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P2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P3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P4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P7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6.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P11绿叶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P11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P12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P1310.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P1511.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P17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18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P18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

P20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P222.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

P253.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P284.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P32 5.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 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 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 叫直立茎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 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答 根向下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 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答 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 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 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全册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5、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就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5、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6、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就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与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与(运输水分)与(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与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就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与二氧化碳制成的。

10、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11、种子萌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与空气。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与温度等条件。

12、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就是花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就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3、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14、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5、凤仙花的叶子都就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就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生物1. 植物•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苗裔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植物的生活习性: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的要求。

2. 动物•动物的种类和特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动物的分类:按食性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动物的器官和功能: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食、睡觉、运动、繁殖等。

3. 人类•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感等;•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住所、衣物等;•人体的卫生保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人体的生长发育: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

二、物质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固体的性质:有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液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气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体积、有质量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溶解、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物质的化学变化:燃烧、发生氧化、酸碱反应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水循环、空气循环、光合作用等。

3. 声音与光线•声的来源和传播: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路径;•光的来源和传播:太阳光、灯光的产生、光的传播路径;•声与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三、力与能1. 力的作用•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动摩擦力;•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弹力的作用:弹簧的形变、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 能的转化和传递•机械能的转化: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热能的传递: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热的辐射;•光能的转化:电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

3. 节约能源•能源的种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的方法:合理使用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节约能源的意义: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概况•地球的特点:有陆地和海洋、大气层的存在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气候:热带、温带、寒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1.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例如:植物、动物、天气、四季的变化等。

2. 学习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二、认识和保护环境1. 了解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2. 学习垃圾分类和减少浪费。

三、物体的性质1. 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以及常见物体的材质。

2. 探索物体的可拉伸性、可压缩性、可溶解性等性质。

四、生活中的力1. 了解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并能够观察并描述力对物体的影响。

2. 学习合理运用力,例如:使用简单机械来减轻力的大小。

五、生活中的能量1. 了解光能、热能、声能、电能等能量的来源和传递方式。

2. 学习如何节约能源,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六、天文地理知识1. 了解太阳、地球、月亮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

七、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1. 学习正确的饮食、锻炼和休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2. 学习安全知识,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1. 培养对事物进行实验和观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2. 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

九、学习与合作1.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 学习与同学合作,互相尊重、帮助、合作。

综上所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内容涵盖了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环境保护、物体的性质、生活中的力和能量、天文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科学实验与探究以及学习与合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的意识,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2、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做比较,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认为物体运动了。

3.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目的是明确观察的对象。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面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距离相同时,时间越短,说明速度越快。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复习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资料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能够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能够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姓名《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5、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6、播种方法:1.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7、把种子放入透明玻璃杯并紧贴杯壁,是为了观察种子的发芽、长根情况。

8、不同方向放置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相同。

9、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需要经常观察和记录。

10、凤仙花是草本植物,播种时间最适宜为每年的4月,花期3个多月,每颗果实数量一般20粒左右。

1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2、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1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生长速度较快。

1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在试管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可以防止水的蒸发。

16、凤仙花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1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18、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20、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阳光提供能量。

21、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

22、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23、植物光合作用作用所需的水是由植物的根吸收的。

24、刚出土的凤仙花幼苗的茎上长着一对“叶子”。

2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片里进行的。

2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

27、植物制造养料的“车间”是叶。

28、植物茎在不同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2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0、植物的枝、叶、花能伸展到一定的空间,是因为茎有支撑作用。

31、茎具有运输作用,主要是因为茎内有许多小管子。

32、把一段新鲜的芹菜插入盛有红墨水的杯中,过一会儿,芹菜的横切面上会出现小红点。

33、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4、凤仙花茎上的芽以后都会长成枝和叶。

3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很重要的特征。

36、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37、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38、凤仙花开花后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

39、凤仙花的果实在成熟的过程中,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40、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不裂开。

41、凤仙花的花朵是在植株的茎上长出来的。

42、结果后的凤仙花植株一般不再明显长高。

43、凤仙花的花朵常常两三朵同生于叶柄与茎之间。

44、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45、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46、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47、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48、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1、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2、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3、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呈扁圆形,比芝麻粒小。

4、蚁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5、放大镜下观察蚁蚕,蚁蚕是黄褐色的,很小,有点像蚂蚁。

6、蚕在生长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变化。

7、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共要蜕皮6次,幼蚕期蜕皮4次,蚕茧里蜕皮2次,要经历33~35天左右。

8、幼蚕身体呈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身体两侧的黑点是气门,胸部有三对足,腹部有五队足,腹部后端有尾角。

9、蛹是幼蚕成熟后的一个形态,蛹不吃食物,身体纺锤形,分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很小,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足消失。

10、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用的作用。

11、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它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2、蚕蛹经过10~13天,会变成蚕蛾。

13、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14、蚕蛾刚从茧中钻出时,身体是湿的,鳞片和毛贴着身体,翅下垂。

15、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复眼和触角;不进食;胸部有三对足及两对翅膀,不会飞翔。

16、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共经历49~56天。

17、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18、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19、蚕卵的颜色变化顺序是淡黄色—玫瑰色—紫灰色。

20、雄蛾的身体比雌蛾稍小,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2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23、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如蚕、蜻蜓、蝴蝶等昆虫类动物。

2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相似,这是大小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叫不变态。

如鸟类、鱼类、以及人、山羊等哺乳动物。

25、动物也可以分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卵生动物是从卵孵化而来,胎生动物是母亲直接生小动物。

26、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的变化。

27、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28、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9、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单位是℃(摄氏度)表示。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液体温度计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液体、刻度和有色液体。

4、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5、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平视)。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把热水倒在不加盖的杯中,半分钟后与三分钟后的温度的温度是不同的。

7、把温水和烫手的热水放在同一张桌子上,过的时间越多,两杯水温度越接近,最后会相同的。

8、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9、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10、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1、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把温度降到-5℃左右。

就能将试管里的水降到0℃以下,使水能够在短时间里降温结冰。

12、周围温度越高,水的融化速度越快。

13、融化冰块的比赛时,每组各取一块大小几乎相同的冰块为了保证比赛公平。

14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凝固。

15、固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是受热的结果。

16、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17、装冰块的杯子外壁会产生小水珠,原因是杯壁温度低,将空气的水蒸气转化成了杯壁的水珠。

生活中还有如冬天的玻璃窗,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等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8、水蒸气是无色、无味,肉眼根本看不见的气体,由极小微粒组成。

1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0、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21、生活中有许多蒸发现象,如湿衣服会变干,拖地,檫黑板,地面等等。

22、水蒸气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23、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4、水能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能变成水。

25、我们看到烧水时冒出的“白汽”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而是热水蒸气与周围冷空气而凝结成的小水滴,小水滴飘在空中反射阳光就成了“白汽”。

26、洗完头后,湿头发的水蒸发很慢,我们习惯上用吹风机吹热风可以干得更快,因为温度高水蒸发快。

26、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7、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变化,促使冰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28、除了水,别的物质也会发生形态变化。

29、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

《磁铁》单元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常见的有环形磁铁、饼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等,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物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如喇叭、电动机、门吸、指南针、冰箱密封条、铅笔盒等。

3、磁铁不一定是铁做的,天然磁石就是一种石材。

4、铁做的物体只要靠近磁铁,就会被吸引过去。

5、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6、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7、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确切的证据。

8、检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实验中,检测的物体越多,结果越可靠。

9、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睛看更可靠。

10、磁铁的磁性可以穿透很多种类的物体。

1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并且不管是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1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3、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称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称北极,用“N”表示。

14、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15、一块能够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16、一块磁铁摔成两段后,每段都有两个磁极,如果摔得更碎,每块小磁铁也有两个磁极。

17、磁铁之所以能指示南北,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大磁体。

18、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把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增强,把相互排斥的磁铁捆绑在一起,磁力会减弱。

19、一般情况下,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