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一、基本信息课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课型:诗词赏析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2. 理解本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让学生对唐代文学有个大致了解。
2. 课文解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篇诗词,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接下来,教师讲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和形象。
着重讲解以下几点:(1)诗词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王之涣当时的写作动机。
(2)诗词的意境。
让学生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景象感受到登高远望、感叹天地之大、游历之难等情感。
(3)诗词的用典。
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北固山”的寓意,以及对“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历史名句的运用。
3. 课文赏析组织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就以下几点展开思考:(1)诗词的艺术价值。
让学生分析这首诗词的文学技巧和艺术魅力,从词语运用、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展开。
(2)诗词的深层含义。
让学生探讨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一句子的内涵。
4. 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化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和古文习惯表达方式,并从中品味诗词的文学魅力。
(完整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三、教学策略分析1.教学方法: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2.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二)识人知境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三)品词析情【一读音韵】1.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字音和节奏;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背诵两首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词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一、抽查背诵,复习导入。
1、抽背《十五从军征》《诉衷情》。
2、齐读了解学习目标。
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2、反复读词,把握节奏1)生自由读,读准字音;2)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好节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诗歌解读,解决问题1)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问了什么,又答了什么,在诗中有何作用?明确:①问:何处望神州?答:满眼风光北固楼;②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悠悠;⑤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曹、刘。
一答点明地点是在风景美丽的北固楼,又点题;二答引出对历史的追忆,扣住题目中的“有怀”;三答,重在凭吊抒怀,抒发对孙权的赞美之情。
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怀古伤今,不失为千古绝唱。
2)词人写作仅仅是为了赞美孙权吗?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不是,作者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像孙权这样的人出来抵抗敌人。
流露出词人强烈的报国情怀。
3)激情读词。
上片:中速、低缓(怅惘),下片:稍快、高昂(赞美)4)诗词小结:这首词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出来抵抗敌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流露出词人强烈的报国情怀。
4、课堂小竞赛:比一比,背一背!三、拓展延伸:学生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例学习秋瑾《满江红》。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北固亭的了解和感受。
理解诗意:1. 分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给学生,并阅读诗歌的内容。
2.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宋代文学特点:1. 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如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写实和细腻描写等。
2.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中体现的宋代文学特点,并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背景音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北固亭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宋代文学特点的理解和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宋代文学研究,让他们选择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加他们对北固亭和宋代文化的了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预习复习1. 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词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的不作为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愤慨和不满。
陆游是,李清照是,豪放派辛弃疾同样是投笔从戎,渴望能为国报效,却又同样报国无门,化满腔的热血于字里行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新授1.作者及背景简介2.读一读:a自读b听读3.说一说:词中内容大意4.品诗中“三问”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问江山——悲)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兴亡——叹)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问英雄——赞)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5.再读,想一想(一)作者在北固楼上看到了什么?(二)作者在北固楼上想到了什么?6.品一品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很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三、总结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没错,是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爱国这份浓浓的情愫贯穿整个宋词,所以宋词才会在中国文学上熠熠生辉。
让我们记住宋词记住爱国,永远爱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設計作者:朝陽縣羊山實驗中學李樹銳教學目標:1、了解辛棄疾の有關文學常識,積累名句。
2、反複誦讀,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3、品味作者の思想感情,培養愛國之志。
教學重點:目標1.教學難點:目標2.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一、釋題導入:“南鄉子”是詞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
京口,今江蘇鎮江。
北固亭,在鎮江城北北固山上。
晉蔡謨築樓山上,名北固樓,亦稱北固樓。
有懷,有所懷念。
標題點明作詞緣由,簡潔。
二、整體感知:1、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人,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の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の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の作品。
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有《稼軒長短句》。
存詞六百多首。
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2、選自《稼軒長短句》。
本詞作於宋開禧元年(1205),當時作者在鎮江知府任上。
鎮江,在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の第二道防線。
每當他登臨京口北固亭時,總是觸景生情,感慨萬千。
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の。
3、學習生字:萬兜鍪..(dōu móu)4、教師範讀,指導朗讀。
三、細讀品味:1、“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倒裝句,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の呵天一問,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2、“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運用設問,自問自答。
這問句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の江水依舊滾滾東流。
上片寫景,以問起句,以答結句,使人觸景生情,不勝感慨。
3、“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戰未休”含義深刻,借孫權諷刺南宋王朝。
孫權雄踞東南,征戰不休,從未向誰低頭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諷刺之意溢於言表,卻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情感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英,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
雄,胆力过人谓之雄。
人之出类拔萃者被称之为英雄。
(PPT1)二、诵读1)齐诵全词2)学生揣摩自读采用问答的方式3)学生表演诵读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解析全词1)《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解析有怀:有感触阅读上阙2)考虑词人从登楼到怀古中间有什么过程?“望”—“出亡在外,望其远也”辛弃疾出生在北方,出生之时,北方已经被金兵侵占,他亲眼所见汉人在金人的铁蹄下所受的痛苦和屈辱,成年后,他由北方来到南方,那么,这里出亡在外的人是辛弃疾。
“神州”即家乡的意思。
“望”字在诵读时要沉重、悲伤、缓慢3)词人此时不能望到神州,那他能望到什么呢?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和北固楼周围所见的景。
用“满眼”来修饰风光,足见景物多。
4)词人见到如此景色,有何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自古以来,历史上朝代兴盛与衰亡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这句的后面加上一个感叹词一一哎5)“悠悠”除了叹息之外还与什么有关?不断东流的长江水,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朝代更迭的无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有种凄凉之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人站在长江边上还会想到英雄。
阅读下阕6)阅读下阕,找出词中有哪几位英雄?主要是谁?曹刘孙7)哪个字能显示出孙权的英雄气概?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掌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深层次意义。
教材准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辛弃疾的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
第二步:了解作品(15分钟)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和背景。
简要介绍本节课要赏析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
第三步:阅读和分析文本(30分钟)分段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解释古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包括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教训。
第四步:课文赏析(20分钟)讨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境。
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题和文学价值,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文诗歌朗诵比赛,以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学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预习复习1. 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词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⑴南乡子:词牌名。
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⑴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⑴北固楼:即北固亭。
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中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辛弃疾的词风,还记得是什么词名吗?没错,就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他的词,来看看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的词到底有何相似与不同。
“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预习交流1.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写作背景及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
《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回穿越,四度寻“望"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穿越”情境的设置,理解怀古诗词的内容即古人如何怀古人、忆古事;2、以“望"字为线索,理解作者从“眺望”之景联系到“回望"历史的心绪思路;3、结合词中用典手法的运用,并补充作者相关背景资料,知人论世,感悟作者“渴望”报国的热血与最终对朝廷“失望"的悲愤与讽刺之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用典手法的妙处。
一、激趣导入:怀古吟始导入:翻开语文书,我们进入的每一篇古文,古诗词,都是一次奇妙的穿越,与历史的对话,与古代文学的交流与共舞......我们所学的有哪些怀古诗呢?【预设】《咸阳城东楼》、《登幽州台歌》、《过长沙贾谊宅》、《赤壁》等现在,让我们开启穿越时空的门,去理解这短短56字的内容,领会它所诉说的情志。
二、反复诵读: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提出字音疑问2、教师解惑,标注易错字词3、倾听范读,感受节奏音韵4、学生齐读,初步感知词意三、理解词意,领悟情志:开启穿越之旅(一)一度穿越——今人品辛词1、请根据题目,填写以下信息,获取穿越钥匙:穿越目标朝代(时间)穿越目标地点(空间)穿越所遇之人(人物)穿越所见之事(事件)【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解题2、你已到达目的地,词人此时正在......请找出本词的题眼?【明确】“望”字。
接下来的品读,我们将以“望"字为线索,串起整首词的理解。
【任务一】遥望山河,找寻“神州”朗读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提出疑问:许多怀古诗先写“临古地"之景,以景发语,如“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东楼)”;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即先望后感。
而辛弃疾开篇却直接发问:何处望神州?后一句才展开登高所见之景:满眼风光北固楼。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2.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辛弃疾是将军中最会写诗的,“醉里挑灯看剑”是他的兵营梦想;他也是诗人中最会打仗的,23岁时就曾带领50人杀入数万敌军军营,生擒叛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抗金名将一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这位英雄诗人的风米。
二、读“怀古”,明词意1解题,知背景“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京口”:即现在的镇江“怀古”: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链接: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读准读出节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黎(dδumo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4.读出层次,明内容结构眼前景(景)、古人事(事)、心中情(情)三、读“怀古”,品词析情(一)词人“怀古”想到了什么1.词人为何登上京口北固亭?“望神州”一一记挂失地2、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满眼风光”一一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这是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第1篇共1课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比较鉴赏2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用典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苏轼苏轼在词中描写赤壁之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上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出年华渐去、壮志难酬的感慨。
那么,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活动2【讲授】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
其词现存620余首。
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词集《稼轩长短句》 23 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和起义。
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受影响颇深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
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为多,词情悲壮慷慨。
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
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数声,含恨去世。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名臣,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
总之他首先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
活动3【活动】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辛弃疾及其词风、代表作,背诵全词。
(重点)2.品析词的意境。
(难点)3.知人论世,领会词人的雄心壮志,感受豪放派的艺术风,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5.2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2、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他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本词。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 móu)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为九年级下册文学欣赏课,预计用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南唐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形势与背景。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解读,领悟文学表达情感与思想。
2.难点:古文选段,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尝试猜想、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及诗歌欣赏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学习(20分钟)1.阅读原文《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分组将该诗分成三段,每段选择一名学生作为朗诵者,其余组员听取,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3.教师讲解唐代的时代背景与诗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思考(15分钟)1.请学生回忆南唐的历史背景,阐述唐代背景对南唐的影响。
2.请学生对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异同,给予个人的评述。
输出(20分钟)1.学生个人白银卡片折句式写一组对联,表达你内心对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2.学生朗读自己的对联,并让别的同学评价,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认真听,并用词恰当的形容,体验表达和接受评价的乐趣。
作业(5分钟)请学生以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个人的理解和评价。
总结1.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诵诗歌,感受到文学之美。
2.定期安排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3.思考题与输出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
(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介绍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
1、朗读此词
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
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
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3、赏析词作
①、对照刚才我们在课前学习的三组问答句,请你看看,我们今天的词中是不是也有问句有,3句。
好,请你对照刚才那三组问答句的类型说说,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中的三组问答句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何处望神州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有问喻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直问直答
②、依据这三个问句理清词作思路
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③、品“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④、品“问兴亡”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是自问喻答,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5、品“问敌手”
“问敌手”这五句涉及到了几个典故,是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总结:
主旨:表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点:
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
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
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三是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回答问题:
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神州指什么这句话有何言外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呢
中原;神州已非我所有;引出下文
末三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什么思想呢
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