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隧道工程中,沉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指标,它直接影响着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准确地监测隧道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以保障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2. 观测设备和仪器隧道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观测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沉降点标志物:在需要观测的隧道区域,设置一系列的沉降点标志物,用于记录观测数据。
•缓冲桩:在沉降点标志物周围设置缓冲桩,减少环境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基准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基准点,用作参考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确性。
•测量仪器: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实时、连续的观测,如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
3. 观测方法3.1 定时观测法定时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方法,适用于对隧道沉降的长期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观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观测的隧道区域设置一系列的观测点。
2.定时观测:根据预定的观测周期,使用测量仪器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3.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的变化趋势。
4.结果评估: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评估隧道的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实时监测法实时监测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观测方法,适用于对隧道沉降的瞬时变化进行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观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一个实时监测系统,对隧道沉降进行连续监测。
2.数据采集:传感器收集到的观测数据会被实时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形成时间序列的数据。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隧道沉降的实时变化情况。
4.报警机制:当观测数据超过事先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数据分析和评估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是隧道沉降观测方案的关键步骤。
根据观测数据,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和评估:•沉降趋势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通过统计和分析,得出隧道沉降的趋势。
•沉降速率计算: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量和时间间隔,计算隧道沉降的速率。
隧道沉降观测
行 ,对于 有变换 奇偶站 功能 的 电子水 准仪 ,按 以下
图1 沉 降观 测 点 顺序进 行 :
往测 :奇数站为后一 前一前一 后
2 观测 方法
( 1 ) 外业 测量 一 条路 线 的往 返 测使 用 同一 类 型
仪器 和转 点尺垫 ,沿 同一路线进 行 。观测成 果 的重 测和 取 舍按 《 国家 一 、二等 水 准测 量 规范 》 ( G B / T
准 仪读记至 0 . 0 1 m m 。 ( 2 ) 自动 安平水 准 仪 的圆水 准 器 ,严格 置平 。 在 连续 各测站 上安置 水准仪 时 ,使其 中两脚 螺旋与
( 1 ) 隧道 内一 般地 段 沉 降观 测 断面 的布 设根 据 地 质 围岩 级别 确定 ,一般情 况 下, I I 级 围岩原 则上 不 设沉 降变形 观测 断面 ,必要 时8 0 0 m 设 一个观测 断 面 ;Ⅱ I 级 围岩 每4 0 0 m 、I V级围岩 每3 0 0 m 、 V级 围岩
偶数站 为前一后一 后一 前 返测 :奇数 站为前一后 一后一 前
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隧道沉降观测的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设备的要求- 观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观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观测点布设- 观测点应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确定,并符合设计要求;- 观测点布设应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覆盖隧道沿线各个部位;- 观测点布设应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物的影响。
4.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观测数据的采集应准确、连续和完整;- 采集到的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编号等信息;- 观测数据的记录应使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方便后续分析和验证。
5.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遵循科学准确的原则;- 观测数据的分析应考虑隧道沉降规律、统计特性等因素;-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使用专业的软件和工具,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6. 报告和评估- 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呈现观测结果,并包括数据分析、评估和建议;- 观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有关部门,并按照要求进行评估和审查。
7. 安全和环境要求- 在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和环境要求;- 观测设备和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沉降观测工作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8.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包括观测设备要求、观测点布设、观测数据采集和记录、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报告和评估,以及安全和环境要求等方面。
遵守这些要求,能够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隧道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沉降观测工作,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保护周边环境及建筑物安全,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进行土地开发、基础施工、地铁隧道施工、桥梁建设等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表沉降观测的重要工程,及时发现和处理沉降问题,防止因沉降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
第三条沉降观测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第四条项目单位应加强对沉降观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和先进设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观测,并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五条观测单位应具备相关资质,技术力量过硬,设备先进,具备独立承担沉降观测任务的能力。
第六条本制度制定机构为项目单位,管理执行机构为项目部沉降观测管理组,负责对沉降观测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项目部沉降观测管理组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沉降观测工作管理制度。
第八条沉降观测工作应与周边建筑物和环境保护工作结合,共同维护工程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第二章沉降观测基础第九条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测点位的位置和地形高程的变化,来确定地表的沉降情况,从而判断工程施工的影响和地质条件的变化。
第十条沉降观测应在工程施工前确定观测点位,安装观测标志,并制定观测方案,确定观测时间和频次。
第十一条沉降观测的方法主要有水准测量法、全站仪法、GPS法等,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和自动化的功能。
第十二条沉降观测时,应进行周边建筑物和环境的调查,分析周边建筑物和环境对沉降的影响。
第十三条沉降观测的数据应及时记录,定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通报项目单位。
第三章沉降观测组织和管理第十四条项目单位应设立沉降观测管理组,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沉降观测工作。
第十五条沉降观测管理组应配备沉降观测专业人员,负责制定沉降观测方案,组织观测工作,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 引言隧道工程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隧道沉降观测是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
通过对隧道沉降情况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2. 布置原则在进行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全覆盖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能覆盖整个隧道区域,包括入口、出口以及隧道内部。
通过全覆盖,可以全面了解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2 密集布置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密集而均匀,在区域内形成网格状分布。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局部区域的沉降情况,并避免因观测点过少而造成信息缺失。
2.3 代表性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隧道区域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地质条件、土层性质以及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布置方法根据以上原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观测点的布置:3.1 网格布置法将隧道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均匀布置观测点。
网格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个网格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3.2 线路布置法按照隧道的纵向和横向划分线路,沿线路布置观测点。
线路间距和线上观测点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段线路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3.3 区域布置法将隧道区域划分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每个区域内密集布置观测点。
区域大小和内部观测点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个区域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4. 观测点布置要求在进行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4.1 观测点数量观测点的数量应足够多,以保证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观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长度、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确定。
4.2 观测点位置观测点的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相对均匀、土层性质较为典型的区域。
避免选择存在特殊地质问题或复杂土层的区域,以减小观测误差。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篇一:23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新建兰渝铁路LYS-10标四方山隧道斜井隧道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___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中铁二局兰渝铁路LYS-10标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2012年2月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四方山隧道(斜井作业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按照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对隧道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隧道沉降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
同时为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的时间,确保兰渝铁路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二、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5、《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 0154-95);6、《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9、兰渝公司《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兰渝铁技【2010】48号)10、中铁二院《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基础沉降观测》三、技术要求3.1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3.1.1 一般规定1.垂直位移观测无砟采用DS05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观测。
垂直位移观测数据量大,应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动记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方便数据处理。
垂直位移观测使用的水准仪和标尺类型应满足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2.基准点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必须埋设在变形影响区域外不受施工干扰、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地基内,可选用现有的控制桩,并进行定期检测复核、校正。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周边建筑物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监测工程施工后地面沉降情况,保障工程质量,防止地质灾害。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沉降观测的意义1.保障工程质量隧道施工会对地下土层结构和地下水位有所影响,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及时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面沉降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处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2.减少事故风险隧道工程沉降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监测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3.提供科学依据沉降观测的数据可以为隧道工程相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工程施工方案。
三、沉降观测的具体内容1.选择观测点在沉降观测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选择符合要求的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质地层等因素。
2.确定观测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GPS测量、全站仪测量、灰白示意线测量等。
3.确定观测频次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确定合适的观测频次,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次会比较密集,后期可以适当减少观测频次。
4.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沉降观测的步骤1.现场勘察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质地层情况、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2.观测准备确定好观测点后,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要做好沉降观测记录表,对观测数据进行统一记录。
3.观测数据采集定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按照预定的观测频次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报告。
5.结果和建议根据观测数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隧道施工的重点监测内容
隧道施工的重点监测内容隧道开挖监测1.地面沉降监测对盾构试验段、及试验区间隧道上部地表均进行沉降观测。
2 .地面建筑物下沉及倾斜监测对隧道施工影响范围以内的所有建筑物及构筑物进行下沉及倾斜监测,以便当建筑物的某一部位或构件变形过大时,迅速采取有效的维修加固措施,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3 .地下管线监测对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地层不同程度的沉陷,可能回引起地下管线的变形、断裂而直接危及使用安全。
因此要对地下管线进行严密监测、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和地下工程J顺利施工。
4 .桩基托换监测在托换桩基过程和盾构掘进到该部位时对下部桩基础和承台进行沉降及倾斜监测。
5 .联络通道及泵房施工监测监测试验区间联络通道和泵房的地面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情况监测。
6 .地中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监测在离始发井约50m范围的监测试验段内进行该项监测。
7 .地下水位的监测在离始发井约50m范围的监测试验段内进行该项监测。
8 .岩土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监测在离始发井约50m范围的监测试验段内进行该项监测。
9 .管片变形监测在盾构隧道全范围内进行该项监测。
初期支护监测-、原材料隧道初期支护采用的所有原材料必须在自检合格后向监管人员报批,经试验检测合格后,对申报材料进行批复,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批复的原材料,未经批复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一经发现将立即清除出场。
二、施工工艺(1)在平整硬化好的场地上测放出各片拱架内外圈的轴线并作好标记。
(2)钢架采用系统锚杆定位,钢架要与初喷混凝土密切接触,空隙处用混凝土垫块楔紧。
(3)拱架焊接成型后,试拼装,其允许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应大于3cm o(4)连接板的螺栓孔必须采用台钻钻孔,不得采用气焊冲孔。
(5)严格按照里程法线方向定位,根据水平线及线路坡度控制钢架安装标高。
安装钢架时,尽量利用锚杆定位。
钢架之间纵向拉杆的设置根据设计要求为直径22mm螺纹钢,环向间距为1m。
钢筋绑扎监测(1)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设备管理,确保入洞车辆制动状态良好,运输过程严禁超载,事故机械严禁超负荷运转或带病运转。
隧道沉降观测点设置技术交底
4、隧道洞口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所有设置变形缝两侧均应布置观测断面。
5、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断面。
6、为方便实施隧道沉降观测,在二次衬砌完工之后,每个观测断面设置两个沉降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两侧沟槽盖板以上5cm处;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变形缝前后各0.5m隧道两侧沟槽盖板以上5cm处。(具体位置见附图)
7、隧道沉降观测预埋元器件采用L型沉降观测标。
8、本交底未详处,参见金温隧参02(W)-36图。
接收单位
中铁二十二局金温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第一至五分部
接收人
日期
隧道沉降观测点设置技术交底书
(专项技术交底)
编号:JWSD-201102
工程名称
隧道沉降观测点设置
交底单位
局指工程部
交底人
交底日期
交底内容:
1、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基础(即隧道仰拱部分)的沉降观测。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沉降观测原理
沉降观测原理一、引言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对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进行监测和测量,以了解其变形情况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原理是指通过测量基准点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情况。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原理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沉降观测原理的基本概念沉降观测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基于建筑物或土地的变形会导致基准点的位置发生变化。
基准点是指被观测物体上的一个固定点,通常选取建筑物或土地的底部或顶部。
当建筑物或土地发生沉降时,基准点的位置会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对基准点的位置进行测量和监测,可以判断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情况。
三、沉降观测原理的测量方法沉降观测原理的测量方法通常包括两种: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
(一)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平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的方法。
首先,在建筑物或土地上设置一条水平线,然后利用水准仪测量基准点与水平线的高差。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获得不同时间点的基准点位置信息。
将这些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即可得到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情况。
(二)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在沉降观测中,全站仪通常用于测量建筑物或土地上的多个测点的位置。
通过对这些测点的位置进行测量和监测,可以获得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情况。
四、沉降观测原理的应用领域沉降观测原理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一)建筑物工程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原理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及时监测沉降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沉降过大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破坏。
(二)地基工程在地基处理和地基加固工程中,沉降观测原理可以用于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通过对地基的沉降进行监测,可以判断地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或加固措施。
(三)地下工程在地下工程中,如隧道、地下管道等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原理可以用于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形情况。
通过对地下结构的沉降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沉降引起的问题,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第一公路工程局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至段()CKGZTJ-4标二工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第一公路工程局沪昆客专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二○一一年一月目录一、总则 (3)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 (3)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四、一般规定 (4)五、沉降观测的容 (4)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七、观测精度 (5)八、沉降观测频度 (5)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6)十、组织与管理 (7)一、总则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6)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6、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的要求;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简介沉降观测是一种常见的土木工程监测手段,用于测量地表或结构物在时间上的垂直位移变化。
通过对地表或结构物沉降的观测记录,可以评估土地基础的稳定性、结构物的变形情况以及土地开发效果的评估等。
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土地基础稳定性、结构物的变形以及土地开发工程等的影响。
观测记录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1.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土地及结构物的安全性;2.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情况,以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3.结构物长期使用后的变形情况,以评估结构物的健康状况;4.地下管线、隧道或地铁等工程对周围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进行工程影响分析。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固定基准点:在地表或结构物附近设置固定的基准点,观测这些基准点的位移变化;2.自动监测设备:使用自动观测设备进行连续监测,例如全站仪、水准仪和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3.手动观测:定期测量标志物的位置变化,例如使用测量尺和水准仪。
观测记录示例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记录的示例:日期观测点编号沉降值(mm)2022-01-01 1 02022-01-01 2 02022-01-01 3 02022-01-02 1 0.22022-01-02 2 0.12022-01-02 3 0.32022-01-03 1 0.42022-01-03 2 0.32022-01-03 3 0.5上述观测记录显示了三个观测点(编号1、2和3)在三天内的沉降情况。
观测值以毫米(mm)为单位。
观测记录应该按照日期和观测点编号进行排序,以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与应用沉降观测记录的数据可以进行各种分析和应用,以评估土地基础和结构物的稳定性。
常见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包括:1.沉降速率计算:根据观测记录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速率,以评估沉降的趋势和速度;2.沉降差异分析:比较不同观测点的沉降值,以评估土地基础的均衡性和结构物的变形情况;3.风险评估:根据沉降观测数据,可以评估土地开发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以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监理作业手册(沉降变形观测)
为统一京沪高速铁路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沉降变形观测监理作业手册。
一、监理单位职责(一)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监理,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二)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件1)。
(三)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
其中:1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2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3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四)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五)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二、沉降变形测量(一)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标段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
- 1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二)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2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沉降观测 资质
沉降观测资质
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建设或地质灾害(如地震、地面塌陷等)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定量观测的技术手段。
沉降观测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进行沉降观测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专业技术。
首先,进行沉降观测需要具备相关的工程技术资质和证书。
例如,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具备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进行地质灾害沉降观测需要具备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师资格证书。
这些证书证明了从业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地进行沉降观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其次,进行沉降观测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常用的沉降观测设备包括沉降仪、水准仪、全站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精确地测量地面的沉降情况,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因此,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从业人员熟练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最后,进行沉降观测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从业人员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体系,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沉降问题。
综上所述,沉降观测需要具备相关的工程技术资质和证书、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以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从业人员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示例文章篇一:小朋友我不太懂什么是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呢,这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也太难啦!这感觉就像是让我去解开一道超级超级难的数学题,我都要晕头转向啦!老师上课的时候可没跟我们讲过这些,这难道不是大人们才要去操心的事情吗?我猜,布置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是不是就像在我们的操场上摆好各种体育器材一样,得有规律,还得摆对地方?那要求是不是就像我们考试的时候老师规定的不能作弊、不能交头接耳呀?哎呀,这么一想,要是布置得不好,那不就像我做作业粗心大意,答案全错啦?那可不得了!那是不是得找特别厉害的工程师叔叔阿姨们,像超级英雄一样,精心地规划,才能把观测点布置得完美无缺?难道布置观测点的时候,不需要量一量、算一算,就随便放吗?这怎么可能!肯定要像我们做手工一样,仔仔细细,不能马虎。
我就想啊,这要求肯定得严格,要不然就像盖房子没有打好地基,那不得摇摇晃晃的?反正我觉得布置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有专业的知识和超级认真的态度才行!(以上内容仅为满足字数和风格要求,不符合实际的专业知识,仅供参考)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这“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可真是个复杂又重要的事儿呢!咱先来说说为啥要布置这些观测点吧。
就好像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要通过考试成绩来了解我们学得好不好,隧道也是一样的呀!布置观测点就是为了看看隧道施工的时候,地表会不会下沉,下沉得厉不厉害。
要是不布置,那万一出了问题,不就糟糕啦?那观测点要怎么布置呢?这可不能随便乱来!就像我们排队做操,得站得整整齐齐的。
观测点也得有规律地分布。
一般来说,要沿着隧道的中心线,还有两边都得设置。
这就好比给隧道穿上了一件有很多扣子的衣服,每个扣子就是一个观测点,把隧道紧紧地“扣住”,这样就能全面地了解隧道周围地表的情况啦。
而且呀,这些观测点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一放就行的。
它们之间的距离也有讲究呢!太近了,浪费资源;太远了,又测不准。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一)一般规定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沉降观测的内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黄土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4.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6.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7.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具体设计方案并参照《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在实施性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中明确。
(四)观测精度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五)沉降观测频度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2.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
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2)第二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3)第三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后3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 (2)
二、沉降观测目的 (2)
三、观测依据和一般规定 (2)
四、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
五、观测精度 (3)
六、沉降观测频次 (3)
七、观测注意事项: (4)
八、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4)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双线隧道2座,全长1191m,其中L≤1km隧道一座,610延米,1km≤L≤2km隧道一座581延米。
隧道设计概况详见表表2-1隧道设计概况。
表2-1 隧道设计概况
级,二次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采用C25混凝土,初期支护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沟槽身采用C30混凝土,盖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正洞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为锚喷结构,软弱围岩采用超前大管棚、小导管预支护、型钢钢架等加强措施,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模筑衬砌。
二、沉降观测目的
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
三、观测依据和一般规定
观测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J962-2009;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
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
期。
3、评估师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
检查。
四、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1、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2、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洞门明洞交界处、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分别位于洞门明洞交界处、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5m。
4、隧道洞口若有基础换填段落,该段落内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5、隧道工程完工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观测点埋设参照图4-1进行。
五、观测精度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六、沉降观测频次
(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2)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部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二个阶段:
a、第一阶段是隧底工程完成后。
b、第二阶段是无砟轨道铺设后。
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2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具体见表6-1.沉降稳定后可不再进行观测。
表6-1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
1.每次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并作出记录,每次观测尽量使用同一台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2.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严格实行签名制度,并妥善保存。
3.参加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可上岗。
4.在现有二等水准测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距离、条件等因素增设水准点,除要求牢固外,前后要闭合在二等网上。
增设的水准基点每个月要和二等水准点校核一次。
5.各项目部、施工架子队要成立专门的观测小组,负责检查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组内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6.人工测量数据,必须在当天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
沉降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时时监控。
八、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1)观测资料整理
①采用统一的沉降观测记录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②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
(2)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①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②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包含设计沉降值与实践的曲线关系)等相关设计资料。
③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V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况、施工监控量测资料、仰拱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
④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3)评估方法与评估标准
①隧道内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验和复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②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采用曲线回归法,常用方法有:双曲线法、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抛物线法、指数曲线法、修正指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泊松曲线法等曲线拟合方法推算工后沉降。
③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实测沉降总量差不大于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④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