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复制疾病过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modelsofhuman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modelsofhuman](https://img.taocdn.com/s3/m/1c6a352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d.png)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心脏缺血和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阻断法
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
普通外科手术动物模型
犬短肠综合症模型
动物:犬
手术:可根据造模目的不同,选择切除和保留的肠段及其 长度。 一般小肠长度应少于100cm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大鼠诱发模型(其中之一) 动物:大鼠 180~200g 药物:胆固醇、猪油、甲基硫氧嘧啶 方法:1%~4%胆固醇
10%猪油 0.2%甲基硫氧嘧啶 86%~89%基础饲料 时间:连续饲喂7~10天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血管内膜损伤动物模型
动物:250~300g大鼠 方法一:手术分离血管(动脉或静脉),欲致内膜损
药物:D-半乳糖 氧化钾
方法:50%D-半乳糖生理盐水+5mg当量氯化钾,大鼠 腹腔注射7.5mg/kg/日、共两周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妇产科疾病动物模型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动物模型(部分结扎 子宫动脉法)
动物:兔 方法:妊娠7天的兔,手术暴露双侧子宫角,将3/0钢
丝线平行放置一侧子宫动脉中,用3/0丝线结 扎该动脉及钢丝,然后抽出钢丝。 时间:孕后21天杀死动物取出胎儿,经称量即可判 定,亦可在此期间进行相关实验。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1.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2.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第四节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第四节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12f1d9ad51f01dc281f170.png)
第四节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一、复制方法和应用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
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
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
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
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
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
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
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
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基本原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0ba87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0.png)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基本原则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是指利用动物模型对人类疾病进行研究,以从中获取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在进行这一研究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原则。
1.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在进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
这需要考虑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基因组结构,以确保其与人类的相似性。
例如,一些疾病可能需要选择与人类遗传相似的哺乳动物模型,如小鼠、大鼠和猪等。
2.保持动物模型的一致性: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动物模型的一致性。
这包括使用相同的动物品系、动物的年龄、性别和体重等。
只有在这些条件足够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比较不同实验结果。
3.模拟人类疾病病理特征:在进行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特征。
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术操作、药物处理或基因组编辑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研究心脏疾病时,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引入特定基因突变,以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4.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始终牢记动物福利和伦理的重要性。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饲养条件、监测动物健康和行为等。
同时,应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并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唤醒和安乐死等程序,以确保动物的福祉。
5.结合其他验证方法: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需要结合其他的验证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其他动物模型、细胞培养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或临床病例报告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模型的结果。
6.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在进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统计学分析、数据可视化和对不同结果的比较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和推断。
总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原则是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保持一致性、模拟病理特征、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结合其他验证方法以及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人类疾病实验动物模型 全面 详细
![人类疾病实验动物模型 全面 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56918b9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0.png)
[E.泌尿系统]
1.诱发性肾小球肾炎模型: 给兔、猫、狗注射异种抗肾血 清、细菌抗原与肾组织复合抗原, 以及抗原抗体诱发动物肾小球肾 炎模型。
[F.内分泌与代谢] (1)手术糖尿病模型 :
自从德国的Won Mening将犬作 胰腺全切除术,造成糖尿病后,陆续 报道猫、大鼠、兔、猪、猴等切除80 %一90%胰腺,并受到高糖饮食刺激 后,引起永久性糖尿病。
原位移植——肺、肝脏、肾脏、 卵巢等
异位移植——皮下移植
四、设计动物模型的注意事项
1.尽可能重视“类似于人类疾病”的模型 。 2.注意选用标准化和实用价值高的动物。 ①生活在标准化的环境内,有清楚的遗传背景
和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标准,具有较强的敏感 性、较好的重复性和反应均一性的特点。 ②有严格的饲养规程。 ③易获取大样本实验和观察。
的研究。
4.大鼠癫痫模型 雌性WISTAR大 鼠腹腔注射氯化锂3mmol/kg。24小 时后按30mg/kg体重分3次腹腔注射 匹 鲁 卡 品 ( 0.1% , 每 次 间 隔 10 分 钟)。可出现癫痫发作,持续发作1 小 时 后 , 给 予 10mg/kg 安 定 注 射 即 可终止。
[B.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肿瘤动物模型]
2.诱发性肿瘤模型 ——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癌;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腺胃癌; ——硝基哌嗪等诱发大鼠鼻咽癌; ——二甲肼诱发小鼠大肠癌。
[肿瘤动物模型] 3.移植性肿瘤模型
将人类肿瘤移植到动物体内,经传代后,成 活率、生长速度、荷瘤寿命、侵袭和转移等生物 学特性稳定。
[肿瘤动物模型]
1.自发性肿瘤模型:
近交系小鼠: ——129/terSv 睾丸畸胎瘤发病率30%。 ——AKR 淋巴性白血病发病率♂76-90%;♀68-90%。 ——C3H 乳腺癌发病率97%,乳汁中有乳腺癌致病因子。 ——BALB/c 肺癌发病率♂29%;♀26%。 近交系大鼠: ——F344 乳腺癌发病率♂41%,♀23%;白血病24%;甲 状腺瘤22%;睾丸间质细胞瘤85%。 ——LOU/C 8月龄以上自发浆细胞瘤♂30%,♀16%。 ——ACI 雄性自发肿瘤:睾丸瘤46%;肾上腺瘤16%; 脑肿瘤11%。
第十五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
![第十五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https://img.taocdn.com/s3/m/3057d976f5335a8102d2208c.png)
第十五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第一节概述由于人类疾病的复杂性,医学研究中必须对疾病过程进行各种观察、分析和实验。
这些工作大多不可能在人体上进行,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动物及其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研究。
供医学研究用的这些动物具有与所研究的人类疾病相似的特点,故称之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通常可以通过人工诱发,或选择具有相应特点的自然动物而获得。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通常依照研究目的而设计,不同的研究选用的动物模型可有很大差别,所以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很多,也很复杂。
许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可以自然获得,即利用动物自发性的遗传特性或通过育种手段培育遗传特性建立而成,如裸鼠、肥胖症小鼠、自发性高血压鼠、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鼠等。
更多的人类疾病实验动物模型是用人工方法,将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诱发动物特定器官、组织、细胞或全身的损害,造成与所研究的人类疾病相似的机能、代谢和形态学的改变。
可用于诱发疾病模型的方法和因素很多,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微生物因素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等。
近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方法制作动物模型,包括利用动物卵或胚胎移植、胚胎嵌合、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和克隆等技术制作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复制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否能真正地、客观地反映人类疾病是能否作为研究对象而用于医学研究的关键。
但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任何一种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不可能与人类疾病完全相同,而且影响因素很多,所以在选择和设计动物模型时要尽可能力求全面周密,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动物模型的局限性。
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有三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复制模型选用的动物应尽可能接近人类,建立的模型必须尽可能地与所研究的人类疾病有相同的或相近的机能、代谢和形态学变化特点,病变发生机理应尽量与相应的人类疾病相同;二是选用的方法要保证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有较高的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一定的稳定性,以供他人应用和验证;三是复制成功的动物模型应有明确而可靠的测量或观察的指标,以供判断病变的轻重程度和病程的缓急。
动物造模方法
![动物造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8109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f.png)
动物造模方法
动物造模方法是一种模拟人类疾病或生理状况的技术,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和治疗手段。
以下是动物造模方法的具体介绍:
1. 病理模型:通过在动物身上引入人类疾病相关的病理因素,如感染、毒素、损伤等,可以建立动物病理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2. 基因模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引入动物基因组中,可以建立动物基因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遗传因素,研究疾病的遗传机制和基因治疗手段。
3. 药物模型:通过给动物服用药物或化学物质,可以建立药物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治疗过程,研究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4. 行为模型:通过训练动物模仿人类疾病的行为特征,可以建立行为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行为特征,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
动物造模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模拟人类疾病的过程,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动物造模方法也有助于研究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运用系统论原理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运用系统论原理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59cbf2f4b35eefdc8d33352.png)
运用 系 统 论 原 理 复制 人 类 疾 病 动 物 模 型
孙 伟 , 汤 球 , 鹏 亮 , 淑 芳 江 崔
( 二军医大学实验动 物中心 , 海 第 上 20 3 ) 04 3
【 要】 依据 系统 论的基本原理 , 摘 人类 疾病动物模 型采用 整体设 计 , 统筹 考虑模 型与 实验动 物生 物学特性 方
Th de e lc to h ud b are u n a c r n e wih c reainprn il fs se te r .A d e s tioae rm e mo lrpiain s o l e c rid o ti c oda c t o rlto i cpe o y tm h o y mo lin’ s ltd fo s se , og ns a d y tms r a , n moe ue e c te . Th n i d a d nmas a e ls l c reae t al i b oo y, a ao lc ls a h oh r e ma k n n a i l r co ey o ltd mu u ly n ilg n tmy, h soo ,e  ̄ do , p y ilg itlg y mb y g h soo y, p do . .ec. Th die s c ur n e n v lp nt r rltd  ̄h g . t y e sa e o c re c a d de eo me a e eae muu l ta y l
模型不是孤立 的, 物的各系统 、 器官 、 分子之 间是相互 联 系 , 类 和动物在 生物学 、 剖学 、 织 学 、 胎学 、 动 各 各 人 解 组 胚
生 理 学 、 理 学 等方 面 的 相 互 联 系 , 病 的 发 生 、 展 是 相 互 联 系 的 , 关 性 原 则 为 动 物 模 型 研 究 人 类 疾 病 提 供 了 病 疾 发 相
动物克隆技术
![动物克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16c795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2.png)
动物克隆技术嘿,咱们今天来聊聊这个神奇又有点让人惊叹的动物克隆技术!你知道吗?动物克隆技术就像是一场魔法表演,能把一个动物“复制粘贴”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来。
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的科学奇迹。
我先给你讲讲克隆羊多利的故事。
当年,多利的诞生可是引起了全球的轰动。
科学家们从一只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然后把它植入到另一只绵羊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多利就这么诞生啦!多利的出现,让人们对动物克隆技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咱们再来说说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细胞核移植。
就好像是给一个细胞换了一个“大脑”,然后这个细胞就按照新“大脑”的指令开始生长发育。
但是这个过程可不简单,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环境控制。
动物克隆技术有啥用处呢?比如说,在农业方面,可以克隆出优良品种的家畜,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想象一下,一群长得又快又壮的牛或者羊,那得多让人开心啊!在医学领域,克隆技术可以用来制造和人类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还有啊,濒危动物的保护也能靠它。
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通过克隆技术,说不定就能增加它们的数量,让它们不再那么危险。
不过,动物克隆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克隆出来的动物可能会有一些健康问题,寿命也可能比正常出生的动物短。
而且,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人担心克隆技术会被滥用,造成一些不可预料的后果。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农场参观。
农场主正在给我们介绍他们新引进的克隆牛。
那些牛看起来确实很强壮,但是农场主也有点担心地说:“虽然这些牛看起来不错,可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啥毛病。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动物克隆技术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伴随着一些未知和担忧。
总的来说,动物克隆技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和惊喜;用不好,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70683e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7.png)
自发肿瘤的发病率与雌鼠的生育状态密切相关:A系小鼠生育后雌鼠乳腺肿瘤的发病率为60—80%,而未生育过的雌鼠乳腺肿瘤的发病率仅为5%‘,
动物自发肿瘤的研究要注意动物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以便为肿瘤发生的内因和外因提供实验资料。
02
模型特点及应用 涂抹中基胆思后150-200天(平均178天),存活鼠皆出现鳞状上皮癌,单发或多发,有在乳头状瘤部位癌变,亦有在其他部位突然出现者。鳞癌出现后,即停止涂抹甲基胆蒽。癌生长迅速,小鼠通常在1—2周内死亡,但有的存活时间较长。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
高血压疾病研究中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ypertension)
(—)实验动物自发性肿瘤 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白然情况下所发生的肿瘤。 实验动物自发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近交系动物,随实验动物种属、品系的不同,肿瘤的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其中,小鼠的各种自发性肿瘤在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可用于肿瘤实验研究的小鼠品系或亚系就有200多个。在近交系小鼠中,各种肿瘤的发生率因品系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概念:是指人工地诱发出特定疾病的动物模型。
01
方法: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如用化学致癌剂、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肿瘤等。
02
优点: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疾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疾病模型适合研究目的的需要等特点。
3
2
1
艾滋病毒感染与动物模型研究
![艾滋病毒感染与动物模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d92a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a.png)
艾滋病毒感染与动物模型研究艾滋病毒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针对艾滋病的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成为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
动物模型是指通过在动物体内模拟人类疾病过程,从而实现对其发病机制、病理学变化和药物疗效等方面的研究。
在艾滋病研究中,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猕猴和大鼠,被广泛用作模型动物。
猕猴模型是艾滋病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
通过感染猕猴体内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病毒在机体内的传播和病理学变化。
通过追踪感染进程,研究人员能够观察猕猴身体的免疫反应,理解体内病毒复制的方式以及免疫系统的应对策略。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评估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探索疫苗的开发和治疗策略等。
尽管猕猴模型在艾滋病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相较于人类,猕猴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学变化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在解读实验结果时谨慎。
除了猕猴模型,大鼠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研究领域。
这主要是由于大鼠具有较智能、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等优势,能够提供更大的实验样本。
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使大鼠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基因或受体,以模拟人类感染过程。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大鼠模型在艾滋病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与人类感染过程的差异以及大鼠自身免疫系统的特点。
动物模型在艾滋病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动物模型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相对受控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摆脱了伦理和法律的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动物与人类之间在免疫反应和生物学过程方面存在差异,使用动物模型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完全可靠地推广到人类身上。
因此,动物模型在艾滋病研究中的使用需要综合考虑其优势和局限性。
同时,还需要与人类临床病例和流行病学研究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果。
此外,进一步开发和改进动物模型,以更好地模拟人类感染过程,将有助于提高艾滋病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89c985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6.png)
四、影响动物模型质量的因素
1.致模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 2.动物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野生动物、家养动物、 标准化实验动物); 3.实验技术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
季节、时间、试剂、麻醉、手术方法等。 4.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对复制动物模型的影响;
居住条件、饲料、光照、噪音、温湿度、气流速、氨 浓度等。
6、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在临床上研究疾病的本质难免带有一定局限性。许多病原体 除人以外也能引起多种动物的感染,其症状体征表现可能不 完全相同。但是通过对人畜共患病的比较,则可以充分认识 同一病原体给不同机体带来的各种危害,使研究工作上升到 立体的水平来揭示某种疾病的本质。
本 质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 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羊、牛、猪是 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体传染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 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的感染途径与职 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其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 疼痛(主要是大关节、肌肉最为明显)、乏力等。
查找文献并咨询动物实验所需动物和条件是否 可行,了解前人所积累的经验,避免低水平的重 复或缺乏科学依据的盲动所造成人力、物力的浪 费;
六、课程的主要内容
1.自发性动物模型 2.诱发性动物模型 3.转基因动物模型
常见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及研究进展
第二章 自发性动物模型 一、免疫缺陷动物
1.概念 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
三、动物模型的分类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1、自发性动物模型;
3、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5、生物医学模型;
2、诱发性动物模型;
4、抗疾病型动物模型;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1、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 (1)概念
疾病模型动物的构建和应用
![疾病模型动物的构建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0c201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b.png)
疾病模型动物的构建和应用疾病模型动物是指用来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拟出人类疾病的症状、病理过程、治疗效果等,并可以用于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和疾病研究领域中,疾病模型动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疾病模型动物构建疾病模型动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等。
一种常见的疾病模型动物是小鼠,它具有方便操作、快速复制、繁殖能力强等优点。
常用的构建疾病模型的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基因突变、转基因、DNA病毒和化学药物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小鼠的基因或生理状态来模拟人类疾病的特征,如帕金森病、阿兹海默症、肝纤维化等。
应用疾病模型动物疾病模型动物在药物研发和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药物研发的生物学活性评估、急性和慢性毒性评估、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研究等领域。
同时,疾病模型动物也可以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
通过模拟人类疾病,我们可以测试各种治疗方法对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来确定哪种疗法最为有效。
例如,在帕金森病的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构建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来测试多种药物的疗效。
他们发现,卡比多平和西酞普兰这两种药物对帕金森病的症状都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可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疾病模型动物也可以用于基础研究。
通过疾病模型动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和特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构建小鼠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来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他们发现,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神经元突触的破坏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这一研究结果为医学界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治疗思路。
总结疾病模型动物在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构建疾病模型动物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机制和特征,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式。
同时,疾病模型动物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伦理道德问题和动物保护等,我们应该在使用疾病模型动物的同时尊重动物保护法规,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疾病模型动物更加人性化和精准化。
疾病模型复制之-急性右心衰竭
![疾病模型复制之-急性右心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fafa065e50e2524de4187e6c.png)
病生实验
步骤及方法
1.家兔称重,麻醉(20%乌拉坦, 5ml/kg,耳缘静脉注射;留针)
2.固定 3.剪毛 4.颈部正中切开,切口5~7cm
病生实验
步骤及方法
5. 分离左颈总动脉及右颈 外静脉 ,留线备用
病生实验
步骤及方法
6.双击MD2000,选实 验中病生实验,选急 性右心衰。调零。
7.家兔肝素化(1ml/kg)
病生实验
疾病模型复制之—— 急性右心衰竭
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生实验
目的与原理 • 心力衰竭: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 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 需要的病例生理过程。
心肌舒缩功能受损或是心脏负荷过重
病生实验
目的与原理
本实验通过急性肺小血管栓塞、造成家兔右心 室压力负荷增加,通过大量输液引起右心容量负 荷增加,复制急性右心衰的动物模型。旨在观察 右心衰的病理过程,讨论右心衰竭的病因及发生 机制。
(耳缘静脉)
病生实验
步骤及方法
8. 分别插管记录血压(Bp) 和中心静脉压(CVP), 同时记录呼吸和心率、以 及肝-中心静脉压反流实 验(手推压家兔右肋弓下 方3秒,记录CVP上升的 数据)
测CVP
测Bp
步骤及方法
吸取38℃液体石蜡1ml,缓慢注入耳缘静脉(0.1ml/min) ↓
观察,当Bp开始↓和/或CVP开始↑,即停止注射 ↓
病生实验
实验结果
2、尸体解剖发现:
病生实验
注意事项
1、防止麻醉过量和保护耳缘静脉。保护颈外静脉(避 免插管尖端锋利,插管不要太深,插管需固定, 插管完成后检查是否有破口)。
2、插管前调节电脑并调零。双击桌面MD2000,实验 中选病生,选右心衰。放开插管的血管钳后进行 调零。注意区分两根插管,记录数据单位分别是 mmHg和cmH2O。
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及其应用
![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446f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6.png)
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及其应用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疾病模型动物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
它们能够模拟人类患病的过程,并能够为医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介绍疾病模型动物及其应用。
一、疾病模型动物的定义疾病模型动物是指受到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影响,表现出与人类疾病相似病理学和生理学特征的动物。
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有利于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疾病模型动物的种类1.遗传性疾病模型动物:这类动物是通过人工诱变或选择等手段产生遗传突变而形成的,能够模拟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如小鼠酪氨酸酪氨酸激酶2(PTEN)基因缺失小鼠模型可以模拟人类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
2.化学诱导模型动物:这类动物是通过某些化学物质或药物诱导而形成的,如使用多巴胺神经毒性药物可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产生。
3.基因改造模型动物:这类动物是通过外源性DNA的介入或敲除等技术将目标基因改变而形成的,如突变α-肝细胞蛋白(ApoA)基因的小鼠可以作为动脉硬化的模型动物。
三、疾病模型动物的应用1.基础研究方面:疾病模型动物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诊断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研究就离不开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和应用。
2.药物研发方面:疾病模型动物可以用来测试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使用转基因发育迟缓小鼠模型来评估新药物治疗该疾病的效果。
3.临床应用方面:疾病模型动物可以用来鉴定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改善临床诊疗,如使用近红外显微镜技术(NIR)对乳腺肿瘤模型动物进行非侵入式成像,为乳腺癌的临床检查提供有力支持。
四、疾病模型动物的限制疾病模型动物也有其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所表现出的疾病与人类的疾病有所不同,这就给利用疾病模型动物研究人类疾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同时,在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过程中,例如基因修饰等手段,也可能变成人类真实情况的限制。
总之,疾病模型动物的应用是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探讨疾病发生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80226ec77da26924c5b01c.png)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原则
▪
(一)相似性
▪
(二)重复性
▪
(三)可靠性
▪
(四)适用性和可控性
▪
(五)易行性和经济性
二、注意事项
▪(一)注意模型要尽可能再现所要求的人类疾病 ▪(二)注意所选用动物的实用价值 ▪(三)注意环境因素对模型动物的影响 ▪ (四)不能盲目地使用近交系动物,不然会导致不能控制的因素进入实验 ▪(五)动物进化的高级程度并不意味着所有器官和功能接近于人的程度 ▪(六)正确地评估动物疾病模型
第二节 动物模型的分类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一)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 ▪(二)诱发性或实验性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一)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二)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三、按模型种类分类
动物模型的优越性
▪(一)避免了在人身上进行实验所带来的风险 ▪(二)临床上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可用动物随时复制出来 ▪(三)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 缺点 ▪(四)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增强实验材料的可比性 ▪(五)可以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收集 ▪(六)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第一节 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ModelofHumanDiseases)是生物医学科 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似性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使用动物模型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 段,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研究 防治措施。
第七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第七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b0aa1e9b8f67c1cfad6b8e6.png)
以人本身作为实验对象来推动医学的发展是 困难的,临床所积累的经验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 存在着局限性,许多实验在道义上和方法学上还 受到种种限制。而动物模型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克 服了这些不足点,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所起到的 独特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第一节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优越性 1. 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可比性一般疾病多为零散发生在同一时期内很难获得一定数量的定性材料而模型动物不仅在群体数量上容易得到满足而且可以在方法学上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对饲养条件及遗传微生物营养及饲养条件等因素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作用限制实验的可变因子限定可变性得到条件一致的实验模型材料并排除研究过程中其它因素的影响取得条件一致的数量较大的模型材料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使所得到的成果更准确更深入
(二).重复性 理想的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甚至是可以标 准化的。例如用一次定量放血法可百分之百造成出血 性休克,百分之百死亡,这就符合可重复性和达到了 标准化要求。又如用狗做心肌梗死模型照理很合适, 因为它的冠状动脉循环与人相似,而且在实验动物中 它最适宜做暴露心脏的剖胸手术,但狗结扎冠状动脉 的后果差异太大,不同狗同一动脉同一部位的结扎, 其后果很不一致,无法预测,无法标准化。相反,大 小白鼠、地鼠和豚鼠结扎冠脉的后果就比较稳定一致, 可以预测,因而可以标准化。
(四). 适用性和可控性
供医学实验研究用的动物模型,在复制时, 应尽量考虑到今后临床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 的发展,以利于研究的开展。如选用大小鼠作 作实验性腹膜炎就不适用,因为它们对革兰氏 阴性细菌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很不容易造成腹 膜炎。有的动物对某致病因子特别敏感,极易 死亡,也不适用。如狗腹腔注射粪便滤液引起 腹膜炎很快死亡(80%24小时内死亡),来不 及做实验治疗观察,而且粪便剂量及细菌菌株 不好控制,因此不能准确重复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模型复制疾病过程
急性肺水肿
实验目的:
(1)复制家兔实验性水肿
(2)了解急性肺水肿表现及其发生机理。
(3)探讨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方案。
实验原理:
肺水肿是由于液体从毛细血管渗透至肺间质或肺泡所造成的。
临床上常见的肺水肿是心源性肺水肿和肾性肺水肿。
病理上可分间质性和肺泡性两类,可同时并存或以某一类为主。
间质性肺水肿大都为慢性,肺泡性可为急性或慢性肺水肿。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静脉大量滴注生理盐水并注射肾上腺素导致急性心源性肺泡性肺水肿。
中毒剂量的肾上腺素使心动速度加快,左心室不能把注入的血液充分排出,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力递增,可引起左心房的压力增高,从而使肺静脉发生淤血,肺毛细血管液体静压随而升高,一旦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组织液形成增多,不能为淋巴充分回流,即可形成肺水肿。
实验动物:家兔,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静脉导管及静脉输液装置,注射器,兔急性手术器械,烧杯,纱布,线,胶布,兔手术台,血气分
析仪,四道生理记录仪,婴儿秤。
实验药物:生理盐水,乌拉坦(20%),肾上腺素(0.1%),肝素(3g/L),盐酸(10g/L)。
速尿(0.1%),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
实验步骤:
(1)每实习分4个小组,各取家兔1只,分为[1]实验组,[2] 速尿治疗组,[3] 山莨菪碱治疗组,[4]对照组。
(2)称重,用20%乌拉坦5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固定于兔台上。
(3)进行颈部手术,分离气管和一侧颈总动脉,一侧颈外静脉。
作气管插管。
(4)肝素化后,作动脉插管和静脉插管,静脉管连于输液装置。
进行腹股沟手术进行股动脉插管。
(5)各组动物分别描记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股动脉取血,进行血气分析。
(6)输入生理盐水(输入总量按100ml/kg,输速150~200滴/分),待滴注接近完毕时立。
即向输液瓶中加入肾上腺素(0.5ml/kg)继续输液(对照组不加肾上腺素)。
(7)输液完毕,立即股动脉取血,进行血气分析。
(8)取血完毕治疗组立即进行抢救。
速尿治疗组耳缘静脉注射速尿(1ml/kg),观察疗效;山莨菪碱治疗组耳缘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5ml/kg),观察疗效。
(9)密切观察呼吸改变和气管插管内是否有分红色泡沫液体流出,死亡动物记录死亡时间,存活动物造病后30min则夹住气管,放血处死。
所有动物均打开胸腔,用线在气管分叉处结扎以防止肺水肿液渗出,在结扎处以上切断气管,把肺取出,用滤纸吸去肺表面的水份后称重,根据"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的公式计算系数,然后肉眼观察肺大体改变,并切开肺,观察切面的改变。
理论结果:
本组为对照组,结果为:家兔未出现肺水肿症状,气管插管中无粉红色的泡沫液,无呼吸异常,但出现休克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症状,HCO3 浓度显著下降为14。
3mmol/L,BE:-13.0,PCO235mmHg,PO255mmHg。
实验讨论:
(1)本实验复制急性肺水肿的机制
肺水肿是指肺血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使肺血管外液量增多的病理状态。
发生机制为:⑴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⑵血浆蛋白渗透压降低;⑶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⑷肺淋巴回流受阻;⑸间质负压增加;⑹其他:如神经源性肺水肿、高原性肺水肿。
本实验先用生理盐水扩充血容量,再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复制家兔肺水肿模型,其原理为中毒剂量的肾上腺素使心动速度加快,左心室不能把注入的血液充分排出,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力递增,可引起左心房的压力增高,从而使肺静脉发生淤血,肺毛细血管液体静压随而升高,一旦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组织液形成增多,不能为淋巴充分回流,即可形成
肺水肿。
(2)试讨论抢救的机制。
速尿,学名呋噻米,是高效利尿药,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特异性与Cl-竞争Na+-K+-2Cl-共同转运系统的Cl-结合部位,抑制NaCl 再吸收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使血容量减少,肺循环中"积压"的血液被转移,肺毛细血管静水压也随之回落,肺泡和间质内水肿液回渗入血管。
另一方面,已证明速尿可促进血管扩张物前列腺素的释放,使小动脉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抗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从而外周阻力降低,左室后负荷下降,也缓解了肺水肿。
肺的负担减轻后,家兔除还表现有轻微的代偿性气急外,其他症状均已不明显,其肺系数接近正常范围,且肺大体观也基本正常。
可见速尿在抢救急性肺水肿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
但须注意的是,给药必须及时。
山莨菪碱是M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痉挛,改善微循环。
因此,针对肾上腺素引起的静脉淤血综合症,山莨菪碱可发挥舒张血管作用使症状缓解。
故给药后家兔肺水肿症状应明显改善,肺系数也基本趋于正常。
肺内虽仍有少量水肿液,但机体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调节而发挥代偿作用。
(3)本组实验失败原因
实验中手术过程不顺利,曾不止一次出现手术伤口出血,累计失血量较大,造成家兔失血性休克,继而代谢性酸中毒。
手术时间太长,对家兔刺激大,影响其机体功能。
结论:
在血容量明显增高的情况下,AD能快速地造成肺水肿;山莨菪碱在治疗急性肺水肿的速度和效果比速尿明显强效,估计可用作临床急性治疗。
对自主实验的意见:
(1)自主实验给了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空间,锻炼了同学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是非常好的实验教学模式。
(2)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关于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的设计应该由学生来完成,但是建议老师应该多在实验的操作和可行性方面加以指导。
很多实验方法需要比较高的操作技术,而且失败的几率比较大,学生操作有困难,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学生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的操作加以指导。
(3)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希望能够为失败的小组再提供一些实验动物,以免不能得出整个实验的结果。
(4)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应该进行一次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