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处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的交会处,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作为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城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依靠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了“一黑一白”的特色区域经济,并明确了“黑色经济强财政,白色经济富百姓,黑白经济兴永城”的发展思路。其中的“黑色经济”指的就是煤炭产业。永城地下矿藏丰富,优质煤储存面积达621平方公里,精查储量达31亿吨,年开采能力已达1 200万吨,是全国五大工业用煤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白色经济”指的就是面粉加工产业。永城通过推进“黑白经济”的发展,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已实现了由农业小县、财政穷县到农业大市、工业强市的转变。永城正逐步发展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化新型工矿城市,成为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经济的增长显示出永城的雄厚实力,在此基础上政府就会开始发展第三产业,而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旅游业。旅游业不仅体现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从永城的发展过程便可窥视其悠久的历史。

永城市周属宋国。春秋称芒邑。秦置芒县、酇县。东汉芒县改临睢县,晋时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酇县,大业六年(610

年)析彭城、睢阳二郡之属地始建永城县。金兴定五年(1221年)升为永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降为县。1945年2月更名为雪枫县。1949年3月恢复为永城县,隶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1952年改属河南省商丘专区。1996年10月,撤县设市。

永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永城王油坊文化遗址表明永城的文明史距今有4000多年。萧何造律台制定《汉律》,成为统制天下的法典。境内有国家4A级“芒砀山文物旅游区”,陈胜墓、孔子避雨处、刘邦斩蛇处、郭塔、张飞寨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尤其是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宛如地下宫殿,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期最大的石室陵墓。洞内壁画“四神云气图”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壁画。据《永城文史资料》记载,晚清时有一位叫做吕永辉的邑人,他在游遍永城的各处山水景点之后,一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八首诗,一诗一景,合称《太丘八景》,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称,故太丘八景,即永城八景。此八景题诗分别为《芒山王气》、《浍水春声》、《隋堤烟柳》、《陈庙霜松》、《巴河夜月》、《酂台晓晴》、《石崖滴翠》、《宝塔盘云》。由此可见永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由于早期的经济条件差和无人管理,造成大量的文物古迹和文物遗失。近期虽然政府开始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大多都是为发展经济和旅游业为依托的,造成现在文物越来愈遗失的恶性状态。现在,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永城的近期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和我的一些关于其保护的一些建议。

一、见证永城城市发展的遗址

1、伏羲女娲画像石

1995年文物普查时在永城太丘蔡庄一村民院内发现一块伏羲女娲画像石,出土于该村西北100米处一古墓内,出土时间不详。该石高1.46米,宽0.93米,厚0.15米。画面是人身龙尾伏羲氏和人身蛇尾女娲形像。伏羲身着长襦,头戴三尖帽,腰系束带,龙尾上有两只爪,双手托起女娲;女娲头部向下,头戴尖帽,下部蛇尾盘绕。浮雕、画像轮廓线凸出,画像细部用阴线条勾勒,时间为汉代。画面是人身龙尾伏羲氏和人身蛇尾女娲形像。该画面共分三层:一层:升仙图。中为西王母,左右有羽人、玉兔、九尾狐等,两侧伏羲女娲蛇尾相交贯穿三层。二层:起居图。男女各四人端坐,头上方有羽人、猿猴等。三层:狩猎图。一牛车左向行,车上二人坐,后跟一犬,二人抬一反绑的野兽相随,后跟一荷弩猎人。

洪福遗址

位于永城县洪福集西北250米处,呈南北向椭圆形,长270米,宽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层厚度在2.5米以上。遗址中心1.2米以下有河南山文化层,钻探时发南有灰黑陶片,其中有一片为红衣黑彩陶片,纹饰简单为线状,应为大汶口文化的特征。在上部层中发现有商、周、秦、汉各时期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有细绳纹、方格纹和篮纹陶片、陶网坠、陶纺轮、鬲足、残豆柄、豆盘、粗绳纹陶片和秦汉瓦片、汉代小花砖、空心砖残块,以及汉半两货币等晚期遗物。1979年勘探,在1米深的土层下发现一椭圆形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豆、

鼎、网坠、器盖、罐、碗等。纹饰纹居多。该遣址是含有彩陶文化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油坊遗址

位于永城市西约30公里的王油坊村东北400米处,东临浍河,周围地势平坦,为旧黄泛区淤没之地。该遗址呈孤形略高于地面。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除个别地方有较薄的扰土层或汉代层外,大多在表土层下即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在表土层下,也有一些现代沟、东周墓和殷代灰坑打破河南龙山文化层。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油坊古文化遗址,位于永城市劗城乡王油村东北400米处,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经中社院洛阳考古所在1977年两次发掘,清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23个属河南龙山晚期,2个属殷代;墓葬14座全是东周的;出土了大批龙山晚期的陶石、骨蚌、角器。这些发掘表明,人类的祖先远在4000多年以前就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和手工业。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原始文化和夏文化的重要资料。这里仅以龙山文化晚期的遗迹遗物做以简单的介绍:(1)房基

(2)灰坑

(3)陶器及骨蚌器(见ppt)

4、造律台遗址

造律台位于酂城镇政府西南,古代亦称都台,酂台晓晴为永城古代八景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携友到此游览,他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写道:“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相传汉代丞相萧何曾在此台制定法律,故名造律台,此种传说和史实不符,但萧何封于酂却有史可查。西汉初,汉高祖分封功臣,萧何封于酂。后刘邦过境,始知酂地属自己的家乡沛郡,即把该郡定为自己的汤沐邑,遂把萧何封地移于南阳谷城(今湖北省谷城县)。实际上造律台为古代文化遗址,现为一椭园形高台,它底部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7米,文化层厚约8~9米,上层是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1936年,国民党河南省古迹研究会考古人员曾来造律台进行发掘。这里文化遗物颇为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