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2_双极型晶体管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0 U BE(on)
uBE
0 UCE(sat)
uCE b c iB e UCE(sat)
输入特性近似
输出特性近似
b
c
b
c iB e
放大状态模型
UBE(on) e
截止状态模型
βi B
UBE(on)
饱和状态模型
a.截止: UBE<UBE(ON) , iB≈0 , iC≈0 b.放大:UBE>UBE(ON) c.饱合:.UBE>UBE(ON)
∆i ∆iC =0 uCE一定 ∆ib
5
10
15
截止区
饱和压降: uces (or uce(sat))=0.3V 饱和: Saturation 4.击穿区:
三、温度对晶体管特性曲线的影响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曲线的影响 uBE -(2~2.5)mv/℃ 2(T2-T1)/10 T iC 曲线上移 间隔加大(输出) 曲线左移 (输入)
双极型晶体管是由三层杂质半导体构成的器件。它有三个电极, 双极型晶体管是由三层杂质半导体构成的器件。它有三个电极, 又称半导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等,以后我们统称为晶体管。 又称半导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等,以后我们统称为晶体管。
小功率管
大功率管
大功率达林顿晶体管
2907A PNP 双极性晶体管
100 GHz 铟磷 钐铟砷异质 铟磷/钐铟砷异质 结双极性晶体管的电子扫 描显微图片
条件:三极管特点(e区重掺杂;b区薄;c区面积大)+e结正偏+c结反偏 利用两个特殊结构的PN结,将e结扩散电流“转化”为c 结漂移电流,使c 极出现受be结电压控制的较大电流。 对比:与变压器(杠杆、放大镜)的区别 IC ≈
β ΙΒ
电流控制型器件

微电子概论第二章微电子概论 第三节 双极型晶体管

微电子概论第二章微电子概论 第三节 双极型晶体管

1
1
iCBO ic
说明 > ,由于接近1,所以达
1
几十乃至上百。主要是由于输入端
由微弱的复合电流控制,而输出端
有大的漂移电流增强
➢穿透电流、注入效率与输运系数 (1) 穿透电流
iB
iCBO iCn
令 IC EO (1 ) IC B O
则 iC iB ICEO
当 iB=0 时, iC=ICEO
(2)注入效率
Rb
iB
iE
VBB
iE
称ICEO为穿透电流
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流的效率: = iEn/ie
(3)输运系数
基区向集电区电子输运的效率: = iCn/iEn 显然, = iCn/ie ≈
iC Rc
VCC
➢电压放大原理
N
共基极电压放大倍数GV及功率放大倍数GP
GV
iC RC iere
RC re
作业2
1. 已知:一只NPN型双极型晶体管共发射极 连接,测得其电压放大倍数为15,功率放 大倍数为930,基极电流Ib = 50 A,求解 以下问题:(1)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发射 极电流Ie、集电极电流Ic和基极电流Ib方向;
(2)求电流放大倍数;(3)求发射极电
流Ie、集电极电流Ic。
2. 能否将BJT的e、c两个电极交换使用,为什 么?
iB′ ic iE iB
共发射极 大
大 大
共基极 大

iCn iCBO
iB iE
iE
iC Rc VCC
iC Rc
VCC iB VBB
➢电流增益关系
iE iC iB iE iB iCn iC iCn ICBO iB iB ICBO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双极型晶体管(BJT)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导电特性。

BJT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基极(base)、发射极(emitter)和集电极(collector)。

BJT是一种由两个PN结组成的三层结构,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

NPN型的BJT中,基极是P型半导体,发射极是N型半导体,集电极是P型半导体。

PNP型的BJT中,基极是N型半导体,发射极是P型半导体,集电极是N型半导体。

当正向偏置施加在PN结上时,使得发射结正向偏置而集电结反向偏置。

这导致基区中的载流子浓度增加,使得基区变得导电。

当在基极-发射极之间施加一个小的输入电压时,基区中的浓度变化,导致发射极-基极电流(IE)的变化。

根据BJT的放大特性,这个微小的输入电流变化将导致集电极-发射极电流(IC)的大幅度变化。

因此,BJT可以作为电流放大器使用。

通过控制基极-发射极电流,可以得到更大的集电极-发射极电流。

这使得BJT适用于放大和开关电路。

在放大器中,输入信号通过调节基极-发射极电流来放大输出信号。

在开关电路中,可以在集电极-发射极之间形成开关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BJT的工作原理受到PN结正向偏置、反向偏置和饱和的影响。

在正常工作区域内,BJT是活跃的,并能放大电信号。

然而,当发射极-基极电流超过一定限制时,BJT会进入饱和区,导致性能下降。

总结起来,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基极-发射极电流来放大集电极-发射极电流。

这使得BJT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广泛应用于放大和开关的功能。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作。
工艺参数优化
温度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适当的温度可以保证 材料的性质和工艺的稳定性。
时间控制
各工艺步骤所需的时间对晶体管的性能也有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控 制。
压力与气氛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压力和气氛也是关键的工艺参数。例如,在氧化、蒸 发和腐蚀等步骤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气氛的种类和浓度。
将半导体材料清洗干净并进行 切割,得到可用于制造晶体管
的芯片。
氧化与蒸发
通过氧化和蒸发工艺,在芯片 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作为晶体 管的介质层。
光刻与腐蚀
通过光刻技术将电路图案转移 到芯片表面,然后进行腐蚀, 形成晶体管的各个电极。
焊接与封装
将各电极通过焊接工艺连接起 来,并将芯片封装在适当的壳 体中,完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制
输出特性
总结词
描述了双极型晶体管输出端与集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输出特性曲线反映了集电极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随着集电极电流的增 加,输出电压逐渐减小,表现出负阻特性。
转移特性
总结词
描述了双极型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的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转移特性曲线反映了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加, 集电极电流也相应增加,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工作原理
当在基极上施加电压时,电流从 集电极流向发射极,实现放大或 开关功能。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点
01
02
03Leabharlann 高放大倍数双极型晶体管具有较高的 电流放大倍数,通常在 100-1000倍之间。
低噪声性能
双极型晶体管在低频和高 频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噪 声性能。
高速开关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快速开 关速度,适用于高频信号 处理和开关电路。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的种类
种类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双极型晶体管可分为NPN型和 PNP型两大类,每种类型又有多种不同的器件结构和用途。
应用领域
双极型晶体管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计算机、家电等 领域,作为信号放大、开关、稳压、震荡等电路的核心元件 。
02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
电流-电压特性
基极电流(Ib)
封装与测试
封装形式
双极型晶体管有多种封装形式,如TO-92 、TO-220等,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 封装形式。
VS
测试方法
对双极型晶体管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如电 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阻等,以确保其性 能符合要求。
05
双极型晶体管的展望
新材料的应用
硅基材料
继续优化硅基双极型晶体管性能,探索更高 频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低噪声的晶体管。
01
导通状态
当基极输入足够大的电流时,晶体 管进入饱和导通状态。
开关速度
晶体管在导通和关断状态之间切换 的速度。
03
02
关断状态
当基极输入负偏置电压或无电流时 ,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延迟时间
从基极输入信号到晶体管完全导通 所需的时间。
04
03
双极型晶体管的应用
放大器
总结词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放大器中的核心元件。
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利用电子和空穴两种载 流子参与导电,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 调节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实 现信号放大、开关等作用。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由半导体材料制成,通 常采用NPN或PNP结构,由三个区域 (基区、集电区和发射区)和三个电 极组成。

晶体管知识介绍

晶体管知识介绍

N沟道:VDS > 0
P沟道:VDS < 0
MOS管的举例
PULS产品常用的三极管举例 型号 参数 外形图片
20N60C3系列
VGS(th):2.1-3.9V、V(BR)GS:±20V、RDS(on):0.16-0.19Ω V(BR)DS:700V、IDM:20.7A、PDM:34.5-208W、gm:6.8S
直流输入电阻 RGS,是指在漏源极间短路的条件下,栅源极之间所加直流电压与栅极 直流电流的比值。
导通电阻RDS(on),是指管子在导通时漏源极之间的阻值. 反应了VDS对ID的影响。 低频跨导 gm,是指在VDS为某一定值时,漏极电流iD的微变量和引起它变化的VGS微变量 的比值,反映了栅源电压VG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能力。 计算公式:
Icm,是指集电极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当集电极电流Ic增加到某一数值,导致β值下 降到额定值的2/3或1/2时的Ic值。当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超过Icm时,其β值 等参数将明显变化,虽然三极管不致损坏,但性能会受到显著影响。
Pcm,是指保证三极管正常工作情况下集电极所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三极管在使用时 ,如果实际功耗超过Pcm值,三极管就会因过载而损坏。
பைடு நூலகம்
3.反向基穿电压(BUceo和BUcbo)
BUceo,是指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BUcbo,是指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基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三极管的特性参数
三极管的主要特性参数 4.特征频率(ƒT),三极管的工作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时,电流放大倍数β就会下降, 当β=1时的频率就是特征频率,当三极管的工作频率超过特征频 率后,将会失去放大能力。 5.极限参数,包括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和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m).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②. IB一定时,iC具有恒流特性。 ⑵.饱和状态( iB>0,uCE < uBE,即e结、c结均正偏) 特点:①. iC不受iB控制,即IC β IB 或 △IC β△ IB ②.三个电极间的电压很小,相当短路,各极电 流主要由外电 路决定。 ⑶.截止状态( iB<0,uCE≥uBE,即e结、c 结均反偏) 特点:①. iC≈iB≈iE≈0 。
两组曲线可以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屏幕上直接显示出 来,也可以用图示电路逐点测出。
一、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iC
RB
mA

mA

RC
共射输出特性曲线是以
iB为参变量时,iC与uCE间的 关系曲线,即
iB

U CC uCE
U BB
u BE
V

V

iC f (uCE ) iB 常数
实测的共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下所示:
I CN I C I CBO I C I EN IE IE
显然, <1,一般约为0.97~0.99。 根据上式,不难求得
RB
c
IC
ICN
N b
IB IBN IEN P
RC
15V
N+
U CC
I C I E I CBO I E I B (1 ) I E I CBO (1 ) I E I E IC I B
由于ICBO极小,在忽略其影响时,晶体管三个电极
上的电流近似有:
c IC N b RC
IC IB IC I B I E (1 ) I B
RB
IB
P N+ e IE
15V

双极性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双极性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1.双极性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双极性晶体管的结构如图1.3.1所示。它有两种
类型:NPN型和PNP型。
发射极 Emitter
基极 集电极 Base Collector 图1.3.1 三极管结构示意图
结构特点:(1)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很低;
(2)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和集电区的掺杂浓度; (3)集电结的结面积很大。
图1.3.8
(b) 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CBO)/IE≈IC/IE
(c) 极间反向电流
图1.3.9
(i) 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 和电流ICBO
ICBO
c
uA b
发射极开路时,集电结
-+
e
的反向饱和电流。
VCC Ie=0
(ii) 集电极发射极间的穿透电流ICEO ICEO=(1+ )ICBO
IB= IB’ - ICBO
图1.3.4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传输到集电极的电流
发射极注入电流
I nC IE
通常 IC >> ICBO
则有 IC
IE
为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它只
与管子的结构尺寸和掺杂浓度有关,
与外加电压无关。一般 = 0.90.99
Home
又设 根据 且令
1
IE=IB+ IC
2. 能否将BJT的e、c两个电极交换使用,为什么? 3. 为什么说BJT是电流控制型器件?
例题
例1.3.1 图1.3.19 所示各 晶体管处于放大工作状态, 已知各电极直流电位。试 确定晶体管的类型(NPN /PNP、硅/锗),并说明x、
加区分。
(3)极限参数 (a)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
图1.3.2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与外部电流
1.3 双极型晶体管

集电极电流IC由两部分组成:ICn和ICBO, 前者是由发射区发射的电子被集电极收集后形成的, 后者是由集电区和基区的少数载流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于是有IC=ICn+ICBO 发射极电流IE也由两部分组成:IEn和IEp。 IEn为发射区发射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 IEp是 由基区向发射区扩散的空穴所形成的电流。因为发射 区是重掺杂, 所以IEp忽略不计, 即IE≈IEn。 IEn又分成两部分, 主要部分是ICn, 极少部分是 IBn。IBn是电子在基区与空穴复合时所形成的 电流, 基区空穴是由电源VBB提供的,故它是基极电流 的一部分。
1.3 双极型晶体管
二、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产生放大作用的条件:发射结正 偏,集电结反偏(NPN) 1.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a)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 形成发射极电流 iE b)电子在基区中的扩散与复 合,形成基极电流 iB c)集电区收集扩散过来的电 子,形成集电极电流 iC
1.3 双极型晶体管
半导体三极管是由两个背靠背的PN结构成的。在工作 过程中,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都参与导电,故 又称为双极型晶体管,简称晶体管或三极管。两个PN 结,把半导体分成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的排列,可 以是N-P-N,也可以是P-N-P。因此,三极管有两种 类型:NPN型和PNP型。
1.3 双极型晶体管
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硅和锗, 因此共有四种三极管类
型 。 它 们 对 应 的 型 号 分 别 为 : 3A( 锗 PNP) 、 3B( 锗 NPN)、3C(硅PNP)、3D(硅NPN)四种系列。
1.3 双极型晶体管
三个区的特点: 基区:厚度薄,杂质浓度低; 发射区:掺杂浓度高; 集电区:集.输入特性曲线 当UCE不变时, 输入回路中 的电流IB与电压UBE之 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入特 性, 即

《电气工程概论》第二章 电力电子技术(第1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2

《电气工程概论》第二章 电力电子技术(第1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2

《电气工程概论》第二章电力电子技术(第1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二章电力电子技术(第1节)学习时间: 2015年11月23日--11月29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第1节中的晶闸管的驱动、功率场效应管、绝缘栅型双极性晶体管、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保护,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晶闸管的驱动,掌握功率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安全工作区,掌握绝缘栅型双极性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擎住效应和安全工作区,掌握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过压、过流保护。

第一节功率半导体器件2.1.6 晶闸管的驱动1.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基本要求:1)触发脉冲信号应有一定的功率和宽度。

2)为使并联晶闸管元件能同时导通,触发电路应能产生强触发脉冲。

3)触发脉冲的同步及移相范围。

4)隔离输出方式及抗干扰能力。

2.常见的触发电路图3-12为常见的触发电路。

它由2个晶体管构成放大环节、脉冲变压器以及附属电路构成脉冲输出环节组成。

当2个晶体管导通时,脉冲变压器副边向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之间输出脉冲。

脉冲变压器实现了触发电路和主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

脉冲变压器原边并接的电阻和二极管是为了脉冲变压器释放能量而设的。

2.1.7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单极型电压控制半导体元件,其特点是控制极静态内阻极高、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无二次击穿、安全工作区宽,开关频率可高达500kHZ,特别适合高频化的电力电子装置。

但由于电流容量小、耐压低,一般只适用小功率的电力电子装置。

1.结构与工作原理(1)结构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按导电沟道可分为P沟道和N沟道;根据栅源极电压与导电沟道出现的关系可分为耗尽型和增强型。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一般为N沟道增强型。

从结构上看,功率场效应晶体管与小功率的MOS管有比较大的差别。

图3-13给出了具有垂直导电双扩散MOS结构的VD-MOSFET单元的结构图及电路符号。

(2)工作原理如图3-13 所示,功率场效应晶体管的三个极分别为栅极G、漏极D和源极S。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双极型晶体管品体管的极限参数品体管的极限参数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Transistor)由两个背匏背型空构成的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

起源于1948年发明的点接触晶体三极管,50年代初发展成结型三极管即现在所称的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有两种基本结构:PNP型和NPN型。

在这3层半导体中,中间一层称基区,外侧两层分别称发射区和集电区。

当基区注入少量电流时,在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效应。

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电子和空穴同时参与导电。

同场效应晶体管相比,双极型晶体管开关速度快,但输入阻抗小,功耗大。

双极型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可竟性高,已广泛用于广播、电视、通信、雷达、计算机、臼控装置、电子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起放大、振荡、开关等作用。

晶体管:用不同的掺杂方式在同一个硅片上制造出三个掺杂区域,并形成两个PN结,就构成了晶体管.晶体管分类:NPN型管和PNP型管输入特性曲线:描述了在管乐降UCE一定的情况下,基极电流iB与发射结压降uBE之间的关系称为输入伏安特性,可表示为:硅管的开启电压约为0.7V,铸管的开启电压约为0.3V。

输出特性曲线:描述基极电流旧为一常量时,集电极电流iC与管乐降uCE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表示为:双击型晶体管输出特性可分为三个区♦截止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反向偏置。

IE@0,IC@0,UCE@EC,管子失去放大能力。

如果把三极管当作一个开关,这个状态相当于断开状态。

♦饱和区: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向偏置。

在饱和区IC不受IB的控制,管子失去放大作用,UCE@0,IC=EC/RC,把三极管当作一个开关,这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放大区的特点是:♦IC受IB的控制,与UCE的大小几乎•无关。

因此三极管是一个受电流IB控制的电流源。

♦特性曲线平坦部分之间的间隔大小,反映基极电流IB对集电极电流IC控制能力的大小,问隔越大表示管子电流放大系数b越大。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管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管

B.晶体管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α 0(可以)接近于1;
C.共射极电流放大系数β 0一般远大于1; D.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有足够大的电压和功率放大能力。 ex: 1. 试讲述晶体管具有放大能力的结构与偏置条件及其机理? 2. 画出不同偏置下晶体管载流子分布,简述饱和态
β0△IB > △ IC 机理。
二、发射区少子浓度及电流分布 1. pe(x)
边界条件
pe (x) x0 pe (o) pne e
qVE KT
pe(x)∣x=∞ = pe(∞) = pne
d 2 p e ( x) p e ( x) p ne 0 2 2 dx L pe
qV x p e ( x) p ne p ne (1 )(e KT 1) L pe
a.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 称晶体 管处于截止状态。 b.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称晶体管 处反向放大状态。若晶体管纵、横向结 构参数完全对称,其放大能力与正常放 大偏置相同。否则,放大系数会很 小。?? c.发射结正偏,集电极正偏---称晶体管 处于饱和状态(电流方向 ?)。 β 0△IB > △ IC (IB=IpE+IVB+ IpC)
则:IC=β 0IB +(1+β 0)ICBO=β 0IB +ICEO
当IB=0(即共射极基极开路),有 IC= (1+β0)ICBO = ICEO---??
即,在基极开路时,C--E间电流(称反向电流)是集电结 反向电流的(1+β 0)倍。此时的电流放大系数β 0是小电流 时的放大系数。
三、晶体管其它工作状态
2.载流子输运过程 n a.发射区电子注入基 区, 边扩散边复合-IVB; b.基区空穴注入发射区, 边扩散边复合-IpE; c.发射区注入基 区的电子 扩散至集电结空间电荷区 边界被反偏电场抽至集电 区,形成电流-InC;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放大、开关和稳压等功能,是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之一。

那么,双极型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从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由两个PN结组成,其中一个是P型半导体,另一个是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电子。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扩散结合在一起时,形成PN结。

在PN结的两侧分别连接上金属电极,就形成了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双极型晶体管可以分为放大区和截止区两种状态。

当双极型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通过向基极施加一个正向偏压,使得PN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此时电流可以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放大。

而当双极型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时,基极施加的电压小于开启电压,PN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此时电流无法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双极型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不对信号进行放大。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来描述,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最大耗散功率等。

其中,放大倍数是指双极型晶体管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能力,输入电阻是指双极型晶体管对输入信号的阻抗,输出电阻是指双极型晶体管对输出信号的阻抗,最大耗散功率是指双极型晶体管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寿命长等,因此在电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稳压电路等各种电路中,为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它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现了对信号的放大、开关和稳压等功能。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双极型晶体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大家对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谢谢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入到基区的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超过平衡多 数载流子的浓度。 1 形成基区自建场,起着加速少子的作用,导 致电流放大系数增大。 2 基区电导调制,由于少子增加,导致多子增 加,以保持电中性,使电导增加,导致发射效 率γ减小,从而使电流增益β0 减小。 减小,从而使电流增益β –上述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是β0首先随工作电 上述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是β 流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电流的进一步加大, β0随工作电流的增加而减小。
2 晶体管频率特性参数
(1) 频率特性 频率较低时,电流增益 α和β的辐值基本为常 数,等于直流小信号电 流增益。 随着频率增高, α和β 的幅值以(6dB/ 的幅值以(6dB/ 十倍频 程)的速度下降。
(2) 截止频率f α 和f β :使电流增益下降为低频值 截止频率f 的 (1/2)时的频率。 (1/2)时的频率。 (3) 特征频率:共射极电流增益β下降为1 时的频 特征频率:共射极电流增益β下降为1 率,记为f 率,记为fT. (4) 最高振荡频率fM:功率增益为1时对应的频率 最高振荡频率f 功率增益为1
“龙 芯” 资 料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意法半导体公司编写 了《龙芯2E处理器数据手册》,披露了龙芯处理器的 龙芯2E处理器数据手册》 技术细节。由中科院计算所授权意法半导体制造龙芯2 技术细节。由中科院计算所授权意法半导体制造龙芯2 号,故处理器上有“ST” 号,故处理器上有“ST”字样。 龙芯2E微处理器是一款实现64位MIPSⅢ指令集的通 龙芯2E微处理器是一款实现64位MIPSⅢ指令集的通 用RISC处理器,采用90nm的CMOS工艺,布线层为七 RISC处理器,采用90nm的CMOS工艺,布线层为七 层铜金属,芯片晶体管数目为4700万,芯片面积 层铜金属,芯片晶体管数目为4700万,芯片面积 6.8mm×5.2mm,最高工作频率为1GHz,典型工作频 6.8mm×5.2mm,最高工作频率为1GHz,典型工作频 率为800MHz,实测功耗5 率为800MHz,实测功耗5-7瓦。 龙芯2E具有128KB一级缓存、512KB二级缓存,单精 龙芯2E具有128KB一级缓存、512KB二级缓存,单精 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80亿次/ 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80亿次/秒,双精度浮点运算速 度为40亿次/秒,在1GHz主频下SPEC CPU2000的实测 度为40亿次/秒,在1GHz主频下SPEC CPU2000的实测 分值达到500分,综合性能已经达到高端Pentium Ⅲ以 分值达到500分,综合性能已经达到高端Pentium Ⅲ以 及中低端Pentium 4处理器的水平。 及中低端Pentium 4处理器的水平。
2.4.5 晶体管模型和模型参数
综合考虑双极晶体管直流、交流特性和各种效应 的影响,可得到描述其特性的等效电路,共涉及 27个基本模型参数。 27个基本模型参数。
5. BJT的特点 的特点
优 点 垂直结构
与输运时间相关的尺 寸由工艺参数决定, 寸由工艺参数决定, 与光刻尺寸关系不大
易于获 得高f 得高 T
(3)共射极直流电流增益β0
α0 β0 = 1−α0
(4)晶体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三个区域: 饱和区 放大区 截止区
4 提高电流增益的途径
1. 2. 3. 4. 5.
减小发射区方块电阻,即增益发射区的掺杂浓度。 增大基区的方块电阻,即减少基区的掺杂浓度, 但要适量,否则引起副作用。 减小基区宽度W 减小基区宽度Wb 增大L 增大Lnb,即提高基区非平衡少子的寿命 增大λ 增大λ,使基区杂质分布尽量陡峭。
可同时在大或小的电 流下工作而无需调整 输入电容
缺点: 缺点:
存在直流输入电 流,基极电流 饱和区中存储电 荷上升 开态电压无法成 为设计参数 功耗大 开关速度慢
设计BJT的关键: 设计BJT的关键: 的关键 获得尽可能大的I 获得尽可能大的IC和尽可能小 的 IB
当代BJT结构 结构 当代 特点: 特点: 深槽隔离 多晶硅发 射极
1 γ= Dpe pb0W b 1+ Dnbne0Lpe
W2 β* = 1− b 2 2Lnb
要增大β* ,需使Wb远小于非平衡少子电子在基区 ,需使W 的扩散长度L 的扩散长度Lnb。
(2)共基极直流电流增益α0 :
α0=γβ*,即共基极直流电流增益等于注入效率和基 γβ*
区输运系数的乘积。 非常接近于1,一般大于0.9。 非常接近于1,一般大于0.9。
3. 频率特性和结构参数的关系
1 fT = 2π (τe +τb +τd +τc ) ≈ 1 2π (r C e TE W2 xmc b + + +R C ) C TC 2D 2 dc ν nb
提高f 提高fT的途径 减小基区宽度,以减小基区的渡越时间τ 减小基区宽度,以减小基区的渡越时间τb 减小发射结面积A 和集电结面积A 减小发射结面积Ae和集电结面积Ac,可以减小发射 结和集电结势垒电容,从而减小时间常数τ 结和集电结势垒电容,从而减小时间常数τe和τc 减小集电区串联电阻R ,也可以减小τ 减小集电区串联电阻Rc,也可以减小τc 兼顾功率和频率特性的外延晶体管结构。
双极晶体管的两种形式 NPN和 双极晶体管的两种形式:NPN和PNP 两种形式: c b e NPN b e PNP c
双极晶体管 的结构和版 图示意图
(2)实际结构和杂质分布
(3)偏置方式 正向放大: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反向放大: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截止状态: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饱和状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若忽略衬底结SC的影响,则: 若忽略衬底结SC的影响,则:
IE = IC + IB IC αF = V =0
IE αR = VBE =0 =0 IC IE
BC
αF和αR分别为正向和反向的共基电流放大系数。 双极晶体管4 双极晶体管4个区域
2.4.1 直流放大原理
(1)双极晶体管结构
第一项是发射区多数载流子电流与发射极总电流的 比值,即注入效率γ 比值,即注入效率γ。 第二项是离开基区的少数载流子与发射区注入到基 区输运的少数载流子的比值,即输运系数β* 区输运的少数载流子的比值,即输运系数 。 第三项是总的集电极与从基区进入集电区的电子电 流之比,称为收集效率。
定量分析可得:
发 射 极 发射区 发 射 结 基区 收 集 结 收集区 收 集 极
基极 基区宽度远远小于少子扩散长度
1 理想化的本征结构
电流关系表示为矩阵形式:
−αR 0 IES (eqVBE / NEKT −1) I (eqVBC / NCKT −1) 1 −αS1 CS 1 ISS (eqVSC / NS KT −1) −αS IES、ICS和ISS为BE、BC和SC结的饱和电流, BE、BC和SC结的饱和电流, NE、NC、NS分别为三个结的发射系数,α是电 分别为三个结的发射系数,α 流增益。 IE 1 0 0 I 1 1 0 I1 B = I2 IC 0 −1 −1 I3 IS 0 0 1 I1 1 I = −α 2 F I3 0
高速 应用 大功率 应用
整个发射结 上有电流流 过 开态电压 VBE与尺寸、 与尺寸、 与尺寸 工艺无关
可获得单位面积 的大输出电流
易于获得 大电流
片间涨落小, 片间涨落小,可获 得小的电压摆幅
易于小信 号应用
模拟电 路
输入电压直接控制提供 输出电流的载流子密度
高跨导
输入电容由 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容决 定
随工作电流的 减小而减小
MIPS即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 的简写--计算机每秒种执 行的百万指令数.是衡量计算机速度的指标.
2.4 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晶体管即三极管,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有源器 件之一。 由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组成,具有放大作用,即 由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组成,具有放大作用,即 两个独立PN结有本质区别。 两个独立PN结有本质区别。 分为:NPN和PNP两种形式 分为:NPN和PNP两种形式 放大原理、晶体管模型、基本模型参数
2.4.4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
1 双极晶体管交流小信号增益
晶体管用于放大交流信号时,信号一般很小,因 此采用交流小信号增益。 共基极交流小信号放大 α = ∂IC 倍数α 倍数α为: ∂IE 共射极交流小信号放大 倍数β 倍数β:
vbc
ic = 20lg α ie
∂Ic β= ∂Ib
vce
ic = 20lg β ib
(3)电流集边效应:
–由于基区横向压降,使发射区基区一侧结面上 的电位不相等。因此增大最大允许工作电流的 途径是增大发射结的周长。
3 晶体管小电流特性
小电流情况下,由于空间电荷区的复合,导致β0 下降。
2.4.3 晶体管的击穿电压
1 击穿电压 三个结击穿电压,与单个结的击穿电压基本相同 2 基区穿通 基区穿通现象:随着集电结上反向电压增加,集 基区穿通现象:随着集电结上反向电压增加,集 电结耗尽层变宽,使基区有效宽度w 电结耗尽层变宽,使基区有效宽度wb减小。若尚 未使集电结击穿,但由于集电结耗尽层变宽使基 区有效宽度w 减小到趋于0 区有效宽度wb减小到趋于0的程度,将导致输出端 电流急剧增加,与击穿现象类似。 基区穿通电压 基区穿通电压与晶体管结构的关系
2.4.2 影响晶体管直流特性的其他原因
1 基区宽变(变窄)效应和厄利电压 基区宽变(变窄)
–理想情况下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图1) 理想情况下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 –基区宽变效应(厄利效应) 基区宽变效应(厄利效应) –厄利电压
2 大电流效应
(1)电流增益β0与电流的关系(图) )电流增益β
(2)大注入效应:
基区非平衡少子分布
根据上述分析,在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 晶体管内部的电流传输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