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构安全参考,正式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观测点的布置,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有方案,结构施工中我单位根据图纸要求埋设观测点(如下图)。
1 沉降观测点布设
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在建筑物首层各转角及后浇带两侧(埋设点详结构平面图)。
2 沉降观测
2.1基础底板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一个月一次;竣工一年后每半年一次观测。如遇异常情况,可酌情增加观测次数,正式交付使用后,应持续观测一年,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2mm)。
2.2 建筑施工期间,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3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本工程为高层建筑,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有关图纸移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自行观测。
2.4 沉降观测四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
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负责人员使用。
4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措施
4.1为了确保观测值的精确无误,本工程的沉降量工作均由我项目经理部专职测量员进行观测,并且在每次观测时及时做好观测记录,其他人员不得代替进行此项工作。
既有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既有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既有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引言: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一直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建筑沉降是既有建筑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既有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观测方案。本文将就既有建筑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工程师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研究目的:
1.掌握既有建筑的沉降情况,为建筑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2.提前发现既有建筑的沉降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3.为相关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二、观测内容:
1.既有建筑的表面沉降。
2.地基沉降。
3.建筑物内部的变形情况。
三、观测方法:
1.表面沉降观测: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既有建筑表面进行多次测量,利用观测数据计算既有建筑的沉降量和速率。
2.地基沉降观测:通过地下水位观测井、沉降观测井等设备,测量地基的沉降情况。
3.建筑物内部变形观测:通过安装应变计和位移计等仪器,监
测建筑物内部的变形情况。
四、观测频率:
1.表面沉降观测:建议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观测,并根据观测结
果判定是否增加观测次数。
2.地基沉降观测:建议每月进行一次观测,以及在重大工程施
工期间增加观测频率。
3.建筑物内部变形观测:视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使用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1.表面沉降观测数据处理:采用专业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沉降量和速率图表,并进行趋势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沉降情况。
2.地基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与建筑结构分析结果进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两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两篇
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北、华南快速西侧、暨南大学东南侧。拟建19层教学楼,设地下室2层。采用桩基础,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为了解新建大楼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一段时间内的沉降情况,达到优化设计、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在大楼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大楼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我所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负责编制本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二、沉降观测方案
本项目沉降观测工作分为四个部分: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精密水准测量和资料整理与提交。如果观测期间发现沉降异常,则要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楼体倾斜的监测。
(一)基准点埋设
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稳定不变。故须埋设在稳定的地方,且离开被测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便于校核,以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数目应不少于三个。基准点的具体埋设位置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根据本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埋设三个深式永久水准点BM1、BM2及BM3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其埋设方法采用钻探成孔法(如附图一所示),用钻机钻至中风化基岩面或原状土层,孔径为110mm,把ф40mm的镀锌水管插入孔底,清孔、锤实,用导管浇灌1:1水泥砂浆。管头露出所浇注水泥面2~3cm,顶部焊接预制铜标芯作为观测立尺点,然后设置保护箱盖。
(二)沉降观测点埋设
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地面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地面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地面建筑沉降是指由于地基沉降或地表沉降引起的建筑物或结构的下沉现象。为了准确、及时地监测地面建筑沉降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案非常重要。本文将从观测目标、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说明地面建筑沉降观测的方案。
一、观测目标
地面建筑沉降是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为了及时发现并预防建筑物沉降引起的问题,观测目标应明确为:
1.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包括建筑物整体沉降和沉降点的分布情况。
2. 分析建筑物各个部分的沉降差异,以及建筑物沉降速度的变化情况。
3. 定量评估建筑物沉降对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二、观测点设置
为了全面、准确地监测建筑物沉降情况,观测点设置应具有代表性和分布均匀性。观测点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观测点数量应充足,涵盖建筑物的各个重要部位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区域。
2. 观测点要选择在地基良好、支承能力较好的位置,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
3. 观测点要选择在容易操作且对建筑结构影响较小的位置,如地基下方或外墙地下室等位置。
三、观测方法
地面建筑沉降的观测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观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精细测距法、地形变形监测法等。在具体选择观测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测量精度、操作难度和经济性等因素。
1. 水准测量法:通过水准仪测量不同观测点的高程差,从而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精度较高,但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基准点。
2. 精细测距法:借助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测量建筑物各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并结合水准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需要较多的设备和人力。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等大型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工程在施工过程及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的沉降变形问题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进行沉降观测成为了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观测方法,全面掌握工程沉降情况,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后期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程概况与特点
本工程为一项高层建筑项目,总高度达到XX米,地下室XX层,地上XX层,建筑面积约为XX平方米。工程地处城市核心区域,周边环境复杂,周边建筑物众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本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需要精确掌握各施工阶段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三、观测方法与设备
本次沉降观测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和雷达干涉测量法。水准测量法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分析高程变化来判断沉降情况;雷达干涉测量法利用雷达干涉原理,对地表微小形变进行高精度监测。观测设备包括高精度水准仪、雷达干涉测量系统等。
四、观测点位与布置
根据工程特点,本次沉降观测共设置XX个观测点,主要分布在建筑物的四角、核心筒以及关键部位。观测点的布置考虑了地质条件、
结构特点和施工阶段的影响,确保观测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的沉降情况。
五、观测时间与频次
沉降观测的起始时间自工程基础开挖开始,至工程竣工验收后一段时间。观测频次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基础施工阶段每周观测一次,主体施工阶段每两周观测一次,装修阶段每月观测一次。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
6.1.2.1 沉降观测的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定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6.1.2.2 沉降基准点布设
1 基准点布点原则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本工程沉降观测点设置如下图。根据设计要求,沉降观测每个月检测一次,竣工验收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知道下沉稳定为止。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图6.1.2-1 酒店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图6.1.2-2 酒店裙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2 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为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沉降观测基准点继续沿用前期一局使用的基准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蔡司Dini10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的水准基准点联测,以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6.1.2-1规定。
注:n 为测站数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 布点原则
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2)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3) 沿墙的长度每隔20m 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
(4) 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
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根据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首层规定位置埋设,用,20的钢筋埋设,设置标高为离地50cm,沉降观测点埋设如下图6.1-10;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
(三)、固定水准点;
(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
二、地基回弹观测
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
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
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
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一、概述
进场前,我公司技术人员应对受检工程进行前期的情况询问、现场预备调查、查阅施工图纸、检查房屋现状。现对受检工程的沉降观测作下列方案。二、检测依据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1993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 JGJ/T8-1997
三、检测规定及要求
A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B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
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目标
通过沉降观测,旨在确保建筑物的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超过安全标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三、观测原理
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沉降探测器,测量建筑物自身的沉降变化。观测采用全自动仪器,定时测量和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内容
1. 建筑物主要结构的沉降观测: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地基、框架等关键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
2. 建筑物周边地基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周边地基是否存在沉降,以及沉降的程度和方向。
3. 建筑物使用期间的沉降观测:在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定期观测,监测建筑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
五、观测方案
1. 观测仪器的选择: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观测仪器,如全自动测量仪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备安装: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和要求,合理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3. 观测时间间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建议在施工期间每天进行观测,使用期间每月进行观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生成沉降曲线,并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比对,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 数据报告与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编制观测报告,提出监测建议和必要的调整措施,在沉降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实施修复工作。
六、质量控制方案
1. 设备质量把关:选择正规可靠的设备供应商,确保所选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周边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周边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周边建筑沉降观测是针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情况进行的一种监测手段。它通过对建筑物的基础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基础沉降的实际情况,为建筑的使用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结合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以及重要性,提出周边建筑沉降观测的方案。
一、观测目的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建筑物沉降引发的问题,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2. 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确保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和安全结构;
3. 帮助建筑物的维护和修复,及时预防和处理沉降引起的损害;
4. 提供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数据参考,帮助修建建筑物。
二、观测方法
周边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方法包括:
1. 静力观测:通过测量建筑物特定位置的沉降点,判断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可以采用水准仪、测斜仪等仪器进行观测,并记录与处理测量数据。
2. 动力观测:通过在建筑物上施加振动源,观测建筑物上的振动情况,从而判断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沉降情况。可以采用振动传感器等仪器进行观测,并记录与处理测量数据。
3. O-CELL观测:通过在建筑物基础内安装O-CELL仪器,对
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连续监测,实时获取沉降的数据。可以采用O-CELL仪器进行观测,并记录与处理测量数据。
三、观测方案
基于以上观测方法,我提出以下周边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1. 确定观测点:选择建筑物周边合适的位置,确定观测点,在建筑物沉降可能较大的区域进行观测。
2. 安装观测设备:根据观测方法的不同,安装相应的观测设备。静力观测可使用水准仪或测斜仪进行操作,动力观测可使用振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操作,O-CELL观测可使用O-CELL仪器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XX公司
监理单位:XX公司
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
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各控制点的放样应按照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进行,确保控制点的位置准确无误。在放样前,应清理控制点周围的杂物,保证控制点周围的地面平整。放样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全站仪等,保证放样的精度和准确性。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各项限差,如地面水平度、墙体垂直度等。同时,应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如加固墙体、加强地基等,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六、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应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时应使用精密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应进行测量复核。复核时应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
时,观测数据和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施工测量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规范施工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为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应建立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在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精度,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和保养,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十、测量管理制度
为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健全的测量管理制度。制定测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规范测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房屋工程的施工和使用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沉降问题。为了及
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房屋工程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本方案旨在对房屋
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房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二、目的及意义
1. 目的:通过沉降观测,及时了解房屋工程的沉降情况,保障房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2. 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沉降问题,避免出现房屋工程的不稳定情况,降低安全隐患。
三、观测方案
1. 观测目标:对房屋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建筑物整体沉降观测和局部区域沉降观测。
2. 观测内容:
(1) 建筑物整体沉降观测包括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地基土壤的沉降情况等。
(2) 局部区域沉降观测包括房屋周边地表沉降情况、基础沉降情况等。
3. 观测方法:采用测量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具体包括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
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
4. 观测周期:建议进行每月一次的观测,以及每季度一次的定期归档观测数据的工作流程。
四、观测工作流程
1. 确定观测点: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地理位置,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2. 设置观测仪器:在观测点上设置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
3. 进行观测:按照预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获取观测数据。
4. 数据处理: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5. 制作观测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制作观测报告,反馈到相关部门和业主,以便及时处理
沉降问题。
五、观测报告
1. 报告内容:
(1) 每次观测的具体数据和分析结果。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一、引言
建筑物的沉降是指建筑物地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力作用、土体压缩或水分变化等原因而发生的垂直方向的下沉变形。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一种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内容、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二、观测内容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整体沉降观测和局部沉降观测。整体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主体结构和地基的整体沉降;局部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柱子、墙体和地板等。
三、观测方法
1.测量点布设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重要部位确定观测点的布设方案。观测点应尽量分布均匀,选择代表性的楼栋和楼层进行观测。观测点应包括主体结构和地基,以全面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测量仪器选择
建议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沉降观测,如全站仪、水准仪和应变测量仪等。全站仪可以实现三维位置的测量,水准仪可以实现垂直位移的测量,应变测量仪可以实现结构的应变变化的监测。
3.观测方式
根据不同的观测点和需要监测的参数,选择合适的观测方式。对于主
体结构的整体沉降观测,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三维位移的测量;对于建筑
物的局部沉降观测,可以采用水准仪进行垂直位移的测量;对于地基的沉
降观测,可以采用应变测量仪进行应变变化的监测。
四、数据处理
1.观测数据的处理
观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校验和数据的分析等步骤。
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录入,并进行校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观测数据的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以评估建筑物的沉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的变形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沉降观测的实施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有效的监测和保护措施。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点的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到工程结构的主要承载部位,如建筑物的角部、墙体的中心等。同时,还应考虑到地基类型、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因素,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2. 观测设备的选择。
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测斜仪、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在选择观测设备时,需要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观测要求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适用性,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率的确定。
观测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沉降观测的次数。观测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地基条件、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对于重要工程结构,观测频率应该较高,以及时监测到沉降变化的情况。
4. 观测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首先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排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沉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5. 观测报告的编制。
最后,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需要编制观测报告。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点
的位置、观测设备的选择、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等内容。同时,还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工程结构的维护和保护提供参考。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一、背景介绍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原因而产生沉降现象,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建
筑物的沉降情况,需要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设计和实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二、沉降观测施工步骤
2.1 方案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确定观测的范围、观测的周期和频次、观测的方法以
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式。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案。
2.2 仪器校准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对使用的沉降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检查,保证其运作正常。
2.3 观测点设置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观测点位,确保能够全面监测
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4 观测数据采集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按照预定的周期和频次采集观测数据。注意保持仪器的稳
定和准确性,在采集数据时避免干扰和误差。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采集到的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量和速率。根据分析
结果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必要的控制和修复措施。
三、沉降观测施工注意事项
3.1 安全第一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仪器和设备。
3.2 精心施工
沉降观测属于精密测量工作,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定期维护
在观测过程中,要对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测量。
四、总结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时代广场”项目新建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四川XXXXX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年七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2、设立水准基点
3、设立沉降观测点
4、沉降观测周期安排
5、其它技术要求
三、实施技术方案
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
四、提交的成果内容
五、仪器设备、人员组织、三体系及服务承诺
1、投入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2、三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
3、服务承诺
附图:沉降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一、工程概况
XXXXxxx公司开发的“XXXXx时代广场”项目位于天府大道,共有三栋新建建筑物,其中1#综合楼为地上21F,2#办公楼为地上25F,3#综合楼为地上15F,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根据业主、质检站及有关规范要求,需对上述3栋新建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便了解该3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为施工及设计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并正确指导施工,确保该3栋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也为建筑质量的评定提供客观评判依据。
二、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工程沉降观测方案满足如下有关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设立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根据有关规范,在施工区附近(变形范围外)采用统一标准埋设供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水准基点。
3、设立沉降观测点
我公司根据该项目新建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共布设32个沉降观测点,其中1#楼、2#楼各布设8个沉降观测点,3#楼布设16个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埋设具体位置见“沉降观测点点位布设示意图”(附图NO:2)。沉降观测点埋设在±0.00层承重墙体、柱子上(距地坪约+0.25米左右)。采用钻孔埋入统一的成品标志,并在
埋设后采用相应保护措施加以保护,观测点连续编号,成品标志结构见下图。
成品标志结构图
4、沉降观测周期安排
初始值观测在首层拆模、观测标志埋好、现场条件允许后即进行,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每2~3层左右观测一次,主体封顶后每隔1~3个月观测一次(出现异常情况适当增加观测次数),直至沉降达到规范所规定的稳定标准为止,其中1#楼(21F)观测12次,2#楼(25F)观测14次,3#楼(15F)观测9次。
5、其它技术要求
5.1稳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范要求:“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天,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拟取“0.02mm/天”为稳定停测标准。
5.2本工程考虑为低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 s≤±0.5mm。
5.3每次观测时需详细记录天气情况、施工条件变化情况(如停工、降水、雷雨、涨枯水等)及大楼总荷重(层数)情况,以作为资料整理、
分析的一种依据。
5.4首次观测前,由工程负责人编制“施测纲要”,并经主任工程师审核、技术处审定,然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各项内容及要求,其后整个工程严格按照ISO9001的标准要求进行监控和作业。另外在首次初始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5.5每次沉降观测完毕后,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交临时观测成果,并作简要分析说明。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提交总的工程技术报告书。
三、实施技术方案
整个观测工作将严格按照前述有关技术标准中“沉降观测”的二级(等)精度要求执行。水准测量(高程及沉降值)采用德国蔡司DiNi12电子精密水准仪配合数码铟钢尺进行观测。
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1)水准环线闭合差δ△h≤±毫米)(n为两水准点间之测站数),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0≤±0.5mm;
(2)为确保各水准基点的高程精度,规定各测站的视线长度小于5O 米。
为了确保沉降量有较高的置信度,对已设水准基点的稳定性应定期检测,拟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时若相邻水准基点间的高差较差小于±
(n为测站数),则认为水准基点是稳定的,否则需再次复
查,若复查结果证明水准基点确有变动,这时需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判定其变动情况及原因,在查明原因后处理之。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以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 s≤±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如下: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n为测站数),高程中误差m H≤±0.5mm;
(2)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50米。
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
以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 s≤±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如下: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n为测站数),高程中误差m H≤±0.5mm;
(2)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50米。
对野外观测记录进行全部复核确系无误,并检核有关限差均满足要求后,用计算机专业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计算各观测点之高程和精度。将各观测点之高程汇总在已编定的统计表格中,并据此计算分次和累计沉降量,同时注明日期及荷载情况,由此形成临时监测资料,正常情况下,在下次观测时将资料送交有关方面。若发现有明显的异常沉降,则在两日内告之委托单位,以便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提交的成果内容
观测期间,每次沉降观测后向甲方报送一份阶段书面技术资料,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并及时报告。当建筑物都达到稳定时,则停止观测,然后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其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