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粘性土建筑基坑悬臂桩支护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采用桩基础的悬臂式挡墙计算分析

采用桩基础的悬臂式挡墙计算分析
立壁底与承台相交边角设抹角 ,一般墙背底设 50 cm ×50 cm 的抹角 ,墙面底设 15 cm ×15 cm 的 抹角 ,以消除应力集中 。 11 3 承台及桩
立壁的基础 ,为其提供水平及竖向支撑 。承台 外形和位置与一般悬臂式挡墙的底板类似 ,但其功 能却并不相同 。一般悬臂挡墙的底板主要依靠其上 的填土及其与地基土之间的摩阻力 ,来为立壁受到 的侧向土压力提供抗倾覆和滑移反力的 ,而其与桩 基础结合后 ,作为承台 ,主要作用不再是其上部的填 土和与土的摩阻力 ,而是将立壁受到的荷载传递至 桩基础 ,依靠桩基础来为整个体系提供抗倾覆滑移 的反力和竖向的支撑 。因此 ,其尺寸只取决于桩基 础所选用的桩径 、桩数等参数 。桩径 、桩长 、桩数及
行加载 ,车辆荷载横向布置见图 5 所示 。
计算公式 :
E=
1 2
BμγΗ2
μ=
co s2α·co s (α+δ)
cos2 (φ- α)
1+
sin(φ+δ) sin (φ- β) sin (α+δ) sin (α- β)
2
主动土压力的着力点自计算土层底面算起 C =
H/ 3 。以上 数 值 详 见《公 路 桥 涵 设 计 通 用 规 范》
为增强挡墙受力主筋的保护 ,墙背侧 (即填土 侧) 做一层防水涂层 ,涂料的类型视具体情况而定 。 11 5 挡墙墙背填料及其他
墙背填料宜采用渗水性较强的砂性土 、砂砾 、碎 (砾) 石 、粉煤灰等材料 ,严禁采用淤泥 、腐植土 、膨胀 土 ,不宜采用黏土作为填料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 ,不 应采用冻胀性材料做填料 。立壁底部设置排水孔 。
公路 2009 年 11 月 第 11 期 H IGHWA Y Nov1 2009 No1 11

基坑悬臂式钢板桩计算

基坑悬臂式钢板桩计算

基坑悬臂式钢板桩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包括静力平衡法、Blum法、平行杆系弹性支点法、杆系有限单元法、共同变形法和有限单元法等。

具体来说,悬臂式板桩的稳定性和计算荷载的确定是重要的一环,这需要参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资料进行编制。

例如,悬臂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会包括参数信息,如支护桩间距、支护桩嵌入土深度、基坑开挖深度和基坑外侧水位深度等。

同时,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还需要考虑诸如深度z处桩的横向位移值、深度z处桩侧向应力、深度z处转角、深度z处的弯矩以及深度z处的剪力等因素。

此外,对结构的弯矩计算也是关键步骤,例如计算出悬臂式支护结构弯矩Mc,最大挠度以及截面弯矩设计值M等。

最后,还需要进行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包括材料的强度计算等。

以上所有的计算过程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确保安全且符合设计要求。

悬臂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悬臂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悬臂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3、《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5、《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一、参数信息1、基本参数2、土层参数3、荷载参数4、计算系数二、土压力计算土压力分布示意图附加荷载布置图1、主动土压力计算1)主动土压力系数K a1=tan2(45°- υ1/2)= tan2(45-35/2)=0.271;K a2=tan2(45°- υ2/2)= tan2(45-35/2)=0.271;K a3=tan2(45°- υ3/2)= tan2(45-35/2)=0.271;K a4=tan2(45°- υ4/2)= tan2(45-35/2)=0.271;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0-1.5mH1'=[∑γ0h0+∑q1]/γi=[0+3]/21=0.143mP ak1上=γ1H1'K a1-2c1K a10.5=21×0.143×0.271-2×16×0.2710.5=-15.845kN/m2P ak1下=γ1(h1+H1')K a1-2c1K a10.5=21×(1.5+0.143)×0.271-2×16×0.2710.5=-7.308kN/m2 第2层土:1.5-3.7mH2'=[∑γ1h1+∑q1+∑q1b1/(b1+2a1)]/γi=[31.5+3+2]/21=1.738mP ak2上=γ2H2'K a2-2c2K a20.5=21×1.738×0.271-2×16×0.2710.5=-6.767kN/m2P ak2下=γ2(h2+H2')K a2-2c2K a20.5=21×(2.2+1.738)×0.271-2×16×0.2710.5=5.753kN/m2 第3层土:3.7-3.8mH3'=[∑γ2h2+∑q1+∑q1b1/(b1+2a1)+∑q1b1l1/((b1+2a1)(l1+2a1)]/γi=[77.7+3+2+4]/21=4.129m P ak3上=γ3H3'K a3-2c3K a30.5=21×4.129×0.271-2×16×0.2710.5=6.84kN/m2P ak3下=γ3(h3+H3')K a3-2c3K a30.5=21×(0.0999999999999996+4.129)×0.271-2×16×0.2710.5=7.409kN/ m2第4层土:3.8-4.2mH4'=[∑γ3h3+∑q1+∑q1b1/(b1+2a1)+∑q1b1l1/((b1+2a1)(l1+2a1)]/γsati=[79.8+3+2+4]/22=4.036m P ak4上=γsat4H4'K a4-2c4K a40.5=22×4.036×0.271-2×16×0.2710.5=7.404kN/m2P ak4下=γsat4(h4+H4')K a4-2c4K a40.5=22×(0.4+4.036)×0.271-2×16×0.2710.5=9.789kN/m2 3)水平荷载临界深度:Z0=P ak2下h2/(P ak2上+ P ak2下)=5.753×2.2/(6.767+5.753)=1.011m;第1层土E ak1=0kN;第2层土E ak2=0.5P ak2下Z0b a=0.5×5.753×1.011×0.25=0.727kN;a a2=Z0/3+∑h3=1.011/3+0.5=0.837m;第3层土E ak3=h3(P a3上+P a3下)b a/2=0.0999999999999996×(6.84+7.409)×0.25/2=0.178kN;a a3=h3(2P a3上+P a3下)/(3P a3上+3P a3)+∑h4=0.0999999999999996×(2×6.84+7.409)/(3×6.84+3×7.409)+0.4=0.449m;下第4层土E ak4=h4(P a4上+P a4下)b a/2=0.4×(7.404+9.789)×0.25/2=0.86kN;a a4=h4(2P a4上+P a4下)/(3P a4上+3P a4下)=0.4×(2×7.404+9.789)/(3×7.404+3×9.789)=0.191m;土压力合力:E ak=ΣE aki=0+0.727+0.178+0.86=1.765kN;合力作用点:a a= Σ(a ai E aki)/E ak=(0×0+0.837×0.727+0.449×0.178+0.191×0.86)/1.765=0.483m;2、被动土压力计算1)被动土压力系数K p1=tan2(45°+ υ1/2)= tan2(45+35/2)=3.69;K p2=tan2(45°+ υ2/2)= tan2(45+35/2)=3.69;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2.2-3.8mH1'=[∑γ0h0]/γi=[0]/21=0mP pk1上=γ1H1'K p1+2c1K p10.5=21×0×3.69+2×16×3.690.5=61.47kN/m2P pk1下=γ1(h1+H1')K p1+2c1K p10.5=21×(1.6+0)×3.69+2×16×3.690.5=185.454kN/m2第2层土:3.8-4.2mH2'=[∑γ1h1]/γsati=[33.6]/22=1.527mP pk2上=γsat2H2'K p2+2c2K p20.5=22×1.527×3.69+2×16×3.690.5=185.432kN/m2P pk2下=γsat2(h2+H2')K p2+2c2K p20.5=22×(0.4+1.527)×3.69+2×16×3.690.5=217.904kN/m2 3)水平荷载第1层土E pk1=b a h1(P p1上+P p1下)/2=0.25×1.6×(61.47+185.454)/2=49.385kN;a p1=h1(2P p1上+P p1下)/(3P p1上+3P p1)+∑h2=1.6×(2×61.47+185.454)/(3×61.47+3×185.454)+0.4=1.066m;下第2层土E pk2=b a h2(P p2上+P p2下)/2=0.25×0.4×(185.432+217.904)/2=20.167kN;a p2=h2(2P p2上+P p2下)/(3P p2上+3P p2)=0.4×(2×185.432+217.904)/(3×185.432+3×217.904)=0.195m;下土压力合力:E pk=ΣE pki=49.385+20.167=69.552kN;合力作用点:a p= Σ(a pi E pki)/E pk=(1.066×49.385+0.195×20.167)/69.552=0.813m;3、基坑内侧土反力计算1)主动土压力系数K a1=tan2(45°-υ1/2)= tan2(45-35/2)=0.271;K a2=tan2(45°-υ2/2)= tan2(45-35/2)=0.271;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2.2-3.8mH1'=[∑γ0h0]/γi=[0]/21=0mP sk1上=(0.2υ12-υ1+c1)∑h0(1-∑h0/l d)υ/υb+γ1H1'K a1=(0.2×352-35+16)×0×(1-0/2)×0.012/0.012+21×0×0.271=0kN/m2P sk1下=(0.2υ12-υ1+c1)∑h1(1-∑h1/l d)υ/υb+γ1(h1+H1')K a1=(0.2×352-35+16)×1.6×(1-1.6/2)×0.012/0.01 2+21×(0+1.6)×0.271=81.426kN/m2第2层土:3.8-4.2mH2'=[∑γ1h1]/γsati=[33.6]/22=1.527mP sk2上=(0.2υ22-υ2+c2)∑h1(1-∑h1/l d)υ/υb+γsat2H2'K a2=(0.2×352-35+16)×1.6×(1-1.6/2)×0.012/0.012+2 2×1.527×0.271=81.424kN/m2P sk2下=(0.2υ22-υ2+c2)∑h2(1-∑h2/l d)υ/υb+γsat2(h2+H2')K a2=(0.2×352-35+16)×2×(1-2/2)×0.012/0.012+22×(1.527+0.4)×0.271=11.489kN/m23)水平荷载第1层土P sk1=b0h1(P s1上+P s1下)/2=0.25×1.6×(0+81.426)/2=16.285kN;a s1=h1(2P s1上+P s1下)/(3P s1上+3P s1)+∑h2=1.6×(2×0+81.426)/(3×0+3×81.426)+0.4=0.933m;下第2层土P sk2=b0h2(P s2上+P s2下)/2=0.25×0.4×(81.424+11.489)/2=4.646kN;a s2=h2(2P s2上+P s2下)/(3P s2上+3P s2)=0.4×(2×81.424+11.489)/(3×81.424+3×11.489)=0.25m;下土压力合力:P pk=ΣP pki=16.285+4.646=20.931kN;合力作用点:a s= Σ(a si P ski)/P pk=(0.933×16.285+0.25×4.646)/20.931=0.781m;P sk=20.931kN≤E p=69.552kN满足要求!三、稳定性验算1、嵌固稳定性验算E pk a pl/(E ak a al)=69.552×0.813/(1.765×0.483)=66.33≥K e=1.2满足要求!2、整体滑动稳定性验算圆弧滑动条分法示意图K si=∑{c j l j+[(q j b j+ΔG j)cosθj-μj l j]tanυj}/∑(q j b j+ΔG j)sinθc j、υj──第j土条滑弧面处土的粘聚力(kPa)、内摩擦角(°);b j──第j土条的宽度(m);θj──第j土条滑弧面中点处的法线与垂直面的夹角(°);l j──第j土条的滑弧段长度(m),取l j=b j/cosθj;q j──作用在第j土条上的附加分布荷载标准值(kPa) ;ΔG j──第j土条的自重(kN),按天然重度计算;u j──第j土条在滑弧面上的孔隙水压力(kPa),采用落底式截水帷幕时,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碎石土、粉土,在基坑外侧,可取u j=γw h waj,在基坑内侧,可取u j=γw h wpj;滑弧面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取u j=0;γw──地下水重度(kN/m3);h waj──基坑外侧第j土条滑弧面中点的压力水头(m);h wpj──基坑内侧第j土条滑弧面中点的压力水头(m);min{ K s1,K s2,……,K si,……}=2.924≥K s=1.3满足要求!四、结构计算1、材料参数钢桩类型钢管 钢桩型号Φ159×5 钢材的惯性矩I(cm 4) 717.88 钢材的截面抵抗矩W(cm 3) 90.3 钢材的弹性模量E(N/mm 2) 20600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205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2)125材料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1.052、支护桩的受力简图计算简图弯矩图(kN·m)M k =15.347kN.m剪力图(kN)V k=20.03kN3、强度设计值确定M=γ0γF M k=1×1.25×15.347=19.184kN·mV=γ0γF V k=1×1.25×20.03=25.038kN4、材料的强度计算σmax=M/(γW)=19.184×106/(1.05×90.3×103)=202.331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τmax=2V/A=3×25.038/2419=0.021N/mm2≤[f]=125N/mm2满足要求!。

悬臂挡土护壁桩的计算及其实例

悬臂挡土护壁桩的计算及其实例



被动土压力系数Kp:
已知δ= 2 φ= 2 ×33°=22° 33
Kp=[
cosφ
]2
!cosδ- !sin( φ+δ)·sinφ
=[
cos33°
]2
!cos22°- !sin( 33°+22°)·sin33°
40
=[ 0.8387 ] 2=8.085 0.9629- 0.6679
kp- ka=80.85- 0.295=7.79 ea=hr′ka+qka=6.5×22.08×0.295+20×0.295 =48.24kN/m2
2. 有关计算参数
( 1) 基坑开挖深度h=6.5m;
( 2) 地面荷载q=20kN/m2;
( 3)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 土的重力密度为r=18-
20kN/m3, 拟 取r=19kN/m3; 土 的 内 摩 擦 角φ=33°( 考
虑粘性土的内聚力c对土压力的影响, 此处内摩擦
角按有关文献资料建议比地质勘察报告取大一些) 。
底宽4m, 顶宽2m的堤坝进行截水。 3.1 东基坑土方的开挖边坡支护 东桥台基础基坑埋深4m, 在基坑东边, 堤顶落
差有6m,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 土的放坡系数按1∶0.5 考 虑 。 基 坑 周 边 设 一30cm×80cm深 的 环 四 周 排 水 沟 , 在 南设置一80cm×80cm×100cm的集水井, 以利 于基坑排水, 排水采用100的污水潜水泵一台。基坑 边满加盖彩色防水布一道。基坑通道上下采用1.2m 宽, 踏面30cm, 踢高20cm通行坡道两边设1.2m高的 防护栏杆, 立杆间距为2m, 立杆与放坡面成60度角。
CONSTRUCTION SAFETY
建筑安全 2008 年第 3 期

基坑工程中悬臂桩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工程中悬臂桩支护结构设计

混凝土圆形 电杆 , 沿周边均匀配置钢筋才是适合的. 所以如有定 向弯矩作用 的圆截面构件 , 其配筋不必沿 周 边均匀 布置 , 该尽 量布 在离 中和轴较 远 的位置 .] 而应 4.
32 设计 方法 . 针 对上述 原理 , 下面 介绍其 在工 程应用 中的 3种计算 方法 . 1 )嵌 固深度 t 嵌 固深 度 t 由作用 于桩上 的所有 土压 力 的静 力平衡 条件 确定. 于 分层土 有 对
维普资讯
第2 第1 5卷 期
20 07年 3月
海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NAT URAL CI NCE OURNAL S E J OF HAI NAN UNI VERS ’ n Y
V0 . 5 No 1 12 . Ma . o 7 r2 0
文 章 编 号 :0 4—12 (0 7 0 0 7 0 10 7 9 20 ) 1— 0 5— 4
基坑 工 程 中悬 臂 桩 支 护 结构 设 计
林 成
( 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 ,海南 海 口 5 10 ) 7 10
摘 要: 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及 力学平衡 原理 对桩 支护结构 ( 嵌固深度 、 桩长 、 最大弯矩值及其 位置 ) 进行设
支护 .
3 护 坡 桩 支 护 结 构 设 计
3 1 设计依据及原理 综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第 375条规定及 现有土压力计算理论 , . .. 本工程拟采 用朗肯理论 对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进行计算. 这一理论 以塑性平衡为基础 , 用塑性平衡方法来计算挡 土墙侧压力 , 对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误差小 , 并且安全 , 以在实际应用 中较多. 所 众所周知, 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 面强度计算 中, 都有 中和轴存在. 沿周边均匀配置钢

悬臂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悬臂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悬臂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3、《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5、《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一、参数信息1、基本参数2、土层参数饱和土重度水土分算土层类型土厚度h(m) 土重度γ(kN/m3) 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γsat(kN/m3)填土 1 18 12 15 20 否粘性土 4 18 25 25 22 是粘性土 6 20 30 30 22 是3、荷载参数4、计算系数二、土压力计算土压力分布示意图附加荷载布置图1、主动土压力计算1)主动土压力系数K a1=tan2(45°- φ1/2)= tan2(45-15/2)=0.589;K a2=tan2(45°- φ2/2)= tan2(45-15/2)=0.589;K a3=tan2(45°- φ3/2)= tan2(45-15/2)=0.589;K a4=tan2(45°- φ4/2)= tan2(45-25/2)=0.406;K a5=tan2(45°- φ5/2)= tan2(45-25/2)=0.406;K a6=tan2(45°- φ6/2)= tan2(45-30/2)=0.333;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0-0.5mH1'=[∑γ0h0+∑q1]/γi=[0+20]/18=1.111mP ak1上=γ1H1'K a1-2c1K a10.5=18×1.111×0.589-2×12×0.5890.5=-6.64kN/m2P ak1下=γ1(h1+H1')K a1-2c1K a10.5=18×(0.5+1.111)×0.589-2×12×0.5890.5=-1.339kN/m2 第2层土:0.5-0.8mH2'=[∑γ1h1+∑q1+∑q1b1/(b1+2a1)]/γi=[9+20+16.667]/18=2.537mP ak2上=γ2H2'K a2-2c2K a20.5=18×2.537×0.589-2×12×0.5890.5=8.478kN/m2P ak2下=γ2(h2+H2')K a2-2c2K a20.5=18×(0.3+2.537)×0.589-2×12×0.5890.5=11.659kN/m2 第3层土:0.8-1mH3'=[∑γ2h2+∑q1+∑q1b1/(b1+2a1)]/γsati=[14.4+20+16.667]/20=2.553mP ak3上=γsat3H3'K a3-2c3K a30.5=20×2.553×0.589-2×12×0.5890.5=11.655kN/m2P ak3下=γsat3(h3+H3')K a3-2c3K a30.5=20×(0.2+2.553)×0.589-2×12×0.5890.5=14.011kN/m2 第4层土:1-2mH4'=[∑γ3h3+∑q1+∑q1b1/(b1+2a1)]/γsati=[18.4+20+16.667]/22=2.503mP ak4上=[γsat4H4'-γw(∑h3-h a)]K a4-2c4K a40.5+γw(∑h3-h a)=[22×2.503-10×(1-0.8)]×0.406-2×25×0.40 60.5+10×(1-0.8)=-8.314kN/m2P ak4下=[γsat4(H4'+h4)-γw(∑h3-h a)]K a4-2c4K a40.5+γw(∑h3-h a)=[22×(2.503+1)-10×(2-0.8)]×0.406-2×25×0.4060.5+10×(2-0.8)=6.558kN/m2第5层土:2-5mH5'=[∑γ4h4+∑q1]/γsati=[40.4+20]/22=2.745mP ak5上=[γsat5H5'-γw(∑h4-h a)]K a5-2c5K a50.5+γw(∑h4-h a)=[22×2.745-10×(2-0.8)]×0.406-2×25×0.40 60.5+10×(2-0.8)=-0.213kN/m2P ak5下=[γsat5(H5'+h5)-γw(∑h4-h a)]K a5-2c5K a50.5+γw(∑h4-h a)=[22×(2.745+3)-10×(5-0.8)]×0.406-2×25×0.4060.5+10×(5-0.8)=44.403kN/m2第6层土:5-6mH6'=[∑γ5h5+∑q1]/γsati=[106.4+20]/22=5.745mP ak6上=[γsat6H6'-γw(∑h5-h a)]K a6-2c6K a60.5+γw(∑h5-h a)=[22×5.745-10×(5-0.8)]×0.333-2×30×0.33 30.5+10×(5-0.8)=35.478kN/m2P ak6下=[γsat6(H6'+h6)-γw(∑h5-h a)]K a6-2c6K a60.5+γw(∑h5-h a)=[22×(5.745+1)-10×(6-0.8)]×0.333-2×30×0.3330.5+10×(6-0.8)=49.474kN/m23)水平荷载临界深度:Z0=P ak4下h4/(P ak4上+ P ak4下)=6.558×1/(8.314+6.558)=0.441m;第1层土E ak1=0kN;第2层土E ak2=0kN;第3层土E ak3=0kN;第4层土E ak4=0.5P ak4下Z0b a=0.5×6.558×0.441×0.13=0.188kN;a a4=Z0/3+∑h5=0.441/3+4=4.147m;第5层土E ak5=h5(P a5上+P a5下)b a/2=3×(-0.213+44.403)×0.13/2=8.617kN;a a5=h5(2P a5上+P a5下)/(3P a5上+3P a5)+∑h6=3×(2×-0.213+44.403)/(3×-0.213+3×44.403)+1=1.995m;下第6层土E ak6=h6(P a6上+P a6下)b a/2=1×(35.478+49.474)×0.13/2=5.522kN;a a6=h6(2P a6上+P a6下)/(3P a6上+3P a6)=1×(2×35.478+49.474)/(3×35.478+3×49.474)=0.473m;下土压力合力:E ak=ΣE aki=0+0+0+0.188+8.617+5.522=14.327kN;合力作用点:a a=Σ(a ai E aki)/E ak=(0×0+0×0+0×0+4.147×0.188+1.995×8.617+0.473×5.522)/14.327=1.437m ;2、被动土压力计算1)被动土压力系数K p1=tan2(45°+ φ1/2)= tan2(45+25/2)=2.464;K p2=tan2(45°+ φ2/2)= tan2(45+30/2)=3;K p3=tan2(45°+ φ3/2)= tan2(45+30/2)=3;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4-5mH1'=[∑γ0h0]/γi=[0]/18=0mP pk1上=γ1H1'K p1+2c1K p10.5=18×0×2.464+2×25×2.4640.5=78.486kN/m2P pk1下=γ1(h1+H1')K p1+2c1K p10.5=18×(1+0)×2.464+2×25×2.4640.5=122.838kN/m2 第2层土:5-5.2mH2'=[∑γ1h1]/γi=[18]/20=0.9mP pk2上=γ2H2'K p2+2c2K p20.5=20×0.9×3+2×30×30.5=157.923kN/m2P pk2下=γ2(h2+H2')K p2+2c2K p20.5=20×(0.2+0.9)×3+2×30×30.5=169.923kN/m2第3层土:5.2-6mH3'=[∑γ2h2]/γsati=[22]/22=1mP pk3上=[γsat3H3'-γw(∑h2-h p)]K p3+2c3K p30.5+γw(∑h2-h p)=[22×1-10×(1.2-1.2)]×3+2×30×30.5+10×( 1.2-1.2)=169.923kN/m2P pk3下=[γsat3(H3'+h3)-γw(∑h2-h p)]K p3+2c3K p30.5+γw(∑h2-h p)=[22×(1+0.8)-10×(2-1.2)]×3+2×30×30.5+10×(2-1.2)=206.723kN/m23)水平荷载第1层土E pk1=b a h1(P p1上+P p1下)/2=0.13×1×(78.486+122.838)/2=13.086kN;a p1=h1(2P p1上+P p1下)/(3P p1上+3P p1)+∑h2=1×(2×78.486+122.838)/(3×78.486+3×122.838)+1=1.463m;下第2层土E pk2=b a h2(P p2上+P p2下)/2=0.13×0.2×(157.923+169.923)/2=4.262kN;a p2=h2(2P p2上+P p2下)/(3P p2上+3P p2)+∑h3=0.2×(2×157.923+169.923)/(3×157.923+3×169.923)+0.8=0.899m;下第3层土E pk3=b a h3(P p3上+P p3下)/2=0.13×0.8×(169.923+206.723)/2=19.586kN;a p3=h3(2P p3上+P p3下)/(3P p3上+3P p3)=0.8×(2×169.923+206.723)/(3×169.923+3×206.723)=0.387m;下土压力合力:E pk=ΣE pki=13.086+4.262+19.586=36.934kN;合力作用点:a p= Σ(a pi E pki)/E pk=(1.463×13.086+0.899×4.262+0.387×19.586)/36.934=0.827m;3、基坑内侧土反力计算1)主动土压力系数K a1=tan2(45°-φ1/2)= tan2(45-25/2)=0.406;K a2=tan2(45°-φ2/2)= tan2(45-30/2)=0.333;K a3=tan2(45°-φ3/2)= tan2(45-30/2)=0.333;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4-5mH1'=[∑γ0h0]/γi=[0]/18=0mP sk1上=(0.2φ12-φ1+c1)∑h0(1-∑h0/l d)υ/υb+γ1H1'K a1=(0.2×252-25+25)×0×(1-0/2)×0.012/0.012+18×0×0.406=0kN/m2P sk1下=(0.2φ12-φ1+c1)∑h1(1-∑h1/l d)υ/υb+γ1(h1+H1')K a1=(0.2×252-25+25)×1×(1-1/2)×0.012/0.01 2+18×(0+1)×0.406=69.808kN/m2第2层土:5-5.2mH2'=[∑γ1h1]/γi=[18]/20=0.9mP sk2上=(0.2φ22-φ2+c2)∑h1(1-∑h1/l d)υ/υb+γ2H2'K a2=(0.2×302-30+30)×1×(1-1/2)×0.012/0.012+20×0.9×0.333=95.994kN/m2P sk2下=(0.2φ22-φ2+c2)∑h2(1-∑h2/l d)υ/υb+γ2(h2+H2')K a2=(0.2×302-30+30)×1.2×(1-1.2/2)×0.012/ 0.012+20×(0.9+0.2)×0.333=93.726kN/m2第3层土:5.2-6mH3'=[∑γ2h2]/γsati=[22]/22=1mP sk3上=(0.2φ32-φ3+c3)∑h2(1-∑h2/l d)υ/υb+[γsat3H3'-γw(∑h2-h p)]K p3+γw(∑h2-h p)=(0.2×302-30+30)×1.2×(1-1.2/2)×12/12+[22×1-10×(1.2-1.2)]×0.333+10×(1.2-1.2)=93.726kN/m2 P sk3下=(0.2φ32-φ3+c3)∑h3(1-∑h3/l d)υ/υb+[γsat3(H3'+h3)-γw(∑h3-h p)]K p3+γw(∑h3-h p)=(0.2×302-30 +30)×2×(1-2/2)×12/12+[22×(1+0.8)-10×(2-1.2)]×0.333+10×(2-1.2)=18.523kN/m2 3)水平荷载第1层土P sk1=b0h1(P s1上+P s1下)/2=0.13×1×(0+69.808)/2=4.538kN;a s1=h1(2P s1上+P s1下)/(3P s1上+3P s1)+∑h2=1×(2×0+69.808)/(3×0+3×69.808)+1=1.333m;下第2层土P sk2=b0h2(P s2上+P s2下)/2=0.13×0.2×(95.994+93.726)/2=2.466kN;a s2=h2(2P s2上+P s2下)/(3P s2上+3P s2)+∑h3=0.2×(2×95.994+93.726)/(3×95.994+3×93.726)+0.8=0.9m;下第3层土P sk3=b0h3(P s3上+P s3下)/2=0.13×0.8×(93.726+18.523)/2=5.837kN;a s3=h3(2P s3上+P s3下)/(3P s3上+3P s3)=0.8×(2×93.726+18.523)/(3×93.726+3×18.523)=0.489m;下土压力合力:P pk=ΣP pki=4.538+2.466+5.837=12.841kN;合力作用点:a s= Σ(a si P ski)/P pk=(1.333×4.538+0.9×2.466+0.489×5.837)/12.841=0.866m;P sk=12.841kN≤E p=36.934kN满足要求!三、稳定性验算1、嵌固稳定性验算E pk a pl/(E ak a al)=36.934×0.827/(14.327×1.437)=1.484≥K e=1.2满足要求!2、整体滑动稳定性验算圆弧滑动条分法示意图K si =∑{c j l j+[(q j b j+ΔG j)cosθj-μj l j]tanφj}/∑(q j b j+ΔG j)sinθc j、φj──第j土条滑弧面处土的粘聚力(kPa)、内摩擦角(°);b j──第j土条的宽度(m);θj──第j土条滑弧面中点处的法线与垂直面的夹角(°);l j──第j土条的滑弧段长度(m),取l j=b j/cosθj;q j──作用在第j土条上的附加分布荷载标准值(kPa) ;ΔG j──第j土条的自重(kN),按天然重度计算;u j──第j土条在滑弧面上的孔隙水压力(kPa),采用落底式截水帷幕时,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碎石土、粉土,在基坑外侧,可取u j=γw h waj,在基坑内侧,可取u j=γw h wpj;滑弧面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取u j=0;γw──地下水重度(kN/m3);h waj──基坑外侧第j土条滑弧面中点的压力水头(m);h wpj──基坑内侧第j土条滑弧面中点的压力水头(m);min{ K s1,K s2,……,K si,……}=1.649≥K s=1.3满足要求!四、结构计算1、材料参数2、支护桩的受力简图计算简图弯矩图(kN·m) M k=9.488kN.m剪力图(kN)V k=8.81kN3、强度设计值确定M=γ0γF M k=1×1.25×9.488=11.86kN·mV=γ0γF V k=1×1.25×8.81=11.013kN4、材料的强度计算σmax=M/(γW)=11.86×106/(1.05×62.137×103)=181.78N/mm2≤[f]=205N/mm2满足要求!b`=(hb2-(b-t w)2(h-2t))/(2(hb-(b-t w)(h-2t))=(126×532-(53-5.5)2(126-2×9))/(2(126×53-(53-5 .5)(126-2×9))=36mmS=t(b-b`)2=9×(53-36)2=2601mm3,τmax=VS/It=11.013×2601×103/(391.466×104×9)=0.813N/mm2≤[f]=125N/mm2满足要求!。

悬臂桩支护计算书

悬臂桩支护计算书

----------------------------------------------------------------------------------------------1-1剖面计算书---------------------------------------------------------------------------------------------- 排桩支护----------------------------------------------------------------------[ 基本信息 ][ 超载信息 ][ 土层信息 ][ 土层参数 ][ 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 ]----------------------------------------------------------------------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设计结果 ]---------------------------------------------------------------------- ---------------------------------------------------------------------- [ 结构计算 ]各工况:内力位移包络图:地表沉降图:---------------------------------------------------------------------- [ 冠梁选筋结果 ]------------------------------------------------------------------------------------------------------------------------------------------- [ 截面计算 ]-------------------------------------------------------------------------------------------------------------------------------------------- [ 整体稳定验算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滑裂面数据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 s = 2.009 圆弧半径(m) R = 13.164 圆心坐标X(m) X = -2.518 圆心坐标Y(m) Y = 5.890---------------------------------------------------------------------- [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抗倾覆安全系数:p , 对于内支撑支点力由内支撑抗压力 决定;对于锚杆或锚索,支点力为锚杆或锚索的锚固力和抗拉力的较小值。

悬臂桩基坑支护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悬臂桩基坑支护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桩 径/

12 . 14 .
桩 最 大水 平
位移/ m a r
4 5 7. 4 9 4.
2 。 大 到 c 5 k a =2 。 , 的最 大 位 移 由 0增 =1 P , 0时 桩
5 . 8 3mm减小 到 4 . m, 小 了 2 . % ; 2 5m 减 7 1 当土 抗剪强
1 6
2 0
图 3 不 同 桩 径 时悬 臂 桩 水 平 位 移 曲线
作 者 简 介 : 坚 ( 97 ) 男 , 西 昭平 人 , 授 , 士 。 石 15 一 , 广 教 硕
21 0 1年 第 1 期 1
悬 臂 桩 基 坑 支 护 影 响 因素 的分 析 研 究
8 9
表 1 不 同桩 径 时桩 的 最 大 水 平 位 移
桩 径对 减 少支护桩 的水 平位移 效果 明显 ; 在一 定 的 C 值 范围 内随着 c 值 的增大 , - , 、 对减 少桩 的水平 位 移 和桩 身应 力有 明显效果 。 关键 词 : 坑 工程 悬臂桩 支护 基 A S S软件 NY 有 限元 法 中 图分类 号 : 4 3 1 文献标 识码 : U 4 .5 B 基坑工 程是 一个 综 合 性很 强 的岩 土 工程 问题 , 它 涉及 土力学 中强 度 、 定 、 稳 变形及 土 与支护 结构 的共 同 作 用 等 问题 , 由于问题 的复 杂性 , 目前对 基坑 支护 影 响
因素 的研究 尚不 能满 足 实 际 工程 的需 要 , 必 要针 对 有
这一 问题进行 深入 研究 。
悬 臂桩 支护 是指 不 带 内撑 和 拉 锚 的 支撑 结 构 , 可
以通过 设置 钢筋混 凝 土 桩形 成 支 护 , 是 目前 常用 的 这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1.1 悬臂支护结构变形特征
悬臂式支护结构插入坑底的深度不同,其 变形情况有所不同。
第一种情况:若插入深度较深,支护结构 向坑内倾斜较小时,下端B处没有位移。
第二种情况:若支护结构插入深度较浅, 当达到最小插入深度Dmin,它的上端向 坑内倾斜较大,下端B向坑外位移,若 插入深度小于Dmin,支护结构丧失稳定, 顶部向坑内倾斜。
2.1 最小插入深度
9.2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2.悬臂支护结构相关参数计算
2.1 最小插入深度
9.2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2.臂支护结构相关参数计算9.2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2.最小插入深度的确定方法
9.2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1.支护结构上侧向压力分布
1.2 悬臂支护结构土压力特征
第一种情况,支护结构所受的 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相互 抵消后土压力分布。
第二种情况,由于支护结构绕 一点C转动,B点向外移动,最 终它所受的土压力分布。
9.2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2.悬臂支护结构相关参数计算
基坑工程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主讲人:李强副教授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1.支护结构上侧向压力分布
1.1 悬臂支护结构变形特征 1.2 悬臂支护结构土压力特征
2.悬臂支护结构相关参数计算
2.1 最小插入深度 2.2 最大弯矩位置
3.小结
9.2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
1.支护结构上侧向压力分布

悬臂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工程实例

悬臂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工程实例
1 9 m。 .0
对粘性土 , : 有
D- 7 a 4 ( 2 一 2o( 5- ̄ 2 一 7 Ht ( 5一 p ) c t4 。 / ) HKa n / 一
④卵石 层 : 和 , 石 层 顶 面 埋 深 1 O~ 3 2 n, 高 饱 卵 .9 . 0 1标 5 6 7 ~5 8 5 m。卵 石成 份以花 岗 岩 、 0 . 1 O .0 石英 岩、 }岩 为主 。 闪 ∈
① 杂填 土: 松散 , 以砖 瓦块 、 渣砼块 、 炭 砂卵 石等 为主 , 混少
含量 占 8 %~8 %. 填物 为灰色 , O 5 充 黄褐 色中砂 , 钻孔 揭露厚 度
为 0 9 ~6 2 m, 见 底 。 . O .0 未 2 基 坑 支 护 设 计 方 案
量粘性土 、 粉土 。厚度变化大 , 0 4 ~2 3 m. 布不稳定 。 为 .0 .0 分 ①z 素填 土: , 塑。 以粉质 粘土 、 土为 主 , 少量 砖 瓦 湿 可 粉 混 块、 炭渣 、 砂卵石等 厚度变化大 , 0 4 ~23 m, 为 . O . 0 分布不稳定 。 ( ) 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2第 Q P : ) ②粉土 : , 湿 中密 , 土体 富含粉砂及云母碎 片 , 下部 夹薄层状 粉细砂 , 受人类活动的工程影响 厚度变化大 , 分布不稳定 , 残存
2:、 C / r
根据原位测试 资料 , 在勘探 深度 范 围内按 卵石 层的密 实 度可分
为 3个 亚层 :
式 中: 瓯
K a 7
! ,
主动土压 力强 度i
层厚为 04 ~14 m。 .O .0
基坑支护 的方法是多种多样 , 如悬臂桩 、 拉桩 、 锚 重力式挡土 墙、 土钉等 。显 然 , 基坑支护方案 的选 择根据工程特点 , 遵循技术 可行 、 经济合理的原 则进 行。

简述悬臂桩支护结构静力计算的主要步骤。

简述悬臂桩支护结构静力计算的主要步骤。

悬臂桩支护结构静力计算步骤详解悬臂桩是一种常用的支护结构,其静力计算对于工程设计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悬臂桩支护结构静力计算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确定悬臂桩的受力情况。

包括土压力、基坑土压力、桩身内力等。

第二步:根据受力情况进行荷载分析。

可以采用手算或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得到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

第三步: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桩身的强度校核。

包括桩身抗弯强度、抗剪强度、轴向承载力等。

第四步:进行桩身的刚度计算。

计算桩身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轴向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桩身的变形情况。

第五步:依据荷载分析结果和桩身强度、刚度计算结果,进行桩身的合理选型。

选取适合的悬臂桩长度和桩径等参数。

第六步:进行结构的稳定性计算。

根据选取的悬臂桩参数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得出结构的稳定系数和稳定性评价结果。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可以对悬臂桩支护结构进行全面的静力计算,确保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全可靠。

悬臂式支护结构

悬臂式支护结构
筋)、或桩径、或混凝土等级,重新按照上述步骤2~4计算,直至符合要求。
5核算最大、最小配筋率、主筋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Mc
2 3
f
c
m
A
r
s in 3
fy As rs sin
sin t
fcm
A1
sin2 2
(
t )fy
As
0
式中:
t 1.25 2,当>0.625时,t 0
(
A 's
-
1/3,通常取1/4;α 's 要 求 0 . 5 αs

要求Mc M
步骤:
假设αs 和α’s( α’s ≤0.5 αs ),按照经验或主筋间距要求,初步确定As和 A’s,根据已知的fcm和fy,通过迭代求出α,再代入上式求出Mc,当Mc大于弯矩 设计值M时,即为所求配筋。
范围内应配置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受拉区主筋的1/2,且不小于10mm, 构造钢筋的环向间距不应大于圆截面的半径和250mm中的小者,且不少于1根。 对于大直径(D≈1m,a=50mm,rs≈450mm )基坑支护桩,构造钢筋间距不宜 大于250mm。 其他要求同均匀配筋。
3.2悬臂式支护结构的桩身配筋

2选取αs=1/4~1/3,也可稍大。计算受拉区钢筋最大配筋量As1
A s1
c
(1
sin2 2 c
c
)
A fcm fy
受拉区钢筋配置在2παs角度范围内,需要核算此时钢筋的间距。当此范 围内按照最小间距能布置的钢筋面积A’s1小于As1时,取As1=A’s1,(两者取
小值)
(三)弯矩设计值较大时的双边局部配筋
Ls=rs2παs(n-1)/n长度范围内。

悬臂桩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要点

悬臂桩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要点

悬臂桩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要点发布时间:2021-04-26T08:31:09.472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期作者:潘小丰[导读] 所以在地下室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方面,依旧是将重点放在了悬臂排桩支护上。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28311摘要: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就该工程中有关悬臂桩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要点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悬臂桩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流程;施工要点0前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运行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中的各项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非常密切,高层建筑物类型随之增加,人们对于地下空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量,基于此,加大对坑内主体施工安全和基坑周围环境的保护力度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开展基坑支护工作的一项关键点,同时制定支护方案的过程中,也应当以周围地质条件和环境为主,综合性考虑造价,控制好工期。

从实际情况来看,钻孔灌注桩成桩方式具备多样性特征,无论是施工工艺还是地质条件,都极为完善,钻孔灌注桩因为优势极高而在基坑支护期间得到了普遍应用。

与此同时,内支撑支护形式在近些年应用也十分普遍,可是因为存在着基坑土方开挖困难、周期长以及支撑结构和地下室结构施工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地下室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方面,依旧是将重点放在了悬臂排桩支护上。

1、工程案例1.1施工场地情况以某项工程项目举例说明,该项项目整体面积为6.15万㎡,基坑开挖面积是2.67万㎡,基坑长X宽=196mX266m,开挖深度表现为8.5m~9.0m。

基坑支护安全级别为二级。

1.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经过相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来看,项目第四系列松散岩类孔隙水十分的丰富,一般是处于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细砂以及圆砾层中,稳定性良好。

1.3地层分布现象表一地层分布图表2、设计基坑支护2.1基坑设计条件基坑实际开挖深度:项目场地标高大约是20m~20.5m,对二层地下室开挖期间,需要开挖到11.5m标高,开挖深度大约是8.5m~9.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粘性土建筑基坑悬臂桩支护设计计算方法探讨王庆华,郑 毅(吉林大学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长春市建筑基坑支护一层地下室多采用悬臂桩支护体系,结合长春市粘性土为超固结土的特征,选用静力平衡法、Blum 法、极限平衡法、试算法等4种常用的悬臂桩支护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并在计算时对相应的计算参数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极限平衡法及其相应的参数值适合于长春市粘性土的悬臂桩支护设计计算。

关键词:建筑基坑;悬臂桩;粘性土;计算方法;支护设计中图分类号:P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89(2001)02-0188-07收稿日期:2000-11-24作者简介:王庆华(1972-),女,吉林省白山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研究基坑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建筑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90年代以来,随着长春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基坑开挖规模不断加大,深度也不断增加,各种建筑基坑支护方法随之产生。

目前,长春市基坑支护的主要型式有:放坡开挖、土钉墙支护、悬臂桩支护体系以及桩锚支护体系等。

对于土质较好、基坑深度不大、拟建建筑物周围有足够放坡场地且无高大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时,常采用放坡开挖;若基坑开挖深度小于6m 且无放坡条件时,一般采用悬臂桩支护体系;若基础埋深较大时,可采用桩锚支护体系以提高支护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

目前,长春市的高层建筑多数设一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相对较浅,选择悬臂桩支护的较多,因此,悬臂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尤为重要,而且,设计计算方法选取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1 长春市粘性土工程地质特征1.1 长春市台地区粘性土地质特征长春市的地层根据岩性特征可划分为:上层为粉质粘土,其粉粒含量高,具有大量空洞,为潜水含水层,潜水位埋深2~3m,有的达5m ;下层为粘土层夹薄层粉质粘土层,坚硬、性脆遇水崩解呈碎裂状;局部在台地低洼处有红色砂砾石层和灰白色砂砾石层[1]。

从工程需要出发按稠度状态和力学属性可进一步由上向下细分为:层:杂填土,厚1~2m; 层:黄色粉质粘土,分布在地下水位以上,呈可塑或可塑偏硬状态,厚2m 左右;!层:黄色粉质粘土,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和毛细上升高度范围内,呈偏软或软塑状态,厚4~5m;∀层: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厚1~2m;#层:黄褐色粘土层,呈硬塑状态,厚度2~3m;∃层:棕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或可塑偏硬状态,厚1m 左右;%层:棕红色粘土层,呈坚硬状态,厚2~3m 。

~!层为粉质粘土,含水,降水可使其强度第20卷 第2期 2001年6月世 界 地 质WORL D GEOL OGY V ol.20 No.2June 2001提高,但遇水变软;#~%层为粘土遇水崩解问题;∀层是上下两层的过渡层。

长春粘性土是一种超固结土,前期固结压力一般150~300kPa,而下部高达600kPa以上。

一般上层粉粒含量高, 值较下层大些,而C值则下层较上层大些。

1.2 长春市台地区粘性土C、 值特征通过对长春市台地区几十个建筑基坑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选取其中资料完整的18个建筑基坑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1。

表1 长春市粘性土地层C、 、值统计表Table1 Statistics of C、 、value of clay,C hangchun city层序地层名称平均层顶埋深/m直剪三轴C/kPa /(&)C/kPa /(&)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变异系数重度/(kN∋m-3)可塑粉质粘土150.84,0.28415.41,0.18686.03,0.21012.03,0.12619.43!可塑软塑粉质粘土336.2,0.2019.07,0.08755.3,0.21510.13,0.18819.27∀可塑粉质粘土846.42,0.24515.69,0.08967.96,0.12613.42,0.12519.6#粘土(硬塑)1269.9,0.17514.4,0.08785.05,0.115.7,0.08819.79∃可塑粉质粘土1449.88,0.12115.93,0.02858.38,0.14913.97,0.06819.77 %坚硬粘土15.5130.6,0.12315.84,0.066120.2,0.13712.36,0.15719.97目前,长春市的建筑物只设一层地下室的居多,基坑开挖深度一般是5.5~6m,深基坑支护设计计算深度约12m。

从表1可知,基坑支护遇到的土层为 ~#层,#层以上的C、 值,对于正常的沉积土,用直接剪切试验中的固结快剪得到的C值偏大,用三轴剪切试验测得的C、 都偏大,特别是C值偏大很多。

若按照此实验结果计算,土压力为零点的位置距离地面可达几十米,显然,对于一层地下室的基坑开挖都不用支护,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

在实际工程中,除放坡开挖外,一般都需要进行支护。

2 悬臂桩设计计算方法悬臂桩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桩长、桩径及截面配筋等,采用的计算方法有:静力平衡法、BLU M法、试算法、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m)法、图表法及图解法等。

本文主要探讨悬臂桩设计常采用的前四种方法,并分析这几种方法的实践应用价值。

2.1 静力平衡法桩嵌入基坑底面的部分,当开挖到设计深度时,由于受力而将发生挠曲变形,使土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在结构上产生如图1所示的主动土压力E a及被动土压力E p及E p∗。

静力平衡法的计算原理是假定结构底部不承受弯矩及剪力,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出插入深度和内力[2]。

利用b=k p∋t2-k a(H+t)2(k p-k a)∋(H+2t)及k a(H+t)3-k p t3+b2(k p-k a)(H+2t)=0联立[3]求出桩插入深度;然后求出剪力为零的截面,进而求出最大弯矩。

式中:k p+++被动土压力系数;k a+++主动土压力系数。

189第2期 王庆华,郑 毅:长春市粘性土建筑基坑悬臂桩支护设计计算方法探讨图1 静力平衡法的计算简图Fig.1 Numerical diagrammatic sketch of staticbalance m ethodH .基坑开挖深度;t .插入深度图2 Blum 法的计算简图Fig .2Num erical diagrammatic sketch of Blum method2.2 Blum 法Blum 法是一种假想支点法,它不考虑板桩本身的刚度,在计算插入深度时偏于安全(图2)[4]。

Blum 理论采用简化方法,将反弯点以下的被动土压力近似地以一个作用于桩脚的集中力R c 代替,但必须满足绕桩脚c 的力及力矩平衡条件,H =0,,M c =0。

由于土体阻力是逐渐向桩脚下增加的,在采用,M c =0时会有一个较小的深度差,因此,计算出的插入深度要增加20%,即t =1.2x +u 。

利用x 3-6,p (k p -k a )x -6,p (x -a) (k p -k a )=0及u =e(k p -k a ),t =1.2x +u 求出插入深度t 。

利用M m a x =,p (l +x m -a)- (k p -k a )x 3m6求出M max 。

式中:x 为土压力为零点至桩脚的距离(m );a 为合力距地面距离(m );l 为地表面到土压力为零点距离(m);H 为基坑开挖深度(m);u 为土压力为零点距坑底距离(m );x m 为土压力为零点至最大弯矩点处距离(m );,P 为基坑开挖面以上土压力与地面超载等合力(kN); 为土的重度(kN/m 3)。

2.3 极限平衡法极限平衡法是我国深基坑支护发展初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5]。

由于它计算方法简单,可以确定应用弹性支点法计算多支点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同时,它也可用于悬臂及单支点结构的内力计算,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极限平衡法还将会得到一定范围内的应用。

利用此法计算时,假定在填土侧开挖面以上受主动土压力。

在主动土压力影响下,桩趋于旋转,从而在桩的前面发生被动压力及桩后为主动压力,同时,由于粘性土的粘结力作用,在挡墙后可能产生拉应力区,开挖临空面的主动土压力作用零点从地面下移。

其受力分布如图3所示。

然后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出埋置深度和最大弯矩。

利用M m a x =16H 3k a ![(n 0+n 2)3-!n 32-求出最大弯矩值。

190世 界 地 质 2001年图3 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简图Fig.3 Numerical diagrammatic sketch of limiting equality method n 0H .粘性土主动土压力为零点的距离(m);n 1H .土压力为零点的距离(m);n 2H .剪力为零点深度(m);n l H .埋置深度(m)利用(1-!)n 3l +3[(n 0-(1-n 0)!]n 2l +3n 20n l +n 30=0求出n l ,进而求出桩的预估埋置深度。

对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基坑,求出n l H 后分别乘以1.20、1.15、1.10的放大系数。

式中:!为被动土压力系数与主动土压力系数之比,即!=k p /k a 。

2.4 试算法悬臂桩在主动土压力作用下将发生挠曲变形[6],在桩下部出现反弯点O,反弯点以上桩后及反弯点以下桩前将出现主动土压力E 1及E 3,反弯点以上桩前及反弯点以下桩后将出现大于静止土压力而小于被动土压力的E 2及E 4(图4)。

桩在受力过程中,产生被动土压力所需要的位移量较大,而设计时一般不允许桩产生太大的变形,并且需要保证桩有足够的稳定安全系数,因此,设计时要满足E 2−(1/2~1/3)Ep 2,E 4−(1/2~1/3)Ep 4。

试算法时,先分别假设y =(1~1.3)H ,t =(1.1~1.2)y 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力及力矩平衡条件求出E 2和E 4,若E 2和E 4满足要求,则可求出桩长。

然后通过剪力为零的截面,求出最大弯矩值。

图4 试算法的计算简图Fig.4 Numerical diagrammatic sketch of trial and error m ethod利用L =H +t 求出桩长。

利用M m ax =12 k a (H +d)2∋H +d 3-12 k p ∋E 2Ep 2∋d 2∋d3,求出最大弯矩值。

式中:t 为桩插入深度(m );d 为最大弯矩截面距基坑底面的距离(m)。

2.5 应用等值内摩擦角 D 计算主动土压力目前,长春市所有的基坑开挖都是在人工降水后进行,降水使土体强度提高,若仍使用降水前土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降水后的开挖支护设计,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施工中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将粘聚力C 折成等值内摩擦角 D 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