4389.865准确指数(p)/% 1.9798.84410.5497.437 3.852 5.304 4.027 5平均值(x i)0.8180.5450.4560.75467.800234.0007.800变异系数(v)/% 3.90027.30616.77118.7119.79410.3717.563准确指数(p)/% 1.79013.650 6.99410.002 4.897 4.890 3.782由表1可知,苦竹竹材气干密度和力学性质随着竿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系数随竿龄增加逐渐减少.并且从1年到2年、2年到3年期间,各项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幅度较大,以后几年的变化幅度较小,3~5年趋于稳定.3.2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趋势研究竿龄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的趋势,不仅对竹材的利用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竹林培育和确立合理的抚育期能提供依据.通过表1各项测定值求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与竿龄的回归方程[6]:气干密度(ρy)与竿龄(a)的关系式:ρy=-0.0154a2+0.142a+0.4872;(R2=0.965)体积干缩系数(K)与竿龄(a)的关系式:K=-0.0002a2-0.0422a+0.9602;(R2=0.817)顺纹抗压强度(σc)与竿龄(a)的关系式:σc=-0.2571a2+5.902a+43.46;(R2=0.931)顺纹抗拉强度(σt)与竿龄(a)的关系式:σt=-2.2571a2+38.423a+95.6;(R2=0.971)弦向抗弯强度(σb)与竿龄(a)的关系式:σb=-0.2357a2+1.8843a+4.32;(R2=0.793)竿龄与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见图1~6.图1体积干缩系数随竿龄的变化趋势图2弦向、径向干缩系数随竿龄的变化趋势56第3期俞友明等:苦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图3气干密度随竿龄的变化趋势图4顺纹抗压强度随竿龄的变化趋势图5顺纹抗拉强度随竿龄的变化趋势图6弦向抗弯强度随竿龄的变化趋势3.2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比较对不同竿龄竹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竿龄对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系数、弦向干缩系数、体积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径向抗弯强度、弦向抗弯强度影响极显著.进一步用q值检验法对5种不同竿龄的竹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1年与3,4,5年之间,2年与3,4,5年之间,3年与4年之间的气干密度有显著差异;3,4年与5年之间的气干密度差异均不显著;1年与2,3,4,5年之间,2年与3,4,5年之间,3,4年与5年之间的顺纹抗拉强度有显著差异;3年与4年之间的顺纹抗拉强度无显著差异;1年与3,4,5年之间,2年与3,4,5年之间的弦向抗弯强度有显著差异;1年与2年之间,3,4,5年相互之间的弦向抗弯强度差异均不显著.表明苦竹竹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在2年以后,差异在不断减少,物理力学性质在3年以后趋向稳定.3.3竹竿部位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选取3年生苦竹竿材制作试件.测试结果见表2.表23年生苦竹竹竿不同部位竹材物理力学性质项目竹竿部位基部中部顶部平均值气干密度/(g・cm-3)0.710.810.880.80弦向干缩系数/%0.650.600.580.61径向干缩系数/%0.710.590.560.61体积干缩系数/%0.840.690.740.76顺纹抗压强度/MPa51.767.972.263.9顺纹抗拉强度/MPa182.3222.3211.8205.4弦向抗弯强度/MPa 6.59.211.18.9由表2可知:同一竹竿不同部位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是不同的.自竹竿基部至顶部,苦竹竹材体积干缩系数和含水率逐渐减少,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及弦向抗弯强度逐渐提高.此结果与其他人对红壳、雷竹等竹材的研究结果相类似[5,7~9].66西南林学院学报第25卷4结论苦竹竹材的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随竹龄增加而提高,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系数随竹龄增加而减少.经方差分析和均值多重比较,竿龄对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显著.但苦竹竹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在2年以后,差异在不断减少,3年以后的各项性质差异均不显著,物理力学性质在3年以后趋于稳定,并稳定在较高水平;在竹林的培育中,苦竹竹材作为结构用材的采伐竹龄应在3~5年.竹竿部位与苦竹材物理力学性质有关.竹竿自基部至顶部,体积全干缩率和含水率逐渐减少,基本密度和力学强度逐渐提高.[参考文献][1]张琼珊,罗龙发,吴宏业,等.苦竹是个优良的经济竹种[J ].竹子研究汇刊,1998,17(4):51~53.[2]GB /T15780-1995,竹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S ].[3]周芳纯.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J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1,(2):5~8.[4]马灵飞,项利清,汪贤洪.浙江省6种丛生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J ].竹类研究,1989,(4):25~33.[5]杨云芳,俞友明,方伟.红壳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15(2):158~163.[6]《现代应用数学手册》编委会.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7]俞友明,杨云芳,方伟,等.红壳竹人工林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2001,20(4):42~46.[8]林金国,黄宗安,邱晓东,等.石竹材材质变异规律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2002,21(1):65~68.[9]马灵飞,马乃训.毛竹材材性变异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7,33(4):356~364.T he Ph y sico -mechanical Pro p erties of Pleioblastus amarusBamboo WoodYU You -min g 1,FANG Wei 2,LIN Xin -chun 2,YU Jian -xin 3,SUN Pei -j in 3,HU Chao -zhon g 2(1.Facult y of 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Zhe j ian g Forestr y Colle g e ,Lin ’an Zhe j ian g 311300,China ;2.Provincial Ke y Laborator y of Modern Silviculture Technolo gy ,Zhe j ian g Forestr y Colle g e ,Lin ’an Zhe j ian g 311300,China ;3.Forestr y &Water Conservation Bureau of Yuhan g District ,Han g zhou Munici p alit y ,Hanzhou Zhe j ian g 311020,China )Abstract :The p h y sico -mechanical p ro p erties of Pleioblastus amarus wood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relationshi p between the a g e of bamboo p lants and the p h y sico -mechanical p ro p erties of the Pleioblastus amarus wood was ex p lored b y re g ressive anal y ses.It was showed b y the results that the bamboo a g e had a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wood ’s p h y sico -mechanical p ro p erties.The radial ,chord and volume shrinka g e coefficients of Pleioblastus amarus bamboo wood decreased g raduall y with the a g e increment ,whereas the air -dried densit y ,com p ression stren g th p arallel to the g rain ,tensile stren g th p arallel to the g rain ,and the bendin g stren g th increased with the a g e increment ,and these indexes seemed to become relativel y stable b y the a g e of 3to 5y ears old.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desiccation shrinka g e coefficient dro pp ed g raduall y ,while the air -dried densit y and mechanical stren g th increased corres p ondin g l y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 p of the bamboo woodKe y words :Pleioblastus amarus ;bamboo wood ;p h y sical p ro p erties ;mechanical p ro p erties76第3期俞友明等:苦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苦竹立竹数与年龄结构对笋产量的影响

苦竹立竹数与年龄结构对笋产量的影响

2 . 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s t r y ,F u j i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F u z h o u , F u j i a n 3 5 0 0 0 2 , C in h a ;

( 1 . C o H ge a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ct e u r e , F u j i a n A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F u j i 阻3 5 0 0 0 2 , C h i n a ;
标准( 表1 ) .
2 . 2 样 地 设定
表1 标准竹生长因子比 较 b a mb o o s T a b e C o m p a r i 。 o n 。 “ g r o w t o f s t a n d a r d

在布设样地过程中, 进行伐竹和除杂. 砍伐老竹时 , 本着砍老留新 、 砍弱留强、 砍密留疏、 砍病留健的原 则, 按试验设计调整竹林结构. 样地随机布设在 自然条件基本一致 的苦竹林内, 每个样地 1 0 0 m ( 1 0 m× 1 0 m) , 样地 间距离 大 于 5 m, 四周用 测绳 围住 以作标 记.
3 . Z h a n g p i n g F o r e s t r y A d mi is n t r a i t o n , Z h a n g p i n g ,F u j i n a 3 6 4 4 0 0 , C i h n a )

印度尼西亚的制藤产业

印度尼西亚的制藤产业
卷 期 7之
5 2 ) 7 8 -7 8 . 时 ,以及 1 —1 时的时候 ,会 出现 2 高峰 ,呈 3 (5 :7 1 7 3 4 8 个 [ 董文渊 .黄宝龙 ,谢泽轩 ,等 . 6 】 筇竹发育生长 现出双峰 式增长 .苦竹幼竹在 1 J 天内有 3 个生长 规律 的研 究[】 J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高峰 ,白天有2 生长 高峰 ,分别在早上 1 时和 个 O 版 ) 0 2 6 3 :3 7 ,2 0 ,2 ( )4 -4 . 下午6 ;在夜里 零时有 1 生长高 峰 。观察 发 [ 方伟 .林新春 ,洪平 ,等 . 时 个 7 ]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 研究[ I浙江林学院学报 ,2 0 ,2 ()1 J ] 0 5 2 1 :— 现 .紫竹4 种栽培 类型大致 有3 个生 长高峰 点 .
紫竹4 栽培类型2h 种 4 内高 生长 量 大 小 和 [] 2陈兴福 .邹 官辉 ,雷根荣 . 紫竹 品种及栽培技 温 度 密 切 相 关 。紫 竹 的 昼 高 生长 量 明显 高 于 术研 究[ . J 林业实用技术 ,20 ,4 8 9 ] 0 3 :- . 夜 高 生长 量 ,这 有 别 于 广 竹 ( e do aa s [] D n rc l mu 3时燕 .黄耀华 ,郭小 勤 ,等 .个 紫竹栽培 类 4 gi a e s) 、 小 篷 竹 ( e n s a h u g nt u Dr pa o t c y m 型 叶绿 素荧光特性 的比较[ . J 江西农业 大学学 ] 0 9 1 3 :9 - 0 . ld a e s ) 等 , 而 与 筇 竹 ( o g h e 报 ,2 0 ,3 ( )3 7 4 1 u in n e 0in z u a [ 】 能 ,陈 泓 ,黄 仕 训 ,等 . 竹 的 生物 学 4蒋 广 t dn d ) u io a 、苦竹 (li / ts a rs 等 mi Peo a u mau ) bs 特 性 及栽培 技 术研 究[】广 西植 物 .2 0 , J. 0 8 类似 。 2 ( :0 -5 4. 8 4) 5 0 0 很 多 已 报 道 的 竹 类 植 物 ,每 日 内都 有 生 【 ] 智 ,陈洪 ,刘 济 明 ,等 . 篷 竹 生 长 发 5杨 小 J. 0 7 长高峰 ,如冷箭竹 (ahn agaa B sa i f i )在8 1 育 规 律 的 研 究 []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2 0 , a n n - 0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_方伟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_方伟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1):1~5Journal o f Zhejiang Fo restry College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1-0001-05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方伟1,林新春1,洪平2,沈洪杰1,吴海波1,胡超宗1(1.浙江林学院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临安311300;2.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人民政府,浙江余杭311100)摘要: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月12日至5月20日,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

苦竹退笋率为41121%。

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

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初期15d,日生长量1~3cm;上升期10 d,日生长量7~20c m;盛期20d,日生长量可达45cm;末期5d,日生长量迅速下降,直至停止。

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增长,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在昼夜24h出现3次生长高峰。

图3表4参9关键词:苦竹;生长发育规律;退笋率;生长量中图分类号:S7951901;Q945文献标识码:A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结实复轴型的中型竹,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

苦竹为多用途优良经济竹种,秆形通直,节间长,竹材用途广泛,是制作笛箫笙管等民族乐器,文房四宝中的笔管、风铃等手工艺品,标枪、旗杆等各种体育运动器具及各种果蔬花卉棚架的上好材料。

苦竹笋略带苦味,食之清新爽口,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福建、广东等地有食苦竹笋的习惯,并有大量苦竹笋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地区[1]。

在苦竹的丰产栽培和生物量方面已做了若干工作[2~5],但有关苦竹生长规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拟通过对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为开展生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概况与方法1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苦竹现代科技园区内,30b10c~30b45c N,119b41c~120b21c E。

苦竹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的密度效应

苦竹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的密度效应


、 b w 、 b t 及 中密度 、 低 密度苦 竹林
均显著小 于 1 . 0 , 呈异速生长关 系 , 而高密度 苦竹 林 6 . 接近 1 . 0, 呈等 速生 长关 系。随着密度 的增 加 , b 址 . 、
6 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 而6 肼、 6 则相反 , 且b 、 6 和6 一 不 同密度 竹林 问差异显 著。b “随密度 的 增 加呈升高趋势 , 中密度 、 低密度竹林 间无显 著差异 , 均显著低 于高密度竹林 。[ 结论 ]密度对苦竹林主要 叶性 因子
中图分类号 : ¥ 7 9 5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1 4 9 8 ( 2 0 1 7 ) 0 4 - 0 6 1 7 - 0 7
Al l o me t r i c R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o n g Le a f Tr a i t s i n Di fe r e n t S t a n d De ns i t y o f Pl e i o b l a s t u s a ma r u s
着立竹 年龄 的增 加 , 相 同密度苦竹林 的叶长 、 叶形指数 和比叶面积 均呈先升 高后 降低趋势 , 叶宽 和叶面 积总体 呈 降
低趋势 。随着密度 的增 加 , 相 同年龄立竹 叶长 、 叶宽 、 叶形指数 、 叶面积 和 比叶面积总 体均呈 先升高后 降低 趋势 , 其 中, 叶面积和 比叶面积不 同密度竹林 间差异显 著。3种密度苦竹林 b 、 b
摘要 : [ 目的 ] 揭示 苦竹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 系对 密度的响应特征 , 为苦 竹林培育适 宜林分 密度构 建提供参 考 。 [ 方 法] 开展 了 3种 密度 ( 低密 度 , 1 4 4 3 0~ 1 6 5 4 5株 ・ h m~, L ; 中密 度 , 3 1 5 9 0~ 3 4 5 6 0株 ・h m~,M; 高密 度 , 5 4 1 2 0 ~5 5 5 6 0株 ・ h m~, H) 苦竹 纯林 1 ~ 3年生立竹叶长 ( L L ) 、 叶宽( L W) 、 叶面积 ( L A) 、 叶干质量 ( L M) 等 主要 叶性 因子测 定 , 采用标准主轴 回归分 析解析叶性因子及其 异速生 长关 系 随密度 的变异规律 。[ 结果 ]研 究表 明 : 随

秘鲁馆竹墙与城市变迁

秘鲁馆竹墙与城市变迁

展 历史上 有 着举足 轻重 的地 位 。此外 ,馆 内还 有饮 食和 商业 两大 展 区。在 饮食 展 区 ,你可 以 品 尝到 秘 鲁 葡 萄 酒 和秘 鲁 的 ” 酒 ” 皮斯 科 国 酒 ,欣赏 到秘 鲁厨 师亲手 为您烹 饪 的秘 鲁传统
美食 。
生 垒 塑 鲞
参考 文献 1 王志强 . 竹 出笋及 幼竹高生长 规律 研究[ . 桂 J 】 江 西林 业科技 .0 6 1 :6 1 . 2 0 ( )1- 7 2 黄克 福 , 炳杨 . 马 台湾桂竹 笋一幼竹 生长规律 研究 [ . J 福建林学 院学报 ,9 4 1 ( ) 9 — ] 19 .4 4 :2 1
生 长 的 上 升 期 .为期 约 1 d ,然 后 进 入 高 生 长 的 5 高瑞龙 , 忠平 , 4 林 王杰玲 . 绿竹笋及幼竹生长动 态[ . J 亚热 带植 物通讯 ,0 0 2 ( )2 - 0 ] 2 0 ,9 2 :7 3 . 末期 。皱竹 个体 高 生 长历 时3 d 0 以上 ,这 与 台 6 方伟 , 林新 春 , 洪平 , . 等 苦竹 生长发育规 律研 湾桂竹 ( 5 ) 的高生长 期相似 ,明显 少于撑 约3 d 【 2 究. 浙江林学 院学报 ,0 52 ( )1 5 2 0 .2 1 :— . 篙竹 (a bs evr b/ )9 ~ 1 5 )青皮竹 7 苏春花 , B m ua p r / is (O d , aa / 1 王福 升 . 丁雨龙 . 粽粑竹 出笋及 幼竹高 (a b s e te )8 ~10 )粉 单竹 (a ua Bm ua t is (5 0 d . xl Bmbs 生长规律 . 林业科技 开发 ,0 0 2 ( )6 - 5 2 1 .4 3 :3 6 . cugi ( 5 ) hn i 约8 d ” ) 。皱 竹 的昼 、夜生 长量规律 8 周芳纯 . 竹林 的 出笋期 、出笋量和退笋[ .竹 J ] 1 8 , ()3 - 3 差 别不太 明显 。皱竹 幼竹高 生长在 1 内有2 天 个 类研究 ,9 76 4 :7 4 . 9 陈松河 . 黄甜竹 笋期 生长规律 的研 究[ . 带 J热 ] 高峰 .分 别出现在 中午1 :0 O 和晚上2 : 。 2 O∞ 农业科学 ,0 1 9 ( )1- 1 2 0 ,2 4 :7 2 . 由于 本试验所 调查 的样 地面积 较 小 .只 能 1 江泽慧 , 0 萧江 华 , 煌灿等 . 界竹 藤[ 】 许 世 M .沈 初步 说 明皱竹 的出笋 、退笋 、高生 长 的规律 。 阳: 辽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 , 0 . 2 2■ 0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天然苦竹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竹类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其竹鞭及根作为重要部分,对于了解其生长环境、化学成分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研究还相对缺乏系统性和深入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化学成分、生态功能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探讨,为进一步挖掘天然苦竹的特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通过对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综合研究,有望揭示其独特的生长机制和适应特性,为保护和利用天然苦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促进天然苦竹产业的发展,提升竹制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部分完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化学成分分析、生态功能以及应用前景。

通过对苦竹林竹鞭及根的综合研究,旨在揭示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生态功能和应用潜力,为苦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苦竹资源,促进苦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研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应用前景,可以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特征,揭示其生态功能和应用潜力,促进苦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2. 正文2.1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形态特征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

首先从外观特征来看,天然苦竹林竹鞭通常呈现出笔直、细长、表面光滑的特点,颜色呈现出淡黄、深绿或灰白等不同色调。

竹鞭表面常有细小的环状凹槽和疤痕,这些疤痕往往是由竹叶的脱落和新节的生长所形成的。

而竹根则通常呈现出扭曲、粗壮的形态,顶端常有新生的根尖。

在内部结构方面,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可以通过切割和显微镜观察来进行分析。

竹鞭内部结构主要由竹节、竹管和节间组织构成,竹节的分布呈现出较明显的环状结构,竹管则贯穿整个竹鞭,起到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林新春;方伟;俞建新;余学军;胡超宗;周林【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21)002【摘要】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生物量,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439 5 D2.0048H0.442 5;m枝=2 956.359 8 D1.992 9H-0.641 0;m叶=43.746 7-30.541 2 D+53.759 7 D2;m篼=270.956 0D2.357 9H-0.399 5;m鞭=512.436 1-175.9360D+2.907 8H0;m地上=432.446 8-479.307 5D+422.828 5D2;m地下=396.622 3-53.286 9 D+2.877 5H0;m总=191.038 0D1.198 6H00.296 2.应用上述模型估算出苦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苦竹林分产量.表4参12【总页数】4页(P168-171)【作者】林新春;方伟;俞建新;余学军;胡超宗;周林【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浙江,杭州,311100;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6【相关文献】1.苦竹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J], 郑容妹;郑郁善;丁闽锋;林国新;陈礼光;王进丁2.基于3-PG模型的杉木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LAI估算 [J], 刘坤;曹林;汪贵斌;申鑫;曹福亮3.椽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J], 杨前宇;谢锦忠;张玮;林振清4.皖西南苦竹天然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J], 吴朝晖5.不同林分类型的青冈栎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J], 林伟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作者:成项托张卓文赵聪颖雷婕卓嘎泽措穷达拉巴卓玛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以崇阳县天然苦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作业对苦竹竹鞭及根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竹竹鞭及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層中,且以2 a和3 a壮龄鞭段为主。

年龄及土层均对鞭径与节间长影响不显著。

壮龄鞭上着生壮芽和笋芽多,而老龄鞭上则着生死芽多。

苦竹细根生物量、细根直径、细根长度以及细根比根长各根序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根序、土层深度及季节影响细根生物量、细根直径、细根长度及细根比根长发生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苦竹;竹鞭;鞭侧芽;根构中图分类号:S7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1-0001-07Research on Rhizomes and Fine Roots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Stand of Pleioblastus amarusCheng Xiangtuo (1)Zhang Zhuowen(2)Zhao Congying(2)Lei Jie(2)Zhuo gazecuo(2)Qiong Da(2)La bazhuoma(2)(1. Chongyang County Forestry BureauXianning737547;2. Collo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Wuhan430070)Abstract: Studies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analy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hizomes and fine roots in Pleioblastus amarus natural stand located in Chongyang,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both rhizomes and fine roots of Pleioblastus amaru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0~20 cm soil layer, and 2 a to 3 a rhizomes were main components. Both age and soil laye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rhizomes diameter and internode length. Many strong buds and sprouting buds were on 2 a and 3 a rhizomes, and dead buds were on old age rhizomes.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fine rootbiomass, fine root diameter, fine root length and fine root specific root length(SRL) among rootorders. Root order, soil depth and season affected fine root biomass, fine root diameter, fine root length and SRL.Key words:Pleioblastus amarus; rhizome; lateral bud; root structure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是优良的笋竹两用竹类,笋体清脆可口,杆材即可为造纸原料又可用于乐器制作[1,2]。

苦竹造林技术要点

苦竹造林技术要点

苦竹造林技术要点汇报人:日期:contents •苦竹概述•苦竹造林技术•苦竹林抚育管理•苦竹病虫害防治•苦竹的利用与开发•苦竹造林的效益分析目录01苦竹概述苦竹是一种禾本科植物,属于大明竹属,具有地下茎和地上茎。

苦竹的定义苦竹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

苦竹的分布苦竹的定义与分布苦竹生长在海拔100-1500米的山坡、山谷、溪边和河岸等地方。

生长环境苦竹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但在北方地区种植时需要注意防寒。

耐寒性苦竹喜欢半阴环境,在全光照下也可以生长,但容易受到强光照射的伤害。

耐阴性苦竹的生态习性种类苦竹有多个种类,包括狭叶苦竹、大明竹、黄槽竹等。

特点苦竹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材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器具等,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

苦竹的种类与特点02苦竹造林技术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有利于苦竹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交通便利避免在低洼地或易积水的地方造林,以免根部腐烂。

选择距离道路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以便于管理和运输。

03造林地的选择0201整地在造林前进行全面整地,清除杂草和石头,提高土壤的松散度。

基肥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如堆肥、厩肥等,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整地与基肥施用造林密度与配置造林密度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确定造林密度,一般以每亩种植30-50株为宜。

配置方式采用行列式或块状配置,可按行或按列种植,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

造林时间与方法造林时间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造林,此时气温适宜、湿度大,有利于苦竹的成活和生长。

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或种子繁殖方法进行造林。

分株繁殖是将苦竹植株分成若干小株,每株带有一定的根系,直接栽植到造林地块;种子繁殖则是将苦竹种子播种到造林地块,待其自然萌发或经过催芽处理后再进行移栽。

03苦竹林抚育管理在造林后的1-3年内,每年进行2-3次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促进幼苗生长。

除草松土每年春季或秋季,结合除草松土进行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化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苦竹主要虫害防治技术初探

苦竹主要虫害防治技术初探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June.Sci.Bull.2013,19(11)苦竹主要虫害防治技术初探沈代琦(三明市将乐县城关林业站,福建三明353300)摘要:阐述了苦竹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经营概况,调查分析了苦竹竹笋夜蛾、竹笋泉蝇、竹织叶野螟、竹广肩小蜂等主要害虫及危害特点,结合生产实际,探讨总结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与措施。

关键词:苦竹;形态特征;主要害虫;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7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11-74-03竹笋是我国传统的佳肴,被列为素食第一品,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而苦竹pleioblastus amrus(Keng)Keng f.笋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先苦后甘,清肝明目,以其独到的食疗作用和独特的风味,被推祟为笋中第一珍品。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苦笋作为一种独特的绿色保健食品,不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还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省内外把苦竹作为优良笋用竹种和调整竹类资源结构,而大力推广种植。

随着苦竹传统经营模式的打破,竹林环境的变化,竹林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有生态体系的昆虫群落也发生了变化。

实践表明:苦竹虫害已日趋频繁与严重,势必影响苦竹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摸清竹林和虫害的特点,搞好虫害综合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苦竹的形态特征1.1形态特征地下茎为复轴混生型,幼秆厚被黏性白粉,后变灰色或黑色粉状斑,节间圆筒形;秆环隆起,稍高于箨环;箨环上留有木栓质残留物和一圈棕黄色刺毛;每节3~5分枝,与主干约成50°夹角;箨鞘革质,绿褐色或淡黄绿色,背面密被黄褐色刺毛和细小斑点,基部密生一圈棕色刺毛;箨耳不明显或无,有繸毛;箨叶细长披针形,背面有不明显短柔毛。

叶片披针形,下面有细绒毛,每枝有3~4叶,无叶耳与繸毛,叶舌截平。

1.2分布与适生环境苦竹广泛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的黄河及长江流域有广泛分布,最北可到辽宁、吉林,南部福建大部分地区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下有天然分布。

苦竹各器官营养元素分析

苦竹各器官营养元素分析

苦竹各器官营养元素分析刘力;林新春;金爱武;冯天喜;周昌平;季宗富【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21)002【摘要】分析了不同年龄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各器官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苦竹竹秆、竹枝和竹鞭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减少,硅元素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增大;在苦竹不同器官中,氮、磷、钾及硅元素含量以竹叶最高,其次是竹枝和竹鞭,竹秆最低;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和光箨篌竹Ph.,nidularia相比,苦竹竹秆、竹枝和竹叶的氮、钾、硅元素含量较高,而磷元素含量相当.表6参6【总页数】4页(P172-175)【作者】刘力;林新春;金爱武;冯天喜;周昌平;季宗富【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理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泰乡人民政府,浙江,余杭,311100;浙江省安吉竹种园,浙江,安吉,313300;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91;S718.43【相关文献】1.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J], 林新春;方伟;俞建新;余学军;胡超宗;周林2.不同立地条件20年生杉木各器官大量营养元素的比较分析 [J], 廖祖辉3.苦竹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分布及采伐的养分输出 [J], 蒋俊明;费世民;李吉跃;唐森强;叶梓4.枣树各器官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相关性研究 [J], 卢桂宾;李春燕5.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J], 王嘉玥;吴航枫;邹金华;刘祥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竹林立竹形态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苦竹林立竹形态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苦竹林立竹形态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林柳滨【摘要】为揭示苦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特征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规律,为苦竹良好形态建成的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3种林分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苦竹林2年生立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苦竹立竹胸径先升高后下降,立竹全高、枝下高和冠长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冠幅和枝盘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立竹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且高密度竹林立竹全高、冠长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竹林,枝盘数则相反.立竹分枝数、枝长和枝分角随林分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枝夹角则相反,枝长和枝夹角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低、中密度竹林分枝数和枝分角显著高于高密度竹林.主成分分析表明中密度苦竹林立竹表型特征综合得分最高.研究表明,苦竹秆形、冠形和枝形存在明显的林分密度效应,林分密度增大苦竹高生长增加,冠形径向扩展受抑而趋于紧缩,枝形趋于稀疏,中密度苦竹林具有最大的立竹胸径、较长分枝与开张的角度,是试验区苦竹林立竹良好形态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期刊名称】《江苏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5页(P11-14,17)【关键词】苦竹;林分密度;形态塑性;主成分分析;秆形;枝形;冠形【作者】林柳滨【作者单位】福建省沙县林业局,福建沙县36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8.5;S795.9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隶属禾本科大明竹属,地下茎属于复轴混生型,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

竹材可制作工艺品、乐器等。

其竹笋味苦,具清热解毒之功效。

近些年来,由于保健类食品日益受到青睐,人们对苦竹竹笋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福建、贵州、浙江、广东等地对苦竹资源进行了规模化开发利用,但相对来说,苦竹开发与资源利用相对滞后,竹林经营水平也较为粗放。

如何种植苦竹

如何种植苦竹

如何种植苦竹推荐文章广西铁皮石斛家庭种植方法热度:种植迷迭香方法_如何种植迷迭香热度:香水百合的种植方法是什么热度:菠萝蜜的种子种植方法热度:适合水杉种植基本方法及技巧_水杉种植基本方法热度:苦竹可以在很多的地区种植,那么怎么种植它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苦竹种植的方法。

苦竹的种植方法1、劈山:苦竹常与其他杂灌木混生在一起,因此,低产苦竹林在改造前应进行劈山,一般以6-7月为最好。

将竹林中的杂草,灌木砍除,铺盖于地面,既增加林地肥力,又改善林内通气和卫生状况。

劈山时应注意选留母竹,每亩选留母竹1200-1500株左右,同时注意把树干直,冠幅窄的阔叶树每亩留5-10株。

2、松土:通常在每年10-12月进行松土,松土深度达10cm左右,把林地土层翻转,并让其瓦片状覆盖于地面,根、葛藤、伐根(竹头)、老竹鞭和杂灌头挖除。

松土时注意掌握立竹附近宜浅,林中空地可深;竹鞭多处宜浅,稀竹林可深;松软土宜浅,硬土可深。

同时,拣尽林地石块。

3、锄草:及时锄草可以防止土壤水分、养分消耗,促进竹子生长。

锄草每年二次,第一次在出笋前的3-4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

锄草要求挖起草头,锄得干净。

4、施肥:可施速效肥和有机肥。

每年施速效肥二次,在3-4月和8-9月结合锄草进行施肥,每亩施尿素15-20kg,或碳铵30-40kg,施肥方法以沟施为好。

有机肥一般在冬季施,每亩可施厩肥200kg,或者饼肥100kg。

?5、挖笋与留养新竹:苦竹笋要求立竹量通常为1200-1500株/亩(不宜过稀过密,以林地不透光为宜),年龄结构为1-3年各占1/3,因此,每亩每年留养新竹400-500株。

在保证留养新竹数量的基础上(通常采用插签标记法),充分的疏笋有利于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

挖笋要掌握适时适度和适对象。

适度:中期笋每亩留壮笋400-500根,其余均可挖去。

要注意边留笋养竹边挖笋。

通常掌握每隔1.3-1.5m留壮笋一根。

适对象:就是挖除病虫笋、路边笋、并笋、过密笋、小笋和歪笋等。

苦竹造林技术要点

苦竹造林技术要点

苦竹造林技术要点xx年xx月xx日•苦竹种植技术概述•苦竹的育苗技术•苦竹的造林技术目录•苦竹的病虫害防治•苦竹的采伐与更新•苦竹造林的生态及经济效益01苦竹种植技术概述苦竹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应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沟、溪旁和山地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生长环境苦竹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中国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均有分布。

分布范围苦竹的生长环境与分布植物学特征苦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秆高可达10-15米,直径达5-7厘米,中下部节间呈圆筒形或微扁,箨环隆起,秆环平,每节具2-5分枝,箨鞘淡黄褐色,箨叶绿色,披针形,笋期较长。

生物学特性苦竹生长速度较慢,喜光、喜温、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抗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苦竹的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生态价值苦竹具有较好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减少噪音污染,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经济价值苦竹秆材通直,材质坚韧,用途广泛,可作建筑用材、家具用材和工艺品用材等。

此外,苦竹笋味苦而清香,营养丰富,可作食品和保健品原料。

苦竹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02苦竹的育苗技术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苦竹作为母树,9-10月间采集成熟种子,以果实饱满、种皮黑色有光泽的种子为佳。

种子采集将采集的种子用水浸泡2-3天,搓去种皮,用湿润的沙子贮藏或播种。

种子处理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圃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作为苗圃地,同时要交通方便、地势平坦。

苗圃地整理清除杂草、石块,深耕细耙,施足基肥,并做好苗床。

苗圃地的选择与整理播种繁殖在春季3-4月间进行播种,将种子取出用温水浸泡催芽,按行距20-30厘米开沟条播,覆土2-3厘米,浇水保湿。

扦插繁殖在6-7月间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去除部分叶片,插入湿润的苗床中,保持湿度,并做好遮荫。

播种与扦插繁殖技术苗期管理幼苗长出真叶后,要及时除去杂草,并适时间苗,保证苗木密度合理。

如何保护和发展苦竹林

如何保护和发展苦竹林

如何保护和发展苦竹林
梁仰贞
【期刊名称】《种植与养殖》
【年(卷),期】2002(000)019
【总页数】1页(P20)
【作者】梁仰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5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广东省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J], ;
2.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J], 成项托;张卓文;赵聪颖;雷婕;卓嘎泽措;穷达;拉巴卓玛
3.苦竹林分结构对鲜笋产量的影响分析 [J], 吴雨峰; 曹小军; 张小平; 魏晋东; 熊壮; 尤继勇; 干少雄; 陈涤非; 张好
4.10年模拟氮沉降对苦竹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铝组分的影响 [J], 陈雨芩;陈冠陶;王宇;陈蕙心;李青桦;涂利华
5.不同垦复措施对苦竹林生长影响的分析 [J], 廖群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05-18~ 05-20
9
05-21~ 05-23
7
05-24~ 05-26
2
05-27~ 05-29
1
合计
69
14.49 14.49 21.74 21.74 13.04 10.14
2.90 1.46
100
58.82 62.50 68.18 68.18 52.94 50.00 22.22 33.33
关键词 :苦竹 ;生长发育规律 ;退笋率 ;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S795.901 ;Q945 文献标识码 :A
苦竹 Pleioblastus amarus 为多年生一次性 开花结实 复轴型的 中型竹 , 主要分布 于长江流 域各省 (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 。苦竹为多用途优良经济竹种 , 秆形通直 , 节间长 , 竹材用途广泛 , 是制作笛箫笙管等民族乐器 , 文房四宝中的笔管 、 风铃等手工艺品 , 标枪 、 旗杆等各种体育运动器具 及各种果蔬花卉棚架的上好材料 。 苦竹笋略带苦味 , 食之清新爽口 , 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福建 、 广东 等地有食苦竹笋的习惯 , 并有大量苦竹笋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1] 。在苦竹的丰产栽培和生物量方面 已做了若干工作[ 2~ 5] , 但有关苦竹生长规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 本文拟通过对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 究 , 为开展生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8
05-21~ 05-23
7
13.73 11.76 13.73 13.73 15.68 13.73
41.17 37.50 31.82 31.82 47.06 50.00
2.3.2 退笋率的变化 由表 3 可
05-24~ 05-26
7
知, 苦 竹的 平 均 总 退 笋率 为
05-27~ 05-29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计
41.21 %, 最 初的 退笋 率略 高 , 随
51
13.73 3.91
100
77.78 66.67 41.21
后 逐 渐 下 降 , 7 ~ 12 d 降 至
31.82 %, 之 后 退 笋 率 显 著 增 加 ,
到 18 ~ 21 d 达到 77.78 %。 调查结果表明 , 由于早期笋由浅土层竹鞭所发出 , 不是很强壮 , 容易退
2002 年在仙洞山山谷地带 , 随机选择 3 块 144 m2 的样地 , 调查其立竹密度和林分结构特征 。 笋 期调查以 3 d 为 1 个观察单元 , 以笋尖露出地面 1 cm 为标准 , 插签统计出笋数 , 记录退笋时间 、 高度 及原因 , 分析出笋规律 、 退笋规律和成竹规律 。
竹秆高生长测量从 5 月 11 日开始 , 分 3 个时期 (前期 、 盛期和末期)各选出笋时间相近的幼笋 8
开始上升 , 到 10 d 达到最高峰 , 尔后逐渐下降 , 呈偏正态分布 (图 1)。
以观察单元发笋数占笋期发笋总数 P =5 %为
界限 , 将笋期划分为 3 个时期 。 ①初期 :5 月 6 日
至 5 月 11 日 , P <5 %, 历时 6 d , 出笋 4 722 株· hm -2 , 占全期发笋总 数的 20.73 %, 平均每天发 笋 量为 787 株·hm -2 。 ②盛期 :5 月 12 日至 5 月 20 日 ,
见 , 苦竹出笋集中在 5 月 12 日至 5 月 20 日 , 这一
图 1 苦竹出笋的数量分布
Figure 1 The shoot emergence of Pleioblastus amarus
时段是竹笋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 , 也是留笋养竹的好时机 。在此期间除应留养足够的母竹外 , 其余的
(1 .浙江林学院 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 浙江 临安 311300 ; 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人民政府 , 浙江 余杭 311100)
摘要 :对苦竹 Pleioblastus amarus 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苦竹发笋盛期是 5 月 12 日至 5 月 20 日 , 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 。苦竹退笋率为 41.21 %。 退笋的主要原因是 营养供应不足 。 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 4 个时期 :初期 15 d , 日生长量 1 ~ 3 cm ;上升期 10 d , 日生长量 7 ~ 20 cm ;盛期 20 d , 日生长量可达 45 cm ;末期 5 d , 日生长量迅速下降 , 直 至停止 。苦竹秆形高生长呈 Logistic 增长 , 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 , 在昼夜 24 h 出现 3 次生长高峰 。图 3 表 4 参 9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2005 , 22(1):1 ~ 5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文章编号 :1000-5692(2005)01-0001-05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方 伟1 , 林新春1 , 洪 平2 , 沈洪杰1 , 吴海波1 , 胡超宗1
2.3.4 退笋原因 造成苦竹退笋的原因主要是营
合计
52
100
养不足 。 在调查的 156 株退笋中 , 占 95.51 %, 因
病虫害引起的退笋共 7 株 , 占总数的 4.49 %, 因人畜活动等引起的机械损伤导致的退笋未见 。由此可
知 , 苦竹林密度大 , 相对出笋量大 , 引起营养的严重不足 , 是造成苦竹退笋率很高的主要原因 。 苦竹
收稿日期 :2004-10-28 ;修回日期 :2004-11-06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资助项目(001102204) 作者简介 :方伟 , 教授 , 博士 , 从事竹类研究 。E-mail :fw @
2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2005 年 3 月
2.3
62.50 %, 6 ~ 12 d 上升至 68.18 %, 平均
3.0
2.7
2.4
随后逐渐下降 。
2.2.2 竹笋成竹胸径的 变化 把
竹笋出土时期 , 按竹笋出土的不同时期分成 3 个时期 , 其成竹的胸径见表 2 。
由表 2 可知 , 前期出的笋成竹胸径最粗 , 平均为 3.0 cm , 后期的最细 , 平均为 2.4 cm , 盛期的居
表 3 苦竹退笋数量分布
Table 3 The shoot degradation of Pleioblastus amarus
时间
退笋数量/ 株 退笋数量百分率/ %
退笋率/ %
05-06~ 05-08
7
05-09~ 05-11
6
05-12~ 05-14
7
05-15~ 05-17
7
05-18~ 05-20
58.79
2.2.1 成竹数和 成竹率的变化 由表 1 可以看出 , 苦竹出笋初期出
表 2 不同时期出土的竹笋成竹胸径的变化
Table 2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survival bamboo with different emergence time
竹笋连同初 、 末期的竹笋均可挖掘食用 。
2.1.2 单株立竹出笋规 律 在调 查中发现 , 3 块样地的单株立竹出 笋数分别为 0.30 , 0.38 及 0.44 株 , 平均出笋数为 0.37 株 。 这主要是 因为试验地经营管理极为粗放 , 立 竹密度很大 (约 4.2 万株·hm -2 ), 地下竹鞭纠结 , 营养 、 光照和水分 竞争 激烈 所致 。 通过 调整竹 林结 构 , 提高林地光照强度 , 出笋数量 可逐渐提高 。 2.2 成竹规律
表 1 苦竹成竹数量分布
Table 1 The survival rate of young bamboo of Pleioblastas amarus
时间
成竹数量/ 株 成竹数量百分率/ %
成竹率/ %
05-06~ 05-08
10
05-09~ 05-11
10
05-12~ 05-14
15
05-15~ 05-17
长量超过 9 m 。 苦竹在刚出土时生长相当缓慢 , 前 15 d 左右日生长量仅为 1 ~ 3 cm , 这段时间可
中 , 平均为 2.7 cm 。考虑到余杭区中泰乡苦竹的最主要产品 ———笛竹的用竹标准是胸径为 1.8 ~ 2.7
cm , 后期笋成竹率过低 , 所以在留笋时应多留盛期出的笋 , 前期和后期出的竹笋都要适当加以去除 。
第 22 卷 第 1 期
方 伟等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3
2.3 退笋规律 2.3.1 退笋数量变化规律 由表 3 可以知 道 , 在出 笋的前 20 d 的退 笋数量百分率变化不大, 为 11.76 %~ 15.68 %, 而后几天的退 笋数 量百 分率 则显著 下降 , 只占 3.91 %。 这是由于最后 3 d 出笋很 少 , 只有 2 株 。
笋 ;到出笋后期 , 由于大多数竹笋已出土 , 正在进行高生长 , 造成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 , 致使营养物
质供不应求 , 所以退笋率不断增加 , 并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6 ~ 9] 。掌握退笋率的变化 , 可以制定删笋
强度指标 。
2.3.3 退笋高度的变化 由表 4 可知 , 苦 竹退笋 在 60 cm 以下不同高度均有发生 , 退笋数最高的是 10 ~ 20 cm 。 随着高度的增加 , 退笋数量不断下降 。 40 cm 以下的退笋百分率占 92.30 %, 而 40 cm 以上 的退笋率只占 7.70 %, 60 cm 以上的退笋数就非常 少见 。竹笋到达 40 cm 以上高度时 , 其生长非常旺 盛 , 代谢能力不断增强 , 因此 , 竹笋长到一定高度 后 , 可作为判别能否成竹的标志之一[ 8] 。
P >5 %, 历时 9 d , 出笋 14 167 株·hm -2 , 占全期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