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教学大纲
摘要:
一、运动医学简介
1.定义与概念
2.发展历程
3.学科体系与分支
二、运动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运动生理学
2.运动营养学
3.运动心理学
4.运动生物力学
5.运动康复医学
三、运动医学的应用价值
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2.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3.竞技体育与运动医学
4.全民健身与运动医学
四、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我国运动医学的现状
2.国际运动医学的发展趋势
3.我国运动医学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运动医学简介
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健康、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的科学。它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运动医学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运动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与适应性变化。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安排,以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健康。运动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各部位的生物力学原理,以优化运动技术和运动器材。运动康复医学研究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和运动功能恢复技术。
三、运动医学的应用价值
运动医学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运动生理、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动建议,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同时,运动医学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方面也具有深远意义。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慢性病,还能促进心理健康。此外,运动医学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领域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科学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康复速度,同时也能让更多人在运动中受益。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是指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它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和实
施中的问题。
首先,体育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在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体育技能
和运动能力。通过系统有序地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健康成长的目标。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确保
学生获得全面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预防和减少体育伤害的发生。其次,体育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
大纲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通过
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
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
各种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
力和运动技能。
然而,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学
生的差异性,体育教学大纲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其次,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有资深的
体育教师和专业的教学设施。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训练。同时,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体育场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一)选用教材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
(二)参考书目
1.《运动生理学》,王瑞元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2.《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孙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
(H)在线资源
慕课,运动生理学,苏州大学
慕课,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
慕课,运动生理学,华南师范大学
慕课,运动生理学,湖南师范大学
慕课,运动生理学,江西师范大学
(四)学术期刊
1.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体育科学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用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从人体运动的角度,了解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在实验基础上,理解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通过学习运动对各系统机能的影响,探讨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身体脏器变化间关系。让学生将刻苦奋斗、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勇攀高峰等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提升的驱动力,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民族的目标、祖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掌握了不同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基于这些生理学基础,完成学生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2017级本科)
三江学院教务处
二O一七年六月
三江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编审委员会名单
主审:谢霞
主编:饶日忠丁小燕
编委:(按姓氏笔画顺序)
王步方荣荣权国睿李亚牟玉梅张天宇周会俭林浩洪平贾军高程丽陶行崔楠蔡瑶煜蔡舒
前言
三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建立了以文、工、经、管、理等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坚持应用型培养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确立“面向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以应用知识为基础的理论教育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育体系”和“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
体育教学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和主要文件,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为了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运动技能,培养自我健身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效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学改革形势的需要。
本《大纲》是以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以“三个面向”及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各项指示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在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及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教学大纲,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实践和我院现有条件及生源、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编写本大纲。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施2013年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总结后修订编写的。《大纲》对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其成为实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本大纲经我部各有关项目的教学一线教师集体讨论,最终由一位教师主要负责执笔完成。由于体育课程教学处在改革探索阶段,加上大纲内容涉及面广量大,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仁指正,以便在下次修订时完善。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College Sports
课程编号:22000041—22000044 课程类型:通识基础课程
总学时:128 课程学分:4+1+2+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2.课程目的
(1)运动参与目的: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的: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目的: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能合理的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的: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的;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的: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总学时128,每学期32学时)
1.理论课
面向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以传授体育基本理论与专项运动理论为主,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体育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
二、教学时数:116学时,周学时:第一学期周学时为1,其余三个学期周学时为2
三、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四、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我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意识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适应社会能力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
1.积极参与目标:要求我校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习惯,初步形成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实用文档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四个学期的体育课能较好的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初步了解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了解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我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活动中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乐趣和成功感。
5.社会适应目标: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团队精神;较好的反应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二)基本要求
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课程基本出发点,同时注重课程的体育文化含量。
2.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及场地、气候情况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中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本纲要是我校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考虑到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课程目标分为基本
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少数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运动参与目标)
2.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经常参加和组织野外活动。(运动技能目标)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标
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
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传统康复方法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选用教材
《传统康复方法学》,纪树荣主编,华夏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
(二)参考书目
1.《中医学》李良标、吕秋平主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年
2.《推拿学》卢德明主编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01年
3.《经络学》郑秀谖等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
(三)在线资源
慕课在线
(三)学术期刊
中国康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三、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目的主要是让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现代康复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熟悉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现代康复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掌握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干预方法,以及传统康复方法在常见的疾病康复中的运用,让同学能够熟悉和了解传统康复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同学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需要运动解剖学、外科学等相关知识作基础;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知识将使学生所学康复治疗技术更加丰富及全面。同时本课程需兼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能,并能将其技能运用到康复实践中去。
课程目标1:3.2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2:5.2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
课程目标3:6.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课程目标4:8.1自身学习。具备自身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必修)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2015年9月
第一部分概述
一、前言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教学部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育人质量的提高,北京工业大学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在这一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体育课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北京工业大学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落实2014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精神,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特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一)课程的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健康为核心的终身教育理念。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身心为基础,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身心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全面促进。
(二)课程的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掌握两项以上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打好基础。同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高大学生竞技运动水平,为校争光,为国争光。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教学大纲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教学大纲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050422)教学大纲
(适用于护理专业运动康复方向)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锻炼日益被重视,运动损伤也逐渐增多,由此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学也随之产生。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是运动医学与竞技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特殊应用性学科。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综合了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治疗各种急性、慢性运动损伤所导致的伤病和功能障碍,以及对残疾的预防、功能评定和治疗等问题,包括身体、心理功能和运动技能的全面康复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急性、慢性运动损伤的临床症状、预防方法及非手术治疗手段,以及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了解、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康复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培养,学生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常用的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治疗方法;
(3)能够充分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结合实践。
2.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常见运动损伤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2)了解延伸教材以外关于运动损伤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案;
(3)具有一定的在基层运动损伤治疗岗位的工作能力;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备人文关怀精神,遵守行业道德行为规范,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32(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面向对象:社会体育专业
课程英文名称: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体育运动与康复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1.教学要求
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明确体育运动与康复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
(1)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2)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发展简史
(3)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育运动与康复概念、任务、内容。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难点:“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二)体质与健康
1.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体质与健康概念、影响因素,了解体质和健康的评价方法,了解有关体质与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2.教学内容
(1)健康的概念、标准和评价
(2)体质的概念、内容和评价
(3)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介绍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质和健康的概念、评价,影响因素
难点:体质和健康的评价
(三)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1.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
(1) 体育锻练原则
(2)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 运动建筑设备卫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难点: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四)运动与营养
1.教学要求
熟悉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2.教学内容
(1) 营养素
(2) 热能
(3)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4)比赛期的营养
(5)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营养素、热能、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难点: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
(五)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
1.教学要求
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一般与特殊的体育卫生要求。
2.教学内容
(1)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2) 女子的体育卫生
(3) 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4)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儿童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难点: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依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的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女子及中老年锻炼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
(六)医务监督和体格检查
1.教学要求
掌握医务监督的目的、意义和体格检查的形式、内容及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熟悉和掌握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熟悉和掌握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意义、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某些单项比赛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内容
(1)医务监督的目的和意义
医务监督的目的
医务监督的意义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的内容
体格检查的形式
检查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
(3)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早锻炼和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
(4)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自我医务监督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
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格检查的形式和内容。体育课的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
难点: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健康分组,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
(七)运动性病症
1.教学要求
了解并熟悉各种运动性病症的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
2.教学内容
(1) 过度训练
(2) 运动应激综合征
(3) 晕厥
(4) 运动性低血糖
(5)运动性贫血
(6)运动性血尿
(7)运动性腹痛
(8)肌肉痉挛
(9)中暑
(10)运动性猝死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运动性疾病的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
难点: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八)运动损伤概述
1.教学要求
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含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与致伤条件);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方法等知识与技能。
2.教学内容
(1)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2)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
(3)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4) 运动损伤的预防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难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九)运动损伤的急救
1.教学要求