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课程大纲
运动康复课程大纲
课程简介
运动康复课程旨在帮助参与者通过运动和物理活动来改善身体功能和恢复健康。
本课程将探讨运动康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理论和实践培养参与者的运动康复技能。
课程目标
- 了解运动康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熟悉常见运动损伤和康复需求
- 掌握评估和制定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的技巧
- 研究使用适当的运动康复设备和工具
- 培养运动康复的指导和辅导能力
课程内容
1. 运动康复基础知识
- 运动康复的定义和重要性
- 运动损伤的分类和常见类型
- 运动康复的原则和阶段
2. 运动康复评估
- 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 运动能力、身体功能和柔韧性的评估- 运动损伤的诊断和病史记录
3. 运动康复计划
-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目标
- 设计康复计划的步骤和考虑因素
- 常见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4. 运动康复设备和工具
- 常见的运动康复设备介绍和使用方法- 康复用品的选择和适应
5. 运动康复的指导和辅导
- 运动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
- 康复期间的交流和指导技巧
- 心理支持和激励
6. 运动康复实践
- 各种运动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
- 应用运动康复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考核
- 完成理论考试
- 设计和实施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的案例报告- 参与运动康复实践操作的评估
参考资料
- 运动康复学教材
- 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
- 实际案例和训练视频。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动康复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个体在运动受伤或手术后的康复与功能恢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日后的康复实践中能够胜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康复评估方法和技术;3.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计划制定;4. 能够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5. 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康复学概述1.1 运动康复学的发展历程1.2 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1.3 运动康复学的应用范围与意义2. 康复评估方法2.1 运动功能评估2.2 骨骼肌肉功能评估2.3 神经功能评估2.4 全身功能评估3. 运动损伤处理与康复计划 3.1 运动损伤的种类与特点 3.2 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3.3 康复计划的制定与调整4. 康复训练方案设计4.1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4.2 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4.3 康复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 实践能力培养5.1 手技训练5.2 动作辅助训练5.3 康复器械的应用5.4 康复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实践操作3. 病例分析4. 小组讨论5. 实习实训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2. 课堂表现3. 作业完成情况4. 期末综合评估六、参考教材1. 《康复学导论》2. 《现代运动康复学》3. 《运动损伤与康复》七、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学生需遵守教学秩序,尊重师生及同学间的交流互动;3.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报告。
以上为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基础。
祝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优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序号0723 课程代码 356.178.1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法医学等专业学生使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言医学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新模式。
康复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
它通过来源于不同医学专业的医技人员、医护人员(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工程师、心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以小组工作方式,采取综合性康复的方法解决患者所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问题。
本课程涉及康复医学的概念、基础理论、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手段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等。
教学方式为课堂讲课及临床示教相结合。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法医学等专业学生使用,内容分必须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理解概念和意义)、一般了解三部分,学生要按上述要求复习掌握。
本课程以王茂斌教授主编的《康复医学》为教材,学生必须仔细阅读。
周士枋、范振华主编的《实用康复医学》为参考书,学生可按需选读。
需掌握的常用英语专用词汇见《医学专业名词汇编》,学生宜记忆掌握。
考试为书面方式。
本课程课堂教学28学时,临床示教12学时。
第一章康复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基本工作模式,康复医学的对象;熟悉机构性康复,社区康复,健康的背景因素,康复评定的目的;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功能评定的基本方法,康复医疗的常见疾病。
讲授内容:1. 康复和康复医学2. 康复医学的特点3. 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方法:应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大课讲授。
第二章康复基础理论目的要求:掌握康复基础理论和常用方法;熟悉关节的解剖、肌肉收缩的机理;了解肌纤维的组成。
讲授内容:1. 运动学基础,含运动学和动力学概念,结缔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
2. 神经生理学基础,含感觉感受系统、反射活动、随意运动的机制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等。
体育医学与运动康复的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网络资源:利用 互联网搜索相关 教学资源,如视 频、图片、文章 等
专业书籍:查阅 相关专业书籍, 获取理论知识和 实践技能
实践经验:结合 自身实践经验, 总结教学资源和 方法
合作交流:与其 他教师或专家交 流,共享教学资 源和经验
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影响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
体育医学的定义与作用
体育医学的定义:研究体 育运动对人体生理、心理
和社会影响的科学
体育医学的作用:预防运 动损伤,提高运动能力,
促进健康
体育医学的研究领域:运 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心理学等
体育医学的应用:运动训 练、运动康复、运动营养
等
运动康复的概念与目的
运动康复的定义:通过运动和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的目的:减轻疼痛、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 运动康复的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种运动损伤、慢性疾病、术后康复等患者
教学质量
教学环境的建设:包括硬 件设施、软件设施和人文
环境等方面
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环 境维护、安全管理和资源
管理等方面
教学环境的优化:根据教 学需求和学生特点,不断 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
效果
教学设施的配置与维护
教学设施的种类:包括运动场地、健身器材、康复设备等
教学设施的配置原则:根据课程需求、学生人数、场地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标明确:设定清晰、可衡量的 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 期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 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 动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运动系统疾病康复医学是研究运动系统的各种疾病、伤残等因素造成的身体、心理等障碍,并针对存在的康复问题,进行康复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使病伤残者重获独立能力,以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等问题的医学学科。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学》课程依据康复医学的“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三项基本原则,以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模式为出发点,充分反映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体现中国传统医学特色。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运动系统疾病康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治疗方法,为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提供服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仿真实训、课外阅读、顶岗实习等方法,使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疾病康复学的特点和各种运动系统疾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系统疾病存在的康复问题和各种疾病康复治疗的不同方法。
了解运动系统疾病康复的评定和注意事项。
本门课程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动系统疾病康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治疗方法;具备为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第十一章颈椎病的康复2 2 42 第十二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2 2 43 第十三章关节炎的康复 34 74 第十四章肩周炎的康复 2 2 45 第十五章骨折后的康复 2 2 46 第十六章手外伤的康复 2 2 47 第十七章截肢后的康复 2 2 48 第十八章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2 2 49 第十九章心血管疾病的康复 4 4 810 第二十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 2 2 411 第二十一章代谢疾病的康复 6 6 1212 第二十二章癌症的康复 1 2 313 第二十三章烧伤的康复 1 2 314 第二十四章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 5 6 1115 合计36 40 76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十一章颈椎病的康复(理论 2学时;实践2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颈椎病的诊断、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
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是指在教育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体育健康保健和康复教育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它旨在通过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和运动能力,预防疾病和损伤,并帮助康复受伤或患病的学生恢复身体功能。
首先,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应包括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内容。
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生,应注重培养基本的动作技能和协调能力,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对中学生和大学生来说,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技能的训练,如篮球、足球、游泳等项目。
此外,大纲还应包括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健身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次,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还应包括有关健康知识和生活习惯的教育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的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量等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如扭伤、拉伤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康复。
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对于康复学生来说,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因此,大纲应包括一些适合康复学生的特殊训练项目和方法。
最后,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系统的体育健康保健和康复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通过实施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大纲,我们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体育与康复治疗技术教学设计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促进教学相长。
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反思结果,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学效果提升
教师专业成长
推动教学改革
展望未来
教学反思与改进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神经系统康复
针对骨折、关节炎、脊柱侧弯等骨关节疾病,通过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等方法,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骨关节康复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通过运动处方、心理干预等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慢性病康复
针对儿童发育迟缓、脑瘫、自闭症等儿童疾病,通过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方法,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功能恢复。
背景
培养具备体育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满足社会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
目的
包括体育基础理论、运动技能、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等。
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具备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实验器材等,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效果。
融入康复知识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康复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运动对康复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康复能力。
示范教学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
讲解教学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运动项目的背景知识、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等。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与运动康复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与运动康复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与运动康复是一门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并在运动受伤或康复阶段恢复正常的学科。
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康复方法,大学生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维持身体健康,并尽快康复。
一、体育运动训练1. 训练目标体育运动训练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为竞技比赛做好准备。
训练的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活性等方面。
2. 训练内容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容应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制定。
常见的训练项目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技术训练等。
训练内容的安排需科学合理,注重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
3. 训练方法体育运动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如循环训练、间歇训练、重量训练等。
合理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此外,个体差异也需被充分考虑,制定适合每位大学生的训练计划。
二、运动康复1. 康复目标运动康复的目标是使运动受伤者早日恢复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预防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康复的目标可以包括疼痛消除、肌肉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体力恢复等。
2. 康复阶段运动康复分为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和晚期康复三个阶段。
在不同阶段,康复师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伸展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等。
通过逐步增加康复活动的难度和强度,患者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能力。
3. 康复措施运动康复的措施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冷敷、理疗等手段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特定的运动和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力量。
药物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总结: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与运动康复是大学生维持身体健康、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注重个人需求和科学安排,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同时,在运动受伤或康复阶段,合理运用运动康复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和运动能力,预防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024版运动康复课教案
实践环节加强
学生参与度提升
建议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 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 为实践技能,提高其实践能力。
建议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增加课堂互动等方 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营造 良好的学习氛围。
2024/1/25
30
THANKS
2024/1/25
31
2024/1/25
促进损伤恢复
在损伤后,通过柔韧性训练可以促 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 疼痛和肿胀。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柔韧性有助于改善身体姿势, 减轻因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引起的 疼痛和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18
05
力量训练与康复
2024/1/25
19
力量素质概述
2024/1/25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 力的能力。
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中药等可辅助治疗。
9
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
2024/1/25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指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处理措施包括立即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24-48小 时后可进行热敷和轻度按摩。在疼痛减轻后,可进行适当的肌力训练和拉伸练习。
韧带扭伤
韧带扭伤是指关节周围韧带在运动中受到过度牵拉或外力撞击引起的损伤。处理措施包括立即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等,同时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康复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
学习态度与参与度 学生自我评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 与度以及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情况。
2024/1/25
29
对未来运动康复课的建议
课程内容优化
教学方法改进
建议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和 优化课程内容,引入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 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32(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英文名称:一、课程任务和目的体育运动与康复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
明确体育运动与康复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1)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任务和内容(2)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发展简史(3)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育运动与康复概念、任务、内容。
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难点:“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二)体质与健康1.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体质与健康概念、影响因素,了解体质和健康的评价方法,了解有关体质与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2.教学内容(1)健康的概念、标准和评价(2)体质的概念、内容和评价(3)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介绍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质和健康的概念、评价,影响因素难点:体质和健康的评价(三)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1) 体育锻练原则(2)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3) 运动建筑设备卫生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难点: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四)运动与营养1.教学要求熟悉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康复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专业课
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学时学分:32学时2 学分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适用层次:本科(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体育康复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体育康复的常用治疗方法和一些常见疾患的康复治疗方法的能力,并应具有对身体功能检查和评定的能力。
具备对常见疾患和运动伤病康复治疗方法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备体育康复与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二)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其先修基础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
建议大学三年级以后开设。
(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康复医学与体育康复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康复、康复医学、体育康复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
教学重点:康复、康复医学、体育康复的概念教学难点:体育康复的特点以及发展讲授要点:一、康复和康复医学1、康复的基本概念2、康复医学3、康复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康复医学的特点三、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四、康复功能评定五、康复治疗六、康复医学的管理七、体育康复第二章体育康复评价方法(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运动、心肺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3、熟悉康复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4、了解康复认知评定、心理评定和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感觉、运动、心肺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教学难点:康复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讲授要点:一、感觉、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三、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四、认知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五、心理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六、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第三章体育康复治疗方法(6学时)教学目的:掌握运动疗法、电疗法、冷疗法、热疗法、声疗法、光疗法、磁疗法、作业疗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运动康复技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技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1.课程定义:《运动康复技术学》是研究和运用康复医学和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促进功能康复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病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2.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版)编写。
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4.学时数(周数)与学分:36学时(18周),2学分课程目标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康复治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康复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和康复训练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从而重返家庭乃至重返工作岗位或重返赛场的运动康复治疗专门人材。
完成课程教学后学生将能够独立地熟练操作常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对应毕业要求1.知识:理解并掌握常用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基本理论原理,指导实践技术操作。
1-①;1-②。
2.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临床常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手法,在各种损伤后和疾病不同时期灵活运用。
2-②;2-③;2-④;2-⑤。
预期学习成果3.素质: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配合其他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开展康复治疗工作;②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③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交流、竞争与合3-②;3-③;3-④。
作能力;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遵守生命伦理;⑤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方法预期成果评价方法1.运动康复概述⑴运动康复的概念和特点知识点:运动康复、运动康复的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⑵运动康复的生理作用知识点:疾病发生、治疗原则、运动治疗的生理作用⑶运动康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知识点:运动治疗的适应症、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⑷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及运动处方知识点:运动治疗的实施原则、运动处方和概念、种类、主要内容2讨论教学法1.讲述运动康复概述;2.分小组讨论运动康复实施原则。
体育康复保健课教学纲要
体育康复保健课教学纲要(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康复保健课是为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而开设的体育课程。
康复保健课教学内容以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较低、动作缓慢柔和的健身项目为主,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基础理论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信自强精神,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1.通过二十四式太极拳、健身十八法、八段锦和五禽戏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较好的掌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
2.在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同时,进行各种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3.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理论知识(1)讲授体育保健课的内容和分类(2)讲授自我康复锻炼和手段及注意事项2.民族传统体育(1)二十四式太极拳(2)健身十八法(3)八段锦(4)五禽戏3.球类项目(1) 羽毛球(2) 乒乓球(3) 健身操4.身体素质(1)健身跑:6—12分钟(2)力量素质:俯卧撑、仰卧起坐等(3)活动性游戏(四)教学时数分配1.第一学期2.第二学期3.第三学期4.第四学期(五)成绩考核1.内容:以各学期所学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为主,配合上课时学习态度以及出勤率等。
2.考试方法与要求民族传统体育考试方法:(1)每次2—3人同时进行考试,分别评分。
(2)每人只允许一次考试机会,不及格者给第二次机会,作补考。
(3)10分制评分,换算为百分制。
《康复体能训练学》实践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康复体能训练学》实践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Ⅰ前言《康复体能训练学》是研究和揭示体能训练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理论学科,是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一门课程。
体能训练的前身为“身体素质”或“身体练习”,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发展,逐步转化为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的训练内容,体能是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人体的形态学特征是其体能的质构性基础,人体的机能特征是其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
通过《康复体能训练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并能应用于指导体能训练和相关康复指导工作。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四教材:《体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世勇,1版,2013年。
Ⅱ正文实践一体能测试与评估一教学目的学习体能测试与评估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体能测试与评估体系与流程(二)掌握基本身体功能测试与评估方法(三)熟悉基础体能测试与评估方法(四)了解个性化体能测试与评估方法三教学内容(一)体能测试体系(二)体能评估体系(三)体能测试与评估流程(四)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五)Y平衡测试(六)身体成分分析(七)基础体能测试与评估方法(八)个性化体能测试与评估方法实践二准备原理与方法一教学目的学习准备活动的原理、准备活动的流程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32(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英文名称:一、课程任务和目的体育运动与康复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
明确体育运动与康复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1)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任务和内容(2)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发展简史(3)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育运动与康复概念、任务、内容。
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难点:“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二)体质与健康1.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体质与健康概念、影响因素,了解体质和健康的评价方法,了解有关体质与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2.教学内容(1)健康的概念、标准和评价(2)体质的概念、内容和评价(3)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介绍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质和健康的概念、评价,影响因素难点:体质和健康的评价(三)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1) 体育锻练原则(2)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3) 运动建筑设备卫生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难点: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四)运动与营养1.教学要求熟悉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2.教学内容(1) 营养素(2) 热能(3)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4)比赛期的营养(5)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3.重点和难点重点:营养素、热能、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难点: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
(五)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1.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一般与特殊的体育卫生要求。
2.教学内容(1)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2) 女子的体育卫生(3) 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4)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3.重点和难点重点:儿童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难点: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依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的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女子及中老年锻炼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六)医务监督和体格检查1.教学要求掌握医务监督的目的、意义和体格检查的形式、内容及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
熟悉和掌握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意义、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某些单项比赛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内容(1)医务监督的目的和意义医务监督的目的医务监督的意义(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内容体格检查的形式检查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3)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体育课的医务监督早锻炼和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4)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比赛期的医务监督3.重点和难点重点:体格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难点: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健康分组,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七)运动性病症1.教学要求了解并熟悉各种运动性病症的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
2.教学内容(1) 过度训练(2) 运动应激综合征(3) 晕厥(4) 运动性低血糖(5)运动性贫血(6)运动性血尿(7)运动性腹痛(8)肌肉痉挛(9)中暑(10)运动性猝死3.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运动性疾病的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难点: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八)运动损伤概述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含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与致伤条件);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方法等知识与技能。
2.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2)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3)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4) 运动损伤的预防3.重点和难点重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难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九)运动损伤的急救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包扎、止血和骨折、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方法,以及抗休克的急救措施。
2.教学内容(1) 急救的概述(2) 出血的急救(3) 急救包扎的方法(4) 骨折的急救(5) 关节脱位的急救(6) 心肺复苏(7) 搬运伤员的方法(8) 抗休克3.重点和难点重点:绷带、三角巾的包扎、指压止血法及复苏术的的基本要领及技术。
难点:绷带、三角巾包扎及复苏术的基本技术。
(十)运动损伤的处理1.教学要求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熟悉并掌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处理原则与方法。
2.教学内容(1)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3.重点和难点重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难点:闭合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十一)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1.教学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中草药、物理、按摩、固定等常用治疗方法和伤后康复锻炼方法。
2.教学内容(1)中草药疗法(2)针灸疗法(3)拔罐疗法(4)按摩疗法(5)物理疗法(6)固定疗法(7)伤后的康复锻炼3.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治疗与康复方法的基本操作难点:各种治疗与康复方法的作用原理;各种治疗与康复手段的基本操作。
(十二)常见运动损伤1.教学要求初步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疲劳性骨膜炎、骨骺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诊断、处理和预防2.教学内容(1) 挫伤(2) 肌肉拉伤(3) 关节韧带扭伤(4) 滑囊炎(5) 腱鞘炎(6) 疲劳性骨膜炎(7) 骨骺损伤3.重点和难点重点: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征象,处理方法。
难点: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
(十三)按摩1.教学要求熟悉并初步掌握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常用的按摩方法,按摩的应用2.教学内容(1) 按摩概述(2) 常用按摩手法(3) 按摩的应用3.重点和难点重点:常用按摩手法难点:常用按摩手法(十四)医疗体育概述1.教学要求了解并熟悉医疗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生理作用、医疗体育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作用。
初步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和要求。
2.教学内容(1) 医疗体育的概念和特点(2) 医疗体育的方法和手段(3) 运动处方概述3.重点和难点重点: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难点: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课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认识,而且可以直观的验证理论,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并且学会分析实验的结果,为今后学生教学、科研、训练工作中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验一体育课生理负担量计算与评定(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熟悉体育课医务监督的方法、手段和评价标准,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服务。
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教师组织教学的情况及测定学生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反应,判断体育课教学是否符合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有关原理。
(二)实验内容对学生体育课运动中心率的测量、记录,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平均心率和负荷指数,对体育课生理负荷进行评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心率遥测仪、秒表、直尺、计算器等。
实验二止血、包扎、固定、伤员搬运(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指压止血法,掌握绷带、三角巾的基本包扎技术要领,正确掌握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和搬运方法。
(二)实验内容指压法止血方法、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固定、伤员搬运。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绷带、三角巾、夹板、棉花、剪刀、担架或床板等。
实验三心肺复苏术(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的单人操作。
(二)实验内容通过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学生必须完成双人操作和单人操作并急救成功。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剪刀等。
实验四按摩基本手法(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能正确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体会手法的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技巧。
(二)实验内容推拿按摩基本手法练习。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教学可视教材、按摩床等。
实验五综合实验及考核(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综合复习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创设一个运动中伤病的情境(如踝关节扭伤),训练和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体育保健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体育保健专业实验相关仪器设备及材料。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时分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合计绪论 1 1体质与健康 1 2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2 2运动与营养 2 4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 2 5医务监督和体格检查 2 2 8运动性病症 2 6运动损伤概述 2 2运动损伤的急救 2 2 4运动损伤的处理 1 2 3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1 1常见运动损伤 2 2按摩 1 2 5医疗体育概述 1 42 2合计22 10 32六、与各课程的联系《体育运动与康复》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
学生将运用以上先开课程中的人体科学知识,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理论和技能,并为其他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七、考核方式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