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考试题样本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以下哪部医学典籍的简称?A.《素问》B.《灵枢》C.《素问》和《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C2.《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A.黄帝B.岐伯C.张仲景D.华佗答案:B3.《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哪五个器官?A.心、肝、脾、肺、肾B.心、肝、胃、肺、肾C.心、肝、脾、胆、肾D.心、肝、脾、肺、胆答案:A4.《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哪六个器官?A.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胰脏D.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5.《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什么?A.三个不同的脏腑B.三个不同的经络C.人体内的三个主要区域D.人体的三个主要器官答案:C6.《黄帝内经》中“五行”理论将人体与自然界的哪五种元素相联系?A.金、木、水、火、土B.金、木、水、火、风C.金、木、水、火、雷D.金、木、水、火、电答案:A7.《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春、夏、秋、冬B.风、寒、暑、湿C.喜、怒、忧、思D.酸、苦、甘、辛答案:A8.《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酸、苦、甘、辛、咸B.酸、苦、甘、辛、淡C.酸、苦、甘、辛、甜D.酸、苦、甘、辛、辣答案:A9.《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腑”指的是什么?B.组织C.系统D.经络答案:A10.《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络”是指哪些经络?A.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B.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任脉、督脉C.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D.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理、病理2.《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平衡有关。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内经试题及答案

内经试题及答案

内经试题及答案题目一:《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行”理论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

B. 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C. 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D. 五行理论仅用于解释自然界的自然现象。

答案:D题目二:根据《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四气调神”的内容?A. 春气生发,宜疏肝理气。

B. 夏气长养,宜养心安神。

C. 秋气收敛,宜润肺健脾。

D. 冬气闭藏,宜补肾壮阳。

答案:D题目三:《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

B. 预防疾病的发生。

C. 治疗疾病的症状。

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

答案:B题目四:《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哪五个脏器?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肠、肾D. 心、肝、胆、肺、肾答案:A题目五:《黄帝内经》中“阴阳”理论是如何描述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的?A.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B. 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C. 阴阳理论只适用于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D. 阴阳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唯一依据。

答案:A、B题目六:《黄帝内经》中关于“气血”的理论,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B. 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

C. 气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D. 气血是人体唯一的生命活动物质。

答案:D题目七:《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七情”是指哪七种情绪?A. 喜、怒、忧、思、悲、恐、惊B. 喜、怒、忧、思、悲、恐、疑C. 喜、怒、忧、思、悲、恐、惧D. 喜、怒、忧、思、悲、惊、疑答案:A题目八:《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哪五种味道?A. 酸、苦、甘、辛、咸B. 酸、甜、苦、辣、咸C. 酸、苦、甘、辣、咸D. 酸、苦、甘、辛、辣答案:A题目九:《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是指哪六种外邪?A. 风、寒、暑、湿、燥、火B. 风、寒、湿、热、燥、火C. 风、寒、暑、湿、燥、热D. 风、寒、暑、湿、火、热答案:A题目十:《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什么?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

内经习题

内经习题
1、本文 所论述“阴阳反作”与下列哪两项有关:
A、寒气生浊 B、清气在下 C、热气生清 D、浊气在上 E、浊气在下
(二)B型题
A、二便 B、卫气 C、精血津液 D水谷与糟粕 E、宗气
1、“清阳发腠理”中“清阳”的含义是:
2、“浊阴归六腑”中“浊阴”的含义是:
3、“浊阴走五脏”中“浊阴”的含义是:
A、麻黄 B、大黄 C、木通 D、陈皮 E、附子
4、本文曰:“味厚则泄”,代表药物如:
2、皇甫谧谓“九卷”为:
A、《道藏》 B、《七略》 C、《庄子》 D、《汉书》 E、《周易》
3、最早提到《内经》书名的是:
4、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的是:
A、《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注证发微》 C、《内经知要》 D、《素问直解》 E、《类经》
A、《灵枢》 B、《素问》 C、《针经》 D、《九卷》 E、《八十一难》
2、以下哪两项与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有关:
A、唐代 B、张景岳 C、南宋 D、杨上善 E、史崧
3、以下注释《内经》著作中,哪两本属分类注释:
A、《素问直解》 B、《内经知要》 C、《类经》 D、《素问集注》 E、《黄帝内经太素》
2、药食气味中“涌泄为阴”的是:
A、辛 B、甘 C、苦 D、咸 E、酸
(四)X型题(多选)
1、下列各项具有阴阳关系的有:
A、天地 B、静躁 C、生长 D、邪正 E、升降
F、云雨 G、水火 H、气味 I、清浊 J、痰瘀
5、本文指出疮疡痈肿是由于:
A、风邪为胜 B、寒邪为胜 C、热邪为胜 D、燥邪为胜 E、湿邪为胜
6、本文曰:忧伤肺,胜忧者为:
A、思 B、恐 C、怒 D、喜 E、惊

内经选读考试习题库(含答案).docx

内经选读考试习题库(含答案).docx

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飨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 _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澹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疫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矗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矗,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哲学部分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B)E、发散(B)E、寒伤气(D)E、寒伤气(C)《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病因 B 、病机 C 、正气 D 、病性(D)A 、温病B 、夕食泄C 、瘻疟D 、咳嗽E 、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岀上窍”,“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 D 、津液E 、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滕理”,“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D 、津液E 、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D 、津液E 、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 A 、二便等污秽之物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 、饮食化生的精气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D 、津液E 、营血6、 AE 、阴阳(E )7、 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胃气袞不能腐熟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中“清气在下,则生飨泄”的机理是(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E 、以上均不是)C 、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B)8、 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胃气袞不能腐熟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中“浊气在上,则生_胀”的机理是(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E 、以上均不是C 、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C) 9、 A《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谷之精气 “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B 、天地之精气 C 、真元之气 云:D 、药食之气E 、正气 (C )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B 、发散属阳C 、宣通肺气 )D 、补虚E 、涌泄属阴(B )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飨泄“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C 、瘻疟D 、咳嗽E 、 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飨泄“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C 、瘻疟D 、咳嗽E 、 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夕食泄“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C 、瘻疟 D 、咳嗽 )E 、濡泄(A)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A 、二便等污秽之物D 、精血津液 B 、E 、 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卫气 C 、 饮食化生的精气 (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A 、上下 B 、左右 指出“阴阳的征兆”是( C 、水火)D 、血气E 、 男女 (C)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A 、阴阳离决 B 、脾气内绝 C 、邪气壅盛 D 、阴阳竭绝 E 、 正气亡失 (B) 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A 、肝B 、心 谷气通于(C 、脾D 、肺E 、 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A 、阴阳五行 B 、脏腑气血 24、《素问•阴阳离合论》经文说明了()A 、阴阳的统一性 D 、阴阳的可分性 (C)() E 、七损八益 (E) 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中医内经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经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内经是中医学的基础,全名为《黄帝内经》,它始于哪个朝代?A. 北宋时期B. 秦朝时期C. 南宋时期D. 西汉时期答案:D. 西汉时期2. 《黄帝内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A. 两部分B. 三部分C. 四部分D. 五部分答案:C. 四部分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黄帝内经》的四部分之一?A. 《灵枢》B. 《素问》C. 《金匮》D. 《难经》答案:D. 《难经》4.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医的哪个方面?A. 针灸疗法B. 草药治疗C. 病因病机理论D. 推拿按摩答案:C. 病因病机理论5. 《素问》是《黄帝内经》的哪一部分?A. 第一部分B. 第二部分C. 第三部分D. 第四部分答案:B. 第二部分二、填空题1. 中医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由“气”来调节,其中包括“阳气”和“阴气”,这个理论被称为〔----------------〕。

答案:阴阳学说2. 中医内经强调〔----------------〕的观念,即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并保持平衡。

答案:天人合一3. “藏象学说”是中医内经中用以解释人体〔----------------〕和〔----------------〕的理论。

答案:脏器功能,形态变化4.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部分主要阐述了人体的〔----------------〕和〔----------------〕。

答案:经络系统,神经系统5. 中医内经提出的“寒热湿燥风火土”是用来描述〔----------------〕。

答案:病因病机的特点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内经认为的五脏的功能及其与人体的关系。

答案:中医内经将五脏(心、肝、脾、肺、肾)视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脏器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生殖和排泄。

这些脏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2. 请简述中医内经的“阴阳学说”及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内经试题

内经试题

一、选择题(共65分,每题1分)A型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A、腹泻如水B、肠鸣泄泻C、暴泻如注D、下利不爽E、下利完谷不化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A、粪便和尿液B、水道中的阴液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E、痰饮等病理产物3、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A、五脏B、六腑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E、五体4、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魄门应属于:A、五脏B、六腑C、传化之府D、奇恒之府E、以上均非5、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传化之府的特性:A、其气象天B、地气所生C、传化物而不藏D、实而不满E、泻而不藏6、除下列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含义:A、魄门的启闭,依赖心神的主宰B、魄门的启闭,依赖肝气的条达C、魄门的启闭,依赖胃气的下降D、魄门的启闭,依赖肺气的宣降E、魄门的启闭,依赖肾气的固摄7、《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色精微象见”是指:A、五色是五脏精气的外在表现B、五色含蓄不露,五脏精气充盛C、五色变化精细微妙,反映疾病变化多端D、五色鲜明暴露,五脏精气枯竭E、脏腑精气上注于目,而能视五色变化8、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四季的关系是:A、脾主长夏B、脾主至阴C、脾不主时D、脾主季夏E、以上都不是9、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导致脾胃生病不同的因素:A、经脉循行异位B、脏腑阴阳不同C、虚实逆从不同D、解剖形态不同E、感伤病邪不同10、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A、四肢不得禀水谷气B、湿遏土壅C、气日以衰D、脉道不利E、筋骨肌肉,无气以生11、《素问·热论》认为阳明病的主症是:A、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B、头项痛、腰脊强C、胸胁痛、耳聋D、腹满、嗌干E、口燥舌干而渴12、《素问·咳论》篇认为与咳证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肺、大肠B、肝、胆C、肺、胃D、肺、脾E、肺、心13、根据《素问·痹论》所述,除下列哪项外均是心痹的症状表现:A、脉不通B、烦则心下鼓C、暴上气而喘D、嗌干、善噫E、夜卧则惊14、根据《素问·痿论》所述,痿证的发病趋势是:A、五脏痿久而传至六腑B、六腑痿久而传至五脏C、五体痿久而传至六腑D、五体痿久,复感于邪传至五脏E、五脏有热,病发五体痿15、某患者素体虚弱,动辄感冒。

内经考试试题

内经考试试题

内经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的编撰大约完成于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2.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A. 心B. 肝C. 脾D. 胃3. 《内经》中提到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什么的?A. 宇宙的生成B. 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成因C. 社会伦理D. 军事战略4. 在《黄帝内经》中,哪种体质的人被认为是健康的理想状态?A. 偏阳体质B. 偏阴体质C. 阴阳平衡体质D. 阴阳失调体质5. 《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发生C. 治疗疾病后遗症D. 治疗慢性疾病6.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湿D. 暑7. 《内经》中认为,人体哪个系统是最重要的?A. 循环系统B. 消化系统C. 呼吸系统D. 经络系统8. “精、气、神”在《黄帝内经》中被认为是什么?A. 三种不同的疾病B. 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C. 三种不同的治疗手段D. 三种不同的药物9. 《内经》中提到的“养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饮食调养B. 情志调养C. 起居调养D. 以上都是10.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A. 春生B. 夏长C. 秋收D. 冬藏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12. 描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3. 解释《黄帝内经》中“经络”的概念,并说明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14. 阐述《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对现代健康管理的启示。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精、气、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调养“精、气、神”来维护和提升健康。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主要内容包括:A. 针灸学B. 药物学C. 基础理论D. 外科手术2.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A. 《素问》和《灵枢》B. 《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C. 《难经》和《温病条辨》D. 《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八十一难经》3. 以下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五行”?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4.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A. 调整四季的气候变化B. 调整四时的精神状态C. 调整四时的饮食结构D. 调整四时的生活习惯5.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思想是: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阴阳转化D. 五行相乘6. 以下哪个脏腑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7.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需要:A. 充足的睡眠B. 均衡的饮食C. 适当的运动D. 所有选项都是8.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C. 治疗疾病的方法D. 疾病发生的原因9. 《黄帝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精生神B. 气生精C. 神生精D. 精气神相互转化10. 以下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湿D. 热E. 暑F. 火答案:1. C2. A3. D4. B5. A6. C7. D8. B9. D10. F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_________有关。

2. 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_________,金克木。

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_________。

4. 根据《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春季应_________,以养肝脏。

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和_________。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组成部分?A. 素问B. 灵枢C. 伤寒论D. 难经答案:C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下哪个不是五脏之一?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哪四气?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酸、苦、甘、辛D. 喜、怒、忧、思答案:A#### 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气候变化2.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分别对应五行中的________、木、火、土、水。

答案:金3.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的平衡密切相关。

答案:阴阳#### 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阴阳是宇宙间两种基本的对立统一力量,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万物。

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

在人体中,阴阳五行对应五脏六腑,通过调和阴阳五行,可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2. 解释《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预防医学的重要理念,意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干预和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一概念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等方法,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答案:在《黄帝内经》中,“精、气、神”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内经考试题样本及答案

内经考试题样本及答案

《内经》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A. 春秋战国B. 战国秦汉C. 秦汉时期D. 西汉中后期E. 东汉前中期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A. 全元起B. 杨上善C. 李柱国D. 王冰E. 史崧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B. 藏为主,象为副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D. 藏主内,象主外E. 以上都不是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D. 喜乐无极E. 怵惕思虑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A. 脉细气少B. 皮寒C. 腹胀D. 泄利前后E. 食饮不入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E. 阴精的重要性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10.A. 肠中B. 肠外C. 子门D. 募原E. 膀胱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C. 补阳D. 温里E. 补气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A. 肾脏衰,精少B. 五脏皆衰,天癸尽C. 阴气竭,肝气衰D. 肾气衰,阳气竭E. 阴气衰,天癸竭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A. 飧泄B. 温病 ( )C. 咳嗽D. 痎疟E. 寒热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A. 发散B. 发泄C. 通利D. 涌泄E. 以上都不是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 )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 )A. 形寒饮冷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C. 用力过度,汗出浴D. 愁忧思虑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 )A.宗筋弛纵B.骨枯髓虚C.胞络阻绝D.肺热叶焦E.肌肉濡渍(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A. 浅深B. 成败C. 远近D. 新故E. 微甚19.《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泽夭,以观” ( ) 20.《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浮沉,以知” ( )A. 腹胀飧泄B. 笑不休C. 四肢不用D. 喘咳上气E. 腹胀,泾溲不利21.据《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 ( ) 22.据《素问·调经论》“志有余”则: ( )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D. 太阴经E. 少阴经23.《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 ( ) 24.《素问·热论》所述头项痛,腰脊强是哪经病证? ( )(三)X型题(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答案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25.《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26.《素问·太阴阳明论》“阳受之则入六府”,可出现哪些病证?( ) A. 喘呼 B. 闭塞 C. 飧泄 D. 不时卧 E. 身热27.《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百病皆生于: ( ) A. 寒暑 B. 阴阳 C. 喜怒 D. 清湿 E. 风雨28.《素问·评热病论》所述“阴阳交”之死症是: ( ) A. 肢厥 B. 脉躁疾 C. 狂言不能食D. 腹满E. 汗出辄复热29.按《素问·举痛论》,以下哪些是情志过激所致的病机变化? ( ) A. 气上 B. 气收 C. 气耗 D. 气下 E. 气泄30.据《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包括: ( ) A. 强健宗筋 B. 因时制宜 C. 独取阳明D.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E. 增强带脉束引功能31.下述哪些为《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的“反治法”? ( )A. 寒因热用B. 热因热用C. 塞因塞用D. 通因通用E. 甚者从之3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五脏失守”的病候是: ( ) A. 头倾视深 B. 背曲肩随 C. 水泉不止D. 仓廪不藏E. 气高息促33.据《素问·逆调论》,“寒从中生”的里寒证的病机是: ( ) A. 素肾气胜 B. 太阳气衰 C. 阳气少 D. 阴气多E. 多痹气3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求其属”的含义是: ( ) A.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 B.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C.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D. 诸寒者而热之取之阳E. 诸热者而寒之取之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知也。

内经讲义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讲义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讲义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传世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它是由多少篇医学文献组成的?A. 1篇B. 2篇C. 3篇D. 4篇答案:D. 4篇2.下列哪项不是《内经》的四大经书之一?A. 《灵枢》B. 《素问》C. 《金匮》D. 《难经》答案:D. 《难经》3.《素问》是《内经》的重要篇目之一,它是由多少篇组成的?A. 80篇B. 81篇C. 82篇D. 83篇答案:D. 83篇4.以下哪篇属于《灵枢》?A. 《六经辨》B. 《阴阳离合之理》C. 《疏论》D. 《玉机真藏》答案:B. 《阴阳离合之理》5.《黄帝内经》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A. 以“阴阳”为中心B. 强调“平和”观念C. 注重“预防为主”思想D. 崇尚“整体观念”答案:C. 注重“预防为主”思想6.《内经》中最早系统规定了各种针刺用法的经典是?A. 《灵枢·九针十二原》B. 《素问·五针十五节》C. 《阴阳离合大论》D. 《摄生论》答案:A. 《灵枢·九针十二原》7.《内经》中最早记载了针灸的历史渊源是?A. 商朝时期B. 周朝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B. 周朝时期8.《内经》中提出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下列哪项?A. 针灸B. 中药C. 食疗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9.《内经》中提出的“法则”观念是指?A. 针刺的规则和方法B. 药物的配伍和使用C. 食物的搭配和烹制D. 一切物质变化的规律答案:D. 一切物质变化的规律10.以下哪项不是《内经》的基本理论之一?A. 防病治未病B. 阴阳调和C. 气血运行D. 离合经络答案:D. 离合经络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内经》的作者与年代。

答案:《内经》是由我国古代医学家集体创作的,作者包括黄帝、伊尹、伯禹、道家老子等人。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科经典C. 内治经典D. 内伤经典答案:A2.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起源于()。

A. 哲学B. 医学C. 天文学D. 地理学答案:A4. 《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人体脏腑B. 四时气候C. 五味D. 六腑答案:D5. 《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

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脾、肺、胃C. 心、肝、脾、肺、胆D. 心、肝、脾、肺、大肠答案:A6. 《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

A.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心包D.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答案:A7. 《黄帝内经》中“奇恒之腑”包括()。

A.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B. 脑、髓、骨、脉、胆、子宫C. 脑、髓、骨、脉、胆、精室D. 脑、髓、骨、脉、胆、胃答案:A8. 《黄帝内经》中“精气”的概念是指()。

A. 人体之气B. 人体之精C. 人体之气与精的总称D. 人体之精液答案:C9. 《黄帝内经》中“营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卫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B11. 《黄帝内经》中“四气”指的是()。

A. 寒、热、温、凉B. 风、寒、暑、湿C. 风、寒、暑、燥D. 风、寒、湿、燥答案:C12. 《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

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13. 《黄帝内经》中“五色”指的是()。

内经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期末试题及答案《内经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基本理论之一?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d) 三因学说2. 在中医内经中,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与人体的关系被称为a) 调养b) 养生c) 药性d) 五行答案:b) 养生3. 中医内经主要研究的对象是a) 人的身体构造b) 人的生理功能c) 人的心理状态d) 人的社会行为答案:b) 人的生理功能4.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四诊观点?a) 听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答案:b) 闻诊5.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最早典籍?a)《黄帝内经》b)《素问》c)《金匮要略》d)《灵枢》答案:c)《金匮要略》6.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三防原则之一?a) 防病b) 防虫c) 防邪d) 防科答案:d) 防科7.中医内经中的“气”是指a) 大气b) 小气c) 气血d) 阳气答案:c) 气血8.中医内经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a) 望诊、闻诊、切诊b) 扪诊、闻诊、排尿c) 望诊、闻诊、问诊d) 扪诊、闻诊、问诊答案:c) 望诊、闻诊、问诊9.中医内经中的“循环”是指a) 人体的气机循环b) 水循环c) 血液循环d) 疾病的循环答案:a) 人体的气机循环10.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经络分布?a) 头部经络b) 肢体经络c) 躯干经络d) 内脏经络答案:a) 头部经络11.中医内经中的“阳明”是指a) 胃经b) 肝经c) 膀胱经d) 壮腰答案:a) 胃经12.中医内经中的“水谷精微”是指a) 水和奶制品的摄入b) 水和粮食的摄入c) 泡澡和粮食的摄入d) 喝水和吃细粮答案:d) 喝水和吃细粮13.中医内经中的“风寒湿热”是指a) 季节气候变化b) 天气预报c) 大风和寒冷d) 风、寒、湿、热四种致病因素答案:d) 风、寒、湿、热四种致病因素14.中医内经中的“四端”是指a) 手指和脚趾b) 头、手、足c) 四肢和躯干d)耳、腋、肘、膝答案:d) 耳、腋、肘、膝15.中医内经中的“肝阳上亢”主要症状是a) 头晕、目眩b) 全身乏力c) 咳嗽、咽痛d) 胸闷、心烦答案:a) 头晕、目眩16.中医内经中的“积病”,主要指的是a) 多年积累的疾病b) 饮食积累的疾病c) 心理积累的疾病d) 遗传积累的疾病答案:a) 多年积累的疾病17.中医内经中的“气滞血瘀”是指a) 脱毛和皮肤炎症b) 血虚和血液循环障碍c) 血管阻塞和血流减少d) 血热和毒素积聚答案:b) 血虚和血液循环障碍18.中医内经中“九窍”主要指的是a) 身体上的九个开口处b) 耳、鼻、喉、眼的四个开口处c) 眼、鼻、口、耳、阴道、肛门六个开口处d) 全身九个主要器官答案:c) 眼、鼻、口、耳、阴道、肛门六个开口处19.下列哪种中草药主要用于调节气机?a) 熟地黄b) 人参c) 麦冬d) 当归答案:b) 人参20.下列哪种中草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a) 甘草b) 黄芩c) 板蓝根d) 枸杞子答案:c) 板蓝根二、简答题1. 中医内经的基本理论有哪些?请简要叙述其内容。

《黄帝内经》试题(含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含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含答案)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B)A、春秋战国B、战国秦汉C、秦汉时期D、西汉中后期E、东汉前中期2、“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B)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E、四时3、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C)A、寒变B、痎疟C、飧泄D、痿厥E、洞泄4、《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C)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E、男子二八5、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B)A、肾脏衰,精少B、五脏皆衰,天癸尽C、阴气竭,肝气衰D、肾气衰,阳气竭E、阴气衰,天癸竭6、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对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D)A、五脏之气B、天癸C、水谷D、肾气E、胃气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C)A、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寒气在下,热气在上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C)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B)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䐜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B)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E)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C)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E)A、发散B、发泄C、通利D、涌泄E、以上都不是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B)A、寒暑B、喜怒C、湿邪D、燥邪E、劳作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A)A、寒暑B、喜怒C、悲D、恐E、劳作18、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A)A、意B、心C、志D、思E、虑1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之所存谓之(C)A、意B、心C、志D、思E、虑2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因虑而处物谓之(B)A、意B、智C、志D、思E、虑2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神伤的症状是(A)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伤的症状是(B)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志伤的症状是(D)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4、《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舍(E)A、志B、魄C、神D、意E、魂25、《灵枢·本神》篇指出,脾藏营,营舍(D)A、志B、魄C、神D、意E、魂26、《灵枢·本神》篇指出,心藏脉,脉舍(C)A、志B、魄C、神D、意E、魂27、《灵枢·本神》篇指出,肺藏气,气舍(B)A、志B、魄C、神D、意E、魂28、《灵枢·本神》篇指出,肾藏精,精舍(A)A、志B、魄C、神D、意E、魂29、《灵枢·本神》篇所述,肾气虚的症状是(C)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3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虚的症状是(A)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面白E、腰膝痠软3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虚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B)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C、鼻塞不利D、怒E、笑不休3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B)A、恐B、怒C、笑不休D、腹胀,经溲不利悲E、思3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D)A、二十五B、三十五度C、四十五度D、五十度E、四十八度37、《灵枢·营卫生会》所言“中焦如沤”,指(E)A、脾肾气化水湿的功能B、肾和膀胱排泄水液的功能C、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D、肝疏泄条达气机的功能E、脾胃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3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A)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E、阴经与阳经39、《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B)A、同名异类B、异名同类C、异名异类D、同名同类E、以上均不是40、《灵枢·口问》言“中气不足”可见什么症状? (E)A、四肢不用B、纳呆C、已食如饥D、腹满E、溲便为之变41、根据《灵枢·决气》篇,“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指的是(A)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之精D、天地之精气E、以上均不是42、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B)A、淖泽注于骨B、熏肤、充身、泽毛C、骨属屈伸D、泄泽补益脑髓E、皮肤润泽43、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B)A、目不明B、耳聋C、腠理开、汗大泄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E、色白、夭然不泽44、“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自(D)A、《素问·上古天真论》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C、《灵枢·邪客》D、《灵枢·本藏》E、《灵枢·本神》45、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作用的是(A)A、卫气B、营气C、肾气D、志意E、五脏46、《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B)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7、《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A)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8、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风雨”所伤的部位是(A)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49、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喜怒不节”所伤的部位是(C)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5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B)A、寒邪外束B、暑热薰蒸C、湿邪困表D、风邪袭表E、湿邪蕴蒸5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因是(A)A、七情所伤B、饮食所伤C、劳作所伤D、六淫所伤E、以上均不是5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则生(C)A、水肿B、偏枯C、痤疿D、风疟E、大疔5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则伤(D)A、肝B、心C、脾D、肾E、肺5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A)A、五味失调B、感受六淫C、情志所伤残D、阳热耗伤E、劳倦所伤55、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静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阴平阳秘的解释是(C)A、阴气守持于内,阳气运使于外B、阴气充足,阳气壮盛C、阴阳平和协调D、阴气平稳,阳气强盛E、阴气固守于内,阳气卫护于外57、据《素问·举痛论》,思可使(D)A、气上B、气缓C、气下D、气结E、气泄58、《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A)A、悲B、恐C、惊D、思E、怒59、据《素问·举痛论》,惊则(C)A、气上B、气缓C、气乱D、气结E、气泄60、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虚则(C)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1、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虚则(B)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2、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盛则(A)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3、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盛则(D)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4、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E)A、感寒B、感热C、伤于饮食D、伤于情志E、有所劳倦6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A)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C)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风”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暴强直6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肝”的原文是(A)A、诸风掉眩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肺”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肾”的原文是(B)A、诸逆冲上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D)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湿肿满E、诸痛痒疮7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心”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湿”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痉项强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热”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胀腹大7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寒”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暴强直C、诸躁狂越D、诸病水液,澄澈清冷E、诸痛痒疮77、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视伤(E)A、气B、肉C、精D、骨E、血78、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坐伤(B)A、气B、肉C、精D、骨E、血79、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立伤(D)A、气B、肉C、精D、骨E、血80、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行伤(C)A、气B、肉C、筋D、骨E、血81、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卧伤(A)A、气B、肉C、精D、骨E、血82、《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B)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83、据《素问·热论》,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是(A)A、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C、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D、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E、巨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84、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者则(D)A、病轻B、病甚C、易已D、必不免于死E、愈甚85、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B)A、泻下之法B、泄热之法C、发汗之法D、涌吐之法E、和解之法86、《素问·热论》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其中“伤寒”的含义根据《难经》的解释,下列哪一种病不属其范围(E)A、中风B、湿温C、热病D、温病E、风温87、据《素问·评热病论》,失志者常出现(C)A、脉躁B、烦燥C、狂言D、多汗E、谵语88、据《素问·评热病论》,不能食则(B)A、复热B、精无俾C、其寿立而倾D、失志E、胃病89、《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B)A、燥邪B、寒邪C、湿邪D、热邪E、暑邪90、《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A)A、肺脉而行B、胃脉而行C、脾脉而行D、心脉而行E、肾脉而行91、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D)A、胃咳B、脾咳C、肺咳D、三焦咳E、肝咳92、《素问·举痛论》在论述疼痛的机理时,强调了哪种邪气的作用(B)A、湿气B、寒气C、热气D、风气E、暑气93、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E)A、行痹B、痛痹C、著痹D、肾痹E、骨痹94、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筋痹B、行痹C、痛痹D、肾痹E、肝痹94、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D)A、筋痹B、脾痹C、心痹D、脉痹E、骨痹96、据《素问·痹论》,至阴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C)A、脾痹B、著痹C、肌痹D、脉痹E、筋痹97、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皮痹B、肺痹C、行痹D、著痹E、筋痹98、《素问·痹论》认为卫者为(D)A、水谷之清气B、水谷之精气C、水谷之浊气D、水谷之悍气E、水谷之糟粕99、《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D)A、宗筋弛纵B、骨枯髓虚C、胞络阻绝D、肺热叶焦E、肌肉濡渍100、根据《素问·痿论》所述,骨痿的症状是:(C)A、胫纵B、肌肉不仁C、骨枯而髓减D、筋急而挛E、色黑而齿槁101、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渗灌溪谷”作用的是(C)A、经脉B、宗筋C、冲脉D、任脉E、带脉102、《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心气热可致(B)A、筋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3、《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脾气热可致(A)A、肉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4、《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肝气热可致(D)A、肉痿B、脉痿C、肌痿D、筋痿E、骨痿105、《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B)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6、《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肾气热可致(E)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7、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肤胀与鼓胀的症状相同点是(A)A、腹胀身皆大B、皮厚C、腹筋起D、按其腹窅而不起E、色苍黄108、据《灵枢·水胀》篇所述,石瘕是因寒邪客于(E)A、胸腔B、腹腔C、肠内D、肠外E、子门109、据《灵枢·水胀》篇所述,具有“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症状表现的是(B)A、水胀B、肤胀C、鼓胀D、肠覃E、石瘕110、《灵枢·水胀》认为生于胞中的疾病是(B)A、肠覃B、石瘕C、鼓胀D、石水E、皮水111、《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以时下”的疾病是(A)A、肠覃B、石瘕C、石水D、鼓胀E、皮水112、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之“津液”是指(C)A、体液B、精气C、水气D、尿液E、汗液11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论述水肿病的病因是(D)A、三焦不利B、风邪袭表C、血脉不利D、五脏阳竭E、寒邪侵袭114、《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A)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C、微动四极D、温衣E、开鬼门,洁净府115、《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B)A、心之府B、血之府C、气之府D、精之府E、神明之府116、《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11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B)A、筋将惫B、肾将惫C、骨将惫D、府将坏E、肝将败118、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C)A、目B、耳C、头D、髓E、心11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B)A、气血将夺B、精神将夺C、营卫将夺D、骨髓将夺E、经气将夺12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天的脉象应(D)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E、中平12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对应的正常脉象是(B)A、规、矩、权、衡B、规、矩、衡、权C、衡、权、规、矩D、权、衡、规、矩E、矩、规、衡、权12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的败色者是(E)A、面色如赭B、面色如盐C、面色如蓝D、面色如地苍E、面色黄如蟹腹123、《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E)A、脾之大络B、心之大络C、肺之大络D、肝之大络E、胃之大络124、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A)A、虚里B、膻中C、心包D、气海E、胸中之气125、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C)A、脉细气少B、皮寒C、腹胀D、泄利前后E、食饮不入1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B)A、温之以B、补之以味C、阴阳双补D、引之E、引而竭之1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引之”,“引”是指(C)A、利尿之法B、导引、按蹻之法C、益气升提之法D、荡涤疏利之法E、涌吐之法12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E)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2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深重者,宜采取的治法是(C)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D)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于气虚下陷者,治宜(C)A、补之以味B、越之C、引之D、决之E、温之以气132、《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C)A、病人B、疾病C、医生D、工作E、精神13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本”的是(A)A、先病而后逆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病而后小大不利E、急者134、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E)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寒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135、《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C)”。

内经考试试题

内经考试试题

内经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A. 医学理论B. 临床实践C. 药物配方D. 医学伦理2. 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五味”?A. 酸B. 苦C. 甘D. 咸E. 辣3. 《内经》中提到的“四气”是指:A. 春、夏、秋、冬B. 寒、热、温、凉C. 风、暑、湿、燥D. 火、土、金、水4. 根据《内经》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五脏”之一?A. 心B. 肝C. 脾D. 肺E. 胃5. 《内经》中提到的“精、气、神”三宝,其中“精”指的是:A. 人体之精华B. 呼吸之气C. 精神活动D. 食物营养6. 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暑D. 湿E. 火F. 热7. 《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理论,火对应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8. 根据《内经》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七情”?A. 喜B. 怒C. 忧D. 思E. 悲F. 恐G. 惊9. 《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A. 心、肝、脾B. 肺、肾、胃C. 上焦、中焦、下焦D. 大肠、小肠、膀胱10. 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八纲”?A. 阴B. 阳C. 表D. 里E. 虚F. 实G. 寒H. 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________”的平衡状态。

12. 《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相生”是指:木生________,火生________,________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13. 《内经》中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14.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六腑”中,“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________。

15. 《内经》中提到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通道。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请简述《内经》中“阴阳”理论的基本含义。

内经试题及答案

内经试题及答案

内经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诊断的基本要素?A. 望B. 闻C. 问D. 切2.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经典之作?A. 道家B. 儒家C. 医家D. 法家3.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 刮痧B. 推拿C. 针灸D. 辨证论治4. 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什么方式起到治疗作用?A. 药物作用B. 手法作用C. 穴位刺激作用D. 心理疗法作用5. 中医药中的“气”概念指的是什么?A. 感觉B. 能量C. 液体D. 血液二、答案1. D. 切2. C. 医家3. D. 辨证论治4. C. 穴位刺激作用5. B. 能量这是一份关于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试题及答案,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和应用中医药,我们可以维护健康,治疗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诊断的基本要素包括望、闻、问和切。

望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等外在表现;闻指听取患者的病情描述、主诉等;问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感等;切指通过对患者的脉搏等触摸来获取更多信息。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家创作的一部重要经典,被称为中医学的百科全书。

它主要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涵盖了医学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它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辨证论治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状况,确定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原理是利用穴位刺激作用,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病理状态,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从而达到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的效果。

内经试题答案

内经试题答案

内经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圣经,其主要包含哪两部分?A. 素问、灵枢B. 难经、金匮真言C. 伤寒论、金匮要略D.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答案:A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观点出自哪部著作?A. 《伤寒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千金翼方》答案:B4. 中医理论中,五脏主要指的是心、肝、脾、肺、肾,那么六腑是指哪六种?A. 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B.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命门C.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D. 胃、小肠、胆、三焦、膀胱、命门答案:C5. “天人合一”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其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B. 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相互协调C. 人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D. 人体生理与心理的统一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和。

答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答案:气血3.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需要阴阳平衡,其中“阴平阳秘”是指__________。

答案: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两者相互协调,不偏不倚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运六气”是用来说明__________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自然界气候与人体生理、病理5.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__是人体抵御外邪、调节体温、润泽皮肤的重要物质。

答案:津液三、简答题1.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的“三因制宜”原则。

答:《黄帝内经》中的“三因制宜”原则是指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环境和病情三个因素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要考虑到病人的个体差异(因人制宜)、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季节气候(因时制宜)、以及病情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因病制宜),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考试题一、选择题 (每题 1分,共 34分)(一) A 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黄帝内经》 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A. 春秋战国B. 战国秦汉C. 秦汉时期D. 西汉中后期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 全元起B.杨上善C.李柱国D. 王冰E.史崧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寒气在下,热气在上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B.C.藏应于象,象应于藏D.E. 以上都不是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A. 愁忧不解B. 盛怒不止C.悲哀动中D. 喜乐无极E. 怵惕思虑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藏为主,象为副 藏主内,象主外)A. 脉细气少B. 皮寒C. 腹胀D. 泄利前后E. 食饮不入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A.人与自然相通应B.阴精与阳气的关系C.五味与五脏之关系D.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E.阴精的重要性8. 《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A. 肾B. 胃C. 肺D. 心E.9. 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A. 胃咳B. 脾咳C. 肺咳D. 三焦咳E. 肝咳10. 《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A. 肠中B. 肠外C. 子门D. 募原E. 膀胱11.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A. 洪B. 数C. 细D. 大E. 弱12.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A. 清热B. 滋阴()C. 补阳D. 温里E. 补气13.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 等表现,是因为:()A. 肾脏衰,精少B. 五脏皆衰,天癸尽A. 飧泄B. 温病()C. 咳嗽D. 痎疟E. 寒热C. 阴气竭,肝气衰D. 肾气衰,阳气竭E. 阴气衰,天癸竭14. 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C. 咳嗽D.痎疟E.寒热A. 太阳经B.阳明经 C. 少阳经D. 太阴经E.少阴经 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A. 发散B. 发泄C. 通利D. 涌泄E.以上都不是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A. 水液B. 治节C. 变化D. 伎巧E. 气化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A. 形寒饮冷B.醉以入房,汗出当风C. 用力过度,汗出浴D. 愁忧思虑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A. 宗筋弛纵B. 骨枯髓虚C. 胞络阻绝D. 肺热叶焦E.肌肉濡渍(二) B 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A.浅深 B.成败 C.远近D.新故E. 微甚19.《灵枢•五色》指出: “察其泽夭,以观( ) 20.《灵枢・五色》指出: “察其浮沉, 以知( )A. 腹胀飧泄B. 笑不休C.四肢不用D. 喘咳上气E.腹胀,泾溲不利C. 咳嗽D.痎疟E.寒热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21.据《素问•调经论》“形有余”贝( ) 22.据《素问•调经论》“志有余”贝 :()23•《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24•《素问•热论》所述头项痛,腰脊强是哪经病证?()(三)X 型题(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答案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25•《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26.《素问•太阴阳明论》“阳受之则入六府”,可出现哪些病证?A. 喘呼B. 闭塞C. 飧泄D. 不时卧E. 身热27.《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百病皆生于:()A. 寒暑B. 阴阳C. 喜怒D. 清湿E. 风雨28•《素问•评热病论》所述“阴阳交”之死症是:()A. 肢厥B. 脉躁疾C. 狂言不能食D. 腹满E. 汗出辄复热29.按《素问•举痛论》,以下哪些是情志过激所致的病机变化?()A. 气上B. 气收C. 气耗D. 气下E. 气泄30•据《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包括:()A. 强健宗筋B. 因时制宜C. 独取阳明D.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E. 增强带脉束引功能31. 下述哪些为《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的“反治法”?()A. 寒因热用B. 热因热用C. 塞因塞用A. 头倾视深B. 背曲肩随C. 水泉不止D. 通因通用E. 甚者从之32.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五脏失守”的病候是:()33. 据《素问•逆调论》,“寒从中生”的里寒证的病机是:()A.素肾气胜B.太阳气衰C. 阳气少D.阴气多E.多痹气3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求其属”的含义是:()A.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B.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C.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D. 诸寒者而热之取之阳E. 诸热者而寒之取之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_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______ 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2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四支皆______________ ,而不得至经,___________ ,乃得禀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3 .“营卫者,_ _ 也,血者, ___________________ 也。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灵枢•营卫生会》4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_________________ 不死,其_________________ 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素问•热论》5 .“ ___________ ,则为寒厥,________________ 则为热厥。

”《素问•厥论》6 .“寒气入经则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___________ ,客于脉中则___________ 故卒然而痛。

”《素问•举痛论》7 •“夫脉者,_______ 之府也”;“夫精明五色者,_______ 之华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8 •“诸___________ ,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_________________ ,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9•“此其____________ ,气脉常通,而 _________________ 也。

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素问•上古天真论》10 •“夫四时阴阳者,_ —0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 _____________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三、默写题(每题5分,共10分)1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以决死生。

”《素问•经脉别论》2•“凡阴阳之要……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 •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2 •伤寒(《素问•热论》)3 •开鬼门,洁净府(《素问•汤液醪醴论》)4 •真藏脉(《素问•平人气象论》)5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五、简答题(简要回答内容要点。

每小题4分,共16分)1 .怎样理解“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2 .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3 .《素问•脉要精微论》在诊法方面对病人和医生提出了哪些原则性要求?4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方法有哪些?六、论述题(对所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病变机理是什么?它们与现在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有何不同?(《素问•调经论》)2 .试述痹证的病因、病机、分证和治疗。

(《素问•痹论》)、选择题:1、 A ,B ,C ,E ; 2 、A ,D ,E ; 3 、A ,C ,D ,E ; 4 6、B ,C ,D ; 7 、 B ,C ,D ,E ; 8 、C ,D ,E ; 9 、C ,D ,E ; 10 、B ,C ;二、填空题:1、病之情;治之大体。

2、禀气于胃;必因于脾。

3、精气;神气。

4、热虽甚;两感于寒。

5、阳气衰于下;阴气衰于下6、血少;气不通。

7、血;气。

8、病有声;转反戾。

9、天寿过度;肾气有余。

10、万物之根本也;从其根。

三、默写题:1、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 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 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2、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 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四、词语解释:标准答案 1、 D ; 2 、 A ; 3 、C ; 4 、A ; 5 、 E ;10、 C ; 11 、D ; 12 、B ; 13 、 B ; 14 18、 D B 型题: 1、 B ; 2 、 A ; 3 、E ; 4 、A ; 5 、 B ; X 型题: 6 、C ; 7 、D ; 8 、 A ; 9 、D ; E ; 15 、E ; 16 、D ; 17 、B ;B ,C ,E ; 5 、A ,D ; A 型题:6 、 A 。

1、薄厥——病名。

指大怒而气血上逆所致的昏厥病证。

薄,迫;气血并逆为厥。

张介宾注:“相迫曰薄,气逆曰厥,气血俱乱,故为薄厥。

”2、伤寒——病名,外感性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感于寒而发的外感热病。

3、开鬼门,洁净府——鬼门,汗孔;净府,膀胱。

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

以此法消散水气,祛除水肿。

4、真藏脉——是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但钩无胃等。

5、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四时寒暑,遵循专门的养生技术和养生方法。

五、简答题:1 .怎样理解“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答:“藏而不泻”是指五脏生成和储存精气的功能,“泻而不藏”则指六腑传化水谷糟粕和排泄五脏浊气的功能。

后世治则中“六腑以通为用”的论点,用于治疗急腹症,就是根据“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制定的。

2. 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答:强调咳嗽的病机变化虽然复杂,然总不离肺胃的病机变化。

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肺为皮毛之合;寒饮食入胃; 皮毛受邪而入肺,皆能致咳。

后世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即秉此立论。

3. 《素问•脉要精微论》在诊法方面对病人和医生提出了哪些原则性要求?答:“诊法常以平旦”一一要求病人处于安静、平和状态,不要进食,或受情志因素干扰,最好在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时诊脉,能真实反映疾病的本质状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