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阅读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七步成诗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③菽以为汁。
萁④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指魏文帝曹丕。
②东阿王:指曹植,曹丕之弟。
③漉(lù):过滤。
④萁(qí):豆秸。
1.文帝和东阿王是()。
A. 父子关系B. 朋友关系C.叔侄关系D. 兄弟关系2.结合语境,文中描写东阿王很聪慧的一个词语是“()”。
A. 大法B.作诗C. 应声D.惭色3.给文中画线部分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成者/行/大法B. 不/成者/行大/法C. 不成/者行/大法D. 不成者/行大/法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中的“令”用扩词理解法来理解,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口令B. 命令C. 令人喜欢D.法令(二)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②月中无物③,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若令:假使。
③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④瞳子:瞳仁。
1.“无此必不明”中的“此”指的是()。
A. 徐孺子B. 瞳子C. 月亮D.嫦娥2.给“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B.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C.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D.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中的“戏”指的是游戏。
B. “人语之曰”“徐曰”中的“曰”都含有“说”的意思。
C. “徐孺子”和“杨氏子”称呼都一样,这里的“徐孺子”就是这个孩子的姓名。
D.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是:假使月中没有东西,是不是应当特别明亮呢?4.从这篇文言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徐孺子?()A. 善良B. 聪慧C. 勇敢D.认真(三)智①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
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1.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
孔君平诣(yì zhǐ)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ìng yī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在“——”处补充原文,并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1)( )为( )设果。
(2)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君”和“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5.《杨氏之子》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之子很熟?用“——”画出来。
6.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
2.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解释加横线的字。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小古文阅读(解析版)
小古文阅读(解析版)一、文言文阅读(共68 分)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③佣:雇佣。
④大学:大学问家。
1. 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______)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A.匡衡/勤学/而无烛B.衡/乃穿壁/引/其光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3.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_______(用原句回答)。
“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
【答案】1. (1). B(2). A 2. A3. (1). 匡衡(2). 以书映光而读之(3). 凿壁偷光(4). 囊萤映雪【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或句子的意思。
(1)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来理解字的意思。
“邻居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
逮:到,及。
故选:B。
(2)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的意思: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
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节奏划分。
A.“匡衡勤学而无烛”的意思是: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故:“匡衡/勤学/而无烛”停顿正确。
B.“衡乃穿壁引其光”的意思是: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古文阅读(含答案)姓名:班级: .班级: 姓名:楚王好细腰(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昔xī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xié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lí黑hēi之色。
(选自《墨子·兼爱中》)昔: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
好(h ào):喜欢。
士:大臣。
故:所以。
之:的。
皆:都。
以:用,用来。
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 ī)年:一周年。
“期”表示一年(月)。
黧(l 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色:面色;脸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楚灵王好士细腰( );(2)以一饭为节( )(3)胁息然后带( );(4)比期年( )2、给下列居中的“故” 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a 、故意b 、所以,因此c 、原因,缘由。
d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3)明知故犯( );(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译:姓名:班级:望梅止渴(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魏武行役①(yì),失②汲③(jí)道,军④皆(jiē)渴,乃⑤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⑥(ráo)子⑦,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⑧之,口皆出水,乘⑨此得及⑩前源。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2分)(1)前有大梅林,饶子();(2)乘此得及前源()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魏武行役,失汲道。
译:3、“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XXX,XXX,号XXX。
南直河上之人。
祖父XXX,为XXX赐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父亲XXX,为明神宗赐进士,官至吏部尚书。
渭少时,即有才名。
年十二,与同年人联句,以“月”为题,XXX:“江头一夜送XXX,故人千里共婵娟。
”同伴皆称绝。
及长,尝为中举人,未能成进士。
后慕名江左,往拜XXX为师,又往拜XXX为师。
寅以“青石老人”自喻,渭尝为之作诗曰:“青石老人识我心,一生才调总相寻。
千古文章传子孙,不求XXX只求真。
”寅大悦,赠诗曰:“XXX才难遇,青石老人喜不已。
XXX自谓文章旧,今日方知有后起。
”渭后以诗名盛,官至少保,XXX。
——明·XXX《徐文靖公传》1.XXX的祖父和父亲分别是在哪个朝代赐进士的?(XXX和XXX)2.XXX在多少岁时就已经有才名了?(少时)3.XXX曾为什么事与同龄人联句?(以“月”为题)4.XXX未能成为什么?(进士)5.XXX以什么自喻?(“青石老人”)周)公旦使告于XXX曰:“臣闻之,疾言速则不中,中则不及,及则不信。
故圣人有言:‘言不可不慎也。
’今臣闻之,XXX能言,其将不可用也。
”XXX曰:“善。
”公旦去后,XXX乃召XXX。
XXX至,XXX以XXX之言告之。
XXX曰:“XXX之言不然。
昔者XXX之XXX也,XXX于XXX,皆能言而用之。
今臣之所言,不过童子之过筌而已。
”晋侯曰:“何谓也?”XXX曰:“昔者XXX之母曰‘寡人之XXX也,犹农夫之于稼。
’XXX闻之,因谓XXX曰:‘夫人之言,XXX勿听也。
’夫人以君为小人也,欲以亲其子。
今臣之所言,亦犹是也。
”XXX曰:“善。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中:及②童子之过筌:小孩子不懂得用竹签(筌)去捉鱼,比喻不懂得用人才2.XXX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XXX的话不正确,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A。
XXX之XXX B。
XXX于楚3.“今臣之所言,不过童子之过筌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XXX的话只是像小孩子不懂得用竹签去捉鱼一样,他只是没有被正确使用。
小学常见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常见小古文试题及答案古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接触和学习小古文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小学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供学生参考学习。
第一篇:《品君子之言》君子之言,言忠信也。
所由生也,所由养也,所由成也,所由败也,亦由口出也。
故口不忠信,宜哉其病也已夫!问:根据这篇文章,你认为什么样的言论才是君子之言?为什么?答案:君子之言是忠实而真诚的言论。
因为君子之言影响一个人的生长、培养、成长以及命运的得与失,而这些言语无非通过口中传达给外界。
所以如果口中所说的不忠实不真诚,那么这就是病态的。
第二篇:《劝耕》劝子弟,耕田勿避劳;有余力,学文向学涯。
问:根据这篇文章,作者给子弟们的建议是什么?为什么?答案:作者给子弟们的建议是在田野里不要怕辛苦地耕种田地;如果有多余的力气,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作者的建议是希望子弟们勤劳耕田,不怕辛苦,同时也要努力学习,目标是去追求更高的学问和人生。
第三篇:《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使天涯海角,山车难避,还是要留下丹心照云天。
问:根据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答案:作者想表达的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但重要的是要永远保持纯真坚定的心,留下一颗赤诚之心,去照亮自己的人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初心,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第四篇:《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根据这篇文章,你理解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寓意深远的道理——同根生的东西,竟然相互纷争、残害。
作者用煮豆燃豆萁的情景来形容同类相争的场景,表达对于同类间内斗残忍无益的批评和警告。
第五篇:《观书有感》白天看书,眼有所见;夜晚看书,心有所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问:根据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想表达什么?答案:作者想表达的是读书的重要性。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小古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古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 公欣然.曰然:样子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A.期待 B.期望C.一起D.约定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A.当时 B.时候C.时间D.时期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A.理睬 B.顾虑C.回头看D.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
”的正确翻译是()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
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古文训练 《截竿入城》 阅读及答案
小古文训练《截竿入城》阅读及答案
截竿入城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鲁国人想要握着长竹竿进城,但是无论是竖着握还是横着握都无法进去。
他束手无策,直到一个老人出现,建议他用锯子把竹竿中间截断,于是他按照老人的建议去做了。
老人的建议是用锯子把竹竿中间截断。
1)计无所出。
(B)
2)遂依而截之。
(A)
个人观点:老人的建议虽然解决了问题,但是也浪费了一根好竹竿。
我认为更好的方法是把竹竿的一头放在地上,手握竹竿的另一头,拖着竹竿进城更方便。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学而时习之”意味着学习了知识之后,要不断地复习和实践。
“不亦说乎”则是说,这样做难道不是很令人愉悦的吗?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获取知识。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可以使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会从中获得乐趣。
【试题二】《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怀。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意味着在国家和人民遭遇困难和忧患时,自己要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说,在国家和人民享受欢乐时,自己要后于他人感到快乐。
这句话体现了范仲淹的高尚情操和责任感,即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
【试题三】《出师表》中诸葛亮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对自己身世和志向的自述。
“臣本布衣”指的是诸葛亮出身平民,没有显赫的家世;“躬耕于南阳”则是指他曾经亲自在南阳耕作,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
“苟全性命于乱世”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他只求保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则是说,他并不追求在诸侯之间获得声名和地位。
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格。
【试题四】《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问这个世外桃源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解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散文,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
这个世外桃源的特点包括:与外界隔绝,人们生活安宁和谐,没有战争和纷争;居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彼此之间和睦相处;时间观念与外界不同,人们似乎不知道外界的朝代更迭。
小学五年级古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古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对汉字、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一些小学五年级古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供同学们进行练习。
1.仔细阅读下面这篇古文,并回答问题: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李白的《静夜思》描写了什么?(2)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1)《静夜思》描写了李白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以及他通过抬头观看明月而引发的思乡之情。
(2)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思乡之情,他低头思念着离故乡的人和地方。
2.仔细阅读下面这段古文,并回答问题:《孟子·离娄上》: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亲则为之害也。
”问题:(1)这段古文中的对话发生在哪里?(2)梁惠王问孟子的问题是什么?(3)孟子的回答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1)这段对话发生在梁惠王的王宫里。
(2)梁惠王问孟子,他是否有办法来造福梁国。
(3)孟子的回答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亲人的利益也有可能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3.仔细阅读下面这篇古文,并回答问题:《论语·公冶长》:颜淵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淵曰:“子行三军,则谁敢不服?”问题:(1)子在这段古文中表达了什么观点?(2)颜淵对子的观点有何不同?(3)颜淵的回答表达了什么态度?答案:(1)子在这段古文中表达了仁的含义,在克己复礼中展现出仁的品德。
(2)颜淵认为,如果子能够实现自己所说的克己复礼,那么就有谁不敬服他的了。
(3)颜淵的回答表达了对子行为的敬佩和赞同。
二、总结通过以上几道小学五年级古文阅读理解题,我们可以发现古文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常常超越时空,仍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开阔视野,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经常阅读古文,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理解水平。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B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B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以及参考译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以及参考译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以及参考译文)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四年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现代汉语,还应该逐步学习文言文,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的一些文言文阅读精选,配有答案和参考译文,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篇一:《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参考答案:请注意,答案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1. 请问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答案: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2. 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答案:这首诗以江南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
3. 鱼戏莲叶的方位有哪些?答案:鱼戏莲叶的方位有东、西、南、北。
参考译文:江南有许多莲花,莲叶茂盛繁茂,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儿在莲叶的东边嬉戏,也在莲叶的西边嬉戏,南边也是如此,北边也是如此。
篇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参考答案:1. 请问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答案:这首诗是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2. 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对时光的感慨,并提出了自己对天地之间时光流转的疑问。
参考译文:明亮的月亮何时才能完整?我举杯问问蔚蓝的天空。
我不知道天上的宫殿和阁楼,今晚是哪一年?通过阅读以上的文言文精选,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水平,还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多多阅读经典文言文的诗歌、文章,了解更多古代文化,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结: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文言文阅读精选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文言文材料,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言文精选,同学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身无长物小古文阅读
身无长物小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身无长物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内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王恭:东晋外戚大臣。
②会稽:kuài jī,今浙江绍兴,盛产竹子。
③簟: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故求耳故:缘故B.因语恭因:于是,就C.甚惊甚:十分D.丈人不悉恭悉:了解(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②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请结合文章谈一谈王恭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1)A(2)①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
②王大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
(3)从“既无余席,便坐荐上”“恭作人无长物”能够看出王恭生活简朴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
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
”王恭没有说什么。
王大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
自己既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
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
”王恭回答说:“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七)(含答案)
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七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2)以为有鸿鹄将至()(3)使弈秋诲二人弈()(4)思援弓缴而射之()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使弈秋诲二人弈。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
.。
5.《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起守信昔吴起⑧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⑥与之④食。
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②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注释:①俟(sì):等待②恐:恐怕,担心③暮:夜晚④之:代词,指老友⑤令:派;使;让⑥方:才⑦信:信用⑧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1.解释画横线的字。
①昔吴起出()②期返而食()③其为信若此()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翻译句子。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②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什么样的品质?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习之说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①时习:时常地去复习。
②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③知:了解。
④愠(yùn):生气,发怒。
1.填空。
“子日”中的“子”是指,他是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的创始人。
“不亦说乎”中“说”的读音是,意思是。
这段话出自《》一书,其中关于学习方法的一句名言是:“,?”2.写出下面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君子:。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考语文试卷小古文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①孝弟:孝敬父母,顺从兄长。
②鲜:少。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B.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仁者,人也。
D.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仁者,人也。
”2.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学”字开头,引出“时习”“说”,与后文“仁”字照应。
B.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中的“鲜”意思是“少”。
C.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的“本”指孝悌。
D. 文章从学习、仁爱、为人等方面论述了君子的品质。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①株:树桩。
②耒:古代的一种农具。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B.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不可复得C.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D.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中的“折颈而死”意思是兔子撞断脖子而死。
B. “因释其耒而守株”中的“因”意思是“于是”。
C. “兔不可复得”中的“复”意思是“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框字
)②欲以去热也)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是吾剑之所从坠)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
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菱角。
一、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二、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