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3篇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3篇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业务院长领导下,由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实施,各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及兼职监控员负责日常工作。
2、医院职工应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定,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或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得随意简化或变更操作程序。
4、临床医生按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对所经治的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应完整、准确地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兼职监控人员于每月30日对本科当月院内感染监测资料进行汇总,认真填写“院内感染月报表”,于次月6日以前报院感办。
5、各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定期进行效果监测。
6、一旦发生院内感染暴发,科室在迅速控制感染流行的同时,应上报院感办,并严格保存检品协助采样,由院感办进行检测,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隐瞒或拒绝采样。
7、凡医院内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在购进前必须经院感办对其生产厂家进行“三证”审核,对其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合格后方可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购,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违反本规定自行购入,对使用中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院感办将继续进行监督。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21、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业务副院长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配备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3、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性调查方法,定期汇总、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常见感染部位、危险因素、高危科室等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积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医院感染的流行与爆发。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6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6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26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1一、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三、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四、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五、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七、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八、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和讲座。
九、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2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特作规定如下:(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
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院感防控管理制度
院感防控管理制度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就诊、住院期间在医疗机构获得的新的感染。
为了保障医院内部的环境,减少院感的发生率,我们制定了院感防控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院感风险评估1.院感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感染的风险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手术等因素,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院感防控管理制度1. 院感信息收集与报告- 医院建立院感信息收集和报告系统,定期收集和统计院感相关数据,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并进行分析。
- 加强医务人员的信息录入和统计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感染预防与控制- 实施严格的手卫生制度,包括医务人员手消毒、患者和家属手卫生等。
-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无菌操作。
- 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开展抗生素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进行消毒和清洁。
- 强化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3. 数据分析与质量管理- 每月对院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 不定期进行院感相关培训和演习,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 建立院感防控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审核医院的防控工作,并向管理层报告。
四、责任与追究1. 医院应设立院感防控责任部门,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2. 对于违反院感防控管理制度的人员,医院将按照相关条例进行处理,并追究责任。
3. 针对院感疑似病例或感染事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相关调查,确保及时控制和处理。
五、宣传与教育1. 定期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知晓率和配合度。
2. 利用医院内刊、宣传栏等载体,向医务人员传达防控要求和最新科研成果。
3. 举办院感防控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防控意识。
六、总结通过建立完善的院感防控管理制度,医院能够有效遏制院感的发生、蔓延,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一」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三、接触每一例患者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严格手套使用指征,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每日诊疗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五、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
对于被血体液(>10m1)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xx-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污染物上吸附清除后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min。
消毒过程有记录。
七、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八、所有急救器村必须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消毒用含氯消毒液现配现用,每日监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九、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置双层黄色型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
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
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二」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院感科工作制度(五篇)
院感科工作制度一、根据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指导各科室制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具体落实情况,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二、督促检查医务人员学习____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全面掌握各类型医院感染的诊断。
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进行医疗活动,并做好自身防护。
三、监督各科室病区,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定期做好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等项目的微生物学监测,重点科室加强监测。
四、定期对本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计算现患率,查找感染源、感染因素,____制定、落实控制措施及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五、定期深入科室,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督促科室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控制感染措施提供科室依据。
七、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
八、完善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会同医务科、药剂科有计划地对临床用药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建议。
九、对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进行审核,对其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
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十、负责医疗废物销毁和处理的监督检查,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不合格的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十一、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并向相关部门通报,共同协商解决办法,积极协助临床科室治疗处理。
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十二、定期____全院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____医务人员和后勤有关人员的考核和评价,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水平。
十三、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四、按期完成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归档、上报工作。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院感的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的核心制度。
一、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1 感染风险评估:建立感染风险评估体系,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操作等因素,评估感染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感染预防指南:制定感染预防指南,明确各种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使用抗生素等方面的指导。
1.3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医疗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2.1 感染防控设施:医院应建立感染防控设施,包括隔离病房、洗手间、消毒间等,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感染防控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2.2 设备消毒与维护:制定设备消毒与维护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医废管理:建立医废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防止医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医务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3.1 培训计划:制定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培训计划,包括院感知识、操作规范、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3.2 培训考核: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和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3.3 人员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包括健康监测、职业暴露管理、岗位责任等方面,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患者管理制度4.1 患者隔离:建立患者隔离制度,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管理,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4.2 患者教育:开展患者感染控制教育,提高患者对感染控制的认知和配合度,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4.3 患者追踪:建立患者追踪制度,对出院患者进行追踪,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和改善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服务安全和医护人员健康,提高院感防控水平而制定的,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院感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院感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加强院感防控工作,规范管理行为,提高院感防控效果。
一、院感管理的基本要求1、明确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院感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和责任制度,明确院感管理工作的领导层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责任和岗位责任。
2、规范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包括院感防控、感染监测、感染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制度,明确院感管理的流程和要求。
3、加强培训。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院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培训,提高其院感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强对院感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的了解。
4、完善设施。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院感防控设施建设,包括洗手间、污染室、隔离病房、消毒室等设施的规划和配置,确保院感防控设施符合要求。
5、强化监督。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院感管理监督机制,定期开展院感管理督查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院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院感管理的流程1、院感防控措施(1)采取手卫生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监督,保持洁净手;(2)采取呼吸道卫生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呼吸道卫生管理,减少呼吸道传播;(3)采取环境卫生措施,保持医疗机构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院内感染源;(4)采取医疗废物管理措施,合理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减少污染风险;(5)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应当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2、院感防控监测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院感防控监测系统,定期对医疗机构内院感发生情况、病原微生物分布、感染控制效果等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3、院感防控报告医疗机构发生院内感染、医源性感染等重大院感事件时,要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进行报告,接受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和帮助,限期整改。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院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它的目的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医院感染防控制度1.1 医院感染防控责任制医院感染防控责任制是院感管理制度的核心。
医疗机构应明确院感防控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并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责任人员应负责监测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制定防控措施、培训医护人员等,确保院感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1.2 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和规程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和规程是院感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预防和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院的院感防控指南和规程,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3 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是院感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同时,还应建立感染事件的报告和调查机制,对感染事件进行追踪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医护人员培训制度2.1 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医护人员是院感防控的主要执行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院感防控知识和技能。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包括院感的基本知识、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个人防护措施等内容。
培训形式可以包括讲座、培训班、在线学习等。
2.2 感染控制操作培训感染控制操作是院感防控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操作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等,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2.3 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进行评估和反馈。
可以通过考试、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评估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和操作的掌握程度。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范文(五篇)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范文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例会一次,检查、落实、总结全院各种消毒隔离工作。
2.根据医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一经发现此类病人,均需填表后上报医教科。
如有漏报,经查实,作为科室质量考核内容之一。
对伤口感染有脓性分泌物者,需作培养+药敏试验。
所有医院内感染病例均应填表存档,进行月、季、年阶段统计、总结。
3.每两月对全院各部门进行一次随机细菌采样;每月对消毒隔离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进行一次细菌采样;每____月对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母婴同室医护人员进行一次咽拭培养。
由医教科(防保)负责执行。
4.病区内每日进行二次喷雾空气消毒,完毕后登记在案,由总务科派专人负责执行。
5.根据沪卫医政(92)____及沪卫防疫(90)____,医院内应使用指定、有效的消毒剂,同时加强对消毒剂的严格管理。
消毒剂的染色由药剂科负责执行,今后药库发出的消毒剂应配制好颜色。
配膳室和婴儿配奶室严禁存放消毒剂。
消毒剂的管理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由消毒隔离网络的具体负责者负责执行。
6.供应室高压消毒效果测定,每次均需用3m指示带检测,每月一次用嗜热脂肪芽孢菌珠检测,并做好记录。
7.全院各部门紫外线灯管的强度测试,每半年进行一次,发现强度<70uw/㎝2的灯管,立即更换,由医教科(防保)负责监督执行。
8.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卫生器械用品,必须经指定消毒液浸泡消毒并毁形后再作统一处理,违者将追究责任。
9.各部门应根据沪卫防疫(90)____要求,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并严格执行。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范文(二)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
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
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
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
负责贯彻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效果评价。
二、对本科室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
三、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现有医院感染理性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对医院感染暴发时间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监督检查本科室传染病药物使用情况:至少每季度有一次科室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分析资料。
五、组织本科室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六、对本科室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七、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管理标准、医疗废物管理。
八、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
有关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上级的规定文件很多,在制定时必须注意不但要从现实条件和可能性出发,使规章制度切实可行,而且要视具体情况来制定规章制度,以利于执行和检查。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3、医院要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条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4、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6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6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一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二一、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转到指定医院就诊。
严格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疫情。
二、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三、各诊室要有流动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室清扫。
四、门(急)诊的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每天紫外线消毒至少一次,每次30分钟-60分钟并登记,每周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至少一次,台面、门把手等易传播区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室内地面早晚各拖一次,拖完后将拖把消毒晾干。
院感控制制度
院感控制制度院感控制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它涵盖了各个环节和部门,包括感染预防、感染监测、感染控制、感染处理等方面,旨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感染预防措施1.患者入院前的筛查:要求对患者进行感染相关的筛查,包括既往病史、接触史等,并根据筛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手卫生: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消毒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环境清洁:要求对医疗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
4.器械消毒与灭菌: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操作,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5.食品卫生:要求医疗机构的食堂和餐饮部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
二、感染监测1.感染监测指标:明确感染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2.感染监测人员:设立感染监测人员,负责感染监测工作,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等。
3.感染报告和通报:要求对院内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通报,以便其他科室和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感染控制1.隔离措施: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以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2.个人防护: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3.感染控制培训: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感染处理1.感染管理团队:设立感染管理团队,负责感染事件的处理和调查,包括病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
2.感染处理措施: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感染处理措施,包括抗感染治疗、手术处理等,以减少感染的病情恶化。
3.感染事件报告和追踪:要求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追踪,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和再次发生。
以上是院感控制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度制定和实施。
医院院感制度(三篇)
医院院感制度是指医院为了遏制和预防医疗机构感染,保障病人、医务人员和访客身体健康而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医院院感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院院感管理组织机构:设立院感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院感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院感管理人员:培养一支专业的院感管理人员队伍,负责院感培训、指导和监督。
3. 院感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水平。
4. 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和报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明确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制定科学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等。
6.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质量控制等管理规范。
7. 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收集、运输和处理,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置。
8. 访客管理:制定访客管理规定,控制访客数量和时间,提高院内访客的卫生素质。
9. 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0. 院感事件监测和处理:建立院感事件的监测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院内感染事件。
医院院感制度的目的是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院感制度(二)一、院感目标1. 提高医院整体的院内感染控制水平,降低院内感染率。
2. 加强患者和员工的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建立和完善院内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和反馈院内感染情况。
4. 实施规范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减少院内感染传播途径。
二、院感管理组织架构1. 设立院感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感染控制科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院感管理的全面规划和决策。
2. 设立院感管理办公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院感管理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三、院感培训和教育1.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院感培训,了解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知识。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它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目的和依据院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其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部门的规定和标准、国内外院感管理的最佳实践等。
二、制度范围院感管理制度适合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科室、病区和相关部门,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所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
三、制度内容1. 院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院感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包括院感管理委员会、院感管理办公室等。
2. 院感风险评估与监测:建立院感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定期对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定各类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医疗废物处理等。
4. 医疗设备管理:对医疗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和保养等。
5. 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理:建立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6. 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院感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7. 质量评估与改进:建立院感管理的质量评估和改进机制,定期对院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执行和监督院感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由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积极配合执行,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违纪处罚对违反院感管理制度的人员,将依据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六、制度的修订和废止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院感管理制度需要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废止旧的制度并及时推行新的制度。
以上是关于院感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一制度,医疗机构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同时,也能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管理制度涵盖了院感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感染预防、监测与报告、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感染预防1. 卫生消毒: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确保医疗器械、设备、床铺、病房等的清洁与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等,以防止手部感染成为传播病原体的途径。
3.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者确诊感染的患者,医院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感染的扩散。
4. 环境清洁:医院应定期对病房、手术室、门诊等区域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二、监测与报告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2. 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感染控制1. 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清洁、消毒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2. 感染控制措施:医院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术室无菌技术、防护用品的使用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感染疾病管理:医院应建立感染疾病管理制度,对于感染病例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和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四、培训与教育1. 培训计划:医院应制定院感管理培训计划,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院感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2. 教育宣传:医院应加强院感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展板、培训讲座、宣传册等形式,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院感管理知识,增强他们的防控意识。
以上是院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一制度,医院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制度概述院感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
该制度旨在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建立良好的医疗信任关系。
二、制度内容1. 院感管理组织机构为有效推行院感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院感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委员会的职责和成员名单。
委员会由院长或副院长担任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感染控制科医生、护士长等组成。
2. 院感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应明确院感管理的责任分工和管理层级,确保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各科室负责人应带头落实院感管理制度,监督下属人员的工作。
3. 院感管理流程院感管理流程包括感染预防、感染监测、感染控制、感染处理等环节。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执行。
4. 院感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感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管理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预防知识、消毒灭菌操作规范、个人防护等方面。
5. 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情况,分析病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感染报告应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原因、感染控制措施等内容。
6. 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各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7. 感染处理和处置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处理和处置制度,明确感染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对于感染患者,应及时隔离、诊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处置。
8. 院感评估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院感评估和改进工作,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评估内容包括院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感染控制效果等。
三、制度要求1. 制度的执行医疗机构应确保院感管理制度的全面执行,相关人员应按照制度要求履行职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感控制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三、医务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督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 个/m³,乙型链球菌不得超过20个/m³,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上不得超过5个/ m²。
二、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³,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 m³,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 m²,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4000个/m³。
三、外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四、婴儿室、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
五、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六、各种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微瓦·秒/m²。
院内感染监测制度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二、对各个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及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
三、对各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
四、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五、对供应室、手术室等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均用化学指示剂监测,并有记录,每季度用生物指示剂监测一次。
六、对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监测一次。
七、对一些特殊科室(金葡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每月监测一次。
八、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血HBsAg。
九、对无菌物品,每季度作一次无菌检验。
十、对院内感染病例调查情况,每月汇总一次。
对无菌切口感染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并进行分析。
十一、对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空针用过双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十二、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
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控制在8%以内。
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
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医务科。
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院内感染监测反馈制度一、感染病例调查表由科室监控人员负责填写。
发现感染病例后要认真填写调查表和周报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去病案室复查核对,相符后,将感染数字及感染部位、漏报率等项反馈到各科室,每季一次。
二、全院各科室进行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致病菌、空气、消毒液、HBsAg的监测,有专职人员抽样,化验室专职人员进行化验,每半年一次。
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血透、ICU室、各病房治疗室、外科病房,以上监测内容,应每月监测一次。
感染办公室将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各科室。
如有超标的应重新监测,重测结果反馈到科。
三、每季监测紫外线灯强度一次,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
凡强度低于50uw/cm2的灯管,一律进行更换。
更换后的科室负责人应报更换日期,由感染办进行复核,复核后及时反馈到科。
四、每半年将全院感染病例,按卫生厅要求,填写后逐级上报。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一、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二、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三、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四、已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五、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
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
六、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
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等。
七、联合使用抗菌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
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
一般以二联为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宜联合应用。
八、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一)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二)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三)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对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
九、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
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
十、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
按规定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据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活力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十一、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一)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二)对无感染迹象的昏迷、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者,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为了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碳按类药物,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四)外科手术的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主要用于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时间及疑为受细菌污染的手术。
患者身体衰弱及免疫低下且对院内感染易感者,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提高抗生素在手术中的血药浓度,一旦有细菌侵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十二、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后72小时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药物。
十三、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
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
控制肺部感染措施一、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每日二次(冬季上下午)开窗通风,晨间护理和清洁工作一律湿式进行。
二、不能在病房和走廊内清理脏单子及其他污染物品。
三、严格执行呼吸道治疗设备的灭菌。
(一)呼吸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经1:200的“84”消毒液或2‰过氧乙酸充分浸泡,达到灭菌要求,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消毒液现用现配。
(二)使用雾化器和湿化器持续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三)输氧管和面罩、鼻塞必须固定患者使用。
(四)医护人员在做各种操作前应严格洗手。
四、湿润器中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经严格消毒,污染器械不能与液体接触,盛液器在开瓶后24小时未用完者应废弃,只能用密闭瓶中药物做呼吸道给药。
五、手术病人预防肺内感染措施:(一)术前要求病人戒烟;(二)除去呼吸道分泌物;(三)进行预防肺炎的指导与教育;(四)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多做深呼吸;(五)早下床活动;(六)控制干扰咳嗽及深呼吸的疼痛;(七)避免使用镇静剂;(八)进行气管切开部位抽吸处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最好采用一次性器械。
控制泌尿道感染措施一、要根据需要安插导尿管,防止滥用(如仅为收集尿标本)导尿管。
二、安插导尿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应用灭菌导尿管、手套和孔巾一次性润滑消毒软膏。
三、正确掌握操作技术,避免损伤尿道。
四、必须留置导尿管时,要妥善固定,防止滑动及牵引导尿管。
五、使用封闭式无菌引流导尿,除必须冲洗导尿管外,应避免冲洗。
六、若无菌技术遭破坏,如导尿或集尿接头脱落或发生渗漏,应采用无菌技术,在消毒导尿管、集尿管接头处之后,更换集尿管。
七、导尿系统应保持畅通,避免管道扭曲,每3小时排空于该病人专用容器内。
八、集尿袋的安置,应低于膀胱水平,如发生堵塞及时冲洗或更换。
防止尿液外溢。
九、保持环境清洁,每日二次用1:500的“84”消毒液擦洗地板,每三日做一次细菌检验,每周对引流装置病室环境作细菌培养。
十、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勿使粪便污染泌尿生殖道。
控制外科伤口感染措施一、预防微生物污染伤口应开始于手术前,术前用肥皂沐浴洗澡,积极治疗感染病灶,改善患者自身状态。
二、在手术前一日应适当用抗菌素。
三、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所用手术衣、帽、口罩必须经过严格灭菌处理,并按照手术前要求认真洗手。
四、提高医疗技术,在仔细操作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适当处理组织,减少出血及血肿形成,消除死腔。
五、放置引流时,要采用封闭式引流,置于主要切口旁。
六、尽量减少手术人员,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走动和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