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1. 简介

手术部位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

和康复造成重大威胁。为了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本

报告通过对某医疗机构的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

讨了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

2. 目标性监测概述

2.1 目标性监测定义

目标性监测是指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系统的、定期的、有

针对性的监测。通过监测,可以评估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

种类、感染因素等信息,为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

2.2 目标性监测内容

目标性监测主要包括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的细菌

种类和耐药性、手术类别的感染风险比较等。

3. 数据分析

3.1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数据,我们统计了近一年内手术部位感染的

发生情况。共进行了1800例手术,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有30例,感染发生率为1.67%。

3.2 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

通过对感染患者的分析,我们发现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感染病原菌的50%,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分别占30%和20%。另外,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耐药性,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这需要我们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3.3 手术类别的感染风险比较

我们将手术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别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显示,骨科手术的感染发生率最高,达到2.5%;其次是普外科手术,感染发生率为2.3%;而其他手术类别的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小于2%。这表明骨科手术和普外科手术是感染风险较高的手术类别,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2017年上半年手术高质量指标分析报告

2017年上半年手术高质量指标分析报告

实用

2017年上半年手术质量指标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全院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完成情况

2017年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中手术相关指标共计19项,上半年达标情况:8项指标达目标值,占42.11%;1项指标与去年同期持平,占5.26%;10项指标未达目标值,占52.63%。

未达标项目:外科手术人次占比、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重点手术死亡率及非计划再手术例数、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Ⅰ级及II级手术(按NNIS分级)感染发病率。今年因加强了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漏报的管理,这可能是导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

二、2017年上半年科室手术质量指标分析

1.手术监测指标(外科手术人次占外科出院人数比、住院三四级手术比例、住院微创手术比例)

表1:手术监测指标汇总分析

手术监测指标汇总分析表(2017.1-6)

文案

(手术与操作、三四级手术、微创手术的分类为人工统计,可能存在误差;有阴影、红色字体表示呈下降趋势和未达目标值)汇总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2017年1-6月全院外科住院手术及操作总例、手术台次、外科手术人次占出院人数比、介入手术台数与去年同期比均呈增长趋势,三四级手术及微创手术例数与去年同期比较呈增长趋势,但三四级手术及微创手术占比与去年同期比较呈下降趋势;外科手术人次占外科出院人数比达目标值≥65%;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均未达目标值。

图1:2017年1-6月手术及操作例数

(1)手术及操作例次与去年同期比较:全院呈增长趋势,增长88.5%,9个临床外科呈增长趋势,分别为妇产科、耳鼻喉科、肝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是通过对手术后病人感染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计算出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并反馈给手术医生,使医生们知道他们手术后病人感染的情况,从各方面寻找造成感染的原因,并设法解决,有效地降低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监测不但监测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同时对手术后出院的病人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二、参加监测科室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外一科、外二科为医院感染监测科室。

三、监测手术种类

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

四、监测方法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

外科手术是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粘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二)手术切口分级

国内现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即0类切口、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中、Ⅲ类切口。NNIS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为了将监测资料便于比较,手术切口分类参照NNIS的分类方法。

(三)外科切口感染的定义与说明

按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3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外科表浅切口感染:感染发生在外科手术30天内,感染只涉及切口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表浅切口有脓液流出,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②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处留取体液或组织标本培养并分离出病原体;③至少具备以下一项:疼痛或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 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 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

(2) 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推荐文档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

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2)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 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 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

(2) 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我

院2015年5月20日至2015年8月19日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肝

叶切除术患者。对患者感染部位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生医院感染6例,医院感

染率3.80%,其中5例为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率3.17%,1例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率0.63%。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率要高于其他部位感染。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ethods:we chose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015 to August 19,2015 to carry out the inguinal hernia repair,appendectomy,liver resection patients.Results:there were 6 ca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the infection rate was 3.80%,and 5 cases were infected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the infection rate was 3.17%,1 cases were pulmonary infection,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was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 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 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

(2) 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 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 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

(2) 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017年1-6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为了解我院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根据我院《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从2017年1月1日起在我院开展了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共监测手术例。在监测过程中,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对手术部位感染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监测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表一)Ⅰ类手术切口按科室统计2017 年1月- 2017年6月,外科11例,妇产科0例,口腔科0例,均无感染病例。

科室

监测台

次数手术部

位感染

感染

(%)

调整感

染(%)

围术期使

用抗菌药

物/人数

围术期使

用抗菌药

物/使用

率(%)

围术期使

用抗菌药

物/感染

人数

围术期使

用抗菌药

物感染率

(%)

外科23 0 0 0 17 73.91 0 0 妇产科0 0 0 0 0 0 0 0 合计23 0 0 0 17 73.91

+

科别切口例数术前

(30-120

术中用

药例数

术后用药

例数

联合用药

感染

情况

(表二)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使用天数 0天 1天 2天 3天 4天 4天以上

例 数 6 2 1 0 5 9 所占比例

26.08

8.7

4.35

21.74

39.13

分)用药例数

否 是

三联 四

联 是 否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1 监测对象阑尾炎手术、手术病人(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

2 监测监测方法

3(1 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3(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包括感染病人和无感染病人)。

表1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表2 ASA评分表

4 资料分析

4(1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

指定时间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

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例数×100%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手术例数

4(3(3 平均危险指数

平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 手术例数总和

4(3(4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的感染专率×100%

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5 总结和反馈对全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

问题,可对本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

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科室名称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编号:

一、基本情况:

性别: 男年龄: 岁

姓名: 女月天联系电话

出院日期年月日住院号: 床号 : 入院日期年月日

二、手术情况:

诊断: 手术类别: 1.阑尾炎手术 2.甲状腺手术 3.疝气手术

手术名称: 手术日期: 年月日手术类型: [ 择期急诊 ]麻醉类型:全麻硬膜腰麻静脉局麻其他( )

手术者: 第一助手: 手术时间:开始时分结束时分

切口分类 :[ 1 2 3 4 ] ASA评分:[ ? ? ? ? ?] 危险因素:[ 0 1 ]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2011年上半年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1全院总分析

在2011年1月~6月(上半年)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阑尾炎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13例,有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1例。其中有急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例,共13例手术(均为阑尾手术)。其中Ⅱ类切口12(急性阑尾手术)1例为Ⅲ类切口,(化脓性阑尾切除)感染病例中有切除例、在例并感染病例中有例手术部位感染为Ⅱ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Ⅲ类切口(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0.00%

2、切口分析

共监测了13例阑尾炎切口,有为首位医生,其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13==0.00

1.1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

1.2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

1.3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0.81%,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

==1/123==0.81%

1.4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13.16%,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0.20%

1.5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0.00%,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0.00%

1.6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6.67%,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6.67%

1.7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16.67%,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6==16.67%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方案

(试行)

一、定义: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是指对外科手术后病人发生的手术后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感染情况进行的监测。应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目的:通过监测,了解各类手术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目的。

三、监测内容:包括监测手术总例数、不同手术医师的不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例数、手术部位感染例数、手术部位感染专率等。

四、监测方法:宜采取主动监测或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填写外科手术病人目标性监测登记表、对病人手术危险指数进行评分、计算手术外科医师感染专率、资料分析反馈等。

1、填写外科手术目标性监测登记表。包括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如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ASA分级、手术日期、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有无植入物、是否内镜术、麻醉方式、是否急诊、手术者等,应详细填写,以便于追踪调查(详见附表1)。

2、手术危险因素评分:不同的外科手术感染的风险不同。影响SSI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切口污染程度、手术病人基础疾病情况,将这三项危险因素分别评价、赋分,所得的分数相加就是监测手术的危险指数,最低为0,最高为3,共四个等级(见表2-2)。SSI感染率只在相同危险指数下进行比较。

(1)手术病人基础疾病危险评分(ASA)标准(见表2-1)。

表2-1 ASA评分标准

(2)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2-2)。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情况报告

一、引言

手术部位感染是现代医院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恢复产生严重影响。为了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本报告对某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二、监测方法

为了准确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医院采用了目标性监测方法。具体而言,我们选择了以下指标作为监测对象:

1. 手术切口感染:监测术后切口是否感染,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2.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对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感染监测,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3. 外科手术感染:针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

4. 深部组织感染:监测术后深部组织感染的情况,收集数据并进行评估。

三、监测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手术切口感染率: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手术切口

感染率为5.5%,其中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2%,清洁-污染手术切

口感染率为6.8%。

2.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针对骨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结果

显示,感染率为3.9%,其中膝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率最高,为6.2%。

3. 外科手术感染: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数据表明,

感染率为6.8%。其中,剖宫产手术感染率最高,达到8.2%。

4. 深部组织感染:对术后深部组织感染进行的目标性监测结果表明,感染率为2.3%。其中,胸部手术感染率最高,为3.6%。

四、分析与讨论

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数据,我们分析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并提

出了改进建议:

1. 环境清洁:手术室的环境清洁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100%%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均危险指数=2 %)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3(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1例;1例,感染16级0例,2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1-3由表.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

(2)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分析:A医师1例0级手术感染原因:患者于2013年10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16日拆线发现前部刀口1cm愈合差,轻微感染征象,其主要原因与患者肿瘤体质,刀口处清洁保持不到位有关,下一步加强手术刀口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6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为了解我院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根据我院《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从2017年1月1日起在我院开展了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共监测手术例。在监测过程中,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对手术部位感染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监测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表一)Ⅰ类手术切口按科室统计2017 年1月- 2017年6月,外科11例,妇产科0例,口腔科0例,均无感染病例。

(表二)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表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级别统计分析

(表四)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统计分析

分析:

结果显示,医院各类切口44例次,Ⅰ类切口23例,Ⅱ类为21例,无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 00 %。

Ⅰ类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1%;全院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09%,(其中外科术前给药率为77.41%,妇产科均为剖宫产术,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后给药率为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方面,医生、麻醉、护士均已普遍接受规范、合理接受抗生素合理应用时机的理念,并能自觉执行,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进步。

另外,在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面,对于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的比例52.63%,非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的比例47.37%。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偏长(超过3天以上的占到50%),不能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但与2016年同期比较,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的比例及使用天数均在下降,虽然达不到相关规范要求,但经过手术室条件的改善及对医务人员的反复培训。大家已逐步开始尝试尽量不使用或缩短使用抗生素天数。

手术切口感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达到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的目的。下一阶段,希望各相关科室医师继续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熟悉程度,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以及正确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方法,院感科监督手术医生加强病原菌的送检,及时收集、录入监测信息,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有关人员汇报,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

感染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