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_讲解

合集下载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页至第13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I]正如德国的玄想家们所宣告的,德国在最近几年里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变革。

从施特劳斯开始的黑格尔体系的解体过程发展为一种席卷一切“过去的力量”的世界性骚动。

在普遍的混乱中,一些强大的王国产生了,又匆匆消逝了,瞬息之间出现了许多英雄,但是马上又因为出现了更勇敢更强悍的对手而销声匿迹。

这是一次革命,法国革命同它相比只不过是儿戏;这是一次世界斗争,狄亚多希的斗争在它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一些原则为另一些原则所代替,一些思想勇士为另一些思想勇士所歼灭,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闻的。

在1842—1845年这三年中间,在德国进行的清洗比过去三个世纪都要彻底得多。

据说这一切都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发生的。

62然而,不管怎么样,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件: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

当它的生命的最后一个火星熄灭时,这个无用的残渣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分解了,它们重新化合,构成新的物质。

那些以哲学为业,一直以经营绝对精神为生的人们,现在都扑向这种新的化合物。

每个人都不辞劳苦地兜售他所得到的那一份。

竞争在所不免。

起初这种竞争还相当体面,具有市民的循规蹈矩的性质。

后来,当商品充斥德国市场,而在世界市场上尽管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到销路的时候,按照通常的德国方式,生意都因搞批量的和虚假的生产,因质量降低、原料掺假、伪造商标、买空卖空、空头支票以及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信用制度而搞糟了。

竞争变成了激烈的斗争,而这个斗争现在却被吹嘘和构想成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变革,一种产生了十分重大的结果和成就的因素。

为了正确地评价这种甚至在可敬的德国市民心中唤起怡然自得的民族感情的哲学叫卖,为了清楚地表明这整个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渺小卑微、地域局限性,特别是为了揭示这些英雄们的真正业绩和关于这些业绩的幻想之间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显著差异,就必须站在德国以外的立场上来考察一下这些喧嚣吵嚷。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个人经典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部分这部分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关于人的解放的错误观点。

观点摘录1: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

(第1段)个人见解与体会:第一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青年黑格尔派的“聪明的哲学家”没有意识到,要实现人的真正的解放,必须改变现实的客观存在,改变现实的社会制度。

第二部分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观点摘录: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

(第2段)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第5段)个人见解与体会:这四段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不可能唯物主义地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只能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只有在立足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的时候才会真正地了解,彻底地认识它,知识单纯地想象是不能明白的,就好比俗话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第三部分再次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资料生产,并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方面的因素。

观点摘录:观点1: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第6段)观点2: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节选)内容提要和注释内容提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详细制定和构建“新唯物主义”理论时期所撰写的最重要的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系统地论证和阐发了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所撰写的唯一部专门详尽和系统阐述其哲学基本原理的著作。

[I]这一部分论述了下述内容:1.人类历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的前提。

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即物质生产;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2.生产、生产方式、交往形式。

生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的再生产方式,而且更是人的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即存在方式。

个人间的交往是生产的前提。

交往形式是由生产决定的。

(第一片断)3.分工。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

分工的发展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尺。

分工决定工商业同农业的分离以及城乡的分离,并进而决定商业同工业的分离。

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不同形式。

历史上的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第二片断)4.个人和社会。

社会结构和国家是从个人生活过程中产生的。

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

5.意识和存在。

物质生产、交往决定精神生产、交往。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第三片断)[Ⅱ]这一部分论述了下述内容:1.实践。

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基础。

费尔巴哈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感性世界的个人的实践活动。

2.人的社会活动的四个方面或四个要素:物质生活的生产,新的需要的产生,家庭,以及社会关系。

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3.意识、语言和分工。

语言是一种现实的实践的意识,它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人们之间交往的需要才产生的。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分工是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三者之间矛盾的根源。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讲解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讲解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讲解内容简介:一、全书结构和第一卷第一章概况全书共分两卷。

第一卷(序言、1—3章)。

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第二卷(序言、1—5章)。

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第一卷第一章中心内容: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根据唯物史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论点。

第一次使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术语。

二、创作过程和出版情况写作:1845年11月——1846年8月。

出版:马恩生前只出版了第二卷第四章1932年在苏联用德文出版,1933年用俄文出版。

马克思:“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三、写作意图(一)彻底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真正的社会主义”(二)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三)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四、写作背景: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发表后,给了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以致命打击。

但是,他们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宣扬他们的思辨哲学理论,并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另一个代表人物,他在1844年11月,出版了《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在该书中,他把布·鲍威尔的主观唯心主义推向极端,鼓吹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他和布·鲍威尔一样,是德国抽象哲学的最终结论的代表人物,也是在哲学上反对共产主义的头等重要的人物。

1845年10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公开发表文章,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教条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的文章比做宗教徒对异教徒的审判,因此决定反击青年黑格尔派。

他们认为在当时“发表一种反对的国哲学和那一时期产生的德国社会主义的论战性著作,是很重要的。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潮和思想体系,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则斯·赫斯等人。

1844年9月,莫则斯·赫斯等人在德国科伦建立了一个名叫“共产主义俱乐部”的组织,开始宣传他们的思想观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doc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doc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①]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Ⅰ]正如德国的玄想家们所宣告的,德国在最近几年里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变革。

从施特劳斯开始的黑格尔体系的解体过程发展为一种席卷一切“过去的力量”的世界性骚动。

在普遍的混乱中,一些强大的王国产生了,又匆匆消逝了,瞬息之间出现了许多英雄,但是马上又因为出现了更勇敢更强悍的对手而销声匿迹。

这是一次革命,法国革命同它相比只不过是儿戏;这是一次世界斗争,狄亚多希的斗争在它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一些原则为另一些原则所代替,一些思想勇士为另一些思想勇士所歼灭,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闻的。

在1842-1845年这三年中间,在德国进行的清洗比过去三个世纪都要彻底得多。

据说这一切都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发生的。

然而,不管怎么样,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件: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

当它的生命的最后一个火星熄灭时,这个caput mortuum[②]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分解了,它们重新化合,构成新的物质。

那些以哲学为业,一直以经营绝对精神为生的人们,现在都扑向这种新的化合物。

每个人都不辞劳苦地兜售他所得到的那一份。

竞争在所不免。

起初这种竞争还相当体面,具有市民的循规蹈矩的性质。

后来,当商品充斥德国市场,而在世界市场上尽管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到销路的时候,按照通常的德国方式,生意都因搞批量的和虚假的生产,因质量降低、原料掺假、伪造商标、买空卖空、空头支票以及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信用制度而搞糟了。

竞争变成了激烈的斗争,而这个斗争现在却被吹嘘和构想成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变革,一种产生了十分重大的结果和成就的因素。

为了正确地评价这种甚至在可敬的德国市民心中唤起怡然自得的民族感情的哲学叫卖,为了清楚地表明这整个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渺小卑微、地域局限性,特别是为了揭示这些英雄们的真正业绩和关于这些业绩的幻想之间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显著差异,就必须站在德国以外的立场上来考察一下这些喧嚣吵嚷。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一、费尔巴哈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

这种生产方式不应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

更确切地说,它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

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Verkehr]为前提的。

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解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解读
11
内容解读
[Ⅰ] …………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 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 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 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 确认。
12
内容解读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 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 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 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 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 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 的变更出发。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1
内容解读
这种考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 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 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 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 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 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
对当时德国资产 阶级和小资产阶 级的思想体系进
行总批判
阐发唯物史观的 基本原理,论述 共产主义和无产 阶级革命的理论
科学地论证自己 的观点,使无产 阶级相信理论的
正确性
批判费尔巴哈、鲍威 尔和施蒂纳的唯心史 观;批判德国“真正 的”社会主义或“德
国社会主义”
揭示假社会主义 的哲学基础、社 会根源和阶级本
物质生产、交往决定精神生产、交往。

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意图(一)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二)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三)革命实践的需要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过程和出版情况写作:1845年11月——1846年8月出版:马恩生前只出版了第二卷第四章,20世纪20、30年代用德文、俄文出版了全书。

马克思:“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全书结构和第一卷第一章概况《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序言、1—3章)第二卷(序言、1—5章)第一卷第一章中心内容: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根据唯物史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论点。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释义♦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第5页)♦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第5页)♦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第6页)♦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第6页)♦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内容的阐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内容的阐释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I]第1卷第1章《费尔巴哈》是未完成的手稿,写于第1卷成书过程中的不同时间。

就其理论内容来说,该章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自己的历史观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

《费尔巴哈》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未能发表,直到1924年才第一次由前苏联发表俄文版,1926年由前苏联发表德文版。

《费尔巴哈》章的中文单行本于1988年编译出版。

正如德国的玄想家/德意志意识形态家们所宣告的,德当时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哲学,颠倒意识与存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以纯思想批判代替反对现存制度的实际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种哲学称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把鼓吹这种哲学的人称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家”。

国在最近几年里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变革。

从施特劳斯开始的黑格尔体系的解体过程发展为一种席卷一切“过去的力大·弗·斯特劳斯的主要著作《耶稣传》(1835-1836)开创了对宗教的哲学批判,并且使黑格尔学派开始分裂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

量”的世界性骚动。

在普遍的混乱中,一些强大的王国产生了,又匆匆消逝了,瞬息之间出现了许多英雄,但是马上又因为出现了更勇敢更强悍的对手而销声匿迹。

这是一次革命,法国革命同它相比只不过是儿戏;这是一次世界斗争,狄亚多希的斗争在它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一些原则为另一些原则所代替,一些思想勇士为另一些思想勇士所歼灭,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闻的。

在1842—1845年这三年中间,在德国进行的清洗比过去三个世纪都要彻底得多。

据说这一切都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发生的。

然而,不管怎么样,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件: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

当它的生命的最后一个火星熄灭时,这具骷髅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分解了,它们重新化合,构成新的物质。

那些以哲学为业,一直以经营绝对精神为生的人们,现在都扑向这种新的化合物。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_讲解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_讲解

2、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 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 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 过程”。P15
这是说,意识、思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不能把意识、思维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 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不 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 地位的物质关系”,其哲学著作对 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影响极大,但其所谓的斗争 实际上却是虚假的.实际上并未超越黑格尔,如 果对这种空洞的革命词句下的虚伪斗争和保守本 质不予揭露,科学共产主义运动就不能在群众中 健康地展开。因此,揭露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 主义的错误理论就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 首要目的。
4.阐述关于意识的产生和本质的思想
“‘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 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 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 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 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 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与他 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P21
1845年10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 公开发表文章,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 是教条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 的文章比做宗教徒对异教徒的审判, 因此决定反击青年黑格尔派。他们认 为在当时“发表一种反对德国哲学和 那一时期产生的德国社会主义的论战 性著作,是很重要的。”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潮 和思想体系,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则斯•赫斯等人。 1844年9月,莫则斯•赫斯等人在德国科伦建立了一个 名叫“共产主义俱乐部”的组织,开始宣传他们的思 想观点。这些人自命为共产主义者,并把自己的学说 叫做“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把德国的思辨哲学同 空想共产主义学说混杂在一起,以费尔巴哈的抽象人 道主义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 却主张小资产阶级所有制即一般的私有制,主张阶级 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妄图用爱的说教来 实现人类的解放。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应是一种超阶级 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承担者是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 而不是无产阶级,甚至同无产阶级毫无联系。

第二讲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二讲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曾指出:“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更 确切地说,彻底发挥唯物主义,即把唯物主 义运用于社会现象,就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 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 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 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 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 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 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 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 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 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列宁选集(第2卷) 586 〕


青年黑格尔派:是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 的一个哲学派别。黑格尔于1831年逝世后,黑 格尔学派开始解体,分裂为相互对立的两派, 即以辛利克斯为代表的老年黑格尔派和以布鲁 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老年黑格尔 派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青年黑格尔派注重黑格 尔的辩证法,力图从中得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 论,对基督教和普鲁士国家持批判态度。青年 黑格尔运动在一段时间内作为一个进步的社会 思潮,批判政治和宗教,对德国政治生活发生 了积极的影响,为1848年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作了舆论准备。但是,从1842年以后,走向保 守和反动。

在唯物史观创立以前,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 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历史观的根本特点 是,在考察社会历史现象和事件时,仅仅注 意到产生这些现象和事件的思想动机,而未 能发现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因;这样就把思想、 意识当作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认为社 会是由观念建立起来的;而人们的生活和生 产反倒成了被决定的东西。因此,他们认为, 社会的改变取决于思想观念的改变;或者说, 要变革社会先变革思想,思想变了社会也就 会跟着改变。这个思想一直统治着包括空想 共产主义者在内的所以的思想家、哲学家和 社会历史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讲解幻灯片2《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幻灯片3一、写作、出版背景●(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意图● 1.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2.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 3.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幻灯片4(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过程和出版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这部著作,写于1845—1846年。

共分两卷。

第一卷(序言、1-3章),第二卷(序言、1-5章)。

他们生前仅发表第2卷第4章。

1932年在苏联用德文出版,1933年用俄文出版。

幻灯片5(三)《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文本概况●第一卷第一章中心内容: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根据唯物史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论点。

第一次使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术语。

幻灯片6(四)写作背景:《形态》写于1845年11月——1846年8月。

写作这部著作是为了彻底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真正的社会主义”,并清算他们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

幻灯片7青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是德国激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流派,高举批判的大旗,在哲学上力图从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在政治上抨击封建制度,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改革;但对反动势力的斗争仅停留在对宗教和基督教义的批判上,因此,青年黑格尔运动虽然在德国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哲学批判却严重脱离现实,将改造社会的事业等同于理论斗争,日益蜕化为革命运动的羁绊。

他们认为,思想、概念是世界的本原,世界受观念的支配,现实世界是观念世界的产物,故而从观念、思想出发就可以理解物质世界。

要改变现实只需进行思想上的革命即可。

对于如何进行思想革命,费尔巴哈提出用抽象的人及人与人的相互需要代替现存的宗教观念,鲍威尔将理论家的批判视为历史前进的唯一动力,而施蒂纳则以为宣称某些思想观念为“怪影”并予以抛弃就可以摧毁现存的世界。

幻灯片8青年黑格尔派在言辞上非常激进,其哲学著作对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影响极大,但其所谓的斗争实际上却是虚假的.实际上并未超越黑格尔,如果对这种空洞的革命词句下的虚伪斗争和保守本质不予揭露,科学共产主义运动就不能在群众中健康地展开。

因此,揭露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错误理论就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首要目的。

幻灯片9老年黑格尔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思想代表。

主要成员有:加布勒、辛里克斯、罗生克兰兹等。

在哲学上,他们坚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继续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解释一切,认为“绝对精神”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则加以贬低、抹煞。

在宗教问题上,宣扬有神论,鼓吹宗教信仰,支持教会,甚至用基督教的正统思想解释黑格尔哲学。

在政治上,代表封建贵族和与封建势力妥协的资产阶级保守集团的利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为普鲁士专制政权作辩护,对酝酿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持反对态度。

他们整理出版了黑格尔生前未能出版的重要著作,如《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等,为使黑格尔的生平与著作传世作出了贡献。

幻灯片10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发表后,给了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以致命打击。

但是,他们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宣扬他们的思辨哲学理论,并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另一个代表人物,他在1844年11月,出版了《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在该书中,他把布•鲍威尔的主观唯心主义推向极端,鼓吹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他和布•鲍威尔一样,是德国抽象哲学的最终结论的代表人物,也是在哲学上反对共产主义的头等重要的人物。

幻灯片111845年10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公开发表文章,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教条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的文章比做宗教徒对异教徒的审判,因此决定反击青年黑格尔派。

他们认为在当时“发表一种反对德国哲学和那一时期产生的德国社会主义的论战性著作,是很重要的。

”幻灯片12“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潮和思想体系,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则斯•赫斯等人。

1844年9月,莫则斯•赫斯等人在德国科伦建立了一个名叫“共产主义俱乐部”的组织,开始宣传他们的思想观点。

这些人自命为共产主义者,并把自己的学说叫做“真正的社会主义”。

他们把德国的思辨哲学同空想共产主义学说混杂在一起,以费尔巴哈的抽象人道主义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却主张小资产阶级所有制即一般的私有制,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妄图用爱的说教来实现人类的解放。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应是一种超阶级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承担者是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而不是无产阶级,甚至同无产阶级毫无联系。

幻灯片13《形态》的写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两个转变”。

1844年,他们已经认识到费尔巴哈哲学的不彻底性和历史观的唯心主义。

1845年春,马克思来到布鲁塞尔,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既是批判费尔巴哈的纲要,也是他们新世界观的萌芽的第一个天才文件。

幻灯片141845年4月,恩格斯也来到布鲁塞尔。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推进他们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理论的制定,并完成批判德国思辨哲学的工作,从1845年9月到1845年8月,他们共同合作,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重要的著作。

正如马克思所说:“恩格斯他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来到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这个心愿是以通过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幻灯片15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他的唯心史观,对青年黑格尔派布•鲍威尔、施蒂纳等作了彻底的清算,批判了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流派——“真正的社会主义”。

在批判的过程中系统阐发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思想。

幻灯片16“意识形态”●19世纪初,法国哲学和经济学家D.特拉西在《意识形态概论》中首先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认为意识形态是考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并无褒贬之意。

但特拉西与当时的一批理论家都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并极力反对拿破仑建立君主专政政治,这激怒了拿破仑,拿破仑就以轻蔑的口吻称这批理论家为“意识形态家”。

从此,“意识形态”就有了特殊的含义,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对“意识形态”作这样贬义的解释,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这部著作时是很流行的,他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这个词的。

幻灯片17“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18世纪末以后时代的特殊产物●当时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以人道主义、自由主义为旗帜,取得了统治,而40年代的德国还是个农业国,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工厂的工人只占15%,而且当大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争夺统治时,已经面临着无产阶级的严重威胁。

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只能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所谓的革命变革,他们接过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的理论,却将其与它所反映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关系割裂开来。

黑格尔把它变为“绝对精神”,青年黑格尔派鼓吹自己超越了黑格尔,但实际上却只是抓住黑格尔体系中的某一个方面,来反对整个黑格尔体系或反对别人抓住的其他方面,既没有跳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也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概括的是当时德国以思辨的方式使实在神秘化的哲学体系和观念形态,是虚假的观念体系,与“科学的世界观”相对立。

幻灯片18二、主要内容: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幻灯片19[Ⅰ]1.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基础)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避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幻灯片20●这是对唯物史观前提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不是“自我意识”、“类”、“唯一者”。

幻灯片21●第二,这些现实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

人的本性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幻灯片22第三,人的活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

人们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的活动的。

所以“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总之,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三者的统一。

幻灯片232、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P15这是说,意识、思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能把意识、思维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

幻灯片24“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P34幻灯片25“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P15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和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

幻灯片26[Ⅱ]1.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关于人的解放的错误观点“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

”P16要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必须改变现实的客观存在、改变现实的社会制度。

幻灯片27●“······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P17幻灯片282.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不可能唯物主义地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只能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