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二)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储集岩的岩石类型 (1)主要岩石类型: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 (2)其他岩类: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和硅质 岩类等。 2、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岩的基本性质,包括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3、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含油)饱和度等,是岩石储 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4、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 研究很重要。成岩作用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对孔隙的保存、 发育或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储集岩的微观特征 研究储层的孔隙、喉道类型以及孔喉的配置关系。 6、储集岩体的形态、分布及连续性 研究不同成因储层岩石的体形态、分布、规模及连续性等。 7、储层形成条件 研究储层形成的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背景,构造作用,储 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介质特征,岩性、物源、古气候的影 响,其他岩石储层的形成条件及岩相特征与分布等等。
4、在分级储层评价中,通过研究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 量,建立储层模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等。 5、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沉积岩石学、 岩石学、古生物和古生态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有机 地球化学、油层物理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矿场地球 物理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等学科。 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又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用实践(研究实例)
储层地质学——绪论
一、储层及储层地质学的概念 (一)储集岩与储层的概念 1、储集岩 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
简单地,能够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详细地,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进程中,通过沉积物的沉积和 成岩作用,或是由岩浆侵入和喷出作用或变质作用及其后期次 生变化,又经历了构造地质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的一部分岩体, 它不仅具有储集流体的空间,而且还具有可使流体渗滤的能力。
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与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3
自从地震沉积学概念提出以来,地震沉积学已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
这期间,地震沉积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与应用成果陆续发表,并成为近年来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地震沉积学虽然在油气勘探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是地震沉积学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在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目前,地震沉积学研究在陆相复杂储集层等时地层单元识别、划分及其沉积相展布分析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结合本人专业和研究方向,参考相关文献,对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述,并简述其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现状与其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摘要:以现代地震勘探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沉积学思想为指导,精细沉积建模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
目前,应用地震资料处理、成像与解释技术和地震资料反演技术,有很多学者开展的地震沉积学研究都集中在曲流河和三角洲相地层中。
但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范围也不断发展。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地层切片;分频解释与时频分析技术;有色反演;Wheeler变换;地震属性定量分析;相控属性投影技术;相位转换技术:1 地震沉积学的一般概念高分辨三维地震处理、解释和成像技术的飞跃发展,为沉积体系和储层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这一系列技术与当代沉积体系建模研究的紧密结合造就了新的分支学科—地震沉积学,精细沉积建模与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储集体描述和成像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1]。
据文献了解,地震沉积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至于方法体系更是各家不同。
不同的学者侧重的领域不同,因此对地震沉积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Zeng H L Ambrose W A等人[2]认为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林承焰,张宪国等人[3]认为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的手段结合井的资料来进行宏观的地层、岩石、沉积史、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研究。
但是,对于地震沉积学的概念,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地震和沉积两个关键词,而且其概念引申出来的思想也是一致的[4]。
石油储层参数识别与预测方法的研究
石油储层参数识别与预测方法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开发的不断加剧,对石油储层参数识别和预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这是因为石油储层中包含着大量的天然气和油,而在储层中能否,以及如何有效地从中采出这些石油资源,都取决于我们对石油储层参数的认识和预测。
因此,在石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石油储层参数识别和预测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石油储层参数的意义石油储层的参数是指储层地质结构、物理属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参数。
石油储层的参数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下:1.储层渗透率:储层渗透率是指石油在储层中的渗流能力。
它决定了油气在地下栖息的能力。
2.储层孔隙度:储层孔隙度波动相当大,孔隙度大意味着结构松散,孔隙度小则意味着储层结构密实。
孔隙度小能够较好地保持油池,缩小了油区的范围,而孔隙度大则容易导致漏洞。
3.储层含油饱和度: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固体储层中油的最大贮存量。
含油饱和度影响着石油开采的复杂程度,对石油开采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4.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指地层内油气的压力。
地层压力的高低影响着石油开采过程中勘查的深度,也是勘查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5.剪切模量:剪切模量是指物质在承受平面切应力时相对应的切应变值。
它和储层的抗压性有关,也是石油开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参数之一。
二、石油储层参数的识别方法1.测井方法:测井是一种通过在井中下放仪器测量储层物理性质来了解地下情况的一种手段。
它是石油储层参数识别的重要方法,可以获取储层的地质性质、物理性质、水文地质性质等各项参数。
测井方法可以测量钻孔孔壁的自然伽马辐射、孔隙度、密度、桶长、快速透过等参数,同时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处理。
2.地震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指使用地震波勘探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数据,推断出地下的物理构造和储层的性质。
它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来研究地下结构,包括地层中不同特性的储层,如有、无气、大量含水或者含一定量油气存量的储层。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思考题:1.储集层按岩性可分为哪些类型?按物性、按储集空间可分为⼏种类型?岩性分类⽅案碎屑岩储集层:砾岩、砂岩等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云岩等特殊岩性储集层:⽕⼭岩、变质岩、泥岩等物性分类⽅案孔隙性:⾼孔隙度、中孔隙度、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储层渗透性:⾼渗透率、中渗透率、低渗透率、特低神偷了呢储层储集空间分类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溶洞—裂缝型储集层孔隙—裂缝型储集层孔、洞、缝型储集层按孔隙结构的分类六种类型:A型--粗孔粗喉结构B型--粗孔中喉结构C型--中孔中喉结构D型--细孔细喉结构E型--杂基充填的微孔结构F型--紧密胶结微孔结构2.碎屑岩储层按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3.碎屑岩、⽕⼭岩、碳酸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是什么。
第三章2碎屑岩—空隙——孔隙型,碳酸盐—裂缝、溶洞--——缝-洞性,⽕⼭岩—裂缝_——裂缝型,泥质岩(1.裂缝型2.孔隙型3.孔—缝复合型)4 ⽑细管压⼒曲线形态所代表的孔隙结构的含义分选好,粗歪度分选好,细歪度5、致密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孔渗性⽐较低<0.1×10-3um2只能作为储⽓层(⾮常规⽓层),标准岩⼼分析和测井解释不能提供可靠的资料,需进⾏⼤型压裂等措施才能获得⼯业产能6.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有⼏种?什么是成岩相?各什么特点。
成岩作⽤有:压实、压溶、胶结作⽤、交代作⽤、溶解(溶蚀)作⽤、⾃⽣矿物的形成与充填作⽤、重结晶作⽤成岩相:成岩相是指成岩环境和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成岩产物的总和。
分类以及特点:(1)、弱压实成岩相常形成于中、浅埋藏的砂岩中。
砂岩杂基含量低,具颗粒⽀撑结构,机械压实作⽤减弱,⽽压溶作⽤增强,颗粒间多为点接触和线接触。
胶结物含量低,具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常构成⾼渗或中渗储层。
砂岩多为平⾏层理及块状层理砂岩,含油性好,常见于河道砂、三⾓洲前缘砂及扇三⾓洲前缘砂体。
第五章 1节储层沉积相研究解析
层 产物,比之单一的划分砂岩相更能反映古水动力能量。高能环境沉
物 积的砂岩总是比低能环境下沉积的砂岩有较好的储油物性。实践表
性 明,能量单元的划分能更好地与储油物性建立关系。
关 ➢在建立岩石相(或能量单元)与储油物性之间的关系以后,结合 系 工区“四性”关系和“有效层截取值”的研究,就可以明确工区哪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研究步骤之一
以砂岩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
油层沉积相研究
四 大 类 资 料 的 研 究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研究步骤之一
以砂岩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
四大类资料的研究
油层沉积相研究
(3)砂岩体的几何形态。形态不仅是砂岩体自身具有的特点, 同时也是识别沉积环境的又一标志。
利用砂岩体的形态特征划分沉积相在油田上有着重要的实 用意义。这是因为在油田上由于受取心井数量的限制,利用 岩心获得直接的划相标志受到了局限,则可充分利用密井网 条件下所取得的测井资料而比较细致的重建。因此,在工作 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有效地综合岩心—测井信息进行沉积微相的分析,采用比较 先进的模式识别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如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其 主要的优点在于尽可能克服人工识别的主观性,也大大提高了研究 工作的效率。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油层沉积相研究
研究内容之二
➢建立工区岩石相(或能量单元)与储油物性的关系,是依据沉积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研究步骤之一
以砂岩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
油层沉积相研究
四大类资料的研究
(2)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岩心观察资料 和分析化验所得的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地球化 学等资料是确定沉积大相的直接而重要的地质依据,特 别是原生沉积构造及其在剖面上的垂直组合序列更是重 建沉积环境,划分沉积大相时的一项重要资料。
油藏描述中国石油大学
一、名词解释:1.油藏描述:简称RDS,对油气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和预测。
它是认识和研究,改造油气藏,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的方法技术。
P522.流动单元:是侧向上、垂向上岩性、物性相对均一,具有相对流体流动特征的储集单元,其顶、底必须存在一定的有效隔层。
(根据影响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地质特征与岩石物理特征所划分的具有一定体积的岩石,是流动模拟的基本单元,没有”相”概念,也没有预测作用。
)P6\P133.微型构造: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
通常相对高差在10m以内,长度在500m以内,宽度在200-400m,面积小于0.3km²。
P94.地震相:有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的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P325.测井相:表征沉积物地质特征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
测井资料能够提供连续而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
P126.储层参数的空间结构形态:储层结构: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是储集体连贯性及储集体与渗流屏障空间组合分布的表征。
P307.沉积层序:一套整一的、连续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合,其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P318.油藏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综合研究的最终成果。
将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在是三维空间分布及变化定性或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它是对油气藏的类型、储层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分布、流体性质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油藏构造特征等的高度概括。
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其建立是油田综合评价的基础;反映该地区油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等,对勘探开发可起预测作用。
P28概念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和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有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
本身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
储层沉积学研究范文
储层沉积学研究范文储层沉积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物类型、岩石特征及分布、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等方面。
首先,沉积物类型是指储层中存在的各种沉积物,包括砂岩、泥岩、碳酸盐岩等。
沉积物类型的研究可以了解各种沉积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评价储层质量。
其次,岩石特征及分布是研究储层沉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岩性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压实度等。
对岩石特征及分布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物性分布规律,为储层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沉积环境是储层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沉积环境包括陆相、浅海相、深海相等,每种环境下的沉积作用过程和物质组成都不尽相同。
了解沉积环境有助于解释储层岩性变化、预测储层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储层特征是储层沉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储层特征包括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类型等。
通过对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以评价储层的储集能力和藏盖条件,为储层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储层沉积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
野外地质调查是最早且最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采集野外地质样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性质和分布。
岩心分析是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物性测试和岩石薄片观察,获得储层的详细信息。
测井解释是通过分析地下测井曲线,确定储层的厚度、物性、含油气性等。
地震解释是通过分析地震勘探资料,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
储层沉积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和勘探开发效果。
通过研究储层沉积学,可以揭示储层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帮助确定勘探区块和目标区。
同时,可以对储层进行评价,确定储层的储集性能,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储层沉积学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区域的油气资源潜力,指导石油勘探工作的部署和管理。
综上所述,储层沉积学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储层的沉积物类型、岩石特征及分布、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油藏描述的地质资料
H2
c1,c2-钻杆、钻铤的内容积; d1,d2-钻杆、钻铤的内径; H1,H2-钻杆、钻铤的长度。
由于实测法所测迟到时间一般比较准确,因而在现场大量应 用。
2.岩屑录井过程
⑴捞砂样、清洗 ⑵照荧光:烃类的组成影响发光颜色,含量多少决定发光强度(荧光分析)
⑶烘晒岩屑 ⑷真假鉴别 ⑸岩屑描述
㈡岩屑描述内容
1.岩性:颜色、定名、含有物 2. 结构:粒度、分选、胶结物 3. 荧光:颜色、级别、产状 4. 含油程度:颜色、级别、含油岩性、百分含量、饱满程度 5. 化石:类型、属种、丰富程度、环境(微化石) 6. 裂缝:次生矿物或成分含量、结晶程度 7. 孔洞(同上)
㈢ 成果
绘制岩屑录井草图、粘贴岩屑实物剖面并编绘岩屑录井综合 图。
的相关性,使预测精度有很大的提高。
㈢ 储集空间 1.储集空间类型 2.孔、洞、缝的成因与分布 3.孔隙连通与裂缝发育情况 4.储集物性 5.非均质性研究 6.孔隙结构
㈣ 油气水分布及性质 1. 油气水分布 2. 油气水界面与过渡带 3. 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4. 流体性质
㈤ 地层压力、温度系统
2)实测法
实测法选用与岩屑大小及密度相近的物质(通常选用红砖碎块或玻璃、白 瓷碎片),在换钻杆时投入钻杆内并记录开泵时间,然后在井口钻井液出口处记录 投入物开始返出的时间,该碎片进出所耗时间减去投入物下行时间即为岩屑迟到时 间。
T t t0
t0
c1 c2 Q
d12
4Q
H1
d22
4Q
物探资料 测井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 动态资料
§1 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的主要项目有: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 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一、岩屑录井资料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3)微相分析 ①划分岩石相 a.在岩心观察和实验基础上首先进行岩石相分类; b.划分岩石相不仅要区分岩石类型,而且要反映沉积时
水动力,地化及生物作用条件,对于碎屑岩储层水动力条件 和能量与储层质量好坏一般有紧密联系,因此储层碎屑岩的 岩石相尽可能与能量单元(Energy Units)统一起来;
c.对每种岩石相作出沉积作用或沉积环境意义上的解释 d.岩石相划分举例及常用代码。
3
4
关
1
2
3
4
5
合 序
态
系
碎屑岩岩心描述图例
②岩心描述顺序及尺寸。按地层年代由老而新,即自下 而上进行观察描述,尺寸应细到厘米级。
③岩石学描述
a.颜色、岩性、粒度、含油气产状,并据此作出基本 定名,应采用标准样板对比;
b.碎屑矿物成分的定性估计,着重描述特殊矿物及岩 屑;
C.胶结程度的定性估计,着重描述特殊胶结物; d.含有砾石时,砾石的成分、大小、圆球度; e.特殊岩层、碳酸盐岩、蒸发岩、火山岩等。
岩性 命名
1 粘土
4 细砂
2
粉砂
4.3 中—细
砂
2.3 极细—极
细砂 4.7
细—中砂
粒度
编码 6.3
6.7
7
岩性 命名
极粗 —粗
砂
粗—极 粗砂
极粗砂
2.7
粉—极细 砂
3
3.3
3.7
细—极细 极细—
极细砂
砂
细砂
5
5.3
5.7
6
中砂 粗—中砂 中—粗砂 粗砂
7.3
7.7
8
含砾极粗 极粗砂—
砂
栎
砾石
②常规需要进行的沉积学实验内容: a.粒度分析:各类砂体都需选代表性样品; b.粘土矿物鉴定:各类泥岩及砂岩(杂基); c.微量元素分析:各类泥岩为主; d..同位素测定:砂、泥岩中含有物; e.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各类砂岩; f.重矿物鉴定:各类砂岩; g.古生物鉴定。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
1 原理 设有一砂、页岩互层,总厚度为Z,速度为V 砂岩厚度为Z1,速度为Vc1,砂岩含量为P1 泥岩厚度为Z2,速度为Vc2,泥岩含量为P2
地震波通过Z的总旅行时间等于通过Z1、Z2之和 即有: Z / V = Z1 / Vc1 + Z2 / Vc2 …….1
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
3)模式识别预测法
利用已知岩性油气藏的探井样本,提取特征信息, 采用直方图、二维交会图、三维交会图等多参数聚类分 析技术,对井旁多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经反复试验和校正后,建立判别函数,从而对未知区域 进行岩性圈闭的寻找和预测。
4)地震相分析法
储层岩性横向上发生变化,构成独立的岩性圈闭时,地震 相发生相应变化,必然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不同的地震响应, 具体表现为波形、振幅、反射结构、连续性等的一系列变化。 利用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借助如StratiMagic这样的相模式分 析软件,通过对地震波形的分类、迭代,进行地震层序精细划 分和波形归类,亦可以实现岩性圈闭的识别和研究。
一、油气预测机理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油气主要还是利用它的速度 信息。我们知道孔隙岩石中VP与岩石骨架孔隙率、 孔隙中的流体性质等有关,当孔隙中含油特别是含 气时纵波的速度会明显下降,这就是我们利用地震 资料预测油气的理论基础。
在储集层具有相同的岩性和孔隙率的情况下, 含气层的VP/VS小于非含气层的VP/VS,所以 同一地层沿横向VP/VS下降,可能显示该段含气。
4)地震相分析法
SHG3 CBG401
SH10 CB802
CBG4 CBG4A-2
CBG4A-1
SH8 CB803 SH801 CBG403
CB27 CB8
不同类型储层油藏地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尚店油田为例
层内部 的孔隙要大。因此 ,生物礁 、喷 陆玄武岩 的储油性好于砂岩储 层 , 同条件下生物礁 、喷发性玄武岩的油井产量也要高于砂岩储层的 相 油井产量。这也证实了前人 的观点。 26 储 层 测 井 响应 不 同 . 生物礁灰 岩储层在测井响应上的反映是 自然 电位负异常、微 电极有 幅度差 、自然伽马低 、电阻率高 、声波时差高 ;喷发性 玄武岩储层在测 井响应上为 自然电位平直 、微电极幅度差小 、 自 然伽马低 、高 电阻 、声 波时差高 ;砂岩储层在测井响应上为 自然 电位显示负异常 ,微 电极曲线 幅度 中等 ,具有明显的正 幅度差 ;自然伽 马低 、感应曲线 呈明显的低电 导;电阻率曲线均为中等、声波时差低。
25 储 层微 观 特 征 不 同 . 从 电镜照片看 出,生物礁 、喷发性玄武岩储层 内部的孔 隙比砂岩储
好 ,含氧充足 ,有利于生物生存和繁衍 的热带浅而动荡 的水 区。 ( 2) 古隆起区有利于礁体形成 。通过对现代礁分析 , 礁在沉积古地形高的基 础上 ,在海浸的地质背景下发生 的,处于沙四上亚段淡化湖泊 中的生沉 积而迅速造 出碳酸盐 ,只 能 借居古地形高地。尚店油田沙 四中亚段滨8 井区,有多个构造高点 ,因 o 此 ,礁体容易在此形成。通过以上分析 ,生物礁相划分为3 种微相 :礁 后微相 、礁核微相 、礁前微相 。2)喷发岩则是 由于熔融岩浆上涌 引发 的火山喷发作用在岩浆上 涌过程 中,由于接触带 围岩 的淬火作用和气体 的不断释放 ,伴随有大量孔隙形成。岩浆体成岩 固结过程中 ,地层压力 不均衡产生剪切应 力,同时发育许多裂缝 ,形成有利的油气储集空 间带
27 储 层 地 震 反 射 不 同 I
生物礁灰岩在地震剖面上 ,有 向上 凸起 的礁体外形轮廓 ,上覆地层 的反 射 向 礁 体 翼 部 上 超 ,其 内部 反 射 杂 乱 或 无 反 射 。 由于 速 度 异 常 引 起 的礁体底面反射 弯曲;喷发性玄武岩在地震剖面上振 幅极强 、连续性 好 、层速度高 、频 率变化不稳定 ;砂岩在地震剖 面上的反 映是地 层平 缓 , 同 向轴 连 续 性 不 强 ,忽 强 忽弱 。底 部 与下 伏 层 序 不连 续 。 3 认 识 通过对 尚店油 田几种不 同类型油藏 的分析 ,得 出以下几点认 识 : 1 )生物礁灰岩油藏、喷发性玄武岩油藏分布在边部高部位 。2) 生物礁 灰岩储层 、喷发性玄武岩储层的储层物 眭 好于砂岩储层 。 ) 3 生物礁灰岩 储层 、喷发性玄武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相比,在测井响应上反应为 自然电 位平直 、微 电极 幅度差小 、 自然伽马低 、高电阻 、声波时差高。4) 对 于砂岩油藏 ,由于油藏压实作用、成岩作用 的差异 ,造成沙 四中亚段油 藏与馆陶组 、东营组油藏相 比,油藏物性较差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项目获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
[ ] 王多云 , 7 李凤 杰 , 峰 , 储层 预测 和 油藏 描述 中的 王 等.
一
些 沉积 学 问题 [ ] 沉 积 学 报 ,2 0 , 2 2 :9 — J. 04 2 ( ) 1 3
v i i a tofr aino u a l ed J .AcaP — or n Gu na o t fG d oOiil『 ] m o f t e
[ 尹太举 , 昌 民 , 中海 , 地下 储层 建筑 结构 预测 4 张 樊 等, 模 型的 建立 [ ] 西 安 石 油 学 院学 报 : J. 自然 科 学 版 ,
lh l i rsro s npt leos ai[] c e o i o g evi er i r s J .A t Pt — t oce ri of u b n a r
l i c ,0 62 ( ) 1—2 e Sn a20 ,7 1 :72 . i i
p o caat i t n[ ] A t ei n l ia S i, ol hrc r a o J . ca Sd es i met o c i c og n
38.
wti ti as J .A t P t l ii ,00 2 ( ) i n hc py[ ] c e o i nc 2 0 ,1 5 : h k a re S L i n w S h n —u t d i g i a g qn 。 IL a — u, UN S a g r .Su y n —
de nd me h d fq n tttv nay i n s d tn e — a a t o so ua iai e a lsso a so e r s n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油藏是指地下含有一定数量的石油或天然气的地质层,是石油工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对于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的研究,对于有效开发油气资源、提高油气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基于当前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一、油藏地质特征1. 沉积环境油气藏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在海相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油气藏多以湖相和近岸相为主,如盐湖沉积、珊瑚盆地沉积等;而陆相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油气藏多以河流、湖泊相为主,如河流三角洲、淡水湖泊等。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构造复杂、多次活动的区域,易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而构造单一、活动较弱的区域,则油气藏类型相对单一。
3. 岩石性质岩石对油气的储集和输出起着决定性作用,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孔口半径等参数直接影响着油气的储量和开采难度。
4. 地下流体对于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来说,地下流体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地下流体包括含油气的水、地层水和流体动力学等,对储层中油气的储集和输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油藏开发对策1. 合理勘探合理的勘探方案是有效开发油气资源的前提。
需要根据地质特征,合理选择勘探手段和方案,确保资源勘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油气藏分析在勘探获得储层地质资料后,需要对储层进行综合地质分析,包括储量评估、储层特性分析、储层成像等,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3. 有效开采在储层地质特征和油气藏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制定有效的开采方案,包括合理的注采比、压裂技术、水驱开采、CO2驱替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产量。
4. 提高采收率采收率是衡量油气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提高采收率是开发工作的关键。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强油气藏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如注水、注气、压裂等,来提高采收率。
5. 精细管理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需要精细管理各项工作,包括勘探、开采、注采、储层保护等,从而保证油气资源的最大化开发。
不同油藏描述阶段中的沉积相研究
不同油藏描述阶段中的沉积相研究摘要:对于目前我国油田的勘探开发,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期。
因此,有必要对油田地下构造进行重新考虑,并对储层进行详细描述。
从地层、构造、沉积相、储层等方面对储层进行了研究。
利用地质建模软件对储层进行了三维空间分析。
本文对储层描述中的沉积相部分进行了研究,主要论述了储层描述各个阶段的沉积相研究工作。
关键词:油藏描述;沉积相;河流相一、油藏描述的发展油藏描述是利用地质建模软件以三维空间的特征对地下油藏的地层、构造、沉积相、储层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
油藏描述的基础是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并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渗流力学等方法,通过地质建模将地下油藏以三维空间的形式进行描述,定量地描述出油气藏的规模、形态、内部结构、储层参数等,研究油气在储层中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服务。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了对油藏描述技术的攻关,并在我国油气田开发中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历经30多年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指导油田开发的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地质研究、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四个方面。
具体包括:储集体的地质研究、地层构造的分析、沉积相的研究、储层内部结构参数的计算、油田开发动态描述。
对油藏类型、储层内部结构、储层内流体的特征等进行分析,建立地下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现有的开发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制定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优化方案是油藏描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实际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构造的复杂性,不同开发时期所掌握的地质资料不同,以及对于每一个开发阶段所要对油藏描述的精度、侧重点不一,进而将油藏描述划分为早期油藏描述、中期油藏描述、精细油藏描述三个阶段。
不同的开发阶段对于地下油藏的地层、构造、沉积相、储层等方面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精度不一,继而对油藏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法也有所差异。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至今已形成了适应不同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方法。
油藏描述+第4章 储层沉积相分析
典型的冰川沉积物,基本没有经过搬运,或者搬运距离比 较短,大多直接沉积在底部。岩屑没有任何分选,粒度变化很 大,可以从巨大的漂砾到粉沙和黏土杂乱地堆积在一起,没有 沉积层理,这是在冰川直接作用形成的非层状沉积物;另一种 类型是冰川消融沉积物,它是在有冰融水的情况下形成的。与 冰碛沉积相比,消融沉积物成层状,具有一定的分选性。我国 南方震旦系地层中有典型而广泛的冰川存在。
以及岩石圈的上层。它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沉积岩 就生成在这个层圈中,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沉积岩生成圈或沉 积圈。 (1)温度
地壳表层的温度变化范围:约为-70~85℃。 最高温度出现在非洲中部,达85℃;最低温度出现在俄 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勒拿河右岸的维尔霍扬斯克,达-70℃。 (2)压力 海平面的压力为0.1MPa,山区不到0.1MPa。200m水深的 浅海海底压力约为2MPa,最深海底的压力可达100MPa以上。 绝大部分沉积岩形成的压力在0.1-2MPa的范围内。
第四节 沉积相标志
一、岩石学标志 二、古生物标志 三、地球化学标志 四、地球物理标志 五、其它标志
△相分析 根据沉积岩的特征恢复其沉积时的环境即
称为相分析,也称为环境分析。
△相标志 用来恢复沉积环境的沉积岩的一系列特征
称为相标志,也称为成因标志。
相分析就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相标志可归纳为五大类
(1)岩石学标志 (2)古生物学标志 (3)地球化学标志 (4)地球物理标志
如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 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
如生物的种属、数量和生态
岩石或生物介壳中的微量元素 含量等
测井相、地震相
(5)其它标志
沉积韵律、砂体几何形态等
一、岩石学标志
1.沉积构造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王多云;李凤杰;王峰;刘自亮;王志坤;李树同;秦红【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4(22)2【摘要】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重视其方法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特别是研究对象为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时,其核心内容涉及到沉积地质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基于此因,本文针对我国陆相盆地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中岩性油气藏的特点,对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一些诸如: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油气藏的储层相构形描述;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其描述;小尺度岩相制图、成藏要素及目标优选以及以流动单元为对象的储层三维构形研究与油藏描述等沉积地质学的问题给予了阐述.强调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离不开沉积地质学这一根本基础.【总页数】5页(P193-197)【作者】王多云;李凤杰;王峰;刘自亮;王志坤;李树同;秦红【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相关文献】1.地震沉积学在喇嘛甸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程顺国;姜岩;孙立岩2.RICH油藏描述软件在低孔低渗油气藏中的储层预测应用研究 [J], 孔令洪;袁志云3.煤层等时格架下中深层储层地震沉积学预测 [J], 刘英辉;黄导武;段冬平;陈波;丁芳;陈晨;黎祺4.地震沉积学技术在文昌A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李达;陶倩倩;隋波;马光克5.地震沉积学在深水沉积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尹继全;衣英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油藏描述》课程考查试卷(A卷) 是决定开发战略、划分开发层系及开采方式的重要依据。
一名词解释这种模型重点表征的是各砂体及其间的宏观非均质特征,1、储层表征(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定量地确特别是储层的连通性及层间非均质性,这是驱油效率的主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控因素,因而模型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内容: (ke, 1986)。
(1)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2、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平面延展性及三维分布特征;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2)各砂体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 3、储层静态模型,即将储层网块化后,把各网块参数按3)各层间隔层的岩性、厚度、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 (三维空间分布位置存人计算机内,形成三维数据体,进行(4)构造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分布。
储层的三维显示,可以任意切片,并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
3(简述关键井的研究及多井评价内容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1)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岩芯资料的数字化与深度的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匹配,保证同一口井的所有测井和地质资料都有准确的深5、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度和深度对应关系。
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2)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及数据标准化。
3)关键井分析,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相。
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6、胶结率来定量表示胶结作用对砂体孔隙性的影响: (4)弄清研究区目的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基本特征。
胶结物含量,100%原始孔隙体积胶结率= (5)分析研究区储层四性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影响储层参数的各种地质因素。
(7、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6)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解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释参数,包括岩性模型(骨架成分及其测井参数)、反映沉积复合体。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及研究分析_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及研究分析油藏开发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地质问题,这些地质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环境本身的地质结构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的,称之为地质问题。
本篇文章便是就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它的开发内容,提出油藏开发地质的特征,分析具体案例,仅供参考。
标签:油田开发;油藏工程;地质问题1 油藏工程开发内容油田开发重点内容就是对油藏研究,主要包括:1.1油藏的储层指的是能够储藏油的岩层,油主要存储在储层的孔隙中,所以油田开发,基本上都要对具体储层的分布情况做出相应研究。
主要研究储层分布的不连续性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对储层体积计算。
储层不同体现出的特点及环境都有一定差异,体现储层分布不连续性,例如:有些储层是一个条带状,而有些储层零散分布。
其地下储层的分布情况主要是将地下井的基本資料作为基础去评估和推断,未进行开发时将少数资料作为推断的依据不能对储层具体分布状况以及连续性的特点进行准确评估,因此要想了解储层具体分布状况,还需要对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1.2 孔隙的分布油田孔隙的基本作用就是保证油的疏通,充当一个通道的作用,另外孔隙也是油储存主要空间。
孔隙一般有非常多的类型,类型不一样的孔隙在油田开发时所起作用不一样。
主要因为进行开发时孔隙大小不同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渗透作用,就算裂缝非常小的孔隙通常也会比粒间孔隙的渗透性要大得多。
所以也要对孔隙分布情况及孔隙类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3 流体的分布进行油田开发还要对流体压力、温度以及其基本的性质等所有条件进行仔细研究。
每一个油藏中基本都存在水,因此进行具体研究,要先将水油分布的具体情况搞清楚。
其中水油分布一般有几个基本形式:一种是束缚水,一种是边水,一种是油水过渡带,还包括底水以及夹层水等。
从水自身的性质分析发现水自身的粘度比较小,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因此进行开发时,水产量的增长速度都会比较快,这就导致油的开采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开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数学模型和正确算法, 系研究为背景的, 其储层成因大多是冲积作用为主的
大地限制其在勘探实践中的作用。事实上, 针对岩性、 的沉积盆地的产物, 不论是单旋回演化的相对简单盆
%) 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
众所周知, 我国石油资源的 0"7 以上蕴藏于陆相 地层中, 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陆相环境中
( 编号: *+,-(#./#!%0#"& ) 资助 !)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收稿日期: %""(#"$#"1) 收修改稿日期: %""(#"’#"( 万方数据
!8$
# 沉# 积#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
# 第 (( 卷#
!
导言
目前,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成为油气
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有两个储油相带最为重要, 一是 三角洲体系中的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 二是河流体 系中不同类型的河道沉积物, 在这两种成因储层中赋 存着我国石油大约 1"7 以上的资源和 ’"7 以上的探 明储量。同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岩性油藏逐 渐成为我国石油产区主要的勘探目标, 例如松辽盆地 的侏罗白垩系; 东部裂谷盆地的白垩系和第三系; 鄂尔 多斯盆地的三叠系、 侏罗系; 准葛尔盆地的三叠系、 侏 罗系; 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 塔里木盆地的三叠系、 侏 罗系、 白垩系等等。可以预测, 在未来 !" —%" 年中, 我 国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上述盆地的河流—三角洲—湖泊 沉积体系, 主要的油藏类型之一是岩性油藏。因此, 目 前, 对我国陆相盆地, 特别是对西部陆相盆地的储层预 测和描述研究主要是以对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 各种河道类型的碎屑岩类储集体。 储层和油藏是具有特定的发展演化过程及其轨迹 地, 还是多旋回演化的复杂叠合盆地, 一套有勘探意义 的生储组合是盆地演化过程中某一特定时间段的必然 响应。因此, 我国中新生代的陆相盆地, 不论是东部裂 陷型盆地, 还是中部像陕甘宁盆地那样的在稳定克拉 通上叠合的拗陷盆地以及西部准葛尔、 柴达木和塔里 木等受原型盆地周边造山带控制的压扭性的拗陷盆 地, 在每一套生储油气组合的形成期, 有其特定的古地
[ 8、 !9 ] 油藏开 发 的 重 要 地 质 基 础 , 特 别 在 河 流—三 角
因此, 储层相有 。从整个区域沉积体系的特征出发, 上的叠复图案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花样,
预测三角洲前缘的各个沉积微相属性, 分流河道的类 型、 砂体宽 % 厚比等有关特征; 在储油砂体展布形态及 其分布研究方面, 着眼区域上宏观研究, 旨在了解较大 范围内储油相带展布规律, 骨架主干砂体发育带的走 向, 以便了解三角洲前缘储油相带的时空位置和成因 属性。 其次是对三角洲前缘沉积作用的详细解释。在目 前地震资料可分辩的地层厚度内, 可以以微相组合的 方法详细描述厚层砂体的成因类型, 例如, 作者在陕甘 宁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统某油组中, 将辨状河 “ 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带” 、 “ 河口坝带” 和 “河 口坝与滑塌浊积混合带” 等四个成因带, 同时, 又将水 下分流河道划分为箱形叠加式、 箱 & 钟形叠加式和钟 形叠加式 " 种, 反映了水流能量以及砂体的形态; 将水 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划分为河上坝 ( 河道砂体之 即以河为主的坝上河、 以坝为主的坝上河、 连续式河上 坝和叠加式河上坝; 将河口坝组合划分为迁移河口坝 和叠加河口坝等等; 以上的储层成因类型划分和砂体 描述, 反映了在陡坡背景下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和湖泊
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随着易于 寻找的构造型油气藏的减少, 油气资源勘探已趋向岩 性、 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方向和面对陆相中小盆地等过 去未顾及的领域和地区, 加之地表条件趋于恶劣 (沙 漠、 冻土、 森林、 沼泽和黄土塬等) 和地下情况更加复 杂, 使得勘探目标选择变得困难。比较准确的、 精细的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无疑能够回答勘探实践中的一些 重要问题, 基于此原因, 重视以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为主 要地下信息载体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就在情理 之中了。然而, 任何先进的方法技术都离不开先进理 论基础的支撑, 任何先进的计算技术和实现软件都离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如果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技 术, 而忽视它的极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 有可能极 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基础问 题, 很多是涉及沉积地质学的理论问题, 本文拟对一些 问题给予阐明。
[ !! ] ( 测井、 岩芯和测试数据) , 以地震资料为依托 , 研究
!*#
陆相盆地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理论为指导, 会对每一个编图单元做出精细刻画和描述。三是以点 即以井点 ( 发现井、 评 "线"面 " 体的步骤开展工作, 价等) 解剖, 建立模式; 以点连线, 考察井点特征和侧 向变化; 由线成面, 从面上考察编图单元的空间特征; 多面叠合成体, 从三维空间体上研究成藏要素的构成, 从而评价有利区块, 优选井位; 四是研究目标必须具 体, 细致了解和刻画每个细分层编图单元的沉积相, 沉 积微相, 储层成因物性, 含油性, 储油层三维构形, 成藏
& 以流动单元为对象的储层三维构形 研究与油藏描述
发部署服务。首先要立足于对储层相筑造构形理论, $ $ 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相带控制的油藏, 具有油层 研究在河流—三角洲沉积条件下, 河流、 河道行为所造 较厚、 连片整装、 物性较好、 单井产量较高的特点。然
[ !( 、 !# ] 成的各种各样的储层筑造构形体, 研究这些构形体的 而, 由于其储油层特殊的沉积条件 , 加之后期的 [ "、 #] 地质、 测井乃至地震标志 , 建立符合油藏实际特征
三角洲前缘从近源到远源划分为 “ 水下分流河道带” 、 中, 沉积物堆积时的动力学环境千差万别, 由此造成沉
上叠覆河口坝砂体) 和坝上河两大类及其 $ 种亚类: 程度上决定油藏结构的优劣。
万方数据 扩张过程中储层的赋存规律
[ ’]
。与陡坡背景相对应
$ 第 " 期$ $ $ $ $ $ $ $ $ $ $ 王多云等: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1 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沉积学报 6,86 .9:;<9=8>?>@;,6 .;=;,6
)
ABC5 %%) =BD % EFGD %""&
文章编号: !"""#"$$" ( %""& ) "%#"!’(#"$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王多云 李凤杰 王峰 刘自亮 王志坤
线形态和有关资料, 便可判断该井孔在砂层筑造构形 要素, 叠复规律, 连通性, 圈闭条件以及有利区块, 具体 系统中的大致位置, 由此提供地质模型甚至指出主力 井位等等与勘探开发有关的问题。 油层或者油藏的方位。 在油藏开发阶段, 针对一个具体的已知含油区块, 油藏描述的目的是准确地认识和反映油藏, 以便为开
洲—湖泊体系中形成的岩性圈闭的油藏, 含油层及其 空间上的形态几乎完全取决于储层堆积时那种筑造构 形, 因此, 不论是勘探阶段还是开发阶段, 研究作业区 的储层相筑造构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千姿百态的储层相构形的形成源于千变万化的沉 积动力学机制。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及其内部的微环境 积体筑造构形的千差万别。例如对于河流和三角洲中 分流河道成因的砂岩储层来讲, 河流的类型、 水体运送 沉积物的能量、 粒度、 堤岸稳定性、 弯曲度、 下切深度、 摆动幅度等特性决定砂岩在空间上的筑造构形。一般 地, 对于碎屑岩类的石油储层而言, 这种原始构形很大 在油气勘探区和开发区, 研究储层的筑造构形不 外乎正演方法和反演方法两种。正演方法指在露头剖 面、 密集的连井剖面上直接刻画描述其三维构形, 这种 方法需要充足的资料, 适用于在油藏开发中后期为二 次、 三次采油服务。 反演方法指利用少量的井资料
储层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对优质储层鉴别、 储层的地 质建模、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其分布甚至对油藏开发中 的细分流动单元划分都有所帮助。
"# 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其描述
三角洲前缘是陆相盆地最主要的储油相带, 水下 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类砂体最为重要。对三角洲前缘 相带及其砂体成因类型的详细研究, 特别是定性定量 地描述它们的空间构形, 不论是勘探阶段, 还是开发阶 段都是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价值。 首先是对三角洲前缘储层原始沉积特征和构形形 态的准确把握。因此, 在沉积环境及其组合研究方面, 沉积相类型, 相模式、 相组合、 河流—三角洲—湖泊体 系的格局特征及展布面貌, 湖泊岸线、 水下坡折线、 侵 蚀河流形态, 走向等与沉积环境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是 最基础的工作
兰州 2("""" )
!
李树同
秦) 红
(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摘) 要)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重视其方 法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同时, 更要注重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特别是研究对象为岩性、 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时, 其核 心内容涉及到沉积地质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基于此因, 本文针对我国陆相盆地河流 3 三角洲 3 湖泊沉积体系中岩性 油气藏的特点, 对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一些诸如: 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 油气藏的储层相构形描述; 三角 洲前缘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其描述; 小尺度岩相制图、 成藏要素及目标优选以及以流动单元为对象的储层三维构形研 究与油藏描述等沉积地质学的问题给予了阐述。强调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离不开沉积地质学这一根本基础。 关键词) 储层预测, 油藏描述, 河流三角洲, 沉积学 第一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 王多云 4$!%5 % 男) !’$1 年出生 文献标识码 6 研究员 沉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