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经济的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带来 的机遇和挑战。
反全球化思潮与治理
介绍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和原因,分析反全球化思潮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和挑战,探 讨如何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以应对反全球化思潮。
THANKS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
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机 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配合的实践
在实践中,各国政府通常会根据本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灵活选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例如,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政府可能会采取双松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宏观经济学导论(1)

宏观经济学导论(1)
收入增加的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关系 就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c c( y)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 的比率
MPC dc dy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 率
APC c y
• 在短期中,消费分为两部分:自发 消费与引致消费。
• 自发消费指不取决于收入的那部分 消费。
影响因素有:收入分配、税收政策、未分 配利润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 定
一、以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c+i
E
c+i
c
45° y
y0
由于 y c i, c y
所以均衡国民收入为
y i 1
二、以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根据i=s, 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s,i
s E
i
y y0
(ii)GNP核算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来自哪国。 • GNP=GDP+来自国外的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从国外获得净要素收入(NFP) •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
• 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个人对非居民部 门利息支付+红利+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 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探讨了国民财富的 形成和增长问题。尤其是在该书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积累和 用途”和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亚当· 斯密既分析了 整个社会的总资财、全体国民的资财的积累和增殖,又分析了个人 收人之和与国民纳税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后者同政府收入与支出 之间的关系。他在有关国民财富的研究中得出了这一结论:国民实 际财富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其总收入的大小,而取决于其纯收入的大 小。亚当· 斯密所进行的这些总量分析,受到了后来的经济学家的 重视。
(一)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出现
在把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发展为长期动态分析方而,凯 恩斯的追随者从“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之和”这一基本公式出发, 考察了投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被认为是凯 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成就;汉森和萨缪尔森等人对乘数和 加速系数交织作用的分析,又被认为是投资函数理论早期发展中的 最重要贡献。凯恩斯本人分析了乘数的作用,即一定量的投资变动, 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量实际变动本身大很多。凯恩斯 追随者分析了加速系数的作用,即一定量的收入变动将会反作用于 投资,使投资随着收入变动的比率而发生变动。而乘数和加速系数 的交织作用,则指一定量的投资变动将引起收入的变动,而收入变 动的比率又引起投资的变动,据说这样就可以根据已知的国民收人 数字计算出下一期的国民收入了。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

•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

•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析目

•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录

01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

02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学时期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

凯恩斯主义革命

01

02

03

02

03

04

01

新古典综合派与货币主义论战

新古典综合派:融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权衡取舍

理性预期革命: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崛起

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工资与价格黏性

市场不完全竞争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

协调失败与多重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微观基础与宏观现象的连接

从个体行为到总体经济表现的桥梁

03

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概念,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大卫·李嘉图强调劳动价值论和自由贸易。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24.02.2020
wangjian
16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IS-LM模型:70年代之前,宏观经济学以总需求分析为 中心。(以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为研究对象) 三个市场框架(纳入劳动市场):70年代之后,重视了 对总供给的分析,形成了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为中心 的分析框架。 在经济学家眼中,人们带着不同的帽子:他们通常是产 品市场上的消费者,劳动市场上的工人,以及资本市场 上的债务人或债权人。
-20
100000
-30
0
1953-2010年中国GDP(亿元,当年价)及年增长率(%)
24.02.2020
wangjian
8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为基础,分析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衰退:失业增加 (充分就业);繁荣:通货膨胀(物价稳定)}、经 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济。
wangjian
25
Milton Friedman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1976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to Milton Friedman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consumption analysis, monetary history and theory, and for his demonstr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stabilization policy.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一、课程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

析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课程旨

在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宏

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宏观经

济政策思维。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 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

- 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点;

- 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发展历程;

- 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第二讲: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

- 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 - 讲解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计量方法;

- 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3. 第三讲:通货膨胀与失业

- 分析通货膨胀的产生和影响;

- 讲解失业的类型和原因;

- 探讨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和政策调控。

4. 第四讲:货币与金融市场

- 介绍货币的产生和功能;

- 分析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均衡;

- 研究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和调控。

5. 第五讲: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讲解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 探讨财政政策的类型和作用;

- 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冲突。

6. 第六讲: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

- 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导论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目录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及其应用

•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

01

宏观经济学导论

研究对象任务

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总量进行综合考察,来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

特点

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综合性体现在它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整体性体现在它考察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动态性体现在它揭示的是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发展脉络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等阶段。流派

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完善性,主张政府应减少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价格粘性的存在,主张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发展脉络及流派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1 2 3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

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国民收入

的决定取决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

的供给和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学派

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萧条的

原因,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总需

求,以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

标。

01宏观经济学

01宏观经济学

• B 有了通货膨胀率,你就可以发现你口袋里的钱 是多了或是少了。
• 小李第一年挣5000元 第二年挣5200元
Fra Baidu bibliotek

第一年CPI100 第二年CPI110
• 收入增长4% • 通涨率10%
• 第一年实际收入 5000元 • 第一年实际收入 4727元
35
1.5.2 充分就业及其衡量
• 失业率是表示一国失业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总产出y GDP GNP
29
1.5 宏观经济变量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 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 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 厂商投资的总和。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 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 数。
•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 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
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7%。
9
人物简介: J. M. Keynes(1883—1946)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简称《通 论》,(经济学中的三部 “圣经”之三)是国家干 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 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注:所谓三部“圣经” 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
数越高,政府连任机会越小。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从物价的涨跌到就业机

会的多寡,从国家的财政政策到全球经济的波动,这些看似复杂的经

济现象背后,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和逻辑。而宏观经济学,就是一门研

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试图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为政策制

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生活中的各种

变化。

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是经济的总体表现,而非单个个体或企业的行为。它研究的是诸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失业率的高低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变量相互

关联,共同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让我们先来谈谈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的重要指标。它代表了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

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

在特定时间内创造的财富总量。当 GDP 增长时,通常意味着经济在扩张,企业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可能提高。

反之,GDP 下降则可能预示着经济衰退,企业面临困境,失业率上升。

通货膨胀率是另一个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它反映了物价水平的普

遍上涨程度。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人们

手中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这会对经济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比如

降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甚至可能导致社会

不稳定。相反,过低的通货膨胀率或者通货紧缩也并非好事,它可能意味着经济活动的放缓,企业盈利减少,同样会给经济带来压力。

失业率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计。当失业率较高时,大量劳动力闲置,不仅个人和家庭面临经济困难,整个社会也可能面临诸多问题,如社会治安恶化、社会福利负担加重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会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以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20900
14100 13600 11400
35980
30820 41470 8030
名次 国别(地区) GDP(亿美元)
11 韩国 9920
人均GDP(美元)
20240
12
13 14
巴西
印度 墨西哥
9340
9280 8850
4930
830 8140
15
16 17 18 19 20
荷兰
澳大利亚 比利时 瑞典 瑞士 中国台湾
2、通货膨胀和货币的价值
当存在通货膨胀时,货币就会贬值,货币的实际购 买力就会下降。货币的价值就是一定量的货币所能 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当国与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持续时间过长时, 就会导致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变化,也就是汇率发生 变化。
(五)开放经济
• • • •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主要通过贸易与借 贷关系发生经济联系。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 方面组成。 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顺差;当进口大 于出口,则是贸易逆差。 出现贸易逆差的国家将不得不向其他国家借钱,用 以支付进口的商品和服务超出进口的部分。出现贸 易顺差的国家则可以把钱储备起来,或者购买其他 国家的金融资产。因此,对外贸易必然带来对外借 贷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卢森堡 挪威 卡塔尔 瑞士 丹麦 澳大利亚 瑞典 阿联酋 美国 荷兰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导论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国际经济部门•经济增长与发展•总结与展望

目录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国民收入就业

物价国际收支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

研究方法相似

都使用数量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

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宏观经济学为微观经济学提

供背景。

研究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水平。

总量分析

均衡分析

动态分析

模型分析

探讨各种市场和经济总体的均衡状态及其实现条件。

引入时间因素,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及规律。

运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现象,揭示经济变量间的内在联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02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定义

GDP核算方法

GDP与国民总收入(GNI)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01

IS-LM模型

02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03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

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

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加速原理

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在产量或收入增长

时,投资支出会增长得更快;在产量或收入减少时,投资支出会下降得更快。加速

原理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

03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②宏观经济学特点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

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

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

④政府的经济作用

(1)政府要稳定经济;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3)政府从事生产;

(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

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①国民收入账户——GDP

(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学,黄亚钧)

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学,黄亚钧)

(2)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的原因,可以将失业分为三类:摩擦失
业、结构失业、周期失业。 摩擦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由于人们 在不同的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 变动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是劳动力的 供求结构不一致时引起的失业,即有事没人能做, 有人没事可做。 周期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是由于对劳动 力的总需求减少(而不是个别部门对劳动力的减少) 而引起的失业。如经济衰退时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经济繁荣时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1)经济周期与失业:在经济周期的收缩 阶段,失业率上升;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失业率下降;在经济周期的顶点,失业率最低 ;在经济周期的谷底,失业率最高。 (2)股票市场价格与经济周期:总的来 说,股票价格能够提前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 但经济周期与股票市场价格没有准确的对应关 系。 (3)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一 般 情 况 下,通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通胀的波动 往往更剧烈。
单位:万亿人民币
89404 79553 74772 82054
67795 57733
679
3624
1999
2000
1996-2000中国分产业的GDP的增长
中国2000年GDP 的地区分布
西部 14%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政府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五年前的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现在一样吗国家为什么要调整人民币汇率国家为什么要调整人民币汇率55国家为什么鼓励出口大学生为什么要选专业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观经济学的关系?1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3中国宏观经济现象66?1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5本书的体系安排?16学习的方法目的和意义111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和微观观经济学的关系一微观经济学的对象二宏观经济学的对象宏观77济学的对象三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一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对象一一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学的对象88二二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对象一一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学的对象1
2、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 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的出现, 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 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 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
➢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 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 时期。
•14
二、宏观经济学的对象
•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5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 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R·费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现代 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 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 志。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 (3)总需求AD—总供给AS模型:他是用总需求与总 供给的相互作用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 定。
2021/3/6
15
•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包括三个部分:
• (1)失业理论:主要任务就是要分析造成这两种失业 的原因。
• 第一、周期性失业——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 • 第二、自然失业——经济中难以避免的。
2021/3/6
3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二节 古典宏观经济思想 • 第三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如何学好宏观经济学
2021/3/6
6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术语,一般
• 4、宏观经济学进行的是总量分析。总量是反映整 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诸如国民收入、总就业 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货币需求、货币 供给量等,总量分析就是研究这些总量如何形成 以及相互关系。
2021/3/6
9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相互联系的。因为,总 体是由个体形成的,具有个体的某些特点。如某个 家庭在汽车市场上购买汽车是个体行为,但如果所 有家庭都购车,则为总体行为;一个企业增加投入 是个体行为,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增加投资,则为总 体行为。那么,家庭购车可以反映其他家庭购车消 费特点,一个企业投资大致可以反映全社会投资的 某些状况;但宏观经济学的总体分析决不是个体分 析的简单相加,由个体到总体会出现新的变化(量 变到质变)出现“一加一不等于二”的情况。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体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调控。它主要关注国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总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导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初学者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以下是宏观经济学导论中常见的一些主题和概念:

1.经济体系和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介绍经济体系的组成和运

行方式,如家庭、企业、政府和国际经济等。解释宏观经

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如GDP(国内生产总值)、就业、

通货膨胀等。

2.宏观经济指标:介绍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其计算

方法,如GDP、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失业率等。解释

这些指标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反映经济的整体状

况。

3.经济增长: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长期趋势。

解释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和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4.经济周期:介绍经济周期的概念、特征和理论解释。阐述

经济周期的起因、阶段和影响。讨论经济政策如何应对经

济周期的波动。

5.货币和货币政策:解释货币的功能、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

创造。介绍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讨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调控。

6.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探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原因

和影响。介绍贫富差距的测量和政策应对。

7.国际贸易和全球化:解释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探

讨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导论提供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框架,为理解整体经济现象和政策提供了基础。它不仅对经济学专业学生有益,也对任何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人具有启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②宏观经济学特点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

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

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

④政府的经济作用

(1)政府要稳定经济;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3)政府从事生产;

(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

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①国民收入账户——GDP

(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

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②国内生产总值

(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C+I+G+(X-M) (支出法:总产出=总支出)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3)GNP与GDP的比较

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GDP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

(4)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特点--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

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

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是流量而非存量。

是最终产品,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免重复计算

(5)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

最终产品通常包括:消费品、军工产品;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存增加);净出口(进出口差)。

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用于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由于不再出售,故属于最终产品。

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的最终产品。

(6)中间产品:经过加工后,还要在以后生产中作为投入的产品。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原料、能源等。

(7) GDP的缺陷

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活动等,在GDP统计范围以内。

2 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

修正:GDP的有效积累(扣除消失的GDP和无效的GDP)。

3 GDP无法准确地进行国际比较。

③产出、支出、收入的关系

广义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完全等值,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1)产出=收入。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从一个国家来说,总支出与总收入应当是相等的;但由于统计误差,即用支出法与收入法统计的结果可能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支出法为准进行调整,所以,用收入法核算GDP要额外有一个统计误差项。

④总产出核算的重要意义

(1)总产出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消费、储蓄、投资、税收、财政支出、进出口等等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只有通过总产出水平的变化才能得到最终说明。比如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等

(3)“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恒等式是建立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依据。

⑤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2)国民收入:NI

NI=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3)个人收入: PI

PI =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转移支付,如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

举例:某年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元,国内私人投资5000亿元(其中500

亿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政府支出为3000亿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元),出口为2000亿元,进口为1500亿元。

答案: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

NDP=16000-500=15500

NI=15500-2000=13500

PI=13500+500=14000

DPI=14000-(3000-2000)=13000 Array⑥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1)名义与实际GDP

名义GDP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当年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只有实际GDP才能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情况。名义GDP有时会造成一些假象,即名义增加,而实际减少

(2)潜在产出

现实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已经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潜在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调动所有社会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潜在GDP是充分就业时的GDP ,也称充分就业GDP。GDP缺口:潜在GDP与实际上所生产的GDP的缺口

(3)综合国力的评价 CNP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于偏重物质和劳务。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还取决于其它许多因素,还有:国土资源、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社会福利、政府工作效率、国际竞争能力,等等。

⑦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的收入构成

假设全社会只有两部门:消费者和企业,不存在税收和进出口。假定有折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