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30-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必修2-7.2《功》教学设计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二节《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功》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7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对“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循序渐进的编排。
首先从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等常见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功与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后,复习了初中所学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两种特殊情况下计算功的方法,接着,提出了如何解决“一般情况下力做功的计算问题”。
在引导学生分析推导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之后,又提出了新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和做负功的条件。
对于这个知识点,教材上只做了简单的提及和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例的分析与解答,引导学生明白: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不同角度时,此角度的余弦值可以是正的,可以是负的,还可以为零。
从而总结出力对物体做正功、做负功的条件。
紧接着,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正功、负功表示什么样的物理意义”。
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材上对这个知识点也只是一笔带过。
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为了有效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可以直线运动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探究。
分析过程中若能巧妙的结合图解法,则更有利于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更有助于学生对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在完成了上述知识点的学习之后,再提出问题:“如何求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加以分析,总结出求各个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两种方法。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学生不仅要完成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同时也有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从而真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学情分析学习《功》这节课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同向时功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物理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下列知识点: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等。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7.2【教学设计】《功》
《功》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所以“功”的 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教学要求:理解功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计算各个力做功的大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功的概念,本节学习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教学中创设简单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在体会物理方法的同时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 =Flcos α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功的概念理解和求解功的过程中,以及对正功、负功的理解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遇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1.理解功的概念;2.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判断力做功的正负;2.各个力所做总功的计算。
物体做功的视频、动画等,PPt课件。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初中我们学过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我们还学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能量的变化总是伴随着做功过程发生的,我们来一起观看蜘蛛侠智慧拦火车的视频,提问列车最终停了下来动能怎么变?为什么会停下来?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习热情极大的激发。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就有确定值.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多劳多得?)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 ——焦(J).突破难点(三)正功和负功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lcosα包含cosα这一要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osα的值也变化.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而得到功W的意义如何.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1.当α=2π时,cosα=0,W=0.力F和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2.当α<2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3.当2π<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有做功.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讨论总结:力F与物体位移l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1.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正功、负功从效果上和能量上的意义。
2.学会负功的两种等效说法,会比较功的大小。
拓展规律(四)计算总功的方法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例题: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根据例题引出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求法: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1. 知识与能力:掌握功的概念,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能够应用功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探索和实践的热情。
重点难点: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功吗?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探讨功的应用和意义。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带领学生回顾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入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
三、示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若干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际计算。
2. 分析示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与同学讨论解答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五、小结与归纳(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功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积极探索物理学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功的概念展开,通过概念讲解、示例分析、练习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临漳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7.2《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临漳县第一中学刘海叶一、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二节功二、教学对象临漳一中高一27班(64人)三、教材分析功这个概念虽然在初中物理中就已经涉及到,但是那只是一些概念上的简单认识,高中物理中,我们揭示功更重要的身份。
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
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
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和事例,使学生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功的公式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所列知识的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掌握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方法,并与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方法融会贯通,达到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的目的。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但对于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力所做的功还不会计算。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能正确定义功;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了解功的单位和量纲,掌握功的计算技巧;4.能够分析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力和位移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功的单位和计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功的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技巧。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功的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堂作业:1.计算下列力的功:(1) 作用力为20N,位移为10m;(2) 作用力为30N,位移为5m。
六、板书设计: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和量纲功的计算方法功的物理意义七、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功的知识点,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7.2功教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课题:《功》(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教学目标】环节一:明确教材内容及重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教学重点】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环节二:自主学习初中我们已经学习关于功的一些基本知识了,同学通过讨论和交流,归纳功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知识点。
(1)物体受到力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2.思考与讨论:功计算公式的推导(1)复习两种特殊情况下功的计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时:W=FS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时:W=0(2)提问: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既不相同又不垂直时,力对物体做的功如何计算?(3)归纳总结:功的计算方法W=FScosα环节三:探究学习二.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1.思考与讨论力与位移所成的角度可以在什么时候范围内变化,当角度逐渐增大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
2,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在零度到九十度之间时力沿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增加;反之,物体的速度减小。
因此,有如下结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设计说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是要求的重要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这种能力)三.合力所做的功的计算1.提出问题:在解决了单个力做功的计算问题后,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应如何计算?(1)各力做的功应如何计算?合力做的功与各力做的功有何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2)这些力既然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能否找到一个力能代替这些共同作用的力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得出结论)(3)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先求出各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设计说明:这是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应通过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适应社会都是极为有利的)四、例题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单个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正、负功的含义。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物理7.2功教学设计
2 功整体设计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但这节内容并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尤其让生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做“工”与力对物体的做功的区别教材从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便于生认识的逐步加深教材本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的原则,引导生先分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然后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教中,让生多举例子,体会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有的是动力,有的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引出正、负功的概念,教师要逐步引导生总结归纳力做正、负功的条件,不要急于求成在实际教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教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教难点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过程与方法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2体会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教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少了;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了……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吗?吊装货物“神舟”飞船返回列车加速弹簧被压缩问题导入在图中两个人分别向前、后拉车,他们所用的力对车产生的效果相同吗?如果车前进相同的位移,怎样反映他们对车的作用效果?拖拉机耕地时,对犁的拉力F是斜向上方的,而犁是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此时拖拉机的拉力F对犁做功吗?推进新课一、功复习回顾功这个概念同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已经习过它的初步知识让同们思考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引导高中知识的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已经习位移,对功的要素应如何更加精确地描述?扩展教可以精确描述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概念理解教师用手托黑板擦,提醒生观察与思考各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过程一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过程二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题1在过程一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问题2在过程二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生思考讨论并由代表总结回答,在上升过程中,位移方向在竖直方向,与支持力和重力共线,故二力做功了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位移水平,在重力和支持力方向无位移,故此过程二力均未做功点评:通过知识回顾,复习做功的两个要素,并通过简单的课堂演示,让生现场分析做功情况,加深做功要素的理解并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问题探究问题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力的功课件展示情景一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的位移为,如下图所示,求力F 对物体做的功教师指导生思考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尤其强调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的乘积即W=F问题2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课件展示情景二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教师提示生思考,虽然F与位移方向不一致,但可以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不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并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并求解F1、F2的功则分力F1所做的功等于F1,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F2所做的功等于零因此,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W等于F1,而F1=Fcα,所以,W=Fc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及其文字叙述,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通过让生动手亲自推导公式,让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为公式的灵活应用打好基础要点辨析教师与生共同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对公式的使用注意事项总归纳1公式中F应为恒力,即大小、方向不变2做功与物体运动形式(匀速或变速)无关,也就是说,当F、及其夹角α确定后,功W就有确定值3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5公式中的单位F——牛(N);——米();W——焦(J)二、正功和负功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cα包含cα这一要素,通过数知识的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α的值也变化指导生利用数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而得到功W 的意义如何生讨论总结力F 与物体位移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 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教师指导生思考所讨论的问题,并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1当α=2π时,cα=0,W=0力F 和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 不做功; 2当α<2π时,cα>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正功;3当2π<α≤π时,cα<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负功点评: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生画图情况,点评、总结利用数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是物理习常用的手段培养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概念理解指导生通过正功、负功的概念比较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中有的力是动力,有的力则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用一个水平的力F 拉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这时我们说F 对物体做了正功,而阻力f 对物体也做了功,但是显然f 与F 的功是有区别的,f 做的功是负功,也可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f 做功而支持力N 和重力G 就没有做功思维拓展功是标量,只有数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和负功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角度的反映 举例说明:在上图中,可以说摩擦力做负功,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正功比如摩擦力做了-20 J 的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20 J 的功形象比喻小明借了小刚50元钱,从小明的角度,是小明借了钱;从小刚的角度,是小刚把钱借给别人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例题 一个质量=2 g 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 1=10 N 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2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2=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解法一拉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1=F 1c37°=10×2×08 J=16 J 摩擦力F 2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2=F 2c180°=-42×2 J=-84 J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 等于W 1和W 2的代数和 所以:W=W 1+W 2=76 J 解法二: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F 合=F 1c37°-F 2=10×54N-42 N=38 N 所以W=F 合=38×2 J=76 J师生一起点评两种解答过程,并对解题规律总结如下(1)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求这几个力的总功的方法一是根据功的公式W=Fcα,其中F 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二是先求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 1、W 2、…W,再求各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W=W 1+W 2+…+W,注意代入功的正、负号 (2)由于功是标量,第二种方法较为简便 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 现对该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使物体与斜面之间无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了,则在此匀速运动过程中斜面体M 对物体做的功为( )AF Bgθ Fs mM mDgcθθ 答案:B2起重机将质量为100 g 的重物竖直向上移动了2 ,下列三种情况下,做功的力各有哪几个力?每个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不计阻力,g 取98 /2) (1)匀加速提高,加速度1=02 /2; (2)匀速提高;(3)匀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2=02 /2答案:(1)拉力和重力;W 拉=2×103 J,W G =-196×103 J;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 (2)拉力和重力;均等于196×103 J;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3)拉力和重力;拉力做功-2×103 J;重力做功196×103 J;拉力做负功,重力做正功 3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在恒力F=100 N 的作用下从A 点运动到B 点,不计滑轮的大小,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及绳、滑轮间的摩擦,H=24 ,α=37°,β=53°求拉力F 做的功答案:100 J4如图所示的轨道ABD 中,AB 、D 为光滑圆弧轨道,B 为长2 的水平轨道,物体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质量为的物体从高=1 的A 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求:(1)物体第一次在轨道到达的最大高度H; (2)物体最后停在何处?答案:(1)H=06 (2)物体最后停在B 的中点 课堂小结1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即谈到“功”,必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个观点是贯穿全章的主线 2对公式W=F cα要从三个方面理解(1)功是针对某一力的,谈到功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力对物体做功只和物体的运动过程有关,只要F 、、α相同,则恒力F 做的功就相同,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不管物体是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3)由于位移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功具有相对性 3功是标量,功的正负由夹角α确定正、负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正功,表示施力物体能够把能量传递给受力物体、受力物体的能量增加;力对物体做负功表示受力物体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的物体,受力物体的能量减少,即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4公式W=F cα只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形对于变力做功的问题可以用其他方式求解(“动能定理”一节里将会讲得很透彻) 布置作业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2、3题2以小组为单位,让生举出生活中力做正功、负功、不做功的实际例子,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 2 功⎪⎪⎪⎪⎪⎪⎪⎩⎪⎪⎪⎪⎪⎪⎪⎨⎧⎩⎨⎧⎪⎩⎪⎨⎧><=⎪⎪⎩⎪⎪⎨⎧再求代数和先求各分力功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功合功的求解三做正功力做负功力不做功力功的正负二单位公式因素本质功的概念一功,.2.1,:0cos .3:0cos .2:0cos .1,.4.3.2.1,F F F ααα 活动与探究主题探究功的标量性提示如果功是矢量,功的计算将遵守什么法则?如果功是标量,功的计算将遵守什么法则?试通过下面给出的实例加以证明投影,展示问题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到两个沿水平方向、相互垂直的大小分别为6 N 和8 N 的恒力,从静止开始运动5 ,求每个力做的功和合力做的总功 参考答案:合力F=2286+N=10 N,合力方向即合位移方向,容易求得与6 N 的力夹角为53°,与8 N 的力夹角为37°,所以W 1=F 1cα1=6×5×c53° J=18 J W 2=F 2cα2=8×5×c37° J=32 JW 合=10×5×c0° J=50 J=W 1+W 2≠2221W W可见,功的合成不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而满足代数运算法则,故功是标量习题详解1解答:W 甲=Fc(180°-θ)=Fc30°=10×2×23J=1732 J W 乙=-Fc30°=-1732 J W 丙=Fc 30°=1732 J 2解答钢绳的拉力做功 W=F=20×104×5 J=1×105 J重力做负功W G =-G=-20×104×5 J=-1×105 J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也是1×105 J 两力做功总和为零3解答由题意知,运动员的位移=/30°=20重力做的功为W G =g30°=60×10×20×21J=60×103 J 阻力做的功为W F =Fc180°=50×20×(-1) J=-10×103 J 弹力做的功N F W =F N ·c90°=0各力的总功为W 总=W G +W F +N F W =50×103 J4解答: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均为W F =F=15×05 J=75 J 第一种情况下W 总=W F =75 J第二种情况下W 总=W F -μG=(75-02×10×05)J=65 J设计点评本教设计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以多样的新课导入形式入手,利用生乐于接受的图片,创设情境,设疑激趣;继而利用“手托黑板擦运动”这一演示实验,突破了生对力做功正负的思维难点,通过讨论α角大小的方式,从量的角度对做功正、负作了诠释;最后以生参与计算总结的方式,探讨了合力功的求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习,力求使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习的能力,逐步实现习方式的转变。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7.2 功 教案
课题§7.2 功课型新课教学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功的含义,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正确理解、应用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
3、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实质,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做功情况,通过比较和分析,理解外力做功的两不可缺少的因素。
2、通过讨论与交流,展现学生思维过程,掌握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分析和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形成科学探究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物理。
2、经历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演绎推理法分组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新课导入问题1.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有哪些?(重力势能,动能,电能,化学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问题2.这些能力能相互转化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转化?(做功)问题3.如何来定量分析做功的多少呢?学习了本节内容,同学们就能初步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课教学一、功问题1.什么叫做功?(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问题2.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分析图1问题1.物体受哪些力作用?这些力都对物体做功了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只有拉力做了功,因为只有拉力方向上物体有位移)问题2.如何计算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可以根据W=Fs计算)巩固练习学案P64 练习1二、功的计算式分析图2问题1.物体在拉力方向上有位移吗?如何确定?(有,矢量分解)问题.F对物体做了功吗?如何计算?(做了功)师生分析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可将位移分解到力的方向和垂直力的方向上,分析并得出F方向上的位移为s cosα。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7.2《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理解功的概念并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3、明确功是标量,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4、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功【教学重点】1、明确引入功概念的物理意义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用功的公式W=Flcosα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对正功、负功的理解2、求多个力的总功【新课引入】先从本章知识体系的角度引入第2节——功;接着让同学们观看两段小视频,并思考视频中,能量是如何发生转化的,转化了多少。
要回答这些问题多要学好今天的内容功。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问题时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实例的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做功的过程,解决为什么要引入功【新课教学】同学们自学:让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1、功的概念;2、做功的两个因素,阅读P57前3段,时间为2分钟。
总结;一、做功的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学以致用(一)老师通过学生自学,给出今天内容的第一个问题:做功吗?1、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时候:①上举的过程;②举起后站着不动;③举起后水平匀速前进。
【设计目的】加强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如果做了功,怎样求?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W=FL不同向呢?,求拉力F的功(两种方法)1、学生回答:WF1=Fcosα·LWF2=0WF=FLcosα问: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自然想到分解位移。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二、功1、功的定义2、公式3、单位总结功的定义、公式、单位学以致用(二)2、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x,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况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
设这两种情形下力F和位移x的大小都是一样的:F=10N,x=2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设计目的】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功的公式的理解通过计算总结从数学的角度判定正负功完成下表:正负关键看:关键看力和位移的夹角α再从物理的角度分析正负功含义:负功的两种说法:F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F做了功含义: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代表大小注意:功是标量, 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法则【设计目的】通过计算得出功有正负,总结正功、负功的含义学以致用(三)3、若质量为m,摩擦力为f,位移为L(1)求这几个力做的总功?(2)合力做了多少功?总结做功的两种方法【设计目的】通过计算得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并总结功的标量性巩固练习链接高考 (3min)(2011重庆卷)(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做功B.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不做功.C、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物块的重力不做功D、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不做功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做功、正负、多少及某个力的功和合力的功的区分达标测试当堂反馈(3min)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力一定大B 5J的功小于-6J的功C 人用手拎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累的满头大汗,说明人对水桶做了功D 运动员用20N的力将球踢出50米远,则运动员对球做了1000J的功在于考察功的基本概念、公式、标量性。
高中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2)7.2功
第2节功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
5.掌握公式W=Fs 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及会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求解。
(4)教学建议
应用实物器材,让几位学生到台上动手操作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
例如:
1.出示茶杯,要求学生动手将茶杯从讲台桌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
2.将一桶水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3.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让学生动手操作上述几种过程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展示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课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功》(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复习初中所学的功的定义,功的两个要素,及在两种特殊情况下计算功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力对物体所做功如何计算”的问题,顺其自然,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不仅复习了力的分解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力与其分力为“等效替代”关系的理解,而且利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增强了学生学好新知识的信心。
而本节要讨论的重点知识正功与负功问题也是在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之后,结合实际讨论力与位移的方向成不同角度时,余弦函数的不同取值及符号的变更得出来的。
至于总功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则更加深了学生对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关系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引导和探究,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并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予以补充。
学生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功的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普通中学学生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引导,让学生逐步的进行定量分析和简单的推理,在知识构建上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2、过程与方法:(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难点: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五、教学方法(1)以学定教,以课前发送预习微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并结合投票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制定本节课授课教学设计(2)根据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事例再设疑,分层次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总结,,同时教学中注重于课本知识与初中教材内容的衔接,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获取和掌握新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3-人教版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能量这一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你知道哪些有关能量的知识?学生回答:积极思考,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情况,引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一、对能量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能量的概念是人们在物理学问题研究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
伽利略在他的实验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究课件展示“伽利略斜面实验”,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得出“能量”的概念。
2、对势能、动能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动画展示,建立势能和动能的概念,并让学生感受到“势能和动能”是可以转化的,但总和是不变的。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演示,用心体会,并发表见解。
3、初步感受功能关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能量的观点,解释“小球”释放后为什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高度。
点评: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从上面例子看,能量的转化需不需要力的参与?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后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能量的转化需要力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功。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类似的例子。
为了更好的学习能量,我们首先还需要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二、功1、推导功的表达式教师活动: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投影问题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甲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教师活动: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投影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乙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演示,用心体会。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功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7.2 功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Flcosθ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5.初步理解化变力为恒力、处理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理解功的概念,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建议
功的公式W=Flcosθ可以用两种方法推导,既可以分解F,也可以分解l,使学生真正理解W=Flcosθ的确切含义。对于功,虽然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学生不容易接受,可以对此举一些实例,从而让学生理解,如功的合成不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真正理解功是标量,正、负号仅表示做功的不同效果。
(1)“功”是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如“功劳”“论功行赏”等。
(2)“功”是成就,成效。如“成功”“急功近利” 等。
(3)“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力乘以移动的距离。如“功率”等。
(4)“功”是本领,能耐。如“功夫”“功到自然成”等。
功有多重意义,但今天我们讲的功是物理学上的功。
PPT课件
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沿着初中物理的思路,仍然强调功与能量变化的联系,因此在第一次出现“功”时,教科书就提出“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做功过程,做功的过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成一角度时做功的探究,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推导力的表达式。
高二物理人教版必修2 7.2功教案
功重/难点重点:1.功的概念的理解2.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正、负功物理意义的理解难点:正、负功物理意义的理解。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理解功的概念,认清做功的两个要素。
知道功是标量,功的公式W=Fs cosα的含义及适用条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
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会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难点分析:关于功我们不仅要从定义式W=Fs cos α进行理解和计算,还应理解它的物理含义。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能量增加。
做了多少正功,物体的能量就增加了多少;对物体做负功,也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物体的能量减少,做了多少负功,物体的能量就减少多少。
因此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化情况,表示物体是输入了能量还是输出了能量。
突破策略一、功功这个概念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它的初步知识。
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高中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已经学习位移,对功的要素应如何更加精确地描述?可以精确描述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例1. 如图所示,线拴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是1m,球的质量是0.1kg,线速度v=1m/s,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恰好是半个圆周。
那么在这段运动中线的拉力做的功是()A.0 B.0.1J C.0.314J D.无法确定解析: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线的拉力为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于它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这个力不做功。
故A是正确的。
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例2. 物体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2 功
功班课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守恒量——能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动能,什么是物体的势能2. 知道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要素3. 掌握功的量度、公式及单位,并能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4.知道功是标量,知道正功和负功的区别 5.理解合外力做功、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知识回顾:1. 衡量力做做功的条件是什么? 答:有没有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 重力做功重力势能怎么变化? 答:重力势能减小3. 重力做功动能怎么变化? 答:、动能减小。
知识点一、功的概念及其计算 功的基本定义:(1)功的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对物体做功是和一定的运动过程有关的.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所描述的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两个要素对于功而言缺一不可,因为有力不一定有位移;有位移也不一定有力.特别说明:力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位移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重力和弹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这两个力并不做功. (3)功的计算式:cos W Fl α=.在计算功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式中F 一定是恒力.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上式求功.②式中的l 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 方向与位移l 方向的夹角. 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 、l 、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④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4)功的矢量性: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重点注意: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例如:一搬运工在搬运货物时,若扛着货物站着不动不算做功;扛着货物水平前进不算做功;而在他拿起货物向高处走时就做功了.所以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功的正负1.功的正负: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负功,由F 和l 方向间的夹角大小来决定. 根据cos W Fl α=知:(1)当0°≤α<90°时,cos α>0,则W >0,此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 (2)当α=90°时,cos α=0,则W =0,即力对物体不做功.(3)当90°<α≤180°时,cos α<0,则W <0,此时力F 对物体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力,做功.2.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因为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地,功也是标量.功的正负有如下含义:意义 动力学角度能量角度正功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这个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负功力对物体做负功,这个力是阻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说明 不能把负功的负号理解为力与位移方向相反,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功是矢量,负功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绝对值),即力F 做负功-Fs 等效于物体克服力F 做功Fs例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10 N 的拉力作用,移动2m .已知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 /s 2)求: (1)拉力对物体做的功;(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3)弹力对物体做的功; (4)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 (5)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思路点拨】只要弄清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每个力与位移的夹角,就可根据功的定义求解. 【解析】(1)拉力F 做的功 cos37F W F l =°=10×2×0.8J =16J . (2)重力G 做的功 cos90G W mg l =°=0. (3)弹力F N 做的功 cos900N F N W F l ==°. (4)摩擦力f F 做的功cos180f F f N W F l F l μ==-°(sin37) 5.6J mg F l μ=--=-°.(5)外力做的总功N f F F F W W W W =++总=16J+0+0-5.6J =10.4 J .也可先求出合力,再求合力做的总功. cos37(sin 37)F F mg F μ=-合°-?=5.2 N , cos 0W F l ==总合°5.2×2×1J =10.4 J .【总结升华】由恒力功的定义式cos W Fl α=可知: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取决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匀速、减速)无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7.2 功教课目的一、知识和技术1.理解功的观点。
2.理解功的两个因素。
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
二、过程和方法1.经过“功”的学习认识成立物理观点的一般方法。
2.感觉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功的观点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领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课要点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因素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教课难点功的正负和对“战胜阻力做功”的理解。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虑并回答: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因素我们能够以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挪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遇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挪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观点时,重申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假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持续学习相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长进行扩展。
二、新课教课(一)功教师:下边我们共同议论研究功的一般表达式。
问题 1:如图,力 F 使滑块发生位移l 这个过程中, F 对滑块做了多少功?计算公式: W=Fl。
问题 2 :物体 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 s,如下图,求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思虑老师提出的问题,依据功的观点独立推导。
在问题 2 中,因为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依据力F 的作用成效把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下图:F1 F cosF2 F sin由做功的两个不行缺乏的因素可知:分力 F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 F1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高一物理必修2 7.2 功设
达标检测
检测篇
1.关于功的正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正功表示功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负功为相反
B.正功表示功大于零,负功表示功小于零
C.正功表示做功的力为动力,负功表示做功的力为阻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光滑的水平面和粗糙的水平面上各放一质量不同的木块,在相
同的拉力作用下,通过相同的位移,拉力对木块做的功( )
A、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较多
B、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较多
C、一样多
D、由小车运动所需的时间决定
3、一物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F1、F2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
F
1
对物体做功3 J,F2对物体做功4 J,则F1与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
()
A.1 J
B.5 J
C.7 J
D.无法计算
4.用钢索吊起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a匀加速升高h时,
钢索对物体拉力做的功为(不计空气阻力) ( )
A.mgh B.mgh+mah C.m(g—a)h D.mah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光滑斜面上,
斜面与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当滑块从斜面顶端
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
A.重力对滑块做正功
B.滑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与斜面垂直,所以支持
力不做功
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对滑块做负功
D.滑块对斜面做正功
板书设计1、功的定义
2、公式:W = F l cos
3、功是标量
4、总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