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 复件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设计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设计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供应用化学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结构化学是应用化学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上,在进一步从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的学科。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创新的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化学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程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化学理论基础。

考虑到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材上突出了基础和实用性。

选择了化学键理论,原子结构,晶体化学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对化学键理论的学习,为深入学习有关的知识打下基础,通过对晶体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学习,为材料科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理论讲授共54学时,3学分。

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及实验等教学形式,达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这部分内容在第一~三章中讲授。

要求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掌握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求解要点,提高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深入理解原子轨道的意义、性质和空间图象。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心力场近似法及He原子的变分法处理,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依据,了解角动量的偶合及原子光谱的意义。

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

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五章中讲授。

要求重点掌握化学键的三个基本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

要求掌握价键理论在多原子分子结构中的应用,了解S-P杂化轨道的组成及键角公式。

掌握HMO方法及其在共轭分子中的应用,了解前线轨道理论。

要求掌握配位场理论在配合物结构中的应用,以及s - p 配键配合物和多原子p 键配合物的结构。

点阵理论和晶体结构。

这部分内容主要在第四、六、七章中讲授。

要求掌握晶体周期性结构的特点及由此特点决定晶体的各种性质。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重点:H2+的线性变分法处理及其结果;双原子分子的基本理论(LCAO分子轨道法、价键法);分子轨道的构形、分类及其能级顺序;H2的海特勒-伦敦处理和价键理论。

难点:原子形成分子的规律;双原子分子的基本理论(LCAO分子轨道法、价键法);分子轨道的构形和能级顺序。

第四章分子对称性和分子点群(6学时)知识点: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群论的基本知识;分子点群;群表示理论的要点。

重点: 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的概念;判别分子对称群的方法和有关应用;分子对称性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 判别分子对称群的方法;群表示理论的要点;分子对称性与性质的关系。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结构(6学时)知识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多中心键和缺电子分子结构;离域 键和共轭分子结构;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和反应机理;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

重点:杂化轨道理论及波函数、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概念和应用;分子构型的判断;多中心键和缺电子分子结构。

共轭分子轨道求解的过程和能级计算;共轭分子分子图及应用;配位场理论。

难点:杂化轨道理论及波函数;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构型的判断。

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分子图;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和反应机理。

第六章晶体结构基础(8学时)(1)几何结晶学知识点:晶体内部结构的空间点阵排列规律;晶体的对称性以及晶体宏观和微观对称类型(32种点群和230种空间群)。

晶体的晶面符号;根据晶体对称性或内部空间点阵的分布规律进行晶体分类(七个晶系和十四种空间点阵);晶体的特性;晶面角守恒定律。

重点:晶体内部结构的空间点阵排列规律;晶体的对称性,宏观和微观对称类型;根据晶体对称性情况或内部空间点阵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晶面角守恒定律。

难点:晶体内部质点的空间点阵排列规律;晶体的对称性,晶体对称类型。

(2)晶体化学知识点:晶体中的价键,等径圆球和不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合金的晶体结构;离子键和典型离子化合物、复杂离子化合物晶体结构的描述;鲍林规则和硅酸盐晶体的结构;某些三元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近代晶体材料简介。

结构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完整版)

结构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完整版)

结构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完整版)结构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找到您需要的结构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您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或问题,以便我更好地帮助您。

结构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体系的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超分子结构、高分子结构、量子结构等的学科。

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地质科学和物理学等许多领域中,结构化学都有重要应用。

实验教学大纲是指导实验教学的文件,通常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内容。

在结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同时需要了解各种结构的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等。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有关结构化学实验教学的信息,可以参考有关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大纲,或者联系相关的教师或专家。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找到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建议您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或问题,以便我更好地回答您的问题。

计算化学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找到计算化学教学大纲,您可以向相关人员咨询。

计量化学教学大纲由于不同的学校可能使用不同的计量化学教材,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下面是一份较为通用的计量化学教学大纲:引言:计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

计量化学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量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量、气体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标准溶液、滴定分析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计量化学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有机合成、药物分析等。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2.物质的量: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以及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07014学时:72学分:4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化学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Structural Chemistry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结构化学》是为化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学计划中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从原子、分子的尺度研究物质的结构及结构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了解研究分子和晶体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前修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有关内容的理解,为中级无机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明确结构化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1. 教学内容(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2)实物微粒的运动规律—定态薛定谔方程。

(3)一维势箱中运动的粒子。

(4)氢原子与类氢离子的波函数。

(5)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示法。

(6)中心力场模型和原子轨道。

(7)原子轨道能与能级次序。

(8)电子自旋。

(9)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2. 教学要求:(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量子力学处理微观体系的过程,本征值、本征函数和本征方程,原子光谱项。

(2)掌握罗意关系式,体系哈密顿算符和薛定谔方程,量子数的意义和取值,类氢体系的能量、角动量及其分量的计算,波函数与电子云的各种图示法,中心力场近似模型的思想,原子轨道和电子自旋的概念,行列式波函数。

3.重点和难点重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实物微粒的运动规律—定态薛定谔方程。

难点:氢原子与类氢离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三)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1. 教学内容(1)价键理论的要点。

(2)氢分子离子和共价键的本质。

(3)分子轨道理论。

(4)双原子分子结构。

(5)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6)离域π键与共轭分子结构。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结构化学课程代码:CHEM101学时:36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无课程性质:专业课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与分子的结构及其特性;2.掌握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3.理解原子间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学习常见物质的结构与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和进度:第一章:原子和分子结构(4学时)1.原子的组成和结构;2.原子的电子结构;3.分子的组成和结构;4.化学键的形成与键强度。

第二章: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8学时)1.有机物的基本概念;2.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卤代烃、醇、醚和酚的结构与性质;4.醛、酮和羧酸的结构与性质;5.胺的结构与性质;6.芳香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7.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原子间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6学时)1.电离力和电子亲和力;2.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范德瓦尔斯力和氢键;4.氢键和酸碱性质。

第四章:结构与命名规则(4学时)1.化学键的类型和键的表示方法;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第五章:常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6学时)1.水和溶液的结构与性质;2.盐的晶体结构和离子性质;3.气体的结构与性质;4.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上课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解析相关问题和示范计算方法;2.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3.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促进思维的互动和交流;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项目研究,加强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表现、参与度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实验报告(20%):根据实验操作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60%):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用量子力学研究原子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和角度分布及核
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掌握原子、分子和晶体中电子运动的基本规律。

2.了解用量子力学研究分子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的基本方法,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场理论的基本
原理,深入了解化学键的本质。

初步了解研究分子结构的近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3.了解晶体点阵结构的特点,理解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及Laue和Bragg方程,了解粉末法物相
分析的基本原理。

4.了解金属键的自由电子模型和固体能带理论,掌握球的密堆积、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离子晶体的若
干简单结构型式,了解离子配位多面体及其连接规律。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考核方式
根据结构化学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

期末考试试卷的成绩占总成绩的80%,课堂提问、上课出勤和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共占据20%。

考试的内容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主,考察学生对结构化学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题的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计算题。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结构化学所属专业:材料化学课程性质:必修学分:3二)课程简介:结构化学是本科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从量子力学基本假设出发,研究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原子在分子和晶体中的空间分布。

重点在于揭示化学键的本质和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阐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相互关系。

结构化学不但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而且与生物科学、地质科学、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等各学科的研究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近年来愈来愈被材料研究者和化工工程师所重视。

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主要探讨物质的静态结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起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特别是能够通过定量计算,加强对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从原子、分子等微观结构角度加深对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深入了解。

使学生能够从微观层次着眼,抓住问题本质,深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先修课程主要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

后续课程主要是高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

学习结构化学可以从原子、分子结构、甚至电子结构层面加深对先修课程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采用李炳瑞主编的《结构化学(多媒体版)(第2版)》主要参考书:1、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四版。

2、徐光宪、王祥云:《物质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年,第二版。

3、周公度:《结构和物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4、潘道皑、赵成大和郑载兴:〈物质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年,第二版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1.1从经典力学到早期量子论1.2量子力学的建立1.3阱中粒子的量子特征1.4隧道效应(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沈阳理工大学复件化学分离

沈阳理工大学复件化学分离

《化学分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551001课程英文名称:Chemistry Separation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 36 讲课: 20 实验: 16 上机:0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 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化学分离技术》是化学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掌握化学分离和富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具有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分析中分离富集之目的。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应掌握分离富集方面的基本概念,各种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能针对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问题并制定出实际可行的简单物质的分离方案;具有分离富集污染物的实验技能,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表达实验结果。

并注意在当今知识,技术更新快的时代,不应只是教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同时应培养学生利用期刊杂志,网络技术学习吸收新知识的技能。

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实施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更新更好的分离富集技术出现,教师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应不断吸收新知识,将更新更实用的技术充实到教学中。

以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新的知识,到社会上学有所用。

在教学中除传授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外还应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陈述并讨论新的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及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培养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科学协作的精神。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对先修课的要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应考察对重点、难点内容掌握、运用的情况,习题不仅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问题,更应该来源于实际,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结合实际的练习题目。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化学分离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于复杂体现的分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构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结构化学实验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适用对象:化学、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4. 学时安排:32学时(含实验课和理论课)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结构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分子、晶体、固体的结构类型和特点;(3)熟悉常见化学键的性质及成键规律;(4)掌握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结构分析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 实验部分:(1)分子结构实验:分子构型测定、分子对称性分析、分子构型预测等;(2)晶体结构实验: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晶体结构解析等;(3)固体结构实验:红外光谱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电子衍射实验等;(4)化学键性质实验: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等化学键的性质实验;(5)结构分析方法实验: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结构分析方法实验。

2. 理论部分:(1)结构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分子、晶体、固体的结构类型和特点;(3)常见化学键的性质及成键规律;(4)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实验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发布实验预习报告,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2)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设备。

2. 实验课教学:(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实验操作错误;(4)实验结束后,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结构化学是现代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讨论物质的性质与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电子结构上,从量子力学规律出发,推演出一般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原子和分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以及化学键的本质;在几何结构上,通过数学群论等工具,对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分子空间几何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基于X衍射等技术,对晶体的微观几何结构进行研究,阐明晶体性质与内部周期性结构的关系。

教学对象:化学学院化学、材料和分子工程专业二年级同学预备知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的:《结构化学》课程是化学学院本科生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在化学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是本科阶段接触的第一门理论课程。

在此以前,化学学科给同学的印象主要是实验科学,因而《结构化学》课程对更新同学们的观念极为重要。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使学生从更高水平上理解各种化学的现象。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量子力学基础(9课时)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1-2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3 势箱中运动的粒子2.原子的结构和性质(9课时)2-1 氢原子及类氢离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2-2 量子数的物理意义2-3 波函数及电子云图形2-4 多电子原子结构2-5 电子的自旋2-6 原子光谱项3.分子结构(20课时, 其中讲授教授18课堂, 1次模型实习2课时)3-1氢分子离子结构3-2分子轨道理论3-3双原子分子结构3-4共轭体系和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3-5分子对称性4.晶体结构(23课时, 其中讲授教授15课堂, 4次模型实习8课时)4-1 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晶体的性质4-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4-3 金属晶体结构4-4 离子晶体结构4-5 其它键型的晶体结构4-6 晶体的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531015
课程英文名称:Structure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 32 讲课: 32 实验: 0 上机:0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基本任务:结构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及晶体的结构及其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通过结构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结构化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解其实验基础、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方程的意义,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处理方法。

达到能较系统地阐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以及较深入地定性地阐明化学键的本质的目标。

在物理测试方法方面除X-结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外,对其他方法则只要求了解其基本原理及所能提供的结构信息。

2.教学目标:掌握结构化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结构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学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培养和造就高级化工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随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量子化学、材料科学及近代物理测试技术等学科与结构化学的相互渗透、配合,极大地促进了结构化学的发展。

结构化学的教学也有了不少新的看法和变革,但作为工科院校结构化学的教学仍然以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

1.基本知识:掌握实物微粒的运动规律,能够通过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简单的分子离子的原子轨道模型,能较系统地阐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化学键的三种基本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对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场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

重点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及其在分子结构中的应用,一般了解分子对称性的概念。

掌握络和物的价键理论包括电价配键、共价键配键及分子轨道理论在络和物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晶体场理论。

掌握晶体周期性结构的特点及由此特点决定的晶体的各种性质;金属键和金属的一般性质,固体能带理论,密堆积结构;离子键和点阵能,离子配位多面体极其连接规律;分子间作用力对其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氢键型晶体、分子型晶体、混合键型晶体的特性。

3.基本技能:
研究物质结构主要采用两种途径,其一是以演绎的方法为主,即是从微观质点运动的普遍规律出发进而研究原子是如何组成分子的或组成晶体的。

其二是以归纳法为主,应用一些物理测试手段,来研究物质内部原子的排列及运动状况、原子和分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等。

当对很多个别具体对象进行测量后,再总结成规律。

掌握演绎推理的能力及归纳法的应用为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有机、无机、物化、高数、高等物理等知识的能力,运用结构化学的知识解决有机、无机、物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用物质的、结构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结构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常学生会感觉较难,因此应尽量避免
与理论性较强或难度较大的必修课程如物理化学等同时开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概念的介绍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使学生明确结构化学的基本内容,了解结构化学的主要方法,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2.教学手段:大纲实施时应强调化学的整体性、综合性。

摒弃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强调培养分析、启发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物质结构决定了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金属、无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正是物质结构的研究内容。

从无机、有机、物化到结构化学的学习正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中要大量应用的高等数学知识,也涉及到大学物理知识,因此结构化学学习之前要求先学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

学习中应包含1~2次习题课。

现代物理测试方法在物质结构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条件所限,暂时不能开设结构化学的实验。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量子力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利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最终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等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
《简明结构化学教程》夏少武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结构化学》赵成大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结构化学》唐翱庆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二、中文摘要
结构化学是一门研究原子、分子、晶体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科学。

通过结构化学的学习使得学生对于结构化学范畴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实验基础、基本概念和基础方程式的意义,掌握一般的数学处理方法.达到对元素周期表示例和化学键理论的深刻阐述的目标。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总学时(单位:学时):7 讲课:7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概况,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掌握不确定关系式。

(讲课2学时)
2)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和薛定谔方程的意义,理解主要的力学量算符,掌握本征值的计算方法。

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掌握波函数的归一化方法。

(讲课2学时) 3)了解用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势箱中粒子平动的能级和波函数的方法。

理解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和零点能的概念,掌握一维势箱中自由粒子运动的能级计算方法。

(讲课3学时) 重点:
1)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掌握不确定关系式。

2)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和薛定谔方程
难点: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和薛定谔方程
习题:
薛定谔方程的意义,计算本征值。

第 2部分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总学时(单位:学时):9 讲课:9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理解原子结构的薛定谔方程的建立方法和分离变量法求解氢原子及类氢离子薛定谔方程的过程。

(讲课2学时)
2)理解中心力场模型和单电子近似法求解多电子原子薛定谔方程的方法。

明确解的结果和三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掌握三个量子数的取值。

(讲课2学时)
3)掌握原子轨道能级的计算方法和Slater规则计算屏蔽常数的方法,明确原子轨道角动量的计算方法。

掌握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和角度电子云的形状。

(讲课2学时) 4)明确径向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和形态。

明确电子自旋的概念,掌握自旋磁量子数的取值,明确原子波函数的概念,了解Slater行列式和保里原理。

掌握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方式。

(讲课3学时)
重点:
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简单HMO法和共轭分子键级、自由价和分子图。

难点:
氢分子离子和共价键的本质,杂化轨道理论。

习题:
薛定谔方程的建立方法,原子波函数的概念,原子轨道角动量的计算。

第3部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 1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明确氢分子离子薛定谔方程的建立方法和线性变分法求解该方程的原理,掌握解的结果,明确三个积分的意义。

(讲课3学时)
2)掌握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掌握双原子分子轨道的类型和双原子分子电子组态,能够分析成键情况、进行简单的性质预测。

了解氢分子薛定谔方程的海特勒—伦敦近似解法,明确价键理论的要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和杂化轨道的基本类型。

(讲课3学时) 3)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理解晶体场理论的处理方法,明确分裂能、晶体场稳定化能等概念,掌握正八面体场和正四面体场d轨道能级分裂方式和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掌握分裂能的影响因素。

(讲课3学时)
4)明确产生姜—泰勒效应的原因。

了解配位体的分子轨道理论,了解π配键、回馈π键及其作用。

掌握休格尔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离域π键的类型和形成条件,掌握电荷密度、键级和自由价的计算。

(讲课3学时)
重点:
理解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配位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难点: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习题:
氢分子离子薛定谔方程的建立方法。

正四面体场d轨道能级分裂方式。

第4部分分子光谱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了解分子光谱的构成和表示方法,了解双原子分子转动光谱和振动光谱的量子力学处理方法,掌握转动光谱和振动光谱的能级计算方法,掌握转动光谱和振动光谱的选律。

2)了解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明确简正振动的概念和简正振动的模式。

重点:
转动光谱和振动光谱的能级计算方法。

难点:
转动光谱和振动光谱的选律;分子光谱,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

习题:
转动光谱和振动光谱的能级计算,转动光谱和振动光谱的选律。

第 5部分习题课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总结作业题,准备复习考试。

编写人:唐祝兴
高俊杰
刘志江
审核人:唐祝兴
批准人:赵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