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分析技术_王劲峰

合集下载

地理探测器_原理与展望_王劲峰

地理探测器_原理与展望_王劲峰

+
Var Yˉh = 2 nh = 2
]1/2
(4)
式中: Yˉh 表示子区域 h 内的属性均值,如发病率或流行率;nh 为子区域 h 内样本数量,
Var 表示方差。统计量 t 近似地服从 Student's t 分布,其中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为:
( ( ) ) ( ) ( ) df =
Var Yˉh = 1 nz=1
图 1 地理探测器原理
Fig. 1 The principle of geographical detector
118
地理学报
72 卷
值越大说明 Y 的空间分异性越明显;如果分层是由自变量 X 生成的,则 q 值越大表示自变
量 X 对属性 Y 的解释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极端情况下,q 值为 1 表明因子 X 完全控制了 Y
的空间分布,q 值为 0 则表明因子 X 与 Y 没有任何关系,q 值表示 X 解释了 100×q%的 Y。
q 值的一个简单变换满足非中心 F 分布[21] :
F=
N-L q L-11-q
~ F(L - 1,
N - L;
λ)
(2)
∑ ∑ λ =
1 σ2
[
h
L =
Yˉh2
1
-
1 N
L
(
h=1
Nh Yˉh)2]
地理探测器使用步骤包括: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些数据包括因变量 Y 和自变量数据 X。自变量应为类型 量;如果自变量为数值量,则需要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可以基于专家知识,也可以直 接等分或使用分类算法如 K-means 等。 (2) 将样本 (Y, X) 读入地理探测器软件,然后运行软件,结果主要包括 4 个部分: 比较俩区域因变量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自变量 X 对因变量的解释力;不同自变量对因 变量的影响是否有显著的差异,以及这些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交互作用。 地理探测器探测两变量 Y 和 X 的关系时,对于面数据 (多边形数据) 和点数据,有 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面数据,两变量 Y 和 X 的空间粒度经常是不同的。例如,因变量 Y 为疾病数据, 一般以行政单元记录;环境自变量或其代理变量 X 的空间格局往往是循自然或经济社会 因素而形成的,如不同水文流域、地形分区、城乡分区等。因此,为了在空间上匹配这 两个变量,首先将 Y 均匀空间离散化,再将其与 X 分布叠加,从而提取每个离散点上的 因变量和自变量值 (Y, X)。格点密度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而提前指定。如果格点密度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1301011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总学时: 72学分:4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以区位入手,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三个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被作为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古典区位理论和影响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并能从经济活动布局条件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为高年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和能力;3.使学生掌握经济活动区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全球化等方面的理论;4.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5.使学生能将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实践环节无(六)本课程于其它课程的联系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GIS软件应用说明

GIS软件应用说明

摘自: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GIS专业课程http://202.119.109.14/dky/index.htm《GIS软件应用》课程教材:《ArcGIS9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参考教材:《ARCGIS 8 Desktop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软件:ArcGIS9.0GIS软件应用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总学时54,计2学分,周学时3,学时分配:讲授28学时,上机实践26学时。

一、课程特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GIS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课堂上和课后的大量实例练习操作,让学生在熟练掌握GIS通用软件的基础上,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GIS软件应用课程以熟练掌握GIS常用软件位基本目标,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常用GIS软件的操作,加深对GIS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领会,并能够熟练运用一种GIS软件完成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以ArcGIS软件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处理由浅入深的主线,在介绍ARCGIS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着重讲述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模块,培养学生针对问题建模的思想,增加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如下:∙ARCGIS应用基础(ArcMap、ArcCatalog、Geoprocessing等)∙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Shapefile、Coverage、Geodatabase)∙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ArcToolbox)∙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矢量、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空间分析建模四、教学方法1.原理介绍:简要讲述G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课堂演示:在每一个基本原理与方法之后,介绍软件部分相应的功能和方法。

3.屏幕动画:大量的课后练习采用屏幕动画的形式提供给同学,作为作业答案参考资料。

五、教学组织方式课堂讲授与上机实习相结合。

空间信息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以25维、三维、多维可视化为例

空间信息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以25维、三维、多维可视化为例

空间信息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以25维、三维、多维可视化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信息可视化已成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重要手段。

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城市规划、生物医学、社交网络等众多领域,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并以二维、三维及多维可视化为例,深入分析其原理、方法和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当前的研究现状,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随后,文章将重点围绕二维、三维及多维可视化技术展开论述,探讨其关键技术、算法和实现方法。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这些可视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关键技术,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我们也期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空间信息可视化基础空间信息可视化是将复杂的空间数据转化为直观、易于理解的图形、图像或动画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视觉艺术等。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数据,从而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在空间信息可视化中,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包括二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和多维可视化。

二维可视化是最常见的方法,它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展示空间数据。

三维可视化则通过构建三维模型,将空间数据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空间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多维可视化则进一步扩展了可视化的维度,通过颜色、大小、形状等视觉变量来展示多个维度的空间数据,使得用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关系。

在进行空间信息可视化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可视化设计应该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和视觉规律,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地理解和解读可视化结果。

可视化结果应该具有直观性和清晰性,避免过于复杂或混乱的设计导致用户难以理解。

武汉市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武汉市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2 8 2 P0 .
文献标识 码 : A
武汉 市建设 用地报批 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 与应 用
童秋 英 , 长林 , 如 民 , 娜 , 罗 汪 蔡 肖勇
( 武汉市 国土 资源 和规划信息 中心 , 湖北 武汉 4 0 1 ) 30 4
摘 要: 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为核心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是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合理利用土地, 实施 土地 用途管制, 保护耕地发挥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 阐述 了武汉市建设 用地报批 管理信
用不 同的功能来 完成 报 批 项 目核 心信 息 录 入 、 件 编 报 制、 技术 审查 等 ; () 界管理模块 : 2勘 该模 块 用 于 实 现 全 市 建 设 用 地 报批 项 目分 类 面 积 、 界报 告 文 本 以及 空 间 图形 入 勘 库 等管 理 , 为项 目库确定 基 本管理 单元 ; () 3 年度 方 案 编 制 模 块 : 模 块 用 于 辅 助 主 城 控 该
汉市研发了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项 目报
批从受理 、 编制 、 审查到上报与批复等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 提高 了工作质量 、 以及成果的可利用率 。 效率
用地计划管控为依托 , 建立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审查
报批 工 作机 制 , 足市 、 满 区两 级 建设 用 地 审查 要 求 , 实 现报批 工作 平 台的统 一 、 报批 数 据 出入 口的统 一 、 监督 管理 模式 的统一 、 统计 分析 预测 口径 的统 一 ; 类 业务 一 模 型 即以市 、 区两级 不 同的征地 补偿 标 准 、 新增 建 设 用 地有 偿使 用 费标 准 和耕 地 开 垦 费标 准为 依 据 , 用 统 采

利用GIS挖掘湖南省结核病时空格局

利用GIS挖掘湖南省结核病时空格局

源, 从而对疾病的传播采取科学 、 有效的防控措施 。 本 文 以湖南 省 1 9 9 8~2 0 0 7年 1 期 间 的结 核病 0年
例分 布 数据 为研 究 对象 , 利用 G S中 的空 间 分 析 与统 I
计 工 具 , 究 结核 病在 全 省 的时空分 布格 局 。 研
数据 与方 法
技术 , 首先 能够 建立 和完 善重 大疾 病 的统计 、 告和 监 报
年期间的全省结核病时空分布格局。整个时空分析过
程如下 :
( ) 理湖 南省结 核 病例统 计数 据 。 1整
() 2 整理 市级 行政 区划地 图。该 步 骤 主要 是 收集
湖 南省 行政 区划 基础 数 字 地 图 , 文 以 中华 人 民共 和 本 国国 家测绘 局发 布 的中 国数 字地 图( :0 110万 ) 基础 为
布格 局 。
结 果与分 析
1 数 据来 源 与整理 . 整理 湖南 省结 核病 例 统计数 据 。该 步骤 主要是 从
湖 南 省卫 生厅 统 计 年 鉴 中收 集 19 98~20 07年 期 间湖 南 省 各市 结核 病发 生 病 例 数 据 , 立 结 核病 例 统 计 数 建 据 库 。为 了提 高空 间 分 析 效率 和准 确 性 , 文 以 2年 本 为 研究 时段 ( 即时 问粒度 为 2年 )将 19 2 0 的 , 98~ 07年
率 的评 价 , 价结 果直 观可靠 , 评 说服 力较 强 。这 种方 法 也 有 其不足 之处 , A方 法虽 然 能够 提供 非 有效 决 策 DE
3 魏权龄. . 数据包络分析.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0 6,1 7 20 4 - . 4
( 接第 6 8页 ) 上 7

空间数据_性质、影响和分析方法

空间数据_性质、影响和分析方法

响理论、空间扩散过程、空间等级体系等都是可用来
构造空间区位之间依赖性的理论框架。根据 Ciiff 等[ 21]的空间过 程 理 论,在 一 个 空 间 场 中,变 量 在 某
一单元的观测值部分地取决于变量在其它单元的观
测值。这一空间过程可通过下列关系来表达
yi = f( y1 ,y2 ,……,yN)
项,从而对其进行经验的估计和检验。
!. #" 空间非均质性
区域科学和经济地理学的文献已经有许多关于
空间影响不稳定 性 的 讨 论[29]。 某 些 因 素 如 中 心 地
等级制,某一研究区内先进与落后分区的共存,城市
成长中的老化问题等,都要求模拟手段必须考虑空
间区位的影响。在统计经济学中,这可以通过直接
摘 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
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信息 80% 以上属空间信息,可由地理坐标确定其空间
区位,美国已将发展空间信息科学视为提升其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2000 年美国国家
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 Nationai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aiysis,NCGIA)在其跨世纪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地理空间是地理学和区域科学的研究核心。在 理论地理学和区域科学的研究中,空间分析始终扮 演着中心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 发展及其推广应用,它又成为地理信息科学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说,空间分析是空间现 象及其过程的定量化研究。这意味着空间分析的重 点是在区位、距离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对 地理学来说,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影响等同于 研究皇冠上的明珠,它奠定了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的分支学科独立于其他学科存在发展的基础。Ciiff 等[1]于 1973 年发表的“ 空间自相关”一书是地理学 发展的里程碑,他们成功地构造了空间自相关这一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

一、引言近年来,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剧了对全球生命系统的冲击与威胁,气候问题也由此演变成一个受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全局性问题。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相继签署并实施,标志着一些具有国际共识的规制性措施正逐步应用到温室气体减排方面。

世界各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纷纷提出自主贡献目标,为实现“净零排放”、完成《巴黎协定》设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温控目标而努力。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首批缔约国,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与支持者。

在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了“30·60”目标。

2021年9月中【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摘要]通过对中国30个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再测算,围绕其时空格局特点与空间分异机理展开探讨,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东高西低”特征且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12个地区处于最佳前沿面,余下18个地区则存在较大提高空间。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即存在增强且趋于稳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高—高集聚区与低—低集聚区包含的省份数量之和已占到省级行政区总数的73.33%,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亦存在明显的局部空间聚类现象。

城镇化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和财政支农力度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增强关系。

具体到不同区域,东部地区的主导因子为财政支农力度,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分别受农业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空间分异;驱动因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031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GL189)[作者简介]田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WTO 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蕙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导线测量中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导线测量中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第43卷第12期2020年12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3ꎬNo.12Dec.ꎬ2020收稿日期:2019-12-02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BRB加固震后框架梁柱节点抗剪设计(KY2016-46)资助作者简介:王㊀婷(1990-)ꎬ女ꎬ山西运城人ꎬ助教ꎬ硕士ꎬ201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ꎬ主要从事工程测量㊁抗震减灾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ꎮ导线测量中坐标方位角的推算王㊀婷ꎬ张㊀磊(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ꎬ陕西渭南714000)摘要: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常见方法ꎬ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是导线内业计算中起承接作用的一步ꎬ是后续坐标增量计算以及未知导线点坐标计算的基础ꎮ本文通过相邻导线间4种不同的位置关系ꎬ推导出沿着导线前进方向ꎬ根据后一条导线边坐标方位角求解前一条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通用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方法ꎬ为导线内业计算中方便㊁快速地计算各边坐标方位角提供了理论依据ꎮ关键词:导线测量ꎻ坐标方位角ꎻ位置关系ꎻ通用计算公式ꎻ应用方法中图分类号:P209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20)12-0035-03CalculationofCoordinateAzimuthinTraverseSurveyWANGTingꎬZHANGLei(ShaanxiRailwayInstituteꎬWeinan714000ꎬChina)Abstract:Traversesurveyisacommonmethodofplanecontrolsurvey.Thecalculationofcoordinateazimuthisastepwhichplaystheroleofconnectiontransitionintraversesurvey.Itisthebasisofsubsequentcoordinateincrementcalculationandunknowntraversepointcoordinatecalculation.Basedonfourdifferentpositionrelationsbetweenadjacenttraverseꎬthegeneralformulaofcalculatingthecoordinateazimuthoftheprevioustraverseaccordingtothecoordinateazimuthoflattertraverseisderivedandtheapplicationmethodoftheformulaisconcluded.It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fortheconvenientandrapidcalculationofthecoordinateazimuthinofficecalculationoftraverse.Keywords:traversesurveyꎻcoordinateazimuthꎻpositionrelationsꎻthegeneralformulaꎻapplicationmethod0㊀引㊀言在工程建设中ꎬ为减小各项测量工作误差的累积ꎬ需在测区内选定若干具有控制意义的控制点ꎬ将其按一定规律和要求组成连续多边形或连续折线ꎬ构成控制网ꎬ作为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ꎮ测定控制网平面坐标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ꎬ平面控制测量常见的方法有导线测量㊁三角测量㊁三边测量㊁GNSS测量等[1-3]ꎮ导线测量布置灵活ꎬ满足相邻控制点间通视即可ꎬ尤其适用于建筑物或障碍物较多的区域ꎬ随着电磁波测距技术的发展ꎬ导线测量已成为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ꎮ导线测量是根据起算边的方位角㊁起算点的坐标ꎬ结合外业观测的相邻导线边水平夹角和导线边长ꎬ计算控制网中各未知导线点的坐标ꎮ在导线内业计算中ꎬ涉及相邻导线边之间坐标方位角的推算ꎬ本文针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4-7]进行探讨ꎬ推导其通用的计算公式以及公式的应用方法ꎮ1㊀正反坐标方位角的关系坐标方位角是指从直线一端的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ꎬ顺时针旋转到该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ꎮ由于一条直线具有起点和终点两个端点ꎬ分别过这两个端点可以做出两个坐标方位角ꎬ它们互为正反方位角ꎮ如图1(a)所示ꎬαAB和αBA互为正反方位角ꎮ做出直线AB的延长线以及αAB的同位角(如图1(b)所示)ꎬ从图中可以看出ꎬαAB=αBA-180ʎ或αBA=αAB+180ʎꎬ由于αAB和αBA互为正反方位角ꎬ将上述两式合并可得α反=α正ʃ180ʎꎬ式中ꎬ ʃ 取决于α正的大小ꎬ当α正>180ʎ时取 - 号ꎬ当α正<180ʎ时取+ 号ꎬ以保证计算所得α反的角值大小介于0ʎ 360ʎ区间内ꎮ图1㊀正反坐标方位角Fig.1㊀Coordinateazimuth2㊀相邻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沿着导线前进方向ꎬ根据后一条导线边推算前一条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可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ꎮ2.1㊀推算后一条导线的反方位角1)当直线AB的方位角αAB<180ʎꎬ即对应于测量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Ⅰ㊁Ⅱ象限(如图2所示)ꎬ此时αBA=αAB+180ʎ(1)2)当直线AB的方位角αAB>180ʎꎬ即对应于Ⅲ㊁Ⅳ象限(如图3所示)ꎬ此时αBA=αAB-180ʎ(2)图2㊀αAB<180ʎ示意图Fig.2㊀SchematicofαAB<180ʎ图3㊀αAB>180ʎ示意图Fig.3㊀SchematicofαAB>180ʎ2.2㊀推算前一条导线的方位角1)如图4所示ꎬ当后一条导线AB的方位角小于180ʎ且前一条导线BC的方位角小于AB的反方位角ꎬ即当αAB<180ʎ且αBC<αBA时ꎬαBC=αBA-β右ꎬ将公式(1)带入得αBC=αAB-β右+180ʎ或αBC=αAB+β左-180ʎ(3)2)如图5所示ꎬ当后一条导线AB的方位角小于180ʎ且前一条导线BC的方位角大于AB的反方位角ꎬ即当αAB<180ʎ且αBC>αBA时ꎬαBC=αBA+β左ꎬ将公式(1)带入得αBC=αAB+β左+180ʎ或αBC=(αAB-β右+180ʎ)+360ʎ(4)3)如图6所示ꎬ当后一条导线AB的方位角大于180ʎ且前一条导线BC的方位角大于AB的反方位角ꎬ即当αAB>180ʎ且αBC>αBA时ꎬαBC=αBA+β左ꎬ将公式(2)带入得αBC=αAB+β左-180ʎ或αBC=αAB-β右+180ʎ(5)4)如图7所示ꎬ当后一条导线AB的方位角大于180ʎ且前一条导线BC的方位角小于AB的反方位角ꎬ即当αAB>180ʎ且αBC<αBA时ꎬαBC=αBA-β右ꎬ将公式(2)带入得αBC=αAB-β右-180ʎ或αBC=(αAB+β左-180ʎ)-360ʎ(6)图4㊀公式(3)的推导Fig.4㊀Derivationofformula(3)图5㊀公式(4)的推导Fig.5㊀Derivationofformula(4)图6㊀公式(5)的推导Fig.6㊀Derivationofformula(5)图7㊀公式(6)的推导Fig.7㊀Derivationofformula(6)3㊀方位角推算公式的简化及应用在导线内业计算中ꎬ为合理有效地利用上述公式(3) (6)推算方位角ꎬ现将这几个公式进行合并简化ꎮ由于沿着导线前进方向(箭头方向)ꎬAB边在后ꎬCD边在前ꎬ因此将αAB记为α后ꎬ将αCD记为α前ꎮ考虑到导线外业测量中所测水平角统一为左角或者右角ꎬ分两种情形6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讨论ꎮ1)水平角为左角β左将公式(3) (5)中的左角计算公式合并为α前=α后+β左ʃ180ʎꎬ公式中 ʃ 号取决于 α后+β左 的大小ꎮ当α后+β左<180ʎ时取 + 号ꎬ当α后+β左>180ʎ时取 - 号ꎬ这样可保证所求α前的角值大小介于0ʎ 360ʎ区间ꎮ公式(6)中的左角计算公式α前=(α后+β左-180ʎ)-360ʎꎬ即当前后导线间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情形时ꎬα后+β左-180ʎ计算的角值大于360ʎꎬ此时需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再减360ʎ作为最终结果α前ꎮ2)水平角为右角β右公式(3)㊁(5)㊁(6)中的右角计算公式合并为α前=α后-β右ʃ180ʎꎬ公式中 ʃ 号取决于 α后-β右 的大小ꎮ当α后-β右<180ʎ时取 + 号ꎬ当α后-β右>180ʎ时取 - 号ꎬ这样可保证所求α前的角值大小介于0ʎ 360ʎ区间ꎮ公式(4)中的右角计算公式α前=(α后-β右+180ʎ)+360ʎꎬ即当前后导线间位置关系如图5所示情形时ꎬα后-β右+180ʎ计算的角值小于0ʎꎬ此时需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再加360ʎ作为最终结果α前ꎮ4㊀结束语本文通过相邻导线间的4种不同的位置关系ꎬ推导出沿着导线前进方向ꎬ根据后一条导线边坐标方位角求解前一条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通用计算公式α前=α后+β-βʃ180ʎ[ʃ360ʎ](7)公式的应用方法归结如下:1)根据已知数据α后以及外业观测数据β左(或β右)计算α后+β左(或α后-β右)ꎮ2)当α后+β左<180ʎ(或α后-β右<180ʎ)时ꎬ利用公式α前=α后+β左+180ʎ(或α前=α后-β右+180ʎ)计算α前ꎻ当α后+β左>180ʎ(或α后-β右>180ʎ)时ꎬ利用公式α前=α后+β左-180ʎ(或α前=α后-β右-180ʎ)计算α前ꎮ3)若2)中计算结果为大于360ʎ的数值ꎬ在其基础上减360ʎ作为所求前一条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最终结果ꎬ若2)中计算结果为小于0ʎ的数值ꎬ在其基础上加360ʎ作为所求前一条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最终结果ꎮ参考文献:[1]㊀黄雅.高密度建筑区图根控制测量方法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ꎬ2019(5):121-123.[2]㊀张继贤ꎬ肖雨彤.仙泉煤矿井下导线网设计与测量成果分析[J].煤炭工程ꎬ2019ꎬ51(5):163-167.[3]㊀梁继利.导线测量在东乌珠穆沁旗矿区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ꎬ2015(7):200-201.[4]㊀杨朝辉.导线测量中起始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新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2ꎬ35(6):13-14ꎬ18.[5]㊀陈伟标ꎬ陈树镇.测量学教材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1ꎬ9(3):67-69.[6]㊀王金玲.方位角推算问题的探讨[J].长江水利教育ꎬ1995(1):25-27.[7]㊀李福纪.坐标方位角推算公式新议[J].中州大学学报ꎬ1991(Z1):84-85.[编辑:张㊀曦](上接第34页)3㊀结束语此次试验利用ArcGIS10.2平台ꎬ采用空间统计分析全国参评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异特征ꎬ经过Box-Cox变换的克里金插值分析其变化规律ꎬ并进行评估预测全国参评地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ꎬ实现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链接ꎬ证明并探讨了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ꎮ但是对GIS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作用研究还不够深入ꎬ未来研究还应选取一个城市区域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ꎬ以构建GIS支持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ꎬ实现一键操作ꎬ图表并进(属性数据关联空间数据)的可行性ꎬ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ꎬ提供直观㊁可靠的依据ꎮ参考文献:[1]㊀孙英君ꎬ王劲峰ꎬ柏延臣ꎬ等.地统计学的GIS空间分析功能扩展[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4ꎬ25(4):435-439.[2]㊀李俊晓ꎬ李朝奎ꎬ殷智慧.基于ArcGIS的克里金插值方法及其应用[J].测绘通报ꎬ2013(9):87-97.[3]㊀王婷ꎬ钱晓霞ꎬ张雪ꎬ等.基于GIS与地统计的庄浪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J].河南农业ꎬ2019(14):57-59.[4]㊀阿依妮尕尔 艾尔肯.喀什市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ꎬ2019.[5]㊀殷绪华ꎬ朱亮ꎬ陈琳ꎬ等.ArcGIS在水源地污染源强度空间分析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46(5):395-401.[6]㊀庞晓兰ꎬ叶宗达ꎬ韦燕飞ꎬ等.广西国家级贫困县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大众科技ꎬ2017ꎬ19(8):35-39.[7]㊀成洁.基于地统计学的陕西县域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ꎬ2017.[8]㊀路振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ꎬ2017ꎬ34(6):44-53.[9]㊀郭安廷ꎬ崔锦霞ꎬ许鑫ꎬ等.基于GIS与地统计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ꎬ2018ꎬ34(23):72-79.[10]㊀胡江霞ꎬ文传浩.基于地统计分析的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ꎬ2016ꎬ50(2):248-253.[11]㊀陈真ꎬ刘辉.福州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趋势及其特征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ꎬ2015ꎬ10(4):58-62.[12]㊀董大伟.基于空间数据挖掘和地统计学的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ꎬ2011.[13]㊀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郑州:信息工程大学ꎬ2010.[编辑:刘莉鑫]73第12期王㊀婷等:导线测量中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ppt课件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ppt课件

2024/7/17
17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表1 空间分析不同称谓的内容差别
2024/7/17
王劲峰 2000 《地理学报》
18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024/7/17
11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包含的新的理论技术方法:
GIS创建数据库; 人工智能技术(AI)和智 能计算技术(CI)提供计算原理和计算工具; 高性能计算服务系统提供动力
核心技术:
▪ 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发展历史 ▪ GIS空间分析定义 ▪ 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步骤 ▪ 空间分析一般模型 ▪ 地理空间问题
2024/7/17
3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发展历史 ▪ GIS空间分析定义 ▪ 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步骤 ▪ 空间分析一般模型 ▪ 地理空间问题
空间数据挖掘
是从地理空间数据库中挖掘时空系统中潜在的、有 价值的信息、规律和知识的过程,包括空间模式与 特征、空间与非空间数据之间的概要关系等。
图1.2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体系结构
2024/7/17
13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简介-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doc

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简介-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doc

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GIT –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一、中心概况上海交通大学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GIT),致力于地理空间事件认知理论与技术的进展,为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进展提供关键技术与智力支持。

GIT中心中近期的进展目标是在微波图像解译、多模导航应用技术、超高速光彩样与高精度光处置等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微波图像智能计算、地理空间目标事件认知等方向在国内外产生学术影响;GIT的久远进展目标是在SMART微波成像认知、SMART多模自主导航应用服务等方向维持国际先进水平。

GIT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微波成像●遥感图像理解●多模导航●空间光信号处置●信号处置SoCGIT中心现有专职和兼职教师、博士后与专职研究人员共30多人,硕士生和博士生70多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人。

中心主任:郁文贤教授。

二、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GIT中心聘用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作为中心的学术顾问。

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主要为中心的进展计划、工作进展、重大科研任务等提供技术咨询与建议。

学术顾问委员会每一年组织一次活动,听取中心主任汇报中心主要工作并提供学术评价意见。

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李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学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吴一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电子所;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于起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吴曼青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电38所龚健雅教授、武汉大学鲍虎军教授、浙江大学陆建华教授、清华大学房建成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科学研究1、研究方向与责任教授(1)智能微波成像刘兴钊教授研究微波紧缩感知成像、SMART成像探测等新型微波成像体制与面向解译与应用的微波成像数据处置技术,更灵活、有效的获取关于目标与环境的微波特征信息,提高微波成像与处置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自适应能力,扩大微波成像的应用范围与适用性。

浅析空间数据挖掘在战场地理环境分析中应用

浅析空间数据挖掘在战场地理环境分析中应用

浅析空间数据挖掘在战场地理环境分析中应用摘要:战场地理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军事行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部队行动、武器装备性能发挥、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是指挥员决策的基本依据。

在战场地理环境分析中运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将加快地理环境大数据建设,充分释放大数据支撑效能,为军事指挥决策和计划提供规则和知识辅助。

通过本文的研究,扩展了现有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发现功能,为战场环境空间分析智能化提供新的思路,对指挥自动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数据挖掘;空间数据挖掘;分布式存储空间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在处理空间数据方面的分支,是指利用统计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糊数学、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理论、方法和技术,从空间数据库中抽取人们想要获取但没有清除表现出来的能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职的隐含知识。

随着GIS、电子地图、数字城市等技术快速发展,部队部署了基于影像地图指挥信息系统、数字战场、作战环境与目标采集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呈指数增长,空间数据挖掘需求愈加强烈,这要求我们加快空间数据挖掘应用开发,析取出可信的、隐藏的、潜在有用的知识,揭示蕴含在空间数据背后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辅助指挥员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研判,确定下一步军事行动方向。

1 战场地理环境1.1 战场地理环境构成战场地理环境由地域空间、地理实体、军事实体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其中地域空间是环境的载体,由时空军事地理因素构成,主要标志环境的空间属性,如环境的地理位置、地域形状、空间范围等。

地理实体是环境的物质实体,由自然和社会军事地理因素构成,标志环境的物质属性,即环境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构成与特征。

军事实体则是环境的军事因素,由阵地、兵力、武器、军事要地等构成,标志环境的军事状况和军事问题。

因此,战场地理环境由时空环境、地理环境和军事环境组成。

1.1.1 时空环境战场时空环境包括战场的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

他们是战场中的一切物质性要素的空间载体,同时又被用于表达一切战场要素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面向疾病的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面向疾病的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097-3012(2024)01-0065-09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收稿日期: 2022-06-30;修订日期: 2023-12-1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1490)作者简介: 胡涛,研究方向为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E-mail:*****************通信作者: 王丽娜,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可视化、疾病制图。

E-mail:***************面向疾病的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胡涛1,王丽娜2,李响1,张正斌3,俞鑫楷11. 信息工程大学 地理空间信息学院,郑州450052;2. 郑州轻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郑州 450001;3. 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控制办公室,武汉430030摘 要: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群特点密切相关,其发生与流行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在疾病空间聚集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中缺少两者关联关系的探讨,以及空间尺度多集中于省、市和县域,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面向疾病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

以武汉市的历史肺结核数据为例,进行基于乡镇尺度的肺结核发病率数据及影响因素数据的处理与整合,基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11年、2013年和2015年肺结核空间聚集情况;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肺结核发病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探究肺结核空间聚集的成因。

结果表明:肺结核热点聚集乡镇主要分布在新洲区、江夏区和蔡甸区,冷点聚集乡镇主要分布在洪山区;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人均GDP 及五类兴趣点密度(医疗保健类、生活服务类、餐饮类、住宅类和农林牧渔类)为肺结核发病率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交互作用对肺结核发病率影响显著增强。

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肺结核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肺结核;空间聚集性;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兴趣点引用格式:胡涛, 王丽娜, 李响, 张正斌, 俞鑫楷. 2024. 面向疾病的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时空信息学报, 31(1): 65-73Hu T, Wang L N, Li X, Zhang Z B, Yu X K. 2024. Analysis method for disease-oriented spatial cluster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31(1): 65-73, doi: 10.20117/j.jsti.2024010091 引 言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快速发展,为挖掘多维、海量的疾病数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广泛应用于流行病的预警、聚类分析、疾病制图等方面(施迅和王法辉,2016;李杰等,2020;陈曦和闫广华,2021)。

地理学时空数据分析方法_王劲峰

地理学时空数据分析方法_王劲峰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9卷第9期2014年9月V ol.69,No.9September,2014收稿日期:2014-07-08;修订日期:2014-07-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23010);973课题(2012CB955503)[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of China,No.41023010;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2012CB955503]作者简介:王劲峰(1965-),男,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BJ1566),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

E-mail:wangjf@1326-1345页地理学时空数据分析方法王劲峰1,葛咏1,李连发1,孟斌2,武继磊3,柏延臣4,杜世宏5,廖一兰1,胡茂桂1,徐成东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91;3.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1;4.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学院,北京100875;5.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摘要:随着地理空间观测数据的多年积累,地球环境、社会和健康数据监测能力的增强,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时空数据集大量生成,时空数据分析实践呈现快速增长。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总结了时空数据分析的7类主要方法,包括:时空数据可视化,目的是通过视觉启发假设和选择分析模型;空间统计指标的时序分析,反映空间格局随时间变化;时空变化指标,体现时空变化的综合统计量;时空格局和异常探测,揭示时空过程的不变和变化部分;时空插值,以获得未抽样点的数值;时空回归,建立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时空过程建模,建立时空过程的机理数学模型;时空演化树,利用空间数据重建时空演化路径。

浅谈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浅谈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浅谈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引言随着对地观测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空间信急及其处理能力己极富和加强了人们渴望利用这些空间信息来认识和把握地球和社空间运动规律,进行虚拟、科学预测和调控,迫切需要建立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空间分析技术概况空间分析是指用于分析地理事件的一系列技术.其分析结果依赖件的空间分布翻面向最终用户。

其目的是:①有效地获取、科学地和认知空间数据,如绘制风险图:②理解和解释生成观察地理图背景过程,如住房价格中的地理邻居效应;③预报,如传染病爆④调控在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如合理分配资源。

分析的内容空间分析从数据模型上可划分为拓扑分析、属性分析、拓扑与属联合分析。

拓扑分析包括空间图形数据的拓扑运算.即旋转变换、尺变换、二维及三维显示和几何元素计算等:属性分析包括数据、逻辑与数学运算、重分类和统计分析等;拓扑与属性的联合分析与拓扑相关的数据检索、叠置处理、区域分析、邻域分析、网络分析2.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2.1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2.1.1 Lucc研究中对地图的空间分析技术。

主要使用GIs中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及地学图谱方法。

空间叠置分析是将同~地区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矢量图件在GIs软件支持下进行空间信息对比。

建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转移矩阵.统计计算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揭示土地利用/覆梭变化的原因。

它是Lucc研究中最普遍、应用频次最高的一种。

国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思路是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或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加运算,计算出各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再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其实质就是对空间数据图层的叠加分析。

GIs中的缓冲区分析是对空问数据库中的点、线、面地理实体或规划目标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多边形内地物受原地物的影响度分析,是对空间特征进行度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分析,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3期2005年5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 P HICAL RESEA RC H Vol 124,No 13May ,2005 收稿日期:2004210216;修订日期:20052012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0471111)、863项目(2002AA13523021)和973项目(2001CB5103)支持。

作者简介:王劲峰(19652),上海市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地球信息科学研究。

Email :wangjf @igsnrr 1ac 1cn空间信息分析技术王劲峰,武继磊,孙英君,李连发,孟 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在GIS 技术日趋成熟和空间数据极大丰富的今天,通过分析空间数据探索空间过程机理正变得日益迫切。

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至少包括以下六个主要方面:(1)空间数据获取和预处理;(2)属性数据空间化和空间尺度转换;(3)空间信息探索分析;(4)地统计;(5)格数据分析;(6)复杂信息反演和预报。

本文提出了解决具体应用问题一般的空间数据分析计算、结果解释和反馈程序。

认为空间过程的一般共性和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各种不同的方法技术最终可能导致空间数学(spatial mathematics )的产生,同时发展鲁棒的空间分析软件包对于普及空间数学是必要的。

关 键 词:GIS ;空间信息;空间过程;空间分析;机理解释文章编号:100020585(2005)03204642091 引言 随着对地观测、社会经济调查、计算机网络和格网信息处理能力的迅速提高,空间数据正在以指数方式急速增加。

通用和专用的(时)空间数据结构[1]、应用于具体事物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对这些海量空间数据进行深加工以获得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的空间信息分析技术[2]成为空间信息三大领域。

数据分析通常用统计学方法,当今流行软件包SPSS 、MA TL AB 等大大地促进了数据分析深加工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徐建华,2002)。

但是,空间数据通常具有非独立性,这与经典统计学基本假设相驳。

因此,专门的空间信息分析理论和技术正在迅速发展[3~5],已在遥感、生态环境、地球科学、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诸多成功的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

2 研究动态 统计分析是常规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

然而,传统统计学在分析空间数据时存在致命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由空间数据的本质特征和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的基本假设共同造成的。

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是建立在样本独立与大样本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对于空间数据,这两个基本假设前提通常都得不到满足。

空间上分布的对象与事件在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是普遍存在的,这使大部分空间数据样本间不独立,即不满足传统统计分析的样本独立性前提,因而不适于进行经典统计分析[6];另一方面,有些空间数据采样困难,如某些气象台站分布在稀疏的山区,导致样本点太少而不能满足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大样本的前提;地学 3期王劲峰等:空间信息分析技术465空间数据通常的不可重复性进一步造成了空间数据分析的特殊性。

因此,专门的空间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得到认识并研究。

空间数据大体上可分为空间离散或连续型数据(可互相转化),以及多边形数据两大类。

自然科学多涉及前者,而社会经济科学多涉及后者。

随着人地一体化研究趋势的发展,对两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趋势日益显露。

目前空间数据分析软件包已有不少,主要来自两大学科领域:地理学和地质学。

由于地理学和地质学研究对象不同,所涉及的数据特点和分析方法不同,造成两大流派在软件功能、结构、风格上的不同。

在欧美,60年代经历了地理学计量革命,其主流是试图将社会经济时空格局和过程数学公式化。

在GIS趋于成熟和空间数据迅速膨胀的技术条件下,当时的学者成为现今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推动者,造成地理学者所研发的空间信息分析软件包多带有处理多边形数据(社会经济统计单元,遥感像元数据亦属此类)的特点。

相反,源于地质学的空间分析软件包一般适用于分析离散和连续的数据。

空间信息分析理论和技术较为复杂,对于一般科研人员而言掌握难度大,耗费精力多。

为此,美英两国都已建立了相应的国家级研发计划,更有甚者,全球销量最大的GIS 基础软件的研发者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在ARC GIS811及以上版本已集成了地统计学模块[7],目前正在积极争取集成美国国家基金会资助完成的Lattice数据分析模块,该功能可以被几乎所有从事地理信息管理的用户所使用,进行空间信息的分析和深加工。

3 技术体系 空间信息分析包括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模块M1);当进行多源异构数据综合分析时,需要进行属性数据空间化和尺度转换处理(模块M2);然后进行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模块M3);之后根据属性数据的空间存在格式(空间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分布、多源复杂异构信息),分别引导建立地统计模型(模块M4)、格数据分析模型(模块M5)、复杂信息分解和预报模型(模块M6)、以及其他(见图1)。

M1至M3属数据预处理范畴,M4至M6属问题建模范畴,对建立的模型M4-M6需要求解,机理解释及预报。

图中各模块可独立或联合运行,这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所需输出),以及研究人员当前所处的分析阶段(输入)。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模块11空间数据获取和预处理 空间数据采集与尽可能完备化是所有工作重要的第一步,主要利用采样、插值、缺值方法。

(1)空间信息抽样估计 在地学空间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社会统计等,空间信息抽样估计问题大量存在[8,9]。

空间抽样针对地学对象普遍存在的空间关联性和先验信息,从样本选取方式、空间关联性及精度衡量三方面对空间信息获取提供符合统计假设的新的解决思路。

全国耕地面积动态调查,原先穷尽总体的方法(卫片和航片全覆盖),既耗时又花费巨大,报告形成缓慢;而采用Sandwich空间采样模型[10]后,只要利用先验信息并辅以少量样本,就可以同时形成全国2700多个县的分县报告,既节省大量时间和开支又能满足精度要求。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空间抽样优化决策通用集成模型,解决地学分析及资源调查 地 理 研 究24卷466图1 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计算程序Fig11 Spatial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algorithm中空间抽样问题。

软件实现上,基于Micro soft Windows平台,Visual系列软件组件对象方法系统集成[11]。

(2)空间数据插值与缺值 根据已知空间样本点(例如气象台站、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插值[12,13]或推理[14]来生成面状数据或估计未测点数值是地学研究经常遇到的问题。

理解初始假设和使用的方法是空间插值过程的一个关键,为不同空间过程选择不同插值方法[15,16]。

缺值问题与插值类似,有部分交叉,以Bayes先验概率为其特征。

插值有点、面之分,对于面插值,经过预处理(如去除趋势特征等)可以进行缺值分析;对于点插值,经过预处理(如构建泰森多边形再去除趋势特征等)也可以使用缺值方法。

对于缺值的补整,如果具备某些时空特征,则完全可以使用插值方法补整。

模块21属性数据空间化与空间转换 自然与人文要素结合研究的时代正在到来。

美国宇航局(NASA)将地表人类活动模式加入全球变化模型中从本质上提高了预报精度。

又如,自然灾害的灾情空间预报需要自 3期王劲峰等:空间信息分析技术467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的计算,自然要素可以通过遥感获取,社经要素需要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空间细化。

地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通常是具有不同形状和尺度的地理空间单元,需要建立属性数据空间化及空间尺度转换技术,其核心是非空间信息或更大空间单元的属性数据在(较小)空间上表达的理论和方法,或称可变面元问题(Modifia2 ble areal unit p roblem)(MAU P),包括三类技术: GIS方法。

实现地理空间单元间属性数据的转化,包括聚集、拆分和空间建模(Spa2 tial modeling)。

聚集主要解决从小区域(点)向大区域(面)转化问题;拆分则考虑从大区域向小区域转化问题。

前者可利用空间采样技术实现。

尺度转化理论及方法。

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限制了信息被观测、描述、分析和表达的详细程度。

尺度转化存在“自上而下scaling down”和“自下而上scaling up”两种基本方式。

不同尺度水平上,尤其是Downscaling的转化,存在其区域边界规则与地理边界规则的差异、数据转化的控制和实施形式。

小区域统计学理论及方法。

所谓“小区域”,本质上是指区域内样本点较少,因此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需要从相关区域“借力”来获得详细的信息,其核心是建立相关区域(数据)的联系模型,实现属性数据空间表达。

以上内容着眼点有所不同,但都可归结为属性数据从大区域向小区域转化,最终完成综合的属性数据空间化方法和软件包设计与实现,并对表达结果的精确性和不确定性做定量分析和解释。

模块31空间信息探索分析 探索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EDA)目标是最大化分析者对数据集及其隐含结构的洞察,揭示数据属性,用以引导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模型。

EDA主要采用图形技术进行以下分析:(1)最大化对数据集的洞察;(2)揭示数据隐含的结构;(3)提取重要的变量;(4)检测异常点;(5)检验隐含的假设条件;(6)发展精简的模型;(7)决定因素的最优设置。

空间数据探索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是EDA的扩展,用来对具有空间定位信息的属性进行分析,包括:探索数据的空间模式[17],对假设数据模型、模型基础和数据的地理性质进行阐述,评价空间模型等。

ESDA技术同样要求可视和健壮,强调把数字和图形技术与地图联系。

对“某些事件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18,19]、“这部分地图的属性值在概括统计中处于什么位置”、“地图的哪些区域满足特定的属性要求”等问题的回答是很重要的。

本模块具体内容包括: 探索工具。

软件实现当前已经有ESDA技术,并且实现表(Table)、地图(Map)和图形(Figure)各窗口链接,支持同时打开四个窗口:数据表窗口(显示当前数据和在过程中创建的变量),地图窗口,图形窗口和文本输出窗口(返回ESDA输出)。

区划(regionalization)。

空间单元有时很小,比如一个村或乡镇,如果以此进行自然灾害发生率或疾病发生率等小概率事件,统计对这种小的统计单元很敏感。

由于空间信息分析要求各空间单元内的信息变差具有相对一致性,因此,经常需要对空间单元的大小进行调整,通过模型计算,实现统计单元的均质性(ho mogeneity)、平等性(equality)和空间紧凑性(co mpact n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