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通假字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梳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梳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梳理

八年级下册

二、古今异义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口技》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满井游记》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

古义今义

1.旦日,卒中往往

..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虽然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5.此可以

..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表示许可

6.遂用猖蹶,至于

..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

..,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

8.于是

..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

9.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总

初中语文7-9年级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七年级(上)

1.尊君在不

不同否,意思: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询问。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意思: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意思: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意思:解除、消除。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意思:喂。

29.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意思:表现。

九年级(上)

30.百废具兴

具同俱,意思:全、皆。

3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意思:嘱托。

九年级(下)

3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意思:躲避。

3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意思:辨别。

3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意思:感恩、感激。

与同欤,意思:语气词。

3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意思:先前、从前。

36.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意思:与“意”连用,译为“在意”。

37.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意思:青色。

3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意思:肢体。

3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意思:穿着。

40.与之论辨

辨同辩,意思:辩驳。

4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同熟,意思:仔细。

42.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同谪,意思:谴责,惩罚。

43.为天下唱

唱同倡,意思:倡导、发起。

44.卜者知其指意

指同旨,意思:意图。

45.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意思:已经。

4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同披,意思:穿着。

古诗词曲中的通假字47.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帖同贴,意思:粘。

48.荡胸生曾云(《望岳》)

曾同层,意思:重叠。

49.政入万山围子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政同正,意思:正当。

50.学诗谩有惊人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二、一词多义

1、与

①尝与人佣耕,每与臣论此事(同,和)

②与皆来会计事(一起)

③轻寡人与(同“欤”,相当于“吗”)

④与臣而将四矣(yù,加)----加

2、之

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到……去)

②怅恨久之(凑足音节,无实义)

③鸿鹄之志,天子之怒,智能之士,平明之理(结构助词,的)

④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指这件事)

⑥固以怪之矣(指鱼腹藏书)

⑦时人莫之许也(“之”作宾语前置,代词,代上文的自比)

⑧孤之有孔明(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3、而

①佣者笑而应曰,长跪而谢之曰,可计日而待也(连词,表修饰关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通假字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通假字集锦

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出处

1 说悦愉快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 女汝你由,诲女知之乎

3 知智智慧是知也

4 还旋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 汤烫用热水焐汤熨之所及也

6 齐剂花剂火齐之所及也

7 止只仅仅止有剩骨《狼》 8 亡无没有当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

10 帖贴贴上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1 火伙伙伴火伴皆惊忙

13 见现出现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14 争怎怎么争渡,争渡《如梦令》

15 坐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 17 反返往返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8 惠慧聪明汝之不惠 19 厝措放置一厝朔东 20 那哪怎么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21 阙缺中断略无阙处《三峡》30 有又多,加上舟首尾长八分又奇《核舟记》 31 衡横横着左手倚一衡木 32 简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4 错措置,

放故不错意也 35 裁才仅仅裁如星点《山市》36 適谪强迫守边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37 以已已经固以怪之矣38 唱倡倡导为天下唱 39 被披穿着将军身披坚执锐 40 食饲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41 见现表现才美不外见 42 邪耶吗其真无马耶 43 材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44 僇戮遭贬適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 46 畔叛背叛亲戚畔之《〈孟子〉三章》 47 曾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48 衡横梗塞衡于虑 49 拂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50 具俱都百废具兴《岳阳楼记》51 属嘱托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55 辟避回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56 辩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7 得德恩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8 与欤语气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9 乡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60 徧遍遍及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

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

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

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

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复投之(代词,它,指狼)

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15. 道{ } ①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动词)
16. 至{ } ①至舍(到,动词) ②色愈恭,礼愈至(周到,形容词)
17. 质{ } ①援疑质理(询问,动词) ②非天质之卑(本质,资质,名词)
18. 从{ }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介词)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动词)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

活用特殊句式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总结。

古今异义:

1.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边远的地方;今义:鄙视)

2.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古义:雇船;今义:购买)

3. 西蜀之去南海 (古义:距离;今义:前往,到某地去)

4. 僧富者不能至 (古义:穷;今义:贫穷)

5. 顾言语于富者 (古义:告诉,对…说;今义:用言语表示或表达)

6. 吾欲之南海 (古义:往,到;今义:的)

7. 越明年 (古义:及,至;今义:越过)

8. 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贫穷的人;今义:物质上缺乏的人)

9. 若为佣耕 (古义:你;今义:若,假如)

10. 子何恃而往 (古义:凭什么;今义:依赖,依靠)

一词多义:

1. 之

a. 吾欲之南海(往,到)

b. 富者语于贫者曰(告诉,对…说)

c. 子何恃而往(凭什么)

d. 蜀之鄙有二僧(的)

2. 欲

a. 吾欲之南海(想)

b. 富者欲归母(想要)

3. 若

a. 若为佣耕(你)

b. 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类似“至于”的词语)

c.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假如)

d. 不若与先也(比得上)

4. 自

a.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c. 西蜀之去南海(从)

d. 吾欲之南海(前往)

5. 得

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能够)

b. 得无异乎(肯定)

c. 不得而知也(能够)

d.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

6. 因

a. 因往晓之(于是)

b. 因问日:“汝何所恃而往?” (于是)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30. 秀{ }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
31. 临{ } ①临溪而渔(到)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高踞,坐落于高处)
32. 乍{ } ①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
33. 偕{ } ①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起)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和,与)
15. 道{ } ①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动词)
16. 至{ } ①至舍(到,动词) ②色愈恭,礼愈至(周到,形容词)
17. 质{ } ①援疑质理(询问,动词) ②非天质之卑(本质,资质,名词)
18. 从{ }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介词)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动词)
7. 策{ } ①策之不以其道(鞭策,动词) ②执策而临之(马鞭,名词)
8. 食{ }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餐,顿,量词)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饲,喂 )
9. 能{ }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助动词) ②虽有千里之能(能力,本领,名词)
10. 之{ }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 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翻译)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假字,这些假字是为了表达文艺效果而设计的。常见的假字有:

1.折字:把一个字按照一定的规则折叠成另一个字,

如“我”折成“屋”,“月”折成“皂”。

2.谐音字:根据汉语的谐音规则,把一个字改写成

另一个字,如“白”写成“蒲”,“人”写成“仁”。

3.易字:按照汉语的语音规律,把一个字写成另一

个字,如“闲”写成“咸”,“六”写成“陸”。

4.假借字:把一个字借用成另一个字的形式,如“好”

借用成“耗”,“王”借用成“网”。

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的句子。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者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常见的倒装句有:

1.全部倒装: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都颠倒过来,如“长

者出,少者归”。

2.部分倒装:只有谓语的一部分倒装,如“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初中3年必考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初中3年必考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初中3年必考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5、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3、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17、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①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①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X楼记》〕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①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①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①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①宋何罪之有?〔《公输》〕①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X楼记》〕①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2、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①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局部一般用“也〞字结尾,起推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以下是一些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1. 案:同“按”,察看,审查。

2. 罢:同“疲”,疲劳,疲乏。

3. 颁:同“斑”,花白。

4. 板:同“版”,木板,竹板。

5. 便:同“扁”,轻车。

6. 裁:同“才”,刚刚。

7. 曾:同“增”,增加。

8. 唱:同“倡”,倡导,发起。

9. 冥:同“溟”,海。

10. 帖:同“贴”,粘贴。

11. 火:同“伙”,伙伴,同伴。

12. 父: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3. 干:同“甘”,甘心,愿意。

14. 函胡:同“含糊”,模糊不清的样子。

15. 华:同“花”,花朵。

16. 画:同“划”,划船。

17. 惠:同“慧”,聪明。

18. 要:同“邀”,邀请。

19. 与:同“屿”,小岛。

20. 亡:同“无”,没有。

21. 唯:同“惟”,只有。

22. 孰:同“熟”,熟悉。

23. 属:同“嘱”,嘱咐。

24. 造:同“燥”,干燥。

25. 知:同“智”,智慧,聪明。

26. 诎:同“屈”,弯曲。

27. 取:同“娶”,娶妻。

28. 舍:同“舍”,放下,丢下。

29. 少:同“稍”,稍微。

30. 田:同“畋”,打猎。

七下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七下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伤仲永》

一、通假字

“扳”同“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

二、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三、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奇)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宾客)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利)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伤)

四、一词多义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并自为其名:指诗,代词。(承前代词)

其诗以养父母:指仲永,代词。(承前代词)

父利其然也:指写诗表演给众人此事,代词。(承前代词)

《短文两篇》

一、古今异义:

1、夸父与日“逐走”:古:赛跑今:走路

2、“河”、渭不足:古:黄河今:河流

3、地“维”绝:古:绳子今:维有

二、词类活用:

1、“北”饮大泽:名词活用动词,到北方。

2、“道”渴而死:名词活用.状语吧在途中

《口技》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二、古今异义词

1、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3、稍稍正坐。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当中夹杂今义:当中

三、词类活用

1、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世说新语两则

一、词类活用

1、“友人惭”、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期日中,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3、门外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二、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咏雪》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

3、文义 古义:诗文。今氦饥遁臼墚铰蛾歇阀忙义:文章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期古意:约定。今意:日期

5、引古意:拉。今意:引用

四、一词多义

1、则: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是)B.学而不思则罔(就)

2、信: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3、日:A.谢太傅寒雪日内急(日子)B.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太阳)

4、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

5、时:A.元方时年七岁(当时)B.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6、乃:A.去后乃至(才)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何似”,宾语“何”前置);

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即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

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

(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省略主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通假字

————————————————————————————————作者:————————————————————————————————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