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认识毫升 教案

认识毫升 教案

认识毫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够正确使用毫升单位进行容量计量。

2.能够将不同容器中的液体容量进行比较和转换。

二、教学内容1.毫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毫升与升、立方厘米的关系。

3.毫升的计量方法和数值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1.理解毫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毫升与升、立方厘米的关系。

3.熟练运用毫升进行容量计量和单位换算。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直尺、容量瓶、量杯等。

2.教学素材:液体容器的图片、不同容器的容量数值。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引入毫升单位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液体容量计量的重要性。

2.引发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例子思考:如何准确地计量出一定容量的液体?3.提出学习毫升单位的目的:为了方便准确计量和比较液体的容量,引入毫升这个更小的单位。

步骤二:概念讲解1.通过黑板或白板展示毫升的定义和符号(ml)。

2.解释毫升与升、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1000毫升等于1升。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量杯中的液体容量,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步骤三:实际操作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量杯,让他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试图找到容量的单位。

2.引导学生使用毫升单位来测量量杯中不同容量的液体,并记录下测量值。

3.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容器中的液体容量,让他们发现不同容器的容量差异。

步骤四:单位换算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容量单位进行换算,例如将升换算为毫升,或将毫升换算为升。

2.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让他们独立进行单位换算,然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步骤五:归纳总结1.让学生总结毫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强调毫升与升、立方厘米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总结熟练运用毫升进行容量计量和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涉及毫升计量和单位换算的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2.探究其他容量单位,如升和立方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换算方法。

七、教学评价1.出示几道涉及毫升计量和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认识毫升的教学反思(10篇)

认识毫升的教学反思(10篇)

认识毫升的教学反思(10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认识毫升的教学反思的资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认识升和毫升教学反思上西梁学校裴淑平升和毫升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

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

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线的饮水杯、脸盆、墨水瓶等。

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时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

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教学中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比如交流: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由于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

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

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升和毫升多用于液体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

除了这些,一些乳液,比如护手霜等。

在让学生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时。

用针筒取1毫升的水,倒入手心中,让学生感知1毫升的水大约是15滴。

在实验中分别取100毫升、250毫升、200毫升容器,把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

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篇二在这节的《认识毫升》一课中,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生活中实物容器,学生也准备了好多诸如雪碧瓶之类的容器,用实验来代替空洞的说教,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意料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课堂反馈也不错。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doc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doc

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15-17 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滴管、水、量杯、饮料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2.今天大家介位新朋友,揭示:毫升(板)二.感知、操作、体(一)看片,心察:500 毫升橙汁750ml 洗水250 毫升豆奶100 ml 酸奶⋯⋯从些片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学生在察中初步感受:量比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位。

它可以用符号“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 1 毫升1.1 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你看,是一个10 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 1 毫升。

看了 1 毫升水,有什么想法?(很少,体会 1 毫升是很小的量位)2.小活: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 1 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是 1 毫升?把这 1 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到几十毫升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1 题(1)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

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多媒体出示图片: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 2)估计勺子的容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用比较的方法,估计约10 毫升)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2 题(1)拿出“碗、杯子”分别倒入 50 毫升的水,仔细观察水面,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

( 2)动手验证,得出结论:杯子容量约200 毫升,碗的容量是350 毫升。

( 3)说明: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 毫升。

认识毫升教案教程及反思

认识毫升教案教程及反思

认识毫升教案教程及反思
认识毫升教案教程及反思
认识毫升教案教程及反思
认识毫升教案教程及反思
今天是在学生学习容量和升的基础上来学习毫升,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容量都是用毫升作单位的,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知道升与毫升的进率,并通过观察—估计—验证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估计的能力。

1、生活引入,唤醒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常见物体的容量,发现这些物体的容量都用毫升作单位,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升作单位,从而初步认识在计量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教案《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

2、观察实验,体验1毫升的概念在学生初步知道毫升是一个较小的容量单位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毫升有多少,并及时出示1毫升水,让学生在观察中修正自己在头脑中1毫升的表象。

为了在头脑中形成对1毫升的清晰的表象。

组织学生数一数1毫升约有多少滴水,放在手中,看一看1毫升水有多少,掂一掂1毫升水有多重,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

3、猜测验证,掌握升与毫升的进率对于1升等于多少毫升,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猜测,而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1升可以倒5杯)应用简单的推理去估测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通过量杯去验证1升=1000毫升。

从直观的操作中实现1升=1000毫升的意义建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4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4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课题:认识毫升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及掌握毫升的概念、认识及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毫升的概念。

2. 掌握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掌握换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展示图片、演示计算方法。

2. 实物道具:瓶子、水杯、塑料容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实验记录表、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水杯和瓶子两幅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两个容器中哪个装的水更多吗?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大小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Step 2:引入概念1.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和一把小勺子,向学生展示并说明这个瓶子中装有多少水。

2.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瓶子中的水有多少毫升吗?3.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瓶子上的刻度,以及使用勺子将水倒入空瓶中进行估测。

Step 3:毫升与升的换算1. 准备一个装有500毫升水的塑料瓶,以及一个有刻度的升的容器。

2. 让学生观察塑料瓶上的刻度,并与升的容器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500毫升等于几升。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塑料瓶向升的容器中倒水,并观察和感受500毫升水变成升的过程。

Step 4:运算练习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刻度、运算符等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提示,利用学过的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在黑板上列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纸和铅笔完成。

Step 5:实验活动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不同容器中的水的容量。

2. 每组从教室中带来一种容器,并使用才子勺子将水倒入刻度在升的容器中进行测量。

3. 让学生交流和比较实验结果,并验证自己之前的估计。

认识毫升 教案

认识毫升 教案

认识毫升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 1 毫升的容量大小。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毫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容量问题。

2、教学重难点重点:毫升概念的建立,以及毫升与升的换算。

难点:对毫升这一较小容量单位的实际感受和应用。

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4、教学资源量杯、量筒、各种容量不同的容器水、饮料等液体多媒体课件5、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二、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毫升这一容量单位,知道 1 毫升液体的大致体积。

能够正确读取以毫升为单位的量具刻度。

111 理解毫升与升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1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2 教学重点建立毫升的概念,明确 1 毫升的实际大小。

理解毫升与升之间的进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121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切实感受毫升这一较小的容量单位。

122 能正确运用毫升来描述液体的容量。

13 教学难点学生对毫升这一较小容量单位的感知较为抽象,难以准确把握。

131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毫升进行容量的估计和测量,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方法14 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毫升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升的关系。

141 使学生对毫升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15 演示法教师利用量杯、量筒等教具,进行演示实验。

151 向学生展示不同容量的液体,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毫升的刻度和实际容量。

16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用量杯测量一定量的液体,感受毫升的实际大小。

161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毫升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资源17 教具准备准备足够数量的量杯、量筒,容量分别为 1 毫升、5 毫升、10 毫升、50 毫升、100 毫升等。

171 各种不同大小的空容器,如小药瓶、小水杯等。

《认识毫升》教案如何在故事中体现毫升的重要性

《认识毫升》教案如何在故事中体现毫升的重要性

《认识毫升》教案如何在故事中体现毫升的重要性。

一、教案《认识毫升》简介《认识毫升》是一篇儿童故事,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

该故事以一个小女孩的学习经历为主线,通过故事情节将学生引入到毫升这个概念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量感知觉。

二、故事情节中的毫升意义体现故事情节的设计是将毫升这一概念引入到小女孩的生活中,并强调了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在故事中,女孩母亲让她去厨房拿一桶水,女孩拎着桶子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倒。

母亲看出来后,便引导女孩去找毫升杯,然后体积计量,这样女孩才成功地将水倒入桶中。

同时,在故事的结尾,女孩还用毫升杯将花盆种上了花。

这样的故事情节使孩子明白了毫升不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极其实用的计量单位。

故事情节中对于毫升的使用不仅贯穿了始终,而且通过实际操作,不断体现了毫升的实用价值。

三、语言表述的毫升重要性体现故事中的语言表述简单易懂,帮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毫升的概念和使用。

例如,在女孩第一次拿桶子时,作者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写道:“可是她手拿的桶子很重,女孩儿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 这样的文字描写直观形象,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在故事中,作者还通过精细的语言表述将孩子们引入到毫升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中去。

例如,女孩儿的母亲告诉她:“一毫升,就是一滴水。

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有着它们精确的‘毫升’计算。

” 这样的语言表述,不仅直接叙述了毫升这一概念,而且让孩子们认识到毫升的广泛应用,从而引导孩子们热爱计量、认真测量,养成准确的量感知觉。

四、思想内涵中的毫升的重要性体现故事中还体现了对于毫升的思想内涵,引导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故事的结尾,女孩儿看到自己种的花长得很漂亮,感叹道:“真好看!”母亲则告诉她:“用毫升杯慢慢地给花浇水,它就会更好看。

这是做事要准确的道理。

” 这样的话语表述,不仅是对于毫升在浇花上的应用,更是引导孩子们认真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养成认真、准确的工作态度。

升和毫升的教师教学反思(四篇)

升和毫升的教师教学反思(四篇)

升和毫升的教师教学反思通过这几天《升和毫升》单元的教学,更深刻体会到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就我们学校目前而言,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课堂上运用先进的设备辅助教学,也已经成为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行为。

但课件的演示绝不能取代孩子的动手实践。

感受升、毫升容量单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单位之位的进率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去掌握,但这种稍显简单的视、听觉刺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讲,还远远不够。

学生动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费时、费力,没有直接利用课件省事,但动手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

当然课件对孩子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很容易让孩子感到麻木,失去兴趣。

而动手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每一次的活动,可能都会让学生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

比如,用滴管测量1 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伙一齐对着屏幕数水滴,得出一致的答案,口和脑子处于一种比较机械的运动状态,没有能真正参与其中。

而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土滴管 (眼药水瓶)往土量筒(注射器)里滴水来测量,学习的氛围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件所达不到的,答案虽然不统一,但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

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坦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升和毫升的教师教学反思(二)本周我结束了《升和毫升》的教学,升和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据我的调查孩子对升和毫升的了解也很粗浅。

要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讲解本单元时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学生经过直观的观察才能初步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

为此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借来了量杯(___个)、量筒(___个)、滴管(___个)等等,还让有条件的学生从家带来一些饮料瓶用做观察实验。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认识毫升》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科书第15-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主要教法:讲授法,实践法学法指导:实践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认识毫升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

(板书:ml,ml)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

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认识毫升》教案带领孩子认识毫升的历史和发展

《认识毫升》教案带领孩子认识毫升的历史和发展

《认识毫升》教案带领孩子认识毫升的历史和发展。

一、毫升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计量单位已经存在了很久,但毫升这个单位是在十九世纪才被正式确定的。

早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的容器来计量体积,比如说金杯、铁斗等等。

但是由于沿用的标准不一样,导致人们的计量结果也不一致。

因此,各个国家开始积极研究和建立自己的计量标准。

在欧洲,最早真正意义上的容积单位是“立方米”,它是以地球上自然的物理特性来定义的,将赤道半径为一米的球体中的空气全部抽出后,所剩余的部分即为一立方米。

但是,立方米这个单位比较大,不适合用于常见的液体测量。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更为精细的容积单位。

二、毫升的发展在十九世纪初期,法国学者开发了一种基于水的密度来计量体积的方法,他们称之为“毫升”。

毫升的定义为:一毫升等于一公克的水在四华氏度时的体积。

因为毫升是一种用于计量液体的单位,所以在定义中规定了温度为四华氏度,因为这个温度下,水最为密集,可以减少误差。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毫升这个单位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比如说将它与其他单位进行比较,确定了更为精确的计量方法,以及建立了更加统一的国际标准等等。

今天,在各个领域,毫升都是被广泛使用的计量单位之一。

三、毫升的应用毫升这个单位在食品、医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在食品工业中,经常会使用毫升来计算食材的重量和体积,尤其是在配方制作中。

在医学领域,毫升则被用来计算药物的剂量和流量,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化学实验中,毫升则被用来测量溶液的浓度和停留时间等等。

四、教育孩子认识毫升的重要性教育孩子认识毫升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液体的体积和浓度,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和科学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毫升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所以让孩子了解和掌握毫升这个计量单位可以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

了解毫升这个单位的历史和发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它的定义和应用场景。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说实际示范、测量实验、科学书籍等等,来让孩子从多个角度认识毫升的含义和作用。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掌握升、毫升的认识和换算,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但对于毫升的认识和换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升、毫升的认识和换算,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毫升的认识和换算。

2.难点: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感受和理解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容积不同的容器,如1升、500毫升、250毫升等。

2.准备一些毫升的卡片,用于游戏教学。

3.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饮料、药品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饮料、药品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毫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升、毫升的认识和换算,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容积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毫升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毫升的换算,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如:用卡片游戏进行换算练习,用容器进行实际的换算操作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毫升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如: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换算。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毫升的应用扩展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如:购物、烹饪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毫升的认识和理解。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毫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毫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毫升》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容积单位“毫升”,掌握基本的容积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内容安排由浅入深,从认识毫升到毫升与升的换算,再到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容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毫升作为一个较小的容积单位,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可能对液体体积的测量和单位换算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毫升,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毫升,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

2.难点:毫升与升的换算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毫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液体物品,如水、饮料等。

2.准备毫升和升的量筒、杯子等测量工具。

3.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液体物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液体体积。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毫升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毫升的大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杯子量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倒入毫升量筒中,观察毫升的变化。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毫升量筒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并进行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毫升的知识解决。

例如,一瓶饮料的体积是500毫升,如果每天喝200毫升,几天能喝完?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常用到哪些容积单位?学生可以举例说明,如水桶、油桶等。

教师进行点评,并简要介绍这些单位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苏教版四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毫升的认识和使用,是数学教材中较为重要的一节内容。

针对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要目标如下:1.了解毫升的概念2.学会使用毫升单位进行度量3.能正确读取和书写毫升数值4.能够了解毫升和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毫升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毫升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毫升所代表的容量大小。

2. 毫升的读写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毫升数值的读法和书写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毫升数值的表达方式。

3. 毫升的度量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毫升的度量方法,让学生能够使用毫升单位进行容量的估算和比较。

4. 毫升与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毫升与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例如升、分升、毫升的换算等。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毫升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升的度量方法和与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3. 组合拼接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器具组合和拼接出一定数量的毫升,到达掌握毫升度量方法目标。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能力训练和实践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但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针对性的教学体验和学习挑战。

例如,可以采用更多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学生小组讨论、群体评价等,与此同时,课后作业也要对于不同层次把握准确。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认识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容积单位毫升,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其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毫升作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容积单位的学习,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计量单位体系。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毫升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容积单位毫升,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毫升作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容积单位毫升,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其换算。

2.难点:运用毫升作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毫升单位。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容积单位的大小。

3.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毫升计量单位模型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计量单位卡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时选择饮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知道饮料的多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毫升单位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毫升单位的大小。

同时,介绍常用的容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量筒量取不同容量的液体,让学生感受毫升单位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进行解答。

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喝掉200毫升后,还剩多少毫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毫升

一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毫升

一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毫升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毫升”这个量词的概念及其相对应的数字“1/1000升”。

2. 能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数量,通过搭配数量单位来确定准确答案。

3. 通过对“毫升”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与“毫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引入“毫升”的概念,教会学生如何根据所给出的数量,选择正确的数量单位。

难点:引导学生细致地、准确地使用数量单位,避免答案的出错。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一些与“毫升”有关的日常实物,便于学生对“毫升”数量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 教师精心准备授课笔记,并提前做好教师角色的扮演,调整状态,为本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授课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或是图片引导学生来认识“毫升”这个概念,解释一下“毫升”是什么,200毫升大约相当于多少水的大小。

Step 2:带着问题去习根据引入部分所呈现出的实物或图形关系,介绍并教授“毫升”的概念。

邀请学生参与到课堂上,积极思考如何得出量与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应该如何表示“毫升”。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毫升”有关系的问题,带着学生通过现实场景进行探索和思考,例如,1个容量为500毫升的杯子,大概装水要装满少。

Step 3:示范教学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理解“毫升”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使用“毫升”这个单位来测量一些便于计量的东西,例如饮料、牛奶等,通过计算得出具体的数值,让学生对“毫升”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

Step 4:同步练习通过同步练习巩固掌握的知识。

问题可以通过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对“毫升”的实际运用的题目,例如:在一瓶水中发现了5毫升的沙子,请问这瓶水中含有多少毫升的沙子?Step 5:延伸阅读通过阅读一些现代化实用工具的使用说明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毫升”这一概念与社会实际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毫升的教案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毫升的教案设计

前言毫升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单位,但真正深刻理解毫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与体积、质量等概念紧密相连,但同时也有着一些与之不同的特点。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毫升,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教案设计的方式,分享一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毫升的经验和思考,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毫升的概念和计量方法;(2)能够通过实验掌握毫升的量度方法和读数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兴趣;(2)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毫升的概念和应用。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容量单位(升、毫升、立方厘米),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场景。

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毫升?毫升与升、立方厘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梳理归纳环节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梳理和归纳毫升的概念、计量方法和特点,并进行口头汇报和讨论。

3.实验探究环节根据毫升的特点,设计实验项目,引导学生探究毫升的量度方法和读数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不同体积的水对应的毫升数,来验证毫升的计量方法和读数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

4.引导分析环节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毫升的计量方法和读数技巧的特点,以及毫升与升、立方厘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开展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和探究。

5.拓展应用环节通过对毫升的概念和应用的深入了解,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可以结合食品、饮料、药品等实例,培养学生选择合适单位进行计量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手段1.讲授通过讲授毫升的概念和计量方法,让学生对毫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解决一些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认识毫升》教学设计

《认识毫升》教学设计

《认识毫升》教学设计《认识毫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毫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毫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于毫升之间的换算。

2、让学生在应用练让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课堂上的阅读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教学重难点: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能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学生:(个人)收集毫升做单位的不同容器、1瓶100毫升的饮料、1只纸杯(分组)自制1升容器、50毫升水、瓷碗、茶杯、微波盒各1只教师:教学光盘、1个1000毫升量筒、1个10毫升量筒、滴管1支、500毫升量杯2只、水一盆教学过程:一、交流比较初建观念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学我们认识到:计量比较____的液体常用________作单位。

3、交流导入:(1)指名汇报结论。

(2)展示以毫升作单位的容器,读一读容量。

(3)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些容器比通、锅要小得多,用升做单位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就要用到另一个容量单位毫升。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4、光盘出示例题,你能说说它们的容量吗?介绍并板书:容量还可以用“ml”表示。

5、小结:学到这,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有了哪些初步印象?[以生活中的毫升切入学二、观察实验体验概念大家都认为毫升时比较小的计量单位,到底1毫升是多少呢?1、观察滴管中的1毫升水有多少。

2、用滴管向量筒中滴1毫升水,数数1毫升水有几滴,填写结论并组织交流:我们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练出示题中四幅图,猜一猜药水的容量,学生猜完出示答案,齐读。

4、分组操作,估测容量将50毫升水分别倒入瓷碗、茶杯、微波碗,观察水面在哪里,讨论估算三种容器的容量,并填写结论:我们看见:水面大约在瓷碗()处,容量大约是()茶杯()处,容量大约是()微波盒()处,容量大约是()你能实验验证吗?(量筒测量)小结: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学过程:一、了解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二、认识1毫升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4、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

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三、完成想想做做1、2: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

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四、升和毫升的进率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
Understanding ml teaching plan and reflectio n
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15-1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滴管、水、量杯、饮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
2.今天给大家介绍位新朋友,揭示课题:毫升(板书)
二.感知、操作、体验
(一)请看图片,细心观察:
500毫升橙汁 750ml洗发水
250毫升豆奶 100 ml酸奶……
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
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
(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
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
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
(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到几十毫升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

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多媒体出示图片: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
(2)估计勺子的容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用比较的方法,估计约10毫升)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1)拿出“碗、杯子”分别倒入50毫升的水,仔细观察水面,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

(2)动手验证,得出结论:杯子容量约200毫升,碗的容量是350毫升。

(3)说明: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毫升。

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话,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

(4)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你们对家里,身边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能进行正确的估计了吧。

(四)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1、猜测:通过测量我们知道刚才的杯子的容量约200毫升,5杯大约是1升,猜一猜,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
2、验证:我这里是1升水,用这个量杯来测量一下看一看是不是刚好1000毫升,在实验中先依次倒入100、250、500毫升的水,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读出数据。

3、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对的,1升=1000毫升
4、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三、生活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猜数游戏
(1)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350毫升的果汁、150毫升的旺仔、50毫升的墨水)
(2)学生进行估计,教师用太大了和太小了进行引导。

3、阅读你知道吗?
说说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四、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拿出100毫升饮料,喝一喝,大约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

【教学反思】:
今天是在学生学习容量和升的基础上来学习毫升,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容量都是用毫升作单位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知道升与毫升的进率,并通过观察—估计—验证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估计的能力。

1、生活引入,唤醒生活经验
通过观察常见物体的容量,发现这些物体的容量都用毫升作单位,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升作单位,从而初步认识在计量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

2、观察实验,体验1毫升的概念
在学生初步知道毫升是一个较小的容量单位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毫升有多少,并及时出示1毫升水,让学生在观察中修正自己在头脑中1毫升的表象。

为了在头脑中形成对1毫升的清晰的表象。

组织学生数一数1毫升约有多少滴水,放在手中,看一看1毫升水有多少,掂一掂1毫升水有多重,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

3、猜测验证,掌握升与毫升的进率
对于1升等于多少毫升,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猜测,而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1升可以倒5杯)应用简单的推理去估测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通过量杯去验证1升=1000毫升。

从直观的操作中实现1升=1000毫升的意义建构。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