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点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整个盆地呈现西高东低的倾斜状。
为了有效开发盆地资源,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针对这里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希望深层次研究盆地地层特点与油藏地质。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历史与地层基本构造分析1.1 形成历史鄂尔多斯盆地雏形形成于早太古代~晚太古代之间,它从地台基底雏形阶段逐渐过渡形成独立基底,在早元古代快速发展,并在晚元古代与古生代随着陆表海沉积逐渐成型。
而在中生代发展阶段,鄂尔多斯盆地出现了坳陷盆地阳台,直到新生代才完全形成现代地貌特征。
1.2 基本构造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沉积盆地,它西高东低且在西部位置拥有大面积缘断褶带与天环坳陷。
东部与中部拥有大量挠褶带与自然斜坡。
更重要的是,该盆地中蕴藏着大量的油田,其中大部分油田就位于西缘断褶带位置,也有一部分油田分布于中部斜坡位置。
从油气聚集的自然条件来看,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主要可以基于以下3点内容展开分析。
第一,鄂尔多斯盆地存在复合鼻状构造,它是指由于地壳不规则运动所形成的陡峭程度较低的平原地带(只有少部分局部区域存在凸起高点)。
这些地方是比较显著的油藏形成位置,容易集聚油气资源。
第二,鄂尔多斯盆地四周陡峭且大起大落,最高处高耸入云端,最低处却深不见底,反差相当之大。
这种特殊的鼻隆带结构显然是因为区域的历史构造运动所形成的。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一般坡的隆起度为10m/km,倾角相对平缓(小于1°),而且这种小斜坡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占据了不小比例(超过12万km2),已经达到整个盆地总面积的1/2。
第三,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存在一层层沉积物所沉积形成的局部隆起地带,它与该区域的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这里所提到的“差异压实”就代表在同一层沉积物中其本身也并非是均质且同一的,而是由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不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因此它的岩层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岩层在成岩以后无论是质地还是厚度都存在巨大差异。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长6油层为例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长6油层为例师俊峰;师永民;高超利;赵晔;王哲麟【摘要】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比表面积大,岩石颗粒表面附着大量的黏土矿物,容易受到外来流体的影响,发生颗粒膨胀、迁移、离子沉淀等反应伤害储层,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延长组6段油层为例,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RD)实验、压汞实验和储层敏感性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孔喉结构、黏土矿物特征和储层敏感性类型、伤害程度及敏感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岩心分析实验表明,储层黏土矿物由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4种矿物组成,影响储层渗透性的敏感性伤害强弱依次为酸敏、水敏、碱敏、盐敏和速敏.并结合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绿泥石富集区域尽量避免储层酸化等改造措施;对伊利石及伊蒙混层含量高、易水敏的地区,压裂改造过程需要提高压裂液砂比,减小压裂液量,从而降低储层损害.【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20【总页数】8页(P88-95)【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储层敏感性【作者】师俊峰;师永民;高超利;赵晔;王哲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延安 717600;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8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储层敏感性伤害是影响油田开发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诸多学者针对储层敏感性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表明注入流体、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储层物性等与储层敏感性程度有很大关系[1—5]。
其中,黏土矿物是引起油气层损害的最主要因素[6—8],黏土矿物的成分、含量和产状是决定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9]。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泥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盐度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泥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盐度分析文华国,郑荣才,耿威,王昌勇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E-mail:wenhuaguo@摘要:应用B、Sr、Rb、Sr/Ba比值、Rb/K比值和K+Na质量分数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古盐度进行综合判别,认为长6期古水介质盐度为0.014‰~6.47‰,平均值为2.56‰,属于淡水-微咸水环境,局部为半咸水环境,且自长63沉积期至长61沉积期湖盆水体是逐渐变咸的;微咸化的湖水介质和封闭还原的深水环境既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又能促使砂体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形成抗压实-压溶组构,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而对储层发育非常有利;在研究区长6古盐度定量计算基础上,编制了古盐度等值线图,从中划分出淡水、微咸水和半咸水3个古盐度平面分区,确定0.5‰古盐度等值线是淡水河流发育区与微咸水湖盆分界的古湖岸线位置,为预测岩性地层油藏有利发育区带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微量元素;古盐度;定量恢复;湖岸线;长6段;鄂尔多斯盆地古盐度是记录在古代沉积物中的水体盐度[1~2],可作为分析地质历史中沉积环境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资料检索,Walker等[3]1963年就曾创造性地使得古盐度从定性分析转为定量计算;Adams等(1965)[4]和Couch(1971)[5]使古盐度的定量计算精度进一步提高。
而国内古盐度研究起步较晚,赵永胜等(1998)[6]最早曾对云南保山盆地湖相泥岩进行了系统的古盐度定性和定量化研究;郑荣才等(1999)[7]在古盐度系统计算分析基础上首次探讨了古盐度的油气地质意义;沈吉等(2000)[8]通过湖泊中近几千年来形成的介形类壳体化石进行古盐度恢复,以图在古气候重建和定量预测研究开辟途径;王冠民等(2005)[9]曾利用泥页岩的B/Ga比值作为古盐度半定量指标来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纪的海侵方向;而近年来针对古盐度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其本身不同判别标志的综述性探讨[1~2,10]。
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特征研究作者:黄兆才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0期[摘要]研究区长 6 油层组储层特征复杂,主要表现砂岩储集层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低、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
因此,建立一套适用于该地区复杂储层特征的油水层判别方法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岩石学;结构特征;矿物成分中图分类号:TP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57-011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是合理、有效分类评价储层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
本文以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研究为基础,结合岩心样品分析、物性分析、常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一系列常规分析资料,研究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包括岩石类型、碎屑岩结构特征、黏土矿物特征、碎屑颗粒特征以及填隙物特征。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影响并控制着储层的含油性特征,因此研究储层岩石学特征的对寻找高产油层、合理判别油水层及油水层分布规律有着重大意义。
1.1岩性特征岩性是反映岩石特征的属性。
根据研究区长6储层的常规薄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镜下观察,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等实验手段,对研究区长6储层148块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学特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长石、岩屑含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长石砂岩含量最高、最为发育,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其它类型罕见,整体上,储层成分成熟度较低。
岩石类型在长6储层各个小层中基本一致,成分含量分布较为稳定,表明物源供给在沉积过程中较为稳定,或者有着相同的物源区。
1.2碎屑岩结构特征碎屑岩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通常指的是碎屑颗粒本身(粒度、磨圆度、分选性、颗粒表面特征)、填隙物特征、碎屑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胶结类型、支撑类型)。
(1)粒度:粒度分析是对沉积碎屑岩石粒度大小及分布特征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常为了能够灵敏的反映水动力条件,准确判别沉积环境,采用粒度分布曲线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沉积环境拥有不同的粒度分析图,但都可以直接体现沉积物沉积过程中的能量大小和水动力条件。
吴起固井技术总结
延长油田吴起区块常规井固井技术总结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油藏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西部,为一套低渗透油藏,油气水分布具有一定分异性,是一个低压、低渗、致密油田。
我公司针对近几年施工的常规井固井工程做了以下总结,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一、目前常规固井现状及难点1、油层封固段广,含油层系较多,从上到下含油层系依次为延10、长4+5、长6、长8、长9、长10等,总长约800米。
2、层间水活跃,存在油水同层或油层上下均为水层;洛河组地层水动力活跃,且该层段破裂压力低,易造成井漏及水侵,影响固井质量。
3、上部地层承压能力低,固井中易漏失,造成油层段压力变化大,压不稳油层而导致油层段发生气窜。
部分井在水泥凝固过程中发生渗漏,也会造成水泥浆液柱压力降低,发生油水窜的机率非常大。
4、井身质量差,“糖葫芦”井眼、“大肚子”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实现水泥浆完全置换,顶替效率差,影响水泥石胶结强度,电测声幅值偏高。
5、钻井队配合意识薄弱,扶正器安放数量较少,钻井液处理不到位,存在只要下完套管、建立循环其余责任全部由固井队承担的思想。
固完井后为赶进度,在未满足水泥稠化48h情况下通知测井队测井,水泥石强度达不到要求,电测声幅值偏高。
二、固井质量存在的问题目前固井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泥返高不够以及封固段固井质量差。
1、声幅超标段多水层活跃,发生水侵,尤其是在油水同层段,测井声幅值均偏大。
安定组、直罗组井眼不规则,低密度窜槽严重,声幅值偏高。
高密度水泥胶凝过程中发生失重,上部液柱因为漏失造成静液柱压力减小,无法有效压稳地层,引起油水侵,造成水泥浆的胶结差,影响产层段固井质量。
2、井筒发生严重漏失,水泥返高不够。
根据固井质量要求水泥浆一次上返至地面,本地区固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水泥浆未返至地面。
通过我公司2013年、2014年在薛岔、吴仓堡、庙沟、大岔等区块的施工82口井情况统计,固井中发生漏失概率为97.5%,水泥返深普遍只能至洛河层。
鄂尔多斯盆地LF地区长6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作 者 主要从 烃源 岩演化 与分 布 、 造特征 、 构 沉积 相特
征及 物性特 征等 方面对 L F地 区延 长 组 长 6油藏 成 藏主控 因素 进行 了综 合 研 究 , 入剖 析 各 类 油藏 成 深 藏机 理及其 分 布规律 , 优选 出长 6各小层 有利 区 , 为 研 究 区下一 步勘 探部署 提供 理论依 据 和技术 支撑 。
21 0 2年 5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T O E E R L UM O O N N I E R N GE L GY A D E G N E I G
第 2 6卷
第 3期
文 章 编 号 :6 3—8 1 (0 2 0 17 2 7 2 1 )3—0 0 0 6—0 5
为 分流 间湾 。
2 总体 上河道 较窄 , , 河道延 伸较 短 , 体呈 北东南 西 砂 向展 布 , 体 的厚度 约为 5 0m, 究 区 的 中部 砂 砂 ~1 研 体 发育较 差 , 度 为 O 5m, 厚 ~ 由中 间 向两 侧 砂 体 的
厚 度逐 渐加厚 , 一特 征 体 现 了分 流 河 道 的侧 向迁 这
图。
移, 多期 河道 砂体 的叠 置 , 成 长 6 形 。砂体 条 带 状 分
布 的特 征 。
长 6 期 区 内主要 发 育 三 条北 东 一南 西 向 的水 。 下 分流河 道 , 河道较 宽且 河道延 伸较 远 , 部发 育有 局
河 口坝 , 南 角 和 西 北 角 的 两 条 河 道 较 为 发 育 , 间 东 中 河 道 差 之 , 口坝 发 育 于 G 2 河 1 5井 附 近 、P 7一J 3 J3 P7
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2区块长6储层特征及评价研究
开发 方案 、 提 高开 发效 果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笔 者 利用 丰 富的岩 心薄片 、 物性 等资 料 , 分 析 了研究 区储 层的 沉 积学 、 岩 石学 、 物 性 等特 征 和 孔 隙类 型 , 并 对储 层 进行 了分类 评价 。
1 储 层 沉积特征
长6 属三 角洲 前缘 沉 积 , 区内主要 发育 两条 南 西 向延伸 的水下分 流河 道 , 砂岩厚 度一 般 大于 1 5 m, 砂地 比大于4 0 9 , 5 , 最 高达 5 5 %。 分 流间湾 以泥质沉 积
1 1 6
内蒙 古石 油 化 工
2 0 1 3 年第 1 5 期
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 2 区块长6 储层特征及评价研究
杜 明h , 高新 奎 , 张 昂 昂
( 1 . 西安石油大学 , 陕西 西安 7 1 0 0 0 0 ; 2 . 延 长 油 田股 份 有 限公 司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关键词 : 鄂 尔多斯 ; 川 口油 田; 长6 储 层特征 ; 储层评 价
中 图分 类号 : P 6 1 8 . 1 3 0 . 2
文献标 识码 பைடு நூலகம் A
文 章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O 1 3 ) 1 5 —0 l l 6 一O 4
川 口油 田位 于 陕 西 省 延 安 市 宝 塔 区 川 日乡境 内, 属 于陕北 斜坡 二级构 造 带 , 为 一东 高西低 的大单 斜, 地层 倾角小 于 1 o [ 。 川7 2区块位 于 川 口油 田西南 部, 面积 为 2 6 . 3 1 k m 。区 内构造相 对 简单 , 未 发生过 明显 的褶 皱 与变形 , 仅在 小 范 围 内 由于 差 异压 实作
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7段为例
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7段为例钟大康【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延长组)6段和长7段富含大量致密油,但由于对其微观特征与成因缺乏深入了解,阻碍了该区致密油的有效开采.为此,根据岩石孔隙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研究区长6段和长7段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远端远砂坝-席状砂及半深湖-深湖重力流沉积环境,岩石粒度细(主要为极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杂基含量高(8%~10%),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平均1畅8%,孔径小(平均30μm),喉道细(平均0畅08μm),平均孔隙度9%,渗透率基本上都低于0畅3×10-3μm2,物性差.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杂基微孔、长石及岩屑溶孔、胶结物晶间微孔.不同岩石类型其微观特征存在差异.沉积环境决定了其粒度细、粘土杂基高,细粒高粘土杂基岩石抗压性差,强烈的压实作用导致大量的原生孔隙损失,孔喉变得更加细小;孔喉细小的岩石由于孔隙中各种流体离子的半渗透膜效应引起强烈的碳酸盐和粘土矿物胶结,尤其是伊利石搭桥状和丝网状胶结,使岩石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后期酸性流体也难以进入发生溶蚀作用;云母与水云母杂基及碳酸盐胶结物对石英的强烈交代导致岩石抗压性变差以及固体体积增加,最终导致岩石的致密化.%The 6th and 7th members of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6 and Chang 7)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tight oil inthe Longdong area of Ordos Basin.However,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has hin-dered the exploitation of tight oil.The current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pore throat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of Chang 6 and Chang 7members of Yanchang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pore cast thin section,field e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FE-SEM)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ght oil reservoirs were deposited in distal bar and sheet sand of delta front and gravity flow of semi-deep to deep lake,and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with fine grain size and high matrix content ( 8%-10%) consist of very fine sandstones, siltstones, pelitic siltstones and silty mudstones.These reservoir rocks have very poorly developed pores,low thin section porosity averaging at 1.8%,small pore radius averaging at30μm,fine throat radius averaging at 0.08μm,low porosity averaging at 9%and low permeabi-lity of less than 0.3 ×10 -3μm2 .The main pore types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s are micropore of intergranular matrix,dis-solution pore of feldspars and rock fragments and intercrystalline pore of cements.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oil reservoir rocks are different.The low-energ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decisive in determining the fine grainsize and high matrix content of the reservoir sandstones,which have weak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in early burial stage, hence,significant amount of original pore volume is lost,and the pore throat sizes become smaller.In the reservoir rocks with tiny pore throats,the strong carbonate and clay mineral cementation ( especially the bridging and network-like ce-mentation of illite) ,caused by semi-permeable membrane effects of ions,further reduce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rocks, preventing the later acidic fluid diss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secondary porosity.In addition, the strong replacement of quartz by detrital micas grain,hydromuscovite matrix andcarbonate cement lowers the resistance of the reservoir rocks and increases the solid volume,finally leading to the tightening of the reservoir rocks.【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13页(P49-61)【关键词】微观特征;形成机理;储层;致密油;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钟大康【作者单位】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随着我国对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及石油工业的发展,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开始从常规油气资源延伸到非常规油气资源[1-12]。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_程俊
N 伊
乌海
西
盟
隆
起
东胜
鄂托克旗 晋
天 缘
伊 乌审旗
榆林 西
环
冲
盐池
陕
姬塬
靖边
挠
坳
断
志丹
斜
褶
延安
延长
直罗 陷
带
带
庆阳
富县
盆地边界 构造单元界线
镇原
平凉
正宁
黄陵
铜川 陇县
渭北挠褶带
பைடு நூலகம்
西安
韩城
地名
延长组展布区
0
40 km
研究区
图 1 研究区构造位置图 Fig. 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第 25 卷 第 1 期 2013 年 2 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文 章 编 号 :1673-8926(2013)01-0069-06
Vol.25 No.1 Feb. 201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 6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程 俊1,李 红2,雷 川2
(1.陕西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陕西 咸阳 712000; 2.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
8
y=0.038 6x2- 0.800 7x+7.559 9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4
铸体薄片面孔率/%
图 3 云母含量与铸体薄片面孔率之间的关系 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a content and
porosity of the thin section
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
Q
口 ● ∞
・
// \
毽
图 1 天 赐 湾 地 区 长 6砂 岩 组 分 三 角 图
3. 5O
根 据 2 口井 1 4个 岩 石 薄 片 鉴 定 结 果 , 区 长 6 0 1 本 砂岩 组 分 中 , 石 含量 变 化 在 3 . 1 ~ 6. , 长 7 1 25 平 均 5 . 。其 中 钾 长 石 含 量 分 布 在 1 . 3 ~ 4 . 24 44 2 1 , 均 2 . , 长 石 含 量 l . 0 ~ 3 . 4 , 1 平 93 斜 34 81% 平 均 2 . 。其 次 为 石 英 , 量 在 2 . 5 ~ 3 . 32 含 1 6 9 1 , 均 2 . 。再 次 为 黑 云 母 , 量 为 5 1 ~ 8 平 51 含 .5 2 . 4 , 均 9 1 . 屑 含 量 较 少 , 般 为 2 9 7 8 平 . 岩 一 .8 ~ 4 3 , 均 3 5 , 要 由 沉 积 岩 组 成 。因 此 , .0 平 . 主 该 区 长 6储 层 砂 岩 属 于 典 型 的 长 石 砂 岩 。 填 隙 物 含 量 低 , 般 3 ~ 1 , 均 8 , 自 一 1 平 以 生 胶 结 物 为 主 , 基 含 量 平 均 为 4 3 , 结 物 成 分 杂 .7 胶 主要 为 方解 石 、 英 加大 、 石 加大 , 次为 有机 质 、 石 长 其 浊沸 石 、 铁 矿 等 。 黄 绿 泥石 为孔 隙衬边 产状 ; 沸石 、 解 石和 水云 浊 方 母 为孔 隙充 填产 状 , 沸石 含 量 的变 化 反 映 了溶 蚀 浊 作 用强 度 的 差异 , 质和 长 石 质 以颗 粒 的 加大 边 产 硅 状 为主 , 分 以晶粒 状 充填 于孔 隙中 。 部 从 砂 岩 的 结 构 来 看 , 区 长 6砂 岩 颗 粒 为 较 均 该 的细 粒 为主 , 要 粒 级 0 1 O 3 m 占7 以上 , 主 . ~ .m O 分 选 中 一好 , 圆 度 为 次 圆 一 次 棱 角 状 。 粒 呈 半 定 磨 颗 向 一 定 向 排 列 。砂 岩 中 杂 基 含 量 小 于 2 , 示 沉 积 指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重力流特征及控制因素
明显 高于 浊流砂 体。砂质碎屑 流砂体 中长石含 量较 高, 为溶蚀作 用提 供 了更 多 的物质基 础 . 因此砂 质碎 屑 流砂体 中的粒 内溶孔较 浊流砂 体发 育 , 这是该砂 体储层 物性好 于浊流砂体 的重要原 因 关键 词 : 砂 质碎 屑流 ; 浊流 ; 储层特征 ; 影响 因素 ; 长 6油层组 : 鄂 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 : T E l 2 1 . 3 文献标 志码 : A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r a v i t y lo f w a n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Ch a n g 6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e t i n Hu a c h i a r e a , Or d o s Ba s i n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 区长 6油层组重力流特征 及控制 因素
李凤 杰 , 杨 承锦 , 代 廷勇, 李俊 武 , 杨豫J
( 成都理 工大 学 沉积地质研 究院 , 成都 6 1 0 0 5 9 )
摘要: 以岩 心观察 为基础 , 通过岩 石学特征 和原 生沉积 构造等相 标 志分析 . 认 为华池 地 区长 6油层组 主要
.
c u r r e n t s e di me n t a t i o n s t a y q ui t e di f f e r e n t i n t he i r g r o wi n g l o c a t i o n S a n d y d e b r i s l f o w l o c a t e s i n u p s t r e a m, wh i l e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及成岩作用 。
[ 关键 词 ]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合 水 地 区 ;储 层 特 征 ; 主控 因 素 [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l 2 2 . 2 [ 文 献 标 志 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1 3 )1 0— 0 1 7 4 一o 3
表 1 储 层 评 价 分 类 标 准
3 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储层 孔 隙结 构 主要 由孔 隙和 喉道 组成 。其 中对 储层 的 渗流 能力起 着决 定性 作用 的 主要是 喉道 ,因为 喉道 对应 的是两个 孔 隙之 间起 联通 作 用 的狭窄 通道 。喉 道 的大小 和形 态受 多种 因素 影 响 ,其 中 主要取 决 于岩 石颗 粒 的大 小 、形 态及 其 接触 关 系 ,同时 颗粒 的胶 结类 型也 起一 定作 用_ 4 ] 。合水 地 区长 6油层 组 埋 深较 大 ,压 实作用 中等一 偏 高 ,发育 多种 喉道 形 态 ,但 是 主要 以片 状或 弯片 状为 主 。 根据 压汞 曲线 数 据分 析 表 明 ,长 6油 层 组 排 驱 压 力 介 于 0 . 3 9 ~4 . 8 2 MP a ,中 值 压 力 介 于 8 . 7 2 ~ 1 3 . 8 7 MP a ,中值 半径 介 于 0 . 0 5 ~0 . 1 2 m,最 大 进 汞 饱 和 度 介 于 4 1 . 1 8 ~8 3 . 3 5 ,退 汞 效 率 介 于 1 8 . 9 0 9 / 6 ~2 7 . 1 1 ( 表2 ) 。其 中局 部 地 区孔 喉 特 征 较 好 ,排 驱 压 力 为 0 . 9 2 MP a ,最 大 进 汞 饱 和 度 为 7 9 ,退 汞效 率 为 2 6 . 6 。 由图 2压汞 曲线 图可 见 ,该 类 储 层孔 喉压 汞 曲线 平 台段 较 为 明 显 ,孔 喉 分 选 较 好 ,物性 相对 较好 ,孔 隙度为 1 1 . 1 ,渗透 率 为 0 . 1 6 oD。 r
子洲油田南部地区长6储层特征
隙物 中 , 杂 基含 量偏 低 , 通 常小 于 3 %, 均值约 2 . 4 %, 其 组 分
以绿 泥石 为 主 , 其 次 为 泥铁 质 和伊 利 石 ; 胶 结 物 含 量 相 对 偏 高, 通 常大 于 4 %, 其组 分 以石英 质 、 方解 石 为主 , 其 次 为长 石 质 。绿 泥石 多呈垂 直于 碎屑 表 面 的薄 膜 ; 石英 质 通 常 以石 英
积岩 屑 。
石英 ( %
其 相 连通 关系 。储 集岩 的 孔 隙结 构 决 定储 集 层 的性 质 、 也支 配着储 层 的含 油丰 度和 产 能 。因 此 , 储 层 孔 隙结 构 研 究 是储 层研 究 的一个 重要 部分 J 。
2 . 1 孑 L 隙 类 型
.
占 屑石英砂岩 石砂岩
裂 隙孔 等几种 类 型 , 其 中粒 间孑 L 、 粒 内孔 、 长石溶孑 L 是 主要 的 储集 空 间 , 其 面孔率 占总面孔 率 8 0 % 以上 。 子 洲南 地 区延 长组 长 6储 层 以粒 间孔 、 长 石溶 孔为 主 , 两 者 储集 空 间贡献 率 占 6 0 %以上, 其 次为 粒 内孔 、 裂 隙孔 和铸
2 0 1 3年 1 1月
地 下水
G r o u n d wa t e r
第3 5卷
第 6期
No v., 2 01 3 Vo 1 . 3 5 N0. 6
子 洲 油 田南 部 地 区 长 6储 层 特 征
尹晏彬 , 邓 展 拓
( 延长 油 田股份 有 限公 司子洲 采油 厂 , 陕西 榆林 7 1 8 4 0 0 )
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研究
[ 4] 李文厚, 庞军刚, 曹红霞, 等. 鄂尔多斯盆地晚 三叠世 延长期 沉积体 系及岩 相古 地理演 化 [ J] .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39( 3) : 501~ 505 .
[ 7] 朱筱敏, 刘媛, 方庆, 等.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 角洲形成条件和沉积模式: 以松辽 盆地三肇 凹 陷扶 余油 层为 例[ J ] . 地 学前 缘, 2012, 19 ( 1) : 89~98.
[ 8] 陈飞, 胡光义, 孙立春, 等. 鄂南地区上三叠统 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藏因素分析[ J ] . 西安石 油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012, 27 ( 1) : 27~32.
分流河道叠置, 这种多个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形成的 砂层物性好、厚度大, 层内非均质性弱, 平面上连通 性好, 呈条带状分布, 它不仅是油气的主 要运输通 道, 也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
图 2 董深 1 长 6 岩石粒度频率曲线特征图
图 4 佛古塬区风 3 井测井相 4. 2 支流间湾
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薄互层。沉积 构造以水平和沙纹状层理为主, 其次为波状层理。长 6 底部泥岩中化石较丰富, 以炭化植物为主, 大多呈 茎干和叶片沿层面密集分布和局部构成煤线产出, 植物化石丰富, 其中长 63 砂泥层滑塌变形、包卷构 造常见, 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低幅平缓。 5 沉积相平面展布
研究区目前累 计钻井 3000 多 口, 受构 造不发 育、岩性油气藏横向砂体变化大以及低渗等多因素 影响, 该区生产井均以低产为主, 平均单井日产低于 0. 4t / d。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从构造演化、 沉积相带展布、物源方向以及储层特征等多方面做 了大量的工作[ 4~6] , 但对佛古塬区的研究相对较少, 笔者基于生产现状, 结合岩石学特征, 在借鉴前人成 果的基础上, 对佛古塬区长 6 油层组沉积特征展开 系统研究, 以期对该区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依据。 2 岩石学特征及岩石相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6储层精细对比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6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摘要:红河油田延长组由于遭受顶部剥蚀,地层厚度变化大,加之长6段河道砂岩多期叠置沉积,单砂体规模小,侧向相变快,且标志层不明显,小层对比难度大。
本文充分利用研究区内各种基础资料,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高分辨等时地层格架,随后按照其中不同级次沉积界面和结构单元的特征,逐级细分。
将长6段储层,准确划分为三个亚段,7个砂层组和19个小层,为后期的勘探开发实践打好了基础。
关键词:米兰柯维奇理论层序地层学小层精细对比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大型致密砂岩含油气盆地,具有烃源岩发育、勘探领域广、潜力大的特点。
根据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盆地内石油总资源量85.88×108t[1],目前盆地内累计探明石油储量超过40×108t,年产原油近3000×104t,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南端,其东部和北部分别与西峰油田和镇北油田毗邻。
地理上处于甘肃省镇原县和泾川县境内,该区延长期总体处于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带,这一时期盆地抬升作用渐趋减缓,湖盆开始收缩,物源供给十分充足,其沉积作用强盛,储集砂体比较发育[2]。
同时,红河油田与北东方向的半深湖、深湖区紧密毗邻,生油条件有利,油源比较充足,封盖条件良好,具备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长6油藏具有纵向多层含油,储层物性较好,平面叠合连片的特点。
近年来通过对钻遇长6层的部分探井及开发井进行试油试采,大部分井初期日产油在3t以上,最高产量达到10t以上,显示该区长6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但由于该区延长组(主要在长6段)顶部遭受剥蚀,长6地层厚度变化大,加之长6段为多期砂体叠置沉积,河道宽度小,侧向相变快,且标志层不明显,小层对比难度极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勘探开发评价部署。
因此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准确划分各砂组及小层、单砂体,对今后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吴起一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Ab ta t I r e r v ea c r c f l lg i g i tr r tt n o r e a e s r or n v u a l e i n p e it n s r c : no d rt i o e t c u a yo l o g n e p ea i f a g t y r e ev i a df o r b er g o r d ci , o mp h we n o t l r s a o
t i p p r c n u t d r s a c n “o r p o e t e ain ”o h n 6 r s r or i u i T e i n h n r a b sn e h i a h s a e o d ce ee rh o f u r p r r l t s f C a g e e v i n W q — i b a c e g a e y u i g tc n c l y o me n f a d tn i l e c si g s e t n c n i g ee to c o c p , n o i e t o gn f r t n I i e me a so n s et n si , a tn h e d s a n n lc r n mi r s o e a d c mb n d wi l g i gi o ma i . t sd e d s o h c a h n o t a h n 6 r s r ori y ia d u p r st n o p r a i t i ly r Th e ev i l h l g sd mi a e y mo e — h tC a g e e v i st p c lme i m— o o i a d l w- e me b l y o l a e . e r s r or i o o y i o n t d b d r y i t a e f e g an a k sc s n so ewi si g e in n tu t r f d u mau i . h i i c in o t oo ya d p y i a r p t - i r i r o i a d tn t i n r d e t d sr c u e o n h t a me i m t r y T ed s n t f i lg n h sc l o — t t o lh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e a a z d Th eu ts o h tCh n e e o ri c aa t r e y l w n r t r n ih s u t r r n l e . e r s l h wst a a g 6 r s r i s h r ce z d b o mi e a mau t a d h g t cu e y v i l i y r
摘
要 : 过研 究 区 内大量 铸体 薄 片及 物性 资料 分析 . 通 对鄂 尔多斯盆 地 吴旗 地 区长 6油层 组储 层 的
岩石 学特征 、 孔渗特 征 、 隙结 构及 孔 隙类 型等进 行 深入 研 究 , 孔 分析影 响 储层 储 集性 能的主 要 因素 结果表 明 , 角洲前 缘 亚相 沉积 的 长 6储 层 具矿 物成 熟度 低 而结 构 成 熟度 高 的岩石 学特 点 . 层 以 三 储
M e i m or nd s alpo e a e t an r sr o r s c .Fi hr ta d l hr a r he bai e p g d u p e a m l r r he m i e e v i pa e ne t oa nd m d e t o ta e t sc s e a e i
Absr c :Ba e n t e a l i ofc s l e a e r h sc ,t e r l y c a a t rsi s or st nd pem e ta t s d o h nays ats c nd p top y i s he p to og h r c e tc ,p o iy a r — s i i a i t ,p e sr c u e a r pe fCh ng 6 r s r oi n W uq r a a e su i d,a d i nf ncn a t r bl i y or tu t r nd po e t s o a e ev ri y ia e r t d e n t il s ue i g fc o s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吴 旗 地 区 长 6储 层 特 征 及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魏 钦 廉 郑 荣 才 肖 玲 王 成 玉 牛 小 兵 , , , ,
( . 都理 工 大学 “ 1成 油气藏 地质 及 开发 工程 ”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 2 中 国石 油长 庆 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 院 ) .
性 得到 改善 关 键词 : 层 特征 ; 响 因素 ; 储 影 沉积 相 ; 成岩 作 用 ; 尔 多斯盆 地 鄂 中图分 类号 :E 2 . 3 T l 22 文献标 识码 : A
I f e cn a t r n h r c e itc fCh n e e v i n u n i g f co sa d c a a t rsiso a g 6 r s r o r l
粒 间孔和溶 蚀 孔 最为发 育 , 中孔 和 小孔是 主 要 的油 气储 集 空 间。 细喉 和 中喉 则是 长 6的基 本渗 流通 道, 为典 型 中低 孔 、 低渗 储 集层 。 层 物性 受 沉积微 相 和成 岩作 用双 重控 制 . 面上储 层 物性 受 沉 特 储 平
积 相 带的控 制 , 向上压 实和胶 结作 用使储 层 物性 明显 变差 。 垂 而溶蚀 作 用 产 生的 次 生孔 隙使 储层 物
pasg .The r sr o rpr p r scosl eae o bo h e me tr c o a isa a e ss t i a e t d b sa e e e i o e t i l ey r ltd t t s d v y i n ay m r fc e nd d g nei.I s f ce y i i
mau t , m e i t ry i d um r st a d o pe me b l y po o i y n l w r a i t wi i e g a lr i t nt r rnu a po e n s l i n h r a d outo po e e eo d r d v l pe we1 l.
维普资讯
第1 9卷 第 4期
20 0 7年 1 2月
岩
性油 气藏 NhomakorabeaVo _9 No4 l . 1
De .2 07 c 0
L THOLOGI I C RES ERVOI RS
文章 编 号 :6 3 8 2 ( 0 7 0 — 0 5 0 1 7 — 9 6 2 0 )4 0 4 — 6
i W uqia e n r a,O r sBa i do sn
W E nl n , HE I Qi— a Z NG n -a , XI i Ro gci AO ig, A Ln W NG C e gy 2NI Xi —ig h n -u, U a bn ̄ o
(, te e ao tyo iadGa R sviGelyadE poao , hnd n e i e nly hnd 109 h a 1 Sa yL bro tK a r fO ln s e r r og n x lti C e uU i rt o c og ,C e u60 5 ,C i ; e o o itn g v syfT h o g n 2 ReahIste Ptl m E po tnadDe l m n, hnqg Ol l C m ay P tC ia Xi n7 02 ,C i ) . s r tu eo u x lao n v o et C a i ie op n , eo h , ’ 10 1 h a e c n i to re f ri ep gn f d i r n a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